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長沙宣武王蕭懿傳:他從小就有美譽,出仕任齊安南邵陵王的行參軍。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長沙宣武王蕭懿傳

南史白話文

長沙宣武王蕭懿傳

長沙宣武王蕭懿,字元達,是梁文帝的長子。

他從小就有美譽,出仕任齊安南邵陵王的行參軍。

承襲爵位為臨湘縣侯。

歷任晉陵太守,以美政而得到當時人的稱讚。

永明末年,任梁、南秦二州刺史,加都督。

當年,魏軍入侵漢中,進而圍困南鄭。

蕭懿隨機應變,領兵出擊,魏軍於是解圍逃走。

他又派氐人統率楊元秀攻打並奪取了魏國的歷城等六處戍地。

魏人十分震驚,於是邊境得以安寧。

永元二年(500),裴叔業佔據豫州反叛,蕭懿以豫州刺史的身份率領歷一陽一、南譙二郡太守前去討伐,裴叔業十分害怕,便投降了北魏。

梁武帝當時在雍州,派了典簽趙景悅來勸說蕭懿興兵起義,清除國君身旁的佞臣,清算他們的罪行。

但蕭懿沒有答覆。

不久,平西將軍崔慧景入侵,擁戴江夏王蕭寶玄圍困台城。

齊王室大亂,便派快馬送急信召蕭懿救援。

當時蕭懿正在吃飯,他把筷子一扔,拍案而起,率領一精一兵三千人趕去救援。

梁武帝又派遣虞安福飛速前往都城,勸說蕭懿:「殺賊之後,便有了蓋世的大功,即使遇到明君賢主在位,也難以自全;何況現在正是昏亂的朝廷,怎麼能夠免於災禍?如果在消滅賊寇之後,立即領兵入朝,按照古代賢相伊尹、霍光的辦法實行,這是萬世難逢的機會。

如果不這樣做,便上表請求回到歷一陽一,以抵禦外患為借口,這樣威震天下,誰敢不聽從!否則一朝放棄兵權,接受朝廷的高官厚祿,地位很高而手下無人,以後一定會有後悔的時候。」

長史徐曜甫也苦苦勸諫,蕭懿一概不聽。

崔慧景派他的兒子崔覺前來接戰,蕭懿發起進攻,大敗崔覺,並乘勝前進。

崔慧景的軍隊潰敗,一陣追擊,蕭懿斬了崔慧景。

朝廷封他為尚書令、都督征討水陸諸軍事。

當時東昏侯蕭寶卷暴虐無道,胡作非為,茹法珍、王口亙之等人掌握朝政大權,老臣舊將都被殘殺。

蕭懿功勳極高,獨自居於朝廷,茹法珍等十分害怕他,他們便勸說東昏侯,準備施毒計害死蕭懿。

徐曜甫得知消息,暗地裡準備好船隻停在江邊,勸告他往西逃亡。

蕭懿不肯聽從,他說:「自古以來,人都有一死,豈有叛變逃走的尚書令?」

不久,朝廷派人賜下毒一藥,蕭懿和弟弟蕭融一同死去。

蕭懿死前對使者說:「家弟在雍州,我深為朝廷擔憂。」

中興元年(501),追贈為司徒。

宣德太后臨朝聽政,又改封為太傅。

天監元年(502),追尊為丞相,封長沙郡王,謚號宣武。

賜給九旒的鸞車,黃屋左纛,葬禮依照晉朝安平王的規矩。

蕭懿名望功勳一向很高,梁武帝本來就很崇敬他。

武帝在天監元年四月初八即位,當天立即表彰和追封蕭懿。

初十,才封贈二哥蕭敷、四弟蕭暢、五弟蕭融。

到五月,有關方面才上奏追尊武帝父母的封號,並將神主遷入太廟。

皇帝沒有親自奉送,而讓臨川王蕭宏侍從。

七月,皇帝坐在殿前平台上,派兼太尉、散騎常侍王玢奉策文追上太祖文皇帝、獻皇后和德皇后的尊號。

他先封贈下輩,然後才封贈長輩,先低後高,又在殿前平台上而不是在正殿讓人奉上策文,有識者因此而譏笑和議論紛紛。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