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羊玄保傳:祖父羊楷,是晉朝的尚書都官郎。父親羊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羊玄保傳

南史白話文

羊玄保傳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

祖父羊楷,是晉朝的尚書都官郎。

父親羊綏,是中書侍郎。

羊玄保開始擔任宋武帝的鎮軍參軍,少帝景平年間(423~424),逐步陞遷為司徒右長史。

衛將軍王弘對他十分器重,曾對左長史庾登之、吏部尚書王准之說:「你們二位賢士聰明俊朗,很多東西可以會悟通達,然而寬弘美好的聲望,自然應當共同推重羊君。」

不久,入朝擔任黃門侍郎。

羊玄保善於下棋,品第居第三。

文帝也好下棋,和他用郡官做賭注,結果羊玄保戰勝,所以便讓他補任了宣城太守。

在此以前劉式之為宣城訂立了官吏對付叛逃的政策,一個人如果不能抓到,就以公文通知伍、裡的官吏扭送州郡的有關部門,能抓到此人的人賞官位二級。

羊玄保認為這樣做很不恰當,議論道:「臣探討叛逃的緣由,都是出於極端的一逼一迫。

現在訂立了特殊的政策,對於現實十分苛苦。

又考慮這個政策僅只是在一個地區實施,如果它是正確的,則應該與天下統一起來;如果它是不正確的,那就也不應該在一個郡中單獨實行。」

從此詔令停止那項政策。

他曾歷任丹一陽一尹、會稽太守、太常、吳郡太守。

文帝因為羊玄保廉潔樸素沒有貪慾,所以頻頻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職。

為政雖然沒有特殊的治績,而離開以後通常一定被人思念。

他不經營錢財利益,家產儉省微薄。

文帝曾經說:「一個人做官不僅必須要有才幹,也必須要有運氣。

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

元兇劭弒君自立,讓他做吏部尚書,兼任國子祭酒。

到了孝武帝入京討伐,朝中人士大多向南逃走,劉劭把官員們全部召集過來,橫握鋼刀憤怒地說:「你們都可以走了。」

大家都很害怕,沒有人敢說話。

羊玄保面不改色,慢慢地說道:「臣願意以死報效朝廷。」

劉劭因此而緩和下來。

孝武帝即位,任命他為金紫光祿大夫,以謹慎恭敬受到重視。

大明五年(461),升任散騎常侍、特進。

羊玄保從少年到老年,對祭奠非常謹慎,四季的珍奇新鮮出產,凡是沒有經過祭獻的,自己決不先嘗。

死後,追加謚號為定子。

他的兒子羊戎少年有才氣,但卻人品輕薄,行為很不檢點,說話好用雙聲。

江夏王劉義恭曾經設齋,讓羊戎放好座位,過了一會兒江夏王出去了,因為座位太窄,他便自己把它拉寬。

羊戎說:「官家狹窄,令人討厭,要再加寬八分。」

江夏王笑著說:「卿哪裡是只善於雙聲,乃是一位善辯之士哩。」

文帝好與羊玄保下棋,有一次一個宮使前來,羊玄保說:「今天皇上為什麼要召見我?」

羊戎說:「金溝清淺,銅池碧波,光景美好,該是下棋。」

羊玄保常常嫌他輕狂,說「這孩子一定會毀掉我家」。

羊戎官居通直郎,因為與王僧達一道譭謗當朝政治,被賜命自一殺。

死後,孝武帝引見羊玄保,羊玄保謝罪說:「臣沒有金日石單的明察,因此辜負了皇上。」

皇上很讚美他的話。

羊戎有兩個弟弟,文帝一起賜名叫羊鹹、羊粲,對羊玄保說:「希望能讓你的兩個兒子有正始時代的林下餘風。」

羊玄保善於下棋,而何尚之也極一愛一這種遊戲。

吳郡的褚胤七歲時便進入了高品級,等他長大,為當時的冠軍。

褚胤的父親褚榮期與臧質一同叛逆,褚胤應當隨從殺死。

何尚之堅持請求說:「褚胤下棋的高妙,超過古代,冠於當今。

魏韜違犯了法令,因為才高而獲赦免,父親被殺兒子寬大處理,這種例子很多。

特請給予他一個活命,使一種奇異的技藝不致斷絕。」

結果沒有得到批准,當時的人對此十分惋惜。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