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宋後廢帝本紀:大明七年(463)正月二十六日,生在尉衛府。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宋後廢帝本紀

南史白話文

宋後廢帝本紀

後廢帝名叫劉昱,字德融,是明帝的長子。

大明七年(463)正月二十六日,生在尉衛府。

廢帝的母親陳氏,是李道兒的妾,明帝把她娶了過來,所以人們稱廢帝為李氏子,廢帝也自稱李將軍。

明帝的各個兒子在孕育時,都用《周易》占卜過,就用所得的卦名為小字,所以廢帝的小字叫慧震。

泰始二年(466)立為皇太子。

泰始六年,離開東宮。

皇帝又下令太子元旦朝賀,穿袞冕九章衣。

明帝逝世,二月初六,太子即皇帝位,實行大赦,尚書令袁粲、護軍將軍褚彥回共同輔佐朝政,班劍依舊可以入殿。

六月十三日,尊皇后為皇太后,立皇后江氏。

秋季的七月初六,封廢帝的生母陳貴妃為皇太妃。

八月二十七日,中書監、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蔡興宗逝世。

冬季的十一月己亥日,新任命的郢州刺史劉彥節為尚書左僕射。

元徽元年(473)春季的正月初一,實行大赦,改換年號。

詔令自從元年以前流放的人一概允許返回本鄉。

魏國人前來聘問。

夏季的六月初十,壽一陽一發生大水災。

秋季的八月,京城發生旱災。

二十六日,陳留王曹銑去世。

九月十四日,封衡一陽一王劉嶷的兒子劉伯玉為南平王。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發生日食。

初三,晉陞桂一陽一王劉休范的職位為太尉。

二十一日,封前建安王的世子劉伯融為始安縣王。

二年夏季的五月十二日,江州刺史桂一陽一王劉休范起兵反叛。

二十日,京城內外實行戒嚴,中領軍劉面力、右衛將軍蕭道成為前鋒南下征討,出兵屯駐在新亭;征北將軍張永屯駐在白下;前南兗州刺史沈懷明守衛石頭城;衛將軍袁粲、中軍將軍褚彥回入京保衛皇宮。

二十二日,賊軍忽然到來,攻擊新亭壘,蕭道成抗擊敵軍,把他們打得大敗。

越騎校尉張苟兒殺死了劉休范,一奸一賊的一黨一羽杜黑蠡、丁文豪分兵轉向朱雀航,劉面力抗擊賊軍,被擊敗,死在戰場。

右將軍王道隆逃走,被殺害。

張永在白下被擊潰,沈懷明從石頭城跑散。

二十四日,車騎典簽茅恬打開東府的大門把賊軍放入,賊軍進去屯駐在中堂,羽林監孫顯達攻擊,把他們打得大敗。

二十六日,張苟兒等人又打敗了敵軍,進兵平了東府城,殺死與活捉了群賊。

二十七日,實行大赦,解除戒嚴。

荊州刺史沈攸之、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郢州刺史晉熙王劉燮、湘州刺史王僧虔、雍州刺史張興世一齊率領義兵前往建鄴。

六月初四,晉熙王劉燮派遣軍隊攻克尋一陽一,江州平定。

二十三日,改輔師將軍仍為輔國將軍。

秋季的七月十一,封皇弟劉友為邵陵王。

十六日,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晉陞封號為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九月二十九日,任命袁粲為中書監,兼任司徒。

任命護軍將軍褚彥回為尚書令。

冬季的十一月十九日,後廢帝加戴皇冠。

十二月二十七日,封皇弟劉躋為江夏王,劉贊為武陵王。

三年春天的三月初四,京城大水成災。

夏季的六月,魏國人前來聘問。

秋季的七月十七日,任命袁粲為尚書令。

九月二十四日,征西大將軍河南王吐谷渾拾寅晉陞稱號為車騎大將軍。

四年夏季的六月十七日,任命蕭道成為尚書左僕射。

秋季的七月初一,建平王劉景素依據京城進行反叛。

初二,京城內外戒嚴。

派遣驍騎將軍任農夫、冠軍將軍黃回向北討伐,蕭道成總率各路大軍。

始安王劉伯融、都鄉侯劉伯猷一齊被賜命自一殺。

初八,攻克了京城,殺死劉景素,叛逆的同一黨一全部被殺死。

八月初十,封皇弟劉..為南一陽一王,劉嵩為新興王,劉禧為始建王。

九月初二,驍騎將軍高道慶有罪,被賜命自一殺。

初三,車騎將軍、揚州刺史安成王劉准晉陞封號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季的十月初五,任命王僧虔為尚書右僕射。

五年夏季的四月二十一日,豫州刺史阮佃夫、步兵校尉申伯宗、朱幼一陰一謀廢立皇帝,都被處死。

五月,地震。

六月二十二日,處死司徒左長史沈勃、散騎常侍杜幼文、游擊將軍孫超之、長水校尉杜叔文。

七月初七夜,後廢帝在仁壽殿被刺殺,當時年齡十五歲。

初八,皇太后命令貶廢帝為蒼梧郡王,埋葬在丹一陽一秣陵縣郊外祭壇的西面。

起初,後廢帝出生的那天夜裡,明帝夢見有人騎馬,而馬沒有頭和後腳,有人說:「這是太子。」

等進了東宮,五六歲就能爬上油漆的帳竿,離地一丈多高,這樣呆上半頓飯的功夫才下來。

漸漸長大了,喜怒反常,身邊的人稍有不合心意的便加以一抽一打,光著腳板蹲下或坐著。

繼承皇位以後,內部害怕皇后,外部害怕大臣,還沒有能夠放膽行一事。

自從加戴了皇冠,元徽三年,喜歡出入宮中只帶著身邊的人,有時十里、二十里,有時進入街市,遇到有人隨口辱罵,則高興地接受。

元徽四年,無日不外出,與身邊的解僧智、張五兒總是夜間開承明門外出,夜裡出去,清晨返回;早晨出去,晚上歸來,隨從的人都拿著鐵矛,男一女行人和狗馬牛驢只要遇上他們沒有能倖免的。

社會上的人們都很恐懼,白天不開門,路上沒有行人。

曾經只著一條小褲,不穿戴衣帽。

有白色棍棒幾十根,各有名號,鉗鑿錐鋸,不離左右,用擊腦、捶一陰一、剖心等方法殺人,每天都有幾十個。

常常見到臥一屍一流血,然後才感到快樂。

身邊的人見到後有皺眉的,廢帝就命令他正直站立,用矛在他身上刺穿一個洞。

曜靈殿上養了幾十頭驢,自己所騎的馬,養在御一床一的旁邊。

他和右衛翼輦營中的女子私通,常常跟她一塊出遊,拿好幾千錢作為酒肉費用。

外出碰到結婚送葬的,就和趕車的夥計成群地聚在一起飲酒,求得快活。

阮佃夫的心腹人張羊,受到阮佃夫的委任和信賴,阮佃夫失敗後,他背叛逃走,又被捉住,廢帝自己在承明門用車輪把他軋死。

殺死杜延載、杜幼文,他親自揮動鐵矛,親手分割他們的肉。

他發覺孫超有蒜的氣味,就剖開了他的肚子察看究竟。

他拿著盾,騎著馬,親自前往玄武北湖將杜叔文刺死。

孝武帝有二十八個兒子,明帝殺死了其中的十六個,剩餘的都是由廢帝殺死的。

吳興人沈勃有很多寶物,廢帝前去搶劫,他揮著刀獨自走在前面,左右的人還沒有趕到,沈勃當時在住室中守喪,廢帝望見了他,便把鐵矛投了過去,沒有投中;沈勃知道不能逃脫,用手抓住廢帝的耳朵,唾他的臉並且罵道:「你的罪孽超過夏桀、商紂,被殺的日子不遠了!」隨即被害。

廢帝親自將他用刀割肉。

廢帝曾經製造了一輛沒有帷扒的露車,上面加篷,乘坐出入,隨從的幾十人,儀仗隊在後面追趕,總是追不上;又各自害怕遇禍,也不敢追上,只是整好隊形,在另外的地方觀望罷了。

凡是各種粗鄙事情,他過目就會,鍛銀、裁衣、作帽,無不一精一絕。

他沒有吹過諶,卻拿來一吹就成韻調。

他天一性一好殺,一天沒事,就悶悶不樂。

朝內外的人都很憂慮恐慌,朝不保夕。

領軍將軍蕭道成和直閣將軍王敬則一同謀劃對付他。

七月初七,廢帝化裝出去到北湖,自己單馬在前面走,儀仗隊沒有趕上,身旁張五兒的馬落入湖中,廢帝十分生氣,自己騎馬衝上去直刺張五兒的馬,並把他用刀割死。

他與身邊的人表演羌胡伎取樂。

又在蠻岡賽跳為賭,然後乘著露車,不再有儀仗隊,便前往青園尼姑寺。

晚上到新安寺去偷狗,然後在曇度道人那裡煮了狗肉飲酒。

楊玉夫平時非常得意,卻忽然受到憎惡,廢帝遇到了他就咬牙切齒,說道:「明天一定殺了你小子,取出你的肝肺。」

這天夜晚是七夕,命令楊玉夫等待織女渡河,報告給自己,於是便和內人穿針完畢,喝得大醉,睡在仁壽殿東邊的氈屋中。

廢帝出入沒有禁衛,王敬則預先串通了楊玉夫、陳奉伯、楊萬年等共二十五人,這天夜裡,楊玉夫等廢帝睡熟,到了二更的時候,與楊萬年一同進入氈屋裡邊,取出了千牛刀把他殺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