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
齊高帝本紀
齊太祖高皇帝名叫道成,字紹伯,小字鬥將,姓蕭氏。
他的先祖本來居住在東海蘭陵縣中都鄉中都裡,晉朝的元康元年,惠帝分出東海郡的一部分成為蘭陵,所以又是蘭陵郡人。
中間發生喪亂,高帝的高祖淮一陰一令蕭整,字公,渡江後住在晉陵武晉縣的東城裡,寓居江東的人,都僑置本土,加上一個「南」字為名,從而又是南蘭陵人。
高帝的曾祖蕭俊,字子武,職位是即丘令。
高帝的祖父蕭樂子,字閨子,職位是輔國參軍,宋朝升明年間(477~479)贈官太常。
高帝的父親蕭承之,字嗣伯,少年時期就懷有大志,文才體力過人,在宋朝做官為漢中太守。
梁州平定後,因功升任龍驤將軍,後來擔任南泰山太守,封爵位為晉興縣五等男,又改任右軍將軍。
元嘉二十四年(447)去世,梁州人思念他,在峨公山立廟祭祀。
升明二年,追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高帝於宋朝元嘉四年(427)生,天姿儀表英俊異常,額如龍,聲似鐘,身高七尺五寸,鱗紋長遍全身。
舊宅在武進縣,宅南面有一株桑樹,高達三丈,橫生四條大枝,形狀好像華蓋。
高帝長到幾歲的時候,喜歡在樹下玩耍,他的堂兄蕭敬宗說:「這棵樹是為你而生的。」
儒生雷次宗在雞籠山建立了一所學校,高帝年紀十三歲,在那裡學習了《禮》和《左氏春秋》。
元嘉十七年(440),宋朝的大將彭城王劉義康被罷官,遷往豫章,高帝的父親領兵防守,高帝捨棄學業南行。
十九年,竟陵的蠻人發生一騷一動,宋文帝派高帝率領一支偏軍去討伐沔北的蠻人。
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守襄一陽一,讓高帝跟隨自己,最初擔任左軍中兵參軍。
二十九年,率領偏軍征討仇池,攻破了他們的武興、蘭皋兩處營壘,隨即從谷口進入關中。
還差八十里到長安的時候,梁州刺史劉秀之派遣司馬馬注幫助高帝,攻下了談提城。
魏國的救兵趕到,高帝的軍隊人少而且疲憊,又聽說文帝逝世,於是便燒掉城池退回南鄭。
後來他承襲了晉興縣五等男的爵位。
擔任建康令,有賢能的名聲。
少府蕭惠開素有知人的眼光,他對別人說:「從前魏武帝經營洛一陽一北部的時候,人們都佩服他的英明,現在看蕭建康,一定會超過他。」
宋明帝即位,擔任右軍將軍。
當時四方背叛朝廷,會稽太守尋一陽一王劉子房和處在東方的各郡全都起兵。
明帝任命高帝為輔國將軍,向東征討。
到了晉陵,一天攻破了敵軍十二座營壘,分兵平定各縣。
後來徐州刺史薛安都佔據彭城歸了魏國,派遣他的侄子薛索兒進攻淮一陰一,又征派高帝前往征討,薛索兒戰敗逃往鍾離,高帝追到黯..然後返回。
任命他為驍騎將軍,封西一陽一縣侯,改任巴陵王衛軍司馬,跟隨鎮守會稽。
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派遣臨川內史張淹從鄱一陽一的山道進入三吳,宋明帝派遣高帝討伐他。
當時朝廷的軍械衣甲全都用於南討部隊了,高帝的軍中用品短缺,於是便編織棕樹皮作為騎馬的鞍具,折斷竹子作為寄生,夜裡舉火進軍。
賊軍望見十分恐懼,還沒交戰就先逃走了。
返回以後,任命為桂一陽一王征北司馬、南東海太守,負責掌管南徐州。
張永等人在彭城失敗以後,淮南軍力薄弱,任命高帝為代冠軍將軍、持節、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鎮守淮一陰一。
改任南兗州刺史,督掌五州,依舊督掌北討。
明帝嫌高帝沒有大臣相貌,而世間流傳高帝會成為天子,明帝越發懷疑,便派冠軍將軍吳喜留下軍隊駐在破釜,自己拿一銀壺酒封了賜給高帝。
高帝穿著軍服出門迎接,恐怕是毒酒,不敢喝,將要出逃,吳喜告訴他這是真心誠意,並且自己先喝,高帝便一杯杯斟上喝了。
吳喜回去,明帝心裡才高興了。
泰始七年(471),高帝被征回京,部下勸他不要聽從徵調。
高帝說:「主上自己殺死各位弟兄,是因為太子幼弱,作的是自己百年後的打算,與別的家族有什麼關係。
應該迅速出發,事情慢了會被懷疑的。
現在骨肉相害,當然不會有廣遠綿長的命運,災難將要發生,還要與各位同心合力哩。」
到京後,任命為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
明帝逝世,遺詔任命高帝為右衛將軍,兼任衛尉,配備軍士五百人,和尚書令袁粲、護軍褚彥回、領軍劉面力共同掌管機要大事。
不久解除衛尉,任命為侍中,兼管石頭戍軍事。
元徽二年(474)五月,江州刺史桂一陽一王劉休范在尋一陽一起兵,朝廷驚駭恐慌,高帝和褚彥回等人集合在中書省計議,無人說話。
高帝說:「過去在長江上游謀劃叛亂,都是因為緩慢失敗,劉休范必定會從以前的失敗中接受警戒,輕兵急下,利用我們沒有防備的空檔,請允許我在新亭駐兵以抗擊他的前鋒。」
於是找來筆寫下奏議,其餘的人都簽名同意。
中書舍人孫千齡與劉休范有秘密契約,獨自提出:「應該依舊還是派遣軍隊據守在梁山。」
高帝臉色嚴肅地說:「賊軍現在已經迫近,梁山哪裡能夠趕到?新亭乃是軍事要衝,我所希望的就是以死報國。」
於是單獨乘一輛車,身穿白衣服出京前往新亭。
任命高帝為使持節、都督征討諸軍事、平南將軍,贈給樂隊一部。
修築新亭城壘還沒結束,賊軍的前鋒已經到達,高帝當時解一衣高臥,以安定軍心。
於是找來白虎幡,登上西城牆,指揮寧朔將軍高道慶、羽林監陳顯達、員外郎王敬則,乘船與賊軍進行水戰,把他們打得大敗。
不到一個時辰,張敬兒斬下了劉休范的頭,官軍與賊軍都不知道。
他們的另一個將領杜黑蠡猛攻東面的城壘,高帝挺身上馬,率領幾百人出戰,與杜黑蠡交鋒,從下午申時直到天明,箭和石頭一直不間斷。
這天夜裡下著大雨,鼓聲和叫喊都不能聽到。
將士連日不能睡眠和吃飯,軍中的馬匹夜驚,在城內亂跑。
高帝拿著蠟燭端正地坐著,厲聲地呵斥制止他們,像這樣重複了多次。
賊軍統帥丁文豪設下埋伏,在皂莢橋將官軍擊敗,一直開到朱雀航,王道隆、劉面力都已經戰死。
起初,劉面力心志高逸,建造園宅,取名「東山」,十分忽略時務。
高帝說:「將軍身負先帝臨終遺命的重任,值此艱難之日,您卻崇尚閒適自在,不注意審察官員,有朝一日出了事情,後悔還來得及嗎?」
劉面力並不採納,終於敗亡。
等賊軍進至杜姥宅,車騎典簽茅恬打開了東府大門把賊軍放入,冠軍將軍沈懷明在石頭城逃散,張永在白下潰敗,宮內傳言新亭也已經陷落,太后拉著蒼梧王的手痛哭說:「天下的事情完了。」
高帝派遣各軍主將陳顯達、任農夫、張敬兒、周盤龍等從石頭城渡過淮河,抄小路從承明門進城保衛皇宮。
當時劉休范的典簽許公與詐稱劉休范就在新亭,士人和百姓都很惶惑,前往打算歸附劉休范,遞名帖求見的人數以千計,等到了那裡,卻是高帝。
高帝得了名帖隨即就把它們燒掉。
他登上城牆面向北方告訴大家說:「劉休范父子前天都已經被殺死,在南岡下面斬戮了他們的一屍一體,我是蕭平南,各位請好好看清楚。
你們的名帖都已經燒掉了,不要害怕。」
高帝分別派遣各路軍隊擊平了賊軍,凱旋入京。
百姓圍在長長的道路兩旁聚觀,說:「保全國家的,就是此公啊。」
高帝和袁粲、褚彥回、劉彥節引咎解職,朝廷不允許。
改任散騎常侍、中領軍、都督、南兗州刺史、鎮軍將軍,晉陞爵位為公。
與袁粲、褚彥回、劉彥節等輪流上朝議決朝中大事,號稱「四貴」。
劉休范平定以後,蒼梧王漸漸行為凶暴起來,屢次企圖陷害高帝,曾經率領幾十個人直接進入鎮軍府。
當時暑季炎熱,高帝白天臥一床一休息一裸一露著身一體,蒼梧王讓高帝站在室內,在腹部畫上射箭的靶子,自己把弓拉滿,將要把箭射一出。
高帝神色不變,嚴肅地板著臉說:「老臣無罪。」
蒼梧王的隨從王天恩勸諫說:「領軍的肚子大,是個很好的箭靶子,而一箭便把他射死,以後就沒辦法再射一了,不如用雹箭射他。」
於是蒼梧王就取了一支以骨為鏃的雹箭,一箭就中了高帝的肚一臍。
蒼梧王把弓扔在地下,大笑著說:「我這個射手怎麼樣?」
當時建平王劉景素為朝野人士所歸心,暗中為了自我保全的目的,向高帝表明了誠心,高帝拒絕而不採納。
劉景素不久就起兵了,高帝出兵屯駐在玄武湖,事情平定了才回來。
高帝的威名很大,蒼梧王對他深深猜忌,他用木頭刻為高帝的形狀,把肚子畫成箭靶,親自射這個木像,又命令左右的人射,射中的給獎賞,卻都不能射中。
當時高帝住在領軍府,蒼梧王親自前來放火燒他,希望高帝出來,從而殺死他,高帝則堅持躺在裡面不動。
蒼梧王越發憤怒,所見的東西,都喊作高帝。
同時他又親手磨出一把短矛,說:「明天要用它殺死蕭道成。」
陳太妃罵他說:「蕭道成對國家有大功,現在害死他,誰替你盡力?」
所以停下了。
高帝企圖和袁褚一起廢舊立新,卻總是不被聽從。
元徽五年(477)七月初七,楊玉夫等與直閣將軍王敬則通謀殺了蒼梧王。
帶上人頭,讓隨行的陳奉伯藏在衣袖中,依照平常的方法,口稱聖旨打開了承平門,拿出一個口袋把它裝起來,給了王敬則。
王敬則馳馬到了領軍府,叩門大叫,自己把情況報告了高帝,門仍舊不開,王敬則從門縫中把人頭拿給高帝看,高帝還是不相信,於是便從牆上把人頭扔過去,高帝要來水洗淨了察看,王敬則便跳牆進來。
高帝光著腳跑出來,王敬則叫道:「事情平定了。」
高帝才穿上了軍服,騎上平時所騎的赤紅馬,夜裡進入宮殿,殿裡的人都很驚恐;等知道蒼梧王死了,都齊喊萬歲。
後來高帝登基,稱這匹馬為「龍驤赤」。
第二天,召來袁粲、褚彥回、劉彥節入宮聚集在西鍾槐樹下計議。
高帝以皇位讓劉彥節,劉彥節沒有回答。
高帝鬍鬚全都張開了,眼光有如閃電。
然後讓袁粲,又不接受。
王敬則於是拔一出刀來,在座位旁邊跳著指揮眾人說:「天下大事,都應該委繫於蕭公,有敢再說一句的,讓他血染王敬則的鋼刀!」於是喊來虎賁劍戟羽儀,自己取來白紗帽戴在高帝頭上,讓高帝即位,說道:「今天誰敢再動,事情要趁熱幹完。」
高帝嚴肅地呵斥他說:「您自己全不瞭解。」
袁粲想說什麼,王敬則又呵斥他,便止住了。
高帝這才提議,準備法駕,到東城去,迎立順帝。
於是長刀攔住了袁粲、劉彥節等人,他們都驚恐失色地回去了。
十三日,高帝改任鎮守東府,和袁粲、褚彥回、劉彥節各人可以帶武裝儀仗五十人入殿。
十五日,任命高帝為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封為竟陵郡公,贈給油幢絡車,班劍三十人。
高帝堅持辭讓三公之位,便授予他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二月,荊州刺史沈攸之反叛,稱言是太后詔令自己進京。
十八日,高帝入坐朝堂,命令各路將領西討,平西將軍黃回擔任都督為前鋒。
在這以前,太后哥哥的兒子前湘州刺史王蘊,遭到母親的喪事離職,回到巴陵,停船與沈攸之密謀,便下行到郢州。
武帝當時擔任郢州長史,王蘊等武帝出去弔喪,趁機作亂,佔據了郢城。
武帝知道後,不再出來。
王蘊回到東府前,又想見到高帝,高帝又不出來弔喪。
兩次計策沒有得逞,外面的一陰一謀越加牢固。
司徒袁粲、尚書令劉彥節見高帝的威望越來越盛,顧慮自己會不安全,便與黃回等人互相勾結舉事,殿內宿衛的主帥無不協同行動。
沈攸之反叛的消息剛到的時候,高帝前往石頭城去找袁粲謀劃,袁粲聲稱有病不見,到了二十三日夜,他們按照預約起兵佔領石頭城。
當夜丹一陽一丞王遜宣告叛變。
劉彥節的堂弟領軍劉韞和直閣將軍卜伯興等嚴整率兵為內應,高帝命令王敬則在宮內把他們殺死。
派遣各路將領進攻石頭城,王蘊率領幾百名一精一兵穿戴盔甲去投奔袁粲,城門已經關閉,官軍又到,於是衝散了。
眾軍進攻石頭城,斬了袁粲,劉彥節逃往額擔湖,王蘊逃往鬥場,全部被捉住並且斬首。
袁粲的典簽莫嗣祖曾與袁粲一同謀劃,王蘊一寵一愛一的人張承伯隱藏王蘊,高帝都赦免了他們並且加以任用。
當時黃回留駐在新亭,聽說石頭城已經被攻下,便聲稱是來救援,高帝知道而不說破,撫一慰他們愈加豐厚,派遣黃回西上,黃回流淚告別。
升明二年(478)正月,沈攸之被平定。
二月,宋順帝晉陞高帝為太尉,都督十六州諸軍事,高帝上表送還黃鉞。
三月初二,增加班劍為四十人、可以帶武裝衛士一百人進殿。
二十九日,增加羽葆、樂隊。
大明、泰始以來,相沿奢侈,在百姓中形成風俗,到了高帝輔佐朝政,奏表撤銷御府,省去了兩處尚方的各種玩飾器物,到現在,又上表禁止人間華麗虛偽的各種東西,共十七條。
其中宮廷及諸王的衣服用物,雖然依據舊時的規模,但也請求詳細擬訂。
九月初二,任命高帝為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兼任揚州牧,可以帶劍穿履上殿,入朝不必趨步,贊拜不須報名,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
高帝堅持辭讓,詔令派人規勸,才接受了黃鉞,辭掉特殊禮遇。
初十,贈給三望車一輛。
三年正月初三,高帝上表請求免除百姓拖欠的債務。
十四日,贈給前部羽葆、樂隊。
十五日,命令太傅府照舊辟召士人。
二十五日,贈給高帝武裝衛士五百人,可以出入宮殿。
二月二十二日,重申前次的命令,可以帶劍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趨步,贊拜不須報名。
三月初二,宋帝詔令晉陞高帝職位為相國,總領百官,封給他十個郡,名號為齊公,具備九錫之禮,贈給遠遊冠,地位在諸侯王以上,贈給相國綠綬帶。
高帝再三辭讓,公卿紛紛奉勸堅持請求,才接受了。
十五日,下令赦免國內死刑以下的罪犯。
宋帝詔令齊公在十郡以外,可以隨便任用人員。
因為齊國初建,撥給錢五百萬、布五千疋、絹五千疋。
任命太尉左長史王儉為尚書右僕射,兼管吏部。
四月初二,宋帝又詔令晉陞齊公為王,以豫州的南梁、陳、穎川、陳留,南兗州的盱眙、山一陽一、秦、廣陵、海陵、南沛,增加齊王的封地為二十郡。
派司空褚彥回帶著聖旨去授予印璽,改立王社,其餘和原來一樣。
十五日,命令齊王的冕冠可以有十二個玉串,建立天子旌旗,出入警戒清道,乘坐金根車,套六匹馬,具備五時副車,設置旄頭、雲罕,樂舞採用八佾,設置木架編鐘懸掛在宮中,王世子為太子,王女王孫的爵位任命,一律和舊時的規制一樣。
二十日,宋帝因為看到天命在齊,於是下詔禪位,當天退居到東面的府邸。
二十一日,派遣使者送來冊命,高帝堅決推辭,宋朝王公以下陳留王劉粲等人,都到他門上,高帝還是沒有答應。
齊國的世子卿士以下也堅持請示;兼太史令、將作匠陳文建奏呈了祥瑞的徵兆,於是闡說漢朝從建武元年(25)到建安二十五年(220)一百九十六年而禪讓給魏朝;魏朝從黃初元年(220)到鹹熙二年(265)四十六年而禪讓給晉朝;晉朝從泰始元年(265)起到元熙二年(420)一百五十六年而禪讓給宋朝;宋朝從永初元年(420)到升明三年(479),共六十年;都是以六終結,以六受命,六是個最高的限位。
檢驗以往,測度當今,是如此地明顯,我冒昧地以自己的職責,詳細敘說一管之見,惟願順應天時,符合吉兆。
兩朝的公卿大臣又堅持請求。
尚書右僕射王儉啟奏說:「接受了宋帝遜位的詔書,我等提議,應該如期接受禪讓。」
高帝才答應了。
建元元年(479)夏季的四月二十三日,皇帝在南郊即位,用木柴燎火祭天。
典禮結束,準備車駕,視察太康宮,走到太極前殿。
實行大赦,改換年號。
賜給每人爵位二級,文武職位二等,鰥寡孤獨不能自己養活的,每人分穀物五斛。
拖欠的租子、以前的舊債不再收繳。
因為評論鄉人和議論朝政、收贓貪一污與一婬一穢盜竊而至犯罪的,一律蕩滌,清除以前的登記,重新開始。
長期徒刑詔令關押的,特別加以寬大放回。
丟官失爵、監禁服役的,一律依據舊的典章。
封宋帝為汝一陰一王,在丹一陽一舊縣城建築宮殿,採用宋朝的曆法,車旗和衣服的顏色,完全和晉、宋過去禪讓時的辦法一樣,上書不稱為表,答表不稱為詔。
宋朝的諸王都降為公,郡公主為縣君,縣公主為鄉君。
詔令降宋朝的南康郡公為縣公,華容公為侯,萍鄉侯為伯,減少食戶各有不等,用以保持對於劉穆之、王弘、何無忌的祭祀。
追尊已故的皇父為宣皇帝,已故的皇母為孝皇后,陵墓名為永安。
妃子稱為昭皇后,陵墓名為泰安。
詔令劫賊家裡被關押在官府監獄中的其餘成員全部寬大赦免。
那些因為爭鬥事端而遠遠遷徙的,一概聽憑他們歸還本土。
二十七日,任命荊州刺史蕭嶷為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停止四方奉獻賀禮。
二十八日,詔令兩宮的諸王,都不准營建園林,封占湖山。
於是停止徵收太官池的禁苑稅。
二十九日,詔令宋朝的帝、後、藩王的各個陵墓,根據情況配置守衛人員。
五月初五,以河南王吐谷渾拾寅為驃騎大將軍。
下詔規定宋氏府第的級別,根據標準增減。
有關部門奏請保留襄一陽一郡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新封廣興郡公沈曇亮等一百二十二人。
把元嘉歷改為建元歷,以正月的卯日祭祀路神,以十二月的未日祭祀祖先。
初六,下詔說:「募兵取將,懸賞買士,都是暫時變通的辦法,從今以後,可以取消各種招募。」
十四日,河南國派遣使者前來朝貢。
十五日,詔令派遣兼散騎常侍十二人,巡行四方。
十八日,汝一陰一王去世,齊朝加以記載,追諡為宋順帝。
二十日,處死了一陰一安公劉燮等人。
六月初十,詔令宋朝末年以來,枯朽的骸鼻、毀掉的棺材,普遍地下土埋葬。
十五日,備好了車馬,把七個廟的廟主接到太廟。
十九日,立齊太子蕭賾為皇太子。
停止各州郡的獻禮慶賀,減免死罪以下的刑罰,並且延長前面頒布的赦令一百天。
立皇子蕭嶷為豫章王,蕭映為臨川王,蕭晃為長沙王,蕭曄為武陵王,蕭詗為安成王,蕭鏘為鄱一陽一王,蕭鑠為桂一陽一王,蕭鑒為廣興王,皇孫蕭長懋為南郡王。
二十日,把宋順帝葬在遂寧陵。
秋季的七月初七,因為特殊情況而赦免交州境內罪犯。
十七日,詔令南蘭陵的故土老鄉,長期免除租布稅收;武進是王業的墓地,免除徭役十年。
八月二十四日,省去了陳留國。
丁巳日,立皇子蕭鈞為衡一陽一王。
九月初二,詔令因為二吳、義興三郡遭到水災,減少今年的田租。
初六,重新設置南蠻校尉官。
初七,任命司空褚彥回為尚書令。
冬季的十月初八,立彭城人劉胤為汝一陰一王,作為宋朝的後人。
十一日,祭祀太廟。
十三日,汝一陰一王太妃王氏去世,追贈為宋恭皇后。
二十一日,荊州的天井湖出現一種綿,人們使用它與常見的綿沒有區別。
二年春季的正月初一,實行大赦。
任命司空褚彥回為司徒,任命尚書右僕射王儉為左僕射。
初四,在南郊祭天。
二月初一,魏國軍隊進攻壽一陽一,豫州刺史垣崇祖將他們擊敗退走。
二十七日,派遣使者巡視慰問淮、肥、徐、豫各州最貧困和遇難的邊地居民。
三月,百濟國派遣使者前來朝貢,封他們的國王牟都為鎮東大將軍。
夏季的四月初一,晉陞高麗王樂一浪一公高璉的稱號為驃騎大將軍。
五月,建起京城的六門城牆。
秋季的九月初一,發生日食。
丙子日,蠕蠕國派遣使者前來朝貢。
冬季的十二月初七,任命司空褚彥回為司徒。
二十一日,任命驃騎豫章王蕭嶷為司空。
三年春季的正月初一,詔令王公卿士呈獻正直言論。
十五日,立皇子蕭鋒為江夏王。
二月二十日,罷免了南蠻校尉官。
夏季的四月二十二日,首次規定東宮的臣僚用下官的禮節尊敬聞喜公蕭子良等人。
六月二十四日,實行大赦。
秋季的七月初一,發生日食。
九月十四日,蠕蠕國王派遣使者希望共同攻打魏國,貢獻獅子皮做的褲褶。
烏程令吳郡人顧昌玄,因為父親顧法秀在宋泰始年間北征死亡,一屍一體沒有運回來,而顧昌玄宴樂遊玩,與平常人沒有區別。
有關部門請求加以公正的評論。
二十九日,設置了會稽山一陰一縣獄丞。
冬季的十月初一,任命河南王的世子吐谷渾易侯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十二月初一,高麗國派遣使者前來朝貢。
命令散騎常侍虞炎等十二人到各州郡巡行,觀察瞭解風俗。
四年春季的二月初十,皇上生病。
二十五日,詔令對在京囚禁的犯人分別給予寬大處理,免除元年以前拖欠的債務。
三月初六,召見司徒褚彥回、左僕射王儉接受臨終囑托。
初八,皇帝在臨光殿逝世,終年五十六歲。
群臣上謚號為高皇帝,廟號太祖。
棺材在東府前面的碼頭運上龍舟。
四月二十二日,埋葬在武進的泰安陵,在龍舟上最後哭罷,朝內外恢復正常。
高帝年少時就有宏大的器量,喜怒不表現在臉上,常常深沉靜默,經常懷有統一四海的雄心。
學識淵博,善寫文章,工於草書和隸書,下棋屬於第二品。
雖然經營大業十分艱險,卻並不荒廢平時的學業。
即位以後,自己從不使用一精一細物品,公主的衣服中有一隻大玉導,因為它是助長奢侈的源泉,命令把它打破。
凡是異常的器物都讓依照前例毀棄。
後宮的器物欄杆,用銅作裝飾的,都改為用鐵。
內殿用黃紗帳,宮人穿紫皮履。
華蓋上除去金華爪,用鐵彎釘。
他常常說:「讓我治理天下十年,定會使黃金和黃土價格相同。」
打算以自身作為下面的表率,移風易俗。
他一性一格寬厚,曾與直閣將軍周覆、給事中褚思莊共同下棋,連下了多局而不疲倦,周覆便壓住斑帝手,不許他悔棋。
高帝就是如此寬厚。
他所著的文章、作品,詔令中書侍郎江淹加以編排整理。
又詔令東觀學士撰寫《史林》三十篇,屬於魏文帝《皇覽》一類。
起初高帝十七歲的時候,曾經夢見乘一條青龍上天,向西行走追趕太一陽一。
高帝家的舊墳是在武進縣的彭山,山岡相連,幾百里不斷,上面常有五色的雲彩,又有龍從其中出現。
皇上當時已經大貴,宋明帝十分厭惡他,派遣善於占看墓地風水的高靈文前往墳地占看。
高靈文首先求見了太祖,回來以後,用假話回答說:「不過出個諸侯罷了。」
又秘密地告訴太祖說:「貴不可言。」
明帝的心意仍然沒有完了,派人到墳上去踐踏,用旁門左道來壓制他。
高帝后來在所立的華表柱上忽然發出龍一樣的鳴聲,響震山谷。
明帝臥病,為自己身後的事情考慮,多多地剪除功臣,高帝也被懷疑,常常說:「蕭道成有反相。」
當時高帝鎮守淮一陰一,常常懷著憂慮和恐懼,忽然見到有神人對高帝說:「不要有什麼憂慮,子孫一定會昌盛的。」
泰始三年(467),宋明帝派前淮南太守孫奉伯前往淮一陰一監視皇帝元旦朝見群臣的宴會。
孫奉伯從前和高帝相待誠懇,這次前往,高帝與孫奉伯在同一個房子裡住宿,孫奉伯夢見高帝乘龍上天,在下面去抓龍腳,沒有抓住。
醒了以後,敘說夢中情景,於是對高帝說:「蕭兗州一定會大大保護天下百姓,而小弟卻不能參與了。」
孫奉伯終於死在宋代。
又參軍崔靈建夢見天帝對自己說:「蕭道成是我的第十九個兒子,我去年已經派人授給他天子的職位。」
考察自從三皇五帝以來,接受天命的皇帝的次第,到高帝是十九個。
後來做領軍,一個會望氣的人叫陳安寶見高帝身上總是有紫黃氣。
陳安寶對王洪範說:「這個人貴不可言。」
高帝所住的武進縣有一條路,相傳叫作「天子路」。
有的說是秦始皇走過,有的說是孫氏的舊跡。
當時訛傳東城出天子。
此後建安王劉休仁鎮守東府,宋明帝很恐懼,殺了劉休仁,而且常年關閉東府不去住。
宋明帝又屢次駕臨,改「代」作「伐」,以壓王氣。
又派兒子安成王前往代替他。
後來蒼梧王失敗,安成王代替他即位,當時都說是一種應驗。
術數家推斷,高帝舊居武進東城村,「東城」的說法,就在這裡。
升明二年(478)冬天,延陵縣季子廟一口沸水井的北面,忽然聽到有金屬和石器的聲音,人們懷疑它的異常,鑿地深三尺,發現了一口沸水井,泉水奔湧如同波一浪一。
那個地方又響,就又開鑿,也得到了一口井,泉水也是那樣湧沸。
從井中得到了一條木簡,長一尺,寬二分,上面有隱約鼓起來的字跡,是說:「廬山道人張陵再拜,到陛下居處問候安好。」
木簡堅一硬潔白,字色則是黃的。
《瑞應圖》上說「一浪一井不鑿自成,王者清淨,則有仙人來主持它。」
會稽的剡縣有一座山,名叫刻石。
父老相傳說,「山雖然名字叫刻石,卻不知道文字在哪裡」。
升明末年,本縣人倪襲祖打獵,忽然見到石頭上有文字,共有三處,好像是生在上面的,文字都無法辨識,於是把苔蘚去掉細看,那塊大石頭上的文字是:「這塊石頭,是黃石公化氣而成。」
那塊豎石頭上的文字是:「黃天星,姓蕭,字道成,得到賢帥,天下太平。」
那塊小石頭上的文字是:「刻石頭的人是誰?是會稽南山李斯刻秦望山之封。」
《孝經鉤命決》說:「誰人起,視名將。」
將,就是高帝的小字。
《河洛讖》說:「歷年七十水減緒,風雲俱起龍鱗舉。」
又說:「肅肅草成,道德盡備。」
按宋朝是水德。
義熙元年,是宋武帝王業的開始,到齊朝接受天命,是七十年。
又《讖》中說:「蕭為二士天下樂。」
按二士就是「主」字。
郭文舉《金雄記》說:「當復有作,肅入草。」
《易經》說:「聖人作,萬物睹。」
「當復有作」,就是說的聖人作。
王子年歌中說:「欲知其姓草肅肅,谷中最細低頭熟,鱗身甲體永興福。」
谷中最一精一細的是稻子,也就是道,熟也就是成。
又歌唱道:「金刀利刃齊刈之。」
金刀就是「劉」字,「刈」也就是剪。
孔子《河洛讖》說:「遏河梁,塞龍泉,消除水災洩山川。」
水就是宋,宋氏成為災害,所以說是水災。
梁也是水,遏河梁,那麼走的路就形成了。
路,也就是道。
消除水災,就是除去宋朝水氏的災害。
《河圖讖》又說:「上參南斗第一星,下立草屋為紫庭,神龍之岡梧桐生,鳳鳥戢翼朔旦鳴。」
南鬥,是吳地的分野,草屋居上,是「蕭」字的形象。
在此以前,益州有山,古老相傳叫作齊後山。
升明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有個和尚叫玄暢的,在這座山上建立了一所住處,同一天高帝登上皇位。
這個月的二十四日,滎一陽一郡人尹千,在嵩山東南角見天上像下雨一樣下石頭,落地後石頭裂開,有玉璽藏在當中。
玉璽三寸見方,文字說:「戊丁之人與道俱,肅然入草應天符,掃平河、洛清魏都。」
又說:「皇帝運興。」
尹千拿著玉璽去見雍州刺史蕭赤斧,蕭赤斧把它獻上。
按宋武帝在嵩高山得到玉璧三十二枚,神人說:「這是宋朝預卜年世的數字。」
三十二,就是二「三十」,宋朝從接受天命到禪讓於齊朝共六十年。
看來高帝的符應就是這樣,現在都把它們記錄保存下來。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