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百三十六·子部四十六○類書類二
△《純正蒙求》·三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胡炳文撰。
炳文有《周易本義通釋》,已著錄。
蒙求自李瀚以下,仿其體者數家,大抵雜采經傳事實,隸以韻語,以便童子之記誦。
然多以對偶求工,不盡有關於法戒。
炳文是書,則集古嘉言善行,各以四字屬對成文,而自注其出處於下。
所載皆有裨幼學之事,以視割裂,僅供口耳者,於啟導較為切近。
上卷敘立教、明倫之事,中卷敘立身、行己之事,下卷敘待人、接物之事,略以《白鹿洞規》為準。
每卷一百二十句,總為三百六十句。
卷中又各有子目,每一目多者一二十句,少者不過四句。
中間以拘於駢儷格於聲韻,故漏落甚多。
又如黃香暖席宜入父子之倫,而反入幼學見趣條下。
陳子高讓田宜入長幼之倫,而反入處宗族條下。
其分隸亦未能悉允。
然養蒙之教,取其顯明易曉,不貴以淹博相高。
此書循諷吟哦,以資感發,與朱子《小學·外篇》足相表裡,固未可以淺近廢也。
△《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二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書中所引事跡,迄於南宋季年。
蓋元人所編次。
相其版式,亦建陽麻沙所刊,乃當時書肆本也。
其例以十干分集,每一集為二卷。
依廣韻次第,以四聲分隸各姓。
末二卷為覆姓,則以上一字為韻而排次之。
每姓俱引史傳人物,摘敘大略,而采其中三四字為標題,大抵在擷取新穎以供綴文之用,姓末多別附女德婚姻一門,歷敘古來淑媛及兩姓結婚故事。
蓋宋、元之間,婚禮必有四六書啟,故載之獨詳,亦以便於剽掇也。
葉盛《水東日記》曰:近代雜書,著述考據多不精。
如《翰墨全書》以彭思永為明道母舅,所謂氏族大全者尤甚。
如以趙明誠為趙之子,廣州十賢有李朝隱一作李尚隱,因而訛為李商隱。
今考中間所列朝代先後,多顛倒失次。
如王導妾雷氏干預政事,陳之張貴妃、龔孔二嬪怙寵亡國,而併入之女德,深為不倫。
又如韋思廉、劉奉林諸人既別立仙之一目,而張果、姜識諸人亦以仙術顯名,乃仍混入人物之中,無所區別,體例亦殊疏舛。
至每姓之末間附韻藻數語,如洪韻龐洪、涵洪,翁韻仙翁、塞翁之類。
既與氏族不相關涉,且掛漏無取,徒滋蛇足。
特捃摭尚為廣博,有其人為史傳志乘所不詳而獨見於此者,頗足以資旁證。
至於王氏有臨沂、太原二派,句氏避宋高宗諱分作數姓,《蘭亭會詩》名氏諸本之不同,亦間附考訂。
寸有所長,固未嘗無裨於藝苑也。
△《名疑》·四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陳士元撰。
士元有《易象鉤解》,已著錄。
是書上自三皇,下迄元代,博采史傳及百家雜說。
凡古人姓名異字及更名更字與同姓名者,皆薈萃之。
其中如以司馬遷諱談為同,遂謂談同一音。
以童烏為揚雄子字,以揚雄本姓楊,字訛為揚字之類,間有訛誤。
又神仙鬼怪之名如吳剛、娥、豐隆、屏翳、神荼、鬱壘等皆詳載之,體例亦頗冗雜。
然其采摭繁富,頗廣見聞。
如洞仙部載三皇姓名,列仙傳稱介子推姓王名光之類,皆指駁其謬。
又據《史記·佞幸傳》辨《朱建傳》誤閎孺為閎籍孺,據顏延之誄辨陶徵士名淵明字元亮,亦皆有所根據,存以備考,固亦有資參證焉。
△《荊川稗編》·一百二十卷(內府藏本)
明唐順之編。
順之有《廣右戰功錄》,已著錄。
是編義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薈萃群言,區分類聚。
其大旨欲使萬事萬物畢貫通於一書,故鉅細兼陳,門目浩博。
始之以六經,終之以六官。
六經所不能盡,則條次以九流諸家之學術,凡為類二十有七。
六官所不能盡,則賅括以歷代之史傳,凡為類二十有五。
其門人左先為之考校付梓,沒而書多殘闕,茅一相復加釐正刊行。
所引書名、人名原本錯互不合者,一相亦為訂正。
然卷帙既繁,檢校難遍,牾舛駁,尚往往而有。
如程大昌《詩議》在所撰《考古編》中,而乃以為出自《新安文獻志》。
《正諫》本《說苑》篇名,而標之為論。
《林泉高致集》所載荊浩《山水賦》、李成《山水訣》乃其人所自作,而概以為出郭思之手。
敖陶孫字器之,而訛作孫器之。
陶九成《輟耕錄》天閹之說與鑒戒無關,而濫引入宦者門中。
褚淵、王儉雖身事二姓,然不可謂之佞臣,乃列其傳論於幸門。
此類不知為原本之訛,為茅一相之竄亂。
玉瑕珠類,頗累全書。
特以其網羅本富,涉獵攸資,當語錄盛行之時,尚不失為徵實之學,錄備多識之一助,固亦無不可焉。
△《萬姓統譜》·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明凌迪知撰。
迪知有《左國腴詞》,已著錄。
是書以古今姓氏分韻編次,略仿林寶《元和姓纂》,以歷代名人履貫事跡案次時代,分隸各姓下。
又仿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名為姓譜,實則合譜牒傳記而共成一類事之書也。
古者族系掌於官,故《周禮》小史定世系,辨昭穆。
《南史·王僧虔傳》稱司馬遷仿《周譜》以作年表,其體皆旁行斜上,是其制也。
《戰國策》稱智果別族於太史為輔氏,是週末法猶未改矣。
秦、漢以下,始私相記錄。
自世本以下,纂述不一,其存於今者,惟林寶、鄧名世、鄭樵三家,餘皆散佚。
然散見他書者尚可考見,不過明世系、辨流品而已。
迨乎南宋,啟盛行。
駢偶之文,務切姓氏。
於是《錦繡萬花谷》、《合璧事類》各有類姓一門。
元人《排韻氏族大全》而下,作者彌眾,其合諸家之書勒為一帙者,則迪知此編稱賅備焉。
其中龐雜牾,均所不免。
至於遼、金、元三史姓氏,音譯失真,舛訛尤甚。
然羅既廣,足備考訂,故世俗頗行用之,亦未可盡廢也。
書前別有《氏族博考》十四卷,大旨皆本之《氏族略》,無大發明,以其與原本相附而行,今亦姑並錄之焉。
△《喻林》·一百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徐元太撰。
元太字汝賢,宣城人。
嘉靖乙丑進士。
官至刑部尚書。
是書采摭古人設譬之詞,匯為一編,分十門,每門又各分子目,凡五百八十餘類,歷二十餘年而後成,用心頗為勤至。
其引書用程大昌《演繁露》之例,皆於條下註明出處,並篇目卷第一一臚載,亦迥異明人剽竊奢ㄎ之習。
其自序稱閱書四百餘種,而檢其所列書名,實不逾半,殆約舉其數,未及詳核歟。
其中隨手摭拾,亦往往不得本始。
如兒說宋人善辨者一條,本出《韓非子》,周人有仕不遇者一條,本出王充《論衡》,皆引《藝文類聚》。
懷金玉者至不生歸一條,本出《後漢書·耿傳》,而引《文選》李善注。
頭白可期汗青無日一條,本出劉知幾《史通》,而引《事文類聚》。
天寒即飛鳥走獸尚知相依一條,本出沈約所作《阮籍詠懷詩注》,而亦以為李善。
此類頗多。
又如以杜預、何休、范甯為漢人,以陳壽為魏人,以李善為隋人,皆時代舛迕。
申培《詩說》、《天祿閣外史》、《武侯心書》之類皆明代偽書,不能辨別。
《廣成子》本蘇軾從《莊子》摘出,偶題此名,乃別為一書。
無能子雲不知何代人,皆未免失於疏略。
然自六經以來,即多以況譬達意,而自古未有匯為一書者,元太是編,實為創例。
其羅繁富,零璣斷璧,均足為綴文者沾丐之資,是亦不可無一之書矣。
△《經濟類編》·一百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馮琦編。
琦字琢,臨朐人。
萬曆丁丑進士。
官至禮部尚書。
謚文敏。
事跡具《明史》本傳。
是編為琦手錄之稿,粗分四類。
琦沒之後,其弟瑗與其門人周家棟、吳光儀稍為排纂。
且刪其重複,定為帝王、政治、儲宮、宮掖、臣、諫諍、銓衡、財賦、禮儀、樂、文學、武功、邊塞、刑罰、工虞、天、地、人倫、人品、人事、道術、物、雜言二十三類,大致與《冊府元龜》互相出入。
但《冊府元龜》惟隸事跡,此則兼錄文章。
《冊府元龜》惟以史傳為據,此則諸子百家靡不捃拾,體例少異耳。
其中采摭繁富,頗為賅洽。
史稱琦明習典故,學有根柢,此亦可見一斑。
惟此書既非琦所手校,其間所錄諸條,瑗等有所損而弗能益,故或詳或略,不盡均齊。
又離析合併,未必一一得琦本意,故分隸亦間有參錯。
然網羅繁富,大抵采自本書,究非明人類書輾轉稗販者比。
惟編內所收皆義屬正大,而道術類中有神妖諸瑣說,物類中有寶鼎琴酒諸瑣事,概以體例,頗屬蕪雜。
是則尺璧不免於微瑕,大木不免於寸朽,分別觀之可矣。
△《同姓名錄》·十二卷、《錄補》·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余寅撰。
周應賓補。
寅有《乙未私志》,應賓有《九經考異》,皆已著錄。
自梁元帝始著《古今同姓名錄》一卷,見於《隋書·經籍志》。
唐陸善經、元葉森遞相增益,其後漸佚,惟《永樂大典》有此書,而庋置禁庭,世無傳本。
寅因上據經史,旁摭稗官,起自洪荒,訖於元代,先成四卷。
應賓以其未備,搜而廣之,後寅又自續八卷,凡應賓所不欲載者,悉掇拾無遺。
二人間有互異者。
如丙吉,寅謂當姓邴。
陳涉博士孔甲,寅謂當作孔鮒之類。
其義以寅為較長。
其他采考核,訂訛辨異,殊見賅博,惟卷帙既多,不無疏謬。
如知傅霖有二矣,而宋之撰《刑統賦》者不與焉。
知周密有二矣,而宋之撰《齊東野語》者不與焉。
秦徐之音勿,因訛為福,不與漢徐福同。
孔門鄭邦,史諱邦,因改為國,不與韓水工同。
漢之塞決河者王延世,而削去世字。
宋之進《事類賦》者吳淑,而易吳為李。
甚至同地名、同神名、同樂名、同鳥獸蟲名一概錄之,尤為紊雜。
然梁元帝本書簡略,陸善經、葉森所續舛誤亦多。
此書捃摭詳備,足裨考證,固未可以晚出廢之也。
△《說略》·三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顧起元撰。
起元有《金陵古金石考》,已著錄。
是編《明史·藝文志》作六十卷。
考起元自序,全書實止三十卷,與此本相合,蓋《明史》偶誤也。
其書雜采說部,件繫條列,頗與曾造《類說》、陶宗儀《說郛》相近,故《明史》收入小說家類。
然詳考體例,其分門排比,編次之法實同類書,但類書隸事,此則纂言耳。
雖其中旁及二氏,及參以怪異詭瑣之事,嗜奇愛博,不免駁雜。
然明代類書大抵剽竊,無資實用。
起元所作,頗有體裁。
凡所採摭,大抵多出自本書,不由販鬻,其史別、典述諸門,尤為有益於考證。
《江南通志》稱起元學問賅博,凡古今成敗,人物賢否,諸曹掌故,無不通曉,亦可見其梗概雲。
△《天中記》·六十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陳耀文撰。
耀文有《經典稽疑》,已著錄。
是編乃其類事之書。
以所居近天中山,故題曰《天中記》。
世所行本皆五十卷,卷端亦不題次第,草略殊甚,蓋初刻未竟之本。
惟此本作六十卷,與《明史·藝文志》合,乃耀文之完書也。
明人類書,大都沒其出處,至於憑臆增損,無可徵信。
此書援引繁富,而皆能一一著所由來,體裁較善。
惟所標書名,或在條首,或在條末,為例殊不畫一。
又第一卷內篇目已畢,復綴以張衡《靈憲》一篇,編次亦無條理。
然有明一代稱博洽者推楊慎,後起而與之爭者則惟耀文,所學雖駁雜不純,而見聞終富。
故所採自九流毖緯以逮僻典遺文,羅頗廣,實可為多識之資。
每條間附案語。
如《玉篇》、《廣韻》之解誕字為生,《水經注》之以苗茨堂為茅茨堂,《世說注》以錢唐為錢塘,唐《逸史》之記孫思邈年代舛錯,《新唐書》之載安祿山死日乖互,皆為抉摘其失。
又向來類書之沿訛者,如《合璧事類》以狄兼為魏,《錦繡萬花谷》以浮圖泓為一行,《事文類聚》以劉溉為到溉,《萬卷菁華》以晉建元元年為漢武帝,孔氏《續六帖》以三陽宮為逭暑宮,皆一一辨證。
尤能於隸事之中,兼資考據,為諸家之所未及。
范守己《曲洧新聞》謂是書鶴門無浮邱翁、王子晉、丁令威、徐亞卿四事,浦門無青浦、黃浦等水,頗譏其漏。
郭孔太《書傳正誤》亦謂其失載《紫薇苑》。
夫天下事物無窮,一書卷帙有限,自有類書以來,未有兼括無遺者。
《太平御覽》卷帙盈千,所未錄者尚不知凡幾,況此五六十卷之書乎?是固不足為耀文病也。
△《圖書編》·一百二十七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章潢撰。
潢有《周易象義》,已著錄。
是編取左圖右書之意,凡諸書有圖可考者皆匯輯而為之說。
一捲至十五卷為經義。
十六卷至二十八卷為象緯歷算。
二十九捲至六十七卷為地理。
六十八卷至一百二十五卷為人道。
一百二十六卷為易象類編,一百二十七卷為學詩多識,此二卷與圖譜無涉,別綴於末,蓋《玉海》附錄諸書例也。
其門人萬尚前序,稱是編肇於嘉靖壬戌,成於萬曆丁丑。
考潢年譜,乃稱萬曆五年丁丑論世編成,又稱萬曆十三年乙酉出《圖書編》與鄧元錫《函史》相證。
然則初名《論世編》,後乃改此名矣。
明人圖譜之學,惟此編與王圻《三才圖會》號為巨帙。
然圻書門目瑣屑,排纂冗雜,下至弈棋牙牌之類,無所不收,不及潢書之體要。
其所繫諸說,亦皆捃掇殘剩,未晰源流。
甚至軍器類中所列鞭、間二圖稱鞭為尉遲敬德所用,間為秦叔寶所用,雜采《齊東之語》,漫無考證,亦不及潢書之引據古今,詳賅本末。
雖儒生之見,持論或涉迂拘,然采摭繁富,條理分明。
浩博之中,取其精粹。
於博物之資,經世之用,亦未嘗無百一之裨焉。
△《駢志》·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禹謨撰。
禹謨有《經籍異同》,已著錄。
是書取古事之相類者比而錄之。
對偶標題,而各注其所出於條下,不立門目,但以甲至癸十干為序,而大較以類相從。
其中嗜博愛奇,務盈卷帙,如晏子宅、晏子塚、蘇秦宅、蘇秦塚之類,古來有宅有塚者豈能遍收。
秦趙高為丞相,漢趙高為太守之類,古來同姓名者更難悉數。
又如平仲君遷,乃《吳都賦》之本文。
橘不逾淮,貉不逾汶,乃《考工記》之成語。
因而采為駢句,名為隸事,實則鈔胥,齊、梁來儷偶之文亦恐罄竹難盡。
至於癸部所載及於經典一字之異同,如浴乎沂,沿乎沂,詠而歸,詠而饋,則經典釋文且將全錄矣。
然所採既繁,所儲遂富,或一言而出典各殊,或兩事而行蹤相近,多可以考證異同,辨別疑似。
其中間有考證。
如漢高帝母溫姓,駁司馬貞依托班固碑之類,雖未必果確,亦可存備一說。
大抵簡核不及趙崇絢之《雞肋》,而博贍則勝方中德之《古事比》也。
△《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補遺》·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明彭大翼撰。
大翼字舉,又字一鶴,揚州人。
是書有萬曆乙未廖自伸序,稱其冠軍諸生者廿有餘年,竟不得一登賢書。
其弟大翱序則稱其宦游百越,凌儒序亦稱其浩然解組,杜門海上。
則又嘗隸仕籍,其嘗為何官則不可得詳矣。
據卷端凡例,是書成於萬曆乙未。
浸淫散佚越二十餘年,至萬曆己未,其孫胥張幼學乃尋繹舊聞,踵事增定,遂成完帙。
則幼學又有所附益不盡大翼之舊本也。
(案:焦序作於乙未,已稱幼學增定,與凡例不符,疑坊本翻刻訛己為乙。
)凡分宮、商、角、徵、羽五集,如趙《因話錄》例。
然書於五音之義各有所取,大翼此書則臣職一門割隸宮、商二集,親屬一門割隸商、角二集,無所分別。
特以紀其部帙如甲稿、乙稿之類而已。
中分四十五門,門又各分子目,大致與他類書相等。
惟《卉原訓草》,而以《草卉》標題,似乎字復。
然考沈約詩有勿言草卉賤,幸宅天地中語,則自有出典,未可議也。
又道教、神仙分為二部,與他類書亦稍別。
考《漢志》道家、神仙家原自分別,則亦古義矣。
所收雖多掇拾群籍,不盡采自本書,而網羅繁富,存之亦足備參考焉。
△《古儷府》·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王誌慶編。
誌慶字與游,昆山人。
天啟丁卯舉人。
是書以六朝、唐、宋駢體足供詞藻之用者,采摭英華,分類編輯。
其漢、魏賦頌之類,雖非四六,而典實博麗,已開對偶之漸者,亦並取焉。
分十八門,曰天文,曰地理,曰歲時,曰帝王,曰宮掖,曰儲宮,曰帝戚,曰人,曰職官,曰禮,曰樂,曰道術,曰文學,曰武功,曰居處,曰恩賚,曰物類。
子目凡一百八十有二。
大概仿歐陽詢《藝文類聚》之例,或載全篇,或存節本,與他類書割裂,僅存字句者不同。
所引止於宋以前,又皆從各總集,別集採出,亦不似明人類書輾轉稗販,冗瑣舛訛。
惟間收《玉海》所載偶句,稍為猥雜。
以例推之,則吳淑《事類賦》將全部收入乎?幸其偶一見之,故尚不甚為累也。
△《廣博物誌》·五十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董斯張撰。
斯張有《吳興備志》,已著錄。
晉張華《傅物誌》世所傳本,真偽相淆,簡略亦甚。
南宋李石嘗續其書,雖旁摭新文,尚因仍舊目。
斯張從而廣之,遂全改華之體例,變為分門隸事之書。
凡分大目二十有二,子目一百六十有七。
所載始於《三墳》,迄於隋代,詳略互見,未能首尾賅貫。
其徵引諸書,皆標列原名,綴於每條之末,體例較善,而中間亦有舛駁者。
如《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皆采摭古書,原名具在。
乃斯張所引,凡出自二書者,往往但題《御覽》、《廣記》之名,而沒所由來,殊為不明根據。
又圖經不言某州,地誌不言某代,隨意剽掇,亦頗近於稗販。
《三墳》為毛漸偽撰,漢《雜事秘辛》為楊慎贗作,世所共知。
乃好異喜新,雜然並載,更不免疏於持擇。
至若孔疏、鄭箋,牽連滿幅,道經、釋典,采錄盈篇,愛博貪多,尤傷枝蔓。
然其羅既富,唐以前遺文墜簡,裒聚良多。
在明代諸類書中,固猶為近古矣。
△《御定淵鑒類函》·四百五十卷康熙四十九年聖祖仁皇帝御定。
類書自《皇覽》以下,舊本皆佚。
其存於今者,惟《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六帖》為最古,明俞安期刪其重複,合併為一。
又益以韓鄂《歲華紀麗》,而稍采杜佑《通典》,以補所闕,命曰《唐類函》。
六朝以前之典籍,頗存梗概。
至武德貞觀以後,僅見題詠數篇,故實則概不及焉。
考《輟耕錄》載趙孟之言,謂作詩才使唐以下事便不古,其言已稍過當。
明李夢陽倡復古之說,遂戒學者無讀唐以後書。
夢陽嘗作黃河水繞漢宮牆一篇,以末句用郭汾陽字,涉於唐事,遂自削其稿,不以入集。
安期編次類書,以唐以前為斷,蓋明之季年,猶多持七子之餘論也。
然詩文隸事在於比例精切,詞藻典雅,不必限以時代。
漢去戰國不遠,而詞賦多用戰國事,六朝去漢不遠,而詞賦多用漢事,唐去六朝不遠,而詞賦多用六朝事。
今距唐幾千年,距宋、元亦數百年,而曰唐以後事不可用,豈通論歟?況唐代類書原下括陳、隋之季,知事關勝國,即屬舊聞。
既欲羅,理宜賅備。
又豈可橫生限斷,使文獻無徵。
是以我聖祖仁皇帝特命儒臣,因安期所編,廣其條例,博采元、明以前文章事跡,臚綱列目,薈為一編,務使遠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燦然。
計其卷數,雖僅及《太平御覽》之半,然《御覽》以數頁為一卷,此則篇帙既繁,兼以密行細字,計其所載,實倍於《御覽》。
自有類書以來,如百川之歸巨海,九金之萃鴻鈞矣。
與《佩文韻府》、《駢字類編》皆亙古所無之巨製,不數宋之四大書也。
△《御定駢字類編》·二百四十卷康熙五十八年聖祖仁皇帝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憲皇帝制序頒行。
謹案唐以來隸事之書,以韻為綱者,自顏真卿《韻海鏡源》而下,所採諸書,皆齊句尾之一字,而不齊句首之一字。
惟林寶《元和姓纂》、鄧椿《古今姓氏書辨證》、《元人排韻事類氏族大全》以四聲二百六部分隸諸姓,於覆姓齊其首一字,使以類從。
然皆書中之變例,非書中之通例也。
凌迪知《萬姓統譜》,隨姓列名,體例略如《韻府》,然亦以首一字排比其人,非《記事纂言》之比也。
我聖祖仁皇帝天裁獨運,始創造是編。
俾與《佩文韻府》一齊尾字,一齊首字,互為經緯,相輔而行。
凡分十有二門,曰天地,曰時令,曰山水,曰居處,曰珍寶,曰數目,曰方隅,曰采色,曰器物,曰草木,曰鳥獸,曰蟲魚。
又補遺一門曰人事。
所隸標首之字凡一千六百有四,每條所引以經史子集為次,與《佩文韻府》同。
而引書必著其篇名,引詩文必著其原題。
或一題而數首者,必著其為第幾首,體例更為精密。
學者據是兩編以考索舊文,隨舉一字,應手可檢。
較他類書門目紛繁,每考一事,往往可彼可此,猝不得其部分者,其披尋之難易,固迥不侔矣。
△《御定分類字錦》·六十四卷康熙六十一年聖祖仁皇帝御定。
皆采掇成語,裁為駢偶,分類編輯。
每類以二字、三字、四字為次,各詳引原書,注於條下。
考類書全用對句,始於隋杜公瞻之《編珠》。
然其書《隋志》、《唐志》皆不載,至《宋志》始著錄,而宋人無引用者,亦無舊刻舊鈔流傳於世。
至康熙中,乃有高士奇家刊本,頗疑依托。
其灼然可徵者,當自《初學記》之事對始。
然亦僅每門之內,載有數條,非全部如是。
其全部對句者,以楊慎《謝華啟秀》為稍博,然捃摭未富,篇帙無多,標新異則有餘,備採用則不足也。
是編所錄,皆《石渠天祿》之珍藏,既多未睹之秘,又仰遵訓示,體例詳明,翦裁皆得其菁華,配隸務權其銖兩。
遇麗句可供文藻,而單詞不可駢連者,寧各依字數附綴於末,謂之備用,而不強為之湊泊。
是以抽黃對白,巧若天成,合璧分璋,詞如己出。
昔宋人四六,喜綴成句,一篇之內不過數聯而已。
宋人詩話又喜稱巧對。
如帶眼、琴心、殺青、生白之類,一集之內亦不過數聯而已。
至於累牘連篇,集為巨帙,無一字一句之不工,則自古以來,未有逾於此編者矣。
△《御定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康熙末聖祖仁皇帝敕修,雍正五年世宗憲皇帝御定頒行。
四庫之中,惟子史最為浩博,亦最為蕪雜。
蓋紀傳編年以外,凡稗官野記,皆得自托於史。
儒家以外,凡異學方技,皆得自命為子。
學者雖病其冗濫,而資考證廣學問者,又錯出其中,不能竟廢,卷帙所以日繁也。
或寒門細族,艱於購求;或僻壤窮鄉,限於耳目,則涉覽有所不能遍。
或貪多務得,不別瑕瑜;或嗜異喜新,偏矜荒誕,則持擇有所不能精。
於是刪纂之學興焉。
然摘錄之本,如庾仲容之《子鈔》(案:《子鈔》世無傳本,其文散見《永樂大典》中),馬總之《意林》,簡略不詳,錢端禮之《諸史提要》,疏陋寡緒;楊侃之《兩漢博聞》、林鋮之《漢雋》,偏舉不全。
即洪邁之《經子法語》、《諸史精語》,呂祖謙之《十七史詳節》,亦未為善本。
明人所輯,叢脞彌甚,益自鄶無譏。
聖祖仁皇帝嘉惠藝林,特命纂輯此編,俾其知津逮。
分三十類,子目二百八十。
凡名言雋句,采掇靡遺。
大書以標其精要,分注以詳其首尾,原原本本,條理秩然,繁簡得中,翦裁有法。
守茲一帙,可以富擬百城,於子史兩家,誠所謂披沙而簡金,集腋而為裘矣。
△《御定佩文韻府》·四百四十四卷康熙五十年聖祖仁皇帝御定。
考《唐書·藝文志》載:顏真卿《韻海鏡源》二百卷,釋皎然陪顏使君修《韻海》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詩,有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菁華兼百氏,縑雅備三墳句。
其自注又有魯公著書,依《切韻》起東字腳語。
然則分韻隸事,始自真卿。
今其書不傳。
宋、元間作者頗夥,謂之詩韻。
(語詳《韻府群玉》條下。
)其傳於今者惟《韻府群玉》為最古,至明又有《五車韻瑞》,然皆疏漏不完,舛訛相踵。
楊慎作《韻藻》,朱彝尊作《韻粹》,其子昆田又作《三體摭韻》,皆欲補陰氏凌氏之闕而仍未賅備。
是以我聖祖仁皇帝特詔儒臣,羅典籍,輯為是編。
每字皆先標音訓。
所隸之事凡陰氏、凌氏書所已采者,謂之韻藻,列於前,兩家所未采者,別標增字,列於後。
皆以兩字、三字、四字相從,而又各以經史子集為次。
其一語而諸書互見者,則先引最初之書,而其餘以次注於下,又別以事對摘句附於其末。
原本不標卷第,但依韻厘為一百六卷。
而中分子卷二十有四。
今以篇頁繁重,編為四百四十四卷。
自有《韻府》以來,無更浩博於是者。
俯視陰氏、凌氏之書,如滄海之於蠡勺矣。
考康熙五十九年大學士王等恭制《韻府拾遺》序,有曰《佩文韻府》書成,卷帙一百有六。
間諸臣分纂之時,每繕初稿,先呈御覽。
我皇上十行並下,點摘闕遺。
舉凡六經奧義詁訓之所難通,四部僻書棗梨之所未鋟,莫不親加批乙,宣付諸臣,再三稽考。
雖諸臣眾手合作之書,實我皇上一心裁定之書也云云。
蓋由聖學高深,為千古帝王所未有,故是書博贍,亦千古著述所未有也。
△《御定韻府拾遺》·一百十二卷康熙五十五年聖祖仁皇帝御定,以抬《佩文韻府》之遺也。
《佩文韻府》凡一萬八千餘頁,藝林傳佈,已浩若望洋,而睿慮周詳,猶恐滄海之兼收,或有涓流之未會,故特命搜奇抉秘,續輯是書。
其分韻悉准前編,其所補則為例有四。
凡前編所有之字,則惟增韻書之音切。
如一東之東字,注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是也。
凡前編未收之字,從他韻增入者,則兼注音義。
如二冬之庸字,注廣韻丑凶切,集韻癡凶切,並音童,與傭同,集韻均也直也,又注照廣韻增入是也。
其文句典故為前編所未載者,謂之補藻,東字下引禹貢北東諸條是也。
前編已載而所注未備者,謂之補注,東字下引《周易折中集》說居東諸條是也。
羅賅備,體例詳明。
大學士王等恭制序文所謂舉大而及其細,則《拾遺》為《韻府》之支流。
附少以成其多,則《拾遺》為《韻府》之全璧也。
聖人制事,精益求精,不留絲毫之欠闕,此亦一端矣。
舊本不標卷第,與《佩文韻府》同。
今以一韻為一卷,其篇頁稍多者,分六子卷為一百十有二卷。
△《格致鏡原》·一百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元龍撰。
元龍字廣陵,海寧人。
康熙乙丑進士及第,歷官文淵閣大學士。
謚文簡。
是編乃其類事之書。
其曰《格致鏡原》者,自昔類書,大抵縷陳舊跡,與史傳相參,或臚列典章,與會要相佐。
此所採輯,分三十類,曰乾象,曰坤輿,曰身體,曰冠服,曰宮室,曰飲食,曰布帛,曰舟車,曰朝制,曰珍寶,曰文具,曰武備,曰禮器,曰樂器,曰耕織器物,曰日用器物,曰居處器物,曰香奩器物,曰燕賞器物,曰玩戲器物,曰,曰蔬,曰木,曰草,曰花,曰果,曰鳥,曰獸,曰水族,曰昆蟲。
皆博物之學,故曰格致。
又每物必溯其本始,略如事物紀原,故曰鏡原也。
其採擷極博,而編次具有條理。
又以明人類書多不載原書之名,攘古自益,因各考訂所出,必系以原書之名。
雖所據或間出近代之本,不能盡溯其源,而體例秩然,首尾貫串,無諸家叢冗猥雜之病,亦庶幾乎稱精核矣。
其書為康熙戊子丁亥間元龍歸養時所作。
後官廣西巡撫,乃刊行之於粵中雲。
△《讀書紀數略》·五十四卷(內府藏本)
國朝宮夢仁編。
夢仁字定山,泰州人。
康熙戊戌進士,官至福建巡撫。
康熙四十六年,聖駕南巡。
夢仁方罷官裡居,因恭迎六御,以此書奏呈御覽。
得旨刊行,遂並版繳進。
至今存貯於內府,亦儒生之榮遇也。
前奏摺二通,摺稱五十二卷,此本實五十四卷,或鋟木時析其兩卷歟?其書分天、地、人、物四大綱。
天部分子目四,地部分子目十,人部分子目二十九,物部分子目十一。
凡諸書所載故實,有數可紀者,各以類從。
大抵以王應麟《小學紺珠》、張九韶《群書拾唾》為藍本,而稍摭宋、元、明事附益之,較二家之書頗為賅備。
每類先標目錄,亦較二家之書為易檢尋。
雖載籍極博,未能包括無遺,所載諸事,又或不注所出,然凡例稱數之可紀,既數不勝數。
而汗牛充棟之書,更難盡讀。
茲不過就耳目所及見聞,懼其略而弗詳,故名之曰略。
又稱題下必注某書,示不忘本也。
其間多有不注者,大約世所習見之書,亦或鈔時偶忘。
若原本所未注,則彼先失記,相沿已久,且難遍考云云。
則夢仁固已自言之,無庸執以相病矣。
謹案倪國璉《康濟錄》,仰蒙皇上敕內直諸臣重為刪潤,並賜嘉名,官為刊版,故列於官撰諸書之中。
此書雖版貯內府,而既非官撰,亦非官刊,不過與馬《繹史》同例,故仍以作者時代為次。
△《花木鳥獸集類》·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吳寶芝撰。
寶芝,石門人。
是書集花木鳥獸故實,分門臚列。
原本卷端題臣吳寶芝恭纂字,當為經進之本也。
上卷凡四十三目,中卷凡四十二目,下卷凡二十五目,皆采掇舊文,以供詞藻之運用。
旁及稗官小說,下至詩詞佳句,無不博引。
大旨主於湔滌陳因,羅新穎,較諸家類書所載,蹊徑頗殊。
中間如《三國典略》、《瑞應圖》、《字說》等書,久已佚亡,亦不免輾轉稗販之弊。
然搜奇抉異,出於獨得者居多,蓋《清異錄》之支流,而《全芳備祖》之餘派也。
卷帙無多,而轉以少勝。
固勝於連篇累牘,數見不鮮者矣。
△《別號錄》·九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國朝葛萬里撰。
萬里號夢航,昆山人。
其書取宋、金、元、明人別號,以下一字分韻編輯。
宋、金、元人共一卷,明人八卷,時彌近者彌易詳也。
考錢曾《讀書敏求記》,載有宋淳間錢塘徐光浦《自號錄》一卷,載當代名公鉅卿騷人墨士之號,譚友聞序之。
其本為元至正間華亭孫道明所鈔,今未之見。
萬里此書,蓋仿其例而廣之者也。
古人冠而稱字,年過五十稱伯仲而已。
至《左傳》所載子產、子美,至於兩字並行,已難辨識,然猶無別號。
《戰國策》有寒泉子,其為氏為號不可考。
商山四皓,皆自有名姓,而又有黃綺諸稱,其別號之所乎?自唐以後,名目彌繁,萬里序稱盛於南宋,濫於明,見者莫知為誰,誠為確論。
惟其體例苟簡,每韻惟第一人標兩字,以下皆但標一字,驟觀殊不了了。
又宋、金、元但注時代,明人則兼注爵裡,而爵止兩字,裡止一字,亦費推求。
其中如坡韻收蘇軾之東坡,而翁韻乃遺歐陽修之醉翁。
失之眉睫,亦多遺漏。
要其采摭之勤,實足以資考據。
雖似瑣屑,而於史學有補。
楊萬里之於院吏,固時得一字師也。
△《宋稗類鈔》·三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潘永因編。
永因有《讀史津逮》,已著錄。
是書以宋人詩話、說部分類纂輯,凡五十九門。
末附搜遺一卷,以補諸門之所未備,亦江少虞《事實類苑》之流。
惟皆不著所出,是其一失。
蓋明人編輯舊文,往往如是,永因尚沿其舊習也。
又如異數門中盧延讓紅綾餅餡事,則上及唐末。
符命門中庚申帝事,武備門中泰定間鄧弼事,則不及元時。
諂媚門中徐學詩劾巖嵩,嘉定人有與同姓名者,遂改為學謨事,並闌入明代。
皆失斷限。
至武備門中載狄青不祖狄仁樂,不去黥文之類,分隸亦多未允。
然宋代雜記之書,最為汗漫,是編掇集英華,網羅繁富,且分門別類,較易檢尋,存之亦可資考核也。
──右「類書類」六十五部,七千零四十五卷,皆文淵閣著錄。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