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謝自然 盧眉娘
謝自然
謝自然者,其先兗州人。
父寰,居果州南充,舉孝廉,鄉里器重。
建中初,刺史李端,以試秘書省校書表為從事。
母胥氏,亦邑中右族。
自然性穎異,不食葷血。
年七歲,母令隨尼越惠,經年以疾歸。
又令隨尼日朗,十月求還。
常所言多道家事,詞氣高異。
其家在大方山下,頂有古像老君。
自然因拜禮,不願卻下。
母從之,乃徙居山頂,自此常誦《道德經》、《黃庭》內篇。
年十四,其年九月,因食新稻米飯,云:「儘是蛆蟲。」
自此絕粒。
數取皂莢煎湯服之,即吐痢困劇,腹中諸蟲悉出,體輕目明。
其蟲大小赤白,狀類頗多。
自此猶食柏葉,日進一枝,七年之後,柏亦不食;九年之外,乃不飲水。
貞元三年三月,於開元觀詣絕粒道士程太虛,受五千文《紫靈寶菉》。
六年四月,刺史韓佾至郡,疑其妄,延入州北堂東閣,閉之累月,方率長幼,開鑰出之,膚體宛然,聲氣朗暢,佾即使女自明師事焉。
先是,父寰旅(旅原作旋,據明鈔本改)游多年,及歸,見自然修道不食,以為妖妄,曰:「我家世儒風,五常之外,非先王之法,何得有此妖惑?」
因鎖閉堂中四十餘日,益加爽秀,寰方驚駭焉。
七年九月,韓佾輿於大方山,置壇,請程太虛具《三洞菉》。
十一月,徙自然居於州郭。
貞雲九年,刺史李堅至,自然告云:「居城郭非便,願依泉石。」
堅即築室於金泉山,移自然居之。
山有石嵌竇,水灌其口中,可澡飾形神,揮斥氛澤。
自然初駐山,有一人年可四十,自稱頭陀,衣服形貌,不類緇流,云:「速訪真一人。」
合門皆拒之,云:「此無真一人。」
頭陀但笑耳。
舉家拜之,獨不受自然拜。
施錢二百,竟亦不受;乃施手巾一條,受之,云:「後會日當以此相示。」
須臾出門,不知何在。
久之,當午有一大蛇,圍三尺,長丈餘,有兩小白角,以頭枕房門,吐氣滿室。
斯須雲霧四合,及霧散,蛇亦不見。
自然所居室,唯容一床 ,四邊才通人行。
白蛇去後,常有十餘小蛇,或大如臂,或大於股,旦夕在床 左右。
或黑或白,或吐氣,或有聲,各各盤結,不相毒螫。
又有兩虎,出入必從,人至則隱伏不見。
家犬吠虎凡八年,自遷居郭中,犬留方山(山原作出,據明鈔本改),上升之後,犬不知何在。
自然之室,父母亦不敢同坐其床 ,或輒詣其中,必有變異,自是呼為仙女之室。
常晝夜獨居,深山窮谷,無所畏怖。
亦云:「誤踏蛇背,其冷如冰;虎在前後。
異常腥臭。」
兼言常有天使八人侍側。
二童子青衣戴冠,八使衣黃,又二天神衛其門屏。
如今壁畫諸神,手持槍鉅,每行止,則諸使及神驅斥侍衛。
又云:「某山神姓陳名壽,魏晉時人。」
並說真一人位高,仙人位卑,言己將授東極真一人之任。
貞元十年三月三日,移入金泉道場。
其日雲物明媚,異於常景。
自然云:「此日天真群仙皆會。」
金泉林中長有鹿,未嘗避人。
士女雖眾,亦馴擾。
明日,上仙送白鞍一具,縷以寶鈿。
上仙曰:「以此遺之,其地可安居也。」
五月八日,金母元君命盧使降之,從午止亥;六月二十日聞使,從午至戌;七月一日,崔、張二使,從寅至午。
多說神仙官府之事,言上界好弈棋,多音樂,語笑率論至道玄妙之理。
又云:「此山千百蛇蟲,悉驅向西矣,盡以龍鎮其山。」
道場中常有二虎五麒麟兩青鸞,或前或後,或飛或鳴。
麟如馬形,五色有角,紫麟,鬃尾白者常在前,舉尾苕帚(帚字原闕,據明鈔本補)。
七月十一日,上仙杜使降石壇上,以符一道,丸如藥丸,使自然服之。
十五日,可焚香五爐於壇上,五爐於室中,至時真一人每來。
十五日五更,有青衣七人,內一人稱中華,云:「食時上真至。」
良久盧使至,云:「金母來。」
須臾,金母降於庭,自然拜禮。
母曰:「別汝兩劫矣!」自將几案陳設,珍奇溢目。
命自然坐。
初,盧使侍立,久,亦令坐。
盧云:「暫詣紫極宮。」
看中元道場,官吏士庶鹹在。
逡巡盧使來云:「此一時全勝以前齋。」
問其故,云:「此度不燒乳頭香,乳頭香天真惡之。
唯可燒和香耳。」
七日,崔、張二使至,問自然:「能就長林居否?」
答云:「不能。」
二使色似不悅。
二十二日午前,金母復降云:「為不肯居長林,被貶一階。」
長林仙宮也。
戌時金母去,崔使方云:「上界最尊金母。」
賜藥一器,色黃白,味甘。
自然餌不盡,卻將去。
又將衣一副,朱碧綠色相間,外素,內有文,其衣縹緲,執之不著手。
且卻將去,「已後即取汝來。」
又將桃一枝,大於臂,上有三十桃,碧色,大如碗。
云:「此猶是小者。」
是日金母乘鸞,侍者悉乘龍及鶴,五色雲霧,浮泛其下。
金母云:「便向州中過群仙。」
後去,望之皆在雲中。
其日州中馬坊廚戟門皆報云:「長虹入州。」
翌日李堅問於自然,方驗之。
紫極宮亦報虹入,遠近共見。
八月九日、十日、十一日,群仙日來,傳金母敕,速令披髮四十日。
金母當自來。
所降使或言姓崔名某(某字原闕,據黃本補),將一板,闊二尺,長五尺,其上有九色。
每群仙欲至,牆壁間悉熒煌似鏡,群仙亦各自有几案隨從。
自然每披髮,則黃雲繚繞其身。
又有七人,黃衣戴冠,侍於左右。
自八月十九日已後,日誦《黃庭經》十遍。
誦時有二童子侍立,丹一遍即抄錄,至十遍,童子一人便將向上界去。
九月一日,群仙又至,將桃一枝,大如斗,半赤半黃半紅,云:「鄉里甚足此果。」
割一臠食,余則侍者卻收。
九月五日,金母又至,持三道符,令吞之,不令著水,服之覺身心殊勝。
金母云:「更一來則不來矣。」
又指旁側一仙云:「此即汝同類也。」
十五日平明,一仙使至,不言姓名,將三道符,傳金母敕,盡令服之。
又將桃六臠令食;食三臠,又將去。
其使至暮方還。
十月十一日,入靜室之際,有仙人來召,即乘麒麟升天。
將天衣來迎,自然所著衣留在繩床 上,卻回,著舊衣,置天衣於鶴背將去。
云:「去時乘麟,回時乘鶴也。」
十九日,盧仙使來,自辰至未方去。
每天使降時,鸞鶴千萬,眾仙畢集。
位高者乘鸞,次乘麒麟,次乘龍。
鸞鶴每翅各大丈餘。
近有大鳥下長安,鸞之大小,幾欲相類,但毛彩異耳。
言下長安者名曰天雀,亦曰神雀,每降則國家當有大福。
二十五日。
滿身毛髮孔中出血,沾漬衣裳。
皆作通帔山水橫紋。
就溪洗濁,轉更分明,向日看似金色,手觸之如金聲。
二十六日、二十七日,東嶽夫人並來,勸令沐浴,兼用香湯,不得令有乳頭香。
又云:「天上自有神,非鬼神之神。
上界無削髮之人,若得道後,悉皆戴冠,功德則一。
凡齋食,切忌嘗之,尤宜潔淨,器皿亦爾。
上天諸神,每齋即降而視之,深惡不一精一潔,不唯無福,亦當獲罪。」
李堅常與夫人於幾上誦經,先讀外篇,次讀內篇,內即《魏夫人傳》中本也。
大都一精一思講讀者得福,粗行者招罪立驗。
自然絕粒,凡一十三年。
晝夜寐,兩膝上忽有印形,小於人間官印,四坎若有古篆六字,粲如白玉。
今年正月,其印移在兩膝內,並膝則兩印相合,分毫無差。
又有神力,日行二千里,或至千里,人莫知之。
冥夜深室,纖微無不洞鑒。
又不衣綿纊,寒不近火,暑不搖扇。
人問吉凶善惡,無不知者。
性嚴重深密,事不出口,雖父母亦不得知。
以李堅崇尚至道,稍稍言及,云:「天上亦欲遣世間奉道人和之,俾其尊明道教。」
又言:「凡禮尊像,四拜為重,三拜為輕。」
又居金泉道場,每靜坐則群鹿必至。
又云:「凡人能清靜一室,焚香諷《黃庭》、《道德經》,或一遍,或七遍,全勝佈施修齋。
凡誦經在一精一心。
不在遍數多。
事之人,中路而退,所損尤多,不如元不會者。
慎之慎之!人命至重,多殺人則損年夭壽,來往之報,永無休止矣。」
又每行常聞天樂,皆先唱《步虛詞》,多止三首,第一篇、第五篇、第八篇。
《步虛》訖,即奏樂,先撫雲璈。
雲璈形圓似鏡,有弦。
凡傳道法,必須至信之人。
《魏夫人傳》中,切約不許傳教,但令秘密,亦恐乖於折中。
夫藥力只可益壽,若升天駕景,全在修道服藥。
修道事頗不同,服柏便可絕粒。
若山谷難求側柏,只尋常柏葉,但不近丘墓,便可服之,石上者尤好。
曝干者難將息,旋采旋食,尚有津潤,易清益人。
大都柏葉、茯苓、枸杞、一胡一 麻,俱能常年久視,可試驗。
修道要山林靜居,不宜俯近村柵。
若城郭不可,以其葷腥,靈仙不降,與道背矣。
煉藥飲水,宜用泉水,尤惡井水,仍須遠家及血屬,慮有恩情忽起,即非修持之行。
凡食米體重,食麥體輕。
辟榖入山,須依眾方,除三蟲伏一屍一。
凡服氣,先調氣,次閉氣,出入不由口鼻,令滿身自一由 ,則生死不能侵矣。
是年九月,霖雨甚,自然自金泉往南山省程君,凌晨到山,衣履不濕。
詰之,云:「旦離金泉耳。」
程君甚異之。
十一月九日,詣州與季堅別,云:「中旬的去矣。」
亦不更入靜室。
二十日辰時,於金泉道場白日昇天,士女數千人,鹹共瞻仰。
祖母周氏、母胥氏、妹自柔、弟子李生,聞其訣別之語曰:「勤修至道。」
須臾五色雲遮亙一川,天樂異香,散漫彌久。
所著衣冠簪帔一十事,脫留小繩床 上,結系如舊。
刺史李堅表聞,論褒美之。
李堅述《金泉道場碑》,立本末為傳,云:「天上有白玉堂,老君居之。
殿壁上高列真仙之名,如人間壁記。
時有朱書注其下云:『降世為帝王』或為『宰輔』者。」
又自然當升天時,有堂內東壁上書記五十二字,云:「寄語主人及諸眷屬:但當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
並諸善心,修立福田,清齋念道,百劫之後,冀有善緣,早會清原之鄉,即與相見。」
其書跡存焉。
(出《集仙錄》)
謝自然這個人,她的先輩是兗州人。
父親謝寰住在果州南充,被舉為孝廉,為鄉里所器重。
建中初年,刺史李端以試秘書省校書表奏他為從事。
母親胥氏也是邑中豪門望族之女。
謝自然生來聰明異常,不吃葷血之物。
七歲時,母親令她跟隨尼姑越惠,過了一年,因病回到家裡。
又讓她跟隨尼姑日朗,十個月方要求回家。
平常所談論的多是道家之事,言詞氣質高雅。
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頂有古像老君,自然就去拜見行禮,不願回家下山。
母親聽從她,她就遷居山頂,自此經常誦讀《道德經》、《黃庭內篇》。
十四歲那年九月,因為吃新稻米飯,她說儘是蛆蟲,自此一粒糧食也不吃。
多次拿皂莢煎湯喝,就連吐帶瀉勞倦得很嚴重,腹中各種蟲子全部打下,覺得身輕眼亮了。
那些蟲子,大的小的紅的白的,形狀種類很多。
從此她只吃柏葉,每天吃一枝柏樹枝。
七年之後,柏葉也不吃了;九年之後,又不喝水了。
貞元三年三月,到開元觀拜訪絕粒道士程太虛,接受了長達五千字的《紫靈寶菉》。
貞元六年四月,刺史韓佾來此上任,懷疑她不吃人間煙火是假的,就延請她進入州北堂的東閣,把她關閉在裡面幾個月,方率領老少家人開鎖把她放出來。
她的體膚還和過去一樣,說話時聲朗氣暢。
韓佾就讓女兒自明拜謝自然為師。
在這之前,她的父親謝寰旅遊多年,等到回家時,看到自然修行道術不吃飯,認為是妖妄。
他說:「我家世代儒風,除三綱五常之外,皆非先王之法,怎麼能有這種妖孽迷惑人?」
於是,把謝自然鎖閉堂中四十多天,而謝自然卻更加清爽秀氣了,謝寰這才感到驚駭。
貞元七年九月,韓佾乘車到大方山,設置壇台,請程太虛準備《三洞菉》。
十一月,把謝自然移居到州郡的外城。
貞元九年,刺史李堅到任,自然稟告說:「我住在城裡不方便,願依傍山石林泉。」
李堅就在金泉山修建屋舍,讓謝自然遷移過去居住。
金泉山有個石嵌竇,水灌到洞口中,可以洗形飾神,使氣質光澤奔放。
謝自然剛住進山裡,有一個人年約四十歲,自稱頭陀,從衣服形貌上看不像僧人。
他說:「我請拜訪真一人。」
自然全家都拒絕他,說:「這裡沒有真一人。」
頭陀只是笑。
全家給他下拜,他唯獨不接受自然的拜禮。
施捨給他二百個錢,竟也不接受,於是捨他一條手巾,他接受了,說:「以後會面時當用這條毛巾作標誌。」
不一會兒,頭陀出門,不知哪裡去了。
過了很久,正當中午,有一條大蛇,有三尺粗,一丈多長,長著兩隻小白角,用頭枕著謝自然家的房門,吐出的氣充滿了室內,剎時雲霧四合。
等到霧散,蛇也不見了。
謝自然所住的屋子,只能容納一張床 ,四邊只能讓人走過去。
白蛇離去以後,經常有十幾條小蛇,有的如胳膊粗,有的如大腿那麼粗,從早到晚在床 的左右,有的黑,有的白,有的吐氣,有的作聲,各自盤成一一團一 ,也不毒害人。
又有兩隻虎,謝自然出入時一定相隨,別人到來,它們就隱伏不現,她家養的犬,吠虎共計八年,自從遷居城郭之中,犬留在方山,謝自然成仙上天以後,犬不知哪裡去了。
在謝自然的住室裡,父母也不敢共坐她的床 。
有時突然到她室內,必有變異之事。
從此人稱自然的居室為仙女之室。
謝自修總是晝夜獨居,在深山窮谷之中,她什麼也不害怕。
又說:「誤踏蛇背,其冷如冰;虎在前後,異常腥臭。」
還說常有八個天使在她身邊陪著,兩個童子青衣戴冠,八個天使都穿黃衣,又有兩個天神在她門口把守,日夜護衛她。
像今日壁畫上的諸神,手拿槍和鉅,每當她行走或停歇,那麼諸使和神就充當驅斥妖邪護衛侍奉之職。
又說某山神姓陳名壽,是魏晉時人。
並說真一人的地位高,仙人的地位低,說自己將授任為東極真一人。
貞元十年三月三日,謝自然移入金泉道場,那天雲物明媚,與平常景物不同。
謝自然說這日天上的真一人和群仙都聚會。
金泉林子中嘗有鹿,不曾躲避人,士女雖然多,它們也一溫一 順地與人相處。
第二天,上仙送來一副白鞍,用寶鈿穿結裝飾。
上仙說:「把這個東西送給你,那個地方可以安居了。」
五月八日,金母元君命盧使降臨,從午時起到亥時止;六月二十日聞使降臨,從午時起到戌時止;七月一日崔、張二使降臨,從寅時起到午時止。
多半敘說神仙官符之事,說上界喜歡下棋,好音樂。
言談話語,大都談論至道玄妙之理。
又說:「這座山千百蛇蟲,全部被驅逐向西去了,完全用龍來鎮守此山。」
道場中經常有兩隻虎、五隻麒麟和兩隻青鸞,或前或後,或飛或鳴。
麟象馬形,五色有角。
紫麒麟白鬃白尾的常在前,舉起尾巴當笤帚。
七月十一日,上仙杜使降臨石壇上,把一道符丸成像藥丸似的,讓謝自然把它吞服下去。
十五日,可以燒香,五爐香放在壇上,五爐香置於室內,到時候真一人們到來。
十五日五更,有青衣七個人,其中一人叫作中華,說:「吃飯的時間上真到來。」
過了很一會兒,盧使來了,他說:「金母來了!」不一會兒,金母降臨到庭院中,謝自然跪拜行禮。
金母說:「跟你分別兩劫了。」
自己帶來的几案,擺設珍奇之物,讓人目不暇接。
金母命謝自然坐下,先前那個盧使站立時間很久了,金母也讓他坐下。
盧使說:「我暫時到禁極宮去一下。」
看看中元道場,官吏士庶都在。
不一會兒,盧使回來說:「這一次的供品全勝過以前的齋供。」
問他緣故,他說:「這回沒有燒乳頭香,乳頭香天上真一人討厭它,只可以燒和香而已。」
七日,崔、張二使到來,問謝自然:「能到長林去住嗎?」
謝自然回答說:「不能。」
兩個使者臉色好像不高興。
二十二日午前,金母又一次降臨,她說:「因為你不肯到長林去住,被貶降一級。
長林是仙宮啊!」戌時金母離去,崔使者才說:「上界最尊重金母。」
賜給謝自然一器皿藥,顏色黃白,味甜。
謝自然沒有吃盡,剩下的便拿回去了。
又取出一套衣服,朱色碧色綠色相混雜,外層白色,內有花紋。
那衣服似有若無,拿著它好像沒放在手上;卻又帶回去了,說:「以後就接你來。」
又一枝叉,比胳膊還粗,上面有三十個桃子,綠色,像碗那麼大。
說:「這還是小的。」
這天金母乘坐鸞鳥,傳從的仙人全乘坐龍和鶴,五色的霧在他們下邊浮動。
金母說:「順便向州中去拜訪群仙。」
後來離去,想見他們全在雲中。
那天州中馬坊廚和戟門都報告說:「長虹進入州城。」
第二天,李堅向謝自然訊問,才驗證了這回事。
紫極宮也報告說長虹進入,遠近的人全都見到了。
八月九日、十日、十一日,群仙每天都來,傳金母的命令:「趕快讓謝自然披髮四十天,金母當親自到來。」
所降臨的使者有人說姓崔名某,拿一塊板,二尺寬,五尺長,板上面有九種顏色。
每當群仙要來的時候,謝自然住室的牆壁間就螢光閃耀象鏡子似的。
群仙也各自帶有几案和隨從。
謝自然每次披髮時,就有黃雲在她身邊繚繞。
又有七個人,穿著黃衣,戴著道冠,在左右陪侍。
從八月十九日以後,每天誦讀《黃庭經》十遍,誦讀時有兩個童子侍立著,用朱紅顏色塗飾一遍就抄錄,到十遍,一個童子便把它拿到上界去。
九月一日,群仙又來了,帶著一個桃枝,像斗那麼大,半紅半黃半粉紅,說:「鄉里之人對此果很滿足。」
割一小塊吃了,其餘的就由侍從的人收回了。
九月五日,金母又來了,拿三道符,令謝自然把它吞下去,不讓用水,服下以後覺得身心很舒服。
金母說:「我再來一次就不來了。」
又指著旁邊的一個仙人說:「這個人就是你的同類啊。」
十五日天大亮時,一位仙使來到了,他不說姓名,拿著三道符,傳達金母的命令,讓謝自然把它全服下去,又拿六小塊桃令她吃;謝自然吃了三小塊,餘下的又拿走了。
那個使者到日落時才回去。
十月十一日,謝自然進入靜室之時,有仙人來招,她就乘坐麒麟上了天。
仙人帶天衣來迎接,將謝自然所穿的衣服留在繩床 上,回來以後,又穿上舊衣,把天衣放到鶴背上帶回去。
說:「去的時候乘麒麟,回來的時候乘的是鶴啊。」
十九日,盧仙使到來,從辰時到未時才離去。
每當天上使者降臨時,就有千萬鸞鶴飛來,群仙全部聚會。
地位高的仙人乘鸞鳥,其次乘麒麟,再次乘龍。
鸞和鶴的翅膀各大一丈多。
近來有個大鳥落到長安,鸞鳥的大小,幾乎與它相似,只是毛的色彩不同而已。
據說落到長安的大鳥名叫天雀,也叫神雀。
每次降臨,國家就該當有大福。
二十五日,謝自然滿身的毛髮孔中都流出了血,沾染了衣服,都形成通帔背山水橫紋。
把它拿到溪水中洗去污濁之處,其橫紋反而更加分明,對著一陽一光看,像是金色,用手去觸摸它,發出像金屬的聲音。
二十六日、二十七日,東嶽夫人也一起來了,勸謝自然洗浴,並須用香湯,湯裡不能有乳頭香。
又說:「天上謝自然有神,但不是鬼神的神。
上界沒有把頭髮剃掉的人,如果得道後,全都戴道冠,功德就會有一樣的。
凡是齋供的食物,切忌去嘗它,更應潔淨,器皿也是這樣。
上天的眾神,每當齋供時就降臨凡世來察看,最討厭不一精一不潔。
如果不一精一不潔,不但得不到保佑,反而會受到處罰。」
李堅常與夫人在几案上誦經,先讀外篇,次讀內篇,內篇就是《魏夫人傳》的本子。
大都是一精一思講讀的人得到保佑,粗疏修行的人招到處罰並立刻得到驗證。
謝自然一粒糧食也不吃,已經堅持十三年了,晝夜都睡覺,兩個膝蓋上忽然出現了印的形痕,比人間的官印小,四框內空隙中好像有六個古篆字,像白玉那樣明亮。
今年正月,那個印痕移到兩膝內,把兩膝並上,兩印就合到一起,分毫無差。
謝自然又有了神力,每天走二千里,有時走一千里,卻沒有人知道她走了。
在漆黑的夜晚幽暗的室內,細微的小事她無不洞察如鏡。
又不穿絲棉,冷了不靠近火,暑天不搖扇。
人們問她吉凶善惡之事,沒有她不知道的。
她性情嚴肅,以深守秘密為重,事情不說出口,即使父母也不讓他們知道。
因為李堅崇尚至道,才稍稍對他說一點。
她說:「天上的仙人也想要使人世間信奉道教的人知道,使他們尊崇道教並使道教更加彰明。」
又說凡是給尊像行禮,以四拜為重,以三拜為輕。
又居住在金泉道場,每當她靜坐的時候,群鹿就一定到來。
她又說:「凡是人們能夠在一間清淨的屋子裡,燒香誦讀《黃庭》、《道德經》,或一遍,或七遍,全勝過佈施修齋。
凡是誦經,全在一精一心,不在遍數多。
奉道之人,中途而退,受到的損失更多,不如原來就不會的人,千萬謹慎啊!人的生命最重要,多殺人就會折損年壽,一來一往的報復,就永遠沒有休止了。」
謝自然每次出行,經常聽到天上的音樂,都是先唱《步虛詞》,最多只唱三首,第一篇、第五篇、第八篇。
唱完了《步虛詞》,就奏樂,先撫雲璈,雲璈的形狀是圓的,像鏡子似的,有弦。
凡是傳授道法,必須是最誠實的人,《魏夫人傳》中嚴格約束不許傳教,只能秘密進行,也是害怕有背於折中。
仙藥的力量只能增加壽命,至於升天駕影,全在於修道服藥。
修道的情形很不同,服食柏葉就能不吃一粒糧食,如果山谷中難以找到傾斜的柏樹,只有尋常的柏葉,只要不靠近墳墓就可以服食,生長在岩石上的更好。
曬乾了的難將息,一邊采一邊吃,柏葉還有汁液,容易使人清爽獲益,大體上說,柏葉、茯苓、枸杞、一胡一 麻,都能常年見到,可以試驗。
修道要在山林中靜靜地居住,山下不宜鄰近村寨,至於城郭就更不可以了。
因為那種地方有葷腥,靈仙不降臨,與道相背了。
煉藥用水,應當用山泉之水,最討厭井水,還必須離家和血緣之親遠一些,否則,思想中忽然產生恩情之念,就不符合修行持道的行為。
凡是吃米的人身體就重,吃麥粉的人身體就輕。
不吃糧米進入深山的,必須依照眾方,除去三蟲伏一屍一。
凡是煉氣,首先是調氣,其次是閉氣,氣的進出不通過口鼻,令全身自一由 行氣,生死就不能侵害了。
這年九月,一陰一雨連綿,謝自然從金泉前往南山探望程君,凌晨到達,而衣服和鞋子卻沒有沾濕。
程君問她,說:「我是早晨離開金泉的呀!」程君覺得這事很奇怪。
十一月九日,謝自然到州里去向李堅告別,她說:「我中旬一定走了。」
也不再進入靜室。
二十日辰時,謝自然在金泉道場白日昇天。
幾千士女全都一起瞻仰。
她的祖母氏、母親胥氏、妹妹自柔、弟子李生,聽到了她訣別的話語:「你們要勤懇地修行至道。」
不一會兒,五色雲綿延遮蔽了整個山川,天上的仙樂和奇異的香氣散佈瀰漫了很久。
謝自然平時所穿戴的衣冠簪帔十件,都脫下留在小繩床 上,系的結扣像原來一樣。
刺史李堅上表把這事奏聞皇帝,皇帝下詔書褒揚讚美了她。
李堅在金泉道場立了碑,並敘說為謝自然得道升天的原委:「天上有座白玉殿堂,老君住在那裡,殿堂的牆壁上高高地排列著真一人仙人的名字,像人間的壁記一樣,不時有硃筆在仙人名字下一注上:『降世為帝王』或『為宰輔』一類的話。」
還有,謝自然升天的時候,堂內東牆上書寫有五十二個字:「寄語主人,及諸眷屬,但當全身,莫生悲苦。
自可勤修功德,並諸善心,修立福田,清齋念道,百劫之後,冀有善緣,早會清原之鄉,即與相見。」
那些字跡還保存在那裡。
盧眉娘
唐永真年,南海貢奇女盧眉娘,年十四歲。
眉娘生,眉如線且長,故有是名。
本北祖帝師之裔,自大定(定字明鈔本作足)中流落嶺表。
後漢盧景裕、景祚、景宣、景融,兄弟四人,皆為皇王之師,因號帝師。
眉娘幼而慧悟,工巧無比,能於一尺絹上,繡《法華經》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點畫分明,細如毛髮,其品題章句,無不具矣。
更善作飛仙蓋,以絲一鉤,分為三段,染成五色,結為金蓋五重。
其中有十洲三島、天人玉女、台殿麟鳳之像,而持幢捧節童子,亦不啻千數。
其蓋闊一丈,種無三兩,煎靈香膏傳之,則堅硬不斷。
唐順宗皇帝嘉其工,謂之神姑,因令止於宮中。
每日止飲酒二三合。
至元和中,憲宗嘉其聰慧而又奇巧,遂賜金鳳環,以束其腕。
眉娘不願在禁中,遂度為道士,放歸南海,仍賜號曰逍遙。
及後神遷,香氣滿堂,弟子將葬,舉棺覺輕,即撤其蓋,帷見之舊履而已。
後人見往往乘紫雲遊於海上。
羅浮處士李象先作《羅逍遙傳》,而像先之名無聞,故不為時人傳焉。
(出《杜一陽一雜編》)
唐代永真年間,南海進貢一位奇女叫作盧眉娘,十四歲。
眉娘生下時,眉如線而且長,所以才有這個名字。
她本來是北祖帝王老師的後代,自大定年間流落到嶺南。
後漢盧景裕、景祚、景富、景融兄弟四人,都是帝王的老師,因此被稱為帝師。
眉娘小時候就很聰明,一精一巧無比。
能在一尺長的絹上,繡出七卷《法華經》。
字的大小,不超過小米粒,而一點一畫都很分明,細得像毛髮,其中品評之詞和句讀符號無不齊備。
她更善於製作飛仙蓋,用一鉤絲線,分成三段,染成五種顏色,繡成五層金蓋,其中有十洲三島、天人玉女、台殿麟鳳的繡像。
而且擎旗捧著旌節的童子,也不下於千人。
那飛仙蓋寬有一丈,重量不到三兩;把靈藥煎成膏塗上去,就堅硬不折。
唐順宗皇帝讚許她手藝一精一巧,把她稱作神姑,就讓她留在宮中,她每天只飲二三合的酒。
到了元和年間,唐憲宗讚許她聰慧而又奇巧,就賜給她金鳳環,把它戴在手腕上。
眉娘不願意住在宮禁之中,就度引為道士,放她回南海,又賜給她名號叫作逍遙。
等到後來她成仙走後,香氣滿室,弟子將要為她安葬,抬起棺材覺得很輕,就打開棺蓋,只見到一雙舊鞋而已。
後來有人看見她經常乘著紫雲遊於海上。
羅浮山處士李象先寫了《羅逍遙傳》,然而李象先的名字沒人聽說過,所以這篇傳記也就沒有被當時的人流傳。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