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王僧達傳:等到處理重大案件時,也把它呈遞上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王僧達傳

南史白話文

王僧達傳

王僧達自幼聰敏,父親王弘為揚州刺史時,王僧達六七歲,遇到有訴訟的人,偷看了他們的訟詞,認為有理。

等到處理重大案件時,也把它呈遞上去,王弘認為案子小,就留在了身邊。

王僧達替他申辯理由,背誦訟詞一句不差。

他哥哥王錫樸實口訥,缺乏風采。

文帝聽說王僧達從小聰慧,在德一陽一殿召見了他,他應對機敏,皇上非常賞識,把臨川王劉義慶的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他少年好學,善於寫文章,擔任太子舍人。

因為托病而在揚列橋觀看斗鴨,被有關部門所檢舉,寬大沒有追究。

他生一性一喜好鷹犬,和街道上的少年互相比賽,又親自宰牛。

劉義慶聽說後,讓朋友和尚慧觀到他家去觀看,只見王僧達書放了一席,和他討論起了文章,慧觀應答不暇,十分讚美。

他訴說自己家中貧窮,求做郡官,文帝想讓他掌管秦郡。

吏部郎庾仲文說:「王弘的兒子既不適合做秦郡官長,王僧達也不具備做官資格。」

於是擱置下來。

調任太子洗馬,為母親守喪離職。

他與哥哥王錫合不來。

王錫由臨海郡罷任回來,送回從前的俸祿百萬以上,王僧達一一夜之間讓奴僕用車全部拉去。

服喪期滿,做了宣城太守。

他的一性一格喜一愛一遊獵,而山區的郡沒有雜事,王僧達肆意馳騁,有時五天三天才回來,接受狀子審理案件,大多是在打獵的地方。

人們有時碰上,而不認識他,問他太守在什麼地方。

王僧達應付說:「在附近。」

後來調往義興。

等元兇劭殺死皇帝自己登基,孝武帝從尋一陽一發兵,沈慶之對別人說:「王僧達必定前來參加義舉。」

人們問這是為什麼,沈慶之說:「敵寇的戰馬飲水長江,王僧達出兵赴難,我曾經見到他在先帝面前議論縱橫,意志堅定,以此斷言他必然前來。」

王僧達很快就到來了,孝武帝就讓他做長史。

孝武帝即位以後,擔任尚書右僕射。

王僧達對本身的才能十分自負,希望一二年間便做上宰相。

他曾經答覆詔書說:「亡父亡祖,司徒司空。」

他就是這樣的自負。

後來擔任護軍將軍,不得志,便求掌管徐州,皇上沒有准許。

堅持要求,便讓當了吳郡太守。

當時一年當中調動了五次,越發不得意。

吳郡外城的西台寺有很多和尚,王僧達謀求所需要的東西沒有如願,便派主簿顧曠率領門生和自願者搶劫寺內和尚竺法瑤,得錢幾百萬。

荊州、江州反叛,皇上命令王僧達設置官員領兵。

朝廷同意他招兵千人,而他便成立了三十隊,每隊八十人。

在吳地建立宅院,役使了很多的民工,因而被免官。

後來孝武帝單獨召見,態度驕傲毫不謙遜,一直瞪著眼睛看著他。

出來以後,孝武帝歎息說:「王僧達不是狂是什麼,竟然仰頭對著天子。」

後來顏師伯到了他那裡,王僧達憤慨地說:「大丈夫寧為玉碎,怎麼能夠埋沒求活?」

顏師伯沒有答話,猶豫地退出去了。

起初,王僧達在東宮做太子洗馬,喜一愛一軍人朱靈寶,等他出京擔任宣城太守,朱靈寶已經長大。

王僧達作假把他列入死亡名單,轉落在宣城左永之的簿籍中,注為自己的兒子,改名叫元序。

請求文帝讓他做武陵國的典衛令。

又讓他補任竟陵國的典書令,建平國的中軍將軍。

孝建元年(454),事情敗露,又被拘禁。

他上表謝罪,說是不能聽信身邊的人,傾向權貴。

皇上更加發怒。

王僧達本家中的一個侄子王確,少年姿容俊美,王僧達和他私情很好。

王確的叔父王休為永嘉太守,準備把王確帶到郡上去,王僧達想把他留下,王確知道了他的意思,避開他不去。

王僧達偷偷地在他所住的屋子後面挖了一個大坑,打算引一誘王確前來告別,把他殺死埋掉。

堂弟王僧虔知道了他的一陰一謀,呵斥禁止,才停下來。

御史中丞劉蠫奏請逮捕立案,皇上不許。

孝建二年,被任命為太常,心中尤其不高興。

不久,上表請求解除職務,文章抑揚不平。

侍中何偃因為他出言不遜,奏表將他交付南台,又因此而被免官。

在此之前,何尚之退職離休,重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在宅院中設了一場八關齋,大宴朝士,自己行香。

其次到了王僧達那裡說:「希望您暫且放掉鷹犬,不要再去遊獵。」

王僧達回答說:「家中養了一條老狗,放掉無處可去,已經又回到家中。」

何尚之臉色十分難看。

大明年間(457~464),因為歸順的功勞,封為寧陵縣五等候,逐漸調任中書令。

黃門郎路瓊之,是太后的哥哥路慶之的孫子,住宅與王僧達的門並排。

曾經以華貴的車子和衣服到王僧達家去,王僧達將要出去打獵,已經改換了服裝。

路瓊之就座後,王僧達一句話也不跟他說,然後問他:「我從前門下的開道卒路慶之,是您的什麼親戚?」

於是燒掉了路瓊之所坐的一床一。

太后很生氣,在皇帝面前哭著說:「我還在別人就欺負他,我死後他就要去討飯了。」

皇帝說:「瓊之年少,沒事到王僧達門上去,受到侮辱是應該的。

王僧達是貴公子,怎麼可以因此而加罪呢?」

太后又對皇帝說:「我終究不能和王僧達共同生存。」

在這以前,南彭城蕃縣人高..、和尚釋曇標、道方等共同互相誑騙,自己說有鬼神龍鳳的祥瑞,常常聽到簫鼓之一聲,他和秣陵人藍宏期等一陰一謀作亂,又勾結殿中將軍苗乞食等起兵進攻宮門。

事情暴露,同一黨一被處死的共有幾十人。

王僧達屢次違上犯罪,皇上以為終究沒有悔改心意,便就著高..這件事加害他,逮捕他交給了廷尉,在獄中賜他自一殺。

當時年齡三十六歲。

皇帝感到遺憾,對江夏王劉義恭說:「王僧達終於不免於死,追思太保遺留的功業,使人感慨。」

於是詔令太保華容文昭公門下的爵位國姻,一概不加貶絕。

當時有個蘇寶名叫寶生,本是寒門,有文章之美,官至南台侍御史、江寧令,因為知道高..謀反,而沒有即時報告,也被處死。

王僧達的兒子王道琰,貶謫到新安。

元徽年間(473~477),擔任廬陵內史,還沒到達郡上就死了。

他的兒子名叫王融。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