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八十 蠻夷一:四方蠻夷東方之人鼻大,竅通於目,筋力屬焉;南方之人口大,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八十 蠻夷一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八十 蠻夷一

四方蠻夷 無啟民 帝女子澤 毛人 軒轅國 白民國 歐絲 輆沐國 泥雜國 然丘 盧扶國 浮折國 頻斯 吳明國 女蠻國 都播 骨利 突厥 吐蕃 西北荒 鶴民 契丹 沃沮 僬僥

四方蠻夷

東方之人鼻大,竅通於目,筋力屬焉;南方之人口大,竅通於耳;西方之人面大,竅通於鼻;北方之人,竅通於一陰一,短;中央之人,竅通於口。

(出《酉一陽一雜俎》)

東方的人鼻子大,身體上的孔都跟眼睛相通,體力都歸附到這裡;南方的人嘴大,體竅都跟耳朵相通;西方的人臉大,體竅都跟鼻子相通;北方的人一體 竅都跟一陰一部相通,身體矮;中部地區的人,體竅都跟口部相通。

無啟民

無啟民居穴食土。

其人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化為人。

錄民膝不朽,埋之百二十年化為人。

細民肝不朽,八年化為人。

(出《酉一陽一雜俎》。

明抄本作出《博物誌》。

文亦全同《博物誌》。

無啟人住在洞穴中,吃土。

他們的人死了,埋葬後,死者心臟不爛,經過一百年又變成一人 。

錄人膝蓋不爛,埋葬後過一百二十年又能變成一人 。

細人肝臟不爛,埋後八年又變成一人 。

帝女子澤

帝女子澤性妒,有從婢散逐四山,無所依托。

東偶狐狸,生子曰殃;南一交一 猴,有子曰溪;北通玃猳,所育為傖。

(出《酉一陽一雜俎》)

上帝的女兒子澤生性嫉妒,把陪嫁的婢女都趕走,讓她們分散居住在四面山裡。

她們沒有什麼依靠,東山的便給狐狸做了配偶,生的孩子叫殃;南山的跟猴子一交一 合,生的孩子叫溪;北山的跟玃猳私通,生的孩子是傖。

毛 人

八荒之中,有毛人焉。

長七八尺,皆如(「如」原作「於」,據明抄本改。

)人形,身及頭上皆有毛,如獼猴。

毛長尺餘,短犛甡。

(上音生,下音管。

)見人則眪(古陌反)目,(「目」原作「自」,據明抄本改。

)開口吐舌,上唇覆面,下唇覆胸。

喜(許記反)食人,舌鼻牽引共戲,不與即去。

名曰髯公,俗曰髯麗,一名髯狎。

小兒髯可畏也。

八方荒遠的地方,有毛人居住在那裡。

毛人高七八尺,形體都像人,身子和頭上都有毛,像獼猴。

毛長一尺多,短而蓬鬆。

見到人就閉上眼睛,張開口伸出舌頭,上嘴唇能蓋上臉,下嘴唇能蓋上胸。

喜歡吃人。

它們之間常用舌鼻相拉一起遊戲,如一方不伸舌頭,另一方就馬上走了。

這種毛人名叫髯公,俗稱髯麗,又一名稱叫髯狎。

幼年的髯公是很嚇人的。

軒轅國

軒轅之國,在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

諸天之野,和鸞鳥舞。

民食鳳卵,飲甘露。

(出《博物誌》)

軒轅國在窮山的邊上,他們國中不長壽的人也能活八百歲。

諸天的原野上,鸞相呼,鳥起舞。

百姓吃鳳蛋,喝甘美的雨露。

白民國

白民之國,有乘黃,狀若狐,背上有角。

乘之,壽三千年。

(出《博物誌》)

白民國有一種動物叫乘黃,樣子像狐狸,背上有角。

騎過它,壽命可長達三千歲。

歐 絲

歐絲之野,女子乃跪,據樹歐絲。

(出《博物誌》)

歐絲國的原野上,女子竟然跪著,靠著樹吐絲。

輆沐國

越東有輆沐之國,(音善愛反)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

父死,則負其母而棄之,言鬼妻,不可與共居。

楚之南,炎人之國,其親戚死,刳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孝子也。

秦之西有義渠之國,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薰其煙上,謂之登煙霞,然後成為孝。

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而未足為非也。

見《墨子》。

(出《博物誌》)

越國東部有個輆沐國,該國人的長子生下來,就剁開吃了他,說這樣會有利於弟弟。

如果父親死了,兒子就把母親背出去扔掉,說是鬼的妻子是不能跟他們一起住的。

楚國南邊的炎人國,他們的父母死了,就把他們身上的肉刮下來扔掉,然後只把骨頭埋了,就可以成為孝子了。

秦國的西邊有個義渠國,父母死了,就把木柴堆積起來點燃,然後把父母放在煙上薰,他們把這叫作登煙霞,這樣做後才會被認為孝。

這種做法上面提倡的,下面的人就當作風俗,卻沒有人說不對。

這些事《墨子》上都有記載。

泥雜國

成王即位三年,有泥雜(明抄本「雜」作「離」)之國來朝。

其人稱自發其國,常從雲裡而行,聞雷震之擊在下。

或入潛穴,又聞波瀾之一聲 在上。

或泛巨水,視日月,以知方面所向。

計寒暑,以知年月。

考以中國正朔,則序歷相符。

王接以外賓之禮也。

(出《拾遺錄》)

周成王即位三年後,有泥雜國的人來朝見。

那人說,他從泥雜國家出發後,常從雲彩裡走,腳下常能傳來打雷的聲音。

有的時候,他進入隱蔽的洞穴中,又聽到波浪的聲音在頭上。

有時在大水中飄浮前行,就看太一陽一和月亮的運行,來弄清方向,根據季節的冷熱,來確定年月。

用中原的曆法去驗證它,就發現順序年代正相符合。

於是周成王以外賓的禮節接待了他。

然 丘

成王六年,然丘之國,獻比翅鳥,雌雄各一,以玉為樊。

其國使者,皆拳頭奓鼻,衣雲霞之布,如今霞布也。

經歷百餘國,方至京師。

越鐵屼,泛沸海,有蛇州蜂岑。

鐵屼峭厲,車輪各金剛為輞,比至京師,皆訛說(明抄本「說」作「銳」)幾盡。

沸海皆湧起,如剪魚也魚鱉皮骨,堅強如石,可以為鎧。

泛沸海之時,以銅薄舟底,龍蛇蛟不得近也。

經蛇州度,則豹皮為屋,於屋內推車。

經蜂岑,燃一胡一 蘇之木末,以此木煙能殺百蟲。

經途五十餘年,乃至洛邑。

成王封太山,禪社首。

使發其國之時,人並童稚,乃至京師,鬢髮皆白。

及還至然丘,容貌還復壯。

比翼鳥多力,狀似鵠,銜(「銜」原作「沖」,據明抄本改。

)南海之丹(「丹」原作「舟」,據明抄本改。

)泥,巢昆岑之玄木,而至其中,遇聖則來翔集,以表周公輔聖之神力也。

(出《王子年拾遺記》)

周成王六年,然丘國獻比翼鳥,雌雄各一隻,籠子是用玉石做成的。

那個國家的使者都頭小如拳,鼻孔張開,穿著雲霞那樣的布——就像今天的霞布,經過了一百多個國家,才到了京城。

途中翻過了鐵屼山渡過了沸海,還經過了蛇州和蜂山。

鐵屼山陡峭危險,車輪的外圈是用金剛石作的,可是等到到了京城,都變形磨損得快沒有了。

沸海上波浪翻滾,像煎魚那樣。

魚鱉的皮和骨頭堅硬得像石頭,可用它做鎧甲。

渡沸海時,用銅片包住船底,使龍蛇蛟不能靠近。

經蛇州時,就用豹皮做成屋子,人在屋子裡推著車。

經過蜂山時,就點燃一胡一 蘇樹的樹枝,因為這種樹燒出的煙能殺滅各種蟲子。

在路上走了五十多年,才到了洛一陽一。

這一年周成王在泰山祭天,在社首山祭地,這使者從他的國家出發的時候,他們還都是孩子,可是到了京城的時候卻都已鬢髮全白。

等到使者回到然丘,容貌恢復,又強壯如初。

他們進貢的比翼鳥力氣大,形狀像鵠,銜來南海的紅泥,做窩於昆山玄木上,住在那裡面。

比翼鳥遇到聖人就飛翔落下,以此顯示周公輔佐聖王的非凡的力量。

盧扶國

盧扶國,燕昭王時來朝。

渡玉河萬里,方至其國。

國無惡(「國無惡」三字原作「人並」,據明抄本改。

)禽一獸 ,水不揚波,風不折枝。

人皆壽三百歲,結草為衣,是謂之卉服。

至死不老,鹹和孝讓。

壽登百歲已上,拜敬如至親之禮。

葬於野外,以香木靈草,翳掩於一屍一。

閭裡吊送,號泣之一聲 ,動於林谷。

溪原為之止流,春木為之改色。

居喪,水漿不入口,至死者骨為埃塵,然後乃食。

昔大禹隨山導川,乃表(「表」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

)其地為無老純孝之國。

(出《王子年拾遺記》)

燕昭王時,盧扶國派使者來朝見。

從中國要渡過萬里玉河才能到達盧扶國。

盧扶國內沒有兇惡的禽一獸 ,水面上不起波浪,風也吹不斷樹枝。

人們壽命都達到三百歲。

他們用草編織衣服,這種衣服稱為卉服。

人到死了的時候也沒有變老,全都和氣孝順謙讓,壽命達到百歲以上的,人們對他們都像對待最近的親屬那樣拜見敬禮。

人死後埋葬在野外,用香木山草覆蓋在一屍一體上,鄉里人都去弔唁送葬,號哭的聲音,震動了樹林山谷,溪水因此而停止了流動,春天的樹因為悲悼改變了顏色。

在居喪期間,既不喝酒也不喝水,直到死者的骨頭變成泥土,才吃飯。

從前大禹沿著山疏導河流時,就表彰那個地方是「無老純孝之國」。

浮折國

元封元年,浮折歲貢蘭金之泥。

此金湯淵,盛夏之時,水常沸湧,有若湯火,飛鳥不能過。

國人行者,常見水邊有人,冶此金為器。

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鑄,其色變白,有光如銀,名曰銀燭。

常以為泥,封諸函匣及諸宮門,鬼魅不敢幹。

當漢世,上將出征,及使絕國,多以泥為印封。

衛青、張騫、蘇武、傅介子之使,皆受金泥之璽封也。

帝崩後乃絕。

(出《玉子年拾遺記》)

漢武帝元封元年,浮折國每年進貢蘭金泥。

產這種金的熱水坑,在盛夏的時候,裡面的水經常沸騰翻湧,就像熱水與烈火,飛鳥也飛不過去。

國內的人經過此處時,經常看見水邊上有人,把這種金屬冶煉鑄造成器物。

像泥那樣污濁,顏色如上等的黃金,反覆多次鑄造,它的顏色就變白了,而且發出銀光,這時就稱為銀燭。

常用它作成泥,密封各種盒子、匣子和各宮門,這樣,鬼怪就不敢冒犯。

在漢朝時候,上將出征,以及出使極遠的國家,多用蘭金泥作官印的封泥。

衛青、張騫、蘇武、傅介子出使時,都接受了用蘭金之泥封好的蓋有皇帝印的證書。

漢武帝死後,貢蘭金之泥的事就中止了。

頻 斯

魏帝為陳留王之歲,有頻斯國人來朝,以五色玉為衣,如今之鎧。

不食中國滋味,自有金壺,中有神漿,凝如脂,嘗一滴則壽千年。

其國有大風木為林,高六七十里,善算者以裡計之,雷電常出樹之半。

其枝一交一 一陰一上蔽,不見日月之光。

其下平淨掃灑,雨霧不能入焉。

樹東有大石室,可容萬人坐。

壁上刻有三皇之像,天皇十二頭,地皇十一頭,人皇九頭,皆龍身。

亦有膏燭之處。

緝石為床 ,床 上有膝痕二三寸,床 前有竹簡長二寸,如大篆之文,皆言開闢已來事,人莫能識。

言是伏羲畫卦之時有此書,或言蒼頡造書之處。

旁有丹石井,非人工所鑿,下及漏泉,水常沸湧。

諸仙欲飲之時,以長綆引汲。

頻斯國民皆多力卷髮,(「卷髮」原作「拳頭」,據明抄本改。

)不食五穀,月中無影,食桂漿。

其人發,引之則長,置則自縮如螺。

續此人發以為繩,以及丹井,方冬得升合之水。

水中有白蛙,兩翅,常去來井上,征者食之。

至周王子晉臨井而窺,有青雀吐杓,以授子晉,取而飲之,乃有雲起雪飛。

子晉以衣袖撝雪,則雲霽雪止。

白蛙化為白雁,入雲搖搖遂滅。

此則頻斯人所記,蓋其人年不可測也。

使圖其山川地勢瑰異之屬,以示張華。

華云:「此神異之國,難可驗信。」

使車馬珍服,送之出關。

(出《拾遺錄》)

魏帝曹奐做陳留王那年,有頻斯國的人來朝見。

他們用各種顏色的玉石做衣服,像今天的鎧甲。

他們不吃中原的食物,自己帶有金壺,壺裡有神仙漿水,像凝固的油脂,嘗一滴就能延長一千年的壽命。

他們國有大風木形成的樹林,樹高六七十里,擅長計算的人用裡計算它,雷電常出現在樹木的半腰。

它的枝葉一交一 錯形成一陰一影在上面遮著,以致不見日月之光,那樹下平坦乾淨,常清掃灑水,雨霧不能進入樹下。

樹東有一座大石頭房子,裡面可以坐下一萬人。

牆上刻有三皇的像,天皇十二個頭,地皇十一個頭,人皇九個頭,都是龍身。

也有放置燈和蠟燭的地方。

把石頭連到一起作為床 ,床 上有膝蓋印二三寸深,床 前有竹簡,長有二寸,上面文字像大篆,說的都是開天闢地以來的事。

那字誰都不認識,說這是伏羲畫卦時寫的,有的人說這裡是蒼頡造字的地方。

旁邊有口丹石井,不是人工開鑿的,下面深深通著出水的泉眼,泉水經常沸騰上湧。

仙人們想喝水的時候,用長繩提水。

頻斯國的百姓都大力氣卷頭髮,不吃五穀。

他們那兒的月亮中沒有桂樹影。

但他們喝桂花酒。

那裡人的頭髮拉它就長,放開手就自動縮回去像田螺一般。

把這樣的人發接續起來做成繩,可以用來提取丹石井中的水。

冬季時,得到的井水很少。

水中有白色青蛙,這種蛙有兩個翅膀,常不斷地爬到井上再下去,走路的人往往餵它。

周王子晉來到井邊往下看,有只青雀吐出一隻勺,給子晉,子晉接過來喝了勺裡的水。

於是雲彩出現,雪花飛舞。

子晉用衣袖向雪揮動,於是雲收雪止。

白青蛙變為白雁,飛入雲中不斷上下,最後看不見了。

這些內容都是頻斯人記載的。

原來那個國家的人年齡是沒法推測的。

又讓他們畫他們那裡的山川地勢和珍貴奇異之類的東西給張華看,張華說:「這是神靈奇異的國家,難以驗證相信。」

後來就讓人用車馬和珍貴的衣服,把他們送出了函谷關。

吳明國

貞元八年,吳明國貢常燃鼎鸞蜂蠻。

雲,其國去東海數萬里,經揖婁沃沮等國。

其土宜五穀,多珍玉,禮樂仁義,無剽劫,人壽二百歲。

俗尚神仙術,一歲之內,乘雲駕鶴者,往往有之。

常望黃氣如車蓋,知中國土德王,遂願貢奉。

常燃鼎,量容三斗,光潔似玉,其色紫,每修飲饌,不熾火而俄頃自熟,香潔異於常等。

久而食之,令人返老為少,百疾不生也。

鸞蜂蜜,雲其蜂之一聲 ,有如鸞鳳,而身被五彩。

大者可重十餘斤,為窠於深巖峻嶺間,大者佔地二三畝。

國人采其蜜,不逾三二合,如過度,即有風雷之異。

若螫人生瘡,以石上菖蒲根傅之,即愈。

其色碧,貯之於白玉碗,表裡瑩徹,如碧琉璃。

久食令人長壽,顏如童子,發白者應時而黑。

逮及沉痾眇跛,無不療焉。

(出《杜一陽一雜編》)

唐德宗貞元八年,吳明國進貢常燃鼎和鸞蜂蜜。

使者說,他們的國家距離東海數萬里,途經揖婁、沃沮等國家。

那裡的土地適合種植五穀,有很多珍寶玉石,講究禮儀,喜歡音樂,為人仁義,沒有偷盜搶劫的事情,人們的壽命可達到二百歲。

他們有崇尚神仙術的一習一 俗,一年當中,乘雲駕鶴成仙的常常有。

他們常看到遠處黃氣像車蓋,知道中國憑土德稱王天下,於是願意來獻物朝拜。

常燃鼎,容量是三斗,光潔像玉石,是紫色的。

每次用它加工飲食,不用燒火食物自己就熟了,又香又乾淨跟常法做出來的不同。

常吃這樣的飯菜,會使人返老還童,百病不生。

鸞蜂蜜,是說那種蜜蜂的鳴聲有些像鸞鳥鳳凰,而且身體上有多種顏色。

大的可重達十多斤,在幽深的山崖和高峻的山嶺間做窩,窩大的佔地約二三畝。

國內的人采它的蜜,不能超過三二合,如超過,就會出現颳風打雷的不正常情況。

如果這種蜂螫了人形成瘡口,只要用石頭上長的菖蒲根敷上,就好了。

那蜜的顏色是綠的,把它盛在白玉碗裡,表層和裡面都晶瑩透明,像綠色的琉璃。

長期服用能使人長壽,面如小孩,頭髮變白的吃了那蜜以後能變黑,即使很重的病,哪怕眼瞎腿瘸,也能治好。

女蠻國

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有二龍,鱗鬣爪角悉備。

明霞錦,雲(明抄本「雲」作「雲」)煉水香麻以為色,光渾映耀,芬馥著人,五色相間,而美於中華錦。

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纓」原作「頭」,據明抄本改。

)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

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更女王國貢龍油綾魚油錦,文采多異,入水不濡,雲有龍油魚油也。

優者更作《女王國》曲,音調宛暢,傳於樂部矣。

(出《杜一陽一雜編》)

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雙龍犀杯,那上面有兩條龍,龍鱗、龍鬣鬃、龍爪、龍角都有。

還有明霞錦,說是這種錦的香味是從水香麻中一精一煉出來的,這種錦光彩輝映,濃香能附在人身上,各種顏色一交一 錯相配,比中國的錦還要好。

那個國家的人梳著高高的髮髻,戴著金飾的帽子,身上披著纓絡,所以稱他們為菩薩蠻。

當時的歌舞藝人於是就創作了《菩薩蠻》曲調,文人也常常把自己的詞跟《菩薩蠻》曲相配。

還有女王國進貢龍油綾和魚油錦,花紋彩色有很多奇異的特點,放到水裡不沾水,說是因為上面有龍油魚油的緣故。

藝人便又創作了《女王國》曲,音調婉轉流暢,後來傳到國家樂隊中去了。

都 播

都播國,鐵勒之別種也,分為三部,自相統攝。

其俗結草為廬,無牛羊,不知耕稼。

多百合,取以為糧。

衣貂鹿之皮,貧者亦緝鳥羽為服。

國無刑罰,偷盜者倍征其贓。

(出《神異錄》)

都播國是鐵勒族的分支,共分三部分,各自管轄。

他們的一習一 俗是用草編製房子,不養牛羊,也不懂得耕種。

他們國內百合很多,就以它作為糧食。

穿的是貂皮和鹿皮衣服,貧窮的也編結鳥羽做衣服。

國家不用刑處罰人,犯偷盜罪的加倍沒收他的贓物。

骨 利

骨利國居回紇北方,瀚海之北。

勝兵四千。

地出名馬。

晝長夜短,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東方已曙,蓋近日入之所也。

(出《神異錄》)

骨利國位於回紇的北方,瀚海的北面。

有四千優秀的士兵,那地方還出產名馬。

白天長夜間短,在太一陽一快落山時,煮一塊羊肩,剛熟,東方已經天色發白,原來這裡是靠近太一陽一落下的地方啊。

突 厥

突厥事祆神,無祠廟,刻氈為形,盛於毛袋,行動之處,以脂蘇塗,或系之竿上,四時祀之。

堅昆部落,非狼種。

其先所生之窟,在曲漫山北,自謂上代有神,與牸牛一交一 於此窟。

其人發黃目綠,赤髭髯。

其髭髯俱黑者,漢將李陵及兵眾之後也。

西屠,俗染齒令黑。

(出《酉一陽一雜俎》)

突厥奉祀火神,沒有祭祀的廟,把氈子刻成祆神形象,裝在毛袋裡,或者繫在竿上,春夏秋冬都進行祭祀。

堅昆部落,不是狼種,他們先人誕生的洞窟,在曲漫山北面,他們自己說古代有神跟母牛在此洞窟中一交一 配。

他們的人頭髮是黃的,眼睛是綠的,一胡一 子是紅色的。

一胡一 子全是黑色的,則是漢朝將領李陵和他的士兵的後代。

西屠人有風俗是喜歡把牙齒染成黑色。

突厥之先曰射摩。

舍利海有(「有」原作「神」,據明抄本改。

)神,在阿史得蜜西。

射摩有神異,海神女每日暮,以白鹿迎射摩入海,至明送出,經數十年。

後部落將大獵,至夜中,海神謂射摩曰:「明日獵時,爾上代所生之窟,當有金角白鹿出。

爾若射中此鹿,畢形與吾來往;或射不中,即緣絕矣。」

至明入圍,果所生窟中,有白鹿金角起。

射摩遣其左右固其圍,將跳出圍,遂殺之。

射摩怒,遂手斬阿唲首領,仍誓之曰:「自此之後,須以(「以」字原缺,據明抄本補。

)人祭天。

(明抄本「天」作「纛」。

)常取阿唲。」

(明抄本「常取阿唲」四字作「如阿唲例。」

)即取部落子孫斬之以祭也。

至今突厥以人祭纛,(「纛」字原缺,據明抄本補。

)部落用之。

射摩既斬阿唲,至暮還。

海神女執射摩曰:「爾手斬人,血氣腥穢,因緣絕矣!」(出《酉一陽一雜俎》)

突厥的祖先叫射摩。

舍利海有神仙,這個海在阿史得蜜以西。

射摩有神靈奇特的能力,海神的女兒每到黃昏,用白鹿迎接射摩入海中,到天明再送出,這樣過了數十年。

後來部落將要大規模打獵,到了半夜,海神女兒對射摩說:「明天打獵時,你們祖先出生的洞窟中,會有金角白鹿跑出來。

你如果射中這隻鹿,今後就仍能跟我來往;如果射不中,咱倆的緣分就結束了。」

到了天亮進入圍獵時,果然在前代出生的洞中,有金角白鹿跑出來。

射摩就派他的手下人加強圍獵,在鹿將要跳出圍圈時,被手下的人殺了。

射摩大怒,便親手斬了阿唲部的首領,並立誓說:「自此以後,凡用人祭天,都要由阿唲部出人!」就弄來一個阿唲部的子孫斬了祭天。

直到現在突厥人仍以人祭戰旗,部落沿用了這個規定。

射摩斬了阿唲後,到晚上回去了,海神女兒抓住射摩說:「你親手殺人,血氣又腥又髒,咱倆的緣分從此斷絕了!」

吐 蕃

唐貞元中,王師大破吐蕃於青海。

臨陣,殺吐蕃大兵馬使乞藏遮,遮及諸者。

(明抄本「及」作「乃」,「者」作「酋」。

)或雲,是尚結贊男女。

吐蕃乃收一屍一歸營。

(「營」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

)有百餘人,行哭隨一屍一,威儀絕異。

使一人立一屍一旁代語,使一人問,「瘡痛乎?」

代語者曰:「痛。」

即膏藥塗之。

又問曰:「食乎?」

代者曰:「食。」

即為具食。

又問曰:「衣乎?」

代者曰:「衣。」

即命裘衣之。

又問:「歸乎?」

代者曰:「歸。」

即具輿馬,載一屍一而去。

譯語者傳也。

若此異禮,必其國之貴臣也。

(出《鹹通錄》。

明抄本作出《鹹通甸圍錄》。

唐代貞元年間,唐軍在青海把吐蕃的軍隊打得大敗,在戰場上,殺死了吐蕃的大兵馬使乞藏遮,有人說乞藏遮和其它死者是尚結讚的侍從。

於是吐蕃人收起了一屍一首回到了營房,有一百多人跟著一屍一首邊走邊哭,他們的喪祀儀式極奇特。

讓一人站在一屍一體旁代死者說話,讓另一人問:「傷處疼痛嗎?」

代替的人就說:「疼痛。」

然後把膏藥塗在死者傷處。

又問:「吃飯嗎?」

代答的人說:「吃。」

又馬上進上食物。

又問:「要穿衣服嗎?」

代答者又說:「穿。」

馬上命人給穿上皮衣服。

又問:「要回去嗎?」

代答者又說:「回去。」

便馬上準備好車馬,把一屍一體裝上車拉走。

這些情況都是翻譯轉述過來的,像這種奇特的禮儀,必須是吐蕃國中高貴的大臣才能享受。

西北荒

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

廣一丈,深三丈,酒美如肉,清澄如鏡。

有玉樽玉籩,取一樽,復生焉,與天同休,無干時。

石邊有脯焉,味如獐脯。

飲此酒,人不生死。

此井間人,與天同生,雖男女不夫婦,故言不生死。

(出《神異記》)

西北邊遠的地方,有一種玉饋酒,是從酒泉流入的。

酒池寬有一丈,深有三丈,酒味純美如肉,清澈透明像鏡子。

酒池上有玉石酒杯和玉石的盤,盛出一杯酒,池裡馬上又生出一杯,酒池與上天壽命相同,沒有乾涸的時候。

石頭旁邊還有肉乾兒,味道如同獐肉乾兒。

喝了這種酒,人就不生不死。

這池子周圍的人,也與天同壽,雖有男有女,但不結為夫婦,所以說不生不死。

鶴 民

西北海戌亥之地,(「地」字原缺,據陳校本補。

)有鶴民國。

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而步疾如飛,每為海鶴所吞。

其人亦有君子小人。

如君子,性能機巧,每為鶴患。

常刻木(「木」原作「吐」,據明抄本改。

)為己狀,或數百,聚於荒野水際,以為小人,吞之而有患。

凡百千度,後見真者過去,亦不能食。

人多在山澗溪岸之旁,穿穴為國,或三十步五十步為一國,如此不啻千萬。

春夏則食路草實,秋冬食草根,值暑則裸形,遇寒則編細草為衣。

亦解服氣。

(出《窮神秘苑》)

西北海戌亥那地方,有個鶴民國,人身高三寸,但日行千里,步履迅急如飛,卻常被海鶴吞食。

他們當中也有君子和小人。

如果是君子,天性聰慧機變靈巧,每每因為防備海鶴這種禍患,而經常用木頭刻成自身的樣子,有時數量達到數百,把它們放置在荒郊野外的水邊上。

海鶴以為是鶴民,就吞了下去,結果被木人卡死,海鶴就這樣上當千百次,以後見到了真鶴民也不敢吞食了。

鶴民大多數都在山澗溪岸的旁邊,鑿洞建築城池,有的三十步五十步就是一座城,像這樣的城不止千萬。

春天和夏天的時候就吃路上的草籽,秋天冬天就吃草根。

到了夏天就裸露著身體,遇到冬天就用小草編衣服穿,也懂得修煉氣功的養生之法。

一說,四海之外,有鵠國焉。

男女皆長七寸,為人自然有禮,好經諭跪拜。

其人皆壽三百歲,行千里,百物不敢犯之。

雖畏海鶴,陳章與齊桓公言,鵠遇吞之,亦壽三百歲。

此人鵠中不死,而鵠亦一舉千里。

陳章與齊桓公所言小人也。

(出《神異錄》)

還有一種說法:四海的外面有個鵠國,男女都只有七寸高,為人泰然自如很有禮貌,喜歡經書,懂得跪拜之禮,那些人都能活三百歲,能走千里路,各種東西都不敢侵犯他們。

他們雖然害怕海鶴,但陳章與齊桓公說,如果鵠把他們吞到肚裡去,也能活三百年,被吞下肚的人不死,而鵠也能一飛千里。

陳章與齊桓公所說的就是那種小人。

契 丹

盧文進,幽州人也,至南,封范一陽一王。

嘗雲,陷契丹中,屢又絕塞射獵,以給軍食。

正晝方獵,忽天色晦黑,眾星粲然。

眾皆懼,捕得蕃人問之。

至所謂苴卻日也,此地以為常,尋當復矣。

頃之乃明,日猶午也。

又雲,常於無定河,見人胸(「胸」原作「腦」,據明抄本改)骨一條,大如柱,長可七尺雲。

(出《稽神錄》)

盧文進是幽州人,到了南方,被封為范一陽一王。

他說,他曾落入契丹人手裡,契丹人派他多次在極遠的邊塞打獵,以便供給軍隊食物。

有一次大白天正打獵,忽然天色昏黑,群星明亮,大家都非常害怕。

抓到一個蕃人詢問,回答說:「這是日蝕,契丹人稱為『苴卻日』,這地方已一習一 以為常,稍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正常了。」

過了不一會果然明亮起來了,太一陽一還正在正午。

盧文進又說,曾在無定河那地方,看見一條人的胸骨,像柱子那樣粗,大約有七尺長。

沃 沮

毋丘儉遣王傾追高麗王官,(明抄本無「官」字,按《博物誌》「官」作「宮」)盡沃沮東東界。

問其耆老,海東有人不。

耆老言。

國人嘗乘船捕魚,遭風,見吹數十日,東得一島。

上有人,言語不相曉。

其俗嘗以七月,取童女沉海。

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

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人衣,其兩袖長二丈。

(「丈」原作「尺」,據明抄本改。

)又得一破船,隨浪出,在海岸邊。

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得」原作「的」,據明抄本改。

)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

其地皆在沃沮東大海中。

(出《博物誌》)

毋丘儉派王傾追高麗王官,追到沃沮(今朝鮮西北)東部的邊境就停下了。

問那裡的一位老人:「海東有人沒有?」

老人說,「國內的人曾經坐著船去捕魚,遇到了大風,被吹了幾十天,在東面碰到了一個海島。

海島上有人,但說話聽不懂。

那地方有個一習一 谷,要在七月弄來童女沉入海裡。」

又說還有一個國家,也在海中,只有女的,沒有男的。

又說,有人曾看到一件布衣服,從海水中浮上來,那衣服象中國人的衣服,但它的兩隻袖子卻有二丈長。

又看到一隻破船,隨著海浪湧出,停在海岸邊。

上有一個人,脖子上還有一張臉,這是被活捉的。

,與他一交一 談,但語言不通。

他也不吃東西,不久就死去了。

那些地方都在沃沮東面的大海當中。

僬 僥

李章武有人臘三寸餘,頭髀肋成就,眉目分明,言是僬僥國人。

(出《酉一陽一雜俎》)

李章武有一個用活人臘制的「人乾兒」,腦袋、大腿、胸脯都完好無損,眉毛眼睛也很分明,說那就是古代傳說中矮人國僬僥國的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