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何承天傳:五歲死了父親。母親是徐廣的姐姐,聰明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何承天傳

南史白話文

何承天傳

何承天,東海郯縣人。

五歲死了父親。

母親是徐廣的姐姐,聰明博學,所以何承天自幼受到教育和熏陶。

宋武帝剛開始起義的時候,撫軍將軍劉毅鎮守姑孰,任命他為行參軍。

劉毅曾經出行,而鄢陵縣吏陳滿射鳥,箭誤中了值勤的軍帥,雖然沒有傷著人,但是依照法律要處以死刑。

何承天提議說:「案件貴於依照情況判斷,游一移不定的則要從輕。

從前有驚了漢武帝所乘車馬的人,張釋之以擾亂皇上行路論處,判罪僅止於罰款。

為什麼呢?因為明白他無心於驚馬。

所以並不因為御駕重要,加以特殊的懲罰。

現在陳滿原意在射鳥,並非有心射中人。

按照刑律因為過失誤傷別人判三年徒刑,何況又沒傷人呢?輕微地懲罰就可以了。」

宋台建立,他擔任尚書祠部郎,與傅亮共同制定儀禮。

謝晦鎮守江陵,他申請擔任南蠻長史。

謝晦晉陞官號為衛將軍,他轉為咨議參軍,兼任記室。

元嘉三年(426),謝晦將被討伐,向何承天詢問計策,他說:「力量大小既不相同,道義逆順也不一樣,在境外求得保全,這是上計。

讓心腹將領據守義一陽一,將軍率兵在夏口進行一次大戰。

如果失敗,就奔向義一陽一,然後開往北方,這是其次的辦法。」

謝晦沉默了好久說:「荊楚是用武的好地方。

姑且進行決戰,然後再退走也不晚。」

等謝晦軍隊開向下游,何承天留在府中沒有跟從。

到彥之來到馬頭,何承天自己前去請罪,受到寬恕。

後來兼任尚書左丞。

吳興餘杭縣人薄道舉是個搶劫犯,規定要讓他同姓中如果死了人應服喪一年的親屬補充兵役。

薄道舉的堂弟薄代公、薄道生等人都是如果死人應服喪九個月的親屬,不應該在受罰充軍的範圍。

法律上說因為薄代公等人的母親還活著,為死了人應服喪一年的親屬,則兒子應當隨母親的身份充軍。

何承天議論說:「查尋對於搶劫犯的規定,同姓中應服喪一年的親屬充軍,應服喪九個月的親屬則不在此例。

婦女三從,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現在薄道舉為搶劫犯,如果他的叔父還活著,按照規定應該充軍,妻子兒子住在營中,本是應該的。

但是他為搶劫犯的時候,叔父已經死了,薄代公、薄道生都是堂弟,應服喪九個月的親屬不應該受罰充軍。

現在如果因為嬸母是應服喪一年的親屬,讓薄代公隨著母親充軍,既不符合應服喪九個月的親屬不罰充軍的規則,又失去了婦女三從之道。

其中的原因是由於主管人只守著關於應守一年喪的人的條文,而不辨別是男是女。

我認為薄代公等人母子都應該被寬恕。」

何承之為人倔強固執,不能屈從朝中的權貴,常常以自己的所長欺侮同僚,不能為僕射殷景仁所平靜對待。

被調出京城擔任衡一陽一內史。

過去在西方和士人關係有很多不和諧,在郡中又不公正清廉,為州中的官員所檢舉,被逮捕入獄,後來遇到赦免。

元嘉十六年(439),被任命為著作佐郎,撰寫國史。

何承天年紀已經老了,而各個輔佐郎官都是名家少年。

穎川的苟伯子嘲笑他,常常把他叫作一乳一母。

何承天說:「您應當說是鳳凰率九子,一乳一母有什麼可講的?」

不久轉任太子率更令,著作郎依舊。

當時丹一陽一溧一陽一縣的丁況等人遇到喪事很久而沒有入棺埋葬,何承天議論說:「《禮》中說『迅速埋葬』,應當是指一時荒年歉收,所以允許他們根據財產情況辦理而不求完備。

丁況三家在幾年中要埋葬卻沒有棺材,實在只是由於淺情薄恩,如同禽一獸。

我個人認為丁寶等人和他們在一起多年,沒有用道義對他們進行勸導、用法律對他們進行約束。

十六年冬天,既沒有新的法令,又沒有申明舊的規定,有什麼急切情況,就突然互相糾纏。

有的是由於鄰居紛爭,引起這些話來。

好像聽說在東部幾個地區,這種情況很多,江西、淮北,尤其不少。

如果只處罰這三個人,幾乎不能加以整肅,而開了先例,則會互相恐懼震動。

我認為丁況等三家,暫且可以不管,由此順便制定一個政策:如果眾人埋葬不按禮法,同事就應該進行檢舉。

三年期滿除去喪服以後,不得再追溯控告。」

元嘉十九年,設立了國子學,他以本官兼任國子博士。

皇太子講《孝經》,何承天與中庶子顏延之一同手拿經書跟隨授業。

不久,調任御史中丞。

當時魏軍向南征伐,文帝向群臣徵詢防禦策略。

何承天獻上了《安邊論》,共論述了四項事情:其一,移遠就近,以充實內地;其二,疏浚修復城濠,以增強防禦力量;其三,聚集車和牛,以裝備軍事器械;其四,按人丁繳納武器,不能缺少。

文字對此大多沒有記載。

何承天平時喜歡下棋,因此很影響工作。

又善於彈琴。

文帝賜給他棋子和鑲銀的箏。

何承天上表道謝,皇上答覆說:「賜予棋子,何必要非議張武的贈金呢?」

何承天博見古今,被當時的人們所重視。

張永曾經開鑿玄武湖遇到了一座古墳,從墳上得到了一個銅鬥,有一柄一。

文帝拿它來詢問朝士。

何承天說:「這是已經滅亡的新朝的威鬥。

王莽的三公死亡,都用這來賞賜。

一個在墳外,一個在墳內。

當時的三台住在江東的,只有甄邯做大司徒,這裡必定是甄邯的墓。」

很快張永又打開了墳內,也得到了一隻鬥,又有一塊石銘,寫著「大司馬甄邯之墓」。

當時文帝每次有了疑問,必定首先訪問他,攜帶信件的使者往來不斷。

何承天器量狹隘,曾經對主管人嚴厲地說:「天有什麼言語?四時在運行,萬物在生長。」

文帝對他很瞭解,要派人前去見他的時候,就首先告誡說:「要好好看著何某的臉色,如果他不高興,就無須多說。」

元嘉二十四年(447),何承天調任廷尉,沒有上任,皇上想讓他做吏部郎,他已經接受了秘密意旨,何承天洩露了出去,因此被免官。

死在家裡,年齡七十八歲。

在這以前,《禮論》有八百卷,何承天刪減合併,分類編排,共為三百卷,和《前傳》、《雜語》、他所撰寫的《纂文》以及他的文集,一起流傳在世上。

他又改定了《元嘉歷》,改變漏刻用二十五箭,都被採納了。

他的曾孫叫何遜。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