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風虹附):風秦始皇 王莽 賈謐 張華 劉曜 劉裔 徐羨之 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風虹附)

太平廣記

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風虹附)

房玄齡 不空三藏 一行 無畏三藏 玉龍子 狄惟謙 子朗

秦始皇 王莽 賈謐 張華 劉曜 劉裔 徐羨之 柳世隆

崔惠景 許世宗 徐妃 李密

夏世隆 陳濟妻 薛願 劉義慶 首一陽一山 韋皋

房玄齡

唐貞觀末,房玄齡避位歸第。

時天旱,太宗將幸芙蓉園,觀風俗。

玄齡聞之,戒其子曰:「鑾輿必當見幸,亟使灑掃,兼備饌具。」

有頃,太宗果先幸其第,便載入宮。

其夕大雨,鹹以為優賢之應。

(出《大唐新語》)

唐太宗貞觀末年,房玄齡辭官回家。

時值大旱,太宗皇帝要去芙蓉園,藉機觀察當地的民俗。

玄齡聽到這件事後,告誡他的兒子道:「鑾駕一定會來我家,趕緊讓人打掃衛生,並且備齊餐具。」

時間不大,太宗果然首先到了他的府第,並順便用車載著他進入皇宮。

當天夜裡下了大雨,人們都以為這是對天子優待賢人的報應。

不空三藏

唐梵僧不空,得總持門,能役百神,玄宗禮之。

歲旱,命祈雨。

不空言可過某日,今祈之必暴。

上乃命金剛三藏,設壇請雨。

果連淋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遽召不空止之。

遂於寺庭,建泥龍五六。

乃溜水,一胡一 言詈之。

良久,復置之大笑。

有頃雨霽。

玄宗又嘗詔術士羅公遠與不空祈雨,互陳其效。

俱召問之,不空曰:「臣昨焚白檀香龍。」

上命左右掬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氣。

每祈雨,無他軌則,但設數繡座,手旋數寸木神,唸咒擲之,自立於座上。

伺木神口角牙出,目瞚,雨輒至。

(出《酉一陽一雜俎》)

唐代有個佛門僧人叫不空,得任總持門,能夠役使百神,玄宗皇帝對他以禮相待。

有一年天旱,玄宗命他祈雨,不空說要過了這一天才行,現在祈雨必然下得又猛又急。

皇帝便命金剛三藏設壇請雨,果然連降大雨不止,大街上有被水漂流和淹死的。

於是急忙召喚不空要他把雨止住。

不空就在寺廟的院子裡,用泥土建造了五六條龍,往龍身上潑水,並一胡一 言亂語地罵它,過了許久,又對著它們大笑,不一會兒雨停天晴。

玄宗還曾詔命術士羅公遠與不空祈雨,他倆互相陳述自己求雨的效果。

玄宗把他倆叫來詢問,不空說:「昨天求雨時,燒的是白檀香龍。」

玄家讓近侍用手捧起院子裡的雨水嗅了嗅,果然有檀香氣味。

不空每次祈雨時,沒有其他規則,只是擺幾個漂亮的座位,用手旋轉數寸長的木製神像,念著咒語把神像拋起來,它就會自行站立在座位上。

等到神像口角間冒出牙齒,眼睛直眨巴,雨就降臨了。

一 行

僧一行,開元中嘗旱,玄宗令祈雨。

曰:「當得一器,上有龍狀者,方可致之。」

命如內府遍視,皆言不類。

後指一鏡鼻盤龍,喜曰:「此真龍矣。」

持入道場,一夕而雨。

或雲,是揚州新進。

初范模時,有異人至,請閉戶入室。

數日開一戶,模成,其人已失。

有圖並傳,見行於世。

此鏡。

五月五日於楊子一江一 心鑄之。

(出《酉一陽一雜俎》)

有個僧人叫一行,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經大旱,玄宗命他祈雨,他說:「需要弄一件器物,器物上有龍的形象,才可以求來雨。」

皇帝讓他在宮內四處察看,各樣東西他都說不像。

後來指著一面鏡子的盤龍鏡鼻高興地說:「這是真龍啊!」便把這件東西拿著進了祈雨的道場,時間不大就下起雨來。

有人說:「此物是揚州進獻的。

當初製作鑄造模子時,有個異人來到跟前,要求進入內室關閉門戶。

幾天之後打開一房門,模子便做成了,而那個人卻不見了。

現有圖紙與文字說明,流傳於世間。

這面鏡子是五月五日在揚子一江一 一江一 心鑄成的。」

無畏三藏

玄宗嘗幸東都,大旱。

聖善寺竺乾國三藏僧無畏善召龍致雨術,上遣力士疾召請雨。

奏云:「今旱數當然,召龍必興烈風雷雨,適足暴物,不可為之。」

上強之曰:「人苦暑病久矣,雖暴風疾雷,亦足快意。」

不得已,乃奉詔。

有司陳請雨之具,幡幢像設甚備。

笑曰:「斯不足以致雨。」

悉命撤之,獨盛一缽水,以小刀子攪旋之,一胡一 言數百祝之。

須臾有龍,狀類其大指,赤色。

首撤水上,俄覆沒於缽中。

復以刀攪咒之三,頃之,白氣自缽中興,如爐煙,逕上數尺,稍稍引出講堂外。

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

力士絕馳去,還顧白氣,旋繞亙空,若一匹素。

既而昏霾大風,震雷而雨。

力士才及天津之南,風雨亦隨馬而至,天衢大樹多拔。

力士比復奏,衣盡沾濕。

(出《柳氏史》)

唐玄宗曾經駕臨東都洛一陽一,正值那裡大旱。

聖善寺的竺乾國大和尚無畏,長於召龍致雨的法術,玄宗皇帝派遣高力士急速召他進宮求雨。

無畏回奏道:「現在的乾旱是理應出現的,如果召龍必然引來暴風和雷雨,恰好要造成很大的破壞,所以不能這樣做。」

玄宗固執地說:「百姓苦於酷暑已經很久了,雖然是暴風疾雷,也是令人痛快的。」

無畏出於不得已,便接受了玄宗的旨意。

有關人員擺好請雨所用的器具,旗旛經幢以及神像之類全都備齊。

無畏笑著說:「這些東西不能把雨請來。」

讓他們全部撤了下去。

他只盛了一缽水,用小刀旋轉攪動,隨便說了好多話祝禱著。

不一會兒有一條龍出現,形狀像他的大拇指,紅色,頭貼在水面上,接著又沉沒在缽子的水中。

他又用刀攪動著念了三遍咒語。

不大一會兒,有白氣從缽子裡升起,好像爐子裡冒出的煙,逕直向上數尺之高,慢慢地飄出講堂之外。

他對力士說:「趕快離開,雨到了!」力士騎馬跑出很遠,回頭看看白氣,已經旋繞連綿到天空,像一匹白色絲絹。

接著便是烏雲遮天大風呼嘯,雷聲隆隆大雨傾盆。

力士剛趕到天津橋南面,風雨也跟著他的奔馬來到這裡,大街上的高大樹木大都連根拔起。

等到力士上朝回稟時,衣服全被澆濕了。

玉龍子

唐玄宗至渭水,侍者得玉龍子進。

上皇曰:「吾為嬰兒時,天後召諸孫,坐於殿上,觀其嬉戲。

因出西國所貢玉環兼杯盤,羅列殿上,縱令爭取,以觀其志。

莫不奔競,厚有所得。

時吾在其中獨坐,略不為動。

後撫吾背曰:『此兒當為太平天子。

』因取玉龍子賜吾。

本太宗於晉一陽一宮得之,文德皇后嘗置之衣中。

及大帝載誕日,後以珠絡衣褓並玉龍子賜焉,其後嘗藏於內府。

雖廣不數寸,而一溫一 潤一精一巧,非人間所有,以為國瑞,帝帝相傳。

上皇即位初,每京師憫雨,即禱之,必有霖注。

逼而視之,苦奮鱗鬣。

開元中,三輔大旱。

上皇復祈禱,而涉旬無應。

乃密投於南內(「內」原作「山」,據明抄本改)龍池。

俄而雲物暴起,風雨隨作。

及上皇幸西蜀,車駕回次渭水,將渡,駐蹕於水濱。

左右侍者,因臨流濯弄,沙中得之。

自後夜中必有光彩,輝煥一室。

上皇還京,為小黃門私竊,以遺李輔國,常致櫃中。

輔國將敗,夜聞櫃中如有聲,開而視之,已亡所在。

人有詩曰:「聖運潛符瑞玉龍,自興雲雨更無縱。

不如渭水沙中得,爭保鑾輿復九重。」

(出《神異錄》)

唐玄宗來到渭水,侍者得到一枚玉龍子進獻給他,玄宗皇帝說:「在我是小孩子時,則天皇后召集各個皇孫進官,她自己坐在殿上觀看他們遊戲玩耍。

於是拿出西方國家進貢的玉環和杯盤等物擺在殿上,慫恿他們隨意拿取,藉以察看他們每人的志向。

皇孫們一個個爭先恐後,都拿到許多東西。

當時只有我坐在他們中間沒有動手,絲毫也不被這些東西動心。

天後撫摸著我的後背說:『這個孩子能成為太平天子。

』於是拿出玉龍子賜給了我。

這玉龍子本是太宗在晉一陽一宮得到的,文德皇后常常把它放在衣服裡面。

等到大帝週歲生日時,皇后將珠子竄兒、衣服、嬰兒被子等物,與玉龍子一起賜給了他。

這以後,玉龍子就時常珍藏在皇宮的內室裡。

此物雖然不過有幾寸大,但模樣兒一溫一 和潤澤十分一精一巧,並非人工所能製造,所以成為國家的珍寶和祥物,由皇帝們一代代傳授下來。」

玄宗即位初期,每當京城一帶缺雨就向它祈禱,必有充足的雨水降下,當靠近玉龍子密看時,見它好像在奮力抖動鱗甲。

開元中年,京城附近的三輔境內大旱,玄宗又向它祈禱,然而過了十天仍沒有反應,於是悄悄把它扔進了宮內南邊的龍池裡,不一會兒便突然出現了雲彩,風雨也相隨著來臨。

等玄宗巡視西蜀,車駕返回到渭水,過河之前停在河邊暫時休息,身邊的侍者乘機來到河旁洗濯戲耍,在沙子裡面撿到一枚玉龍子。

從此之後,每到夜半更深它就發出光彩,照得滿屋子通亮。

玄宗回到京城後,此物為宮內的小太監悄悄偷去,拿去送給了李林甫相國,經常放在櫃子裡。

李相國將要死時,夜間聽到櫃子裡好像有響聲,打開櫃子去看,在原來放它的地方已經不見了。

有人寫詩道:「聖運潛符瑞玉龍,自興雲雨更無縱。

不如渭水沙中得,爭保鑾輿復九重。」

狄惟謙

唐會昌中,北都晉一陽一令狄惟謙,仁傑之後。

守官清恪,不畏強禦。

屬邑境亢一陽一,自春徂夏,數百里田,皆耗璪。

禱於晉祠,略無其應。

時有郭天師,暨(明抄本「暨」作「即」)并州女巫,少攻符術,多行厭勝。

監軍使攜至京國,因緣中貴,出入宮掖,遂賜天師號。

旋歸本土。

僉曰:「若得天師一至晉祠,則不足憂矣。」

惟謙請於主帥,(「主帥」原作「天師」,據明抄本改。

)初甚難之。

既而敦請,主帥遂親往迓焉。

巫者唯唯。

乃具車輿,列幡蓋,惟謙躬為控馬。

既至祠所,盛設供帳,磬折庭中。

翌日,語惟謙曰:「我為爾飛符上界請雨,已奉天地命,必在至誠,三日雨當足矣。」

繇是四郊士庶雲集,期滿無征。

又曰:「災沴所興,良由縣令無德。

我為爾再告天,七日方合有雨。」

惟謙引罪,奉之愈謹,竟無其效。

乃驟欲入州,復拜留曰:「天師已為萬姓來,更乞至心祈請。」

悖然而詈曰:「庸瑣官人,不知天道。

天時未肯下雨,留我將復奚為。」

乃謝曰:「非敢更煩天師?俟明相餞耳。」

於是宿戒左右:「我為巫者所辱,豈可復言為官耶?詰旦有所指揮,汝等鹹須相稟。

是非好惡,予自當之。」

迨曉,時門未開,郭已嚴飾歸騎,而狄酒餚供設,一無所施。

郭乃坐堂中,大恣訶責。

惟謙遂曰:「左道女巫,妖惑日久,當須斃在此日,焉敢言歸?」

叱左右,於神前鞭背二十,投於漂水。

祠後有山,高可十丈。

遽命設席焚香,從吏悉皆放還,簪笏立其上。

於是闔城駭愕,雲邑長杖殺天師,馳走紛紜,觀者如堵。

時砂石流爍,忽起片雲,大如車蓋,先覆惟謙立所,四郊雲物會之。

雷震數聲,甘雨大澍,原野無不滂流。

士庶數千,自山擁惟謙而下。

州將以殺巫者,初亦怒之,既而一精一誠感應,深加歎異。

表列其事,詔書褒異云:「惟謙劇邑良才,忠臣華胄。

睹茲天厲,將癉下民,當請禱於晉祠,類投巫於鄴縣。

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軀。

起天際之油雲,情同剪爪。

遂使旱風潛息,甘澤旋流。

昊天猶監克誠,予意豈忘褒善。

特頒朱紱,俾耀銅章。

勿替令名,更昭殊績。」

乃賜錢五十萬。

(出《劇談錄》)

唐武宗會昌年間,北都晉一陽一縣令狄惟謙,是狄仁傑的後代,為官清廉,忠於職守,不畏強暴。

所轄境內,從春到夏烈日炎炎,出現了旱災,數百里農田的莊稼全部乾枯壞死,到晉祠裡祈禱請雨又毫無反應。

當時有個郭天師,就是并州的一個女巫。

她自小攻一習一 符菉之術,經常用符咒制勝。

監軍使把她帶到京城後。

由於攀結官中的權貴,時時出沒於皇宮,便被賜給了「天師」的稱號。

不久又回到了并州老家。

眾人都說:「如能請天師來一趟晉祠,那就不愁求不下雨來了!」狄惟謙請求北都府主帥出面去請,開始他很為難,惟謙又一再誠懇請求,主帥便親自前去迎接。

女巫連聲應諾,便準備車馬,排列旌旗傘蓋之類儀仗,由惟謙親自為她駕馬。

接到晉祠後,隆重地擺設祭禮用的供品與帳幔等物,惟謙等人則在院子裡彎腰致敬,恭恭敬敬地侍候。

第二天,女巫對惟謙說:「我為你飛一道符到天上去請雨,現已接到天帝的旨意,你們必須心意至誠。

三天之後就會降下足夠的雨來的。」

於是,四面八方的士官與百姓都聚集到這裡。

三天期滿了,毫無降雨的跡象。

女巫又說:「因一陰一陽一之氣不知而產生的災害,實因縣令無德所致。

我為你再一次稟告天帝,七天之後才應當有雨。」

惟謙感到內疚,對她供奉得更加恭謹。

七天之後,竟然還是沒有生效。

女巫便突然要回并州。

惟謙再三挽留道:「天師既然為了萬民百姓已經來到這裡,那就再次求您盡心盡力祈雨。」

女巫勃然大怒,罵道:「好個平庸無知的官人,根本不知道上天的道理。

天時氣候不肯下雨,還要留我在此幹什麼?」

惟謙拜射道:「並非還要麻煩天師,只是要您等明天,以便為您餞行而已。」

於是,惟謙在當晚就告誡手下人道:「我為女巫所羞辱,怎能再提當官的事呢?明天早上我有所安排,你們都必須服從。

是對是錯,是好是壞,由我自己承擔。」

等到天亮,門還沒打開時,郭天師已把回并州的馬備好了,而狄惟謙卻酒飯菜餚一樣也沒給她送來。

郭天師便坐在堂屋裡大肆呵斥責備。

惟謙便說:「好個邪道女巫!你妖言感眾多日,理當死在今天,怎麼敢說要回去!」他喝令手下人在神像前抽打其後背二十鞭子,然後扔到河流中。

祠廟後面有座山,有十丈高。

他即刻令人設供燒香,又將跟隨他的吏卒全部打發回家,自己穿上官服手持笏板站立在山上。

於是全城人為之震驚,都說縣令用棍子打死了天師,奔走相告,紛紛來看,圍觀群眾擠到一起像一堵大牆。

此時砂石飛滾,大風呼嘯,一片烏雲突然升起,大小猶如車蓬。

這片烏雲先遮在惟謙獨立的上方,四面的雲彩又匯合到一起。

幾聲雷響之後,渴望已久的雨便傾倒下來,原野到處大水湧流。

幾千名官紳百姓從山上簇擁著惟謙走了下來。

州府將領因為惟謙殺死女巫,開始也很惱怒,後來為他的一精一誠所感動,又大加讚賞,就將這件事上表陳述給朝廷。

皇帝頒布詔書褒獎這件奇異之舉道:「狄惟廉是治理縣邑的良才,忠臣貴族的後代。

眼見如此嚴重的天災即將殘害百姓,理當去晉祠祈禱求雨;他又傚法西門豹在鄴縣投巫於水中之舉,將女巫投在河裡。

他站在山頂忍受烈日之曝曬,這事等於火中焚身;這種舉動喚來了天邊的浮雲為之降雨,就像商湯剪爪求雨而感動上天一樣。

於是,致使乾旱的熱風潛蹤平息,潤澤萬物的甘霖頓時流下。

蒼天猶能體察他的一精一減,我怎能忘記褒獎他的善舉。

特發大紅官服,以增添其銅質官印的光彩。

不許革除其縣令的名份,更要表彰其非凡的業績。」

於是賜給他五十萬錢。

子 郎

偽蜀王氏,梁州天旱,祈禱無驗。

僧子郎詣州,雲能致雨。

乃具十石甕貯水,僧坐其中,水滅於頂者,凡三日,雨足。

州將王宗儔異禮之,檀越雲集,後莫知所適。

僧令藹,他日於興州見之,因問其術。

曰:「此閉氣耳,一習一 之一月就。

本法於湫潭中作觀,與龍相系。

龍為定力所制,必致驚動,因而致雨。

然不如甕中為之,保無他害。」

(出《北夢瑣言》)

王氏在西蜀自立為王時,梁州大旱,祈禱求雨也不應驗。

有個叫子朗的和尚來到州府,自稱能夠招來雨。

於是準備了一口能裝十擔水的大缸,裡面裝滿了水。

子郎坐在裡面,水深淹沒了他的頭頂。

總共過了三天,雨便下足了。

梁州守將王宗儔大為驚異,對他以禮相待,各處施主也如雲湧般趕了來。

以後不知他到什麼地方去了。

有個叫令藹的和尚後來在興州見到了他,便問他求雨的法術,他說:「這是極簡單的閉氣功而己,修一習一 一月即成。

這個法術是在很深的水池中施行,與龍相繫在一起,龍因被固定的力量所制約,必然會驚動,於是就引來了雨。

但是不如在缸裡施行,這樣可以保證沒有其他危害。

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八年,渡淮至衡山,浮一江一 至湘,遇大風。

博士云:「堯女舜妻葬於此。」

始皇怒,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樹。

(出《廣古今五行記》)

秦始皇二十八年,他渡過淮河到了衡山,又乘船從一江一 上到湖南,遇上了大風。

一個博士官說:「堯帝的女兒、舜帝的妻子就葬在這個地方。」

秦始皇大怒,命令服刑的囚徒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樹都砍伐了。

王 莽

王莽地皇四年,大風,毀路堂。

其年,司徒王尋、司空王邑守昆一陽一,光武起兵南一陽一,至昆一陽一,敗之。

風雷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

尋、邑乘死人而渡,王尋見殺,軍人皆散走。

王邑還長安,莽敗,俱被誅。

(出《廣古今五行記》)

王莽地皇四年,發生一場風災,大風摧毀了道路與房屋。

這一年,司徒王尋和司空王邑駐守昆一陽一,光武帝從南一陽一起兵到了昆一陽一,打敗了王尋與王邑。

當時,大風與雷電將屋瓦刮得到處亂飛,大雨傾盆,池塘與河流裡的水因暴漲而流了出來。

王尋與王邑踏著死者的一屍一體過了河,王尋被殺,士兵全部逃散。

王邑逃回了長安,王莽失敗,他們都被殺死了。

賈 謐

西晉八年六月,飄風吹賈謐朝衣,飛數百丈。

明年,謐誅。

其年十一月,京都大風,發屋折木。

十二月,愍懷太子幽廢,死於許昌。

三子幽於金墉,殺太子母謝氏,喪還洛,又大風雷電,帷蓋風裂。

(出《廣古今五行記》)

西晉八年六月,大風吹走賈謐的官服,飛出幾百丈遠。

第二年賈謐就被殺死。

這年十一月京都颳大風,揭走了房頂刮折了樹木。

到了十二月,愍懷太子便被囚禁、免職,死在許昌。

三子被囚禁在金墉,太子母家謝氏也被殺害,安葬在洛一陽一。

喪葬之日又出現了大風雷電,帷帳傘差都被風撕破了。

張 華

西晉永康元年,大風,飛石沙折木。

其年四月,張華捨,風飄起折木,飛繒軸六七枚。

是月,趙王倫矯制廢賈後,害張華、裴頠等。

(出《廣古今五行記》)

西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起了大風,石沙飛起,樹木折斷。

這年四月,張華住的房子被大風刮折了梁木,飄散在四處,還有六七軸絲綢也被刮飛了。

就在這個月內,趙王司馬倫假傳聖旨廢了賈後,殺死了張華、裴顧等人。

劉 曜

前趙劉曜,葬父母,費用億計。

發掘古塚。

暴骸骨原野,哭聲盈衢。

大霖雨。

震曜父墓門屋,大風飄散(「散」字原缺,據明抄本改),發父寢堂於外垣五十餘步。

松柏植已成林,至是悉枯死。

曜竟為石勒所擒。

(出《廣古今五行記》)

前趙劉曜,在安葬他父母時,花的錢以億計算,還把墓地上的一些古墳掘開,將裡面的一屍一骨扔在原野上,弄得大街上到處都有哭聲。

一狂風暴雨襲來,雷電劈碎了劉曜父親墳墓的門屋,被大風刮得四處飄散,還把其為的寢堂掘出來扔到牆外五十餘步。

墓地上栽種的松柏樹本已成林,到這時也都枯死了。

劉曜後來也終於被石勒擒獲。

劉 裔

東晉成帝時,劉裔鎮守潯一陽一。

有回風從東來,入裔船中,狀如匹練,長五六丈。

術人戴洋曰:「有刀兵死喪之亂。」

頃為郭默所殺。

(出《廣古今五行記》)

東晉成帝時,劉裔鎮守潯一陽一。

一天,從東面刮來一股旋風,進入劉裔所乘坐的船中。

這旋風的形狀就像一匹白色的絲絹,有五六丈長。

術士戴洋曰:「要有刀兵死喪之類禍亂出現。」

過了不長時間,劉裔便被郭默殺死了。

徐羨之

宋徐羨之,文帝初,任揚州。

有飄風起自西門,須臾合,直至廳事,繞帽及席,逕造西際。

尋而羨之為文帝所誅。

(出《廣古今五行記》)

南朝宋代有個人叫徐羨之,文帝初年,他在揚州任職。

一天,有一股旋風從西門刮起,不一會兒便合攏在一起,一直刮到廳堂上,繞著徐羨之的帽子與座席轉了一圈,直奔西邊去了。

事過不久,羨之便被文帝殺死了。

柳世隆

宋孝武時,柳太尉世隆,乘車行還。

於庭中洗車,有大風從門而入,直來沖車有聲,車蓋覆向天。

是年,明帝立,合門被殺。

(出《廣古今五行記》)

南朝宋代孝武帝時,太尉柳世隆一次乘車外出回來,在院子裡洗刷車子時,有一陣大風從門口刮進來,一直衝到車上並發出聲響,車上的傘蓋也被刮翻朝了天。

就在這一年,明帝登位,柳世隆滿門被殺。

崔惠景

宋崔惠景圍台城,有五色幡,風吹,飛在雲中,半日乃下。

眾見驚異,相謂曰:「幡者事當翻覆。」

數日而惠景敗。

(出《廣古今五行記》)

南朝宋代崔惠景率兵圍攻台城,軍中有一面五色旗旛,被風吹到了天空,過了半天才落下來。

眾人見了大為驚異,互相說:「幡者翻也,這件事預示著戰事要失敗。」

幾天之後,崔惠景就被打敗了。

許世宗

北齊北海王許世宗,時轉為錄尚書,拜命。

其夜暴風震雷,拔庭中桐樹六十圍者,倒立本處。

識者知其不終。

竟為高肇所譖。

旬日處死。

(出《廣古今五行記》)

北齊時北海王許世宗,遷調為錄尚書,謝恩受命。

當天夜裡暴風震雷,把庭院中有六十圍粗的大桐樹拔出來倒立在原來的地方。

懂得的人知道他不得善終。

後來許世宗終於被高肇進讒言所害,十天後被處死。

徐 妃

梁元帝妃徐妃,初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大起,發屋折木。

無何,雪霰一交一 下,帷簾皆白。

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電,西州廳事,兩柱俱碎。

帝以為不祥。

妃竟以一婬一穢自一殺。

不中之應。

(出《廣古今五行記》)

梁元帝有個妃子徐妃,當初出嫁的那天,車走到西州,突然起了大風,刮倒了房子摧折了樹木。

不大一會兒又一併下起了雪霰,車上的簾幕全成了白色。

等到回家探親的那天,又有大雷電,西州廳堂的兩根柱子都被雷擊碎了。

元帝認為這都是不祥之兆。

徐妃後來因一婬一蕩失德而自一殺,是不應為妃的應驗。

李 密

隋大業十三年二月,李密於鞏縣南設壇,刑白馬祭天,稱魏公,置僚佐。

改元升壇時,黑風從西北暴至,吹密衣冠及左右僚屬,皆倒於壇下。

沙塵暗天,咫尺不相見,良久乃息。

賊軍惡之,俄而密敗。

(出《廣古今五行記》)

隋朝大業十三年二月,李密於鞏縣縣城南面擺設祭壇,殺白馬祭天,自稱魏公,並任命了官僚將佐。

在改變紀元年號登壇拜天時,一股黑風突然從西北刮來,直吹李密的衣服帽子和兩邊的官僚部屬,把他們全都刮倒在壇下。

風沙塵土遮暗了天空,咫尺之近都看不見,過了好長時間才停息。

賊軍預感到不好,李密很快就失敗了。

夏世隆

故越王無諸舊宮上,有大杉樹,空中,可坐十餘人。

越人夏世隆,高尚不仕,常之故宮。

因雨霽欲暮,斷虹飲於宮池,漸漸縮小,化為男子,著黃赤紫之間衣而入樹,良久不出。

世隆怪異,乃召鄰之年少十數人,往視之,見男子為大赤蛇盤繞。

眾懼不敢逼,而少年遙擲瓦礫。

聞樹中有聲極異,如婦人之哭。

須臾,雲霧不相見,又聞隱隱如遠雷之響。

俄有一彩龍,與赤鵠飛去。

及曉,世隆往觀之。

見樹中紫蛇皮及五色蛟皮,欲取以歸,有火生樹中,樹焚蕩盡。

吳景帝永安三年七月也。

(出《東甌後記》)

已故越王無諸的舊宮殿上有一棵大杉樹,中間是空的,可以坐十多個人。

越人夏世隆,道德品質崇高不願作官,經常到舊宮殿來。

有一次雨過天晴日將落山時,他看半截彩虹伸向宮池飲水,並逐漸縮小,最後變成一個男子,穿黃紅紫色之間的衣服進入樹內,很久不出來。

世隆感到很奇異,就召喚十幾個鄰居的小孩,一起去看。

見那個男子被一條大紅蛇纏繞住。

眾人害怕不敢靠近,小孩遠遠的向那投擲瓦礫。

聽見樹中發出像婦人哭一樣的奇怪聲音。

不一會兒,出現了雲霧使大家互相看不見,又隱隱約約聽到好像在遠處打雷的聲音,時間不大有一條彩龍和一隻紅色的天鵝一起飛走了。

到天明,世隆前去察看,見樹中有一張紫蛇皮和一張五色蛟龍皮,想要把它們拿回去。

突然樹中起了火,把樹燒得乾乾淨淨。

這件事發生在吳景帝永安三年七月。

陳濟妻

廬陵巴丘人陳濟,為州吏。

其婦秦在家,一丈夫長大端正,著絳碧袍,衫色炫耀,來從之。

後常相期於一山澗,至於寢處,不覺有人道相感接。

如是積年。

村人觀其所至,輒有虹見。

秦至水側,丈夫有金一瓶 ,引水共飲,後遂有身。

生兒(「兒」原作「而」,據明抄本改)如人,多肉。

濟假還,秦懼見之,內於盆中。

丈夫云:「兒小,未可得我去。」

自衣,即以絳囊盛。

時出與乳之時,輒風雨,鄰人見虹下其庭。

丈夫復少時來,將兒去,人見二虹出其家。

數年而來省母。

後秦適田,見二虹於澗,畏之。

須臾,見丈夫云:「是我,無所畏。」

從此乃絕。

(出《神異錄》)

陳濟是廬陵巴丘人,做州吏。

其妻秦氏在家時,一個長得高大端正、穿色彩耀眼大紅線綠兩色袍子的男人來追求她。

以後經常在一個山澗中相會,一起睡覺時,沒有男女一交一 合的感覺。

像這樣過了一年多。

村裡人看他們所到的地方,總是有虹出現。

秦氏來到水邊,那男人有一個金一瓶 ,取來水一起喝,以後就有了身孕。

生的小孩像人一樣,長的挺胖。

後來陳濟回家,秦氏害怕讓他看見,就把小孩藏在室內盆中。

那個男人說:「這孩子太小,怎麼跟我去呢?」

親自給他穿上衣服,裝進一個大紅色的口袋中。

秦氏給他餵奶時,總是要起風雨,鄰人就看見有虹下到他家院子裡。

過了不長時間,那男人又來,把小孩帶走,有人看見有兩條虹從他家出來。

數年以後回來探望母親。

以後秦氏到田地裡去,見兩條虹在山澗,很害怕。

不一會兒,看見那男人說:「是我,沒有什麼可怕的!」從此以後就斷絕了來往。

薛 願

東晉義熙初,晉陵薛願,有虹飲其釜鬲,吸響便竭。

願輦酒灌之,隨投隨竭,乃吐金滿器,於是日益隆富。

(出《文樞鏡要》)

東晉義熙初年,晉陵有個叫薛願的人,有一次一條虹伸到他家的鍋裡飲水,發出一陣吸水的聲音就把水吸乾了。

薛願又拿來酒倒進裡面,結果也是邊倒邊吸乾,並吐出黃金裝滿了鍋。

於是薛願一天天地富裕起來。

劉義慶

宋長沙王道鄰子義慶,在廣陵臥疾。

食粥次,忽有白虹入室,就飲其粥。

義慶擲器於階,遂作風雨聲,振於庭戶,良久不見。

(出《獨異志》)

南朝宋代長沙王劉道鄰的兒子義慶,病臥在廣陵。

在他吃粥的時候,忽然有一條白虹進入他的房間,去喝他的粥,義慶就把盛粥的碗扔到台階下,於是便發出風雨聲震動門窗,過了很長時間那虹就不見了。

首一陽一山

後魏明帝正光二年,夏六月,首一陽一山中,有晚虹下飲於溪泉。

有樵人一陽一萬,於嶺下見之。

良久,化為女子,年如十六七。

異之,問不言。

乃告蒲津戍將宇文顯,取之以聞。

明帝召入宮,見其容貌姝美。

問云:「我天女也,暫降人間。」

帝欲逼幸,而色甚難。

復令左右擁抱,聲如鐘磬,化為虹而上天。

(出《八廟窮經錄》,明抄本作《八廟怪錄》,疑當是《八朝窮怪錄》)

後魏明帝正光二年復六月,在首一陽一山中,傍晚有一虹伸入一個溪泉中。

有個砍柴人叫一陽一萬在嶺下看見了。

過了很長時間,虹變為一個女子,年齡有十六七歲,覺得很奇怪,問她,也不說話。

於是人們把這件事告訴給蒲津守將宇文顯,他把這女子帶回並報告給明帝,明帝把她召入宮中。

見她容貌嬌美,就問她,回答說:「我是天女,暫時來到人間。」

明帝想要和她親近,她面露難色。

明帝又讓手下的人擁抱她,她發出鐘磬一樣的響聲就化為一條虹升上了天空。

韋 皋

唐宰相韋皋,鎮蜀。

嘗與賓客從事十餘人,宴郡西亭。

暴風雨,俄頃而霽。

方就食,忽虹霓自空而下,直入庭,垂首於筵。

韋與賓偕悸而退,吸其食飲且盡。

首似驢,霏然若晴霞狀,紅碧相靄。

虛空五色,四視左右,久而方去。

公懼且惡之,遂罷宴。

時故河南少尹豆盧署,客於蜀。

亦列坐。

因起曰:「公何為色憂乎?」

曰:「吾聞虹霓者,妖沴之氣。

今宴方酣而沴氣止吾筵,豈非怪之甚者乎?吾竊懼此。」

署曰:「真天下祥符也,固不為人之怪耳。

夫虹霓天使也,降於邪則為戾,降於正則為祥。

理宜然矣。

公正人也,是宜為慶為祥。

敢以前賀。」

於是具以帛書其語而獻,公覽而喜。

後旬餘,有詔就拜中書令。

(出《祥驗集》)

唐宰相韋皋,在他鎮守四川時,曾經和賓客隨從十多個人在郡西亭設宴。

來了暴風雨,不一會兒又雨過天晴。

就在吃飯的時候,忽然虹霓從空中落了下來,直入庭堂,把頭垂向筵席。

韋皋和賓客都害怕地向後退,而虹霓卻把酒席吸的乾乾淨淨。

它的頭象驢,飄然好似紅綠相間的雲霞,五光十色,不停地向四周環顧,很長時間才離去。

韋皋又怕又厭惡,於是停止了酒宴。

當時過去在河南任少尹現客居四川的豆盧署也在坐,他站起來說:「您為什麼臉色憂鬱啊?」

回答說:「我聽說虹霓是妖邪之氣。

今天我們正喝得酣暢的時候而這妖邪之氣來到宴筵上,難道不是十分奇怪嗎?我心裡對這個感到恐懼,」豆盧署回答說:「這是天下真正的吉祥之兆啊,本來不應該讓人感到奇怪。

虹霓本來是天使,降臨到邪惡的人那裡就是怪戾,降臨到正直人那就是吉祥的徵兆。

道理就是這樣。

您是正直的人,應該為這個吉祥慶賀。」

於是準備了帛在上面書寫了他說的話獻給了韋皋,韋皋看後很高興。

過了十幾天,皇帝有詔書下,任命韋皋為中書令。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