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周穆王周穆王時,西戎獻玉杯,光照一室。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周穆王 周靈王 王子喬 方丈山 昆吾山 漢太上皇 漢武帝 輕玉罄 李夫人 吉光裘 西毒國 桂宮 西一胡一 渠王 漢宣帝 劉表

周穆王

周穆王時,西戎獻玉杯,光照一室。

置杯於中庭,明日水滿。

杯香而甘美,斯仙人之器也。

(出《十洲記》)

周穆王時,西戎國進獻一隻玉杯。

這隻玉杯發出的光,能將滿室照亮。

將玉杯放在庭院中,第二天就能出現滿滿一杯的水。

這隻玉杯能發散出甘美的香氣,是一隻仙人的器皿啊!

周靈王

周靈王二十三年起昆一陽一台。

渠胥國來獻玉駱駝高五尺,琥珀鳳凰高六尺,火齊鏡高三尺,暗中視物如晝,向鏡則影應聲。

周人見之如神。

靈王末,不知所之。

(出《王子年拾遺記》)

周靈王二十三年,修造成昆一陽一台。

有渠胥國的使臣來朝賀,進獻一尊玉石駱駝,五尺高。

獻一隻琥珀鳳凰。

六尺高。

還獻一枚火齊鏡,三尺高。

在黑暗中看東西像在白天一樣,面對著鏡子,你會聽到鏡子裡的人影回應你的聲音。

滿朝文武官員都將這面火齊鏡看成神鏡。

周靈王死後,這些神物都不知道哪裡去了。

王子喬

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有人盜發之。

都無見,惟有一劍懸在壙中。

欲取而劍作龍一虎之一聲 ,遂不敢近。

俄而徑飛上天。

《神仙經》云:真一人去世,多以劍代。

五百年後,劍亦能靈化。

此其驗也。

(出《世說》)

周靈王的太子喬的陵墓,在周室皇陵內。

戰國時,有盜墓人將它挖開。

墓裡面什麼也沒有,只有一柄寶劍懸掛在墓穴中。

盜墓人想將寶劍取走,寶劍立即發出龍吟虎嘯的聲音,嚇得盜墓人不敢取。

過了一會兒,寶劍自己飛上天去。

《神仙經》上說:「真一人仙世以後,多數都用劍來替代他葬入墳墓。

過了五百年,代葬的寶劍也能得道升仙。」

王子喬墓中的這柄寶劍,就是一個證明啊。

方丈山

方丈山一名巒稚。

東有龍場千里,玉瑤為林。

龍常斗此處,膏血如流水。

膏色黑者,著地堅凝如漆,而有紫光,可為寶器。

(出《王子年拾遺記》)

方丈山,又名巒稚。

山東面有龍場千里,龍場上長著玉瑤林。

龍經常在這裡爭鬥,膏血流得像水一樣。

流在地上呈黑色,凝固後堅硬如漆,泛著紫光,可用它來做寶器。

昆吾山

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

昔黃帝伐蚩尤,陳兵於此地。

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

地中多丹,煉石為銅。

銅色青而利,泉色赤。

山草木皆勁利,土亦剛而一精一。

至越王句踐,使工人以白牛馬祠昆吾之神。

采金鑄之,以成八劍。

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

金一陰一物也,一陰一盛則一陽一滅。

二名斷水,以之划水,開而即不合。

三名轉魄,以之指月,則蟾兔為之側轉。

四名懸翦,飛鳥游蟲,遇觸其刃,如斬截焉。

五名驚鯢,以之泛海,則鯨鯢為之深入。

六名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

七名卻邪,有妖魅者,見之則止。

八名真剛,以之切玉斷金,如刻削土木矣。

以應八方之氣鑄之者。

(出《王子年拾遺記》)

昆吾山,山裡面埋藏著豐富的赤金,顏色如火。

從前黃帝征伐蚩尤,在這裡駐紮軍隊,向地下挖了一百多丈深,也沒有找到泉水,只見裡面有東西象火星一樣閃閃發光。

昆吾山的地底下多丹礦。

將丹礦石采上來,可以煉出銅。

銅的顏色是青色的,非常堅利。

這裡的泉水都是紅色的,山上的草木都長得有勁而且堅利。

山上的土剛硬、一精一沉。

到了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派工匠帶著白牛、白馬上山,去祭祀昆吾神。

之後,開採山中的礦石,經過冶煉,鑄成八隻寶劍。

第一隻寶劍叫「掩日」,用它指著太一陽一,太一陽一光立即暗下來。

金,是一陰一物,一陰一盛則一陽一滅,第二隻寶劍叫「斷水」,用它划水,立即將水劃開,不能合上。

第三隻寶劍叫「轉魄」,用它指向月亮,月亮上面的金蟾和玉兔隨著它轉動。

第四隻寶劍叫「懸翦」,飛鳥游蟲碰上它,立即被折成兩斷。

第五隻寶劍叫「驚鯢」,用它來攪動海水,長鯨巨鯢都恐懼得鑽入海底。

第六隻寶劍叫「滅魂」,持著它夜間行路,鬼魅躲得你遠遠的。

第七隻寶劍叫「卻邪」,哪地方出了妖魅鬼怪,將它放在那兒,立刻妖魅就不來了。

第八隻寶劍叫「真剛」,用它來切玉斷金,如同刻木削土一樣。

以上八隻寶劍,在鑄造中,工匠們感應八方的一精一氣煉鑄而成。

漢太上皇

漢太上皇微時,常佩一刀長三尺。

上有銘,其字雖難識,疑是殷高宗伐鬼方時,作此物也。

太上皇游豐沛山澤中,窮谷裡有人歐冶鑄。

上皇息其傍,問曰:「此鑄何器?」

工人笑而答曰:「為天子鑄劍,勿洩言。」

上皇謂為戲言,了無疑色。

工曰:「今所鑄鐵,鋼礪難成。

若得翁腰間佩刀,雜而冶之,即成神器,可以克定天下。

星一精一為輔佐,以殲三猾。

水衰火盛,此為異兆也。」

上皇曰:「余有此物,名為匕首,其利難儔。

水斷虯龍,陸斬虎兕。

魑魅魍魎,莫難逢之。

削玉鐫金,其刃不卷。」

工人曰:「若不得此匕首以和鑄,雖歐冶專一精一,越工砥鍔,終為鄙器。」

上皇即解腰間匕首,以投於爐中。

俄而煙焰沖天,日為之晝暗。

及乎劍成,殺三牲釁祭之。

鑄工問上皇:「何時得此匕首。」

曰:「秦昭襄王之時,余行,逢一野人於路。

授余云:『殷時靈物,世世相傳。

』上有古書,記其年月。」

及劍成,工人規之,其銘面存,葉前疑也。

工人即持劍授上皇,上皇以賜高祖。

高祖長佩於身,以殲三猾。

及天下已定,授呂後,藏於寶庫之中。

守藏者見白氣如雲,出於戶外,如龍蛇,改其庫名曰「靈金藏」。

及諸呂擅權,白氣亦滅。

及惠帝即位,以此庫貯禁兵器,改曰靈金內府。

(出《王子年拾遺記》)

又漢帝相傳以秦王(相傳以秦王五字原作□為□奏□。

據明抄本改補。

)子嬰所奉白玉璽,高祖斬白蛇劍。

劍上皆用七採珠(「上皆用七」四字及「珠」字原空缺,據黃本補。

)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

劍在室中其光(「室中其光」四字原空缺,據黃本補。

)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殊」原作「昧」,據明抄本改。

)十二年一加磨龍,刃上常若霜(「上常若霜」四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

)雪。

開匣板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

(出《酉一陽一雜俎》)

漢高祖劉邦的父親,當年未顯貴時,身邊經常佩帶一把刀,長三尺,上面刻有銘文。

這些銘文雖然很難認識,但是懷疑這把刀很可能是殷商時期高宗征伐鬼方國時鑄造的。

一次,劉邦的父親去豐沛山澤中,看到山谷裡有人在冶煉、打造器具。

劉邦的父親在旁邊歇息,問道:「你們在鑄造什麼器具?」

工匠們笑著回答道:「我們在為天子鑄劍。

不要對外面的人說喲!」劉父認為這是笑談,一點也未感到驚異。

工匠們說:「我們現在用的鑄鐵,怎麼冶煉打造都很難將它鑄成劍。

如果將老漢你身邊佩的這把刀投放到爐中一塊兒冶煉,鑄造出來的肯定是神劍,可以用它來平定天下。

這是用天上的星辰的一精一氣為輔佐,完全可以殲滅三猾。

水衰火盛,這是世兆啊。

劉父說:「我這把刀,叫匕首。

它特別鋒利,是任何刀劍不能相比的。

在水中可以折斷虯龍,在陸上可以刺殺猛虎與犀牛。

妖魔鬼怪都敵擋不了它。

而且刻金削玉,它的利刃一點也不卷。」

工匠們說:「如果得不到你這把匕首跟現在爐中的這些鐵在一塊冶煉,儘管冶煉打制得再一精一致,讓最好的越工來磨刃,也終歸是件粗鄙的凡品。」

劉父聽到這裡立即從腰間解下匕首,投入熊熊燃燒的爐火中。

不一會兒,爐火挾煙沖天而起,天上的太一陽一也昏暗。

待到寶劍冶造成了,工匠們宰殺豬、牛、羊三牲。

用三牲的血塗劍祭祀。

工匠們問劉父:「老漢,你什麼時候得到這把利刀?」

劉父說:「昭襄王時,我有一次出行,途中遇到一個野人,將這把刀送給我。

並說『這是殷商時期的靈物,希望你能將它世代相傳。

它上面刻有古銘文,記著這把靈刀鑄造的年月。

』」說到這裡,工匠們將新鑄造的寶劍拿在手中仔細察看,原來匕首上的銘文還存在,和先前差不多。

於是,工匠們當即將這把寶劍授給劉父。

後來,劉父將這把寶劍傳授給劉邦。

劉邦佩用這把寶劍殲滅三猾,平定了天下,建立漢朝。

後來,劉邦又將這把寶劍傳授給呂後。

呂後將它藏在寶庫中。

守護庫房的士兵發現一道白氣如雲。

從庫房裡衝出,直上雲天,狀如龍蛇。

因此改庫房的名字為「靈金藏」到了諸呂獨攬大權時,白氣也沒有了。

到了漢惠帝登極繼位後,用這座庫房貯放宮中御一用 武器,改名為「靈金內府」。

又:相傳漢帝將秦王子嬰奉獻的白玉璽、高祖斬白蛇用的劍這兩件寶物,世代相傳。

劍上鑲嵌的都是七彩珠、九華玉,並用五色琉璃雜陳在一起鑲嵌劍匣。

這把寶劍放在室內自己會發光,一直射到室外,跟刺劍一樣。

這把寶劍十二年磨一次,劍刃上總象布著一層霜雪似的。

打開劍匣板鞘,就會產生一股冷風寒氣,而且光彩射人。

漢武帝

孫氏(「氏」字原缺,據明抄本補。

)《應瑞圖》云:(「雲」原作「六」,據明抄本改。

)神鼎者文質一精一也。

知吉凶,知存亡。

能輕能重,能息能行。

不灼自沸,不汲自滿,中生五味。

王者興則出,衰則去。

《說苑》云:孝武時,汾一陰一人得寶鼎,獻之甘泉宮,群臣畢賀。

上壽曰:「陛下得周鼎。」

侍中吾丘壽王曰:「非周鼎。」

上召問之:「有說則生,無說則死。」

壽王對曰:「周德者,始於天授,成於文武,顯於周公。

德澤上暢於天,下漏三泉。

上天報應,鼎為周出。

今漢繼周,德□顯行,六一合 和同,至陛下之身而逾盛,天瑞並至。

昔秦始皇親求鼎於彭城而不得,天昭有德,神寶自至。

此天所以遺漢,乃漢鼎,非周鼎也。」

上曰:「善。」

魏文帝《典論》亦云:「墨子曰,昔夏後啟使飛廉折金,以精神於昆吾。

使翁乙灼自若之龜,鼎成。

四定而方,不灼自烹,不舉自滅,不遷自行。」

《拾遺錄》云:「週末大亂,九鼎飛入天池。」

《末世書論》雲,入泗水,聲轉謬焉。

(出《小說》)

孫氏《應瑞圖》上說:「神鼎的文理質的製作得非常一精一致。

它能夠預兆吉凶、存亡,能夠變輕也能變重,能停住不動,能自行移走。

它能不燒烤裡面的水自己沸起來,不住裡放水,裡面就有滿滿一下水。

它還能自行生出酸、甜、苦、辣、鹹五種氣味。

當有道明君產生時,就出現在世上;當這個王國衰敗的時候,它又自行離去隱匿起來。」

《說苑》上說:「漢武帝時,汾一陰一人得到這只寶鼎,進獻甘泉宮。

文武百官都來祝賀。

上壽說:『皇上得到的是周鼎。

』侍中吾丘說:『這不是周鼎。」

壽王說:『你能說出為什麼不是周鼎的道理就讓你活著,否則,說不出道理來,我就處死你。

』壽王回答說:『周朝的德政由上天授給它開始,由文、武二王將這項偉業幹成了,而周公又將它發展了。

周朝的德政,上可以暢達至天,下可通流三泉。

這是上天的意旨,因此寶鼎在周朝時就自行出現在世間。

現在,我漢朝高祖皇帝繼周朝之後,德政昭明,天下六一合 歸一。

皇上您繼位後國運日盛,各種祥瑞一同出現。

從前,秦始皇親自到彭城去尋找寶鼎而沒有得到,現在上天將它昭示給有德的君王,寶鼎自行出現讓皇上得到它。

這是上天饋贈給我漢朝的,因此是漢鼎,而不是周鼎。

』武帝聽了說:『講的好!』」魏文帝《典論》上說:「墨子說:『從前,夏後啟派大臣飛廉到昆吾山掘采金礦石,這種精神感動了昆吾神,讓他採到了礦石。

夏後啟又讓翁乙用神龜為柴,將這些礦石冶煉鑄成寶鼎。

這只寶鼎呈方形,下面有四足站地。

不用燒火可以自行烹煮東西;不用將它從火上移開,火自行息滅;不搬挪它可以自行移動』」《拾遺錄》上說:「周朝末年,天下大亂,九隻寶鼎自行飛走沒入天池。」

《末世書論》上說:「寶鼎落入泗水中,落時寶鼎發出哭泣聲。」

輕玉磬

漢武帝起招仙閣於甘泉宮西,其上懸浮金輕玉之磬。

浮金者,自浮水上。

輕玉者,其質貞明而輕也。

(出《洞冥記》)

漢武帝在甘泉宮西側建造了一座招仙閣,閣上面懸掛著浮金輕玉磬。

所謂「浮金」,是說它能自浮水上;所謂「輕玉」,是說它的質的透明而又比一般的玉石輕。

李夫人

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拴頭。

(明抄本「拴」作「搔」)自此宮(「自此宮」原作「白比言」,據明抄本改。

)人搔(「搔」原作「檢」,據明抄本改。

)頭皆用玉,為之(「為之」二字處原空缺三字,據明抄本補。

)貴焉。

夫以象牙為篦,賜李夫人。

(出《小說》)

漢武帝喜歡李夫人,就用玉簪給她簪頭髮。

從此,後宮中的嬪妃們梳理頭髮都用玉飾,認為這是高貴身份的一種標誌。

漢武帝又拿象牙讓工匠製成篦梳,賞賜給李夫人。

吉光裘

漢武帝(武帝原作王□,據明抄本改補。

)時,西成獻吉光裘。

入水數日不濡,入火不焦。

元鳳(元鳳二字原空缺,據黃本補。

)不道之(明抄本無「元鳳不道」四字,「之」作「上」)時服此裘,以視朝焉。

(出《十洲記》,明抄本作出《西京雜記》)

漢武帝時,西成國進獻一件吉光裘,放在水中處理政事幾天不濕,放在火中燒烤不焦。

漢武帝有時穿著吉光裘上朝。

(按:譯者取明抄本譯。

西毒國

漢武帝時,西毒國獻連環羈。

皆以白玉作之,瑪瑙石為勒,白光琉璃為鞍。

安在暗室中,嘗照十餘丈,其光如晝。

(出《西京雜記》)

漢武帝時,西毒國進獻連環馬絡頭。

整個絡頭都用白玉石製做的,用瑪瑙做的勒嚼,用白光琉璃做的馬鞍。

將它放在暗室中,可以照亮十多丈遠,它發出的光照得室內如同白日。

桂 宮

漢武帝為七寶床 、雜寶案、雜寶屏風、雜寶帳,設於桂宮。

時人謂之四寶宮。

(出《西京雜記》)

漢武帝讓人給他制做一張七寶床 ,還有用各種珠寶鑲嵌的寶案、寶屏風、寶帳,將它們陳設在桂宮。

當時人稱桂宮為「四寶宮」。

西一胡一 渠王

漢武帝塚裹,先有玉箱瑤杖各一,是西一胡一 渠王所獻。

帝平素常玩之。

後有人扶風郿市買得二物,帝左右識而認之。

說賣者形狀,乃帝也。

(出《異苑》)

漢武帝的陵墓中,當初的隨葬物品有玉箱與瑤石手杖各一件。

這兩件東西,原是西一胡一 渠王進獻來的,武帝很是喜愛,平素常在手中把玩。

後來,有人在扶風郿市上買到這兩件寶物。

過去曾在武帝身邊的大臣、侍從,認出這兩件寶物是武帝的隨葬品。

根據買主講述的賣主的形象,這些大臣、侍從異常驚訝,認為賣主就是漢武帝啊!

漢宣帝

漢采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針於開襟樓,俱以一習一 之。

宣帝被收,系郡邸獄。

臂上猶帶史良娣合采婉轉絲繩,系身毒國寶鏡一枚,大如八銖錢。

舊傳此鏡照見妖魅,得佩之者,為天神所福,故宣帝從危獲濟。

及即大位,每持此鏡,感咽移辰。

常以琥珀笥盛之,緘以戚里織成。

一曰斜紋織成。

宣帝崩,不知所在。

(出《西京雜記》)

漢時宮女常常在七月七日這天的夜晚,在開襟樓穿七針,以後就沿一習一 下來成為一種儀式。

漢宣帝被捕,關押在郡中王府的私獄裡。

這時,他的胳臂上還帶著女史良娣和采婉為他纏制的絲繩,繩上繫著一面身毒國進獻的寶鏡,八銖錢那麼大。

從前傳說這面鏡子可以照見妖魅,佩帶它的人能得以天神的庇佑。

因此,漢宣帝后來終於危難中得救。

待到漢宣帝登極繼承皇位後,每當他手持這面寶鏡時,便感觸萬端,幾乎流淚,好長時間不能自持。

漢宣帝經常將這面寶鏡裝在一個方形的琥珀匣中,用戚里織成的絲繩繫好。

還有人說是用絲織的斜紋繩繫好。

漢宣帝死後,這面寶鏡下落不明。

劉 表

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並好酒。

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

(出《魏文典論》)

劉表盤踞荊州時,還管轄長一江一 以南的好多地方。

劉表的兒子們都非常驕橫奢侈,而且喜愛飲酒。

劉表有三隻貴重的酒杯。

一隻叫「伯雅」,盛七升酒;一隻叫「仲雅」,盛六升酒;一隻叫「季雅」,盛五升酒。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