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四百 寶一:金西方日官之外,有山焉,其長十餘里,廣二三里,高百餘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 寶一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 寶一

金 翁仲儒 霍光 陳爵 苻堅 雩都縣人 何文 侯遹 成弼 玄金 鄒駱駝 裴談 牛氏僮 宇文進 蘇遏 韋思玄 李員 虞鄉道士 趙懷正 金蛇

西方日官之外,有山焉,其長十餘里,廣二三里,高百餘丈。

皆大黃之金,其色殊美,不雜土石,不生草木。

上有金人,高五丈餘,皆純金,名曰金犀。

入山下一丈,有銀;又入一丈,有錫;又入一丈,有鉛;又入一丈,有丹一陽一銅。

丹一陽一銅似金,可鍛以作錯塗之器也。

《淮南子》術曰:「餌丹一陽一之為金也。」

(出《神異經》)

西方日官城外,有座山。

此山長十多里,寬二三里,高一百多丈,全都是又大又黃的金子。

它的顏色特別美麗,不摻雜泥土和沙石,不生長花草和樹木。

山上有一個金人,有五丈多高,全身都是純金的,名字叫金犀。

進入山下一丈,有銀;再進入一丈,有錫;再進入一丈,有鉛;再進入一丈,有丹一陽一銅。

丹一陽一銅像金子一樣,經過鍛制可以作為鑲嵌塗飾器具的原料。

淮南子》的學說中談道:「把丹一陽一銅裡摻入餌料,就可以使它變成金子。」

翁仲儒

漢時,翁仲儒家貧力作,居渭川。

一旦,天雨金十斛於其家,於是與王侯爭富。

今秦中有雨金(「雨」原作「兩」,「金」字原缺,據明抄本改補。

)翁,世世富。

(出《神異經》)

漢朝的時候,翁仲儒因家境貧困而做苦力。

當時他家住渭川。

一天早晨,天上象下雨一樣落下十斛即一百斗金子在他家裡。

於是他可以和王侯比富。

現在秦中地方還有象翁仲儒一樣能得到天降金雨的人,因而世世代代都很富有。

霍 光

漢宣帝嘗以皂蓋車一乘,賜大將軍霍光,悉以金鉸飾之。

每夜,車轄上有金鳳凰飛去,莫如所,至曉乃還,守車人亦見之。

南郡黃君仲,於北山羅鳥,得一小鳳子,入手便化成紫金。

毛羽翅宛然具足,可長尺餘。

守車人列雲,車轄上鳳凰,常夜飛去,曉則俱還。

今曉不還,恐為人所得。

光甚異之,具以列上。

後數日,君仲詣闕,上金鳳凰子。

帝聞而疑之,以置承露盤,倏然飛去。

帝使人尋之,直入光家,至車轄上,乃知信然。

帝取其車,每遊行,輒乘之。

故嵇康《遊仙詩》雲,翩翩鳳轄,逢此網羅」是也。

(續《齊諧記》)

漢宣帝曾經把一輛黑色蓋蓬的車賜給大將軍霍光。

霍光把這輛車全都用金子裝飾起來。

每到夜晚,車軸的插銷上就有一隻金鳳凰飛出去,不知飛到哪裡,直到天亮才飛回來。

看守車子的人也看見了。

南郡黃君仲,在北山用網捕鳥,捕到了一隻小鳳凰,拿到手裡便變成了紫金,羽毛和翅膀都很完整,能有一尺多長。

再說看守車子的人把那件事後報告了霍光,說:「車軸插銷上的金鳳凰,經常在夜晚飛出去,天亮才飛回來。

今天天亮後還沒飛回來,恐怕被他人得到了。」

霍光對這件事感到特別奇怪,就把守車人所說的事都報告了皇上。

過了幾天,黃君仲到宮裡去拜見皇上,便將小金鳳凰獻給了皇上。

宣帝聽說是他捕到的,很是懷疑。

便把小金鳳凰放在承露盤中,小金鳳凰突然飛去。

宣帝令人尋找,只見小金鳳凰一直飛進霍光家,落到車軸插銷上。

宣帝這才信以為真。

宣帝取回了這輛車,每當外出巡遊,都乘坐這輛車。

所以嵇康在遊仙詩中有「翩翩鳳轄,逢此網羅」一句。

陳 爵

漢永平十一年,廬一江一 皖侯國有湖,皖氏小兒曰陳爵、陳挺,年皆十歲以上,相與釣於湖涯。

挺先釣。

爵往問挺曰:「釣寧得乎?」

挺曰:「得。」

爵歸取竿綸,去挺三十步所,見湖涯有酒樽,色正黃,沒水。

爵以為銅也,涉取之,滑重不能舉。

挺望見,共取之,竟不能得。

人入深淵中流,顧見如錢等正黃,數百千枚,即共掇摭,各得滿手。

走歸示其家。

爵父國故吏,字君賢,驚曰:「安得此。」

爵言其狀。

君賢曰:「此黃金也。」

即馳與爵俱往,到金處,水中尚多。

賢自涉水掇取,爵、挺鄰伍並聞,俱競采之,合得十餘斤。

賢言於相,相言太守,遣吏收取。

遣門下掾裕躬奉獻,且言得金狀。

(出《論衡》)

漢朝永平十一年,廬一江一 皖侯國內有個湖。

皖侯國人氏中有兩個小孩名字叫陳爵、陳挺,年齡都在十歲以上。

這一天,兄弟倆一起到湖邊釣魚。

陳挺先釣,陳爵過來問陳挺說:「釣到了嗎?」

陳挺說:「釣到了。」

陳爵立刻走回去拿魚竿和魚線。

走到離陳挺有三十步遠的地方,忽然看見湖邊有個裝酒的器具,顏色純正而金黃,浸沒在水中。

陳爵以為是銅,便趟水進入湖中去取。

因水下滑酒器重而拿不動。

陳挺看見了,便過來和陳爵一起拿,仍然拿不動。

這時他們二人已進到深水處的湖中央,忽然看見水中有象銅錢一樣的東西純正而金黃,有成百上千個,立刻一起去拾取。

每個人兩隻手都抓滿了,拿回家去給家裡人看。

陳爵的父親是皖侯國過去的官員,字君賢。

他看到兒子得到那麼多金錢,驚奇地問道:「在哪裡得到這些錢?」

陳爵便把得到錢的經過說了一遍。

君賢說「這是黃金啊。」

立即和陳爵一塊兒奔向湖邊,來到有金子的地方,水中還有很多,君賢便自己下水去撿。

陳爵、陳挺的鄰居們聽說之後,都爭著來撿金子。

金子全被拾取上來,一共有十多斤。

君賢將這件事告訴了府相,府相又告訴了太守。

太守便派人到陳家收取揀到的金子。

陳君賢立刻派家人將金子獻給官府,並講述了得到金子的經過。

苻 堅

前秦苻堅建元五年,長安樵人於城南見金鼎,走白堅。

堅遣載取,到城,化為銅鼎。

(出《異苑》)

前秦苻堅帝建元五年,長安一個砍柴的人在城南看見一隻金鼎,立刻跑回城去報告給苻堅。

苻堅派人用車去拉金鼎,拉到城裡,金鼎變成了銅鼎。

雩都縣人

南康雩都縣,跨一江一 南出,去縣三里,名夢口。

有穴,狀如石室。

舊傳嘗有神雞,色如好金,出此穴中,奮翼迴翔,長鳴響徹。

見之輒形入穴中,因號此石為雞石。

昔有人耕此山側,望見雞出遊戲。

有一長人,操彈彈之。

雞遙見,便飛入穴。

彈丸正著穴上石,逕六尺許,下垂蔽穴,猶有間隙,不復容人。

又有人乘船,從下流還縣,未至此崖數里。

有一人,通身黃衣,擔兩籠黃瓜,求寄載之。

黃衣人乞食,船主與之盤酒。

食訖,至崖下。

船主乞瓜,此人不與,仍唾盤內,逕上崖,直入石中。

船主初甚忿之,見其入石,始知神異。

取向食器視之,見盤上唾,悉是黃金。

(出《述異記》)

南康境內有個雩都縣,過一江一 向南走,離縣城三里路,有個地方名叫夢口。

這裡有個巖洞,從外看形狀像石頭房子。

很早的時候傳說這裡曾有神雞,顏色象上好的金子,從這個洞穴中出來,展翅盤旋飛翔,長長的鳴叫聲非常響亮,被人看見它就將身體縮進入洞中。

因此稱此岩石為雞石。

過去有人在這座山旁邊耕種,看見雞出來遊戲,有一個身量高的人,手持彈弓射雞。

雞遠遠地看見,便飛進洞裡,彈丸正打在洞上邊的岩石上。

這塊岩石直徑六尺左右,向下垂正好遮住洞口,還留有一道縫,但不能再容下一個人。

過去有人乘船,從下流回縣城,離這座山崖還有好幾里時來了一個人,全身穿黃色的衣服,肩挑兩籠黃瓜,請求船主載上他。

上船之後,穿黃衣服的人討要吃的,船主給了他一盤酒食。

吃完,船到山崖。

船主要瓜,黃衣人不給,並且向盤中唾唾沫。

而後徑直奔上山崖,一直進入石洞中。

船主起初對黃衣人很氣忿,見他進入石洞,才知道是神異。

船主取過曾經裝過食物的器具觀看,只見吐在盤子上面的唾沫,全都變成了黃金。

何 文

張奮者,家巨富,後暴衰,遂賣宅與黎一陽一程家。

程入居,死病相繼,轉賣與鄴人何文。

文日暮,乃持刀,上北堂中樑上坐。

至二更竟,忽見一人,長丈餘,高冠黃衣,升堂呼問:「細腰,捨中何以有生人氣也?」

答曰:「無之。」

須臾,有一高冠青衣者,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問答並如前。

及將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

問曰:「黃衣者誰也?」

曰:「金也,在堂西壁下。」

「青衣者誰也?」

曰:「錢也。

在堂前井邊五步。」

「白衣者誰也?」

曰:「銀也,在牆東北角柱下。」

「汝誰也?」

曰:「我杵也,在灶下。」

及曉,文按次掘之,得金銀各五百斤,錢千餘萬,仍取杵焚之,宅遂清安。

(出《列異傳》)

有一個叫張奮的人,家裡大富,後來突然衰落。

於是將住宅賣給黎一陽一程家。

程家住進來後,死亡生病的事相繼發生。

程家又將此房轉賣給鄰居何文。

何文在太一陽一落山之後,手中持刀,到北堂中房樑上坐定。

到二更將盡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人,身高有一丈多,頭戴高帽穿黃衣,升堂呼喚傳問:「細腰,房中為什麼有生人的氣味?」

回答說:「沒有生人的氣味。」

不一會兒,有一個戴高帽穿藍色衣服的人,再過一會兒,又有一個戴高帽穿白色衣服的人,問話和回答都和第一個人一樣。

快到天亮的時候。

何文才從房樑上下到廳堂,像剛才聽到的那樣開始呼喚,問道:「穿黃衣服的是誰?」

回答說:「是金,在廳堂西面牆壁下面。」

「穿蘭衣服的是誰?」

回答說:「是錢,在廳堂前離井邊五步遠的地方。」

「穿白衣服的是誰?」

回答說:「是銀,在牆東北角的柱子下面。」

「你是誰?」

回答說,「我是棒槌,在灶坑下。」

到天亮,何文按次序挖開剛才說到的地方,得到金銀各五百斤,銅錢千萬枚,並拿過棒槌用火燒掉,於是這座宅院才清靜安寧下來。

侯 遹

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城,至劍門外,忽見四廣石,皆大如斗。

遹愛之,收藏於書籠,負之以驢。

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

遹至城貨之,得錢百萬,市美妾十餘人,大開第宅,又近甸置良田別墅。

後乘春景出遊,盡載妓妾隨從。

下車,陳設酒餚。

忽有一老翁,負大笈至,坐於席末。

遹怒而詬之,命蒼頭扶出。

叟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啖炙而笑云:「吾此來,求君償債耳。

君昔將我金去,不記憶乎?」

盡取遹妓妾十餘人,投之書笈,亦不覺笈中之窄,負之而趨,走若飛鳥。

遹令蒼頭馳逐之,斯須已失所在。

自後遹家日貧,卻復昔日生計。

十餘年,卻歸蜀。

到劍門,又見前者老翁,攜所將之妾遊行,儐從極多,見遹皆大笑,問之不言,逼之,又失所在。

訪劍門前後,並無此人,竟不能測也。

(出《玄怪錄》)

隋朝開皇初年,廣都孝廉侯遹進城,到劍門外,忽然看見四塊石頭,全都像斗一樣大。

侯遹很喜愛這幾塊石頭,收起放在裝書的竹籠裡,馱在驢背上。

趁著歇驢的時候抱出來觀看,四塊石頭全都變成了金子。

侯遹到城裡把金子賣了,得錢百萬,便從市上買了十幾個美麗的女人,回去後擴建住房和宅院,又在城郊購置了良田和別墅。

後來侯遹乘著春天的景色出城遊玩,所有的妓妾都乘車跟隨他出遊。

下車後,一一擺上酒和做熟的魚肉。

忽然有一個老頭兒,身背大書箱來到這裡,並在筵席的最後邊坐下。

侯遹很生氣並辱罵他,命一奴一僕把老頭兒扶出去。

老頭兒不動,也不嗔怪和憤怒,只取過來滿杯熱酒吃下去後笑著說:「我到這裡來,是求您償還欠債。

您以前把我的金子拿去,您忘記了嗎?」

說完,將侯的十幾個妓妾全都抓住,放到書箱裡,也不覺得書箱狹窄,背起書箱快步走去,行走的速度快如鳥飛。

侯遹令一奴一僕騎馬去追,可一會兒已看不見老頭兒在哪裡。

自此以後侯遹家中日漸貧困。

又退回到原來那樣的生活。

十幾年後,侯遹去職歸蜀,來到劍門,又看見以前那個老頭兒,攜帶那些被他背走的妓妾在悠閒地行走,跟從的人很多,看見侯遹都大笑。

侯遹問他們笑什麼,他們卻不說話;靠近他們,卻又看不見他們到哪裡去了。

侯遹訪遍了劍門前後左右,也沒有看到這個老頭。

最終也猜不出是怎麼回事。

成 弼

隋末,有道者居於太白山,煉丹砂,合大還成,因得道,居山數十年。

有成弼者給侍之,道者與居十餘歲,而不告以道。

弼後以家艱辭去,道者曰:「子從我久,今復有憂,吾無以遺子,遺子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赤銅,則黃金矣,足以辦葬事。」

弼乃還,如言化黃金以足用。

辦葬訖,弼有異志,復入山見之,更求還丹。

道者不與,弼乃持白刃劫之。

既不得丹,則斷道者兩手,又不得,則刖其足,道者顏色不變。

弼滋怒,則斬其頭。

及解衣,肘後有赤囊,開之則丹也。

弼喜,持丹下山。

忽聞呼弼聲。

回顧,乃道者也。

弼大驚,而謂弼曰:「吾不期汝(「汝」原作「與」,據明抄本改。

)至此,無德(「德」原作「得」,據明抄本改。

)受丹,神必誅汝,終如吾矣。」

因不見。

弼多得丹,多變黃金,金色稍赤,優於常金,可以服餌。

家既殷富,則為人所告,雲弼有奸。

捕得,弼自列能成黃金,非有他故也。

唐太宗問之,召令造黃金。

金成,帝悅,授以五品,敕令造金,要盡天下之銅乃已。

弼造金,凡數萬斤而丹盡。

其金所謂大唐金也,百煉益一精一,甚貴之。

弼既藝窮而請去,太宗令列其方,弼實不知方,訴之。

帝謂其詐,怒,脅之以兵,弼猶自列,遂為武士斷其手。

又不言,則刖其足。

弼窘急,且述其本末,亦不信,遂斬之。

而大唐金遂流用矣。

後有婆羅門,號為別寶。

帝入庫遍閱,婆羅門指金及大毯曰:「唯此二寶耳。」

問毯有何奇異,而謂之寶。

婆羅門令舒毯於地,以水濡之。

水皆流去,毯竟不濕。

至今外國傳成弼金,以為寶貨也。

(出《廣異記》)

隋朝末年,有一個道士居住在太白山,煉丹砂,配製九轉還丹成功,於是得道。

道士居住在山上幾十年,有個叫成弼的人供給他飲食並侍奉他。

道士與成弼共同在山上住了十幾年,而從不告訴成弼煉丹的方法。

後來成弼因家中父母有喪,便向道士告辭回去。

道士說:「你跟隨我這麼久,今天回去是家中有憂患。

我沒有別的送給你,送你丹十粒。

一粒丹化十斤紅銅,就是黃金,足夠你辦葬事。」

成弼於是回家,像道士說的那樣化黃金以滿足使用。

辦完葬事,成弼有了邪惡的意圖,又進山去見道士,請求道士能再給他一些丹砂。

道士不給,成弼竟持刀威逼道士,還是沒有得到丹砂,就用刀砍斷了道士的兩隻手。

又沒有得到,就砍下了道士的雙腳,道士顏色不變。

成弼更加惱怒,就用刀砍下了道士的頭。

等到解開道士的衣服,見胳膊肘後面有紅色的口袋,打開口袋裡面就是丹砂。

成弼很高興,拿著丹砂下山。

忽然聽見喊他的聲音,回頭看,喊他的是道士,成弼大驚。

道士對成弼說:「我沒想到你到這裡來,你沒有良好的品德享用這些丹砂,神必定會殺死你,最終就像我一樣。」

說完就不見了。

成弼得到了很多丹砂,用它變化了很多金子。

那金子的顏色稍紅,優於平常的金子,可以用來服食。

成弼家於是非常富裕。

不久,他便被人告發,說成弼自己私自造錢。

官府將成弼捕去。

成弼稟報說自己能把銅變成金子,並沒有別的原因。

唐太宗聽說了這件事,下詔令成弼製造黃金。

黃金造成,太宗皇帝很高興,授以成弼五品官,命令他製造黃金,要將天下所有的銅都用完才能停止。

成弼開始製造黃金。

總共才造了幾萬斤黃金丹砂就用完了。

這些黃金就是所說的大唐金。

百煉而更加一精一粹,非常貴重。

成弼已經技藝窮盡而請求離去,太宗令他稟告造金的方法。

成弼實在不知道具體方法,訴說自己不知。

太宗皇帝認為他說謊,很生氣,就用兵刃威脅他。

成弼仍然說不出方法,於是他的手被武士砍斷。

還是不說,便砍掉了他的腳。

成弼急得沒有辦法,只好述說了他能變化金子的來龍去脈。

太宗也不相信,就殺死了成弼。

而大唐金就在市上流通使用。

後來有個印度僧人,自稱能為人辨別寶貝。

太宗皇帝把他帶進庫房一件件地察看。

印度僧人手指大唐金和大毯說:「只有這兩件是寶貝。」

太宗問大毯有什麼神奇和獨特的地方,而說它是寶?印度僧人讓人將大毯打開平鋪在地上,向大毯上潑水,水都從大毯上流走,大毯竟一點都不濕。

到現在外國還流傳成弼金,並把它當作寶貨。

玄 金

太宗時,汾州言,青龍白虎吐物在空中,有光如火,墜地隱入二尺。

掘之,得玄金,廣尺餘,高七尺。

(出《酉一陽一雜俎》)

太宗時期,汾州地方傳言,青龍和白虎口吐一物在空中,發出的光象火一樣,墜一落 到地上面隱沒進地下二尺。

在此物墜一落 的地方挖掘,得到一塊黑金,寬一尺多,高七尺。

鄒駱駝

鄒駱駝,長安人,先貧,嘗以小車推蒸餅賣之。

每勝業坊角有伏磚,車觸之即翻,塵土涴其餅,駝苦之。

乃將鑊斫去十餘磚,下有瓷甕,容五斛許。

開看,有金數鬥,於是巨富。

其子昉,與蕭佺一交一 厚。

(「一交一 厚」原作「附馬」,據明抄本改。

)時人語曰:「蕭佺附馬子,鄒昉駱駝兒。

非關道德合,只為錢相知。」

(出《朝野僉載》)

鄒駱駝,長安人,早先家中貧窮,曾經用小車推蒸餅賣來維持生活。

每次越過勝業坊牆角埋的磚時,車輪碰上磚車子立即就翻,塵土把餅弄得很髒,鄒駱駝為這很苦惱。

於是他拿來大鋤刨去十幾塊磚。

磚下面有一大瓷甕,容量在五十斗左右。

打開蓋看,裡面有好幾斗金子。

於是鄒駱駝家巨富。

鄒駱駝的兒子鄒昉,和蕭佺一交一 情很深。

當時有人談論說:蕭佺是駙馬的公子,鄒昉是鄒駱駝的兒子。

他們的一交一 情與道德品行無關,只因為有錢才使他們相互知心。

裴 談

裴談為懷州刺史,有樵者入太行山,見山穴開,有黃金焉,可數間屋。

樵者喜,入穴取金,得五鋌,皆長尺餘。

因以石窒穴,且志之。

又數日往,則迷其處。

樵者頗諳山谷。

即於洛城懷州。

造開石物錘鑿數車。

州有崔司戶,知而助之。

將往開,而談妻有疾,請道家奏章請命。

奏章道士忽傳天帝詔曰:「帝詔語裴談,吾太行山天藏開,比有樵夫見之,吾已遺金五鋌,命其閉塞。

而愚人貪得,重求不獲,乃興惡。

將開吾藏,已造錘鑿數車。

若開不休,或中吾伏藏。

此若開錘鑿。

此州人且死盡,深無所益。

此州崔司戶,與其同心,但詣崔驗之,自當有見。

急止之,汝妻疾自當瘳矣。」

談大異之,即召崔子問故,果符所言。

乃沒其開石具而禁止之,妻尋有間。

(出《紀聞》)

裴談做懷州刺史時,有個砍柴人進入太行山,看見一個敞開的山洞,裡面有黃金,可以裝滿好幾間屋子。

砍柴人很高興,進洞去拿黃金,得到五錠,每錠都有一尺多長。

於是砍柴人用石頭封死山洞,並記下了山洞的位置。

過了幾天砍柴人又進山找那個山洞,就是找不到原來的地方。

砍柴人對山谷特別熟悉,立即在洛城懷州,打造了開石用的工具錘子鑿子好幾車。

州里有個姓崔的司戶,知道了這件事並幫助砍柴人。

他們將要到山中去開石,而裴談的妻子由於有病,請道士向天帝上奏章請求延長壽命。

上奏章的道士忽然口傳天帝的告誡說:「天帝告訴裴談,我太行山天帝寶藏庫曾開,被挨山居住的砍柴人看見。

我已經送給他黃金五錠,命他關閉堵塞了山洞。

而這個愚蠢的人貪得無厭,重又去尋求而沒有得到,便心起邪念,要鑿開我的寶庫,已經打造了錘子鑿子好幾車。

假若他開石不停,也許會找到我埋藏的寶藏。

如果在這裡用錘、鑿開石,這一州的人就會死盡,實在沒有好處。

這州的崔司戶和砍柴人是一條心,只要到崔司戶那裡去驗證這件事,自然會有所見。

應立即制止他們去做這件事,你妻子的病自然會好的。」

裴談聽後大感驚奇,立即召來崔司戶的兒子詢問原因,果然和那道士所說的一樣。

於是沒收了他們的開石工具並禁止他們去開石。

裴談妻子的病不久就有了好轉。

牛氏僮

牛肅曾祖大父,皆葬河內,出家童二戶守之。

開元二十八年,家僮以男小安,質於裴氏。

齒牙為疾,晝臥廄中。

若有告之者曰:「小安,汝何不起,但取仙人杖根煮湯含之,可以愈疾。

何忍焉!」小安驚顧,不見人而又寢。

未久,告之如初。

安曰:「此豈神告我乎?」

乃行求仙人杖,得大叢,掘其根。

根轉壯大,入地三尺,忽得大磚,有銘焉。

揭磚已下,有銅缽浢,於其中盡黃金鋌,丹砂雜(「雜」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

)其中。

安不知書,既藏金,則以磚銘示村人楊之侃。

留銘示人,而不告之。

銘曰:磚下黃金五百兩,至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下賊一胡一 人年二十二姓史者得之;澤州城北二十五里白浮圖之南,亦二十五里,有金五百兩,亦此人得之。

諸人既見銘,道路喧聞於裴氏子。

問小安,且諱,執鞭之,終不言。

於是拷訊,萬端不對,拘而閉諸室。

會有畫工來訪小安,市丹砂焉。

裴氏子誘問之,畫工具言其得金所以。

又曰:「吾昨於人處,用錢一百,市砂一斤。

砂既一精一好,故來更市。」

張氏益信得金。

召小安,以畫工示之。

安曰:「掘得銘後,下得數金丹砂,今無遺矣。」

金寶不得,則又加棰笞治之,卒不言夜中亡去。

會裴氏蒼頭,自太原赴河內,遇小安於澤州。

小安邀至市,酒飲酣招去。

意者小安便取澤之金乎!及蒼頭至裴言之,方悟。

(出《紀錄》,明抄本作出《紀聞》)

牛肅的曾祖父和祖父,死後都埋葬在河內郡。

牛肅撥出兩個家童住在那裡守墓。

開元二十八年,牛家用男僮僕小安,送到裴家作抵押。

因小安牙齒有病,白天躺在馬圈內,好像有人告訴他說:「小安,你為什麼不起來?只要取來仙人杖的根煮湯含在嘴裡,你的牙病就會好,為什麼要忍苦呢?」

小安吃驚地抬頭看,不見有人而又躺下。

時間不長,同開始時告訴他的話一樣,又告訴他一遍。

小安說:此話難道是神仙告訴我的嗎?於是出去尋找仙人杖,找到大灌木,挖它的根,根轉眼間壯大。

挖進地下三尺,忽挖到一塊大磚,上面還刻著字。

揭開磚,在磚的下面,有個銅缽鬥,在缽斗裡全都是黃金錠,有些丹砂摻雜在裡面。

小安不認字,於是把黃金重新藏好,便把磚上刻的字拿給本村人楊之侃看。

小安只留下刻的字給人看,而不告訴人是從哪裡得到的。

銘文說:磚下黃金五百兩,到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個流落四方的一胡一 人賊子,二十二歲,姓史,得到它;澤州城北二十五里白塔之南,也是二十五里,有金五百兩,也為這個人所得。

眾人已經看到了銘文,走在路上互相談論而被裴氏的兒子聽到了,回去問小安,小安躲閃著不說這件事,用鞭子抽,始終不說。

於是拷打逼問,任你怎麼樣小安就是不回答。

他們便將小安拘禁起來鎖在屋裡。

恰巧有位畫工來訪小安,為的是買丹砂。

裴氏的兒子引誘著問他,畫工便將他知道的小安得到金子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對裴氏兒子說了。

又說:「我昨天在別人那裡,用一百枚錢,買了一斤丹砂。

丹砂既一精一又好,所以來這裡想再買一些。」

裴氏越加相信小安得到了金子。

便把小安叫來,將畫工領給他看。

小安說:「我挖到刻字的磚後,在下面得到些金子和丹砂,現在一點都沒有留下。」

裴氏的兒子沒有得到金寶,就又對小安用棍棒進行懲治,小安死也不說。

晚上小安逃了出去。

正好裴氏的僕人,從太原到河內郡,在澤州遇到了小安,小安邀他到街上的酒館喝酒。

二人酒正喝得盡情時,小安有人招呼就離開了,想來大概是去取澤州城北的金子吧。

直到僕人回到裴家對他們說了這件事,他們才明白。

宇文進

夏縣令宇文泰猶子進,嘗於田間得一崑崙子,洗拭之,乃黃金也。

因寶持之。

數載後,財貨充溢,家族蕃昌。

後一夕失之,而產業耗敗矣。

(出《紀聞》)

夏縣縣令宇文泰的侄兒宇文進,曾經在田間揀到一個小玩具崑崙子,把它用水洗淨擦乾一看,是黃金,就把它當作寶貝保存起來。

幾年之後,宇文進家中財產金錢充足,家族興旺昌盛。

後來一天夜晚將崑崙子丟失,因而家中產業便消耗衰敗了。

蘇 遏

天寶中,長安永樂裡有一凶宅,居者皆破,後無復人住。

暫至,亦不過宿而卒,遂至廢破。

其捨宇唯堂廳存,因生草樹甚多。

有扶風蘇遏,悾悾遽苦貧窮,知之,乃以賤價,於本主質之。

才立契書,未有一錢歸主。

至夕,乃自攜一榻,當堂鋪設而寢。

一更以後,未寢,出於堂,彷徨而行。

忽見東牆下有一赤物,如人形,無手足,表裡通徹光明。

而叫曰:「咄。」

遏視之不動。

良久,又按聲呼曰:「爛木,咄。」

西牆下有物應曰:「諾。」

問曰:「甚沒人?」

曰:「不知。」

又曰:「大硬鏘。」

爛木對曰:「可畏。」

良久,乃失赤物所在。

遏下階,中庭呼爛木曰:「金一精一合屬我,緣沒敢叫喚。」

對曰:「不知。」

遏又問:「承前殺害人者在何處。」

爛木曰:「更無別物,只是金一精一。

人福自薄,不合居之,遂喪逝。

亦不曾殺傷耳。」

至明,更無事。

遏乃自假鍬鍤之具,(「具」原作「徒」,據明抄本改。

)先於西牆下掘。

入地三尺,見一朽柱,當心木如血色,其堅如石。

後又於東牆下掘兩日,近一丈,方見一方石,闊一丈四寸,長一丈八寸。

上以篆書曰:夏天子紫金三十斤,賜有德者。

遏乃自思:「我何以為德。」

又自為計曰:「我得此寶,然修德亦可禳之。」

沈吟未決,至夜,又歎息不定,其爛木忽語曰:「何不改名為有德,即可矣。」

遏曰善,遂稱有德。

爛木曰:「君子儻能送某於昆明池中,自是不復撓吾人矣。」

有德許之。

明辰更掘丈餘,得一鐵甕,開之,得紫金三十斤。

有德乃還宅價修葺,送爛木於昆明池。

遂閉戶讀書,三年,為范一陽一請入幕,七年內,獲冀州刺史。

其宅更無事。

(出《博異志》)

天寶年間,長安永樂裡有一座很不吉祥的住宅,居住在這裡的人全都遭殃,以後便沒人再住。

有人暫時到這裡住下,也不過夜就死去,終於使這座住宅荒廢破落,唯有房屋的廳堂還存留著。

由於住宅荒廢因而生長了很多雜草和樹木。

有個扶風人叫蘇遏,人很誠懇卻被家中的貧窮所苦。

知道有這座住宅,便以很便宜的價格,從房主那裡把房子抵押過來。

才立完契書,房主並沒有得到一文錢。

到了晚上,蘇遏就自己提過一張低矮的床 ,在廳堂當中鋪設好睡下。

一更以後,沒睡著,便出了廳堂,漫無目的地走著。

忽然看見東邊牆根有一個紅色的東西,像人的形狀,沒有手和腳,裡外透徹明亮,它喊叫:「咄!」蘇遏見那東西不動,過了很長時間,又按前次的聲音呼喊道:「爛木,咄!」西邊牆根下有東西應聲說「諾」。

問道:「什麼人?」

回答說:「不知道。」

又說:「大硬鏘。」

爛木回答說:「可怕。」

又過了很長時間,紅色的東西就不見了。

蘇遏走下台階,在庭院當中叫爛木說:「金一精一應當注意我,為什麼沒敢叫喚。」

回答說:「不知道。」

蘇遏又問:「在這之前殺害人的東西在什麼地方?」

爛木說:「再沒有別的東西,只是金一精一。

那些人自己的福分薄,不應該住在這裡,就死去,不曾殺傷。」

直到天明,再沒什麼事。

蘇遏就自己借來鐵鍬,先在西牆下挖。

挖進地下三尺,見一根腐朽的柱子,柱子木心的顏色象血一樣,可它堅硬如石。

後來又在東牆下挖了兩天,挖了將近一丈深,才看見一塊方形石塊,寬一丈四寸,長一丈八寸,上面用篆書寫道:「夏朝天子紫金三十斤,賜給有道德的人。」

蘇遏自己心裡想:我以什麼為德?又自己盤算道:我得了這些財寶,然後再修德,也可消災。

他沉吟不決。

到了晚上,仍歎息不定。

那爛木忽然對他說:「你為什麼不改名叫有德,這樣就可以了。」

蘇遏說:「好。」

於是稱作蘇有德。

爛木說:「君子您倘若能把我送到昆明池中,從此就不會再擾亂人了。」

蘇有德答應了它。

第二天早晨,蘇有德又向下挖了一丈多深。

挖到一個鐵罐,把鐵罐打開,得到紫金三十斤。

蘇有德就把房錢還給了房主並重新修茸了宅院。

把爛木送到昆明池。

於是閉門讀書。

三年後,被范一陽一節度使請去做幕僚。

七年內,官獲冀州刺史。

那座位宅再沒出過什麼事。

韋思玄

寶應中,有京兆韋思玄,僑居洛一陽一。

性尚奇,嘗慕神仙之術。

後游嵩山,有道士教曰:「夫餌金液者,可以延壽。

吾子當先學煉金,如是則可以肩赤松,駕廣成矣。」

思玄於是求煉金之術,積十年,遇術士數百,終不能得其妙。

後一日,有居士辛銳者,貌甚清瘦,偢然有寒色,衣弊裘。

叩思玄門,謂思玄曰:「吾病士,(「士」原作「亡」,據明抄本改。

)窮無所歸。

聞先生好古尚奇,集天下異人方士,我故來謁耳,願先生納之。」

思玄即止居士於捨。

其後居士身疾,臞盡潰血且甚,韋氏一家盡惡之。

思玄嘗詔術士數人會食,而居士不得預。

既具膳,居士突至客前,溺於筵席上,盡濕。

客怒皆起,韋氏家童亦競來罵之,居士遂告去,行至庭,忽亡所見。

思玄與諸客甚異之,因是其溺,乃紫金也,奇光璨然,真曠代之寶。

思玄且驚且歎。

有解者曰:「居士紫金一精一也。」

征其名氏信矣,且辛者蓋西方庚辛金也。

而「銳」字「兌」從「金」,兌亦西方之正位。

推其義,則吾之解若合符然。

(出《宣室志》)

寶應年間,有個叫韋思玄的京城人,僑居在洛一陽一。

生性崇尚寄異的事情,曾經羨慕神仙的法術。

後來到嵩山遊覽,有個道士教導他說:「吃金液的人,可以延長壽命。

先生您應當先學煉金,若學會煉金就可以和仙人赤松子、廣成子並肩了。」

韋思玄於是尋求煉金的方法。

過了十年,韋思玄遇見的有道術的人幾百個,可始終沒有掌握煉金的技巧。

後來有一天,有個叫辛銳的居士,相貌非常清瘦,看上去面帶寒色,穿一件破舊的毛皮衣服,敲韋思玄的家門,對韋思玄說:「我是個有病的居士,無家可歸。

聽說先生喜好古怪崇尚奇異,結一交一 天下有奇特本領和有神仙方術的人,所以我特來拜見,願先生能收留我。」

韋思玄立即留居士住了下來。

這以後居士身體患病,全身的肉都被血浸泡著且很嚴重。

韋氏一家人全都厭惡他。

韋思玄曾經邀請幾位有道術的人共同吃飯,而居士沒有被邀參加。

飯菜已經準備好了,居士突然來到客人面前,把尿撒在筵席上,全都濕了。

來客很憤怒都站了起來。

韋氏家中的僕人也都過來罵他。

居士於是告辭離去。

走到廳堂,忽然不見。

韋思玄與諸位客人都很驚奇。

於是一看這尿,原來是紫金,並發出奇特明亮的光,真稱得上歷代所沒有的珍寶。

韋思玄又是驚奇又是感歎。

有人解釋說:這個居士是紫金一精一。

研究一下他的姓名也確實是紫金一精一。

辛就是西方庚辛金,而「銳」字「兌」從「金」,兌也是西方的正位。

按字義推測,我的解釋是符合其義的。

李 員

進士李員,河東人也,居長安延壽裡。

元和初夏,一夕,員獨處其室。

方偃於榻,寐未熟,忽聞室之西隅有微聲,纖而遠,鏘然若韻金石樂,如是久不絕。

俄而有歌者,其音極清越,泠泠然,又久不已。

員竊志其歌詞曰:「色分蘭葉青,聲比磬中鳴。

七月初七日,吾當示汝形。」

歌竟,其音闋。

員且驚且異。

朝日,命家童窮其跡,不能得焉。

是夕,員方獨處,又聞其聲,淒越且久,亦歌如前。

詞竟,員心知為怪也,默然異之。

如是凡數夕,亦聞焉。

後至秋,始六日,夜有甚雨,隤其堂之北垣。

明日,垣北又聞其聲,員驚而視之,於北垣下得一缶,僅尺餘,制用金成,形狀奇古,與金之缶甚異。

苔翳其光,隱然有文,視不可見,蓋千百年之器也。

叩之,則其韻極長。

即令滌去塵蘚,方可讀之,字皆小篆書,乃崔子玉座右銘也。

員得而異之,然竟不知何代所制也。

(出《宣室志》)

進士李員,河東人,居住在長安延壽裡。

唐朝元和年間初夏的一天晚上,李員獨自在他的臥室裡,剛仰臥在床 上,還沒睡熟,忽然聽見屋內西邊的角落有微弱的聲音,細小又像離得很遠,就好像撞擊金石樂器所產生的韻律,像這樣很長時間不斷。

一會兒又有人唱歌,歌聲極其清遠、清脆,又長時間不停。

李員暗暗記下了所唱的歌詞。

歌中唱道:「顏色和秋蘭青青的葉子不同,聲音敢與石磬比鳴。

七月初七這天,我要向你顯示出原形。」

歌唱完,音樂也停止了。

李員又驚又感到奇怪。

到了早晨,命僕人徹底查找聲音的蹤跡,可是找不到。

這天晚上,李員自己單獨在屋中,又聽見了那聲音,歌聲淒涼幽遠且時間很長,歌詞也同前次一樣。

歌詞唱完,李員心裡知道這是怪異,默默地驚奇,像這樣一連幾個晚上,都聽到了同樣的聲音。

以後到了秋天,開始的前六天,夜晚雨很大,使李員家廳堂北牆倒塌。

第二天,牆北面又聽見了那聲音。

李員吃驚地觀看,在北牆下得到了件樂器是缶,僅一尺多,用黃金製成,形狀奇特古怪,與一般的金缶很不同。

蘚苔遮住了它的光亮,上面隱約有文字,但看不清楚,大概是千百年前的樂器。

用手敲打它,它的音韻特別悠長。

李員立即令人洗去它上面的泥土和蘚苔,上面的字才可以閱讀。

字全都用小篆書寫,原來是崔子玉的座右銘。

李員得到了這件寶物感到很驚異,但始終不知它是哪個朝代製造的。

虞鄉道士

虞鄉有山觀,甚幽寂,有滌一陽一道士居焉。

大和中,道士嘗一夕獨登壇望。

見庭忽有異光,自井泉中發,俄有一物,狀若兔,其色若一精一金,隨光而出,環繞醮壇。

久之,復入於井。

自是每夕輒見。

道士異其事,不敢告於人。

後因淘井,得一金兔,甚小,奇光爛然,即置於巾箱中。

時御史李戎職於蒲津,與道士友善,道士因以遺之。

其後戎自奉先縣令為忻州刺史,其金兔忽亡去,後月餘而戎卒。

虞鄉有座山觀,非常幽靜清寂,有個滌一陽一道士住在這裡。

大和年間,道士曾在一天晚上獨自登上祭壇瞭望,見庭院中忽然有奇異的光,從水井中發出。

頃刻有一物,形狀象兔,它的顏色像一精一粹的黃金,隨光而出,環繞祭壇,很長時間,又進入井中。

自這之後每天晚上就出現。

道士覺得這件事奇怪,不敢告訴別人。

以後由於淘井,得到一個金兔,很小,光亮奇特燦爛,道士立即將金兔放到巾箱中。

當時御史李戎在蒲津任職,與道士友好,道士就把金兔送給了他。

這以後李戎從奉先縣令升為忻州刺史,那個金兔忽然失去,以後一個多月李戎死。

趙懷正

汴州百姓趙懷正,住光德坊。

大和三年,妻賀,常以女工致鏹。

(「鏹」字原缺,據明抄本補。

)一日,有人攜石枕求售,賀一環獲焉。

趙夜枕之,覺枕中如風雨聲,因令妻及子各枕一夕,則無所覺。

趙枕輒復舊,或喧悸不得眠。

其子請碎視之,趙言:「脫碎之無所見,是棄一百之利也,待我死後,爾必破之。」

經歲余,趙病死。

妻令毀視之,中有金銀各一鋌,如模鑄者。

所函挺處,其模似預曾勘入,無絲發隙,不知從何而入也。

梃各長三寸餘,闊如巨指。

遂貨之,辦其殮及償債,不餘一錢。

賀今住洛惠節坊,段成式家人雇其紉針,親見其說。

(出《酉一陽一雜俎》)

汴州百姓趙懷正,住在光德坊。

那是大和三年的事。

趙懷正的妻子賀氏,經常做些針線活掙些錢。

一天,有個人帶著一石枕來賣,賀氏用一隻玉環換下了石枕。

趙懷正夜晚枕著石枕睡覺時,感覺到枕中好像有風雨聲。

於是讓妻子和兒子各枕一晚,他們都沒什麼感覺,趙懷正枕著又有原來聲音,有時喧鬧聲讓他心跳而睡不著覺。

他兒子請求他把石枕砸碎看裡面有什麼,趙懷正說:「如果砸碎它也不見裡面有什麼,這樣就白白丟棄了一百錢的利啊。

等我死後,你一定要把它砸碎。」

過了一年多,趙懷正得病而死。

他妻子讓兒子砸毀石枕看裡面到底有什麼。

石枕砸碎後,裡面有金銀各一錠,就像按模型澆注成的。

好像是事先量好了再鑄造一樣,金銀錠在裡面沒有頭髮絲大的縫隙,不知金錠和銀錠是怎樣進入石枕中。

金錠和銀錠各長三寸多,寬如大姆指。

賀氏於是賣了金錠和銀錠,辦理了家中的喪事又償還了欠債,沒有剩下一個錢。

賀氏現住在洛一陽一惠節坊,段成式家裡的人雇她做針線活時,親耳聽見她說的。

金 蛇

開成初,宮中有黃色蛇,夜則自寶庫中出,游於階陛間,光明照耀,不可擒獲。

宮人擲珊瑚玦以擊之,遂並玦亡去。

掌庫者具以事告。

上命遍搜庫內,得黃金蛇而玦貫其首。

上熟視之,昔隋煬帝為晉王時,以黃金蛇贈陳夫人,吾今不知此蛇得自何處。

左右因視額下,有阿麼字。

上蹶然曰:「果不失朕所疑,阿麼即煬帝小字也。」

上之博學敏悟,率多此類。

遂命取玻璃連環,系蛇於玉彘之前足。

其後竟不復有所見,以彘食蛇也。

(出《杜一陽一雜編》)

開成初年,宮中有一條黃色的蛇,夜間便從寶庫中出來,在皇宮的台階間遊玩,光明照耀,而不能捉到。

皇宮中的人用珊瑚玦打蛇,於是蛇和玦都不見了。

掌管寶庫的人將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報告了皇上。

皇上命令把寶庫搜遍,得到一條黃金蛇而珊瑚玦則穿連在蛇頭上。

皇上仔細看這條蛇,說:「從前隋煬帝做晉王的時候,把黃金蛇贈送給陳夫人。

我現在不知道這條蛇是從哪裡來的?」

殿下文武大臣於是看蛇額下,有「阿麼」兩字。

皇上急忙說:「果然不出我的猜疑,阿麼就是煬帝的小名。」

皇上真是學問淵博而聰明,還有許多和這相類似的事情。

於是皇上命人拿來玻璃連環,把蛇綁在玉豬的前腳上。

從這以後宮中就再也沒有看見蛇,這是因為豬吃蛇啊。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廣記
卷第一 神仙一卷第二 神仙二卷第三 神仙三卷第四 神仙四卷第五 神仙五卷第六 神仙六卷第七 神仙七卷第八 神仙八卷第九 神仙九卷第十 神仙十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卷第六十 女仙五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卷第七十一 道術一卷第七十二 道術二卷第七十三 道術三卷第七十四 道術四卷第七十五 道術五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卷第七十七 方士二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卷第八十 方士五卷第八十一 異人一卷第八十二 異人二卷第八十三 異人三卷第八十四 異人四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卷第八十六 異人六卷第八十七 異僧一卷第八十八 異僧二卷第八十九 異僧三卷第九十 異僧四卷第九十一 異僧五卷第九十二 異僧六卷第九十三 異僧七卷第九十四 異僧八卷第九十五 異僧九卷第九十六 異僧十卷第九十七 異僧十一卷第九十八 異僧十二卷第九十九 釋證一卷第一百 釋證二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卷第一百七 報應六(金剛經)卷第一百八 報應七(金剛經)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卷第一百一十 報應九(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報應十(觀音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報應十一(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三 報應十二(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四 報應十三(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五 報應十四(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六 報應十五(崇經像)卷第一百一十七 報應十六(陰德)卷第一百一十八 報應十七(異類)卷第一百一十九 報應十八(冤報)卷第一百二十 報應十九(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一 報應二十(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二 報應二十一(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三 報應二十二(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四 報應二十三(冤報)卷第一百二十五 報應二十四(冤報)卷第一百二十六 報應二十五卷第一百二十七 報應二十六卷第一百二十八 報應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 報應二十八(婢妾)卷第一百三十 報應二十九(婢妾)卷第一百三十一 報應三十(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二 報應三十一(殺生)卷第一百三十三 報應三十二(殺生)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應一(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應二(帝王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應三(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應四(人臣休征)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應五(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 征應六(邦國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應七(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應八(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應九(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應十(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應十一(人臣咎徵)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數一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數二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數三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數四卷第一百五十 定數五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數六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數七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數九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數十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數十一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數十二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數十三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數十四(婚姻)卷第一百六十 定數十五(婚姻)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應一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應二卷第一百六十三 讖應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賢(諷諫附)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儉(吝嗇附)卷第一百六十六 氣義一卷第一百六十七 氣義二卷第一百六十八 氣義三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辯一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辯二(幼敏附)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卷第一百七十八 貢舉一卷第一百七十九 貢舉二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卷第一百八十一 貢舉四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卷第一百八十三 貢舉六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代族附)卷第一百八十五 銓選一卷第一百八十六 銓選二卷第一百八十七 職官卷第一百八十八 權倖卷第一百八十九 將帥一卷第一百九十 將帥二(雜譎智附)卷第一百九十一 驍勇一卷第一百九十二 驍勇二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俠一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俠二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俠三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俠四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卷第二百二 儒行(憐才 高逸)卷第二百三 樂一卷第二百四 樂二卷第二百五 樂三卷第二百六 書一卷第二百七 書二卷第二百八 書三卷第二百九 書四卷第二百一十 畫一卷第二百一十一 畫二卷第二百一十二 畫三卷第二百一十三 畫四卷第二百一十四 畫五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術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卷第二百一十八 醫一卷第二百一十九 醫二卷第二百二十 醫三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絕藝附)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戲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卷第二百三十八 詭詐卷第二百三十九 諂佞一卷第二百四十 諂佞二卷第二百四十一 諂佞三卷第二百四十二 謬誤(遺忘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