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
檀道濟傳
檀道濟,是高平金鄉縣人,世代居住在京口。
少年時成為孤兒,守喪禮儀齊備,事奉哥哥姐姐以謙和恭謹見稱。
宋武帝樹立義旗,道濟與兄長檀韶、檀祗等隨從平定京城,一同在武帝建武將軍府中參謀軍事。
逐漸陞遷為太尉參軍,被封為作唐縣男。
義熙十二年(416),武帝北伐,檀道濟為前鋒,所到之處望風降服。
徑直開進洛一陽一,一些人認為所抓獲的俘虜應該全部殺掉,以作為京城的一大壯觀。
檀道濟說:「討伐罪人,慰撫民眾,正在今天。」
把俘虜全部釋放送走。
由此中原人感戴歡一悅,歸附的人十分眾多。
長安平定後,任命他為琅笽內史。
宋武帝承受天命,由於他輔佐登基的功勞,改封為永修縣公,位居丹一陽一尹、護軍將軍。
武帝生病,給他配備了儀仗二十人。
後來出京擔任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
徐羨之等人謀劃廢立皇帝,婉言勸說檀道濟入朝,告訴他說將要廢黜廬陵王劉義真,檀道濟屢次述說不可以這樣做,到底沒有被採納。
即將廢黜皇帝的那天夜裡,檀道濟到了領軍府,在謝晦那裡住宿,謝晦惶恐喘一息不能入睡。
而檀道濟倒下便睡熟了,謝晦由此對他十分佩服。
文帝即位,配給他樂隊一部,晉封為武陵郡公。
他堅持推辭。
檀道濟平時與王弘要好,當時王弘受皇帝知遇正深,檀道濟更加拉攏攀附,經常連通徐羨之等人,王弘也非常依靠他。
皇帝將要誅殺徐羨之等人,召見檀道濟,想讓他率兵西討。
王華說:「不能這樣。」
皇上說:「道濟是跟從別人的,過去都不是他出的主意,慰撫而任用他,一定用不著擔心。」
檀道濟來到的第二天,皇上殺死了徐羨之、傅亮。
隨後派檀道濟和中領軍到彥之為前驅進行西伐,皇上向檀道濟詢問策略。
回答說:「我過去與謝晦一同隨從北征,入關的策略若是十條,謝晦所出的就要佔其中的九條。
他的才能謀略一精一明幹練,幾乎難以敵對;然而不曾孤軍決勝,打仗恐怕不是他的優長。
我熟悉謝晦的智謀,謝晦熟悉我的勇氣。
現在奉了皇上的命令外出征討,必定是不待列陣就把他捉住。」
當時謝晦本以為檀道濟會與徐羨之一同被殺,忽然聽說率軍殺來,於是不戰自潰。
事情平定後,改任他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431),到彥之侵入魏國,已經平定了黃河以南,後來又喪失了它。
檀道濟擔任征討軍隊的總指揮,向北攻佔地盤,轉戰到了濟水上,魏軍強盛,於是攻克了滑台。
檀道濟當時與魏軍打了三十多仗,大多數戰勝,進軍到歷城,因為運輸物資用盡而返回。
當時投降魏國的人詳細說明糧食已經吃光,因此士卒憂慮恐懼,都沒有了堅強的鬥志。
檀道濟趁夜間喊報時辰,聚量沙土,用所餘下的少量米撒在上面。
到了早晨,魏軍認為儲備的糧食有餘,所以不再追趕,以為投降的人是胡說,斬首抵罪。
當時檀道濟兵少力弱,軍中十分恐懼。
檀道濟就命令軍士全都披掛盔甲,外穿白衣服,坐著車子慢慢地出去到外面走動。
魏軍恐怕有埋伏,不敢一逼一近,於是他便回來了。
檀道濟雖然沒有平定黃河以南地區,但是保全了軍隊安然返回,雄武的名聲大振。
魏軍對他十分害怕,畫他的像用來祛除惡鬼。
歸來以後,晉陞為司空,鎮守襄一陽一。
道濟立功於前朝,威名很大,左右的心腹都身經百戰,他的各個兒子又都很有才氣,因而朝廷對他心存畏懼和懷疑。
當時也有人這樣看他,說:「怎麼能知道他不是司馬仲達呢?」
宋文帝臥病多年,多次遇到危險,領軍劉湛貪圖執掌朝政,恐怕檀道濟有不同說法,又彭城王劉義康也害怕皇帝去世,檀道濟不再可以控制。
元嘉十二年(435),皇上病重,正遇上魏軍南伐,召檀道濟入朝。
他的妻子向氏說:「功勳高於世人,這是道家的忌諱,現在無事而相召見,該是災禍到了。」
等趕到那裡,皇上已經痊癒。
十三年春,即將派他返回原鎮,走到水邊還沒出發,有一群好似鷦鷯的鳥聚集在船上悲哀地鳴叫。
正遇上皇帝疾病發作,劉義康偽造詔書召檀道濟入宮,說是為他餞行,將他抓住交給廷尉,他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書郎中檀尊等八人一齊被殺。
當時的人們唱道:「可憐《白浮鳩》,枉殺檀江州。」
檀道濟死的那天,建鄴地震,有白一毛一生長。
又殺死了司空參軍薛肜、高進之,都是檀道濟的心腹。
檀道濟被捕之後,十分憤怒,氣勢極盛,目光如同火炬,頃刻間拿酒來喝了一斛。
然後脫一下頭巾扔在地下,說:「竟然毀掉你們的萬里長城!」魏國人聽了這個消息,都說「檀道濟已經死去,吳地的小輩們不值得再害怕了。」
從此連年南下攻伐,有飲馬長江的志向。
文帝問殷景仁說:「誰可以繼承道濟?」
回答說:「道濟是因為屢建戰功,所以才樹立起威名,其餘的人只是沒有被任用罷了。」
文帝說:「並不是這樣的,過去有李廣在朝中,匈奴不敢向南侵犯,而後繼者又有幾人呢?」
元嘉二十七年(450),魏軍到達瓜步,文帝登上石頭城遠望,臉色非常憂愁。
慨歎道:「如果有道濟在世,那會弄到這種地步!」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