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唐玄宗唐玄宗之在東宮,為太平公主所忌,朝夕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

唐玄宗 叱金像 天寶符 蜀當歸 萬里橋 唐肅宗 唐武宗 唐宣宗 迎光王 唐懿宗唐僖宗 李邰 後唐太祖 後唐明宗 潞王 晉高祖 偽蜀主舅

唐玄宗

唐玄宗之在東宮,為太平公主所忌,朝夕伺察,纖微必聞於上。

而宮闈左右,亦潛持兩端,以附太平之勢。

時元獻皇后方妊,玄宗懼太平,欲令服藥除之,而無可以語者。

張說以侍讀得進見太子宮,玄宗從容謀及說,說亦密贊其事。

他日,說又入侍,因懷去胎藥三煮劑以獻。

玄宗得藥喜,盡去左右,獨構火於殿中,煮未熟,怠而假寢。

肸蠁之際,有神人長丈餘,馬具飾,身被金甲,操戈,繞藥鼎三匝,煮盡覆無餘焉。

玄宗起視異之,復增構火,又投一劑,煮於鼎,因就榻,瞬息以伺之。

而神見,復煮知初。

凡三煮,皆覆之,乃止。

則明日說又至,告之。

說降階肅拜,賀曰:「天所命也,不可去之。」

厥後元獻皇后思食酸,玄宗亦以告說,說每因進講,輒袖木瓜以獻。

故開元中,說恩澤莫與為此。

肅宗之於說子均、垍,若親戚昆弟雲。

(出《柳氏史》)

唐玄宗在東宮的時候,太平公主很妒忌他。

早晚都偵察他的行動,只要發現一點點過失就要向皇上稟告。

而後宮的人以及他身邊的人也都暗暗的持有兩種態度,因太平公主的勢力大,所以都靠向了太平公主一邊。

當時元獻皇后正懷了孕,玄宗害怕太平公主,就想要叫元獻皇后吃藥除掉胎兒。

但卻沒有可靠的人商量,有個叫張說的人憑著侍讀官的身份進見太子宮、玄宗不慌不忙地告訴他這件事,張說也暗中同意。

過了幾天,張說又來到宮裡侍奉玄宗,就在懷裡偷偷地帶去了三付打胎的湯藥獻給了玄宗。

玄宗得了藥很高興,就把身邊的人都打發走了,親自點著火在殿中熬藥。

藥還沒有熬好,就覺得有些疲累,就閉著眼睛休息一會,忽然就像有神靈感應似的,抬頭一看,有個神仙有一丈多高,還有一匹裝飾齊備的馬。

這個神仙身披金甲,手拿長戈,圍著煎藥的鍋轉了三圈,然後把煮的藥全都給倒了。

玄宗趕緊起來觀看,藥一點也沒有了,他感到很奇怪。

他又點著了火,再放了一付藥在鍋裡煮。

自己就躺在了床 上。

一會來看那藥,而神仙又像上一回一樣給倒了。

就這樣玄宗共熬了三回,三回都彼倒了。

只好停止了。

第二天張說又來了,玄宗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張說。

張說一聽就下了台階很嚴肅的向玄宗下拜,並祝賀說:「這是上天的意思啊,這個胎兒不能打掉他。」

事後元獻皇后想吃酸的東西,玄宗也把這件事告訴了張說,張說就借給玄宗講課的機會,就在衣袖裡帶來木瓜獻給玄宗。

所以到開元年間,張說對皇家的恩德沒有什麼人能和他相比的。

因此肅宗和張說的兒子張均、張垍,就像親戚兄弟一樣。

叱金像

初唐有神像,用金而制,傳云:周隋間有術士熔范而成之。

天後朝,因命置於宮中,扃其殿宇甚嚴。

玄宗嘗幸其殿,啟而觀焉。

時肅宗在中宮,代宗尚稚,俱侍上。

上問內臣力士曰:「此神像何所異,亦有說乎?」

力士曰:「此前代所制,可以占王者在位之幾何年耳。

其法當厲聲而叱之,苟年甚永,則其像搖震亦久。

不然,一撼而止。」

上即嚴叱之,其像若有懼,搖震移時,僕於地。

上喜笑曰:「誠如說,我為天子幾何時?」

力士因再拜賀。

上即命太子叱之,其像微震。

又命皇孫叱之,亦動搖久之。

上曰:「吾孫似我。」

其後玄帝在位五十載,肅宗在位凡六年,代宗在位十九年,盡契其占也。

(出《宣室志》)

唐朝初年有座神像,是用金子制做的。

傳說是周隋兩朝之間,有個術士熔鑄而成的。

到了武則天作皇后時,就命人把金像放到了宮中,並把殿門關上,保管得很嚴密。

玄宗曾到過那個殿,打開門看見了金像。

這時肅宗在中宮,代宗還很小,都侍奉玄宗。

有一回玄宗皇上問大臣和力士們說:「這像有什麼奇特的地方,你們也對我說一說。」

力士說:「這是前朝所制做的,可以算出做皇帝的人能在位多少年,它的辦法是用嚴厲的聲音呵叱它,若是在位的時間很長,那麼那像就搖撼震動的時間也長,不是這樣,那麼搖撼一下就停止了。」

玄宗皇上就很嚴厲的呵叱它,那神像好像有些害怕的樣子。

搖撼震動了多時,才仆倒在地上。

皇上高興地笑著說:「果真像說的那樣,那麼我做皇上能有多長時間呢?」

力士於是又一次叩拜祝賀。

玄宗皇上就叫太子呵叱那神像,神像略微震動了一下。

於是又叫皇孫呵叱,結果神像也震動搖搖了很長時間。

玄宗皇上說:「我的孫子像我一樣。」

那以後,玄宗皇帝在位五十年,肅宗在位才六年,而代宗在位十九年。

完全和那神像算的一樣。

天寶符

唐開元末,於弘農古函谷關得寶符,白石赤文,正成來字。

識者解之云:「來者四十八,所以示聖人御歷之數也。」

及帝幸蜀之來歲,正四十八年。

得寶之時,天下歌之曰:「得寶耶,弘農耶;弘農耶,得寶耶。」

得寶之年,遂改元為天寶。

(出《開天傳信記》)

唐朝開元末年。

在弘農縣古函谷關得到了一個寶符,是一塊白色的石頭,一面寫著紅色的字,是個「來」字。

認識這個字的人解釋這個字說:「這個『來』字是四十八的意思,是用來預示那些聖人當皇帝的歷史能有多少年。」

到皇帝到四川的第二年,正好是四十八年。

得到寶符的時候,天下的人們都唱著歌說:「得寶耶,弘農耶;弘農耶,得寶耶。

得寶符的那年,就把開元年號改為了天寶年。」

蜀當歸

僧一行將卒,遺物一封,令弟子進於帝。

帝發視之,乃蜀當歸也。

帝初不喻,及幸蜀回,乃知微旨,深歎異之。

(出《開天傳信記》)

有個叫一行的和尚臨死前留下一個物件用袋封好,叫他的弟子獻給皇帝,皇帝打開信一看,是蜀地的當歸。

皇帝開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等由四川回駕時,才明白了三個字的微妙的意思。

感歎而稱異。

萬里橋

玄宗幸東都,偶然秋霽,與一行師共登天宮寺閣。

臨眺久之,上遐顧淒然,發歎數四,謂一行曰:「吾甲子得終無患乎?」

一行進曰:「陛下行幸萬里,聖祚無疆。」

西狩初至成都,前望大橋,上舉鞭問左右:「是橋何名?」

節度崔圓躍馬前進曰:「萬里橋。」

上因追歎曰:「一行之言,今果符之,吾無憂矣。」

(出《松窗錄》)

玄宗到東都時,偶然間秋雨停止天氣晴朗了。

就和一行大師共同登上天宮寺的樓閣。

在上面向遠處看了很長時間,皇帝回頭感到很悲傷的樣子,感歎了幾聲,對一行說:「我年已六十,最後還有什麼禍患之事嗎?」

一行上前說:「陛下你已經走了萬里之遙,皇位正長呢。」

安史亂起西行剛來到成都,前面有座大橋,皇上舉著馬鞭子問左右的人,「這橋叫什麼名子?」

節度使崔圓打馬上奏說:「這橋叫萬里橋。」

皇上就追憶慨歎地說:「一行大師的話,今天果然應驗了,我沒有憂慮了。」

唐肅宗

肅宗在東都,為李林甫所構,勢幾危者數矣,無何,鬢髮斑白。

常早朝,上見之愀然曰:「汝疾歸院,吾當幸汝。」

及上至,顧見宮中庭宇不灑埽,樂器屏幃,塵埃積其間,左右使令,無有女妓。

上為動容,顧謂力士曰:「太子居如此,將軍盍使我聞乎?(上在禁中,嘗呼力士為將軍。

原注「嘗呼」作「不知」,「為」上有「呼」字,據明抄本改。

)力士奏曰:「臣嘗欲上言,太子不許。

云:『無以動上念。

』」上即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家子女頎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

力士趨去,復還奏曰:「臣他日嘗宣旨京兆,閱致子女。

人間囂囂,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為口實。

臣以為掖庭令,故衣冠以事沒入其家者,宜可備選。」

上大悅,使力士詔掖庭令,按籍閱視,得三人,乃以賜太子,而章敬吳皇后在選中。

頃之,後侍寢,厭不寤,吟呼若有痛,氣不屬者。

肅宗呼之不解,竊自計曰:「上賜我,卒無狀不寤,上安知非吾護視不謹耶?」

遽秉燭視之,良久乃寤。

肅宗問之,後手掩其左脅曰:「妾向夢中,有神人長丈餘,介金甲而操劍,顧謂妾曰:『帝命吾與汝為子。

』自左脅劍決而入,痛殆不可忍,(「忍」原作「痛」,據明抄本改。

)及今尚未之已也。」

肅宗檢之於燭下,則若有綖而赤者存焉,遽以狀聞,遂生代宗,代宗之載生三日也,上幸東宮,賜之金盆,命以浴。

吳皇后年弱,皇孫龍體未舒,負嫗惶惑,乃以宮中諸王子,同日誕而體貌豐碩者以進。

上視之不樂,曰:「此兒非吾兒也。」

負嫗叩頭具服。

上睨曰:「非爾所知,取吾兒來!」於是以太子進見。

上大喜,置諸掌內,向日視之,笑曰:「此兒福祿遠過甚父。」

上還宮,盡留內樂,謂力士曰:「比一殿有三天子,樂乎哉!可與太子飲乎。」

(出《柳氏史》)

肅宗在東都時,被李林甫所陷害,情勢多次都很危險。

很短時間,愁得兩鬢都長出了白髮。

有一次上早朝時,皇上看見他就神色驟變說:「你有病就回宮院休養吧,我下朝後就去看你。」

等皇上到了宮院,環視宮中庭院打掃得很不乾淨,樂器、屏風、幃帳等都積滿了塵土,左右使用的人,連一個女子也沒有。

皇上為此很生氣,回頭對力士說:「太子住的地方條件這樣差,你為什麼不稟告我。」

力士回答說:「我曾經想要稟告皇上,可是太子不允許。

他說:『不要驚動皇上,使皇上掛念。

』」皇上就下詔書給力士,讓他到京兆尹趕緊挑選老百姓家的、長得細高潔白女子五個人賜給太子。

力士剛要走,又返回來告訴皇上說:「我過去曾經到京兆尹宣旨,挑選標緻的女子,卻鬧得百姓喧嘩吵鬧。

而朝中有些好說三道四的人,知道了這件事,也要把這作為借口。

我認為就在宮嬪居住的庭院中,選些過去做官而後被沒收的人家的。」

皇上很高興。

就叫力士告訴掖庭令,按人口簿子進行挑選。

選出三人,就賜給了太子,結果章敬吳皇后就是這次被選的一人。

過些時候,吳皇后陪肅宗睡覺,她感到很滿足,老是睡不醒,還發出一呻吟呼喊的聲音,好像還很痛苦的樣子,呼吸很困難。

肅宗喊叫他,但仍不醒。

肅宗就暗自盤算著,皇上把她賜給了我,可是竟然沒有什麼原因,老也睡不醒,皇上怎麼知道不是我照顧的不好呢?就急忙拿著蠟燭去看她。

好長時間才醒過來。

肅宗就問她是什麼原因,吳皇后用手捂著左脅說:「我是在做夢。

有個神人有一丈多高,穿著金甲拿著寶劍,看著我,對我說:『上帝命令我做你的兒子。

』就把寶劍從我的左脅刺進去,我痛的實在不能忍受。

到現在疼痛還沒有停止。」

肅宗就在蠟燭下檢查了吳皇后的左脅,看到有一塊象皇冠上的裝飾的紅布那樣印在那上面,急忙把這種情況上奏了皇上。

後來吳皇后就生下了代宗。

代宗出生的第三天,皇上來到東宮賜給了吳皇后一個金盆,並叫她用金盆給代宗洗澡。

這時吳皇后身體很弱,而代宗的身體還沒有舒展開,負責侍奉的老婆婆十分驚慌,就把宮中各位王子以及和代宗同一天出生的而身體相貌都很豐滿健康的抱來獻給皇上。

皇上一看就很生氣說:「這個小孩不是我的孫子。」

老婆婆連連叩頭謝罪,皇上斜著眼睛看著她說:「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快把我的孫子抱來。」

於是只好把太子抱來給皇上。

皇上一看特別高興,用手托著太子,面向太一陽一看他,笑著說:「這個孩子的福祿遠遠地超過他的父親。」

皇上回到宮裡,對力士說:「這個殿裡有三個天子,真是高興啊!可以跟太子喝酒了。」

唐武宗

唐會昌末年,武宗忽改御名為火下火。

及宣宗以光王龍飛,於古文,光字實從烡焉。

噫,先兆之明若是耶。

(出《真陵十七史》)

唐朝會昌末年,武宗忽然間改他的名為炎。

趕到宣宗時用「光王」帝號登極。

在古文字中,光字確實從烡(意為火兒)而來。

唉!先兆竟能像這樣明顯嗎!

唐宣宗

唐宣宗在藩時,常從駕回,而誤墜馬,人不之覺。

比二更,方能興。

時天大雪,四顧悄無人聲。

上寒甚,會巡警者至,大驚。

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為我求水。」

警者即於旁近得水以進,遂委而去。

上良久起,舉甌將飲,顧甌中水,盡為芳醪矣。

上喜,獨自負,舉一甌,已而體微暖有力,步歸藩邸,後遂即帝位。

(出《真陵十七史》)

唐宣宗在藩地時,曾跟著皇帝回京城,一次他不慎從馬上掉下來,人們都沒有發覺。

到了二更天,才甦醒過來。

這時天正下著大雪,向四周看了看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

他冷得厲害。

一會巡邏的人到了,非常驚訝,他說:「我是光王,不明白怎麼會摔到這裡,現在我又困又渴,你給我找點水。」

巡邏的人就在附近弄了些水獻給了他,於是就離開了。

他很久才起來,舉起盛水的甌要喝,看見甌中的水全都變成了芳香醇厚的美酒了。

他很高興,獨自一個將一甌都喝了。

不一會,覺得身體暖和渾身有勁,就走回了他分封的住所。

後來他就做了皇帝。

迎光王

太子賓客盧真,有猶子,曾為沙門。

會昌中,沙汰歸俗,蔭補為光王府參軍。

一日,夢前師至其家而問訊焉,盧則告卑(「卑」原作「畢」,據明抄本改。

)官屑屑然,非其願也,常思落髮,再披緇褐。

師曰:「汝誠有是志,像教興復,非晚也。」

語未竟,俄四面見日月旌旆,千乘萬騎,喧言迎光王即皇帝位。

未幾,武帝崩,光王果即皇帝位。

至是竟符其事焉。

(出《宣室志》)

太子的賓客有個叫盧真的,他的侄兒曾是個和尚。

會昌年中期,被淘汰還俗。

就補做了光王府的參軍。

一天,他夢見以前的師傅到他家裡詢問打聽他的情況,他就告訴師傅說:「做了小小的官,不是我所願意的,經常想念當和尚的生活,希望能再披上袈裟。」

師傅說:「你如果真的有這個志向,要興復佛教,現在也不晚。」

話沒說完,忽然看見四面有日月旌旗,還有上千輛車、上萬騎著馬的人,並大聲宣告說:迎接光王做皇帝。

沒過多久,武帝死了,光王果然做了皇帝。

這竟然和夢中的事相符合的。

唐懿宗

唐懿宗器度沈厚,形貌瑰偉。

在藩邸時,疾疹方甚,而郭淑妃見黃龍出於臥內。

上疾稍退,妃具以狀告,上曰:「無洩是言,貴不相忘。」

更嘗大雪盈尺,而上寢室輒無分寸,諸王見者無不異之。

大中末,京城小兒,疊布蘸水。

向日張之,謂捩暈。

及上自鄆王即位,捩暈之言應矣。

宣宗制《泰邊陲曲》,撰其詞云:「海岳晏鹹通」,上垂拱而號鹹通。

上仁孝之道,出於天性。

鄭太后厭代,而蔬素悲毀,同士人之禮。

公卿奉慰者,無不動容。

(出《杜一陽一雜編》)

唐懿宗為人寬宏大量、沉穩、厚道,長得也很漂亮高大。

他在分封的住處時,得了麻疹,病得很厲害。

郭淑妃看見一條黃龍從他的臥室裡出來,等皇上的病痛稍微減輕的時候,淑妃就把這件事全告訴了他。

他說:「不要把這些話洩露出去,將來不會忘記你。」

一次曾經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而他的寢室卻一點也沒有,各位王子們見了也都感到有些奇怪,大中末年的時候,京城裡的小孩們都把布疊起來蘸上水,然後再把它打開讓太一陽一照射,還說這種法叫做「捩暈」。

等到他從鄆王而即位的時候,捩暈的說法就應驗了。

宣宗寫了個《泰邊陲曲》,寫的詞說:「海岳晏鹹通。」

他就垂衣拱手起了年號叫鹹通。

他的仁慈孝敬之道,是他的天性決定的。

然而鄭太后厭惡他取代尊位,待他很平常,像對士人一般。

公卿大臣輔佐他的都感到氣憤不平。

唐僖宗

唐丞相隴西公李蔚建大旆於廣陵日,時鹹通十二年也。

泗州狀言:有女僧二人,至普光寺,將祈禮者,睢盱顧視,如病風狂,云:「後二年,國有變亂,此寺大聖和尚,當履寶位。」

循廊喧叫,聚人甚眾,不跡其來。

釋徒大恐,且欲拘縻之際,則齊登峻塔,投身而下。

其一不救,其一墜傷,狂痛昏迷,詰問不獲。

丞相立命焚其狀,仍牒州杖殺之。

至十四年,果懿皇晏駕。

八月,僖宗即位,乃是普王。

(出《唐史》)

唐丞相隴西公李蔚建,在廣陵掛起旌旗時,當時正是鹹通十二年。

泗州有狀子說:有兩個女僧,到普光寺,對一些祈禱禮拜的人都張目環視,就像得了瘋狂病似的說:「後二年國家將有變亂,這個寺的大聖和尚當登上寶位。」

一邊說一邊沿著走廊喧叫,圍觀的人聚集了很多,誰也不知道她們是從哪來的。

僧徒們非常害怕,正想要拘囚捆一綁她們的時候,二個女僧就一齊登上了峻塔,從上面跳了下去。

其中一個摔死了,另一個摔傷了,疼痛得昏迷了過去,問她什麼,她也不說。

丞相立即命令把那狀子燒了。

還通牒州里把摔傷的女僧打死。

到了鹹通十四年的時候,果然懿宗皇帝駕崩。

八月,僖宗登上了皇位。

這就是普王。

李 邰

唐李邰為賀州刺史,與妓人葉茂蓮一江一 行。

因撰《骰子選》,謂之葉子。

鹹通以來,天下尚之,殊不知應本朝年祚。

正體書葉字,廿世木子,自武德至天祐,恰二十世。

(出《感定錄》)

唐朝李邰做賀州刺史,和一個叫葉茂蓮的妓女在一江一 上遊玩,撰寫了《骰子選》取名「葉子」。

鹹通以來,天下太平,誰也不知道這個「葉子」應驗了本朝的年數。

正體寫「葉」字,是「廿世木」。

從武德到天祐年,正好是二十代。

後唐太祖

後唐太祖,在妊十三月而生。

載誕之夕,母后甚危,令族人市藥於雁門。

遇神人,教以率部人,被介持旄,擊鉦鼓,躍馬大噪,環所居三周而止,果如所教而生。

是時虹光燭室,白氣充庭,井水暴溢,及能言,喜道軍旅。

年十二三,善騎射。

曾於新城北,酒酹於毗沙門天王塑像,請與一交一 談。

天王被甲持矛,隱隱出於壁間,所居帳內,時有火聚,或有龍形,人皆異之。

嘗隨火征龐勳,臨陣出沒如神,號為龍一虎子。

(出《北夢瑣言》)

後唐太祖,他的母親懷了他十三個月才生。

在出生的當天黃昏,他的母親很危險,就叫家族裡的人去雁門買藥。

這時族人遇見了一個神人,告訴他回去帶領部下的人,披著甲衣,拿著旗幟,敲打著樂器和戰鼓,騎著馬大喊大叫的圍著產婦所住的房子跑三圈就停下來。

族人果然像神人所告訴的那樣去做了,接著太祖也就降生了。

那時虹光照亮了室內;白色的氣體充滿了庭院,井裡的水瀑漲外流。

等到太祖能說話的時候,就喜歡談論一些有關軍事上的事。

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他就善於騎馬射箭。

曾經在新城北,把酒倒在毗沙門天王塑像上,請求和他一交一 談。

天王披著凱甲拿著長矛,隱隱約約地出現在牆壁上。

他所住的帳內大火聚攏,好像是龍的形狀,人們都非常奇怪,他曾經隨著去急速征討龐勳,臨陣時神出鬼沒,被稱做龍一虎子。

後唐明宗

後唐明宗皇帝微時,隨蕃將李存信巡邊,宿於雁門逆旅。

逆旅媼方妊,帝至,不時具食。

腹中兒語謂母曰:「天子至,速宜具食。」

聲聞於外。

媼異之,遽起親奉庖爨,敬事尤謹。

帝以媼前倨後恭,詰之,曰:「公貴不可言也。」

問其故,具道娠子腹語事。

帝曰:「老嫗遜言,慎吾辱耳。」

後果如言。

(出《北夢瑣言》)

後唐明宗皇帝未顯貴時,跟隨分封地大將李存信巡邏邊境,住在了雁門的旅館裡。

旅館裡的女主人正懷孕,明宗到時,女主人沒有準備酒飯。

腹中的胎兒就對他母親說:「天子到了,應趕快準備酒飯。」

聲音在外面都能聽到。

女主人認為很奇怪,就急忙起來親自到廚房裡做飯,而且還特別恭敬小心的侍奉。

明宗因為女主人先傲慢而後又謙恭,就追問她是什麼原因,女主人說:「你是大福大貴的人啊。」

又問她是怎麼知道的,女主人就把肚子裡懷的孩子說話的事全部都說了出來。

明宗說:「老太婆,你這樣恭順著說,是怕我屈辱你罷了。」

後來果然像女主人說的那樣,明宗做了皇帝。

潞 王

清泰之在岐一陽一也,有馬步判官何某,年逾八十,忽暴卒。

雲有使者拘錄,引出,冥間見一陰一君曰:「汝無他過,今放汝還。

與吾言於潞王曰:『來年三月,當帝天下。

』可速返,達吾之旨。」

言訖引出,使者送歸。

及蘇,遂以其事密白王之左右,鹹以妖妄而莫之信,由是不得聞於王。

月餘,又暴卒入冥,復見一陰一君。

一陰一君怒而責之曰:「何故受吾教而竟不能達耶?」

徐曰:「放汝去,可速導吾言,仍請王畫吾形及地藏菩薩像。」

何惶恐而退。

見其庭院廊廡之下,簿書雜亂,吏胥一交一 橫。

何問之,使者曰:「此是朝代將變,升降去留,將來之官爵也。」

及再活,托以詞訟見王。

及見之,且曰:「某有密事上白。」

王因屏左右問之,備述所見,王未之信。

何曰:「某年逾八十,死在旦夕,豈敢虛妄也。」

王默遣之。

來春,果下詔攻岐一陽一,唯何叟獨喜,知其必驗。

至期,何叟之言,毫髮無差矣。

清泰即位,擢何叟為天興縣令。

固知冥數前定,人力其能遏之乎。

(出《王氏見聞錄》)

清泰在岐一陽一的時候,有個姓何的馬步判官,年齡已超過八十歲了,一天忽然死了,復甦後說有一個使者把他拘繫去了。

引著他到一陰一曹地府去見閻王,閻王說:「你沒有什麼過錯,現在就把你放回去。

替我對潞王說:『來年三月,他可當天下的皇帝。

』你可以趕快回去,轉告我的旨意。」

說完就把他帶出地府,使者把他送了回去。

等甦醒過來,就把去地府的事偷偷地告訴了潞王身邊的人,人們都認為是妖言胡說沒有人相信,所以沒有人向潞王說起這件事。

一個多月後,何某又突然死了,到了地府又見到了閻王。

閻王氣憤並責備他說:「為什麼接受了我的教導而又不能替我轉達呢?」

又輕聲地說:「放你回去,可趕快傳我的話給潞王。

還要請潞王給我和地藏的菩薩畫像。」

何某惶恐不安的退了出來。

看見那庭院廊廡的下面,書簿亂七八糟的堆放著,還有一些小官吏們驕橫地站在那裡,何某就問是怎麼回事,使者告訴他說:「這是朝代要改變了,升降去留都是將來的官爵啊。」

等何某再次活過來,就假借說要打官司見潞王。

等見到了潞王,又說:「我有秘密的事告訴你。」

潞王就讓左右的人退避,然後就問他,何某就把去地府的事詳細地告訴了潞王。

潞王不相信。

何某說:「我已是八十多歲的人了,死就是眼前的事,怎麼敢一胡一 亂說呢。」

潞王就默默地把他打發走了。

來年春天,果然皇帝下詔書命令攻打岐一陽一,這時只有姓何的老頭獨自高興,知道閻王的話一定應驗了。

到了日期,姓何的老頭所說的話絲毫也不差,清泰果真當了皇帝。

就封何老頭為天興縣令。

因此說人的壽考和顯卑都是天意所定,哪裡是人的力量所能阻止的呢?

晉高祖

清泰中,晉高祖潛龍於並部也。

常一日從容謂賓佐云:「近因晝寢,忽夢若頃年在洛京時,與天子連鑣於路。

過舊第,天子請某入其第。

其遜讓者數四,不得已,即促轡而入。

至廳事下馬,升自阼階,西向而坐。

天子已馳車去矣。」

其夢如此,群僚莫敢有所答。

是年冬,果有鼎革之事。

(出《玉堂閒話》)

清泰中,晉高祖在並部還沒有得到帝位。

曾有一天,他很舒緩的、慢慢的對輔佐他的官吏們說:「近來白天睡覺,忽然夢見若干年前在洛一陽一時,我和天子坐在一輛車上在路上走,路過了他過去的住宅,天子就讓我進去。

他再三再四的謙讓,沒有辦法,就只好提馬進去了。

到了廳前下馬,我走上了東邊的台階,面向西坐下,這時天子已經趕著車走了。

那個夢就是這樣。」

下屬的官吏們沒有一個敢說什麼的。

這年冬天,果然就發生了改權變政的事。

偽蜀主舅

偽蜀主之舅,累世富盛,於興義門造宅。

宅內有二十餘院,皆雕牆峻宇,高台深池,奇花異卉,叢桂小山,山川珍物,無所不有。

秦州董城村院,有紅牡丹一株,所植年代深遠,使人取之,掘土方丈,盛以木櫃,自秦州至成都,三千餘里,歷九折、七盤、望雲、九井、大小漫天,隘狹懸險之路,方致焉。

乃植於新第,因請少主臨幸。

少主歎其基構華麗,侔於宮室,遂戲命筆,於柱上大書一「孟」字,時俗謂孟為不堪故也。

明年蜀破,孟氏入成都,據其第。

忽睹楹間有絳紗籠,迫而視之,乃一「孟」字。

孟曰:「吉祥也,吾無易此居。」

孟之有蜀,蓋先兆也。

(出《王氏見聞錄》)

偽蜀主的舅舅,世代富足昌盛。

在興義門建造了一處深宅大院。

宅內有二十多所院落,房屋和牆壁全都用彩畫裝飾著。

宅院裡有高台深池、奇花異草,叢桂小山、山川珍物,真是無所不有。

秦州董城村院裡,有一棵紅牡丹,種植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

他叫人把它取回來,於是就挖了一丈多深的土才挖了出來。

就用木櫃裝著,從秦州運到成都,有三千多里的路程,經過了九折、七盤、望雲、九井等險要狹窄而又極為漫長的路,最後才運到了城都,就把它種在了新的宅第。

便請少主來欣賞。

少主感歎宅的建築結構如此的豪華美麗,就和宮室差不多。

接著就提起筆來,在柱子上大大的寫了一個「孟」字。

當時人們都說:「孟」字是不能忍受的意思。

第二年蜀被打敗,孟氏進入了城都,佔據了那個宅第。

忽然看見柱子上有紅紗籠罩著,走到跟前一看,卻是一個「孟」字。

孟氏說:「真是吉祥啊,我不能變換這個住處了。」

孟氏得蜀,原來是有先兆的。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