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侯道華河中永樂縣道淨院,居蒲中之勝境,道士寓居,有以十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

太平廣記

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

侯道華 宜君王老 陳師 陳金

侯道華

河中永樂縣道淨院,居蒲中之勝境,道士寓居,有以十數。

唐文宗時,道士一鄧一 太玄煉丹於藥院中。

藥成,疑功未究,留貯院內,人共掌之。

太玄死(死原作師。

據明鈔本改),門徒周悟仙主院事。

時有蒲人侯道華,事悟仙以供給使。

諸道士皆一奴一畜之,灑掃隸役,無所不為,而道華愈欣然。

又常好子史,手不釋卷,一覽必誦之於口。

眾或問之,要此何為,答曰:「天上無愚懵仙人。」

鹹大笑之。

蒲中多大棗,天下人傳,歲中不過一二無核者,道華比三年輒得啖之。

一旦,道華執斧,科古松枝垂且盡,如削,院中人無喻其意。

明日昧爽,眾晨起,道華房中亡所見。

古松下施案,致一杯水,仍脫雙履案前,道華衣掛松上。

院中視之,中留一首詩云:「帖裡大還丹,多年色不移。

前宵盜吃卻,今日碧空飛。

慚愧深珍重,珍重一鄧一 天師。

他年煉得藥,留著與內芝。

吾師知此術,速煉莫為遲。

三清專相待,大羅的有期。」

下列細字,稱去年七月一日,蒙韓君賜姓李名內芝,配住上清善進院,以次十數言。

時唐大中五年五月二十一日,院中人方驗道華竊太玄藥仙去,因相率白節度使尚書鄭公光,按視蹤跡不誣,即以其事聞奏。

詔繼絹五百匹,並賜御衣,修飾廊殿,賜名升仙院。

(出《宣室志》)

河中永樂縣道淨院,地處蒲中的勝境,有幾十個道士寓居那裡。

唐文宗時,道士一鄧一 太玄在藥院中煉丹。

丹藥煉成,疑心功力不知究竟如何,就把它留在院內貯存起來,由道人共同掌管它。

一鄧一 太玄死後,他的門徒周悟仙主持院中事務。

這時有蒲人侯道華侍奉周悟仙而供差使。

眾道士都像役使一奴一僕似的役使他,灑水掃地一奴一隸般地役使,沒有什麼活不讓他幹,而侯道華更加高興。

侯道華平常又喜好子、史諸書,手不釋卷,看過一遍一定誦之於口。

眾道士有時問他看這些書幹什麼,他回答說:「天上沒有愚昧糊塗的仙人。」

眾人都嘲笑他。

蒲中大棗多,天下人傳說,每年當中不過有一兩顆無核的,侯道華三年中回回吃到。

一天早晨,道華拿著斧子,把古松樹枝砍劈將盡,如刀削,院中人不明白他的意圖。

第二天天還沒亮,眾道士凌晨起來,道華房中沒有見到人。

發現古松樹下放著一張桌子,還有一杯水,一雙鞋仍放在桌子前面,道華的衣服掛在松樹上。

院中人一看,當中還留有一首詩:「帖裡大還丹,多年色不移。

前宵盜吃卻,今日碧空飛。

慚愧深珍重,珍重一鄧一 天師。

他年煉得藥,留著與內芝。

吾師知此術,速煉莫為遲。

三清專相待,大羅的有期。」

下面還寫著小字,稱去年七月一日,蒙韓君給他賜姓李起名叫內芝,配住上清善進院,以下十幾句話。

當時是唐朝大中五年五月二十一日,院中人方檢驗出侯道華偷吃了一鄧一 太玄的丹藥而仙去,於是一起向節度使尚書鄭公光稟報,按臨現場視案蹤跡不假,就把這件事奏報皇帝。

皇帝下詔賞絹五百匹,並賜為御衣,修飾道院的廊殿,賜名的升仙院。

宜君王老

王老,坊州宜君縣人也。

居於村墅,頗好道愛客,務行一陰一德為意,其妻亦同心不倦。

一旦有藍縷道士造其門,王老與其妻俱延禮之。

居月餘,間日與王老言談杯酌,甚相歡狎。

俄患遍身惡瘡,王老乃求醫藥看療,益切勤切,而瘡日甚。

逮將逾年,道士謂王老曰:「此瘡不煩以凡藥相療,但得數斛酒浸之,自愈。」

於是王老為之一精一潔釀酒,及熟,道士言以大甕盛酒,「吾自加藥浸之。」

遂入甕,三日方出,鬚髮俱黑,面顏復少年,肌若凝脂。

王老闔家視之驚異。

道士謂王老曰:「此酒可飲,能令人飛上天。」

王老信之。

初,甕酒五斛余。

及·3·太平廣記窺,二三斗存耳,清冷香美異常。

時方打麥,王老與妻子並打麥人共飲,皆大醉。

道士亦飲,云:「可上天去否?」

王老願隨師所適。

於是祥風忽起,彩雲如蒸,屋舍草樹,全家人物雞犬,一時飛去。

空中猶聞打麥聲,數村人共觀望驚歎。

唯貓棄而不去。

風定,其傭打麥二人,乃遺在別村樹下,後亦不食,皆得長年。

宜君縣西三十里。

有升仙村存焉。

(出《續仙傳》)

王老,是坊州宜君縣人。

住在農村田野的草房裡,很慕道好客,把致力於行一陰一德作為宗旨,他的妻子也與他心意相同堅持不懈。

一天,有個穿著破爛衣衫的道士登門拜坊,王老和他的妻子都很禮貌地招待這個道士。

住了一個多月,閒暇的日子就和王老談天飲酒,互相都很歡喜親近。

不久,道士遍體患了惡瘡。

王老就求醫買藥給他治療,更加慇勤關切,然而道士的惡瘡卻一天比一天嚴重。

等到將要過年,道士對王老說:「這種瘡不能用普通的藥治療,只要弄到幾斛(十斗)酒浸泡它,自然會好。」

於是王老為他釀造一精一潔的酒,到酒熟時,道士說用大甕盛酒,「我自己加藥浸瘡。」

道士就進了大甕,三天才出來,一胡一 子、頭髮全都變黑,容顏又變為少年,肌膚像凝固的油脂一般細嫩。

王老全家看到道士變得如此感到驚異。

道士對王老說:「這酒可以喝,能讓人飛上天。」

王老相信他的話。

當初,甕中酒有五斛多,等到探視,只剩二三斗了,酒味香美清冷異常。

當時正打麥子,王老與妻子連同打麥子的人一起喝,都喝得大醉。

道士也喝,又問:「願意上天去嗎?」

王老願意隨法師去。

於是忽起祥風,彩雲如熱氣上升,屋舍草樹,全家人、物、雞、犬,同時飛去。

還能聽到空中打麥聲,幾個村人看到感到驚歎。

只有貓被棄而沒飛去。

風定了,那雇來打麥子的兩個人,被遺留在別的村子的樹下。

這兩人後來也不食人間煙火,都得到長生。

宜君縣西三十里,還有升仙村留存在那裡。

陳 師

豫章逆旅梅氏,頗濟惠行旅。

僧道投止,皆不求直。

恆有一道士,衣服藍縷,來止其家,梅厚待之。

一日謂梅曰:「吾明日當設齋,從君求新瓷碗二十事,及七箸,君亦宜來會,可於天寶洞前訪陳師也。」

梅許之,道士持碗渡一江一 而去。

梅翌日詣洞前,問其村人。

莫知其處。

久之將回,偶得一小逕,甚明淨。

試尋之,果見一院。

有青童應門,問之,乃陳之居也。

入見道士,衣冠華楚,延與之坐。

命具食,頃之食至,乃熟蒸一嬰兒,梅懼不食。

良久又進食,乃蒸一犬子,梅亦不食。

道士歎息,命取昨所得碗贈客。

視之,乃金碗也。

謂梅曰:「子善人也,然不得仙。

千歲人參枸杞,皆不肯食,乃分也。」

謝而遣之。

比不復見矣。

(出《稽神錄》)

豫章旅館有個姓梅的,特別周濟照顧旅客。

和尚道士投宿,都不要錢,經常有一個道士,穿著破舊衣服,來他家投宿,梅老闆厚待他。

有一天這個道士對梅老闆說:「我明天當設齋飯,向您借二十隻瓷碗和七雙筷子。

您也應當來聚會,可在天寶洞前打聽陳師。」

梅老闆答應了,道士拿著碗渡一江一 而去。

梅老闆第二天到了洞前,問那裡的村人,沒有人知道那個地方。

很久沒找到,打算回去,偶然找到一條小路,很亮堂潔淨。

試著尋訪陳師,果然見到一座院落。

有個青衣童子應門,問他,原來這就是陳師的居所。

進去見道士,道士衣帽華貴整潔,請梅老闆進來讓他坐。

道士命人準備吃的,一會兒,吃的東西拿來了,原來是蒸熟了的一個嬰兒,梅老闆恐懼不吃。

過了很久,又端進食物,乃是蒸熟的一個狗崽子,梅老闆也不吃。

道士歎息,命人拿來昨天所得的碗贈給客人。

一看,原來是金碗。

道士對梅老闆說:「您是善人哪,然而不能成仙。

千年的人參枸杞都不肯吃,乃是緣分啊。」

道士又向梅老闆致謝而打發他走了。

從此,再沒有再見面。

陳 金

陳金者,少為軍士,隸一江一 西節度使劉信。

圍虔州,金私與其徒五人,發一大塚,開棺,見一白髯老人。

面如生,通身白羅衣,衣皆如新。

開棺即有白氣沖天,墓中有非常香氣。

金獨視棺蓋上有物如粉,微作硫黃氣。

金素聞棺中硫黃為藥,即以衣襟掬取懷歸。

墓中無他珍寶,即共掩塞之而出。

既至營中,營中人皆驚云:「今日那得有香氣?」

金知硫黃之異,旦輒汲水服之,至盡。

城平(平原作中。

據明鈔本改),入捨僧寺,偶與寺僧言之,僧曰:「此城中富人之遠祖也,子孫相傳,其祖好道,有異人教餌硫黃。

雲數盡當死,死後三百年,墓當開,即解化之期也,今正三百年矣。」

即相與復視之,棺中空,唯衣尚存,如蟬蛻之狀。

金自是無病,今為清海軍小將,年七十餘矣,形體枯瘦,輕健如故。

(出《稽神錄》)

陳金年輕時當過軍士,隸屬於一江一 西節度使劉信。

圍困虔州時,陳金暗中與五個同夥掘開一座大墳,打開棺材,看見一個白一胡一 子老頭。

這老頭面色如生,全身穿著白色絲綢衣服,衣服都像新的似的。

他們打開棺材時就有白氣沖天,墓中有不同尋常的香氣。

陳金一個人看見棺材蓋上有粉狀物,微微發出硫黃的氣味。

陳金過去就聽說硫黃是藥,就捧著把它放在衣襟中揣回來。

墓中沒有別的珍寶,他們就把棺材蓋上一起出去,又把掘開之處堵塞好。

回到軍營以後,營中的人都驚訝地說:「今天哪裡來的香氣?」

陳金知道硫黃奇異,天亮時就打水把硫黃粉喝了,到喝盡為止。

虔州城攻下後,陳金入城住在僧寺,偶然與寺僧說起這件事,和尚說:「這個墓中老人是城中富人的前代祖先,子孫相傳他們的祖先好道,有異人傳授他吃硫黃。

他說壽數已盡該當死了,死後三百年,墓該當打開,那時就是他肉體凡胎化解之時。

現在正好三百年了。」

他們就一起去再看那座墳,發現棺中已空,只有衣服還在,好像蟬脫皮的樣子。

陳金從此無病,現在當清海軍小將,七十多歲了,雖形體枯瘦,但輕捷健朗如故。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