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續 生濮一陽一郡有續生者,莫知其來,身長七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

太平廣記

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

續生 張佐 陸鴻漸 賈耽 治針道士 貞元末布衣 柳成 蘇州義師 吳堪

續 生

濮一陽一郡有續生者,莫知其來,身長七八尺,肥黑剪髮,留二三寸,不著褌褲,破衫齊膝而已。

人遺財帛,轉施貧窮,每四月八日。

市場戲處,皆有續生。

郡人張孝恭不信,自在戲場,對一續生,又遣一奴一子往諸處看驗,一奴一子來報,場場悉有。

以此異之。

天旱,續生入興泥塗,偃展久之,必雨。

土人謂之豬龍。

市內有大坑,水潦停注,常有群豬止息其間,續生向夕來臥。

冬月飛霜著體,睡覺則汗氣沖發。

無何。

夜中有人見北市灶火洞赤,逕往視之,有一蟒蛇,身在灶裡,首出在灶外,大於豬頭,並有兩耳。

伺之平曉,乃是續生,拂灰而去,後不知所之。

(出廣《古今五行記》)

濮一陽一郡有個叫續生的,沒人知道他是從哪裡來的,身長七八尺,又黑又胖,留著二三寸長的頭髮,連開襠褲子都不穿,一件破衣衫垂到膝蓋而已。

別人送給他財物衣服,他轉而送給貧窮的人。

每逢四月八日,市場上的所有遊戲之處,都有續生在那裡。

郡中有個叫張孝恭的人,不相信會是真的,便自己坐在一個戲場裡面對著一個續生,又派僕人往各處去察看,僕人回來向地報告說場場都有個續生。

由此便以為續生確實是個奇異的人。

天旱的時候。

續生鑽到泥土裡,綣縮伸展一陣子,肯定就下雨,當地人稱他為豬龍。

市內有個大坑,水流到這裡就不再往外淌了,常有一群群的豬躺在裡面休息,續生到了夜晚也來躺著。

冬天時,雪花落在他的身上,就被他睡覺時的汗氣融化蒸發了。

沒過多久,夜間有人看見北市場火光通紅,走到跟前一看,見一條大蟒,身子在灶中腦袋在灶外,腦袋跟豬頭一般大,並且長著兩個耳朵。

等到天亮一看,原來是續生,只見他拂去身上的灰就出來了,後來,不知續生到什麼地方去了。

張 佐

開元中,前進士張佐常為叔父言,少年南次鄠杜,郊行,見有老父,乘青驢。

四足白,腰背鹿革囊,顏甚悅懌,旨趣非凡。

始自斜逕合路。

佐甚異之。

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至再三。

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

吾豈盜賊椎埋者耶,何必知從來?」

佐遜謝曰:「嚮慕先生高躅,願從事左右耳,何賜深責?」

叟曰:「吾無術教子,但壽永者,子當嗤吾潦倒耳。」

遂復乘促走,佐亦撲馬趁之,俱至逆旅,叟枕鹿囊,寢未熟,佐乃疲,貰白酒將飲,試就請曰:「單瓢期先生共之。」

叟跳起曰:「此正吾之所好,何子解吾意耶。」

飲訖,佐見翁色悅,徐請曰:「小生寡昧。

願先生賜言,以廣聞見,他非所敢望也。」

叟曰:「吾之所見,梁隋陳唐耳,賢愚治亂,國史已具,然請以身所異者語子。

吾宇文周時居歧,扶風人也,姓申名宗,慕齊神武,因改宗為觀。

十八,從燕公子謹征梁元帝於荊州,州陷,大將軍旋,夢青衣二人謂余曰:「呂走天年,人向主,壽不千。」

吾乃詣占夢者於一江一 陵市,占夢者謂余曰:「呂走回字也,人向主住字也,豈子住乃壽也。」

時留兵屯一江一 陵。

吾遂陳情於校尉拓跋烈,許之,因卻詣占夢者曰:「住即可矣。

壽有術乎?」

占者曰:「汝前生梓潼薛君胄也,好服術蕊散。

多尋異書。

日誦黃老一百紙,徙居鶴鳴山下,草堂三間,戶外駢植花竹。

泉石縈繞。

八月十五日,長嘯獨飲,因酣暢。

大言曰:「薛君胄疏澹若此,豈無異人降止(止原作旨,據明抄本改)。」

忽覺兩耳中有車馬聲。

因頹然思寢。

頭才至席。

遂有小車,朱輪青蓋,駕赤犢,出耳中,各高三二寸,亦不覺出耳之難,車有二童,綠幘青帔,亦長二三寸。

憑軾呼御者,踏輪扶下,而謂君胄曰:「吾自兜玄國來,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君胄大駭曰:「君適出吾耳,何謂兜玄國來?」

二童子曰:「兜玄國在吾耳中,君耳安能處我?」

君胄曰:「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人當盡焦螟耳?」

二童曰:「。

一胡一 為其然,吾國與汝國無異。

不信,請(請原作盡,據明抄本改)從吾游,或能便留,則君離生死苦矣。」

一童因傾耳示君胄,君胄覘之,乃別有天地,花卉繁茂,甍棟連接。

清泉縈繞,巖岫杳冥。

因捫耳投之。

已至一都會,城池樓堞,窮極壯麗。

君胄彷徨,未知所之,顧見向之二童,已在其側,謂君胄曰:「此國大小於君國,既至此,盍從吾謁蒙玄真伯。

蒙玄真伯居大殿,牆垣階陛,盡飾以金碧,垂翠簾帷幔。

中間獨坐。

真伯身衣雲霞日月之衣,冠通冠,垂旒,皆與身等。

玉童四人,立侍左右,一執白拂,一執犀如意。

二人既入,拱手不敢仰視,有高冠長裾緣綠衣人,宣青紙制曰:「肇分太素,國既有億。

爾淪下土,賤卑萬品,聿臻於如此,實由冥合,況爾清乃躬誠,葉於真宰,大官厚爵,俾宜享之,可為主菉大夫。」

君胄拜舞出門,即有黃帔三四人,引至一曹署。

其中文簿,多所不識,每月亦無請受,但意有所念,左右必先知,當便供給。

因暇登樓遠望,忽有歸思,賦詩曰:「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

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因以詩示二童子,童子怒曰:「吾以君質性沖寂,引至吾國,鄙俗余態,果乃未去。

鄉有何憶耶?」

遂疾逐君胄,如陷落地,仰視,乃自童子耳中落,已在舊去處。

隨視童子,亦不復見。

因問諸鄰人,雲失君胄已七八年矣,君胄在彼如數月,未幾而君胄卒。

生於君家,即今身也。」

占者又云:「吾前生乃出耳中童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兜玄國,然俗態未盡,不可長生,然汝自此壽千年矣。

吾受汝符,即歸。」

因吐朱絹尺餘,令吞之,占者遂復童子形而滅。

自是不復有疾,周行天下名山,迨茲向二百餘歲。

然吾(吾原作無,據明抄本改。

)所見異事甚多,並記在鹿革中。」

因啟囊,出二軸書甚大,字頗細,佐不能讀,請叟自宣,略述十餘事,其半昭然可記。

其夕將佐略寢,及覺已失叟。

後數日。

有人於灰谷湫見之,叟曰:「為我致意於張君。」

佐遽尋之,已不復見。

(《出玄怪錄》)

開元中年,前科進士張佐,常跟叔父講述那個自己親見親聞的故事。

張佐少年時旅居南方鄠杜,一次在郊外走路,看到一個老頭兒,騎著四蹄雪白的青驢,背著鹿皮包,和顏悅色,旨趣非凡。

剛從小路走上大道,張佐對他頗為驚異,試探著問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老頭兒聽了只是笑而不答。

張佐再三詢問,老頭兒突然憤怒地呵叱道:「好你個少年小子,竟敢如此相逼!我難道是死了椎埋起來的盜賊不成,有什麼必要知道我是從哪裡來的?」

張佐謙遜地致禮說:「只因一向仰慕先生的行跡高超,甘願在您身邊服務而已,為什麼如此嚴厲地責備我呢?」

老頭兒說:「老朽並無什麼法術可以教給你,我只是個長壽的人,你恐怕是在嘲笑我年邁潦倒罷。」

說完又騎上驢急急奔去,張佐也跳上馬去追趕他,兩人都到客店裡住下來,老頭兒枕著鹿皮包還沒睡熟,張佐因疲勞賒了白酒要喝,便試探著邀請老頭兒說:「就用這一隻瓢請先生與我共飲。」

老頭兒跳起來說:「這正是我的愛好。

你怎麼如此瞭解我的心意呢!」酒喝完後,張佐見老翁滿臉喜悅,便小聲請求道:「小生愚昧寡聞,願聽先生賜言以廣見聞,不敢有什麼別的非份之想。」

老頭兒說:「我所見到的,不外是梁隋陳唐幾代的事情罷了,其中的賢愚和治亂,在國史書上都已記載;我只把與史書不同的親身經歷講給你聽聽吧。

我在宇文周時居住於岐地,是扶風人,姓申名宗,因仰慕齊代神武而改宗為觀。

十八歲時跟從燕公子謹到荊州去征伐梁元帝,荊州攻陷後大將軍凱旋而回,我與部隊留守在一江一 陵。

有一天,夢見穿著青衣的兩個人對我說:『呂走天年,人向主,壽不千。

』我便到一江一 陵市去找占夢的,占夢的對我說:『「呂走」,「回」字也;「人向主」,「往」字也。

豈不是說你回家居住便能長壽嗎?』當時留下的兵駐紮在一江一 陵,我便向校尉拓跋烈陳情返鄉,被批准了。

我又到占夢的那裡去告別說:『回家去住已經可以了,要想長壽還有什麼方法呢?』占夢的說:『你的前身是梓潼的薛君胄,好服用道術煉製的藥散,多尋奇異之書,日誦黃老一百頁,遷居於鶴鳴山下,有草堂三間,門外遍植奇花修竹,有泉水與山石。

縈繞在其中,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一個人坐在那裡長嘯獨飲,喝到酣暢時高聲喊道:「薛君胄疏淡若此,難道沒有異人降臨到我的面前!」忽然覺得兩隻耳朵裡有車馬的聲音,於是頹然想睡。

腦袋剛剛沾席,便見眼前出現了小車,紅色車輪青色車蓋,前面駕著紅色的牛犢,小車從自己的耳朵裡出來,各高兩三寸,也不覺得從耳朵裡出來時怎麼困難,車上有兩個小童,綠頭巾青披肩,也是長兩三寸,依著車上的欄杆呼喚車伕,踏著車輪扶下車後對君胄說:「我們從兜玄國來,以前聽到您長嘯於月下,聲韻十分清徹激越,內心深表敬慕,很願接受您的清高之論。」

君胄大驚道:「你們剛才從我的耳朵裡出來。

怎麼說是從兜玄國來呢。」

二童子說:「兜玄國是在我們的耳朵裡面,您的耳朵裡哪能住下我們?」

君胄說:「你們的身長只有二三寸,哪能再在耳朵裡有國土。

就算有的話,那麼國人也該都是乾巴小蟲罷了。

二童說:「怎麼能那個樣?我們國家與你的國家並無不同。

如果不信就請跟著我們去看看,有可能就留在那裡,那您脫離了生死之苦了。」

一個小童便側過耳朵來讓君胄觀看,君胄往裡面一瞧,但見別有天地,花卉繁密茂盛,瓦屋一棟接著一棟,清泉盤旋縈繞,山崖高聳入雲。

於是摁下自己的兩耳走了進去,很快便來到一個都會,只見城池樓閣,無比壯觀華麗。

君胄正彷徨於街頭,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在向周圍張望時看見原先見過的那兩個小童已經站在自己身邊,小童對君胄說:「這個國家與你的國家相比,到底哪個大哪個小?既然到了這裡,何不跟我們去拜見蒙玄真伯。」

蒙玄真伯居住在一座大宮殿裡,牆壁與台階都裝飾得金碧輝煌,室內掛著翠簾帷帳。

蒙玄真伯端坐在正殿中央,身穿繡滿雲霞日月的錦繡衣服,頭上戴著通天冠,冠上下垂的流蘇可與身體等長。

四個玉童侍立在真伯左右,一對手執白拂塵,一對手執犀角如意。

小童與君胄走進大殿之後,個個拱手行禮不敢抬頭仰視,一個頭頂高帽身穿長裙圍著綠衣服的人走上前來,高聲宣讀青紙文書道:「肇分太素,國既有億。

爾淪於下土,賤卑萬品,聿臻於如此,實由冥合,況爾清乃躬誠,葉於真宰,大官厚爵,俾宜享之,可為主菉大夫。」

君胄起舞拜謝,然後走出門來,門外有身著黃帔的三四人給他引路,領到一處官署。

這裡面的文牘簿冊他大都不能認識,每月也沒有人前來請示和領受什麼,但只要他心裡想的東西,沒等自己開口吩咐,身邊的侍從便預先知道,當即奉獻上來滿足他的需求。

一日閒暇無事,他便登樓遠望,忽然產生了回歸故鄉的念頭,提筆賦詩道:「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

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寫成後送給兩個童子傳閱,不料童子憤怒地說:「原以為你性情沖淡平靜,所以引渡到我們國家,沒想到你的鄙俗余態,至今仍未除去。

故鄉有什麼值得懷念的呢?「說完急忙馳逐君胄。

君胄覺得好似從什麼地方落到了地上,抬頭一看,原來是從童子的耳朵裡掉落下來,依然回到了舊地方。

回頭再看童子時,已經蹤影全無。

詢問各位鄰居,都說君胄已失蹤七八年了,而君胄在那邊僅僅住了幾個月,沒過多久君胄便去世了。

後來又出生在君家,也就是現在的他。」

占夢的又說:『我的前身就是從耳朵裡出來的那個童子,因為你的前身愛好道術,所以能到兜玄國去,但因你俗態尚未脫盡,不可長生不老;然而自此以後你可長壽一千年。

我一交一 給你符菉之後,立即回去。

』說完。

從嘴裡吐出一尺多長的紅絹子,令我吞下,占夢的隨即恢復童子原形而幻滅了。

從此之後我再不生病,周遊了天下的名山,至今已經活了二百餘歲,見到的奇異事情非常多,都記載在鹿皮包裡呢。」

說著,老頭兒就去打開鹿皮包,取出特別大的兩軸書,字極細小,張佐不能認讀,便請老頭兒自己宣講,老頭兒約略講述了十餘件事,其中一半明瞭可記。

那天夜晚張佐聽完老頭兒講的故事之後,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醒來一看,老頭兒已失蹤了。

過了幾天,有人在灰谷湫看見過他,他說:「替我向張佐致意。」

張佐聽說後,急忙去找他,但已在也看不到他了。

陸鴻漸

竟陵僧有於水邊得嬰兒者,育為弟子,稍長,自筮得蹇之漸,繇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姓陸,字鴻漸,名羽。

羽有文學,多意思,狀一物,莫不盡其妙,茶術最著。

鞏縣陶者多為瓷偶人,號陸鴻漸,買十器,得一鴻漸。

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

羽於江湖稱竟陵子,於南越稱桑苧公。

貞元末卒。

(出《國史補》)

竟陵有個和尚在河邊拾到一個嬰兒,把他收養起來作為自己的弟子,稍稍長大之後自己占卜得卦「蹇之漸」,卜詞是「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於是確定姓陸,字鴻漸,名羽。

陸羽頗具文學天賦,思想很活躍,每描述一件事物,無不淋漓盡致地表達出它的微妙之處,尤其精通茶術。

鞏縣的陶瓷匠人一大都會製作瓷人玩一偶 ,他們就把瓷人稱為陸鴻漸,每買十件陶器就可以得到一個鴻慚,人們感到買了來裝茶不吉利,所以都把買到的鴻慚裝滿了水。

陸羽在江湖上號稱竟陵子,在南越則稱他為桑苧公,他死於貞元末年。

賈 耽

賈耽相公鎮滑台日,有部民家富於財,而父偶得疾,身體漸瘦。

糜粥不通,日飲鮮血半升而已。

其家憂懼,乃多出金帛募善醫者,自兩京及山東諸道醫人,無不至者,雖接待豐厚,率皆以無效而旋。

後有人自劍南來,診候旬日,亦不識其狀,乃謂其子曰:「某之醫,家傳三世矣,凡見人之疾,則必究其源。

今觀叟則惘然無知,豈某之藝未至,而叟天降之災乎?」

然某聞府帥博學多能,蓋異人也。

至於卜筮醫藥,罔不一精一妙,子能捐五十千乎?」

其子曰:「何用?」

曰:「將以遺御吏,候公之出,以車載叟於馬前,使見之,儻有言,則某得施其力矣。」

子如其言,公果出行香,見之注視,將有言。

為監軍使白事,不覺馬首已過。

醫人遂辭去。

其父後語子曰。

吾之疾是必死之徵,今頗煩躁,若厭人語,爾可載吾城外有山水處置之,三日一來省吾。

如死則葬之於彼。」

其子不獲已,載去。

得一盤石近池,置之,悲泣而歸。

其父忽見一黃犬來池中,出沒數四,狀如沐浴。

既去,其水即香,叟渴欲飲,而氣喘力微,乃肘行而前,既飲,則覺四體稍輕,飲之不已,既能坐,子驚喜,乃復載歸家。

則能飲食,不旬日而愈。

他日,賈帥復出,至前所置車處,問曰:「前度病人在否,吏報今已平得。

公曰:「人病固有不可識者。

此人是虱症,世間無藥可療,須得千年木梳燒灰服之,不然,即飲黃龍浴水,此外無可治也,不知何因而愈。」

遣吏問之,叟具以對。

公曰:「此人天與其疾,而自致其藥,命矣夫。」

時人聞之,鹹服公之博識,則醫工所謂異人者信矣。

(出《會昌解頤》)

賈耽相公鎮守滑台的時候,有個人家裡有很多財富,而老父親偶然得了病,老頭兒的身體逐漸消瘦,水米不進,只靠每天喝半升鮮血維持生命而已。

家裡人憂慮害怕,便出高價招聘看病的,從東西兩個京城到山東各道的醫生沒有不來的,但是,儘管他給予醫生以豐厚的待遇。

醫生卻都因診治無效而告退。

後來有個從劍南來的人,診斷觀察了十來天也不能識別是什麼症狀,便對患者的兒子說:「我的醫術已經家傳三代了,凡是給人看病,必定追究清楚患病的根源。

這次觀察老頭兒的病則什麼也看不明白;是我的醫術不到家。

還是老人的病屬於天降的災難呢?我聽說本府統帥博學多能,他是個異人呵!至於卜卦相命行醫問藥等等學問,沒有他不精通的。

你能捐錢五十千嗎?」

老頭兒的兒子說:「幹什麼用?」

這位醫生說:「用來送給御史。

等到相公出門時,你用車子載著老人到他的馬前面,使他能看見,如果他能對老人的病說點什麼,我就可以施展我的能力了。」

老頭兒的兒子照他的話辦了,相公果然出門燒香祭廟,看到老頭兒時注視了一看,剛要說什麼,恰好監軍使報告事情,不知不覺間相公的馬就走過去了。

這位醫生也只好告辭而去。

老頭兒後來對兒子說:「我的病是死症,現在心裡很煩躁,好像厭煩聽人說話,你可把我載到城外有山有水的地方,把我安置在那裡,三天去看我一次。

如果死了,就安葬在那個地方。」

他兒子不得已,只好把他載了去,我找到一塊靠近水池的大石頭,就把老頭兒安置下來,悲痛哭泣著回了家。

老頭兒忽然看見一隻黃毛狗來到水池中,幾出幾沒,好像在洗澡的樣子。

黃毛狗走了之後,池水就有了香味,老頭兒口渴了想去喝,但因氣力弱站不起來,只好用兩肘支地爬行到池邊,喝了幾口之後便覺得四肢漸漸輕鬆起來,於是堅持天天飲用,兒子見他能夠坐起來了,驚喜不已,於是又把他載回家裡。

回家之後就能正常飲食了,不到十天便已痊癒。

過了幾天,賈耽元帥又出來了,走到原先放車子的地方便問道:「上次在這裡看到的那個病人還在不在?」

身邊的人告訴他那個人現在已經康復了。

相公說:「人的疾病確實有不可識別的。

這個人患的是虱症,世上沒有藥能治,必須用千年的木梳燒成灰服下去,不然,就得飲用黃龍洗澡的水;此外無法可治。

不知他是怎麼治癒的。」

派人去詢問,老頭兒便將詳細情形告訴了他。

相公說道:「這個人是天降疾病給他,而他自己又碰到了那種藥。

這就是命運呀!」當時的人聽了,都佩服相公的學識博廣,原先那位醫生說他是異人,真是名副其實呀。

治針道士

德宗時,有朝士墜馬傷足,國醫為針腿,去針,有氣如煙出,夕漸困憊,將至不救,國醫惶懼。

有道士詣門云:「某合治得。」

視針處,責國醫曰:「公何容易,死生之穴,乃在分毫,人血脈相通如一江一 河,針灸在思其要津。

公亦好手,但誤中孔穴。」

乃令舁床 就前,於左腿氣滿處下針曰:「此針下,彼針跳出,當至於簷板。」

言訖,遂針入寸餘,舊穴針拂然躍至簷板,氣出之所,泯然而合,疾者當時平愈。

朝士與國醫拜謝。

以金帛贈遺,道士不受,啜茶一甌而去,竟不知所之矣(出《逸史》)

德宗在位的時候,有位朝廷官員從馬上跌下來傷了腳,國醫為他針灸,針紮下去見有氣體像煙一樣冒了出來,到晚上他就漸漸困乏昏迷起來,眼看就要嚥氣,國醫驚慌恐懼。

有一位道士走進門來說:「我正好能治。」

他看了看扎針的地方,責備國醫道:「您把這事看得太容易了!死穴與活穴只差分毫,人的血脈就像一江一 河一樣互相聯通,針灸時要仔細準確地辨認其要害部位。

您也是針灸好手,但是扎錯了穴位。」

便叫人把病床 抬到跟前,在病人左腿氣體飽滿的地方下針道:「這一針下去,那根針就跳出來,能跳到天棚板。」

說完,針已下去一寸多,舊穴位的那根針一下子跳到天棚板,出氣的那個地方自然地合上了,患者當時就恢復了健康。

他與國醫向道士頻頻致謝。

患者贈送金銀絲帛,道士不收,喝了一杯茶就走了,不知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貞元末布衣

貞元末,有布衣,於長安中游酒肆,吟詠以求酒飲,至夜,多酣醉而歸,旅舍人或以為狂。

寄寓半載,時當素秋,風肅氣爽,萬木凋落,長空寥廓,塞雁連聲。

布衣忽慨然而四望,淚下沾襟,一老叟怪而問之,布衣曰:「我來天地間一百三十之春秋也,每見春日煦,春風和,花卉芳菲,鸚歌蝶舞,則不覺喜且樂,及至此秋也,未嘗不傷而悲之也。

非悲秋也,悲人之生也。

韶年即宛若春,及老耄即如秋。」

因朗吟曰:「一陽一春時節天地和,萬物芳盛人如何。

素秋時節天地肅,榮秀叢林立衰促。

有同人世當少年,壯心儀貌皆儼然。

一旦形羸又發白。

舊遊空使淚連連。」

老叟聞吟是詩,亦泣下沾襟。

布衣又吟曰:「有形皆朽孰不知,休吟春景與秋時。

爭如且醉長安酒,榮華零悴總奚為。」

老叟乃歡笑,與布衣攜手同醉於肆。

後數日,不知所在,人有於西蜀一江一 邊見之者。

(出《瀟湘錄》)

貞元末年,有個平民書生在長安城裡逛酒店,靠著吟詠詩歌跟人家要酒喝,到了夜晚,常常大醉而歸,旅店裡的人有的以為他是個瘋子。

他已在這裡寄住了半年了,時令正是深秋,風肅氣爽,萬木凋落,長空寥廓,塞雁連聲。

這位平民書生忽發感慨,四顧周圍一片秋色,不覺淚下沾襟。

一個老頭兒見他這副模樣兒,很覺奇怪,問他何以如此。

他說:「我來到天地間一百三十個春秋了,每見春日和煦春風柔和,花草芳香鶯歌燕舞時,就不自覺地歡喜快樂起來。

等到這樣的秋天來臨時,又未曾不感到傷懷與悲哀。

令我悲傷的,不是秋色而是人生呀。

青春年華就好像明媚的春天,老態龍鍾的暮年則如脫盡芳華的秋天。」

說到這裡,他便朗聲吟道:「一陽一春時節天氣和,萬物芳盡人如何。

素秋時節天地肅,榮秀叢林立衰促。

有同人世當少年,壯心儀貌皆儼然。

一里形羸又發白,舊遊空使淚連連。」

老頭兒聽他吟完這首詩後,自己也不覺淚下沾襟。

這位平民書生又吟道:「有形皆朽孰不知,休吟春景與秋時。

爭如且醉長安酒,榮華零悴總奚為。」

老頭兒聽罷這一首便開懷大笑起來,與書生手拉手來到酒店,一塊兒醉在那裡。

過了幾天,這位平民書生不知到哪裡去了,有人曾在西蜀的一江一 邊看見過他。

柳 城

貞元末,開州軍將冉從長輕財好士,儒生道者多依之。

有畫人寧采,圖為竹林會,甚工。

坐客郭萱、柳城二秀才。

每以氣相軋,柳忽眄圖,謂主人曰:「此畫巧於體勢,失於意趣,今欲為公設薄伎,不施五色,令其一精一彩殊勝,如何。」

冉驚曰:「素不知秀才此藝。

然不假五色,其理安在?」

柳歎曰。

我當出入畫中治之。」

萱抵掌曰:「君欲紿三尺童子乎?」

柳因要其賭,郭請以五千抵負,冉亦為保。

柳乃騰身赴圖而滅,坐客大駭。

圖表於壁,眾摸索不獲。

久之,柳忽語曰:「郭子信未?」

聲若出畫中也。

食頃,瞥自圖上墜下,指阮籍像曰:「工夫祗及此。」

眾視之,。

覺阮籍圖像獨異,唇若方嘯,寧采睹之,不復認。

冉意其得道,與郭俱謝之。

數日竟他去。

宋存壽處士在冉家時,目擊其事。

(出《酉一陽一雜俎》)

貞元末年,開州軍將冉從長不重財物而喜愛有知識有本領的人,有許多儒家弟子和道家先生紛紛去投靠他。

有位畫師叫寧采,畫了一幅《竹林會》,很有功夫。

坐客之中有兩個秀才郭萱和柳城,兩人總是互不服氣而互相爭強,柳城忽然看了看《竹林會》,然後對主人說:「這幅畫巧於體裁姿勢,失於意趣,我現在為您表演一個小小的技巧,不使用五色就讓畫裡的人神采更好。

怎麼樣?」

冉公驚奇地說:「從來不知道秀才有這種技藝。

但不用五色就能作畫,哪有這種道理?」

柳城歎道:「我要出入於這幅畫中來做給您看。」

郭萱拍著他的手掌說:「你想欺騙三尺高的小孩子嗎?」

柳城便請他與自己賭勝負,郭萱表示自己輸了可以五千錢相抵,冉公也願為他們作保。

講好之後,柳城便飛起身體奔向圖畫,然後不見了,坐客們大驚,圖畫仍然貼在牆上,大家去摸索了半天什麼也沒找到。

過了好長時間,柳城忽然說起話來:「郭萱,你到底相信不相信?」

聲音好像從畫裡出來的。

又過了一頓飯的工夫,忽然看到柳城從畫上掉了下來,指著阮籍的圖像說:「我剛才的功夫只涉及到他。」

眾人一看,都感到阮籍的圖像跟別的相比已經變了樣兒,嘴唇好像要大叫的樣子,寧采仔細看了看,也認不出原來的樣子了。

冉公認為柳城是得了道的人,便與郭萱都向他致謝。

過了幾天,柳城終於辭別冉公而去了別處。

宋存壽處士住在冉公家裡的時候,親眼看到了上邊發生的事情。

蘇州義師

蘇州貞元中,有義師狀如風狂。

有百姓起店十餘間,義師忽運斤壞其簷。

禁之不止。

主人素知其神。

禮曰:「弟子活計賴此。」

顧曰:「爾惜乎。」

乃擲斤於地而去。

其夜市火,唯義師所壞簷屋數間存焉。

常止於廢寺殿中,無冬夏常積火,燒(明抄本燒作壞)幡木像悉火之。

好活燒鯉魚,不具湯而食。

垢面不洗,洗之輒雨,其中以為雨候。

將死,飲灰汁數斛,乃念佛坐,不復飲食,百姓日觀之,坐七日而死。

時盛暑,色不變,支不摧。

(出《酉一陽一雜俎》)

貞元年間,蘇州有一位義師,模樣兒就像個瘋子。

有一家百姓蓋起店房十餘間,義師忽然掄起斧子砍壞店的房簷,有人上去阻攔也擋不住。

主人一向知道他有神力,向他施禮道:「弟子的生活全靠這幾間店房呢。」

義師看了看他,說:「你感到惋惜嗎?」

便把斧子扔到地上走了。

那天夜裡市內起了火,只有被義師砍壞房簷的那幾間屋子沒被火燒壞而保存了下來。

義師經常住在殘破寺廟的神殿裡,無論冬天與夏天殿堂裡總點著火,供神用的紙幡和木像他都拿來當柴燒。

他喜歡火燒活鯉魚,一點湯也不填就吃。

臉髒了也不洗,一洗臉就下雨,他洗不洗臉就成為下雨與否的天氣預報。

臨死前,他喝了幾杯灰漿,便坐下來念佛,再也不進飲食,當地百姓天天去看他,坐了七天就死了。

當時正值炎熱的暑季,但他死後,顏色毫無變化,肢體也不倒塌。

吳 堪

常州義興縣,有鰥夫吳堪,少孤無兄弟,為縣吏,性恭順。

其家臨荊溪,常於門前,以物遮護溪水,不曾穢污。

每縣歸,則臨水看玩,敬而愛之。

積數年,忽於水濱得一白螺,遂拾歸,以水養。

自縣歸,見家中飲食已備,乃食之,如是十餘日。

然堪為鄰母哀其寡獨,故為之執爨,乃卑謝鄰母。

母曰:「何必辭,君近得佳麗修事,何謝老身。」

堪曰:「無。」

因問其母,。

母曰:「子每入縣後,便見一女子,可十七八,容顏端麗,衣服輕艷,具饌訖,即卻入房。」

堪意疑白螺所為,乃密言於母曰:「堪明日當稱入縣,請於母家自隙窺之。

可乎?」

母曰:「可。」

明旦詐出,乃見女自堪房出,入廚理爨。

堪自門而入,其女遂歸房不得,堪拜之,女曰:「天知君敬護泉源,力勤小職,哀君鰥獨,敕余以奉媲,幸君垂悉,無致疑阻。」

堪敬而謝之。

自此彌將敬洽。

閭裡傳之,頗增駭異。

時縣宰豪士聞堪美妻,因欲圖之。

堪為吏恭謹,不犯答責。

宰謂堪曰:「君熟於吏能久矣,今要暇蟆毛及鬼臂二物,晚衙須納,不應此物,罪責非輕。」

堪唯而走出,度人間無此物,求不可得,顏色慘沮,歸述於妻,乃曰:「吾今夕殞矣。」

妻笑曰:「君憂余物,不敢聞命,二物之求,妾能致矣。」

堪聞言。

憂色稍解,妻曰:「辭出取之。

少頃而到。

堪得以納令,令視二物,微笑曰:「且出。」

然終欲害之。

後一日。

又召堪曰:「我要蝸斗一枚,君宜速覓此,若不至,禍在君矣。」

堪承命奔歸,又以告妻,妻曰:「吾家有之,取不難也。」

乃為取之,良久,牽一獸至,大如犬,狀亦類之,曰:「此蝸斗也。」

堪曰:「何能。」

妻曰:「能食火,奇(奇原作其,據明抄本改)獸也,君速送。」

堪將此獸上宰,宰見之怒曰:「吾索蝸鬥,此乃犬也。」

又曰:「必何所能?」

曰:「食火。

其糞火。」

宰遂索炭燒之,遣食,食訖,糞之於地,皆火也。

宰怒曰。

用此物奚為。」

令除火埽糞,方欲害堪,吏以物及糞,應手洞然,火飆暴起,焚爇牆宇,煙焰四合,彌亙城門,宰身及一家,皆為煨燼,乃失吳堪及妻。

其縣遂遷於西數步,今之城是也。

(出《原化記》)

常州義興縣有個鰥夫吳堪,少年喪父又無兄弟,在縣衙當小官吏,為人性情恭順。

他家面臨荊溪,他常常在門前用什麼東西遮護著溪水,使這裡的溪水從不污染。

每當他從縣衙回來,就到溪水邊看著玩兒,對待溪水敬而愛之。

過了幾年,他忽然從水邊拾到一隻白螺,便帶回家裡用水養起來。

他從縣裡回來,見家裡已經備好了飲食,於是坐下便吃,這樣過了十多天。

但吳堪以為是鄰居大媽可憐他是個單身漢,特意為他燒火做飯,便客客氣氣地感謝鄰居大媽。

大媽說:「用不著說這些話,你近日得到一個好女子為你收拾家務,為什麼來謝我?」

吳堪說:「沒有的事。」

又問大媽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媽說:「你每天進了縣衙後,便見一個女子,有十七八歲,模樣兒端莊秀麗,穿戴輕快鮮艷,飯菜都做好了就退到臥房裡去。」

吳堪心裡懷疑是那只白螺干的,便偷著對大媽說:「我明天照常說要去縣裡,請讓我在大媽家裡從空隙中偷著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可以嗎?」

大媽說:「可以。」

第二天早上吳堪詐稱出門上班去了,便見一個女子從他臥房裡出來,進入廚房料理做飯的事。

吳堪突然從門口闖入,那個女子想回房去已來不及,吳堪對她行禮,女子說,「上天知道你敬重保護泉源、慇勤對待小小的職務,可你鰥夫孤獨,叫我來作你的伴侶侍奉你,望你能夠理解,不要有什麼懷疑。」

吳堪恭敬地表示感謝。

自此之後,兩人相處得更為融洽,互敬互愛。

鄉里人將此事互相傳告,頗感驚異。

這時,縣宰與豪士聽說吳堪有個漂亮妻子,便想弄到自己的手裡。

吳堪為吏謙恭勤謹,犯不著被打被罵,縣宰對吳堪說:「你早就熟悉自己的職能了,今天我向你要兩件東西:蛤蟆毛和鬼的胳膊,限你晚上回衙一交一 納。

不答應一交一 納此物,罪責不輕。」

吳堪順從地接受了任務後走出大門,心想人間並無此物,根本求不到。

他神情沮喪,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然後歎道:「我今天晚上就要死了!」妻子笑著說:「你為別的東西而犯愁,我不敢聽你的命令。

要求這兩件東西,我能給你弄到。」

吳堪聽了,憂鬱的神情稍稍寬解。

妻子說:「我現在就此與你告辭出去取這兩件東西。」

不大一會兒她就取回來了。

吳堪得到手後就拿回去一交一 給縣令,縣令看這兩件東西,微笑道:「你且出去吧。」

這一次雖然沒有難倒他,但縣令終歸要加害於他的。

過了一天,又召見吳堪說:「我跟你要蝸斗一枚,你要速速找到此物,如果找不到,當心災禍落到你的頭上呵!」吳堪秉承命令急忙跑回家,又把此事告訴了妻子。

妻子說:「這件東西我家裡有,取來並不難。」

說完就去給他取去。

過了好久,牽回來一隻獸,大小像隻狗,形狀也與狗類似,妻子說:「這就是蝸鬥。」

吳堪說:「能做什麼?」

妻子答道:「能吃火。

這是一隻奇獸,你趕快送了去。」

吳堪把此獸奉送給縣宰,縣宰見到此獸憤怒地說:「我跟你要的是蝸鬥,這乃是一隻狗!」又說:「要它幹什麼?」

答道:「吃火。

屙的糞便也是火。」

縣宰便要木炭點著火,讓那只獸去吃,吃完之後屙在地上,都是火。

縣宰惱怒道:「用這東西做什麼!」並命令清除火堆打掃糞便,正要加害吳堪,差吏拿著器具走近糞堆,一動手就出現了孔洞,火與風暴起,燒著了牆壁和房子,濃煙與火焰從四面合攏過來,堵塞了城門,縣宰本人及其全家都化為灰燼,吳堪及其妻子也走失了。

這個縣城的地址便往西邊遷移了許多步,如今的縣城就是遷移之後新建的。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