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二十 龍三
俱名國 釋玄照 王景融 凌波女 陶峴 齊浣 沙州黑河 興慶池龍 井龍 旃然 龍門
俱名國
僧祗律雲,佛住捨衛城南方。
有邑名大林,時有商人驅八牛到北方俱名國。
有一商人在澤中牧牛。
時有離車捕龍食之,捕得一龍,離車穿鼻牽行。
商人問離車:「今汝牽此龍何用?」
云:「我將殺而為啖。」
商人欲以一牛易之,捕者邀至八牛,方許。
商人即放龍令去。
既而復慮離車追逐,復捕取放別池中。
龍忽變為人,語謂商人曰:「君施我命,今欲報恩,可共入宮,當報大德。」
商人答言:「龍性率暴,嗔恚無常,或能殺我。」
答云:「不爾。
前人系我,我力能殺彼人。
但以我受菩薩法,都無殺心。
何況君今施我壽命,顧當加害。
若不去者,少住此中。
我先往掃除。」
商人後入宮內,見龍門邊,二龍繫在一處。
因問汝為何被系。
答言:「此龍女半月中,三日受齋法。
我兄弟守護此龍女,不為堅固,為離車所捕。
以是被系。」
龍女俄出,呼商人入宮坐寶床 上。
龍女言:「龍中有食,能盡壽而消者,有二十年消者。
有七年消者,有閻浮提人食者。
未知君欲何食。」
答言:「須欲閻浮提食。」
即時種種飲食俱備。
商人問龍女:「此龍何故被系?」
龍女言:「此有過,我欲殺之。」
商人言:「汝莫殺。」
「乃言不爾,要當殺之。」
商人言:「汝放彼者,我當食耳。」
復言曰:「不得直放之,當罰六月,擯置人間。」
商人見龍宮中,寶物莊嚴飾宮殿,即問:「汝有如是莊嚴,因受菩薩何為?」
答言:「我龍法有五事苦。
何等為五?謂生時、眠時、一婬一時、嗔時、死時。
一日之中,三過皮肉落地,熱沙簇身。」
商言:「汝欲何求耶?」
答言:「人道中生,為畜生苦不知法,故欲就如來出家。」
龍女即與八餅金,言此金足汝父母眷屬終身用之不盡。
復言汝合眼。
即以神變持著本國,以八餅金與父母。
曰:「此是龍金。」
說己更生盡壽用之不可盡。
時思念仁慈不得不行,暫救龍女,恩報彌重;況持大齋,受福寧小?(出《法苑珠林》)
和尚祗律說,佛住在捨衛城的南方。
有一個叫「大林」的都城,當時有一個商人趕著八頭牛到北方的俱名國去。
有一個商人在水窪地裡牧牛。
那時有一個叫離車的人撲龍殺肉吃。
離車捕到一條龍,就穿著龍鼻子牽著走。
商人問離車;「現在你牽著這條龍有什麼用?」
離車說:「我要殺了吃。」
商人想用一頭牛一交一 換那條龍。
離車要商人一交一 出八頭牛才肯一交一 換。
商人就把龍放了,讓它離去。
然後又想到離車會來追趕,就把龍又捕來放到另外的池子之中。
龍忽然變成了人,對商人說:「你救了我一命,現在想要報恩。
你可以和我一起入宮,報達你的大恩大德。」
商人回答說:「龍的脾氣又直爽又暴躁,喜怒無常,也許能殺害我。」
龍回答說:「不會的。
前邊那個人拴我,我的力氣完全可以殺死那個人,但是我受菩薩規範,完全沒有殺心,何況你現在救了我的性命,怎麼能加害?如果你不去,請在這裡少住,我先去掃除。」
商人後到龍宮,見龍門旁邊,兩條龍被綁在一處,於是就問:「你們為什麼被綁呢?」
兩條龍回答說:「這裡的龍女半月之中,有三天受齋法,我們兄弟兩個守護此龍女,守護得不夠牢固,被離車捉了去,因此我們被綁了起來。」
不一會兒龍女出來了,迎商人入宮坐到寶床 上。
龍女說:「龍中有一種能使壽命達到極點而消化的食物。
有二十年消化的,有七年消化的,有閻浮提人吃的。
不知你想要什麼樣的食物?」
商人說他要閻浮提人吃的食物。
當時種種飲食全都具備。
商人問龍女:「這兩條龍為什麼被綁?」
龍女說:「這兩條龍有過錯。
我想殺他們。」
商人說:「你不要殺他們。」
龍女說不行,應該殺。
商人說:「你放了他們,我才能吃飯。」
又說道:「不能直接放,應當罰六個月,扔到人間去。」
商人見龍宮中,宮殿很莊嚴,用寶物裝飾著,就問:「你有如此莊嚴的龍宮,為什麼還要接受菩薩的約束呢?」
回答說:「我們龍的規矩中,有五種情況最苦。
哪五種情況呢?是出生的時候、睡眠的時候、一婬一雨的時候、嗔怒的時候、死亡的時候。
一天當中,要三次通過皮肉落地,熱沙簇身。」
商人說:「你想要追求什麼呢?」
龍女回答說:「我想到人道中生存,因為畜生苦於不知道法度,所以我想跟著如來出家。」
龍女當時給了商人八餅金,說這些金子足夠你父母眷屬終身用之不盡的了。
還讓他閉上眼睛,用神變之法把他送回本國。
商人把八餅金一交一 給父母,說:「這是龍金。」
說自己再活一輩子也用不完。
他當時想到不能不做善事,暫時救了龍女,報恩還如此之重,何況久持大齋,受福難道會小嗎?
釋玄照
釋玄照修道於嵩山白鵲谷,操行一精一愨,冠於緇流。
常願講《法華經》千遍,以利於人。
既講於山中,雖冱寒酷熱,山林險邃,而來者恆滿講席焉。
時有三叟,眉須皓白,容狀瑰異,虔心諦聽。
如此累日。
玄照異之。
忽一旦,晨謁玄照曰:「弟子龍也,各有所任,亦頗勞苦,已歷數千百年矣。
得聞法力,無以為報,或長老指使,願效微力。」
玄照曰:「今愆一陽一經時,國內荒饉,可致甘澤,以救生靈。
即貧道所願也。」
三叟曰:「召雲致雨,固是細事。
但雨禁絕重,不奉命擅行,誅責非細,身首為憂也。
試說一計,庶幾可矣。
長老能行之乎?」
玄照曰:「願聞其說。」
三叟曰:「少室山孫思邈處士道高德重,必能脫弟子之禍,則雨可立致矣。」
玄照曰:「貧道知孫處士之在山也,而不知其所行,又何若此邪?」
三叟曰:「孫公之仁,不可診度,著千金翼方,惠利濟於萬代,名已籍於帝宮,誠為貴真也。
如一言救庇,當保無恙。
但長老先與之約,如其許諾,即便奉依。」
即以拯護之方,授於玄照。
玄照詣思邈所居,懇誠祗謁,情禮甚謹。
坐定久之,乃曰:「處士以賢哲之度,濟拔為心,今者亢一陽一,寸苗不植,嗷嗷百姓,焦枯若此,仁哲之用,固在於今。
幸一開恩,以救危歉。」
思邈曰:「僕之無堪,遁棄山野,以何功力,濟於人也?苟有可施,固無所吝。」
玄照曰:「貧道昨遇三龍,令其致雨。
皆雲,不奉上帝之命,擅行雨者,誅罪非輕。
唯處士德尊功大,救之則免。
特布腹心,仰希裁度。」
思遜曰:「但可施設,僕無所惜。」
玄照曰:「既雨之後,三龍避罪,投處士後沼中以隱。
當有異人捕之,處士喻而遣之,必得釋罪矣。」
思邈許之。
玄照歸,見三叟於道左,玄照以思邈之旨示之。
三叟約一日一夜 ,千里雨足,於是如期泛灑,澤甚廣被。
翌日,玄照來謁思邈。
對語之際,有一人骨狀殊異,逕往後沼之畔,瘖啞叱吒。
斯須,水結為冰。
俄有三獺,二蒼一白,自池而出。
此人以赤索系之,將欲挈去。
思邈召而謂曰:「三物之罪,死無以贖。
然昨者擅命,是鄙夫之意也,幸望脫之。
兼以此誠上達,恕其重責也。」
此人受教,登時便解而釋之,攜索而去。
有頃,三叟致謝思邈,願有所酬。
孫曰:「吾山谷之中,無所用者,不須為報。」
回詣玄照,願陳力致效。
玄照曰:「山中一食一衲,此外無闕,不須酬也。」
三叟再為請。
玄照因言,前山當路,不便往來,卻之可否?三叟曰:「固是小事耳。
但勿以風雷為責,即可為之。」
是夕,雷霆震擊。
及曉開霽,寺前豁然,數里如掌。
三叟復來,告謝而去。
思邈至道,不求其報,尤為奇特矣。
(出《神仙感遇傳》)
玄照和尚在嵩山白鵲谷修道,操行一精一到謹慎,在出家人中推為首位。
他常常願意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於他人。
在山中開講之後,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
當時有三個老頭,眉毛一胡一 須全白,相貌與眾不同,在那虔誠地聽講。
如此聽了多日,玄照感到奇怪。
忽然有一天,三個老頭一大早就來拜謁玄照。
他們說:「我們三個弟子,是龍,各有自己的職務,也很勞苦,已經好幾千年了。
能聽到您的法力,沒有什麼報答的,也許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去做,我們願意效微薄之力。」
玄照說:「現在一陰一陽一失調,乾旱少雨,國內鬧饑荒,你們可以下些雨來拯救天下百姓。
這就是貧道的願望。」
三個老頭說:「聚雲下雨,本來是一樁小事。
只是關於下雨的禁令絕對嚴重,不奉上天之命擅自行雨,殺頭之罪不是小事,有掉腦袋的危險呢!我們試說一個辦法,差不多可以成功,不知長老能不能去做?」
玄照說:「那就說給我聽聽吧!」三個老頭說:「少室山的孫思邈處士道高德重,一定能使弟子的災禍解脫。
那就可以馬上下雨了。」
玄照說:「貧道知道孫處士在山中,但是不知道他的道行,又怎麼能如此呢?」
三個老頭說:「孫公的仁義,不可估量。
仁義之心附著於濟世的藥方,造福於萬代。
他的名望已經在天宮裡登記入冊,實在是個世外高人。
如果他能說話相救,保證沒有問題。
只要長老先與他約好,如果他答應了,立即就依你的話去做。」
於是他們就把救護的辦法告訴了玄照。
玄照到孫思邈的住處去,誠懇地拜謁,人情禮數特別謹慎,坐定許久才說:「孫處士以賢德明哲的氣度,把濟助於蒼生為己任,現在極旱,寸苗不長,百姓叫苦不迭,焦渴乾枯如此,施用仁哲的時候到了。
希望你開恩,救一救天下百姓。」
孫思邈說:「我沒能耐才遁入山野,憑什麼功力有助於人呢?如果有什麼可以施與百姓,保證不能吝惜。」
玄照說:「貧道昨天遇到三條龍,讓他們下點雨,他們都說,不奉上帝的命令擅自行雨,殺頭之罪不輕,只有孫處士德高功大,能把他們救下來。
我特意來表示心願,請處士斟酌。」
孫思邈說:「只要可以辦到,我沒什麼顧惜的。」
玄照說:「下雨之後,三條龍逃避罪責,投到處士居所後邊的池子裡隱蔽。
當有異人來捕捉他們的時候,處士向來人說明白,把他打發走,三條龍就會免罪。」
孫思邈答應下來。
玄照回山,在路上遇到三個老頭,玄照就把孫思邈的意思告訴了他們。
他們約好一天一夜 ,如期下雨,淋淋灑灑,滋潤千里。
第二天玄照來謁見孫思邈,說話之間,有一個樣子奇特的人,直接來到後邊的池畔,嘟嘟囔囔地念起咒語,一會兒,池水結為冰,立刻有二蒼一白三隻水獺從池中出來。
那人就用赤色繩索把三隻水獺捆一綁起來,要帶走。
孫思邈上前打招呼說:「這三個東西的罪,就是處死也是應該的。
但是他們昨天擅自下雨,是我讓他們幹的,希望饒過他們,並請代我向上帝請求,不要責罰他們了。」
那人聽了這些話,立刻便解開繩索把他們放了,自己提著繩索離去。
過了一會兒,三個老頭向孫思邈致謝,想要酬謝他。
孫思邈說:「我住在山谷之中,用不著什麼東西,不需要報答。」
三個老頭回身又拜見玄照,要為他效力。
玄照說:「住在山中,一個是吃,一個是穿,此外什麼也不需要,不用什麼報酬。」
三個老頭再三要求,玄照便說:「前山擋路,來往很不方便,你們可以把它搬走嗎?」
三個老頭說:「這是一件小事,只要別怪怨風雷太大就行,馬上就可以辦。
這天晚上,雷霆大作,狂風四起,到了早晨才風停雨住。
寺前的土山沒了,豁然開朗,平坦如掌。
三個老頭又來,叩謝而去。
孫思邈的道行最高,不圖他們報答,尤其令人敬佩。
王景融
唐前侍御史王景融,瀛州平舒人也。
遷父靈柩就洛州,於埏道掘著龍窟,大如甕口。
景融俯而觀之,有氣如煙直上,沖其目,遂失明。
旬日而卒。
(出《朝野僉載》)
唐朝前侍御史王景融,是瀛州平舒人。
他遷移父親的靈柩到洛州,在墓道裡挖到一個龍窟,龍窟像甕口那麼粗。
王景融俯身往下觀看,有一股煙氣從洞裡衝上來,沖了他的眼睛,他就失明了。
十天後他死了。
凌波女
玄宗在東都,晝寢於殿,夢一女子容色濃艷,梳一交一 心髻,大帔廣裳,拜於床 下。
上曰:「汝是何人?」
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龍女,衛宮護駕,妾實有功。
今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一曲,以光族類。」
上於夢中為鼓一胡一 琴,拾新舊之一聲 為《凌波曲》。
龍女再拜而去。
及覺,盡記之。
因命禁樂。
自(「自」字原闕,據明抄本補)與琵琶,一習一 而翻之。
遂宴從官於凌波宮,臨池奏新曲。
池中波濤湧起復定,有神女出於波心,乃昨夜之女子也。
良久方沒。
因遣置廟於池上,每歲祀之。
(出《逸史》)
唐玄宗在東都洛一陽一,白天在殿中睡覺,夢見一個女子跪拜於床 下。
那女子容色濃艷,頭梳一交一 心髻,身披大帔廣裳。
玄宗問她:「你是何人?」
她說:「我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龍女,保衛皇宮,保護聖駕,我實在是有功的。
現在陛下洞曉天上的音樂,請陛下賜給我一曲,以光耀我的族類。」
皇上在夢中為她拉起一胡一 琴,拾取新舊之一聲 為她奏了一曲《凌波曲》。
龍女向玄宗拜了兩拜而去。
等到醒來,都還記著呢。
於是就命令宮中當日禁樂。
皇上親執琵琶反覆演練推敲,以符合原曲。
於是就在凌波宮宴請百官,臨池演奏新曲。
池中的波濤湧起而又平定,有一位神女出現在水面上,正是前些天夢中見到的那女子。
那女子在水面上聽了很久才沉下去。
於是皇上令人在凌波池上建了廟,每年都祭祀她。
陶 峴
陶峴者,彭澤令孫也。
開元中,家於昆山。
富有田業。
擇家人不欺能守事者,悉付之家事。
身則泛游於江湖,遍行天下。
往往數載不歸。
見其子孫成一人 ,皆不辯其名字也。
峴之文學,可以經濟。
自謂疏脫,不謀仕宦。
有知生(明抄本「知生」作「生知」)者通於八音,命陶人為甓,潛記歲時,取其聲,不失其驗。
嘗撰《集樂》錄八音,以定音之得失。
自製三舟,備極空巧。
一舟自載,一舟置賓,一舟貯飲饌。
客有前進士孟彥深、進士孟雲卿、布衣焦遂,各置僕妾共載。
而峴有夕樂一部,常奏清商曲。
逢其山泉,則窮其境物,乘興春行。
峴且名聞朝廷,又值天下無事,經過郡邑,無不招延。
峴拒之曰:「某麋鹿閒人,非王公上客。」
亦有未招而詣者。
系水仙(《甘澤謠》「系水仙」作「系方伯」)之為人,一江一 山之可駐耳。
吳越之土,號為水仙。
曾有親戚為南海守,因訪韶石而往省焉。
郡守喜其遠來,贈錢百萬。
及遇古劍,長二尺許,又玉環,逕四寸,及海船崑崙一奴一名摩訶,善游水而勇捷,遂悉以錢而貫之。
曰:「吾家至寶也。」
乃回棹,下白芷,入湘(「湘」原作「柏」,據陳校本改)一江一 。
每遇水色可愛,則遺劍環於水,命摩訶取之,以為戲樂。
如是數歲。
因渡巢湖,亦投劍環,而令取之。
摩訶才入,獲劍環而便出曰:「為毒蛇所嚙。」
遽刃去一指,乃能得免。
焦遂曰:「摩訶所傷,得非一陰一靈怒乎?蓋水府不欲人窺也。」
峴曰:「敬奉喻。
然某常慕謝康樂之為人。
雲終當樂死山水,但徇所好,莫知其他。
且棲遲逆旅之中,載於大塊之上,居布素之賤,擅貴游之歡,浪跡怡情僅三十載,固亦分也。
不得升玉墀見天子,施功惠養,逞志平生,亦其分也。」
乃命移舟曰:「要須一到襄一陽一山,便歸吳郡也。」
行次西塞山,維舟吉祥佛捨。
見一江一 水黑而不流,曰:「此必有怪物。」
乃投劍環,命摩訶下取,見汩沒波際,久而方出,氣力危絕,殆不任持。
曰:「劍環不可取也。
有龍高二丈許,而劍環置前,某引手將取,龍輒怒目。」
峴曰:「汝與劍環,吾之三寶。
今者二物既亡,爾將安用?必須為吾力爭之也。」
摩訶不得已,被發大呼,目眥流血,窮泉一入,不復還也。
久之,見摩訶支體磔裂,污於水上。
如有示於峴也。
峴流涕水濱,乃命回棹。
因賦詩自敘,不復議游江湖矣。
詩曰:「匡廬舊業自有主,吳越新居安此生。
白髮數莖歸未得,青山一望計還程。
鶴翻楓葉夕一陽一動,鷺立蘆花秋水明。
從此捨舟何所詣,酒(「酒」原作「日」,據陳校本改)旗歌扇正相迎。」
(出《甘澤謠》)
陶峴,是彭澤令陶淵明的孫子。
開元年間他家住昆山。
家裡有豐厚的田產。
他選擇一個誠實可靠能守事業的家人,把家事全一交一 付給這人,自己則泛游於一江一 河湖海,遍行天下。
往往幾年不回家,見到他的子孫長成大人,他全分辨不清他們的名字。
陶峴的文學,可以經世濟民,治理國家。
但他自命「疏脫」,不謀仕宦。
有一個瞭解他的人精通音樂,讓制陶工人做磚,他偷偷地記住這些磚的製成年月日時,取它們的聲音為樂曲,很有效果。
陶峴曾經撰寫《集樂》,記錄八音,以審定音樂的得失成敗。
他制了三條船。
做得極其一精一巧。
一隻船由他自己乘坐,一隻船讓賓客乘坐,另一隻用來裝載飲食用品。
賓客中有前進士孟彥深、進士孟雲卿、布衣百姓焦遂。
每人都帶僕妾一塊乘載。
陶峴的船上,有一部夕樂,常常演奏《清商曲》。
遇到山泉,就盡其所興,一遊到底,歷覽全部景物。
陶峴在朝廷裡也有名,又時逢天下太平無事,一路過郡邑,沒有不歡迎宴請他的,陶峴總是拒絕說:「我是一個行蹤不定的閒人,不是王公的上客。」
也有不打招呼就到他這來的。
他的為人就像水仙那樣高潔,像一江一 山一樣能容人。
吳越一帶,稱他為「水仙」。
他有個親戚是南海郡守,因為他去游訪韶石就順便去看望這位太守,太守因為他從遠道而來,特別高興,贈給他一百萬錢。
等到遇上一把二尺來長的古劍,一個徑長四寸左右的玉環,以及一個善於游水,勇猛迅捷,名叫摩訶的一條海船上的崑崙一奴一隸,他就全用錢把一人二物買了下來,說:「這是我家的至寶。」
於是就回舟返鄉,下白芷,入湘一江一 。
每次遇到水色可愛的地方,他就把古劍和玉環扔下水去,讓摩訶下水撈上來,以此為遊戲取樂。
如此過了幾年。
有一次渡巢湖,也把古劍和玉環扔到水底,也讓摩訶下去撈取。
摩訶剛下水,找到古劍和玉環便出水說,被毒蛇咬了,就把那個被咬的手指剁掉了。
這樣才能不被毒死。
焦遂說:「摩訶受傷,也許是一陰一靈發怒吧?大概水府不想讓人看見。」
陶峴說:「謝謝你提醒。
不過我平常仰慕謝靈運的為人。
他說終當樂死於山水,只知順從自己的所好,不知道別的。
況且停留居住在逆旅之中,立身於大地之上,處於一般百姓的地位,擁有遊覽名山大川的歡樂,浪跡天涯縱一情 玩樂將近三十年,這也本來是一種職分。
不能上玉階見天子,不能受到皇帝的施功惠養,不能逞志平生,也是職分。」
於是他就下令開船,說一到了襄一陽一山,就回吳郡去。
走到西塞山,把船停在古祥佛捨,見一江一 水烏黑而且不流動,便說:「這裡邊一定有怪物!」於是他就把古劍和玉環扔下去,讓摩訶下去取。
摩訶下水老半天才出來,氣力微弱,幾乎不能支持,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古劍和玉環不能取了,有一條兩丈來長的龍在那裡,我一伸手去取劍和環,它就怒目看我。」
陶峴說:「你和古劍、玉環,是我的三樣寶物。
現在那兩樣沒有了,你將有什麼用呢?你必須力爭為我把兩樣寶物取上來!」摩訶不得已,披散著頭髮大喊一聲,眼角都流出血來,拚命住水裡一跳,不再上來。
過了好長一陣兒,見摩訶的肢體像祭祀的牛羊那樣被扯裂了,污浮在水上,好像特意給陶峴看的,陶峴站在那裡流淚。
於是令開船回鄉。
於是賦詩自敘其事,不再提遍游江湖的事了。
詩是這樣的:「匡廬舊業自有主,吳越新居安此生。
白髮數莖歸未得,青山一望計還程。
鶴翻楓葉夕一陽一動,鷺立蘆花秋水明。
從此捨舟何所詣,酒旗歌扇正相迎。」
齊 浣
唐開元中,河南採訪使汴州刺(「刺」原作「敕」,據明抄本改,)使齊浣以徐城險急,奏開十八里河,達於青水,平長淮之險。
其河隨州縣分掘。
亳州真源縣丞崔延禕糾其縣徒,開數千步,中得龍堂。
初開謂是古墓,然狀如新築淨潔。
周視,北壁下有五色蟄龍長丈餘,頭邊鯉魚五六枚,各長尺餘。
又有靈龜兩頭,長一尺二寸,眸長(「眸長」原「作毛」,據明抄本改)九分(「分」原作「寸」。
據本書卷四六七「齊浣」條改),如常龜。
禕以白開河御史鄔元昌,狀上齊浣。
浣命移龍入淮,取龜入汴。
禕移龍及魚二百餘里,至淮岸,白魚數百萬跳躍赴龍,水為之沸。
龍入淮噴水,雲霧杳冥,遂不復見。
初將移之也,御史員(「員」原作「貢」。
據本書卷四六七「齊浣」條改)錫拔其一須。
元昌差網送龜至宋,遇水泊,大龜屢引頸向水。
網戶憐之,暫放水中。
水闊數尺,深不過五寸,遂失大龜所在。
涸水求之,亦不獲。
空致龜焉。
(出《廣異記》)
唐開元年間,河南採訪使汴州刺史齊浣,因為徐城水情險急,奏請朝庭同意掘開十八里河,將河水引入青水,平定長淮一帶的水險。
那河隨著州縣分工開掘。
亳州真源縣縣令崔延禕集合縣府人等,掘開幾千步,挖到一個龍堂。
剛挖開的時候說是古墓,但是樣子很像新建的,裡面很潔淨。
往四處一看,此壁下有一條五色的龍蟄伏在那裡,一丈多長,頭邊有五六條鯉魚,魚各一尺多長。
還有兩隻靈龜,各長一尺二寸,眼長九分,像平常的龜。
崔延禕把這事向開河御史鄔元昌報告了,鄔元昌又報告給齊浣。
齊浣命他們把龍移入淮水,把龜放入汴水。
崔延禕把龍和魚運出二百多里,到了淮水岸邊,河裡的幾百萬條白龜跳躍著向龍奔來,水都沸騰了。
龍進入淮水之後往上噴水,雲霧朦朧昏暗,就看不見它了。
起初要轉運這條龍的時候,御史員錫拔了它一根鬚子。
鄔元昌派人用網把龜送到宋地,路上遇到水泊,大龜屢次伸著脖子向著水,那人可憐它,就把它暫時放到水裡。
水面只幾尺寬,深不過五寸,但是大龜不知怎麼就不見了。
把水淘干了找它,也沒有找到,白送了一趟龜。
沙州黑河
北庭西北沙州有黑河。
深可駕舟,其水往往氾濫,蕩室廬,瀦原野。
由是西北之禾稼盡去,地荒而不可治,居人亦遠徙,用逃墊溺之患。
其吏於北庭沙洲者,皆先備牲酎,望祀於河滸,然後敢視政。
否即一婬一雨連月,或大水激射,圮城邑,則裡中民盡魚其族也。
唐開元中,南一陽一張嵩奉詔都護於北庭,挈符印至境上,且召郊迎吏訊其事。
或曰:「黑河中有巨龍,嗜羔特犬彘,故往往漂浪騰水,以凱郡人望祀河滸。
我知之久矣。」
即命致牢醴,布筵席,密召左右,執弓矢以俟於側。
嵩率僚吏,班於河上,峨冠斂板,罄折肅躬。
俄頃,有龍長百尺自波中躍而出。
俄然升岸,目有火光射人。
離人約有數十步,嵩即命彀矢引滿以伺焉。
既而果及於幾筵,身漸短而長數尺。
方將食,未及,而嵩發矢。
一時眾矢共發,而龍勢不能施而摧。
龍既死,裡中俱來觀之,嘩然若市。
嵩喜已除民害,遂以獻上。
上壯其果斷,詔斷其舌,函以賜嵩。
且(陳校本「且」下有「降優詔勞之。
賜號龍舌張氏」十一字)子孫承襲在沙州為刺史,至今號為龍舌張氏(陳校本「號為」作「不絕」,無「龍舌張氏」四字)。
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條河叫黑河。
這河深可以擺船,河水常氾濫,沖毀房舍,淹沒原野。
因此西北的莊稼全都沒了,田地荒廢,不能耕種。
當地的居民也都遠走他鄉,以逃避被淹的禍患。
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準備供品,到河邊認真祭祀禱告一番,然後才能審理政事。
不然就會一婬一雨連連,一下就是幾個月,或者大水猛漲,沖淹城邑,那麼廣大百姓就要餵魚了。
唐開元年中,南一陽一張嵩奉詔到北庭做都護。
他拿著符印來到北庭境內,並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們詢問此事。
有的說:「黑河裡有一條大龍,專愛吃羊、牛、狗、豬什麼的,所以它往往興風作浪漂在水上,眼睜睜地看著人們是怎樣在河邊祭祀。
我知道已經很久了。」
張嵩於是就命令準備祭祀用的牛羊豬狗及甘甜的飲料,在河邊佈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執弓箭埋伏在兩側。
張嵩率領著僚屬們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嚴肅認真地等著。
不多時,有一條一百尺左右的龍從水中躍出水面,又迅速地來到河岸上。
它的目光像火,射向岸上的人們。
離人還有大約幾十步遠的時候,張嵩就命令弓箭手們把弓拉滿等候在那裡。
然後,那龍果然來到宴席前,它的身體漸漸變短,身長只有幾尺。
它正要吃還未來得及吃的時候,張嵩命令開弓放箭。
一時間萬箭齊發,而龍無法抵禦,中箭而死。
龍死後,裡中人都來觀看,嘩然若市。
張嵩為自己為民除害而高興,就把死龍獻給了皇上。
皇上表揚他做事果斷,讓人把龍的舌頭割下來,裝進小匣子裡,賜給他。
而且,他的子孫世襲為沙州的刺史,至今被稱為「龍舌張氏」。
興慶池龍
唐玄宗嘗潛龍於興慶宮。
及即位,其興慶池嘗有一小龍出遊宮外御溝水中。
奇狀蜿蜒,負騰逸之狀。
宮嬪內豎,靡不具瞻。
後玄宗幸蜀,鑾輿將發,前一夕,其龍自池中御素雲,躍然亙空,望西南而去。
環列之士,率共觀之。
及上行至嘉陵一江一 ,乘舟將渡,見小龍翼舟而進。
侍臣鹹睹之。
上泫然泣下,顧謂左右曰:「此吾興慶池中龍也。」
命以酒沃酹,上親自祝之,龍乃自水中振鬣而去。
(《出宣室志》)
唐玄宗曾經在興慶宮的池中放養了一條龍。
等到他即位,興慶宮池中有一條小龍游到宮外的御溝水中,騰躍奔馳。
蜿蜒多姿,宮中的男男女女,沒有不出來看的。
後來唐玄宗幸游西蜀,出發前夕,那條龍從池中駕著白雲,躍然升空,橫亙千里,朝西南方向飛去。
周圍的文臣武士,大都看到了。
等到皇上走到嘉陵一江一 ,登上船將要過一江一 的時候,看見那條小龍緊靠在船的一側前進,侍臣們全都看到了。
皇上感動得落下熱淚,看著左右的侍臣們說:「這是我興慶池裡的那條龍啊!」他命人把酒澆灑到一江一 中,自己親自禱告,龍才從水中奮鱗振鬣而去。
井 龍
開元末,西國獻獅子,至安西道中,繫於驛樹。
近井,獅子吼,若不自安。
俄頃,風雷大至,有龍出井而去。
(出《國史補》)
開元年末,西域有一個國家向朝廷進獻一頭獅子,走在安西的道上,有一天把獅子拴到驛站的一棵樹上。
這棵樹離井很近。
獅子發出吼聲,好像恐懼不安。
不一會兒,風雷大作,一條龍從井裡鑽出來向空中飛去。
旃 然
玄宗將封泰山。
進次滎一陽一旃然河,上見黑龍,命弓矢。
親射之。
矢發龍滅。
自爾旃然伏流,於今百餘年矣。
按旃然即濟水也。
濟水溢而為滎,遂名旃然。
《左傳》云「楚師濟於旃然」是也。
(出《開天傳信記》)
唐玄宗將要上泰山去祭天,走到滎一陽一旃然河的時候,皇上看到河裡有一條黑龍,就讓人拿來弓和箭,親自射它。
箭剛發出那龍就消失了。
從此,旃然河水安穩地流淌,到現在一百多年了。
旃然河就是濟水。
濟水溢出來形成滎水,於是就叫旃然河。
《左傳》上說的「楚師濟於旃然」裡的「旃然」就是這條河。
龍 門
舊說:「春水時至,魚發龍門。
則有化者。」
至今汾晉山中,龍有遺骨遺角甚眾。
采以為藥。
有五色者。
(出《國史補》)
舊時說:「春水按時到來,眾魚爭躍龍門。
就有變做龍的。」
直到今天汾晉一帶的山中,還有很多龍的遺骨遺角。
可以採回來製藥。
龍骨、龍角有五色的。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