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舊本題晉張華撰。隋、唐以來經籍、藝文諸志皆所不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

△《感應類從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晉張華撰。

隋、唐以來經籍、藝文諸志皆所不載,諸家書目亦不著錄。

書中語多俚陋,且皆妖妄魘制之法,其為依托無疑也。

△《物類相感志》·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東坡先生撰,然蘇軾不聞有此書。

又題僧贊寧編次。

按晁公武《讀書志》及鄭樵《通志·藝文略》皆載《物類相感志》十卷,僧贊寧撰。

是書分十八卷,既不相符。

又贊寧為宋初人,軾為熙寧、元間人,豈有軾著此書而贊寧編次之理?其為不通坊賈偽撰售欺審矣。

且書以物類相感為名,自應載琥珀拾芥磁石引針之屬,而分天、地、人、鬼、鳥、獸、草、木、竹、蟲、魚、寶器十二門隸事,全似類書,名實乖舛,尤徵其妄也。

△《物類相感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宋蘇軾撰。

凡分身體、衣服、飲食、器用、藥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魚、雜著十二門,共四百四十八條,皆療治及禁忌之事。

疑十八卷之本即因此本而衍之也。

△《格物粗談》·二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亦題蘇軾撰。

分天時、地理等二十門,與世所傳軾《物類相感志》大略相似。

後有元范亨識,斷為後人假托。

他書亦罕見著錄,惟曹溶收入《學海類編》中。

蓋《物類相感志》已出偽作,此更偽書之重台也。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十卷(內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載歷代名賢格訓及居家日用事宜,以十干分集,體例頗為簡潔。

辛集中有大德五年吳郡徐元瑞《吏學指南序》,聖朝字俱跳行。

又《永樂大典》屢引用之,其為元人書無疑。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雲,或謂熊宗立撰。

恐未必然也。

△《多能鄙事》·十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舊本題明劉基撰。

基有《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已著錄。

是書凡飲食、器用、方藥、農圃、牧養、陰陽、占卜之法無不備載,頗適於用。

然體近瑣碎,若小兒四季關、百日關之類俱見臚列,殊失雅馴。

立名取孔子之言,亦屬僭妄。

殆托名於基者也。

△《都氏鐵網珊瑚》·二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都穆撰。

穆有《壬午功臣爵賞錄》,已著錄。

是書與世傳朱存理《鐵網珊瑚》同名。

(案:存理之書非存理所撰,辨詳本條下,此姑從世俗刊本稱之。

)然存理之書分書品、畫品二門,備錄題跋印記,為張丑、郁逢慶諸書所宗,是書則前四卷皆穆所為諸書序跋及書畫題跋,卷五以下即穆所作寓意編。

蓋穆嘗以所見書畫別為一書,此又以類相從,附於書目之後。

然其中忽雜入《書畫銘心錄》,乃何良俊所撰。

第七卷內鶴鵲一條,又忽標《爾雅》二字之目,皆不可解。

至第九卷雜錄研銘,皆采自諸家文集,非親見拓本。

第十卷以下則鈔偽本張掄《紹興古器評》,十二卷以下則鈔湯《四畫鑒》,十五卷後半以下則鈔趙希鵠《洞天清錄》,十八卷以下則鈔周密《煙過眼錄》,皆非所自著。

蓋奸黠書賈雜裒成編,借穆之名以行也。

△《水錄》·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楊溥撰。

溥,長沙人,自號水居士。

《千頃堂書目》列於劉基《多能鄙事》後,即以為永樂中石首楊溥。

然考書中自述有戎務之暇語,則其人乃嘗為武職者,又所撰有《用藥珍珠囊》,其書成於宏治中。

蓋名姓偶同,非一人也。

是編上卷載十二月種植花果飲饌及文房雜用。

下卷分衛生、養生、器用、牧養四門,所記多農圃種畜法,頗為瑣屑。

△《李氏居室記》·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李濂撰。

濂有《祥符先賢傳》,已著錄。

是編乃其退老居鄉,築別墅於郊外。

有堂有序,各為撰記。

室中器物,悉制箴銘,以寓規警。

蓋林居放志之作,故隨所欲言,不以修詞為意雲。

△《便民圖纂》·十六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第一卷為農務圖十五,第二卷為女紅圖十六,每圖皆系以竹枝詞一首,第三卷以下分十一類,曰耕獲,曰桑蠶,曰樹藝,曰雜占,曰月占,曰祈禳,曰涓吉,曰起居,曰調攝,曰牧養,曰製造。

嘉靖壬子刻於貴州。

前有左布政使李涵序,稱鄺廷瑞始刻於吳中,呂經又刻於滇省,其中利民用者甚多。

然意求全備,往往冗瑣。

如末卷載辟鬼魅法,用桃枝灑雄黃水。

蓋據《本草》桃枝殺鬼、雄黃殺精魅之說,已為迂闊。

又有祛狐狸法,雲妖狸能變形,惟千年枯木能照之,可尋得年久枯木擊之,其形自見。

則據張華然華表照斑狸事,衍為此法,殆於兒戲矣。

其書本農家者流,然旁及祈福擇日及諸格言,不名一家,故附之雜家類焉。

△《{旦黽}采館清課》·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費元祿撰。

元祿字學卿,鉛山人。

鉛山之河口有五湖,其一曰官湖,即{旦黽}采湖也。

元祿構館其上,因以為名。

是書皆記其館中景物及游賞閒適之事。

△《蕉窗九錄》·(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明項元汴撰。

元汴字子京,秀水人。

家藏書畫之富,甲於天下。

今賞鑒家所稱項墨林者是也。

是書首紙錄,次墨錄,次筆錄,次研錄,次帖錄,次書錄,次琴錄,次香錄。

前有文彭序,稱大半采自吳文定《鑒古彙編》,間有刪潤。

今考其書,陋略殊甚,彭序亦鄙不文。

二人皆萬萬不至此,殆稍知字義之書賈,以二人有博雅名,依托之以炫俗也。

△《考餘事》·四卷(通行本)

明屠隆撰。

隆有《篇海類編》,已著錄。

是書雜論文房清玩之事。

一卷言書版碑帖,二卷評書畫琴紙,三卷、四卷則筆硯爐瓶,以至一切器用服御之物皆詳載之,列目頗為瑣碎。

其論明一代書家,以祝允明為第一,而文徵明次之。

軒輊亦未盡平允。

△《游具雅編》·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屠隆撰。

所載笠杖漁竿之屬,皆便於遊覽之具,故以為名。

卷末附圖四式,一曰太極樽,一曰葫蘆樽,一曰山游提盒,一曰提爐。

雖書中所已具,以其形制皆須圖乃明,故復附繪於末。

△《筠軒清秘錄》·三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舊本題董其昌撰。

其昌有《學科考略》,已著錄。

是書凡列目二十有九,皆論玉、石、銅、磁諸古器及法書名畫之類。

前有陳繼儒序,謂可與項元汴《薌林清課》並稱。

今考其書,即張應文所撰《清秘藏》,但析二卷為三卷。

蓋應文之書,近日始有鮑氏知不足齋刊版,附其《子丑真跡日錄》後。

從前抄本,流傳不甚顯著。

書賈以其昌名重,故偽造繼儒之序以炫俗射利耳。

△《墨林快事》·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安世鳳撰。

世鳳有《燕居功課》,已著錄。

此書以所見古器古刻古書畫各為跋語,凡六百九十五則,多涉議論,頗乏考據之功。

△《飛鳧語略》·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沈德符撰。

德符字虎臣,又字景伯,又字景倩,秀水人。

萬曆戊午舉人。

此書論字墨法帖及古器真贗之別,皆舉生平所聞見者,凡十八條。

其中多與所著《敝帚軒剩語》相同,疑即從《剩語》中抄出者。

曹溶《學海類編》乃兩收之,未免失於詳檢也。

△《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慎懋官撰。

懋官字汝學,湖州人。

是書凡花木考六卷,鳥獸考一卷,珍玩考一卷,續考二卷。

或剽取舊說,或參以己語,或標出典,或不標出典,真偽雜糅,無緒。

如楓樹一條稱謨按云云,似著此書者名謨。

又木蓮樹一條稱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邱元志寫,因題絕句云云,似著此書者在唐代。

至衛懿公好鶴一條不引《左傳》而引傳奇俚詞,尤為不考。

卷首自序一篇,詞極誇大,過矣。

△《妮古錄》·四卷(通行本)

明陳繼儒撰。

繼儒有《邵康節外紀》,已著錄。

是書多評論字畫古玩,蓋仿趙希鵠《洞天清錄》、周密《煙過眼錄》而作,然議論殊為淺陋。

△《巖棲幽事》·一卷(通行本)

明陳繼儒撰。

所載皆山居瑣事,如接花藝木以及於焚香點茶之類,詞意佻纖,不出明季山人之習。

自跋稱陳仲子為家於陵,尤可嗤鄙。

此沿楊修家子之誤也。

△《博物要覽》·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谷泰撰。

泰字寧宇,官蜀王府長史。

其書一卷紀碑刻,二卷紀書,三卷紀畫,四卷紀銅器,五卷紀窯器,六卷紀硯,七卷紀黃金,八卷紀銀,九卷紀珠,十卷紀寶石,十一卷紀玉,十二卷紀瑪瑙、珊瑚,十三卷紀琥珀、蜜蠟、玻璃等物,十四卷紀水晶、玳瑁、犀角、象等物,十五卷紀香,十六卷紀漆器、奇石。

皆隨所見聞,摭錄成帙,未能該備,所論碑版書畫,尤為簡陋。

書成於天啟中,而中有稱明太祖者。

殆後人傳寫所改歟?

△《廣社》·(無卷數,內府藏本)

明張龍撰。

龍字爾陽,華亭人。

是書成於崇禎末年,乃因陶邦彥所作《燈謎》而廣之。

前載作謎諸格,取字義相似者配合一句,暗射成語。

後借詩韻平仄分注,以備採用。

然語多鈍置,頗乏巧思。

△《錄》·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卷首題抄自袁陶齋,亦不知陶齋何人也。

所載凡十一類。

文房通用至養育禽獸皆載其名義,與一切新法。

大旨仿《多能鄙事》諸書為之,而瑣屑彌甚。

△《研山齋珍玩集覽》·(無卷數,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國朝孫炯撰。

炯字挈,大興人,吏部侍郎承澤之孫也。

是書取《退谷隨筆》中所論銅、玉、磁器及筆、墨、硯、紙、印章、文玩與刻版、繡繪、刻絲之屬,益以炯所見聞,編成此帙。

炯自為序。

其中論刻版一條,稱其家有宋版《本草綱目》四函。

考《本草綱目》乃明萬曆中李時珍所作,安得有宋版也!

△《老老恆言》·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廷棟撰。

廷棟有《易准》,已著錄。

是書皆言衰年頤養之法。

前二卷詳晨昏動定之宜,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要,末附粥譜一卷,借為調養之需。

蓋廷棟年七十五時作也。

△《初學藝引》·二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仕學撰。

仕學字亨敏,號遜齋,揭陽人。

是編本為初學遊藝而作。

首冠以格言一卷,其餘分六引,曰文引,曰詩引,曰書引,曰畫引,曰琴引,曰棋引。

其文引凡五卷,首論文,次《左傳》選,次《莊子》選,次《史記》選,次《韓文》選。

其詩引凡三卷,首卷分論詩、詩體、詩學三篇,次卷選漢、魏六朝,唐詩,末卷專論樂府,分總論、訂律、憲音、宮調、歌法、題解諸目。

其書引凡四卷,分論書、書體、書法、書學等目,畫引四卷亦如之。

其琴引四卷則仿《史記》之例,編為《琴史》。

首以古帝王始制琴及善琴者為十二本紀,而孔子與焉,又表古今人物及七玄十三徽與手勢、指法等為十表,又撰禮書、樂書、天官書、定制書、擇材書、操縵書、正音書為八書。

其三十世家則能以琴世其家者,其七十列傳則古今善琴之人也。

編末棋引二卷,則自出新意,取邵子之易數以為棋局。

其凡例謂以堯夫為弈秋,四大為枰,分野為,日月為子,晦明為黑白,嬗遞升降為劫數輸贏。

名曰《棋局新書》,示與舊譜不同也。

其書分八目:一曰說局,總說大意;二曰先天成局,即邵子之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也;三曰方圓正局,即先天方圓二圖合而圖之,像天包地外,地處天中也;四曰奇偶變局,即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八卦,八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六而變之為三百八十四卦也;五曰得數定算,則以元會運世歲月日時為經,而以十二、三十之數反覆相乘也;六曰爛柯甲子,蓋一元十二會全圖也;七曰長安舊聞,則自巳會第三十運至午會第十一運之圖,蓋邵子嘗推數起唐堯甲辰,迄宋之熙寧,仕學此書復增而益之,至於本朝也;八曰棋閣測議,蓋引黃氏管窺之說,以總古今全局也。

其名書之意,不過以一元有三百六十運,一會有三百六十世,推之年月日時,其三百六十之數,皆與棋合,故以棋局名焉。

其亦妄作聰明,弊精神於無用之地矣。

──右「雜家類」雜品之屬,二十六部,一百七十二卷內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經部一○易類一卷二·經部二○易類二卷三·經部三○易類三卷四·經部四○易類四卷五·經部五○易類五卷六·經部六○易類六卷七·經部七○易類存目一卷八·經部八○易類存目二卷九·經部九○易類存目三卷十·經部十○易類存目四卷十一·經部十一○書類一卷十二·經部十二○書類二卷十三·經部十三○書類存目一卷十四·經部十四○書類存目二卷十五·經部十五○詩類一卷十六·經部十六○詩類二卷十七·經部十七○詩類存目一卷十八·經部十八○詩類存目二卷十九·經部十九○禮類一卷二十·經部二十○禮類二卷二十一·經部二十一○禮類三卷二十二·經部二十二○禮類四卷二十三·經部二十三○禮類存目一卷二十四·經部二十四○禮類存目二卷二十五·經部二十五○禮類存目三卷二十六·經部二十六○春秋類一卷二十七·經部二十七○春秋類二卷二十八·經部二十八○春秋類三卷二十九·經部二十九○春秋類四卷三十·經部三十○春秋類存目一卷三十一·經部三十一○春秋類存目二卷三十二·經部三十二○孝經類卷三十三·經部三十三○五經總義類卷三十四·經部三十四○五經總義類存目卷三十五·經部三十五○四書類一卷三十六·經部三十六○四書類二卷三十七·經部三十七○四書類存目卷三十八·經部三十八○樂類卷三十九·經部三十九○樂類存目卷四十·經部四十○小學類一卷四十一·經部四十一○小學類二卷四十二·經部四十二○小學類三卷四十三·經部四十三○小學類存目一卷四十四·經部四十四○小學類存目二卷四十五·史部一○正史類一卷四十六·史部二○正史類二卷四十七·史部三○編年類卷四十八·史部四○編年類存目卷四十九·史部五○紀事本末類卷五十·史部六○別史類卷五十一·史部七○雜史類卷五十二·史部八○雜史類存目一卷五十三·史部九○雜史類存目二卷五十四·史部十○雜史類存目三卷五十五·史部十一○詔令奏議類卷五十六·史部十二○詔令奏議類存目卷五十七·史部十三○傳記類一卷五十八·史部十四○傳記類二卷五十九·史部十五○傳記類存目一卷六十·史部十六○傳記類存目二卷六十一·史部十七○傳記類存目三卷六十二·史部十八○傳記類存目四卷六十三·史部十九○傳記類存目五卷六十四·史部二十○傳記類存目六卷六十五·史部二十一○史鈔類卷六十六·史部二十二○載記類卷六十七·史部二十三○時令類卷六十八·史部二十四○地理類一卷六十九·史部二十五○地理類二卷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類三卷七十一·史部二十七○地理類四卷七十二·史部二十八○地理類存目一卷七十三·史部二十九○地理類存目二卷七十四·史部三十○地理類存目三卷七十五·史部三十一○地理類存目四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地理類存目五卷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類存目六卷七十八·史部三十四○地理類存目七卷七十九·史部三十五○職官類卷八十·史部三十六○職官類存目卷八十一·史部三十七○政書類一卷八十二·史部三十八○政書類二卷八十三·史部三十九○政書類存目一卷八十四·史部四十○政書類存目二卷八十五·史部四十一○目錄類一卷八十六·史部四十二○目錄類二卷八十七·史部四十三○目錄類存目卷八十八·史部四十四○史評類卷八十九·史部四十五○史評類存目一卷九十·史部四十六○史評類存目二卷九十一·子部一○儒家類一卷九十二·子部二○儒家類二卷九十三·子部三○儒家類三卷九十四·子部四○儒家類四卷九十五·子部五○儒家類存目一卷九十六·子部六○儒家類存目二卷九十七·子部七○儒家類存目三卷九十八·子部八○儒家類存目四卷九十九·子部九○兵家類卷一百·子部十○兵家類存目卷一百一·子部十一○法家類卷一百二·子部十二○農家類卷一百三·子部十三○醫家類一卷一百四·子部十四○醫家類二卷一百五·子部十五○醫家類存目卷一百六·子部十六○天文算法類卷一百七·子部十七○天文算法類二卷一百八·子部十八○術數類一卷一百九·子部十九○術數類二卷一百十·子部二十○術數類存目一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術數類存目二卷一百十二·子部二十二○藝術類一卷一百十三·子部二十三○藝術類二卷一百十四·子部二十四○藝術類存目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譜錄類卷一百十六·子部二十六○譜錄類存目卷一百十七·子部二十七○雜家類一卷一百十八·子部二十八○雜家類二卷一百十九·子部二十九○雜家類三卷一百二十·子部三十○雜家類四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雜家類五卷一百二十二·子部三十二○雜家類六卷一百二十三·子部三十三○雜家類七卷一百二十四·子部三十四○雜家類存目一卷一百二十五·子部三十五○雜家類存目二卷一百二十六·子部三十六○雜家類存目三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卷一百二十八·子部三十八○雜家類存目五卷一百二十九·子部三十九○雜家類存目六卷一百三十·子部四十○雜家類存目七卷一百三十一·子部四十一○雜家類存目八卷一百三十二·子部四十二○雜家類存目九卷一百三十三·子部四十三○雜家類存目十卷一百三十四·子部四十四○雜家類存目十一卷一百三十五·子部四十五○類書類一卷一百三十六·子部四十六○類書類二卷一百三十七·子部四十七○類書類存目一卷一百三十八·子部四十八○類書類存目二卷一百三十九·子部四十九○類書類存目三卷一百四十·子部五十○小說家類一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小說家類二卷一百四十二·子部五十二○小說家類三卷一百四十三·子部五十三○小說家類存目一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小說家類存目二卷一百四十五·子部五十五○釋家類卷一百四十六·子部五十六○道家類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類存目卷一百四十八·集部一○楚辭類卷一百四十九·集部二○別集類二卷一百五十·集部三○別集類三卷一百五十一·集部四○別集類四卷一百五十二·集部五○別集類五卷一百五十三·集部六○別集類六卷一百五十四·集部七○別集類七卷一百五十五·集部八○別集類八卷一百五十六·集部九○別集類九卷一百五十七·集部十○別集類十卷一百五十八·集部十一○別集類十一卷一百五十九·集部十二○別集類十二卷一百六十·集部十三○別集類十三卷一百六十一·集部十四○別集類十四卷一百六十二·集部十五○別集類十五卷一百六十三·集部十六○別集類十六卷一百六十四·集部十七○別集類十七卷一百六十五·集部十八○別集類十八卷一百六十六·集部十九○別集類十九卷一百六十七·集部二十○別集類二十卷一百六十八·集部二十一○別集類二十一卷一百六十九·集部二十二○別集類二十二卷一百七十·集部二十三○別集類二十三卷一百七十一·集部二十四○別集類二十四卷一百七十二·集部二十五○別集類二十五卷一百七十三·集部二十六○別集類二十六卷一百七十四·集部二十七○別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七十五·集部二十八○別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別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七十七·集部三十○別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七十八·集部三十一○別集類存目五卷一百七十九·集部三十二○別集類存目六卷一百八十·集部三十三○別集類存目七卷一百八十一·集部三十四○別集類存目八卷一百八十二·集部三十五○別集類存目九卷一百八十三·集部三十六○別集類存目十卷一百八十四·集部三十七○別集類存目十一卷一百八十五·集部三十八○別集類存目十二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總集類一卷一百八十七·集部四十○總集類二卷一百八十八·集部四十一○總集類三卷一百八十九·集部四十二○總集類四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總集類五卷一百九十一·集部四十四○總集類存目一卷一百九十二·集部四十五○總集類存目二卷一百九十三·集部四十六○總集類存目三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總集類存目四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詩文評類一卷一百九十六·集部四十九○詩文評類二卷一百九十七·集部五十○詩文評類存目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卷一百九十九·集部五十二○詞曲類二卷二百·集部五十三○詞曲類存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