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
賈耽 丁約 瞿道士 王卿 衡山隱者 梅真君
賈 耽
唐相國賈耽,滑州節度使,常令造鹿皮衣一副,既成,選一矯捷官健,操書緘付之曰:「汝往某山中,但荊棘深處即行,覓張尊師送此書,任汝遠近。」
使者受命,挈糧而去,甚惶惑。
入山約行百餘里,荊棘深險,無不備歷。
至一峰,半腰中石壁聳拔,見二道流棋次。
使者遂拜道流曰:「賈相公使來。」
開書大笑,遂作報書一曰:「傳語相公早歸,何故如此貪著富貴!」使者繼書而返。
賈公極喜,厚賞之。
亦不知其故也。
又嘗令一健卒,入枯井中取文書,果得數軸,皆道書也。
遂遣十餘人寫,才畢,有道士突入,呼賈公姓名叫罵曰:「爭敢偷書!」賈公遜謝。
道士曰復持去。
鄭州僕射陂東有一浮圖,乃遣使繼牒牒州,於此浮圖內取一白鴉,遂令掩之。
果得,以籠送,亦不知何故。
賈公謫仙,事甚眾,此三篇尤明顯者也。
(出《逸史》)
唐朝的相國賈耽,在任滑州節度使的時候。
曾經讓人做鹿皮衣服一套。
不久,做成了,挑選一名行動輕捷的健兒。
拿出一封已經封了口的書信一交一 給他說:「你去某山中,只要荊棘很深的地方你就走,尋找張尊師送這封信,不管你走多遠。」
使者接受了命令,提著乾糧走了,他心裡很疑惑害怕。
進山後大約走了一百多里,荊棘深險,都經歷過了。
最後來到一座山峰,半山腰石壁高聳挺拔,看見兩個道士正在下棋。
使者就拜見道士說:「賈相公派我來送信。」
道士打開信,看後大笑。
於是作了一封答覆的書信,並說:「傳話給賈相公早歸,為什麼還這樣貪戀富貴。」
使者懷裡揣著書信返回。
賈公非常高興,厚賞了使者,使者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
賈公又曾經派一個健兒,下到枯井中取文書,果然得到了幾軸,都是道書。
於是,派十多個人抄寫,剛剛完畢。
有一個道士突然闖入,呼著賈公姓名叫罵說:「你怎麼敢偷書?」
賈公謙遜地道歉。
道士說:「再放回去。」
鄭州僕射坡上有一座佛塔,賈公就派遣使者懷裡揣著公文通牒鄭州,在這座佛塔內取一個白鴉,取後把佛塔封閉。
果然獲得了,用籠子送給賈公,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賈公是被貶謫的仙人,他的事跡很多,這三件事是尤其明顯的。
丁 約
唐大歷中,有韋行式為西州採訪使。
有侄曰子威,年及弱冠,聰敏一溫一 克,耽玩道書,溺惑神仙修煉之術。
有步卒丁約者,執廝役於部下,周旋恪勤,未嘗少怠,子威頗私之。
一日辭氣慘慄,雲欲他適。
子威怒曰:「籍在軍中,焉容自便。」
丁曰:「去計已果,不可留也;然某肅勤左右,二載於茲,未能忘情,思有以報。
某非碌碌求食者,尚縈俗間耳。
有藥一粒,願以贈別,此非能長生,限內無他恙矣。」
因褫衣帶內,得藥類粟,以奉子威。
又謂曰:「郎君道情深厚,不欺暗室,終當棄俗,尚隔兩塵。」
子威曰:「何謂兩塵?」
對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善堅此心,亦復遐壽。
五十年近京相遇,此際無相訝也。」
言訖而出。
子威驚愕,亟命追之,已不及矣。
主將以逃亡上狀,請落兵籍。
爾後子威行思坐念,留意尋訪,竟亡其蹤。
後擢明經第,調數(「數」原作「素」,據明抄本改。
)邑宰。
及從心之歲,毛髮皆鶴,時元和十三年也。
將還京輦,夕於驪山旅舍,聞通衢甚喧,詢其由,曰:「劉悟執逆賊李師道下將校至闕下。」
步出視之,則兵仗嚴衛,桎梏纍纍。
其中一人,乃丁約也。
反接雙臂,長驅而西,齒發強壯,無異昔日。
子威大奇之。
百千人中,驚認之際,丁已見矣。
微笑遙謂曰:「尚記臨邛別否?一瞬五十年矣,幸今相見,請送至前驛。」
須臾到滋水驛,則散縶於廊捨,開一竅以給食物。
子威窺之,俄見脫置桎梏,覆之以席,躍自竇出,與子威攜手上旗亭,話闊別之恨,且歎子威之衰耄。
子威謂曰:「仙兄既有先見之明,聖朝奄宅天下,何為私叛臣耶?」
丁曰:「言之久矣,何逃哉!蜀國暌辭,豈不雲近京相遇,慎勿多訝乎?」
又問曰:「果就刑否?」
對曰:「道中有一屍一解、兵解、水解、火解,寔繁有徒。
嵇康、郭璞,皆受戕害;我以此委蛻耳。
異韓彭與糞壤並也。
某或思避,自此而逃,孰能追也?」
他問不對,唯雲須筆。
子威搜書囊而進。
亦愧領之。
威曰:「明晨法場寓目,豈蛻於此乎?」
丁曰:「未也,夕當甚雨,不克行刑,兩晝雨止,國有小故。
十九日天限方及。
君於此時,幸一訪別。」
言訖還館,復自穴入,荷校以坐。
子威卻往一溫一 泉,日已晡矣,風埃忽起,夜中果大雨澍。
遲明,泥及骭,詔改日行刑。
兩宿方霽,則王姬有薨於外館者,復三日不視朝。
果至十九日,方獻廟巡廛,始行大戮。
子威是日飯僕飽馬,吉旦往棘圍候焉。
亭午間,方號令回,觀者不啻億兆眾矣,面語不辨,寸步相失,俘囚才至,丁已志焉,遙目子威,笑頷三四。
及揮刃之際,子威獨見斷筆。
霜鋒倏忽之次,丁因躍出,而廣眾之中,躡足以進,又登酒肆,其言如蜀。
脫一衣 換觴,與威對飲。
云:「某自此游適矣;勉於奉道,猶隔兩塵,當奉候於崑崙石室矣。」
言訖。
下旗亭,冉冉西去,數步而滅。
(出《廣異記》)
唐大歷年間,常行式做西州採訪使。
他有一個侄兒叫子威,年紀二十歲左右。
聰明機敏,一溫一 和謙敬。
沉浸在觀賞道書上,沉溺著迷於神仙修煉之術。
有一個叫丁約的步兵,在他的部下執勞役供使喚。
丁約在子威周圍侍奉,謹慎勤勞,不曾有一點懈怠。
所以子威很偏愛他。
一天,丁約的言辭氣度淒慘悲傷,說要到別的地方去。
子威怒道:「你是有軍籍的,怎麼能容你自己隨便。」
丁約說:「我要離開這裡,打算已定,不可能留下我的,然而,我恭敬地在你左右待候你,至今已經二年了,不能忘了我們之間的感情,想有所報答。
我可不是庸庸碌碌的乞求吃喝的人,還環繞在世俗中間。
我有藥一粒,願意用它贈別。
這藥不能長生,但吃了它,在壽命限定之內是不會有別的病的。」
於是解下衣帶,從裡面拿出一粒藥,類似谷粒,把它進獻給子威。
又對子威說:「公子的道義情理深厚,心地光明,暗中不做壞事,最終應當拋棄塵俗,但還要相隔兩塵。」
子威說:「什麼叫兩塵?」
丁約回答說:「儒教說它是世,佛教說它是劫,道教說它是塵,善於堅持向道意念也是可以長壽的,五十年後我們京城附近相遇。
到那時候再見了我,不要驚訝。」
說完就出去走了。
子威驚愕,急忙命人去追趕他,已經追不上了。
主將用逃亡之名向上級陳述,請求削去他的軍籍。
這以後,子威對丁約是走路思考,坐下想念,留意尋訪,終究還是沒有他的蹤跡。
後來子威考上明經,幾次調遷,做過幾個縣的縣令。
等到了七十歲,眉毛頭髮都雪白了。
當時是元和十三年,子威將要回京城,一天晚上,住在驪山的旅館中,聽到大街上非常喧嘩,詢問店家是什麼原因。
店家說:「劉悟捉拿逆賊李師道的部下將校送到朝廷去。
子威走出店門,到街上去看。
就見軍兵拿著武器防護森嚴。
用鐐銬鎖著的罪犯連續不斷。
其中有一個人,就是丁約,雙臂被反綁在背後,一直往西走去。
丁約身體強壯,和過去相比,沒有什麼不同。
子威對此感到太奇怪。
就在子威千百人中,驚奇地看丁約的時候,丁約已經看見子威了。
他微笑著向子威打招呼說:「還記得臨邛相別嗎?轉眼之間,五十年了,很幸運,我們今天能夠相見,請你送我到前面的驛站。」
不一會兒,到了滋水驛站,就把丁約等分散拘禁在廂房的屋子裡,只開一個小洞,用它來給食物。
子威窺視丁約,一會兒,看見丁約脫去腳鐐手一銬,放在一邊,用蓆子蓋上它。
從小洞跳出,和子威手拉手上了旗亭。
敘說闊別的遺憾,並且歎息子威的衰老。
子威對丁約說:「仙兄既然有先見之明,聖朝覆蓋天下,為什麼偏要投靠叛逆呢?」
丁約說:「說它話就長了,我現在也不是要逃走。
在四川告別時,難道不是說了在靠近京師的地方相遇,千萬不要驚奇嗎。」
子威又問他說:「你果真打算服刑嗎?」
丁約回答說:「道中有一屍一解、兵解、水解、火解,大有人在。
嵇康、郭璞,都受殺害,我用這個方法,也不過象蟬丟棄它所脫的皮罷了,不同於韓彭成為糞土。
我若想躲開,從這裡逃出去,誰能追上我呀!」子威再問別的,他不回答,只說他需要筆。
子威從書袋中找出筆贈送給他,就遜謝著接受了。
子威說:「明天早晨法場看你,難道你就在這脫掉肉體嗎?」
丁約說:「不是。
今天晚上必定下大雨,明天不能夠行刑。
過了兩天大雨停止了,朝廷又有小的事故。
十九那天上天規定的限期才到,在這個時候,希望你去看望告別。」
說完回到館舍,又從小洞進去,戴上刑具而坐。
子威卻去一溫一 泉,太一陽一西下,已經是下午三時至五時了。
忽然刮起大風,塵土瀰漫天空,夜裡果然大雨如注。
天快亮的時候,泥水淹到小腿。
下詔改日行刑。
待雨過天晴,本來可以行刑了,但又有一位王姬在外面死了,皇帝又三天不視朝。
果然到十九那天皇帝才上朝巡廛,批准執行死刑。
子威這天讓僕人吃飽了飯,餵飽了馬,早早地去法場的外邊等候,正午的時候,號炮剛響,圍觀的人成千上萬,面對面說話辨不清,離得很近也會失散。
俘虜的囚徒剛到,丁約已經有標記,在那裡遙望子威。
笑著點三四次頭。
等到劊子手揮刀砍殺的時候,子威只見砍斷了筆,在刀鋒閃爍之中,丁約就跳出來了,在廣大的眾人當中,抬腳往前走。
他們又登上酒店,他的話還像在蜀一樣。
脫掉衣服換來大杯,與子威相對暢飲。
丁約說:「我從此就到處痛快地遊蕩了,望你勤勉奉道,再過兩世,我必定在崑崙石室等候你。」
說完,下了旗亭,冉冉向西走去,走了不幾步就消逝了。
瞿道士
黃尊師修道於茅山,法菉絕高,靈應非一。
弟子瞿道士,年少,不甚一精一懇,屢為黃師所笞。
草堂東有一小洞,高八尺,荒蔓蒙蔽,似蛇虺所伏。
一日瞿生又怠惰,為師所棰,逡巡避杖,遂入此洞。
黃公驚異,遣去草搜索,一無所有。
食頃方出,持一棋子,曰:「適觀棋(棋原作秦,據明抄本改。
)時,人留餐見遺,此秦人棋子也。」
黃公方怪之,尚意其狐狸所魁,亦不甚信。
茅山世傳仙府,學道者數百千,皆宗黃公,悉以為德業階品,尋合上升。
每至良辰,無不瞻望雲鶴。
明年八月望夜,天氣晴肅,月光如晝;中宵雲霧大起,其雲五色,集於牖間,仙樂滿庭,復有步虛之一聲 。
弟子皆以為黃公上仙之期至矣,遽備香火。
黃公沐浴朝服,以候真侶。
將曉,氛煙漸散,見瞿生乘五色雲,自東方出在庭中,靈樂鸞鶴,瀰漫空際,於雲間再拜黃公曰:「尊師即當來,更務修造,亦不久矣。」
復與諸徒訣別,乘風遂去,漸遠不見,隱隱猶聞眾樂之音。
金陵父老,每傳此事。
(出《逸史》)
黃尊師在茅山修道,法術符菉非常高超,求神問卜,十分靈驗的事不止一椿。
有個徒弟瞿道士,年紀輕,不太一精一心誠懇,多次被黃尊師責罰。
草堂東面有一個小洞,洞高八尺,荒蕪不堪,草蔓遮蔽,好像是毒蛇隱藏的地方。
一天,瞿生又懶惰,被黃師用鞭子打了,為了躲避挨打,就進了這個洞。
黃師驚奇詫異,派人排除草蔓進去搜索,什麼也沒有看見。
大約過了吃頓飯的工夫,瞿道士從裡面出來了,手裡拿著一個棋子,並說:「剛才看下棋的時候,人家留我吃飯,贈送給我的,這是秦人的棋子。」
黃公十分驚疑這件事,還懷疑他是被狐狸一精一迷住了,也不太信。
世人傳說茅山是仙府,學道的人成百上千,都尊奉黃尊師,全都認為黃尊師的德業階品很高,不久應當上天成仙。
所以,每到良辰,沒有不抬頭遠望雲鶴的。
下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夜晚,天氣晴朗,月光如同白天;半夜雲霧大起,那雲是五色的,逐步集中在窗戶和門中間,仙樂充滿庭院,又有步虛之一聲 。
弟子都認為黃尊師升仙的期限到了,急速準備香火。
黃尊師沐浴,穿著上官服,來等候仙侶,將要天亮,霧煙漸漸散去。
看見瞿道士乘五色雲,從東方出現在庭院中,靈樂鸞鶴瀰漫天空。
瞿道士在雲間再拜黃公說:「尊師馬上應當來,再致力於修行造就,也不久了。」
又和諸弟子告別,就乘風離去了,漸漸遠了,以至不見。
但隱隱約約還能聽到各種音樂的聲音。
金陵的父老鄉親,常常傳說這件事。
王 卿
唐真元年中,郢中有酒肆王卿者,店近南郭,每至節日,常有一道士過之,飲訖出郭而去。
如是數年。
後因道士復來,卿遂結束潛行,尋之數里。
道士顧見,大驚曰:「何來?」
卿乃禮拜,願神人許為僕使。
道士固辭,卿固隨之。
每過澗壑,或高闊丈餘,道士逾越,輕舉而過。
卿輕踵之,亦能渡也。
行數十里,一巖高百餘丈。
道士騰身而起。
卿不能登,遂哀求禮拜。
道士自上謂曰:「汝何苦從我?自速歸;不爾,坐受困躓也。」
卿曰:「前所渡險阻,皆賴尊師命;今卻歸無路,必死矣。
願見救護。」
道士垂手巖下,令卿舉手閉目,躍身翕飛,已至巖上。
上則平曠煙景,不類人間。
又從行十餘里,至道士捨。
門庭整肅,止卿於捨外草間。
謂曰:「汝且止此,吾為汝送飯食。
候便令汝得見天師。」
卿潛草間。
道士三日每送飯食,亦皆充足。
後一日,忽見天師出門,杖策,道士四五人侍從。
天師形狀瑰偉,眉目疏朗。
道士私招卿,令於道左禮謁。
天師驚曰:「汝何因得至此?」
卿方謂說。
諸道士曰:「此人謹厚,恐堪役使,可且令守灶。」
天師令且收之,遂延卿入院,至廚下。
見一大灶,下燃火,上有鐵筒,閉蓋數重。
道士令卿守灶,專看之,不得妄視,令失墜。
余道士四人,或汲水採藥,蒸曝造食,以供天師。
夜亦令卿臥廚下守火。
經六七日,都不見人來看視釜中物者。
後一日,卿無何竊開窺藥。
忽見一白兔,從鐵筒中走出,騞然有聲。
道士曰:「藥已失矣!」竟來窺看,惶懼失色。
須臾,天師大怒曰:「何忽引俗人來,令失藥。」
俄召前道士責辱,欲鞭之。
道士叩頭,請卻擒覓。
道士數人,於庭施香禹步。
道士二人,變成白鶴,沖天而飛。
食頃,鶴已擒得白兔來,令投釜中,固濟煉之。
天師令速逐俗人遣歸。
道士遂領出曰:「卿幾誤我,卿心未堅,可且歸去。」
遂引送至高巖下,執手而別。
「後二十年,於汾州市中相見耳。」
卿復尋路歸,數日方至郭,已經年。
遂為道士。
十餘年後,游太原,竟不知當有所遇否。
(出《原化記》)唐貞元年間,郢中有一個酒店的主人叫王卿,他的酒店靠近南邊的外城。
每逢到節日,經常有一個道士經過這裡,喝完酒出外城離開這裡。
如此幾年,後來由於道士又來了,王卿就裝束打扮一下,偷偷地跟在道士後邊走了,走了幾里,道士回頭看見了王卿,很震驚地說:「你為什麼來?」
王卿於是行禮參拜,並表示希望道士能允許他當神仙的僕人。
道士堅決推辭,王卿堅持跟隨他。
每逢過山澗,有的高、寬一丈多,道士越過時,輕而一舉就過去了。
王卿隨便跟隨它,也能渡過去。
走幾十里,遇到一個險峻的山崖,高有一百多丈,道士騰身而起上去了。
王卿登不上去,於是行禮參拜,苦苦哀求。
道士從上面對王卿說:「你何必這樣辛苦地跟隨我,你自己快回去。
不這樣,即將遭受困厄。」
王卿說:「以前所渡過的艱難險阻,都依靠尊師的命令,現在退回去沒有路可走,我必定得死了,希望神仙見死相救,予以保護。」
道士把手伸到巖下,讓王卿舉起手,閉上眼睛。
王卿只覺得身子跳起來一收縮,就飛到石崖上了。
石崖上面平坦、空曠,一派煙水蒼茫的景色,不像是人世間。
又跟道士走了十多里,來到道士的房舍,門庭整潔肅穆。
道士讓王卿躲在房舍外的草叢間,並且對他說:「你暫且住在這,我給你送飯,等方便的時候,讓你見到天師。」
王卿藏在草叢裡,道士每逢三天送一次飯食,也都充足。
後來,有一天,忽然看見天師出門,手扶枴杖,有四五個道士跟從侍候。
天師身體奇異雄偉眉毛疏展,雙目明朗。
道士偷偷招呼王卿出來,讓他在道路旁邊禮拜謁見天師。
天師吃驚地說:「你因為什麼能到這裡來。」
王卿說了。
諸位道士說:「這個人謹慎厚道,恐怕能夠役使,可以暫且讓他守灶。」
天師命令暫且收下他。
於是引導王卿進入院內,來到廚下。
王卿看見有一個大灶,灶下正燒著火,灶上面有一個鐵筒,閉封著掩蓋了好幾層。
道士讓王卿守灶,專門看著它,不能一胡一 亂看,使它失掉。
其餘四個道士,有的打水採藥,有的蒸曬作飯,來供一應天師。
夜裡也讓王卿躺在廚下看守火。
經過六七天,都不見人來看視釜中物。
後來,有一天,王卿沒有什麼事,偷偷地開筒看藥。
忽然看見一隻白兔,從鐵筒中跑出,有象刀劈開物的聲音。
道士說:「藥已經失掉了。」
其他的人都小心謹慎地來看,個個惶懼失色。
不一會兒,天師大怒說:「為什麼忽然引俗人來,讓他失掉了藥。」
一會兒召見以前那個道士,責備辱罵,要用鞭子打他。
道士叩頭,請求把藥尋找回來。
幾個道士,在庭院中焚香禹步。
兩個道士變成白鶴,沖天飛去,過了大約一頓飯的工夫,鶴已經擒獲白兔歸來,讓人把它投進釜中,堅持煉成它。
天師命令快趕走俗人,派人送他回去。
道士於是領著王卿出來說:「你幾乎誤了我,你的心沒有堅定,可以暫且回去。」
就引送王卿到高巖下,拱手告別,並約定二十年後在汾州街市上相見。
王卿又尋路回來,幾天後才到外城。
已經過了一年了。
以後,王卿就當了道士。
十多年以後,游太原,竟不知他到底遇到了什麼沒有。
衡山隱者
衡山隱者,不知姓名。
數因賣藥,往來岳寺寄宿。
或時四五日無所食,僧徒怪之。
復賣藥至僧所。
寺眾見不食,知是異人,敬接甚厚。
會樂人將女詣寺,其女有色,眾欲取之。
父母求五百千,莫不引退。
隱者聞女嫁,邀僧往看,喜欲取之,仍將黃金兩挺,正二百兩,謂女父曰:「此金直七百貫,今亦不論。」
付金畢將去,樂師時充官,便倉卒使別。
隱者示其所居,云:「去此四十餘里,但至山當知也。」
女父母事畢憶女,乃往訪之。
正見朱門崇麗,扣門,隱者與女俱出迎接。
初至一食,便不復饑。
留連五六日,亦不思食。
父母將還,隱者以五色箱,盛黃金五挺贈送,謂父母曰:「此間深邃,不復人居,此後無煩更求也。」
其後父母重往,但見山草,無復人居,方知神仙之窟。
(出《廣異記》)
衡山隱者,人們都不知道他的姓名。
因為他多次賣藥,往來都在岳寺住宿。
有時他四五天也不吃什麼,寺裡的僧徒都覺得他很奇怪。
後來他又賣藥到僧捨住宿,寺裡眾人見他仍不吃飯,知道他是一個異人。
迎接很恭敬,也很看重。
恰巧樂人帶領女兒也到岳寺來,他的女兒很有姿色。
不少人都想娶她為妻子。
他的父母要求得錢五百千。
眾人聽了如此驚人的數目,沒有不自請退出的。
衡山隱者聽說樂人的女兒要嫁人,便邀請僧人一同去看。
衡山隱者看了很喜歡,要娶她。
於是,送黃金兩根,正好是二百兩,並對女兒的父親說:「這些金子值七百貫,現在也不論多少了。」
衡山隱者付完金子就要領著妻子離去,樂師當時充官,不能停留,便倉促分別了。
衡山隱者告訴他的住處說:「離這四十多里,只要遇到山就必定知道了。」
女兒的父母事畢,想念女兒,就前去看望她。
正好看見紅漆大門高聳華麗,上前扣門,衡山隱者和女兒都出來迎接。
開始到這裡吃了一頓飯,就不再餓了,留連了五六天,也不想吃飯。
女兒的父母將要回去,衡山隱者用五色箱,盛黃金五根贈送,並對岳父母說:「這裡深沉,不適於人居住。
從此以後,就不要再來了。」
那以後女兒的父母又去了,只見山和草,不再有人居住。
才知道這裡是神仙居住的洞穴。
梅真君
汝一陰一人崔景唐,家甚富。
嘗有道士,自言姓梅,來訪崔。
崔客之數月。
景唐市得玉鞍,將之壽春,以獻節度使高審思,謂梅曰:「先生但居此,吾將詣壽春,旬月而還,使兒侄輩奉事,無所憂也。」
梅曰:「吾乃壽春人也,將此訪一親知,比將還矣,君其先往也。
久居於此,思有以奉報。
君家有水銀乎?」
曰:「有。」
即以十兩奉之。
梅乃置鼎中,以水銀煉之,少久即成白銀矣。
因此與景唐曰:「以此為路糧,君至壽春,可於城東訪吾家也。」
即與景唐分路而去。
景唐至壽春,即詣城東,訪梅氏。
數日不得。
村人皆曰:「此中無梅家,亦無為道士者;唯淮南嶽廟中,有梅真君像。
得非此耶?」
如其言訪之,果梅真君矣。
自後竟不復遇。
(出《稽神錄》)
汝一陰一人崔景唐,家裡非常富有。
曾經有一個道士,自己說姓梅,來拜訪崔景唐。
崔景唐以客待他,長達幾個月。
崔景唐買得一個玉鞍,將要到壽春去,把它獻給節度使高審思。
他對梅君說:「先生只管在這住下去,我將要到壽春,十天半月就回來,讓兒侄輩來奉事,不要有什麼憂慮。」
梅君說:「我是壽春人,到這裡來拜訪一個親友,也就要回去了。
你先去吧!我長期居住在這兒,想有所進獻,以表報答。
你家有水銀嗎?」
崔景唐回答說:「有。」
馬上就拿十兩來,雙手捧著送給梅君。
梅君就放在鼎中,來煉這水銀。
不久就成白銀了。
於是把它送與崔景唐說:「用這些做路費。
你到壽春,可在城東詢問我家。」
完後,就與崔景君分路而行。
崔景唐到壽春,就到城東尋訪梅氏家,尋訪了幾天也沒找到。
村人都說:「這裡沒有梅家,也沒有當道士的,只有淮南嶽廟中,有梅真君像,能不能是這呢?」
崔景唐按照村人的話去尋找,果然是梅真君。
從這以後竟沒有再相遇。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