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徐 慶唐高宗時,徐慶為征遼判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

徐慶 周仁軌 徐敬業 杜景佺 黑齒 常之 顧琮 路敬淳 張易之 鄭蜀賓 劉希夷 崔玄暐 宋善威 李處鑒 曲先沖 呂崇粹 源乾曜 毋旻 楊慎矜 王儦 崔曙 元載 彭偃 劉淝 韓滉 嚴震 李德裕 李師道 韋一溫一

徐 慶

唐高宗時,徐慶為征遼判官。

有一典,不得姓名。

慶在軍,忽夢己化為羊,為典所殺。

覺後悸懼流汗。

至曉,此典詣慶,慶問夜來有所夢否。

典云:「夢公為羊,手加屠割。

意甚不願,為官所使制不自一由 。」

(「所使制不自一由 」六字明抄本作「則解制使之惑」。

)慶自此不食羊肉矣。

(「慶自此不食羊肉矣」八字明抄本作「慶慰留之遂不食葷」。

)至則天時,慶累加至司農少卿雍州司馬,時典已任大理獄丞。

後慶被誣與內史令裴炎通謀,應節(明鈔本「節」作「接」)英公徐敬業揚州反,被執送大理。

忽見此丞押獄,慶便流涕謂之曰:「征遼之夢,今當應之。」

及被殺戮之日,竟是此丞引出。

(出《廣古今五行記》)

唐高宗時,徐慶作征遼判官。

有一個主管,不知道姓名。

徐慶在軍營中。

忽然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羊,被主管殺了。

醒後驚悸恐懼流出一身冷汗。

到了晚上,這個主管到徐慶這裡,徐慶就問主管昨天晚上作夢沒有。

主管說:「夢到您變成羊,我親身殺割,本來我不願這樣作,但被人指使控制不了自己不得不這樣做。」

徐慶從此不吃羊肉了。

到了武則天作皇帝時,徐慶多次被提陞官作到司農少卿雍州司馬。

那時那個主管也已任大理寺獄丞。

後來徐慶被誣陷與內史令裴炎有一陰一謀,響應英公徐敬業在揚州謀反。

被抓住送到大理寺。

徐慶忽然看見那個獄丞押獄,他痛哭流涕對他說:「征遼那時作的夢,現在該應驗了。」

等到徐慶被殺那天,竟然是那個獄丞拉他出來的。

周仁軌

唐周仁軌,京兆萬年人也,孝和皇后韋氏母一黨一 ,累遷金吾大將軍,除并州長史。

性殘酷好殺。

在州,忽於堂階下見一人臂,如新斷來,血流瀝瀝。

仁軌令人送去州二十餘里外。

數日令看,其臂尚在。

時盛暑毒,肉色無變。

人威怪之。

其月,孝和崩,仁軌以韋氏一黨一 伏誅。

介士抽刀斫之,仁軌舉臂,承刃所中,其臂墮地,與比見者無異。

又馳騎往於先送處看之,至彼一無所見。

(出《廣古今五行記》)

唐朝的周仁軌,京兆萬年人。

他是孝和皇后韋氏死一黨一 。

多次陞遷,官作到金吾大將軍,任并州長史,性情殘忍酷毒好殺戮。

有一次在并州,忽然由堂階下見一條人的臂,好像剛砍下來的還在瀝瀝流血。

仁軌令人扔到離州衙二十多里以外。

過了幾天讓人去看,那條人臂還在。

當時正是盛夏酷暑,但肉色沒有變。

人們都感到奇怪。

也就在那個月,孝和皇帝死了。

周仁軌因為是韋氏同一黨一 伏法被判死刑。

武士抽刀砍他,他舉臂一迎,正被刀砍中,他的一條手臂掉在地上,與以前看見那一條沒有什麼不同。

又有人騎馬到先扔手臂的地方去看,到那裡後什麼也沒有了。

徐敬業

唐徐敬業舉兵,有大星蓬蓬如筐籠,經三宿而失。

俄而敬業敗。

(出《朝野僉載》)

唐朝徐敬業興兵反叛朝廷,有顆蓬蓬如筐籠的大星,經三宿的時間消失了,不久敬業失敗了。

杜景佺

唐司刑卿杜景佺授并州長史,馳驛赴任。

其夜,有大星如斗,落於庭前,至地而沒。

佺至并州祁縣界而卒。

群官迎祭,回所上食為祭盤。

(出《朝野僉載》)

唐朝司刑卿杜景佺被授予并州長史之職。

騎馬馳往驛站赴任。

當天夜晚,有顆星象斗那麼大,落在庭院前,到地上就不見了。

景佺到了并州祁縣縣界而死。

群官迎接祭奠,用拿來給他吃的食品作為祭品。

黑齒常之

唐將軍黑齒常之鎮河源軍。

城極嚴峻。

有三口狼入營,繞官舍,不如從何而至。

軍士射殺。

黑齒惡之,移之外。

奏討三曲一黨一 項,奉敕許。

遂差將軍李謹行充替。

謹行到軍,旬日病卒。

(出《朝野僉載》)

唐朝黑齒常之將軍奉命鎮守河源軍。

城很森嚴險峻。

有三隻狼進入軍營。

繞著官捨走,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軍士把它們射死了,黑齒將軍很討厭它們,命人扔到城外。

黑齒將軍上奏討伐三曲一黨一 項首領,皇上下敕詔准許。

就派將軍李謹行接替黑齒之任,李謹行列軍營,十多天就病死了。

顧琮

唐天官侍郎顧琮新得三品。

有子婿來謁。

時大門造成,琮乘馬至門,鼓鼻踣地不進。

鞭之,跳躍而入,從騎亦如之。

有頃,門無故自倒。

琮不悅,遂病。

郎中員外已下來問疾,琮云:「未合入三品,為諸公成就至此。

自知不起矣。」

旬日而薨。

(出《朝野僉載》)

唐朝天官侍郎顧琮剛被提升為三品官。

有子婿前來拜見。

當時大門剛剛建成,琮騎馬到了門前,但他的馬噴鼻倒地不進門,顧琮用馬鞭抽打,那馬跳躍著進了門,顧琮的隨從們也都是這樣。

不一會兒,那大門無故倒塌。

顧琮便很不高興。

於是病倒了。

郎中員外等人前來探病,顧琮說:「不應該升為三品,承蒙你們這些人抬舉。

我自己知道不會好了。」

沒過十多天就死了。

路敬淳

唐則天如意中,著作郎路敬淳莊在濟源。

有水碾,碾上柱去水五六尺,一柱將壞,已易之,家人取充樵。

柱中有一魚尺餘,尚活。

至數年,敬淳坐罪被殺。

(出《廣古今五行記》)

唐朝武則天如意年間,著作郎路敬淳的莊園在濟源。

莊園裡有個水碾,碾上的柱子距離水有五六尺。

其中有個柱子要壞了,已經換了下來,路敬淳的家人要拿來作柴燒。

劈開後發現裡面有一條一尺多長的魚,還活著。

幾年後,路敬淳犯罪被殺。

張易之

唐張易之初造一大堂,甚壯麗,計用數百萬。

紅粉泥壁,文柏帖柱,琉璃沉香為飾。

夜有鬼書其壁曰:「能得幾時?」

易之令削去,明日復書之。

前後六七削。

易之乃題其下曰:「一月即令足。」

自是不復更書。

經半年,易之籍沒,入官。

(出《朝野僉載》)

唐朝的張易之剛建起一座大堂。

很是宏偉壯麗,統計用錢幾百萬。

紅泥粉牆,柱子用好木料裝飾上花紋圖案,還有琉璃瓦沉香木豪華典雅。

夜間有鬼在牆上寫了幾個字:「能得幾時。」

易之讓人把字削去。

第二天又寫上了。

如此前後寫削六七次。

易之就在那題字的下面又寫了幾個字說:「一月即令足」意思是一個月就滿足了。

從這以後再也沒有發現寫什麼。

半年以後,易之並全家都被殺了,收為官有。

鄭蜀賓

唐長壽中,有滎一陽一鄭蜀賓頗善五言,竟不聞達。

年老,方授一江一 左一尉。

親朋餞別於上東門,蜀賓賦詩留別曰:「畏途方萬里,生涯近百年;不知將白首,何處入黃泉。」

酒酣自詠,聲調哀感,滿座為之流涕。

竟卒於官。

(出《大唐新語》)

唐朝長壽年間,有個滎一陽一人叫鄭蜀賓,他很擅長五言詩。

但一直也沒有出名作官。

到年老時,才被任命為一江一 左一個縣尉。

臨上任時親朋好友都來到上東門為他餞行。

蜀賓即席賦詩留別。

說:「坎坷的路途啊萬里遠,人生一世將近百年,不知不覺就要白頭了,也不知在什麼地方進入黃泉。」

酒意正濃,自己詠歎,聲調很哀傷。

滿座的人都被感動得流了淚。

後來終於死在官任上。

劉希夷

唐劉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華,好為宮體詩。

詞旨悲苦,不為時人所重。

善彈琵琶,嘗為白頭翁詠云:「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既而自悔曰:「我此詩讖,與石崇白首同所歸何異也。」

乃更作一聯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既而歎曰:「此句復似向讖矣,然死生由命,豈復由此。」

乃兩存之。

詩成未週歲,為奸人所殺。

或云:「宋之問害之。」

後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

(出《大唐新語》)

唐朝的劉希夷又名庭芝。

汝州人。

少年時就有文采才華,好寫宮體詩,但詩詞的主題悲苦,不被當時的人所重視。

他還擅長彈琵琶。

曾經為一個白頭老翁詠詞說:「今年花落了顏色也改變了,明年花開又在哪裡呢?」

說完又後悔說:「我的這首詩可能是個預兆,和當年石崇白頭歸家有什麼不同呢?」

於是又作一個對聯說:「年年歲歲花開都相似,歲歲年年人都不相同了。」

然後又長歎一聲說:「這句還像有什麼預兆,然而生死都是命裡注定的,怎麼能因為這些預兆呢。」

就把兩首詩都保留下來。

作這詩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劉希夷就被壞人所殺害。

有人說:是宋之問害了他。

後來孫昱撰寫《正聲集》認為劉希夷的詩為這詩集中最好的詩了,因此被當時的人所稱讚。

崔玄暐

唐崔玄暐初封博陵王,身為益府長史。

受封,令所司造輅初成,有大風吹其蓋傾折。

識者以為不祥。

無何,弟暈為雲一陽一令,部人殺之雍州衙內。

暐三從以上,長流嶺南。

斯亦咎徵之先見也。

(出《朝野僉載》)

唐朝崔玄暐剛被封為博陵王,任職益州長史。

受封後,命人造一輛車剛剛作成,有一陣大風把車蓋吹折。

明白的人認為這是不祥的徵兆。

不多時,崔玄暐的弟弟名暈任雲一陽一縣令,被手下的人殺害在雍州府衙內。

玄暐的婦人及父子家屬長期流落在嶺南。

這也是預兆的先見吧。

宋善威

唐瀛州饒一陽一人宋善威曾任一縣尉。

嘗晝坐,忽然取靴衫笏,走出門迎接,拜伏引入。

諸人不見,但聞語聲。

威命酒饌樂飲,仍作詩曰:「月落三株樹,日映九重天;良夜歡宴罷,暫別庚申年。」

後威果至申年而卒。

(出《朝野僉載》)

唐朝時瀛州饒一陽一人宋善威曾任一個縣的縣尉。

有一天白天正坐著,忽然取過鞋穿上衫拿著笏板,走出門外迎接,拜伏後引人進來,別的人都看不見,只聽到說話聲。

善威命人拿來酒菜高興地同飲,還作詩說:「月落三株樹,日映九重天,良夜歡宴罷,暫別庚申年。」

後來宋善威果然到申年那年死了。

李處鑒

唐開元三年,有熊晝日入廣府城內,經都督門前過。

軍人逐十餘里,射殺之。

後月餘,都督李處鑒死。

自後長史朱思賢被告反,禁身半年,才出即卒。

司馬宋慶賓、長史竇崇嘉相繼而卒。

(出《朝野僉載》)

唐朝開元第三年,有一隻熊白天進入廣府城裡,從都督府門前經過。

軍人追趕了十多里才把它射死。

後來約一個多月的時間,都督李處鑒就死了。

從那以後長史朱思賢被告發有謀反罪,囚禁半年,才出獄就死了。

司馬宋慶賓、長史竇崇嘉相繼死去。

曲先沖

唐開元四年,尚書考功院廳前一雙桐樹,忽然枯死。

旬日,考功員外郎邵某卒。

尋而曲先沖為郎中,判邵舊案。

月餘,西邊樹又枯死。

省中憂之,未幾而先沖又卒。

(出《朝野僉載》)

唐朝開元四年,尚書考功院裡廳堂前的兩棵桐樹,忽然枯死,十多天後,考功的員外郎姓邵的死了。

立刻讓曲先沖任郎中,審理批閱姓邵的留下的舊案卷。

一個多月後,西邊的桐樹又枯死了,先沖在省悟中很憂慮,沒過幾天先沖又死了。

呂崇粹

唐開元中,諫議大夫呂崇粹,東平人,美秀魁梧,薄有詞彩。

宅在京永崇坊。

於家忽見數個小兒腳脛,自膝下自踝已上,流血淋瀝,如新截來。

旬日,粹遇疾而卒。

(出《廣古今五行記》)

唐開元年間,諫議大夫呂崇粹是東平人。

俊美身材高大、略有文采。

他的家在京城東邊永崇坊。

有一天在家裡忽然發現幾個小孩的小腿,從膝以下自踝以上。

淋淋瀝瀝流著血,好像剛截下來一樣。

十多天的時間,呂崇粹得病身亡。

源乾曜

唐源乾曜為宰相,移政事床 。

時姚元崇歸休。

及假滿來,見床 移,忿之。

曜懼下拜。

玄宗聞之,而停曜。

宰相諱移床 ,移則改動。

曜停後,元崇罷。

此其應也。

(出《朝野僉載》)

唐朝時源乾曜任宰相,移動了政事廳的床 。

當時姚元崇請假歸家休養。

等到假期到了回來,看見床 被移動了,很氣憤,源乾曜恐懼下拜,玄宗聽說這件事,讓源乾曜停職。

原來宰相諱忌移床 ,移就是改動。

乾曜停職後,元崇也被罷免。

這就是應驗。

毋 旻

唐右補闕毋旻,博學有著術才。

上表請修古史,先撰目錄以進。

玄宗稱善,賜絹一百疋。

性不飲茶,著代飲茶序。

其略曰:「釋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瘠氣侵一精一,終身之累斯大。

獲益則歸功茶力,貽患則不謂茶災。

豈非福近易知,禍遠難見雲。」

後直集賢,無何以熱疾暴終。

初嘗夢著衣冠上北邙山,親友相送。

及至山頂,回顧不見一人。

意甚惡之。

及卒,僚友送葬北邙,果如初夢。

玄宗聞而悼之,贈朝散大夫。

(出《大唐新語》)

唐朝右補闕毋旻。

博學廣識有著述的才能。

他上表請求修撰古史,先撰寫了目錄送給皇上,玄宗稱讚很好。

賜給他一百疋絹。

他生性不好飲茶,曾寫了一個代飲茶序,大概意思是:解停滯消壅腫,一天的暫時利益很好,等到瘠氣侵入一精一髓,終身的害處很大。

獲得益處就歸功於茶力,遇到禍患則不說是茶帶來的災難。

難道不是福臨近容易知道,災禍遠離很難看見嗎?後來他一直集賢著書,不多久因熱疾突然死了。

當初他曾夢到自己穿上衣服戴上帽子上北邙山,親友們都來相送。

等到了山頂,回頭看竟沒有一人。

心裡厭惡這件事。

等他死了,親友送葬到北邙山。

果然同當初的夢相同。

玄宗聽說這件事也為他悼念,贈謚號朝散大夫。

楊慎矜

唐楊慎矜,隋室之後。

其父崇禮,太府卿,葬少陵原。

封域之內,草木皆流血。

守者以告,慎矜大懼。

問史敬忠。

忠有術,謂慎矜,可以禳之免禍。

乃於慎矜後園大陳法事。

罷朝歸,則裸袒桎梏,坐於叢棘。

如是者數旬,而流血亦止。

敬忠曰:「可以免禍。」

慎矜愧之。

遣侍婢明珠,明珠有美色,路由八姨門。

(貴妃妹也)姨方登樓。

臨大道,姨與敬忠相識,使人謂曰:「何得從車乎?」

敬忠未答。

使人去簾觀之,姨於是固留。

邀敬忠坐樓,乃曰:「後車美人,請以見遺。」

因駕其車以入。

敬忠不敢拒。

姨明日入宮,以侍婢從。

帝見而異之,問其所來。

明珠曰:「楊慎矜家人也,近贈史敬忠。」

帝曰:「敬忠何人,而慎矜輒遺其婢?」

明珠乃具言厭勝之事。

上大怒,以告林甫。

林甫素忌慎矜才,必為相。

以吉一溫一 一陰一害。

有憾於慎矜,遂構成其事,下一溫一 案之。

一溫一 求得敬忠於汝州,誣慎矜以自謂亡隋遺裔,潛謀大逆,將復宗祖之業,於是賜自盡,皆不全其族。

(出《明皇雜錄》)

唐朝的楊慎矜,是隋朝宮室的後代。

他的父親崇禮,曾任太府卿,死後葬在少陵原。

在他的封地內,草木都流血,守墓的人把這件事報告給楊慎矜,慎矜很恐懼。

問史敬忠怎麼回事。

史敬忠會法術,對慎矜說:「可以祈禱免禍。」

於是就在慎矜的後花園大擺法事。

慎矜上朝回來,就光著身子戴上腳鐐和手一銬,坐在荊棘叢裡。

像這樣過了幾十天,草木也不流血了。

敬忠說:「可以免禍了。」

慎矜覺得慚愧,就把一奴一婢明珠贈送給敬忠了。

明珠是很有姿色的。

敬忠他們經過八姨門、八姨正好登樓,那樓又臨近大道,八姨認識敬忠,就派人對敬忠說:「怎麼得到一個從車?」

敬忠沒有回答。

八姨就讓人去掉車簾看裡面。

八姨於是堅決讓他們留下,邀請敬忠上樓坐一會兒,然後說:「後面車裡的美人,送給我好嗎?」

因此叫人趕那輛車進來,敬忠不敢抗拒。

八姨第二天進宮,讓明珠以侍婢的身份隨從。

皇帝見到很奇怪,問明珠是哪裡來的。

明珠說:「我是楊慎矜家裡的人,最近贈送給史敬忠了。」

皇帝說:「敬忠是什麼人,楊慎矜就贈送給他一奴一婢。」

於是明珠就把楊慎矜信巫術的事全都告訴了皇帝。

皇帝很生氣,把這事告訴了李林甫,林甫平常就忌妒慎矜的才能,認為他以後一定會作宰相。

便用吉一溫一 暗害慎矜,因為林甫曾有憾於慎矜。

馬上就羅織罪名。

下令吉一溫一 審理此案。

吉一溫一 到汝州找到敬忠,誣陷慎矜因為自己是亡隋的後代,暗中密謀反叛,將要恢復祖宗的家業。

於是楊慎矜賜自盡死,其家族也未倖免。

王 儦

唐太子僕通事舍人王儦,肅宗克復後降官。

為人所告,系御史台。

儦未系之前年九月,儦與嬖姬夜坐堂下,有流星大如盎,光明照耀,墜於井中,在井久猶光明。

使人求之,無所得。

儦懼出宅,竟徙播州。

儦殊不意,行至鳳州,疽背裂死。

(出《紀聞》)

唐朝太子僕通事的舍人王儦。

肅宗重登皇位後被降官。

因為被人告發,囚禁在御史台。

王儦未被囚禁的前一年九月,一天夜晚他與一寵一 愛的妾在堂下坐著,有一顆象盎那麼大的流星,光明耀眼,墜到井裡,在井裡很長時間還很亮。

派人到井裡尋求,什麼也沒有。

王儦害怕出了宅院。

囚禁流徙到播州,但他卻沒有想到,走到鳳州,背上生毒瘡崩裂而死。

崔 曙

唐崔曙舉進士,作明堂火珠詩贖帖。

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當時以為警句。

及來年曙卒。

唯一女名星星。

人始悟其自讖也。

(出《本事詩》)

唐朝崔曙考中進士。

作明堂火珠詩贖帖。

詩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當時認為是警句,等到來年崔曙死了,只剩下他的一個女兒名叫星星。

人們才領悟他自己的預言。

元 載

唐元載為相時,正晝有書生詣焉。

既見,拜語曰:「聞公高義好士。」

輒獻詩一篇,以寄其意。

詞曰:「城南路長無宿處,獲花紛紛如柳絮;海燕啣泥欲作窠,空屋無人卻飛去。」

載亦不曉其意。

既出門而沒。

後歲余,載被法家破矣。

(出《通幽錄》)

唐朝元載作宰相時,大白天有一個書生來求見。

接見後,那書生參拜後說:「聽說你品格高尚,仁德而喜歡有才能的人。

我就獻詩一篇,用來寄托我的敬意。

詩是這樣的:『城南的路長沒有住宿的地方,荻花飄飛好像柳絮。

海燕啣泥想要作窩,空屋裡沒有人又飛走了。」

元載不明白他的用意。

書生出了門就不見蹤形了。

後來過了一年多,元載被法辦其家也破敗了。

彭 偃

唐大歷中,彭偃未仕時,嘗有人謂曰:「君當得珠而貴,後且有禍。」

尋為官得罪,謫為澧州司馬。

既至,以一江一 中多(「多」原作「名」,據明抄本改)蚌。

偃喜,以為珠可取。

即命人采之,獲蚌甚多。

而卒無有應。

及朱泚反,召偃為偽中書舍人。

偃方悟得珠乃朱泚也。

後誅死。

(出《宣室志》)

唐朝大歷年間,彭偃未作官時,曾經有人對他說:「您會因得到珠而富貴,後來就會有災禍。」

不久他作官有了罪過,被貶官作澧州司馬。

到了澧州,因一江一 裡的蚌很多,他很高興,認為可以取珠了,立即命人采蚌,結果採到很多。

然而以前那句話並沒有應驗,等到朱泚造反,召彭偃作偽中書舍人,他才領悟得珠是朱泚。

後被殺死。

劉 淝

唐貞元中,淮西用兵。

時劉淝為小將,每捉生蹋伏,淝必在數,前後重創,將死數四。

後因月黑風甚,又令捉生。

淝憤激深入,意必死。

行十餘里,因坐將睡。

忽有人覺之,授以雙燭,曰:「君方大貴,但心存此燭在,即無憂也。」

淝後拜將,常見燭影在雙旌上。

後不復見燭,乃輿疾歸京卒。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朝貞元年間,淮西有戰事。

當時劉淝僅是一名小將,每次潛伏捉俘虜,淝必定在裡面,前後多次受重傷,有四次將近死亡。

後來又一次因為月黑風大,又命令他去捉俘虜。

淝很氣憤激動,深入敵後,心裡想這次必死無疑。

走了十多里,因為疲乏坐著休息剛要睡,忽然有人叫醒他,給他兩支蠟燭,說:「你將有大貴,但心裡要想著這兩支燭在,就沒有什麼憂患。」

劉淝後來提升為大將,常常見到燭的影子在雙旗上。

後來不再見到燭了,就得病回到京城死了。

韓 滉

唐丞相韓滉自金陵入朝。

歲余後,於楊子一江一 中,有龜鱉滿一江一 浮下,而悉無頭。

當此時,滉在城中薨。

人莫知其故。

(出《戎幕閒談》)

唐朝的丞相韓滉從金陵入朝。

一年多後,在揚子一江一 中,有龜鱉滿一江一 飄浮流下。

正在這時,韓滉在城中死了。

人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

嚴 震

唐司空嚴震,梓州鹽亭縣人,所居枕釜戴山。

但有鹿鳴,即嚴氏一人必殞。

或一日,有親表對坐,聞鹿鳴,其表曰:「釜戴山中鹿又鳴。」

嚴曰:「此際多應到表兄。」

其表兄遽對曰:「表兄不是嚴家子,合是三兄與四兄。」

不日,嚴氏子一人果亡。

是何異也。

(出《北夢瑣言》)

唐朝司空嚴震,梓州鹽亭縣人。

居所靠釜戴山。

只要有鹿鳴叫,嚴家必定有一個人死。

有一天,有一個表兄與嚴震對面坐著。

又聽到鹿叫,他的表兄說:「釜戴山中鹿又叫。」

嚴震說:「這回多半要應驗到表兄身上。」

他的表兄立刻說:「我不是嚴家子弟呀,該是三兄與四兄吧。」

沒過幾天,嚴家子弟果然有一人死亡。

這是多麼奇怪啊!

李德裕

唐衛公李德裕,初為太原從事。

睹公牘中文水縣解牒稱:武士擭文水縣墓前有碑。

元和中,忽失龜一頭所在。

碑上有武字十一處,皆鐫去之。

其碑大高於華岳者,非人力攀削所及。

不經半年,武相遇害。

(出《戎幕閉談》)

唐朝衛公李德裕當初任太原從事。

看公文中文水縣的呈文中稱:「武士擭在文水縣的墓前有石碑。

元和年間,忽然龜一頭不知去向,碑上有十一處武字,都被刻掉。」

那個石碑高大如華山,不是人力所能攀上刻掉的。

沒過半年,武丞相被人害死。

李師道

唐李師道既以青齊叛。

章武帝將討之,凡數年而王師不勝。

師道益驕。

嘗一日坐於堂,其榻前有銀鼎,忽相鼓,其一鼎耳足盡墜。

後月餘,劉悟手刃師道,青齊遂平。

蓋銀鼎相鼓之兆也。

(出《宣室志》)

唐朝李師道已經憑借青齊而反叛,章武帝將討伐他。

經幾年時間皇帝的軍隊不能得勝。

師道更驕傲了。

曾有一天,師道在廳堂坐著,他的床 前有銀鼎,忽然互相撞擊,其中一個鼎的耳、足都掉了。

一個多月後,劉(概系師道部下)悟親手殺了師道,青齊之亂立刻平息。

大概是銀鼎相撞的預兆吧。

韋 一溫一

唐韋一溫一 為宣州,病瘡於首,因托後事於女婿。

且曰:「予年二十九,為校書郎,夢渡滻水,中流見二吏,繼牒相召。

一吏言:『彼墳至大,功須萬日,今未也。

』今正萬日,予豈免乎!」累日而卒。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朝韋一溫一 治理宣州,在頭上生了瘡,因此托付後事給女婿,並且說:「我二十九歲那年,當校書郎,作夢渡滻水,在一江一 中間見到兩個官吏,抱著官牒召我,一吏說:「他的墳太大,須萬日的功夫,今天還不到。」

現在正好萬日,我難道能避免嗎?」

不多幾天就死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