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蕭子顯傳:幼年聰慧,蕭嶷很偏一愛一他。七歲的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蕭子顯傳

南史白話文

蕭子顯傳

蕭子顯字景一陽一,是蕭子范的弟弟。

幼年聰慧,蕭嶷很偏一愛一他。

七歲的時候,封為寧都縣侯,梁朝天監初年,降為子爵。

位居太尉錄事參軍。

蕭子顯身高八尺,狀貌很文雅,好學,很善於寫文章。

曾著有《鴻序賦》,尚書令沈約見到後稱讚說:「可以稱得是明道的高級文章,屬於《幽通》一流。」

他又采錄眾家《後漢書》考正異同,成為一家之書。

又開始撰寫《齊史》,書寫成以後上表奏明皇上,詔令存放在秘閣之中。

逐步陞遷為邵陵王友。

後來任命為黃門郎。

中大通二年,調為長兼侍中。

梁武帝平時很喜歡蕭子顯的才華,又很稱讚他的舉止談吐,每當舉行御宴他在座的時候,武帝都要到他那裡一起交談。

武帝曾經從容地對他說:「我要編一部《通史》,這部書如果寫成,其餘的書都可以廢除了。」

蕭子顯回答說:「孔仲尼讚頌《易》道,貶斥《八索》,講述職方,刪除《九丘》。

聖上的製作與此相同,又在今天。」

當時認為是著名的對答。

中大通三年,以本官兼國子博士。

武帝寫成了《孝義經》,沒有列入官學科目,蕭子顯在職時,上表請求設助教一人,學生十人。

又上表請求編撰武帝文集和《普通北伐記》。

調任國子祭酒,加任侍中,在學校逐次講述武帝的《五經義》,調任吏部尚書,侍中職務依舊。

蕭子顯風度瀟灑,文雅大方,很少和賓客來往,不怕鬼神。

生一性一愛好山水,寫了《伐社文》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飲酒數鬥,很有才氣。

等他負責選拔人才以後,見了九流賓客,不和他們交談,只是舉扇一揮而已,官員們私下怨恨。

然而簡文帝平時很重視他的為人,在東宮的時候,常常邀請他一齊宴飲。

蕭子顯曾經起來解手,簡文帝對座上的客人說:「常常聽說奇異的人是相間出現的,今日才見到,知道是蕭尚書。」

他就是這樣地被看重。

後來出京為吳興太守。

死時年齡四十九歲,詔令贈他為侍中、中書令。

後來請求謚號,皇上發下手令說:「他恃才傲物,謚號應該為驕。」

蕭子顯曾經寫過一篇《自序》,其中大略說:「我是邵陵王友,回到了京城,遠想從前的可比之人,就是楚國的唐、宋,梁國的嚴、鄒。

追尋平生,頗喜歡詞藻,雖然名聲沒有成功,而心裡已經滿足。

至於登高望遠,臨水送歸,風動春晨,月明秋夜,早雁初鶯,開花落葉,有來即應,常常激動不止。

而且前代的賈、傅、崔、馬、邯鄲、繆、路之徒,都是以文章顯耀,所以屢次奉獻歌頌,自比古人。

天監十六年(517),才參加了初九的朝廷宴會,人多坐廣,自己獨個接受了聖旨說:『今天的雲彩景物很美,卿怎可不斐然賦詩!』詩成以後,又降下聖旨說:『真是一位才子。

』我退下來後對別人說:一顧之恩,並非盼望就能得到,於是自比賈誼怎麼樣,也不一定恰當。

每次有所創作,特別缺少構思的功夫,總是它自己來臨,不以氣力拼合。

少年以來所寫的詩賦中,有《鴻序》一篇,體式兼有各種特點,文風具備多項長處,很被喜好者所傳寫,所以虛名遠揚。」

蕭子顯的著作有《後漢書》一百卷,《齊書》六十卷,《普通北伐記》五卷,《貴儉傳》三卷,文集二十卷。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