《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六十七·史部二十三○時令類:後世推步測算,重為專門,已別著錄。其本天道之宜以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六十七·史部二十三○時令類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六十七·史部二十三○時令類

《堯典》首授時,舜初受命,亦先齊七政。

後世推步測算,重為專門,已別著錄。

其本天道之宜以立人事之節者,則有時令諸書。

孔子考獻徵文,以《小正》為尚存夏道。

然則先王之政,茲其大綱歟?後世承流,遞有撰述,大抵農家日用、閭閻風俗為多,與《禮經》所載小異。

然民事即王政也,淺識者岐視之耳。

至於選詞章,隸故實,誇多斗靡,浸失厥初,則踵事增華,其來有漸,不獨時令一家為然。

汰除鄙倍,採摘典要,亦未始非《豳風》、《月令》之遺矣。

△《歲時廣記》·四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宋陳元靚撰。

元靚不知其裡貫,自署曰廣寒仙裔。

而劉純作後序,稱為隱君子。

其始末亦未詳言,莫之考也。

書前又有知無為軍巢縣事朱鑒序一篇,鑒乃朱子之孫,即嘗輯《詩傳遺說》者,後仕至湖廣總領。

元靚與之相識,則理宗時人矣。

其書《宋志》不著錄,惟見於錢曾《讀書敏求記》,稱前列《圖說》,分四時,為四卷,今此本乃曹溶《學海類編》所載,卷首並無《圖說》,蓋傳鈔者佚之。

書中摭《月令》、《孝經緯》、《三統歷》諸書為綱,而以雜書所記關於節序者按月分隸,凡春令四十六條,夏令五十條,秋令三十二條,冬令三十八條。

大抵為啟札應用而設,故於稗官說部多所徵據。

而《爾雅》、《淮南》諸書所載足資考證者,反多遺闕,未可以稱善本。

特其於所引典故皆備錄原文,詳記所出,未失前人遺意。

與後來類書隨意刪竄者不同,故並錄存之,以備參考焉。

△《御定月令輯要》·二十四卷、《圖說》·一卷康熙五十四年聖祖仁皇帝御定。

初,明馮應京與戴任共輯《月令廣義》二十五卷,體例粗備,而所錄繁簡失中,雅俗弗別,頗不免於蕪雜,未可以前民利用。

我聖祖仁皇帝欽崇天道,敬授人時,特命儒臣別為編纂。

門目雖仍其舊,而刊除無稽之論,增補未備之文,定為《圖說》一卷,《歲令》二卷,《每月令》一卷,《春夏秋冬合》及《土王令》五卷,《十二月令》及《閏月令》十三卷,《晝夜令》二卷,《時刻令》一卷。

每類分《天道》、《政典》、《民用》、《物候》、《占驗》、《雜紀》六子目,《每月令》則六子目外增《日次》一子目,《十二月令》、《閏月令》則六子目外增《節序》、《日次》二子目。

各援引圖籍,註明出典,具有根據。

其為舊本所有者,標題原字;今本所加者,標題增字。

亦不掩古人所長,本本元元,條分縷析。

用以乘時布政,順五氣之宜;趨事勸功,裨四民之業。

敬天出治,敦本重農之淵衷,具見於是。

固不僅點綴歲華,採擷詞藻,徒供翰墨之資焉。

──右「時令類」二部、二十九卷,皆文淵閣著錄。

○時令類存目

△《四時宜忌》·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瞿佑撰。

佑字宗吉,錢塘人。

洪武初,官國子助教。

永樂間,官周王府右長史,謫戍保安。

洪熙初,赦還。

此書記十二月所宜所忌,歷引《孝經緯》、《荊楚歲時記》、《玉燭寶典》,而兼及於《濟世仁術》、《法天生意》、《指月錄》、《白雜忌》諸書,甚至道家符亦皆載入。

徵引雖博,究不免傷於蕪雜也。

△《四時氣候集解》·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泰撰。

泰字淑通,鹿邑人,洪武丁丑進士。

姚福《青溪暇筆》稱其官為詹事府通事舍人,其事跡則無考也。

是書成於洪熙元年,大旨以《月令》諸書紀載時物,僅得其大略,前人訓釋,又互有異同。

因搜采群籍以為考證。

然篇幅太隘,未能詳核。

△《月令通考》·十六卷(內府藏本)

明盧翰撰。

翰有《易經中說》,已著錄。

此書以一歲十二月,每月雜采故事,兼及流俗舊聞。

首記天道,次治法,次地利,次民用,次攝生,次涓吉,次占候,次跡往,次考言,次擴聞,謂之十例,頗為龐雜。

其自序云:「因見《家塾事親》一書而廣之為此。」

則托始已為俗學,其不能精核宜矣。

△《月令廣義》·二十五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馮應京撰,戴任續成之。

應京有《六家詩名物疏》,已著錄。

任始末未詳,惟卷端有二私印,一曰「肩吾父」,一曰「新安布衣」而已。

是書前有任《敘由》一篇,稱應京初為《士民月令》一卷,凡十有二令。

今益以閏月而增《五紀篇》,冠以圖,統之以《歲總》。

約十二月文義之同者,括為《每月令》,領於春令之前。

復概每月三十日所同者,立《晝夜令》,而一十二時區為時令,系諸篇終。

其為卷二十有五。

則應京原書只一卷,此本皆任所增加。

而卷首《馮紀略》乃稱應京在鎮撫司作此書二十四卷,應京自序又稱任僅增三之二。

大抵二人先後成之,而彼此均欲據以為功,故其說矛盾也。

其書較盧氏《月令通考》差詳備,而亦多猥雜。

如諸神誕辰之類,皆本道書,而非可筆之儒籍者也。

△《節宣輯》·四卷(內府藏本)

明上洛王朝盍撰。

朝盍,周定王肅七世孫。

成化三年,肅曾孫同朵始分封上洛。

萬曆三十二年,朝盍襲封。

其書專記時令,多襲舊文。

△《養餘月令》·二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戴羲撰。

羲字馭長,裡貫未詳。

崇禎中官光祿寺典簿。

其書分紀歲序,而附以蠶、魚、竹、牡丹、芍葯,蘭菊諸《譜》。

鈔撮舊籍,無所發明。

△《日涉編》·十二卷(內府藏本)

明陳皆撰。

皆字升也,應城人。

是書雜采故實詩歌,按時令編次,每一月為一卷。

先敘月令節候,而三十日以次列之。

皆以故實居前,詩歌居後,所採頗為蕪雜。

前有康熙二十七年鞏昌知府文安紀元重刊序,乃惜其列代事跡有關勸戒者尚未詳錄,非也。

至謂其不載閏月為疏漏,則所言當矣。

△《廣月令》·三卷、《後集》·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王勳撰,《後集》則其子璞所補。

勳字曰放,璞字伯懷,黟縣人。

其書采掇傳記,欲為《月令通考》諸家廣所未備,而好取新奇,轉成淺陋。

如《十二月》云:「大茅君降白鶴,吐火烘客,老子降九十六種魔。」

皆道家無稽之談,尤為荒誕。

其標目曰《別有天》,曰《有本如是》,曰《山外山》,曰《眾香國逸史》,皆佻纖尖巧,亦不出明季小品習徑也。

△《古今類傳歲時部》·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董士、董炳文同編。

士字農山,炳文字霞山,烏程人。

是書前有潘耒序,稱其兄弟共撰類書,分天、地、人、物為四部,名曰《古今類傳》。

先以歲時日次一編見示,乃天部中之一種。

然則未成之書也。

其例首為歲序總類,次為春、夏、秋、冬四時類。

每於一時一月又先為總類,後以一月分三十日,各纂輯典故詩文,略注所出,而以通用麗句附諸簡末。

其所出則鹹不注焉,搜采頗為繁富。

然隸事在其意義,不在其字句。

是書所摭,往往乖其本旨。

如王羲之「春蚓秋蛇」,本論書法,乃以「春秋」二字,入之歲序類中,是可為得古人之意哉?

△《節序同風錄》·(無卷數,衍聖公孔昭煥家藏本)

國朝孔尚任撰。

尚任有《人瑞錄》,已著錄。

是書仿《荊楚歲時記》為之,以十二月為綱,而以佳辰、令節分列為目,各載其風俗事宜於下,頗為詳備。

然人事今古不同,方隅各異。

尚任不分其時其地,比而同之,又不著其所出,未免失之淆雜,不足以為典據也。

△《時令匯紀》·十六卷、《餘日事文》·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朱濂編。

濂爵裡未詳。

是編所採皆四時十二月事實詩賦,全用《藝文類聚》之體。

復以是書但分節候而無日次,故更作《餘日事文》四卷,每月三十日,皆摭拾事實詩賦以補之。

然所引神仙降誕飛之期,既為荒誕,又多以古人行記如范成大《吳船錄》之類所載每日至某處者,取為其日之故實,尤為假借也。

──右「時令類」十一部,一百二十卷,內一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經部一○易類一卷二·經部二○易類二卷三·經部三○易類三卷四·經部四○易類四卷五·經部五○易類五卷六·經部六○易類六卷七·經部七○易類存目一卷八·經部八○易類存目二卷九·經部九○易類存目三卷十·經部十○易類存目四卷十一·經部十一○書類一卷十二·經部十二○書類二卷十三·經部十三○書類存目一卷十四·經部十四○書類存目二卷十五·經部十五○詩類一卷十六·經部十六○詩類二卷十七·經部十七○詩類存目一卷十八·經部十八○詩類存目二卷十九·經部十九○禮類一卷二十·經部二十○禮類二卷二十一·經部二十一○禮類三卷二十二·經部二十二○禮類四卷二十三·經部二十三○禮類存目一卷二十四·經部二十四○禮類存目二卷二十五·經部二十五○禮類存目三卷二十六·經部二十六○春秋類一卷二十七·經部二十七○春秋類二卷二十八·經部二十八○春秋類三卷二十九·經部二十九○春秋類四卷三十·經部三十○春秋類存目一卷三十一·經部三十一○春秋類存目二卷三十二·經部三十二○孝經類卷三十三·經部三十三○五經總義類卷三十四·經部三十四○五經總義類存目卷三十五·經部三十五○四書類一卷三十六·經部三十六○四書類二卷三十七·經部三十七○四書類存目卷三十八·經部三十八○樂類卷三十九·經部三十九○樂類存目卷四十·經部四十○小學類一卷四十一·經部四十一○小學類二卷四十二·經部四十二○小學類三卷四十三·經部四十三○小學類存目一卷四十四·經部四十四○小學類存目二卷四十五·史部一○正史類一卷四十六·史部二○正史類二卷四十七·史部三○編年類卷四十八·史部四○編年類存目卷四十九·史部五○紀事本末類卷五十·史部六○別史類卷五十一·史部七○雜史類卷五十二·史部八○雜史類存目一卷五十三·史部九○雜史類存目二卷五十四·史部十○雜史類存目三卷五十五·史部十一○詔令奏議類卷五十六·史部十二○詔令奏議類存目卷五十七·史部十三○傳記類一卷五十八·史部十四○傳記類二卷五十九·史部十五○傳記類存目一卷六十·史部十六○傳記類存目二卷六十一·史部十七○傳記類存目三卷六十二·史部十八○傳記類存目四卷六十三·史部十九○傳記類存目五卷六十四·史部二十○傳記類存目六卷六十五·史部二十一○史鈔類卷六十六·史部二十二○載記類卷六十七·史部二十三○時令類卷六十八·史部二十四○地理類一卷六十九·史部二十五○地理類二卷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類三卷七十一·史部二十七○地理類四卷七十二·史部二十八○地理類存目一卷七十三·史部二十九○地理類存目二卷七十四·史部三十○地理類存目三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地理類存目四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地理類存目五卷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卷七十八·史部三十四○地理類存目七卷七十九·史部三十五○職官類卷八十·史部三十六○職官類存目卷八十一·史部三十七○政書類一卷八十二·史部三十八○政書類二卷八十三·史部三十九○政書類存目一卷八十四·史部四十○政書類存目二卷八十五·史部四十一○目錄類一卷八十六·史部四十二○目錄類二卷八十七·史部四十三○目錄類存目卷八十八·史部四十四○史評類卷八十九·史部四十五○史評類存目一卷九十·史部四十六○史評類存目二卷九十一·子部一○儒家類一卷九十二·子部二○儒家類二卷九十三·子部三○儒家類三卷九十四·子部四○儒家類四卷九十五·子部五○儒家類存目一卷九十六·子部六○儒家類存目二卷九十七·子部七○儒家類存目三卷九十八·子部八○儒家類存目四卷九十九·子部九○兵家類卷一百·子部十○兵家類存目卷一百一·子部十一○法家類卷一百二·子部十二○農家類卷一百三·子部十三○醫家類一卷一百四·子部十四○醫家類二卷一百五·子部十五○醫家類存目卷一百六·子部十六○天文算法類卷一百七·子部十七○天文算法類二卷一百八·子部十八○術數類一卷一百九·子部十九○術數類二卷一百十·子部二十○術數類存目一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術數類存目二卷一百十二·子部二十二○藝術類一卷一百十三·子部二十三○藝術類二卷一百十四·子部二十四○藝術類存目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譜錄類卷一百十六·子部二十六○譜錄類存目卷一百十七·子部二十七○雜家類一卷一百十八·子部二十八○雜家類二卷一百十九·子部二十九○雜家類三卷一百二十·子部三十○雜家類四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雜家類五卷一百二十二·子部三十二○雜家類六卷一百二十三·子部三十三○雜家類七卷一百二十四·子部三十四○雜家類存目一卷一百二十五·子部三十五○雜家類存目二卷一百二十六·子部三十六○雜家類存目三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卷一百二十八·子部三十八○雜家類存目五卷一百二十九·子部三十九○雜家類存目六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卷一百三十一·子部四十一○雜家類存目八卷一百三十二·子部四十二○雜家類存目九卷一百三十三·子部四十三○雜家類存目十卷一百三十四·子部四十四○雜家類存目十一卷一百三十五·子部四十五○類書類一卷一百三十六·子部四十六○類書類二卷一百三十七·子部四十七○類書類存目一卷一百三十八·子部四十八○類書類存目二卷一百三十九·子部四十九○類書類存目三卷一百四十·子部五十○小說家類一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小說家類二卷一百四十二·子部五十二○小說家類三卷一百四十三·子部五十三○小說家類存目一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小說家類存目二卷一百四十五·子部五十五○釋家類卷一百四十六·子部五十六○道家類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類存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一○楚辭類卷一百四十九·集部二○別集類二卷一百五十·集部三○別集類三卷一百五十一·集部四○別集類四卷一百五十二·集部五○別集類五卷一百五十三·集部六○別集類六卷一百五十四·集部七○別集類七卷一百五十五·集部八○別集類八卷一百五十六·集部九○別集類九卷一百五十七·集部十○別集類十卷一百五十八·集部十一○別集類十一卷一百五十九·集部十二○別集類十二卷一百六十·集部十三○別集類十三卷一百六十一·集部十四○別集類十四卷一百六十二·集部十五○別集類十五卷一百六十三·集部十六○別集類十六卷一百六十四·集部十七○別集類十七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別集類十八卷一百六十六·集部十九○別集類十九卷一百六十七·集部二十○別集類二十卷一百六十八·集部二十一○別集類二十一卷一百六十九·集部二十二○別集類二十二卷一百七十·集部二十三○別集類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集部二十四○別集類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集部二十五○別集類二十五卷一百七十三·集部二十六○別集類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集部二十七○別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七十五·集部二十八○別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別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七十七·集部三十○別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七十八·集部三十一○別集類存目五卷一百七十九·集部三十二○別集類存目六卷一百八十·集部三十三○別集類存目七卷一百八十一·集部三十四○別集類存目八卷一百八十二·集部三十五○別集類存目九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別集類存目十卷一百八十四·集部三十七○別集類存目十一卷一百八十五·集部三十八○別集類存目十二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總集類一卷一百八十七·集部四十○總集類二卷一百八十八·集部四十一○總集類三卷一百八十九·集部四十二○總集類四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總集類五卷一百九十一·集部四十四○總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九十二·集部四十五○總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九十三·集部四十六○總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總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詩文評類一卷一百九十六·集部四十九○詩文評類二卷一百九十七·集部五十○詩文評類存目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卷一百九十九·集部五十二○詞曲類二卷二百·集部五十三○詞曲類存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