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常 袞唐德宗初即位,宰相常袞為福建觀察使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

常袞 宋濟 牛錫庶 崔元翰 湛責 尹極 李程 蔡南史 牛僧孺 楊虞卿 苗纘 費冠卿 李固言 殷堯藩 施肩吾 張正甫 馮宿 張環 楊三喜

常 袞

唐德宗初即位,宰相常袞為福建觀察使治其地。

袞以辭進,鄉縣小民,有能讀書作文辭者,親與之為主客之禮。

觀游宴饗,必召與之。

時未幾,皆化翕然。

於時歐一陽一詹獨秀出,袞加敬愛,諸生皆推服。

閩越之人舉進士,繇詹始也。

詹死於國子四門助教,隴西李翱為傳,韓愈作哀辭。

(出韓愈《歐一陽一詹哀詞序文》)

唐德宗剛做皇帝,常袞還沒有做到宰相,僅僅是福建觀察使。

常兗以博學宏詞科中進士。

及做觀察使,對於鄉縣百姓,尤其是讀書人一律尊重,經常請他們做客,同他們一起吃飯、喝酒。

不幾年,治境安居樂業。

當時歐一陽一詹在讀書人中特別傑出。

常兗對他格外厚愛。

讀書人都表示佩服。

閩越人中進士的,歐一陽一詹是第一個。

歐一陽一詹死在國子監四門助教(學官)的任上。

隴西人李翱為其作傳,韓愈為其作悼文。

宋 濟

唐德宗微行,一日夏中至西明寺。

時宋濟在僧院過夏。

上忽入濟院,方在窗下,犢(「犢」原作「特」,據明抄本改)鼻葛巾抄書。

上曰:「茶請一碗。」

濟曰:「鼎水中煎,此有茶味,請自潑之。」

上又問曰:「作何事業?」

兼問姓行。

濟云:「姓宋第五,應進士舉。」

又曰:「所業何?」

曰:「作詩。」

又曰:「聞今上好作詩。

何如?」

宋濟云:「聖意不測……」語未竟。

忽從輦遞到。

曰官家、官家。

濟惶懼待罪。

上曰:「宋五大坦率。」

後禮部放榜,上命內臣看有濟名。

使回奏無名,上曰:「宋五又坦率也。」

(出《盧氏小說》)或有客譏宋濟曰:「白袍子何紛紛?」

濟曰:「為朱袍、紫袍紛紛耳。」

(出《國史補》)

唐德宗私行出訪。

夏日的一天到了西明寺。

當時宋濟在西明寺過夏,戴著布頭巾,斂聲屏息坐在窗下抄書。

德宗忽然進屋說:「請給我一碗茶水喝。」

宋濟說:「壺裡有開水,這杯裡的茶水是舊茶水,你自己潑了自己倒。」

德宗又問:「你在忙什麼?」

並問其姓名排行第幾。

宋濟說:「姓宋,排行老五,正在讀書準備應試。

德宗又問:「擅長什麼?」

宋濟答作詩。

德宗又問:「聽說現在的皇上也好作詩,你認為他的詩怎麼樣?」

宋濟說,皇上的詩意不好猜測。

沒等話說完,皇上的車馬來了,人們呼喊官家(對皇帝稱官家),宋濟驚懼請罪。

德宗說宋老五很坦率啊。

後來禮部放進士榜那天,德宗讓侍臣去看有沒有宋濟的名字。

侍臣回來說沒有他的名字。

德宗又說宋老五還是很坦率。

有人譏笑宋濟,說你白丁忙碌啥呀?

宋濟說為了官袍子忙唄。

牛錫庶

牛錫庶性靜退寡合,累舉不舉。

貞元元年,因問日者,曰:「君明年合狀頭及第。」

錫庶但望偶中一第爾,殊不信也。

時已八月,未命主司。

偶至少保蕭昕宅前,值昕杖策,將獨遊南園。

錫庶遇之,遽投刺,並贄所業。

昕獨居,方思賓友,甚喜。

延與之語。

及省文卷,再三稱賞。

因問曰:「外間議者以何人當知舉?」

錫庶對曰:「尚書至公為心,必更出領一歲。」

昕曰:「必不見命。

若爾。

君即狀頭也。」

錫庶起拜謝。

復坐未安,忽聞馳馬傳呼曰:「尚書知舉。」

昕遽起。

錫庶復再拜曰:「尚書適已賜許,皇天后土,實聞斯言。」

昕曰:前言期矣。

明年果狀頭及第。

(出《逸史》)

牛錫庶性格文靜,不合群。

考了幾年都沒有考中。

唐德宗貞元元年,請人給自己算命。

那人說,你明年中狀元。

牛錫庶只希望考中而已,根本不信。

到了次年八月,還沒有確定考官。

牛錫庶偶然走到少保(官名)蕭昕家門前,碰到蕭昕拄著手杖,打算到南園散步。

牛錫庶忙遞上自己的名帖,並說明自己的狀況。

蕭昕自己獨居,很希望有人為伴,特別高興。

就把牛錫庶請到屋裡,跟他嘮喀。

看到他的文章,非常讚賞。

蕭昕問:「你在外面聽到傳說誰任主考官沒有?」

牛錫庶說:「大家都在傳說你很公正,肯定還要主持這科考試。」

蕭昕說:「沒準,若真是那樣,你就是狀元了。」

牛錫庶站起來致謝,沒等坐好,有人馳馬而來,傳命蕭昕做主考官。

蕭昕剛站起來,牛錫庶立即再拜,說你剛才答應的事,天地都聽見了。

蕭昕說:「我說過的話算數」。

牛錫庶果然中了狀元。

崔元翰

崔元翰為楊炎所引,欲拜補闕,懇曰:願舉進士,由此獨步場中。

然不曉程試,先求題目為地。

崔敖知之。

旭日,都堂始開,敖盛氣白主司曰:「若出白雲起封中題,敖請退。」

主司為其所中,卒愕然換之。

是歲,二崔俱捷。

(出《國史補》)

楊炎薦舉崔元翰做補闕(諫官名)。

崔元翰懇求,希望能取中進士,做考場中的佼佼者。

但是不知道考什麼,怎麼考,希望能預先得到題目。

這事被崔敖知道了,考試那天早晨,試場大門剛開,崔敖對主考官強烈地提出要求,如果考現在封中的題目,我不參加。

主考官明白崔敖知道了題目洩漏的事,愕然之後另行出題。

當年,崔元翰和崔敖都被取中。

湛 賁

彭伉、湛賁俱袁州宜春人,伉妻又湛姨也。

伉舉進士擢第,湛猶為縣吏。

妻族為置賀宴,皆官人名干,伉居席之右,一座盡傾。

湛至,命飯於後閣,甚無難色。

其妻忿然責之曰:「男子不能自勵,窘辱如此,復何為容?」

湛感其言,孜孜學業。

未數載,一舉登第。

伉常侮之,其時伉方跨驢,縱游於郊郛。

忽有家僮馳報:「湛郎及第。」

伉失聲而墜。

故袁人謔曰:湛賁及第,彭伉落驢。

(出《摭言》)

彭伉和湛賁都是袁州宜春人,而且是聯襟。

彭伉中了進士,湛賁只做縣吏。

老丈人家為彭伉舉行宴會,以示慶賀。

參加的人都是當地的官員和有名的人物。

彭伉坐著首席上,在座的人都很傾慕。

湛賁來了,讓他在後面小屋吃飯,他也並不臉紅。

妻子生氣地責備說:「男子漢不能自己激勵上進,受這樣的污辱有什麼臉見人?」

湛賁非常受觸動,於是,努力學習 ,孜孜不倦。

沒幾年,一舉考中,彭伉曾經羞辱過湛賁。

那天,彭伉正騎著驢在野外郊遊,忽然家僮來報告湛賁中了進士的消息,他「啊」了一聲從驢上跌下來,所以袁州人取笑說:湛賁及第,彭伉落驢。

尹 極

貞元七年,杜黃裳知舉。

聞尹極(《玉泉子》「極」作「樞」,下同。

)時名籍籍,乃微服訪之,問場中名士,極唯唯。

黃裳乃具告曰:「某即今年主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某他不能盡知,敢以為請。」

極聳然謝曰:「既辱下問,敢有所隱?」

即言子弟有崔元略。

孤進有沐(明抄本、許本沐作「休」,清徐松唐登科記考十二「沐」作「林」。

)藻、令孤楚數人。

黃裳大喜。

其年極狀頭及第。

試「珠還合浦賦」。

藻賦成,忽假寐,夢人告曰:「何不敘珠來去之意。」

既寤,乃改數句,又謝恩。

黃裳謂藻曰:「敘珠來去,如有神助。」

(出《閩川名士傳》)

貞元(唐德宗年號)七年,杜黃裳做主考官。

聽說尹極很有名聲,就穿了普通人的衣服去訪問他。

問到尹極今年參加考試的人中,有哪些名人?尹極非常謙恭。

杜黃裳告訴他說,我就是今年的主考。

老早就接受了任命,只有一個人我瞭解(即指尹極),其他的人就不很知道,請你介紹一下。

尹極很感動,說承蒙您問我,不敢隱諱。

太學中有崔元略,鄉薦的有沐藻、令狐楚等人。

杜黃裳特別高興。

當科,尹極考中了狀元。

試題中有《珠還合浦賦》,沐藻做完了賦,睡著了,夢中有人告訴他,你怎麼不寫珠子來去的意思。

沐藻醒來,把文章改了幾句。

謝恩時,沐藻向杜黃裳表示謝意。

杜黃裳說,你的文章中論述珠子的生成與用途,似乎有神仙幫助。

李 程

李程貞元中試日五色賦,先榜落矣。

初出試,楊於陵省宿歸第,遇程於省門,詢之所試。

程探靴靿中得賦稿,示之。

其破題曰:「德動天鑒,祥天日華。」

於陵覽之,謂程曰:「公今須作狀元。」

翌日,雜文無名。

於陵深不平。

乃於故冊子末(「末」原作「未」,據唐摭言改)繕寫,而斥其名氏,攜之以詣主文。

從容紿之曰:「侍郎今者新賦試。

奈何用舊題?」

主文辭以「非也」。

於陵曰:「不止題目,向有人賦此,韻腳亦同。」

主文大驚。

於陵乃出程賦示之。」

主文歎賞不已。

於陵曰「當今場中若有此賦,侍郎何以待之?」

主文曰:「無則已,有即非狀無不可也。」

於陵曰:「苟如此,侍郎已遺賢矣,此乃李程所作。」

亟命取程所納而對,不差一字。

主文因而致謝,謀之於陵,於是擢為狀元,前榜不復收矣。

(或雲出榜重收。

)程後出鎮大梁,聞浩虛舟應宏詞,復賦此題,頗慮浩愈於己,馳一介取原本。

既至,將啟緘,尚有憂色。

及睹浩破題曰:「麗日焜煌,中含瑞光。」

程喜曰:「李程在裹。」

(出《摭言》)

李程在唐德宗貞元年間參加考試《日五色賦》,被批落榜。

出了考場。

碰到大官楊於陵從衙門裡出來回家,楊於陵問他考試情況。

李程從靴筒裡掏出手稿給楊於陵看。

開頭詞是:德動天鑒,祥開日華。

楊於陵看完對李程說,你應該做狀元。

第二天,考試雜文,李程又沒名。

楊於陵很氣不平,便在舊試題集的後面寫了李程的文章,但沒署名,拿去見主考官,騙他說,你這次考賦,怎麼出舊題目?主考說沒有的事,楊於陵說,不僅題目是舊的,而且有人寫過,連限韻都一樣。

主考官吃了一驚。

楊於陵就把李程的賦拿出來給他看,主考非常讚賞,楊於陵說:「如果這次考試中有人寫出了這樣的賦,你怎麼辦?」

主考說:「沒有則罷,有的話,肯定中狀元。」

楊於陵說:「這樣的話,你失誤了,把好的人才給丟掉了,這文章是李程寫的。」

主考立即讓人把李程的卷子拿來對照,一字不差。

主考當面致謝,並同楊於陵共同商量。

於是,李程中了狀元,前面的榜,予以更正。

李程後來做到很大的官,鎮守大梁。

聽說有一個叫浩的人去參加宏詞科的考試,也考這個題目。

擔心浩的文章超過自己,專門派了一個僕人把浩的文章取來,拆封前還感到憂慮。

讀到浩的破題:麗日輝煌,中含瑞光。

李程高興了,說他這破題解的意思,沒有超過自己的範疇。

蔡南史

貞元十二年,駙馬王士平與義一陽一公主反目。

蔡南史、獨孤申叔播為樂曲,號義一陽一子,有一團一 雪散雪之歌。

德宗聞之怒,欲廢科舉,後但流斥南史乃止。

(出《國史補》)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駙馬王士平同義一陽一公主不和睦。

蔡南史和獨孤申叔兩人為他們演奏樂曲,曲名《義一陽一子》,其中有歌詞為一團一 雪散雪。

德宗知道這件事很惱怒,認為蔡南史有失文人一體 統,准奮廢除科舉,後來流放了蔡南史作罷。

牛僧孺

牛僧孺始舉進士,致琴書於灞滻間。

先以所業謁韓愈、皇甫湜。

時首造愈,值愈他適,留卷而已。

無何,愈訪湜。

時僧孺亦及門。

二賢覽刺忻然,同契延接,詢及所止。

對曰:某方以薄伎小醜呈於宗匠,進退惟命,一囊猶置於國門之外。

二公披卷,卷首有說樂一章。

未閱其詞,遽曰:「斯高文。

且以拍板為何等?」

對曰:「謂之樂句。」

二公相顧大喜曰:「斯高文必矣。」

僧孺因謀所居,二公沈然良久,乃曰:「可於客戶稅一廟院。

僧孺如所教。

造門致謝,二公又誨之曰:某日可游青龍寺。

薄暮而歸,二公聯鏕至彼。

因大署其門曰:韓愈、皇甫湜同訪幾官不遇。

翌日,輦轂名士鹹觀焉。

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僧孺既及第,過堂,宰相謂曰:「掃廳奉候。」

僧孺獨出曰:「不敢。」

眾聳異之。

(出《摭言》)

牛僧孺中進士前,攜琴書游於山水間。

以他的文章謁見韓愈和皇甫湜。

第一次拜訪韓俞,韓愈沒在家,便留下文章。

沒多久,韓愈拜訪皇甫湜,正好牛僧孺也來了。

韓愈和皇甫湜看了牛僧孺的名帖,非常高興,兩人一起接見他。

問到牛僧孺的打算。

牛僧孺說,我帶著拙作來謁見兩位前輩,聽從你們的指教,我沒有功名現在還沒有什麼事做,韓愈和皇甫湜打開牛僧孺的文章,開頭的篇目是《說樂》,沒有看下文,便說準是好文章。

即問牛僧孺拍板是什麼?牛僧孺回答說是樂句。

兩人相望,非常高興。

說這準是好文章了。

牛僧孺說自己打算找一處房子。

兩人考慮再三,才說,可以去寺院裡租一處地方。

牛僧孺照辦,又登門拜謝。

兩人又教誨他,說某日你可以去游青龍寺,晚一點回來。

那天,韓愈和皇甫湜一起坐車到牛僧孺住的地方,在大門上題字說,韓愈、皇甫湜同訪牛僧孺不遇。

第二天,京都許多名人都去參觀。

牛僧孺的大名,由是鵲起。

牛僧孺參加過堂(宰相接見)時,宰相一定要把屋子打掃乾淨來接待。

牛僧孺獨自應聲說不敢,參加過堂的進士們都感到驚奇。

楊虞卿

楊虞卿及第後,舉宏詞,為校書,來淮南就李鄘婚姻。

遇前進士陳商,啟護窮窘,虞卿未相識。

聞之,倒囊以濟。

(出《摭言》)

楊虞卿以宏詞科中進士,授職校書(官名)。

到淮南同李鄘的女兒結婚,遇到前進士陳商。

陳商向他訴說自己的貧困,楊虞卿並不認識陳商,但聽了他的陳詞。

傾囊相助。

苗 纘

苗粲子纘應舉,而粲以中風語澀,而心緒至切。

臨試,又疾亟。

纘乃為狀,請許入試否?粲猶能把筆,淡墨為書曰:入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

其年,纘及第。

(出《嘉話錄》)

苗粲的兒子苗纘即將參加科舉考試,苗粲中風不語,但是望子成龍的心很切。

臨近試期,苗粲的病重加沉重。

苗纘就把字寫在紙上,請問自己要不要去考試。

苗粲拿筆淡淡地在紙上寫了入入二字。

父子這樣情切令人感動。

當年,苗纘中進士。

費冠卿

費冠卿元和二年及第,以祿不及親,永懷罔極之念,遂隱於池一陽一九華山。

長慶中,殿中侍御史李行修舉冠卿孝節,徵拜右拾遺。

制曰:前進士費冠卿嘗與計偕,以文中第。

祿不及於榮養,恨每積於永懷。

遂乃屏身丘園,絕跡仕進。

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峻節無雙,清飆自遠。

夫旌孝行、舉逸人,所以厚風俗而敦名教也。

宜陳高獎,以儆薄夫。

擢參近侍之榮,載佇移忠之效:可右拾遺。

冠卿竟不應徵命。

(出《摭言》)

唐憲宗元和二年,費冠卿中進士。

思念自己故去的父母,沒有辦法報答養育之恩,心情沉重。

於是,隱居於池一陽一的九華山。

穆宗長慶年間,殿中侍御史(官名)李行修舉薦費冠卿節操仁孝,請征其入朝,做右拾遺(左右拾遺同為諫官)。

朝廷的徵文說,前進士費冠卿是一個人才,曾以文才考中進士。

因為有了榮祿不能孝養故去的父母,心中遺恨綿綿。

因此隱居耕種,不肯做官。

守其孝道,十五年了,這樣高風亮節,很少有人能比。

表揚孝行,錄用人才,才能使世風敦厚,應當給予獎掖,以教育那些不孝順的人。

請到皇帝的身邊,讓臣子們效仿你的忠孝。

可以做右拾遺。

費冠卿卻沒有應徵。

李固言

李固言生於鳳翔莊墅,性質厚,未熟造謁。

始應進士舉,捨於親表柳氏京第。

諸柳昆仲,率多謔戲。

以固言不閒人事,俾信趨揖之儀。

候其磬折,密於頭巾上貼文字云:此處有屋僦賃。

固言不覺。

及出,朝士見而笑之。

許孟容為右常侍,於時朝中薄此官,號曰貂腳,頗不能為後進延譽。

固言始以所業求見,謀於諸柳。

諸柳與導行捲去處,先令投許常侍。

固言果詣之,孟容謝曰:「某官緒閒冷,不足發君子聲彩。

雖然,亦藏之於心。」

又睹頭巾上文字,知其樸質。

無何,來年許知禮闈,乃以固言為狀頭。

(出《摭言》)

李固言生於鳳翔農村。

性格敦厚。

沒有人薦舉,就去參加京試,住在表親柳家。

柳家的兄弟們,經常嘲笑他,說他不明白事理。

他們認為不求人舉薦沒有能考上的道理,等候聽他失意的消息。

還偷著寫了「此處有屋出租」的字條貼在李固言的頭巾上。

李固言自己一點不知道。

出門,看見的人都偷著笑。

許孟容當時做右常侍(官名),是一個沒權勢的官,不被人看重。

人稱常侍官為貂腳,沒力量替年輕人說話。

李固言想拿自己的文章去求教人,跟柳氏兄弟商量。

柳氏兄弟就帶他到許孟容的住地,讓他去見。

許孟容遜謝說:「我是個閒官,沒能力幫你。

但是,你的心意,我記在心裡。」

又看到李固言頭巾上的紙條,知道他忠厚。

第二年許孟容做主考官,取李固言作狀元。

殷堯藩

元和九年,韋貫之榜,殷堯藩雜文落矣。

一陽一(明抄本「一陽一」作「楊」。

)漢公乃貫之前榜門生,盛言堯藩之屈,貫之為之重收。

(出《摭言》)

元和九年,韋貫之主持考試。

殷堯藩的雜文沒被取中。

韋貫之的學生一陽一漢公竭力為殷堯藩分辯,說他受了委屈。

韋貫之重新取中了殷堯藩。

施肩吾

施肩吾元和十年及第。

以洪州之西山,乃十二真君羽化之地,靈跡具存,慕其真風,高蹈於此。

嘗賦閒居遣興七言詩一百韻,大行於世。

(出《摭言》)

施肩吾在元和十年考中進士。

認為洪州的西山是十二真君升仙的地方,名勝古跡都在,很羨慕。

就到那裡去隱居,每天吟詩作賦。

曾作閒居遣興七言詩一百韻,為時人傳誦。

張正甫

張正甫為河南尹,裴度銜命伐淮西,置宴府西亭。

裴言一舉人詞藝,好解頭。

張正色曰:「相公此行何為也?爭記得河南解頭。」

裴有慚色。

(出《摭言》。

明抄本作出《幽閒鼓吹》)

張正甫做河南尹(地方長官),裴度奉命討伐淮西。

張正甫在府中西亭為裴度設宴。

裴度談論有一舉人的才學很好,地方應取他為解頭(鄉試第一,後世也稱解元)。

張正甫正色說:「宰相此行是做什麼來的?還有心思來爭這個解元?」

裴度感到慚愧。

馮 宿

馮宿之三子陶、韜、圖,兄弟連年進士及第,連年登宏詞科。

一時之盛,代無比焉。

當太和初,馮氏進士及第者,海內十人。

而公家兄弟叔侄八人。

(出《傳載故實》)

馮宿有三個兒子馮陶、馮韜、馮圖。

兄弟三人連續考中進士,連年登博學宏詞科。

為一時之最,累代都沒有。

在太和(文宗年號)初年,馮氏中進士的全國共十人,而馮宿一家就佔了八個。

張 環

張環兄弟七人並舉進士。

(出《譚賓錄》)

張環兄弟七人同時考中進士。

楊三喜

楊敬之拜國子司業,次子載進士及第,長子三史登科,時號楊三喜。

(出《摭言》)

楊敬之做了國子司業(太學官),同時,二兒子楊載中了進士,大兒子楊三史也被舉薦入試。

被稱為楊三喜。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