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
樂廣 劉仁軌 婁師德 李勣 李日知 盧承慶 裴冕 郭子儀 宋則
樂 廣
晉樂令廣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
王兄長沙王乂,執權於洛,遂構兵相圖。
長沙親近小人,遠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懷危懼。
樂令既處朝望,加有婚親,小人讒於長沙。
嘗問(問原作聞。
據明抄本改。
)樂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廣豈以五男易一女。」
由是釋然,無復疑意。
(出《世說新語》)
晉惠帝時,尚書令樂廣的女兒嫁給成都王、大將軍司馬穎。
成都王的哥哥長沙王司馬乂在朝廷很有權勢,擔心成都王危及他的地位,準備起兵攻打。
長沙王是一個親近小人疏遠智者的人。
凡在朝廷做官的人,都感到害怕。
樂廣不僅有戚望,而且和成都王又有親戚關係。
所以就有人向長沙王進讒言,說他的壞話。
這話傳到樂廣耳裡,樂廣神態自若,緩緩地說:「我怎麼可能幫成都王呢,我只有一個女兒在他那裡,可是我在洛一陽一還有五個兒子啊。
我不能用五個兒子的性命做一交一 易。」
長沙王聽了,認為有理,不再懷疑他。
劉仁軌
唐劉仁軌為左僕射,戴至德為右僕射,皆多劉而鄙戴。
時有一老婦陳牒,至德方欲下筆,老婦顧左右曰:「此劉僕射?戴僕射?」
左右以戴僕射言。
急就前曰。
「此是不解事僕射,卻將牒來。」
至德笑,令授之。
戴僕射在職無異跡,當朝似不能言。
及薨後,高宗歎曰:「自吾喪至德,無所復聞,當其在時,事有不是者,未嘗放我過,因出其前後所陳,章奏盈篋,閱而流涕,朝廷始追重之。
(出《國史異纂》)
唐高宗時,劉仁軌做左僕射,戴至德做右僕射。
大家都尊崇劉仁軌而鄙視戴至德。
當時有一位老婦人呈遞申述狀,戴至德剛要下筆批示。
老婦人向左右的人們問,這是劉僕射還是戴僕射?屬下告訴她這是戴僕射。
老婦人忙上前說:「這是不管事的僕射,把訴狀還給我。」
戴至德一笑,讓人把訴狀還她。
在職期間,戴至德沒什麼明顯的業績。
在皇帝和同僚面前,也不善於言詞。
他死後,唐高宗很痛惜。
說:「自從我失去戴至德,再也聽不到意見了。
他在的時候,我有不對的地方,從不放過。」
高宗把戴至德陳事的奏章拿出來,竟有滿滿的一匣子。
高宗一邊看一邊流著眼淚,大家才知道戴至德是這樣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婁師德
納言婁師德,鄭州人,為兵部尚書,使并州,接境諸縣令隨之。
日高至驛,恐人煩擾驛家,令就廳同食。
尚書飯白而細,諸人飯黑而粗。
呼驛長責之曰:「汝何為兩種待客?」
驛將恐,對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
尚書曰:「卒客無卒主人,亦復何損。」
遂換取粗飯食之。
檢校營田,往梁州,先有鄉人姓婁者為屯官,犯贓,都督許欽明欲決殺令眾。
鄉人謁尚書,欲救之。
尚書曰:「犯國法,師德當家兒子。
亦不能捨,何況渠。」
明日宴會,都督與尚書:「犯國法俱坐。」
尚書(尚書二字上原有謂字。
據朝野僉載五刪)曰:「聞有一人犯國法,雲是師德鄉里,師德實不識,但與其父為小兒時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師德寬國家法。
都督遽令脫枷至。
尚書切責之曰:「汝辭父娘,求覓官職,不能謹潔,知復奈何。」
將一碟堆餅與之曰:「吃卻,作個飽死鬼去!」都督從此捨之。
後為納言平章事。
父(明鈔本父作又)檢校屯田,行有日矣,諮執事早出,婁先足疾,待馬未來,於光政門外橫木上坐。
須臾,有一縣令,不知其納言也,因訴身名,遂與之並坐。
令有一丁,遠覘之,走告曰:「納言也。」
令大驚,起曰:「死罪。」
納言曰:「人有不相識,法有何死罪。」
令因訴云:有左嶷,以其年老眼暗奏解,某夜書表狀亦得,眼實不暗。
納言曰:「道是夜書表狀,何故白日裡不識宰相。」
令大慚曰:「願納言莫說向宰相。
納言南無佛不說。
公左右皆笑。
使至靈州,果驛上食訖,索馬,判官諮,意家漿水亦索不得,全不祇承。
納言曰:「師德已上馬,與公料理。」
往呼驛長責曰:「判官與納言何別?不與供給?索杖來。」
驛長惶怖拜伏。
納言曰:「我欲打汝一頓,大使打驛將,細碎事,徒涴卻名聲。
若向你州縣道,你即不存生命,且放卻。」
驛將跪拜流汗,狼狽而走。
婁目送之,謂判官曰:「與公躓頓之矣。」
眾皆怪歎。
其行事皆此類。
浮休子曰:司馬徽、劉寬,無以加也。
(出《朝野僉載》)
李昭德為內史,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
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
乃發怒曰:可(明鈔本作叵)耐殺人田舍漢。
婁聞之,乃笑曰:「師德不是田舍漢。
更阿誰是?」
師德弟拜代州刺使,將行,謂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
汝今又得州牧,叨遽過分,人所嫉也,將何以全先人髮膚?」
弟長跪曰:「自今後,雖有人唾某面上,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不為兄憂。」
師德曰:此適為我憂也。
夫人唾汝者,發怒也。
汝今拭之,是惡其唾。
惡而拭,是逆人怒也。
唾不拭,將自干,何如?」
弟笑而受之。
武後年,竟保一寵一 祿。
(出《國史異纂》)
唐納言婁師德,是鄭州人。
作兵部尚書時,巡視并州。
入境後。
近處的縣令們都來迎接並且隨行。
中午到了驛站,恐怕人多打擾,就讓大家在一起吃飯。
他吃的是一精一細的白米飯,而別人吃的卻是粗糙的黑米飯。
便把驛長叫來,責備說:「你為什麼用兩種米來待客?」
驛長很惶恐,說:「一時搞不到細米,我該死。」
婁師德說:「這不好,客人不應分成等級。」
便換了黑米飯和大家一起吃。
次後,到梁州去考查屯田。
和他同鄉同姓的一個人在那裡作屯田官,犯了罪。
都督許欽明準備殺他以儆傚尤。
那個人來見婁師德,請他說情。
婁師德說:「犯了國法,就是我的親兒子,也不能放過,何況你?」
第二天宴會上,許欽明對婁師德說:「犯了國法都要受到懲處。」
婁師德說:「我聽說有一個人犯了國法,說是我的同鄉,我其實根本不認識他。
但是,我小時候同他父親一起放過牛。
請都督不要因為我而失法度。」
許欽明立即讓人給那個人去了刑具,帶到大廳。
婁師德嚴詞訓斥說:「你辭別父母,來求官職。
但是做了官,卻不乾淨,你知道下場嗎?」
拿了一盤餅給他,說吃去罷,作個飽鬼。
許欽明於是開釋了那個人。
婁師德後來升為納言平章政事(相當於宰相)又一次巡察屯田。
出行的日子已經定了,部下隨行人員已先起程。
婁師德腳有毛病,坐在光政門外的大木頭上等馬。
不一會兒,有一個縣令不知道他是納言,自我介紹後,跟婁師德並坐在大木頭上。
縣令的手下人遠遠瞧見,趕忙走過來告訴縣令,說:「這是納言。」
縣令大驚,趕忙站起來賠不是,並稱:「死罪。」
婁師德說:「你因為不認識我才和我平坐,法律上沒有犯死罪這一條。」
縣令說:「有一個叫左嶷的人,以其年老眼神不好請求解職。
其實這個人的辭職書就是晚上寫的,眼睛並沒大病。」
婁師德取笑他,說:「可不是,那個人說他晚上眼神不好,你呢,大白天不認識宰相。」
縣令很慚愧,說:「請納言千萬別給我宣傳,你就是老佛爺了。
婁師德左右的部下們都笑了。
到了靈州,在驛站吃完了飯,婁師德讓人牽來馬。
他的判官(副手)說:「你吃過了飯,我們連水也沒喝上呢,根本沒人答理。
婁師德說:「我就不下馬了,這件事我來處理。
便叫來驛長批評說:「判官同我有什麼分別,你竟敢不供給?拿板子來。」
嚇得驛長連忙叩頭。
婁師德說:「我要打你一頓,是一件小事,但丟了名聲。
如果我告訴你的上司,他們就會殺你,我暫且放過你吧。」
驛長叩頭流汗,狼狽而去。
婁師德望著他的背影,跟判官說,「我替你出氣了。」
大家都歎息。
婁師德做事,大致如此。
浮休子說,司馬徽、劉寬也超不過他。
李昭德為內史,婁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
婁師德肥胖,走得慢。
李昭德好幾次停下來等他,他還是趕不上。
李昭德生氣發怒,說:「你這個只配種地的臭傢伙。」
婁師德聽了也不發火,笑道:「我可不就是個種過地的人嗎,如果我不是種地的人,還有誰是呢?」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
臨行,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做到宰相。
現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
有點過分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
他的弟弟跪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
我以此來自勉,絕不讓你不放心。」
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
唉,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
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
不滿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發怒。
應該是讓唾沫不擦自干。
怎麼樣?」
他弟弟會心地笑了。
武則天當政時,婁師德也沒有失去一寵一 祿。
李勣
唐英公李勣為司空,知政事。
有一番官者參選被放,來辭英公。
公曰:「明朝早,向朝堂見我來。」
及期而至,郎中並在傍。
番官至辭,英公嚬眉謂之曰:「汝長生不知事尚書侍郎,我老翁不識字,無可教汝,何由可得留,深負愧汝,努力好去。」
侍郎等慌懼,遽問其姓名,令南院看榜,須臾引入,注與吏部令史。
英公時為宰相,有鄉人嘗過宅,為設食,客人裂卻餅緣。
英公曰:「君大年少,此餅,犁地兩遍熟,檕下種鋤塒,收割打揚訖,碨羅作面,然後為餅。
少年裂卻緣,是何道?此處猶可,若對至尊前,公做如此事,參差砍卻你頭。」
客大慚悚。
浮休子曰:宇文朝,華州剌史王羆,有客裂餅緣者,羆曰:此餅大用功力,然後入口。
公裂之,只是未饑,且擎卻。
客愕然。
又台使致羆食飯,使人割瓜皮大厚,投地。
羆就地拾起,以食之,使人極悚息。
今輕薄少年裂餅緣,割瓜侵瓤,以為達官兒郎,通人之所不為也。
(出《朝野僉載》)
唐代太宗時,英國公李勣作司空,參與大政。
有一位少數民族官員被罷免了京官外放。
他去辭別李勣。
李勣說:「明天早晨你到朝房來見我。」
次日到了朝房,英公手下的人都在。
那個少數民族官員來辭別。
李勣皺著眉頭說:「你平素不知道好好侍候上司嗎?我老漢不認字,沒辦法幫你留下來。
很對不起你,多努力吧,好自為之。」
侍郎等聽了害怕,馬上問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並領這個人到南院去看榜,很快又領回來,重新辦理手續,讓他到吏部去做令使。
李勣做宰相時,有同鄉人來串門,李勣留他吃飯。
這個人把餅邊扯掉,只吃中間。
李勣說:「年輕人啊,這個餅要犁地兩遍,下種蒔弄,收割打場。
用磨來磨,用羅來羅,然後面才能做成餅。
年輕人把餅邊扔了,是什麼道理?在我這裡還可以。
如果在皇帝面前,要砍你的頭哇。」
那個人很慚愧。
浮休子說,宇文(化及)朝華州刺使王羆也遇到同樣的事。
王羆說,這張餅費了多大的力氣才能吃到口裡。
你把餅邊扯下來,是你不餓,你給我擎著。
那個人吃驚。
又一次,部下侍候王羆吃飯,那個人把很厚的瓜皮削掉,扔到地上。
王羆拾起來,說你給我吃了,那個人很慌恐。
如今一些沒品行的年輕人丟餅邊、切瓜皮很厚,裝公子哥的樣子,實在是普通本分人所不做的。
李日知
唐刑部尚書李日知自為畿赤,不曾行杖罰,其事克濟。
及為刑部尚書,有令使受敕三日,忘不行者,尚書索杖剝衣,喚令使總集,欲決之。
責曰:「我欲笞汝一頓,恐天下人稱你雲,撩得李日知嗔,吃李日知杖,你亦不是人,妻子亦不禮汝。」
遂放之,自是令史無敢犯者。
設有稽失,眾共責之。
(出《朝野僉載》)
唐代李日知做地方官時,由於治內年成不好,從不打人板子。
做刑部尚書後,有一令使接受任務後竟然忘記,三天沒有處理。
李日知叫人拿來板子,剝了他的衣服。
把所有的令使都喊來,準備打他板子。
責備說:「我本要打你一頓板子,又擔心天下人說你這傢伙真行,能把李日知惹火,連李日知都打你。
人家就不拿你當人了,你老婆孩子也不尊重你了。」
就饒過他。
此後,令史們沒人敢馬虎。
如果有誰出了過失,大家就共同批評他。」
盧承慶
盧尚書承慶,總章初考內外官。
有一官督運,遭風失米。
(米原作水、據明抄本改)。
盧考之曰:「監運失糧,考中下。
其人容止自若,無一言而退。
盧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
既無喜容,亦無愧詞。
又改曰:一寵一 辱不驚,可中上。
(出《國史異纂》)
盧承慶做尚書,總管官吏的考評。
有一位官員負責漕運,遇到大風,翻了船,損失了米。
盧承慶在評語上寫:監運失糧,考中下。
那個人神態自若,沒話退下。
盧承慶認為這個人很有雅量,改評語為:非力所及,考中中。
那個人既未表示高興,也未表示慚愧。
盧承慶又改評語為:龐辱不驚,可以考中上。
裴 冕
(原作張晃。
據明抄本、黃刻本改)
李齊物,天寶初為陝州刺史,開砥柱之險,石中鐵犁鏵有平陸字,因改河北縣為平陸縣。
齊物性褊急,怒陝縣尉裴冕於路,冠冕之士鄙之。
後冕為宰相,除齊物太子賓客。
時人嘉冕不報私怨。
(出《譚賓錄》)
唐天寶初年李齊物做陝州刺使,開山築路、設置守備。
亂石中發現鐵鏵子,上面鑄有平陸兩字,因此改陝州河北縣為平陸縣。
李齊物這人是個急性子,在大道上對陝縣縣尉裴冕發火,以至有身份的人都鄙視裴冕。
後來,裴冕做了宰相,任用李齊物為太子賓客。
大家都稱頌裴冕,說他心地公正,不報私怨。
郭子儀
郭子儀為中書令,觀容使魚朝恩請游章敬寺,子儀許之。
丞相意其不相得,使吏諷,請君無往。
邠吏自中書馳告郭公,軍容將不利於公,亦告諸將。
須臾,朝恩使至,子儀將行,士衷甲請從者三百人。
子儀怒曰:「我大臣也,彼非有密旨,安敢害我!若天子之命,爾曹一胡一 為?!」獨與童僕十數人赴之。
朝恩候之,驚曰:何車騎之省也?子儀以所聞對。
且曰:「恐勞恩慮耳。
朝恩撫胸捧手,嗚咽揮涕曰:「非公長者,得無疑乎?」
(出《譚賓錄》)
子儀有功高不賞之懼,中貴人害其功,遂使盜於華州,掘公之先人墳墓。
公裨將李懷光等怒,欲求物捕其賞。
及公入奏,對揚之曰,但號泣自罪。
因奏曰:「臣領師徒,出外征伐,動經歲年,害人之兄,殺人之父多矣。
其有節夫義士,刃臣於腹中者眾。
今構隳辱,宜當其辜。
(辜原作幸,據明抄本改。
)但臣為國之心,雖死無悔。」
由是中外翕然莫測。
公子弘廣常於親仁裡大啟其弟,里巷負販之人,上至公子簪纓之士,出入不問。
或云:王夫人趙氏愛女,方妝梳對鏡,往往公麾下將吏出鎮去,及郎吏,皆被召,令汲水持帨,視之不異僕隸。
他曰,子弟焦列啟陳,公三不應。
於是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貴以賤,皆游臥內,某等以為雖伊霍不當如此也。」
公笑而謂曰:「爾曹固非所料。
且吾官馬粟者五百匹,官餼者一千人,進無所往,退無所據,向使崇垣扃戶,不通內外,一怨將起,構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齏粉,噬臍莫追。
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是興,無所加也,吾是以爾。」
諸子皆伏。
(郭氏舊史說:辛雲景曾為公子之吏使。
後除潭州都督,將辭,累日不獲見。
夫人王氏及趙氏愛女及謂雲景曰:汝弟去,吾為汝言於令公。
雲景拜於庭。
夫人傅粉於內,曰:吾大喜,且喜汝得一吃飯處。」
趙氏女臨階濯手,令雲景汲水。
夫人曰:「放伊去。」
雲景始趨而去矣。
明抄本郭氏舊史作郭氏舊吏。
)永泰元年,僕固懷恩卒,諸蕃犯京畿,子儀統眾御之。
至涇一陽一,而虜已合。
子儀率甲士二千出入。
虜見而問曰:「此何人也?」
報曰:「郭令公。」
回紇曰:「令公在乎?(乎原作曰,據明抄本改。
)懷恩謂吾,天可汗已棄四海,令公殂謝,中國無主,故某來。
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
子儀報曰:皇帝萬壽無疆。
回紇皆曰:「懷恩欺我。」
子儀使諭之。
回紇曰:「令公若在,安得見之?子儀出。
諸將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請無往。」
子儀曰:「虜有數十倍之眾,今力不敵,奈何?但至誠感神,況虜乎?諸將請選鐵騎五百為從,子儀曰:「此適足為害也。」
及傳呼曰:令公來!初疑。
皆持兵注目以待之。
予儀乃數十騎徐出,免胄勞之曰:「安乎?久同忠義,何至於是。」
回紇皆捨兵降馬曰:「是吾父也。」
子儀長六尺餘,貌秀傑。
於靈武加平章事,封汾一陽一王,加中(中原作平,據明抄本改。
)書令。
圖形凌煙閣,加號尚父,配饗代守廟庭。
有子八人,婿七人,皆重官。
子暖,尚昇平公主。
諸孫數十人。
每諸生問安,頷之而已。
事上誠盡,臨下寬厚。
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志。
前後連罹幸臣程無振、魚朝恩等,譖毀百端。
時方握強兵,或臨戎敵,詔命征之,未嘗以危亡回顧。
亦遇天幸,竟免患難。
田承嗣方跋扈,狠傲無禮,子儀嘗遣使至魏州,承嗣輒望拜,指其膝謂使者曰:「此膝不屈於人若干歲矣,今為公拜。」
麾下老將若李懷光輩數十人,皆王侯重貴,子儀麾指進退如僕隸焉。
始光弼齊名。
雖威略不見,而寬厚得人過之。
歲入官俸二十四萬,私利不預焉。
其宅在親仁裡,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求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代宗不名,呼為大臣。
天下以其身存亡為安危者殆二十年。
校中書令考二十四年。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罪。
富貴壽考,繁衍安泰,終始人倫之盛無缺焉。
卒年八十五。
(出《譚賓錄》)
郭子儀作中書令。
觀軍容使魚朝恩請他一起游章敬寺,郭子儀答應。
宰相考慮到郭子儀和魚朝恩之間有矛盾,讓部下勸告郭子儀,希望他不要去。
郭子儀的部屬也跑到他那裡去,說魚朝恩將對你不利。
並且把這話告訴了將領們,請他們勸阻。
不一會兒,魚朝恩派人來請郭子儀。
郭子儀剛要走,部下三百人全副武裝要求同他一起去,以便保衛。
子儀生氣地說:「我是國家的大臣,他如果沒有天子的密詔,怎麼敢害我?如果是天子的命令,你們更不能一胡一 來。」
說完,只帶十幾個僕人走了。
魚朝恩正等待郭子儀,見他輕車簡從,非常驚訝。
說:「你怎麼帶這麼幾個人?」
郭子儀把他聽到的流言告訴魚朝恩。
並說:「我才不費心思去想那些無端的事。」
魚朝恩捶胸頓足,流涕嗚咽,說:「正因為你是一個長者,才這樣相信我。」
郭子儀有很大的功勞,常常為這個擔心。
宦官中的當權人物嫉恨他的功勞,暗中差人到華州去挖了他的祖墳,盜了墳中的祭品。
郭子儀的部將李懷光等人非常氣憤,準備搜查物證,按物抓人。
郭子儀入朝,面對皇上,流淚長哭,自稱有罪。
向皇帝奏說:「我指揮部隊,外出征伐,動不動就成年地打仗。
害了人家的兄長,殺了人家的父親,這情況是很多的。
他們的兄弟妻子想給我捅刀子的人也是很多的。
今天我受到的污辱,正是由於他們的無辜。
但是,我為報效國家的熱心,即使死了也是無悔。」
由是,當時中外的人都猜不透郭子儀這個人。
他的兒子郭弘廣在長安親仁裡啟造府第,里巷中的小販子、或者士人們,也受不干擾。
有人說,郭子儀的夫人王氏和他的愛女,正在對鏡梳頭時,往往就有出鎮的將領來辭行;有時,也有屬員來請示。
郭子儀不但不要她們迴避,而且還要她們親自給倒茶水或拿擦臉巾,視她們與普通人甚至僕人一樣。
過後,他的孩子們給他提意見,郭子儀再三不作答。
於是,他們流著淚,說:「大人功業已經成就,即使自己不拿架子,也不能以貴為賤。
不管是什麼人連臥室都可以出入,這怎麼行?我們想,即便是伊尹、霍光那樣的人,也不會這樣做。」
郭子儀笑著對他們說:「你們都沒想明白。
咱們家吃官糧的馬就有五百匹、吃官飯的上千人。
現在進沒地方走,退沒地方守。
假如築起高牆,壁壘森嚴,內外不通,一旦有人誣告,說我有造反的心,再有貪功嫉賢的人加以佐證,咱們全家就會被搓成粉沫。
那時候,咬肚臍子後悔都來不及。
現在咱們院落板蕩蕩,四門大開著,小人們即使怎樣地向皇帝進讒,用什以來加罪於我?我們為的是這個啊。」
他的孩子們都表示欽服。
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將僕固懷恩病故。
各異民族聯合進犯京畿。
郭子儀奉命抵禦。
剛到澤一陽一,少數民族的部伍已經合軍。
郭子儀只率了兩千部眾,少數民族的頭領問:「這個領兵人是誰?」
部下說:「他是郭令公。」
回紇頭領說:「怎麼郭令公還在?僕固懷恩告訴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國沒有頭腦了,所以我才來的。
現在郭令公在,大唐皇帝在不在呢?」
郭子儀差人告訴他,說皇帝身體康泰。
回紇頭領說:「我們叫僕固懷恩騙了。」
郭子儀使人傳話,回紇頭領說:「郭令公真在的話,我能見到他嗎?」
郭子儀將要出見,將領們說,少數民族的人不可以相信,不要去。
郭子儀說:「他們幾十倍於我,真打起來,咱們的力量是不足的,怎麼辦?至誠可以感動神仙,何況是少數民族呢?」
將領們要選五百一精一銳的騎兵給他做護衛。
郭子儀說,那足以倒找麻煩。
令人傳呼,告訴說郭令公來了。
少數民族的頭領們開始懷疑,嚴陣以待。
郭子儀僅率幾十騎人馬出陣,摘下頭盔來打招呼說:「你們安好啊。
很久以來你們同懷忠義,尊重朝廷,現在怎麼做這樣的事?」
回紇頭領率先下馬致敬,說:「這是我們的父輩啊。」
郭子儀身長六尺多、相貌堂堂。
唐肅宗在靈武封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加平章政事(總理國事),又封為汾一陽一王,又加中書令(中書省長官)後來把他的像畫在凌煙閣上。
德宗時又加號為尚父。
逝世後,配享代宗廟庭,極為尊榮。
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婿,都做到很大的官。
他的兒子郭暖,娶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
有幾十個孫子和孫女。
這些人給他問安或祝壽的時候,他僅點頭而已。
郭子儀忠心於國家,對皇帝和官職高於他的人,非常至誠。
對待下級,又非常寬厚。
作戰勇猛有智,每戰必克。
幸臣(宦官顯貴)程元振、魚朝恩多少次詆毀他。
他帶領重兵,或者正在作戰,接到皇帝召見的命令,從不為擔心自己的性命而顧盼。
也是老天有眼,他終於很平安。
田承嗣很跋扈,傲慢無禮。
郭子儀的使者到他那裡去,田承嗣去拜望,指著自己的膝蓋說:「我這腿很多年是不屈於人的,現在我只好為郭令公一屈了。」
郭子儀部下的老將比如李懷光等,都是封王侯的,郭子儀指揮他們得心應手,他們對郭子儀,像一奴一僕對主人一樣尊重。
當年,郭子儀同平定安史之亂的另一位重要將領李光弼齊名。
雖然威武不如李光弼,但是在寬厚待人方面,是超過他的。
每年他家的俸銀有二十四萬兩,其他的收入尚且不算。
郭子儀的家住在長安的親仁裡,佔整個親仁裡的四分之一。
親仁裡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巷子,郭子儀家僕人三千,從不生事。
經過親仁裡的人,甚至分不出哪一家是郭子儀的府第。
唐代宗很恩一寵一 他,從來不直呼郭子儀的名字,而稱為大臣。
二十餘年,天下安危,靠他支撐。
做中書令二十四年。
權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蓋一代而皇帝從不猜疑;過著奢侈的生活,沒有人不滿。
郭子儀一生富貴,子孫安康,於天倫之樂,沒有缺憾。
去世的那年,八十五歲。
宋則
宋則家一奴一執一弩一弦斷,誤殺其子,則不之罪。
(出《獨異志》)
宋則的家人不小心拉斷了弓弦,射死了他的兒子,宋則沒辦他的罪。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