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
王秀之傳
王秀之字伯奮,幼年的時候,祖父王敬弘喜一愛一他的風采。
在宋朝做官擔任太子舍人。
父親去世,他在墓旁蓋了一座茅廬,守喪結束,復職。
吏部尚書褚彥回想讓他和女兒結婚,王秀之不肯,因此他總是做兩府的外兵參軍。
後來擔任晉平太守,當了一年要求回來,有人問他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這個郡土壤肥沃,珍寶財富日益增多,人們所迷戀的是財物,財物多了則禍患就會趕來,智者不貪戀財物,也不願意招禍。
我的家產已經足夠,怎麼可以久留,以致妨礙賢才的道路?」
他在齊朝做官擔任豫章王蕭嶷的驃騎長史。
蕭嶷在荊州建立學校,讓王秀之兼任儒林祭酒。
武帝即位,逐步陞遷為侍中祭酒,轉任都官尚書。
王秀之的祖父王敬弘一性一格忠貞正直,徐羨之、傅亮掌握朝中大權,他不和他們往來。
退職後隱居在吳興,他給王秀之的父親王瓚之寫信,常常用靜退的思想鼓勵他。
王瓚之擔任五兵尚書,沒有到過一個朝中貴人家中。
江湛對何偃說:「王瓚之現在便是朝隱。」
後來柳元景、顏師伯富貴顯要,王瓚之到底不問候他們。
等到王秀之做了尚書,又不和王儉友好地結交。
三代不侍奉權貴,當時的人們非常稱讚。
轉任侍中,兼射聲校尉。
後來出京擔任隨王鎮西長史、南郡內史。
後來擔任輔國將軍、吳興太守。
王秀之早先做諸王的長史、行一事,就曾慨歎說:「仲祖的卓識,已經看到了很多的例證。」
便不再去求陞遷,只是經營舍亭山的宅院,有在這裡終老的心願。
後來被任命主持吳興郡,這是一個隱居的處所,所以心裡願意擔當這一職務。
到郡上以後,修整舊山,轉移安置物資。
隆昌元年(494)去世,遺令說:「朱紅官服不能入棺材,祭祀只用酒和乾肉即可。
世人們讓僕人和妻妾在靈前值守痛哭,當是由於喪主不能純樸閑靜,想用多種聲音相亂。
魂魄如果有靈的話,我會感到好笑的。」
謚號稱他為簡子。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