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1]夏,四月,太廟成;乙巳,袷祭;大赦。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資治通鑒》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

資治通鑒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

晉紀四晉武帝太康十年(己酉,公元289年)

[1]夏,四月,太廟成;乙巳,袷祭;大赦。

[1]夏季,四月,太廟建成。

乙巳(十一日),集中遠近祖先進行合祭。

大赦天下罪人。

[2]慕容遣使請降;五月,詔拜鮮卑都督。

謁見何龕,以士大夫禮,巾衣到門;龕嚴兵以見之,乃改服戎衣而入。

人問其故,曰:「主人不以禮待客,客何為哉!」龕聞之,甚慚,深敬異之。

時鮮卑宇文氏、段氏方強,數侵掠,卑辭厚幣以事之。

段國單于階以女妻,生、仁、昭。

以遼東僻遠,徒居徒河之青山。

[2]慕容派使者來晉朝請求投降。

五月,晉武帝下詔拜慕容為鮮卑都督。

慕容晉見何龕,持士大夫的禮節,以幅巾裹發,身著單衣。

他到了門口,何龕卻整肅部隊會見他,慕容於是又改換軍服進了門。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慕容說:「主人不以禮節來接待賓客,客人又能怎麼樣呢?」

何龕聽到了他的話,心中非常慚愧,同時又深深地敬重他,認為他不同尋常。

這時,鮮卑的宇文氏、段氏正處於強盛時期,多次侵犯掠奪慕容,慕容只好以恭敬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錢財侍奉他們。

段國單于段階,把女兒嫁給慕容,生下了慕容、慕容仁、慕容昭。

慕容因遼東位於偏僻遙遠之地,於是遷居到徒河的青山。

[3]冬,十月,復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3]冬季,十月,恢復了明堂以及南郊五帝的牌位。

[4]十一月,丙辰,尚書令濟北成侯荀勖卒。

勖有才思,善伺人主意,以是能固其一寵一。

久在中書,專管機事。

及遷尚書,甚罔悵。

人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皇池,諸君何賀邪!」

[4]十一月,丙辰(疑誤),尚書令、濟北成侯荀勖去世。

荀勖才思敏捷,善於觀察人君的心思,因此能鞏固皇帝對他的一寵一受。

他長期在中書省暴職,專門掌管機密要事。

後來他陞遷為尚書令,心中非常惆悵。

有人向他賀喜,他說:「奪去我的鳳皇池,諸君有什麼可祝賀的呢!」中書省設在禁苑,禁苑中有鳳皇池,因此中書省又稱鳳皇池。

[5]帝極意聲色,遂至成疾。

楊駿忌汝南王亮,排一出之。

甲申,以亮為侍中、大司馬、假黃鉞、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治許昌;徒南陽王柬為秦王,都督關中諸軍事;始平王瑋為楚王,都督荊州諸軍事;濮陽王允為淮南王,都督揚、江二州諸軍事;並假節之國。

立皇子為長沙王,穎為成都王,晏為吳王,熾為豫章王,演為代王;皇孫為廣陵王。

又封淮南王子迪為漢王,楚王子儀為毗陵王,徒扶風王暢為順陽王,暢弟歆為新野公。

暢,駿之子也。

琅邪王覲弟澹為東武公,繇為東安公。

覲,之子也。

[5]晉武帝沉湎於音樂和女色,以至於得了病。

楊駿嫉妒汝南王司馬亮,把他排擠得離開了朝廷。

甲申(二十三日),任命司馬亮為侍中、大司馬、假黃鉞、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鎮守許昌。

遷南陽王司馬柬為秦王,都督關中諸軍事。

任命始平王司馬瑋為楚王,都督荊州諸軍事。

任命濮陽王司馬允為淮南王,都督揚、江二州諸軍事。

以上諸王,都持節去他們各自的封國。

立皇子司馬為長沙王,司馬穎為成都王,司馬晏為吳王,司馬熾為豫章王,司馬演為代王;皇孫司馬為廣陵王。

又封淮南王的兒子司馬迪為漢王,楚王的兒子司馬儀為毗陵王。

遷扶風王司馬暢為順陽王,司馬暢的弟弟司馬歆為新野公。

司馬暢是司馬駿的兒子。

封琅邪王司馬覲的弟弟司馬澹為東武公,司馬繇為東安公。

司馬覲是司馬的兒子。

初,帝以才人謝玖賜太子,生皇孫。

宮中嘗夜失火,帝登樓望之,年五歲,牽帝裾入暗中曰:「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

帝由是奇之。

嘗對群臣稱似宣帝,故天下鹹歸仰之。

帝知太子不才,然恃明慧,故無廢立之心。

復用王佑之謀,以太子母弟柬、瑋、允分鎮要害。

又恐楊氏之一逼一十,復以佑為北軍中候,典禁兵。

帝為皇孫高選僚佐,以散騎常侍劉志行清素,命為廣陵王傅。

當初,晉武帝把才人謝玫賜給太子,生下了皇孫司馬。

有一天夜裡,皇宮中失火了,晉武帝登上樓觀望。

司馬當時只有五歲,他牽著晉武帝的衣襟走進昏暗的地方,說:「夜裡突然出事,應當防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可以站在亮處,讓別人看到人君。」

晉武帝從此認為司馬很不一般。

晉武帝曾經當著群臣稱讚司馬像晉宣帝,所以天下的人都歸心敬慕司馬。

晉武帝知道太子沒有才能,但是憑藉司馬的聰明才智,晉武帝才沒有廢黜太子的想法。

晉武帝又用王佑的計謀,把太子的同母弟弟司馬柬、司馬瑋、司馬允都派出去鎮守要害地區。

晉武帝擔心會受到楊氏的一逼一十迫,又任王佑為北軍中候,一黨一管皇帝的親兵。

晉武帝為了皇孫司馬,以很高的標準挑選他身邊的僚屬與輔佐。

散騎常侍劉志向與一操一守高潔清廉,因此被任命為廣陵王司馬的老師。

以時俗喜進趣,少廉讓,欲令初除官通謝章者,必推賢讓能,乃得通之。

一官缺則擇為人所讓最多者用之。

以為:「人情爭則欲毀己所不如,讓則競推於勝己。

故世爭則優劣難分,時讓則賢智顯出。

當此時也,能退身修己,則讓之者多矣;雖欲守貧賤,不可得也。

馳騖進趨而欲人見讓,猶卻行而求前也。」

劉看到當時的風氣是喜好趨附,缺少廉潔與謙讓,曾經寫了《崇讓論》,建議初次被授予官職、遞交謝表的人,必須是能夠推舉、謙讓賢能的人,才能夠讓他通過。

如果有空缺的官職,那麼就要挑選平時為人謙讓最多的人來擔任。

他認為:「人的本一性一是:如果爭鬥起來的話,就要譭謗自己所比不上的人,如果謙讓,就會爭著推舉勝過自己的人。

所以如果爭鬥,世上就優劣難以區分,如果有了謙讓的風氣,那麼賢能才智之人就會顯現出來了。

在現在這種時候,能夠退身自我修養,謙讓的人就會多起來,謙讓的人多了,即使想守著貧賤不做官,也不可能了。

如果奔走趨附想讓別人對自己謙讓,這就如同想向前走卻向後倒退一樣。」

淮南相劉頌上疏曰:「陛下以法禁寬縱,積之有素,未可一旦以直繩御下,此誠時宜也。

然至於矯世救弊,自宜漸就清肅;譬猶行舟,雖不橫截迅流,然當漸一靡一而往,稍向所趨,然後得濟也。」

淮南相劉頌上疏說:「陛下由於刑法禁令寬鬆放任,想改變這種狀況,但是這種局面是平時日積月累形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用公正的標準治理下民,這確實要等到時勢所宜的機會。

然而至於矯正世風,救治時弊,自然應當逐漸走向清廉整肅。

這就好比行船,雖然不能徑直渡過急流,然而應當漸漸隨著水勢往前走,一點一點地朝著自己要去的方向,然後就能渡過河去。

自泰始以來,將三十年,丹諸事業,不茂既往。

以陛下明聖,猶未反叔世之敝,以成始初之隆,傳之後世,不無慮乎!使夫異時大業,或有不安,其憂責猶在陛下也。

「自從泰始以來,已將近三十年了,各項事業卻並沒有比以往更加興旺。

憑著陛下的明聖,還沒有糾正衰亂時代的弊病,以成就最初的隆盛,傳之於後世,這難道不值得憂慮嗎?假使以後大業或許不安穩,那麼憂慮與責任也還是在陛下。

臣聞為社稷計,莫若封建親賢。

然宜審量事勢,使諸侯率義而動者,其力足以維帶京邑;若包一皮藏禍心,其勢不足獨以有為。

其齊此甚難,陛下宜與達古今之士,深共籌之。

周之諸侯,有罪誅放其身,而國祚不泯;漢之諸侯,有罪或無子者,國隨以亡。

今宜反漢之敝,循周之舊,則下固而上安矣。

「我聽說為國家打算,不如分封親屬與賢能之人。

然而應當審度、衡量事情發展的趨勢。

假使諸侯服從正義而行動,其力量足以護衛京城,如果他們包一皮藏禍心,那麼他們的勢力也不足以獨立地有所作為。

這件事情要整治好是很困難的,陛下應當與通達古今的人士在一起,共同深入地籌劃這件事情。

周代的諸侯,如果犯了罪就要遭到懲罰放逐,但其爵位不斷絕。

漢代的諸侯如果犯了罪或者沒有兒子,那麼他的封國也就隨之失去了。

如今應當改變漢代的弊端,遵循周代的舊制度,那麼下面鞏固上面也就安定了。

天下至大,萬事至眾,人君至少,同於天日,是以聖王之化,執要於己,委務於下,非惡勞而好逸,誠以政體宜然也。

夫居事始以別能否,甚難察也;因成敗以分功罪,甚易識也。

今陛下每一精一於造始而略於考終,此政功所以未善也。

人主誠能居易執要,考功罪於成敗之後,則群下無所逃其誅賞矣。

「天下極其大,萬種事物極其多,而君王卻極少,就像天空和太陽。

因此聖明的君王實行教化,要自己掌握住謗本,把事務委託給手下去辦理,這並不是好逸惡勞,實在是由於國家的體制適宜於如此。

處理事情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去區分事情辦得好還是不好,是很難觀察出來的,等到事情的發展顯示出了成功與失敗,這時候再去區分功勞與罪過就很容易識別了。

如今陛下常常是一精一心於初始的構建卻忽略對結局的考察,這正是治理的功效所以不完美的原因。

人君如果確實能夠處於平易而抓住謗本,於成功失敗的結局之後考察功勞與罪過,那麼手下的官員們就沒有地方逃避獎賞與懲治的處理了。

古者六卿分職,塚宰為師;泰、漢已來,九列執事,丞相都總。

今尚書制斷,諸卿奉成,於古制為太重。

可出眾事付外寺,使得專之;尚書統領大綱,若丞相之為,歲終課功,校簿賞罰而已,斯亦可矣。

今動皆受成於上,上之所失,不得復以罪下,歲終事功不建,不知所責也。

「古時候六卿分工,各司其職,塚宰是統領。

秦、漢以來,九卿的職掌,由丞相總管。

現在事情都由尚書裁斷,各官署奉行成規,與古時候的制度相比,尚書的事務太重。

可以把眾多的事務交付各官署辦理,使各官署有專門負責的權力。

尚書統領根本大綱,如同丞相所做的,年終考查功效,校閱簿籍,實行賞罰而已,這也就可以了。

現在動不動就接受上面的現成的決定,上面如果有失誤、過錯,就不能怪罪於下屬,等到年終,沒有功績上的建樹,也不知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夫細過謬妄,人情之所必有,而悉糾以法,則朝野無立人矣。

近世以來為監司者,類大綱不振而微過必舉,蓋由畏避豪強而又懼職事之曠,則謹密網以羅微罪,使奏劾相接,狀似盡鮑,而撓法在其中矣。

是以聖王不善碎密之案,必責凶猾之奏,則害政之一奸一,自然禽矣。

夫創業之勳,在於立教定制,使遺風系人心,余烈匡幼弱,後世憑之,雖昏猶明,雖遇若智,乃足尚也。

「細微的過失,荒謬的言行,這是人的本一性一所難免的,但是全都要用刑法來矯正,那麼朝野上下就沒有人能夠立身了。

近世以來,擔任監察的官員,大都不抓根本大事,卻對微小的過失抓住不放,這大概是因為畏懼、躲避豪強卻又擔心荒廢了職責,因此就謹慎地使法律周密,以搜羅微小的過錯,使得上奏的揭發罪行的文狀接連不斷,表面看來是在為公事盡職,實際上卻擾亂了法規。

因此聖明的君王對那些瑣碎細密的公事不感興趣,而對於那些揭發了兇惡、一奸一詐大事的奏章則一定要過問,那麼損害國家政事的邪惡的人或事,自然就被抓住了。

創立基業的功勳,在於設立政令,制定規章,使得遺留下來的風尚能夠使後人的心有所寄托;遺留下來的功業,能夠輔助、糾正年小而又軟弱的後人。

後代能夠憑借前代制定的法規,即使是昏庸的人,仍然能作出明智的事情,即使是蠢笨無知的人,也如同有才智的人,使得後人足以得到幫助。

至夫修飾官署,凡諸作役,恆傷太過,不患不一舉,此將來所不須於陛下而自能者也。

今勤所不須以傷所憑,竊以為過矣。」

帝皆不能用。

「至於那修飾官署的事情,各種勞作,通常是過份得成了一種妨害,這種事情不用擔心發動不起來,這是即使到了將來,沒有陛下的命令也自然能辦成的事情。

現在的問題在於,對於不急的事情抓得緊,辦得勤懇,但卻損傷了所賴以依仗的根本,我私下認為有些過分了。」

對他的意見晉武帝都沒有採納。

[6]詔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淵輕財好施,傾心接物,五部豪桀,幽、冀名儒,多往歸之。

[6]晉武帝下詔,任命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劉淵輕視錢財,喜好施捨,傾心與人交際,匈奴五部的豪傑之士以及幽州、冀州的名儒,都去投奔、歸附他。

[7]奚軻男一女十萬口來降。

[7]奚軻人男一女共十萬人投降了晉。

孝惠皇帝上之上永熙元年(庚戌、290)

晉惠帝永熙元年(庚戌,公元290年)

[1]春,正月,辛酉朔,改元太熙。

[1]春季,正月,辛酉朔(初一),改年號為太熙。

[2]己巳,以王渾為司徒。

[2]己巳(初九),任命王渾為司徒。

[3]司空、侍中、尚書令衛子宣,尚繁昌公主。

宣嗜酒,多過失,楊駿惡,欲逐之,乃與黃門謀共毀宣,勸武帝奪公主。

慚懼,告老遜位。

詔進位太保,以公就第。

[3]司空、侍中、尚書令衛的兒子衛宣,尚娶繁昌公主。

衛宣嗜酒貪杯,時常因喝酒而誤事。

楊駿憎恨衛,就想把他驅逐出去。

於是,他就和宦官黃門密謀一起誹謗衛宣,勸晉武帝不要把公主嫁給衛宣。

衛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又慚愧又恐懼,就以上了年紀為由,請求退職。

晉武帝下詔,晉陞衛為太保,以陽公的身份回到家裡。

[4]劇陽康子魏舒薨。

[4]劇陽康子魏舒去世。

[5]三月,甲子,以右光祿大夫石鑒為司空。

[5]三月,甲子(初五),任命右光祿大夫石鑒為司空。

[6]帝疾篤,未有顧命。

勳舊之臣多已物故,侍中、車騎將軍楊駿獨侍疾禁中。

大臣皆不得在左右,駿因輒以私意改易要近,樹其心腹。

會帝小間,見其新所用者,正色謂駿曰:「何得便爾!」時汝南王亮尚未發,乃令中書作詔,以亮與駿同輔政,又欲擇朝士有聞望者數人佐之。

駿從中書借詔觀之,得便藏去,中書監華恐懼,自往索之,終不與。

會帝復迷亂,皇后奏以駿輔政,帝頷之。

夏,四月,辛丑,皇后召華及中書令何劭,口宣帝旨作詔,以駿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

詔成,後對、劭以呈帝,帝視而無言。

,歆之孫;劭,曾之子也。

遂趣汝南王亮赴鎮。

帝尋小間,問:「汝南王來未?」

左右言未至,帝遂困篤。

己酉,崩於含章殿。

帝宇量弘厚,明達好謀,容納直言,未嘗失色於人。

[6]晉武帝病勢沉重,沒有遺詔。

有功績的舊臣們大多已經死亡,侍中、車騎將軍楊駿獨自在宮中侍候晉武帝的病。

楊駿不讓大臣們守候在晉武帝身邊,他趁著這個機會,擅自作主把晉武帝身邊重要親近的職位都換了人,培植他自己的心腹。

這時,晉武帝的病情稍微有了好轉,他看到身邊的人都被更換了,就嚴肅地對楊駿說:「你怎麼能這麼作呢?」

這時汝南王司馬亮還沒有離開京都,晉武帝就命令中書作詔書,命令司馬亮與楊駿一同輔佐政事,還打算選擇中央的官吏中有名望的幾個人協助司馬亮和楊駿,楊駿從中書借來詔書觀看,拿到手裡就收藏起來走了。

中書監華非常害怕,就到楊駿那裡去索要詔書,楊駿最終也沒有把詔書還給他。

這時晉武帝又進入昏迷裝態,皇后上奏任命楊駿輔政,晉武帝點頭答應了她。

夏季,四月,辛丑(十二日),皇后召來華以及中書令何劭,口頭宣佈晉武帝的旨意作為詔書,任命楊駿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

詔書寫成之後,皇后當著華、何劭的面呈送給晉武帝,晉武帝看了詔書後什麼也沒有說。

華是華歆的孫子。

何劭是何曾的兒子。

隨後,催促汝南王司馬亮奔赴鎮所。

過了不久,晉武帝的病又有了好轉,他就問:「汝南王來了沒有?」

身邊的人說還沒有到。

這時,晉武帝病重垂危。

己酉(二十日),晉武帝在含章殿去世。

晉武帝器宇度量開闊寬厚,聰明通達,喜好謀劃。

能容納直率的言辭,從來沒有在別人面前有不莊重的儀表。

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尊皇后曰皇太后,立妃賈氏為皇后。

太子登極作了皇帝。

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熙。

尊楊皇后為皇太后,立太子妃賈氏為皇后。

楊駿入居太極殿,梓宮將殯,六宮出辭,而駿不下殿,以虎賁百人自衛。

楊駿進入太極殿居住,這時晉武帝的棺材將要移到太極殿停柩,六宮妃嬪都出來與晉武帝的靈柩辭別,楊駿卻不下殿,用一百名勇士保衛他。

詔石鑒與中護軍張劭監作山陵。

晉惠帝命令石鑒與中護軍張劭監督建造陵墓。

汝南王亮畏駿,不敢臨喪,哭於大司馬門外。

出營城外,表求過葬而行。

或告亮欲舉後討駿者,駿大懼,白太后,令帝為手詔與石鑒、張劭,使帥陵兵討亮。

劭,駿甥也,即帥所領趣鑒速發;鑒以為不然,保持之。

亮問計於廷尉何勖,勖曰:「今朝野皆歸心於公,公不討人而畏人討邪!」亮不敢發,夜,馳赴許昌,乃得免。

駿弟濟及甥河南尹李斌皆勸駿留亮,駿不從。

濟謂尚書左丞傅鹹曰:「家兄若征大司馬,退身避之,門戶庶幾可全。」

鹹曰:「宗室外戚,相恃為安。

但召大司馬還,共崇至公以輔政,無為避也。」

濟又使侍中石崇見駿言之,駿不從。

汝南王司馬亮害怕楊駿,不敢去赴晉武帝的喪事,在大司馬府門外哭晉武帝。

司馬亮到城外居住,上表請求過了晉武帝的葬禮再出發去鎮守之地。

有人告發說司馬亮要興兵討伐楊駿,楊駿異學恐懼,告訴了太后,讓晉惠帝手寫詔書給石鑒和張劭,讓他們二人率修建陵墓的士兵去征討司馬亮。

張劭是楊駿的外甥,他立即率領部下催促石鑒馬上出發。

石鑒卻認為事情並不是這樣,他保證司馬亮不會舉兵,掌握住手下的士兵不動。

司馬亮向廷尉何勖詢問計策,何勖說:「現在朝野上下都從心裡歸附於您,您不去討伐別人,卻害怕別人來討伐您嗎?」

司馬亮不敢發兵,夜裡,快馬加鞭地奔赴許昌,才免去了一場災難。

楊駿的弟弟楊濟以及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勸楊駿留下司馬亮,楊駿不聽。

楊濟對尚書左丞傅鹹說:「家兄如果徵召大司馬司馬亮,退身躲避他,那麼門戶也許可以保全。」

傅鹹說:「皇族與外戚,相互依賴才能安定。

只把大司馬召回來,共同本著公正無私的原則輔佐朝政,用不著躲避司馬亮。」

楊濟又讓侍中石崇去見楊駿,對他說了這些話,楊駿不聽。

五月,辛未,葬武帝於峻陽陵。

五月,辛未(十三日),在峻陽陵安葬了晉武帝。

楊駿自知素無美望,欲依魏明帝即位故事,普進封爵以求媚於眾。

左軍將軍傅祗與駿書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論功者也。」

駿不從。

祗,嘏之子也。

丙子,詔中外群臣皆增位一等,預喪事者增二等,二千石已上皆封關中侯,復租調一年。

散騎常侍石崇、散騎侍郎何攀共上奏,以為:「帝正位東宮二十餘年,今承大業,而班賞行爵,優於泰始革命之初及諸將平吳之功,輕重不稱。

且大晉卜世無窮,今之開制,當垂於後,若有爵必進,則數世之後,莫非公侯矣。」

不從。

楊駿心裡明白他平時就沒有好名聲,他想傚法魏明帝即位的先例,普遍給大臣們進封爵位,以便討好眾人,收買人心。

左軍將軍傅祗寫信對楊駿說:「還沒有聽說帝王剛死,就給臣下論功行賞的事。」

楊駿不聽。

傅祗是傅嘏的兒子。

丙子(十八日),下詔書,朝廷內外群臣一律晉陞一級,參預晉武帝喪事的晉陞二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一律封為關中侯,免除一年的賦稅。

散騎常侍石崇、散騎侍郎何攀一起上奏,認為:「皇帝被正式立為太子有二十多年,現在繼承了大業,但是遍施獎賞,賜予爵位,比泰始革命之初以及各位將領平吳的功績得到的獎勵還要豐厚,這就使輕重不相稱了。

況且占卜得知,大晉傳國世代無窮,現在開創的制度,是要傳之於後世的,如果有爵位就必得進升,那麼幾代以後,就沒有人不是公侯了。」

他們的意見不被採納。

詔以太尉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百官總己以聽。

傅鹹謂駿曰:「諒暗不行久矣。

今聖上謙沖,委政於公,而天下不以為善,懼明公未易當也。

周公大聖,猶致流言,況聖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竊謂山陵既畢,明公當審思進退之宜,苟有以察其忠款,言豈在多!」駿不從。

鹹數諫,駿漸不平,欲出鹹為郡守。

李斌曰:「斥逐正人,將失人望。」

乃止。

楊濟遺鹹書曰:「諺云:『生子癡,子官事。

』官事未易了也。

想慮破頭,故具有白。」

鹹復書曰:「衛公有言:『酒色殺人,甚於作直。

』坐酒色死,人不為悔,而逆畏以直致禍,此由心不能正,欲以苟且為明哲耳。

自古以直致禍者,當由矯枉過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厲為聲,故致忿耳,安有忠益而返見怨疾乎!」

晉惠帝下詔書,任命太尉楊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總領朝政,百官各自掌管自己的職責,聽命於楊駿。

傅鹹對楊駿說:「居喪三年的制度,已經有很久不實行了。

如今皇帝謙虛,把政事委託給您,但是天下的人們並不認為這樣作好,恐怕您還不容易抵擋。

周公是大聖之人,尚且招來了流言蜚語,何況皇帝的年齡並不是當年成王的年齡呢!我私下認為,武帝葬事既已辦完,您應當慎重考慮進退的事情了,如果可以證明您的真誠,豈在於言辭的多少呢?」

楊駿不聽傅鹹的話,傅鹹又多次勸諫,楊駿逐漸坐不住了,想把傅鹹趕出朝廷讓他去做郡守。

李斌勸楊駿說:「斥逐了正直的人,就要失去人們對你的敬仰。」

楊駿才沒有趕走傅鹹。

楊濟給傅鹹的信上說:「俗語說:『生一個傻兒子,官一場上的事兒他太明白。

』對官一場上的事情是不宜搞得太清楚的。

我為你思考憂慮腦袋都要破了,所以寫信提醒你。」

傅鹹回信說:「衛公有言:『酒色殺人,比直言殺人還要厲害。

』因酒色獲罪而死,人們不覺得後悔,但是卻害怕由於正直而招來的禍殃,這是由於心不能正,想把苟且偷生當作明智的處世方法以保全自己。

自古以來由於正直而招來了災禍的人,是由於矯正邪惡過了頭,或者是因為不是真心實意,想以嚴酷來博取名聲,所以會招來怨恨。

哪裡會有忠誠懇切做好事,卻反而被人憎恨的道理呢?」

楊駿以賈後險悍,多權略,忌之,故以其甥段廣為散騎常侍,管機密;張劭為中護軍,典禁兵。

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行之。

楊駿因為賈後陰險蠻橫又富於權術謀略,而忌恨她。

所以他任命自己的外甥段廣為散騎常侍掌管機密要事;張劭為中護軍,統領皇帝的親兵。

凡是有詔命,皇帝看過之後,吳送給太后,然後實行。

駿為政,嚴碎專愎,中外多惡之。

馮翊太守孫楚謂駿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當以至公、誠信、謙順處之。

今宗室強盛,而公不與共參萬機,內懷猜忌,外樹私暱,禍至無日矣!」駿不從。

楚,資之孫也。

楊駿當政,嚴厲瑣碎而又專斷固執,朝廷內外的人都恨他。

馮翊太守孫楚對楊駿說:「您以外戚身份擔當著伊尹、霍光的重任,應當以公正無私、誠實不欺、謙虛和順為人處事。

當前皇族強盛,而您卻不與他們一起參與日常政務,心裡懷著猜疑妒忌,在外培植親近一寵一愛一的人,這樣下去,災禍臨頭的日子就沒有幾天了!」楊駿也不聽。

孫楚是孫資的孫子。

弘訓少府蒯欽,駿之姑子也,數以直言犯駿,他人皆為之懼,欽曰:「楊文長雖暗,猶知人之無罪不可妄殺,不過疏我,我得疏,乃可以免;不然,與之俱族矣。」

弘訓少府蒯欽,是楊駿姑姑的兒子,多次以直言冒犯楊駿,別人都為他擔驚受怕,蒯欽說:「楊駿雖然昏庸,仍然知道對沒有罪過的人不可以亂殺,他只不過會疏遠我,我被他疏遠,就可以免去災禍,要是不這麼做,我就會和他一起被滅族了。」

駿辟匈奴東部人王彰為司馬,彰逃避不受。

其友新興張宣予怪而問之,彰曰:「自古一姓二後,未有不敗。

況楊太傅暱近小人,疏遠君子,專權自恣,敗無日矣。

吾逾海出塞以避之,猶懼及禍,奈何應其辟乎!且武帝不惟社稷大計,嗣子既不克負荷,受遺者復非其人,天下之亂,可立待也。」

楊駿徵召匈奴東部人王彰為司馬,王彰逃避不接受。

王彰的朋友新興人張宣子責怪他,問他為什麼這樣做,王彰說:「自古以來,一姓卻有兩位皇后,就沒有不敗亡的。

何況太傅楊駿親近小人,疏遠君子,專權放縱,敗亡沒有幾天了。

我跨海出關地躲避他,尚且害怕禍事殃及到我身上,為什麼還要響應他的徵召呢?而且武帝不考慮國家的大計,繼位的兒子已經不能挑一起重擔,接受遺詔輔佐的人又不是合適的人選,天下的動亂很快就會到來。」

[7]秋,八月,壬午,立廣陵王為皇太子。

以中書監何劭為太子太師,衛尉裴楷為少師,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傅,前太常張華為少傅,衛將軍楊濟為太保,尚書和嶠為少保。

拜太子母謝氏為淑媛。

賈後常置謝氏於別室,不聽與太子相見。

初,和嶠嘗從容言於武帝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末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

武帝默然。

後與荀勖等同侍武帝,武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長進,卿可俱詣之,粗及世事。」

既還,勖等並稱太子明識雅度,誠如明詔。

嶠曰:「聖質如初。」

武帝不悅而起。

及帝即位,嶠從太子入朝,賈後使帝問曰:「卿昔謂我不了家事,今日定如何?」

嶠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言之不效,國之福也。」

[7]秋季,八月,壬午(二十六日),立廣陵王司馬為皇太子。

任命中書監何劭為太子太師,衛尉裴楷為少師,吏部尚書王戎為太傅,前太常張華為少傅,衛將軍楊濟為太保,尚書和嶠為少保。

拜太子的母親謝氏為淑媛。

賈後常常把謝氏安排在另外的房間居住,不讓她和太子相見。

當初,和嶠曾經從容地對晉武帝說:「皇太子樸質而在古風,但是將要衰亂的時代多偽詐,恐怕他不能辦好陛下的家事。」

晉武帝沉默不語。

後來,和嶠與荀勖等人一起在晉武帝身邊伺候,晉武帝說:「太子近來進入朝廷稍微有了長進,你們可以一起去他那裡,粗略地問他一些當世的事情。」

於是他們就去了太子那裡,回來以後,荀勖等人都稱讚太子聰明有見識,氣度不凡,確實如武帝說的那樣。

和嶠卻說:「太子的資質和原來一樣。」

晉武帝不高興地站起身來。

等到太子繼位作了皇帝。

和嶠跟隨太子司馬入朝,賈後讓晉惠帝問和嶠:「你以前說我不明瞭家事,今天究竟怎麼樣呢?」

和嶠說:「我從前奉事先帝,曾經說過這話,我說的話沒有得到證實,這是國家的幸運。」

[8]冬,十月,辛酉,以石鑒為太尉,隴西王泰為司空。

[8]冬季,十月,辛酉(初六),任命石鑒為太尉,隴西王司馬泰為司空。

[9]以劉淵為建威將軍、匈奴五部大都督。

[9]任命劉淵為建威將軍、匈奴五部大都督。

元康元年(辛亥、291)

元康元年(辛亥,公元291年)

[1]春,正月,乙酉朔,改元永平。

[1]春季,正月,乙酉朔(初一),改年號為永平。

[2]初,賈後之為太子妃也,嘗以妒,手殺數人,又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武帝大怒,修金墉城,將廢之。

荀勖、馮、楊珧及充華趙粲共營救之,曰:「賈妃年少;妒者婦人常情,長自當差。」

楊後曰:「賈公閭有大勳於社稷,妃親其女,正復妒忌,豈可遽忘其先德邪!」妃由是得不廢。

[2]當初,賈皇后還是太子妻子時,曾經由於嫉妒,親手殺了幾個人,她還用戟投擲懷有身孕的姬妾,使孕婦肚子裡的胎兒隨著刀鋒而落地。

晉武帝動怒,修了金墉城要把她廢黜。

荀勖、馮、楊珧以及嬪紀趙粲都想辦法援救她,對晉武帝說:「賈妃年輕,嫉妒本是婦人的本一性一,長大了自然就會變好的。」

楊皇后說:「賈充對國家有大功,賈妃是他的女兒,即使嫉妒,怎麼可以這麼快就忘記她先人的功德呢?」

賈妃因此而沒有被廢。

後數誡厲妃,妃不知後之助己,返以後為構己於武帝,更恨之。

及帝即位,賈後不肯以婦道事太后,又欲干預政事,而為太傅駿所抑。

殿中中郎渤海孟觀、李肇,皆駿所不禮也,陰構駿,雲將危社稷。

黃門董猛,素給事東宮,為寺人監,賈後密使猛與觀、肇謀誅駿,廢太后,又使肇報汝南王亮,使舉兵討駿,亮不可。

肇報都督荊州諸軍事楚王瑋,瑋欣然許之,乃求入朝。

駿素憚瑋勇銳,欲召之而未敢,因其求朝,遂聽之。

二月,癸酉,瑋及都督揚州諸軍事、淮南王允來朝。

楊皇后多次訓斥賈妃,賈妃不知皇后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她,反而認為皇后在武帝面前陷害她,因而仇恨楊皇后。

後來晉惠帝即位,賈皇后不肯以兒媳的身份侍奉皇太后,還想要干預政事,但卻被太傅楊駿所遏制。

殿中中郎渤海人孟觀、李肇,都是楊駿不以禮相待的人,暗地裡圖謀楊駿,說他將危害國家。

宦官黃門董猛,平時在東宮供職,主管宦官。

賈皇后秘密指使董猛與孟觀、李肇謀劃除掉楊駿,廢黜太后。

又派李肇告知汝南王司馬亮,讓他發兵討伐楊駿,司馬亮沒有答應。

李肇告訴了都督荊州諸軍事楚王司馬瑋,司馬瑋欣然同意,就請求入朝。

楊駿平時就畏懼司馬瑋的勇一猛強悍,想召他來又不敢,這次司馬瑋請求入朝,楊駿就同意了。

二月,癸酉(二十日),司馬瑋和都督揚州諸軍事、淮南王司馬允入朝求見。

三月,辛卯,孟觀、李肇啟帝,夜作詔,誣駿謀反,中外戒嚴,遣使奉詔廢駿,以侯就第。

命東安公繇帥殿中四百人討駿,楚王瑋屯司馬門,以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屯衛殿中。

段廣跪言於帝曰:「楊駿孤公無子,豈有反理,願陛下審之!」帝不答。

三月,辛卯(初八),孟觀、李肇稟告晉惠帝,夜裡撰寫詔書,誣陷楊駿謀反,朝廷內外戒嚴,派遣使者遵詔命廢除楊駿,以侯爵的身份回家。

命令東安公司馬繇率領殿中四百人討伐楊駿,楚王司馬瑋駐守在司馬門,任命淮南相劉頌為三公尚書,駐兵守衛毅中。

段廣跪著對晉惠帝說:「楊駿孤單沒有兒子,豈有謀反的道理,希望陛下慎重考慮。」

晉惠帝不回答。

時駿居曹爽故府,在武庫南,聞內有變,召眾官議之。

太傅主簿朱振說駿曰:「今內有變,其趣可知,必是Yan豎為賈後設謀,不利於公,宜燒雲龍門以脅之,索造事者首,開萬春門,引東宮及外營兵擁皇太子入宮,取一奸一人,殿內震懼,必斬送之。

不然,無以免難。」

駿素怯懦,不決,乃曰:「雲龍門,魏明帝所造,功費甚大,奈何燒之!」侍中傅祗白駿,請與尚書武茂入宮觀察事勢,因謂群僚曰:「宮中不宜空。」

遂揖而下階。

眾皆走,茂猶坐。

祗顧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內外隔絕,不知國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驚起。

駿一黨一左軍將軍劉豫陳兵在門,遇右軍將軍裴,問太傅所在,紿之曰:「向於西掖門遇公乘素車,從二人西出矣。」

豫曰:「吾何之!」曰:「宜至廷尉。」

豫從言,遂委而去。

尋詔代豫領左軍將軍,屯萬春門。

,秀之子也。

皇太后題帛為書,射之城外曰:「救太傅者有賞。」

賈後因宣言太后同反。

尋而殿中兵出,燒駿府,又令一弩一手於閣上臨駿府而射之,駿兵皆不得出。

駿逃於馬廄,就殺之。

孟觀等遂收駿弟珧、濟,張劭、李斌、段廣、劉豫、武茂及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皆夷三族,死者數千人。

當時楊駿住在曹爽從前的宅第,位置在武器庫南邊,他聽到皇宮內有變動,就召集各位官員商議。

太傅主簿朱振勸說楊駿道:「現在宮中發生了事變,它的趨向可以知道,一定是那些宦官給賈皇后出的主意,對您很不利。

應當燒了雲龍門一逼一十迫他們,索要起事者的人頭,打開萬春門,帶領東宮以及外營兵圍護著皇太子進宮,捉拿惡人,宮殿之內震動恐懼,必定會斬肇事者送來,不這樣的話,沒有辦法免於災難。」

楊駿素來怯懦,下不了決心,說道:「雲龍門是魏明帝所造,勞力、耗費非常大,為什麼要把它燒了?」

侍中傅祗稟告楊駿,請求和尚書武茂進宮觀察事態的發展,他對官員們說:「宮中不宜空虛。」

然後拱手行禮下了台階。

官員們都跑了,武茂還坐在那裡。

傅祗回過頭對他說:「你難道不是天子的臣下嗎?如今內外隔絕,不知道天子在哪裡,你怎麼還能坐得住呢?」

武茂於是驚覺而起。

楊駿的一黨一羽、左軍將軍劉豫,領兵列陣守候在門外,遇到右軍將軍裴,他問裴楊駿在哪裡,裴欺騙他說:「我剛才在西掖門遇到楊駿,他乘著白色的車子,有兩個人跟著他向西去了。」

劉豫說:「我應該去哪裡?」

裴說:「應該去廷尉。」

劉豫聽從裴的話,就把士兵托付給裴,他就走了。

不久,命令裴代替劉豫兼任左軍將軍,駐守萬春門。

裴是裴秀的兒子。

皇太后把信寫在絹帛上,用箭射一出城外,上面寫著「救太傅者有賞」。

賈後就利用這件事宣稱,太后與楊駿一起謀反。

不久,宮中的士兵們出去了,放火燒楊駿的府第,弓一弩一手在樓閣上對著楊駿的府第放箭,楊駿的士兵們沒有辦法出來。

楊駿逃到馬房裡,被人殺死在那裡。

孟觀等人於是拘捕了楊駿的弟弟楊珧、楊濟,張劭、李斌、段廣、劉豫、武茂以及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這些人都被夷滅三族,被處死的人有幾千。

珧臨刑,告東安公繇曰:「表在石函,可問張華。」

眾謂宜依鍾毓例為之申理。

繇不聽,而賈氏族一黨一趣使行刑。

珧號叫不已,刑者以刀破其頭。

繇,諸葛誕之外孫也,故忌文鴦,以為駿一黨一而誅之。

是夜,誅賞皆自繇出,威振內外。

王戎謂繇曰:「大事之後,宜深遠權勢。」

繇不從。

楊珧臨刑的時候,請求東安公司馬繇說:「我以前給晉武帝的表奏就放在石頭匣子裡,你可以問張華。」

眾人認為應當按照鍾毓的先例為楊珧申述昭雪,司馬繇不答應,而賈氏家族的同一黨一又催促趕快執行死刑。

楊珧不停地呼號叫喊,執行死刑的人用刀劈開了他的頭。

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以前就忌恨文鴦,這次就把文鴦當作楊駿的一黨一羽一起殺了。

這一一夜,要殺誰,要賞誰,都由司馬繇說了算,他的威勢震動了朝廷內外。

王戎對司馬繇說:「大事處理完之後,應當深藏遠離權勢。」

司馬繇不聽。

壬辰,赦天下,改元。

壬辰(初九),赦天下,改年號為元康。

賈後矯詔,使後軍將軍荀悝送太后於永寧宮,特全太后母高都君龐氏之命,聽就太后居。

尋復諷群公有司奏曰:「皇太后陰漸一奸一謀,圖危社稷,飛箭系書,要募將士,同惡相濟,自絕於天。

魯侯絕文姜,《春秋》所許。

蓋奉祖宗,任至公於天下,陛下雖懷無已之情,臣下不敢奉詔。」

詔曰:「此大事,更詳之。」

有司又奏:「宜廢太后曰峻陽庶人。」

中書監張華議:「太后非得罪於先帝,今一黨一其所親,為不母於聖世,宜依漢廢趙太后為孝成後故事,貶皇太后之號,還稱武皇后,居異宮,以全始終之恩。」

左僕射荀愷與太子少師下邳王晃等議曰:「皇太后謀危社稷,不可復配先帝,宜貶尊號,廢詣金墉城。」

於是有司奏從晃等議,廢太后為庶人;詔可。

又奏:「楊駿造亂,家屬應誅,詔原其妻龐命,以尉太后之心。

今太后廢為庶人,請以龐付廷尉行刑。」

詔不許;有司復固請,乃從之。

龐監刑,太后抱持號叫,截發稽顙,上表詣賈後稱妾,請全母命;不見省。

董養游太學,升堂歎曰:「朝廷建斯堂,將以何為乎!每覽國家赦書,謀反大逆皆赦,至於殺祖父母、父母不赦者,以為王法所不容故也。

柰何公卿處議,文飾禮典,乃至此乎!天人之理既滅,大亂將作矣。」

賈皇后詐稱皇帝詔書,派後軍將軍荀悝送太后去永寧宮居住,特別保全了太后母親高都君龐氏的一性一命,同意她去太后那裡居住。

不久,賈皇后又勸說各位大臣通過有關部門上奏說:「皇太后早就在暗中進行邪惡的謀劃,企圖危害國家,用飛箭捎帶書信,招募將士,與邪惡之人狼狽為一奸一,自動與天相絕。

魯侯與文姜斷絕關係,這是《春秋》所讚許的。

至於侍奉祖宗,在天下擔當起公正無私的責任,陛下雖然是懷著不得已的感情,臣下也不敢奉命而行。」

晉惠帝下詔書說:「這是大事,要再慎重一些。」

有關部門又上奏說:「應當廢太后為峻陽庶人。」

中書監張華提議:「太后並沒有獲罪於先帝,如今偏私她所親近的人,為人之母,在聖世沒有作出榜樣,應當按照漢代廢趙太后為孝成後的舊例,貶皇太后的尊號,還稱她為武皇后,讓她在別的宮裡居住,以保全從始到終的德惠。」

左僕射荀愷與太子少師、下邳王司馬晃等人提議說:「皇太后圖謀危害國家,不能再與先帝相配,應當貶去她的尊號,廢了她,讓她去金墉城。」

這時,有關部門上奏,遵從司馬晃等人的提議,把太后廢為平民。

皇帝下詔書同意這一決定。

又有有關部門上奏說:「楊駿造反作亂,他的家屬應當被處死,詔命怒免了他的妻子龐氏的一性一命,以安尉太后之心。

現在太后被廢為平民,請求把龐氏交付廷尉執行死刑。」

皇帝詔命不贊同,有關部門又堅持請求,皇帝就聽從了這個意見。

龐氏監刑的時候,太后抱住她號哭叫喊,割斷頭髮,跪下來以額觸地。

太后上表要去賈後那裡當奴僕,請求保全母親一性一命,卻不被理睬。

董養出遊到了太學,登上殿堂感歎地說:「朝廷建立了此堂,將要用它來作什麼呢?每當觀看國家大赦的文書,像謀反這樣極大的罪惡都能赦免,但是對於殺了祖父、祖母,殺了父親、母親之罪卻不赦免,原因就在於這樣的罪惡是帝王制定的法律所不能寬容的。

但是為什麼公卿處理意見,修飾禮儀制度,竟到了如此地步呢?天道人事的法則已經滅絕,大的動亂就要興起了。」

有司收駿官屬,欲誅之。

侍中傅祗啟曰:「昔魯芝為曹爽司馬,斬關赴爽,宣帝用為青州刺史。

駿之僚佐,不可悉加罪。」

詔赦之。

有半機構拘捕了楊駿的下屬官吏,想殺了他們。

侍中傅祗陳述說:「從前魯芝任曹爽的司馬,衝破關隘去奔赴曹爽,晉宣帝還任用他作青州刺史。

楊駿的僚屬,不能都給他們加上罪名。」

於是皇帝下詔書赦免了他們。

壬寅,征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皆錄尚書事,輔政。

以秦王柬為大將軍,東平王為撫軍大將軍,楚王瑋為衛將軍、領北軍中候,下邳王晃為尚書令,東安公繇為尚書左僕射,進爵為王。

,望之子也。

封董猛為武安侯,三兄皆為亭侯。

壬寅(十九日),徵召汝南王司馬亮任太宰,與太保衛都任錄尚書事,輔佐朝政。

任命秦王司馬柬為大將軍,東平五司馬為撫軍大將軍,楚王司馬瑋為衛將軍、兼北軍中候,下邳王司馬晃為尚書令,東安公司馬繇為尚書左僕射,晉陞爵位為王。

司馬是司馬望的兒子。

封董猛為武安侯,他的三個哥哥都被封為亭侯。

亮欲取一悅眾心,論誅楊駿之功,督將侯者千八十一人。

御史中丞傅鹹遺亮書曰:「今封賞熏赫,震動天地,自古以來,未之有也。

無功而獲賞,則人莫不樂國之有禍,是禍原無窮也。

凡作此者,由東安公。

人謂殿下既至,當有以正之,正之以道,眾亦何怒!眾之所怒者,在於不平耳;而今皆更倍論,莫不失望。」

亮頗專權勢,鹹復諫曰:「楊駿有震主之威,委任親戚,此天下所以喧嘩。

今之處重,宜反此失,靜默頤神,有大得失,乃維持之,自非大事,一皆抑遣。

此過尊門,冠蓋車馬,填塞街衢,此之翕習,既宜弭息。

又夏侯長容無功而暴擢為少府,論者謂長容,公之姻家,故至於此,流聞四方,非所以為益也。」

亮皆不從。

司馬亮想取得眾人對他的喜一愛一之心,論次評定剷除楊駿的功勞,督將中有一千零八十一人分別被封了侯的爵位。

御史中丞傅鹹寫信給司馬亮說:「如今賞賜顯赫盛大,震動了天地,是自古以來所不曾有過的。

沒有功勞卻可以得到獎賞,那麼人人都希望國家有禍事,這就使災禍的根源沒有窮盡了。

開了這個頭的人是東安公司馬繇。

人們以為殿下您來到後,應當有所匡正、整飭,以法規來匡正政務,眾人又有什麼可發怒的理由呢?眾人之所以動怒,原因在於不公正,而現在加倍論功行賞更甚於東安公,大家都很失望。」

司馬亮對於權勢獨斷專行,傅鹹又進諫說:「楊駿有震動君王的權勢,任用他的親戚,這正是天下喧鬧的原因。

您現在處於重要的地位,應當糾正楊駿的錯誤,沉靜緘默,保養一精一神,有了大的事情就去維繫、保持,如果不是什麼大事,就不要去管。

我多次經過府上,看到官吏的車馬把道路都堵塞了,這種眾人爭相趨附的狀況應當停止。

另外,夏侯駿沒有功勞卻突然被越級提拔為少府,人們議論說,夏侯駿就因為是和您有婚姻關係的親戚,所以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傳聞遠播四方,這並不是有益的事情。」

司馬亮一概聽不進去。

賈後族兄車騎司馬模、從舅右衛將軍郭彰、女弟之子賈謐與楚王瑋、東安王繇,並預國政。

賈後暴戾日甚,繇密謀廢後,賈氏憚之。

繇兄東武公澹,素惡繇,屢譖之於太宰亮曰:「繇專行誅賞,欲擅朝政。」

庚戌,詔免繇官;又坐有悖言,廢徒帶方。

賈皇后同族哥哥、車騎司馬賈模,賈皇后母親的堂兄弟、可衛將軍郭彰,賈皇后妹妹的兒子賈謐,與楚王司馬瑋、東安王司馬繇一起參與國政。

賈皇后的兇惡乖張一天比一天厲害。

司馬繇秘密謀劃要廢掉賈皇后,賈氏很害怕。

司馬繇的哥哥、東武公司馬澹,平時就憎恨司馬繇,多次在太宰司馬亮面前誣陷司馬繇說:「司馬繇擅自決定懲罰與賞賜,他這是要獨攬朝政。」

庚戌(二十七日),皇帝下詔書免去司馬繇的官職,又因為有忤逆言論而獲罪,被廢黜遷徒到帶方縣。

於是賈謐、郭彰權勢愈盛,賓客盈門。

謐雖驕奢而好學,喜延士大夫,郭彰、石崇、陸機、機弟雲、和郁及滎陽潘岳、清河崔基、勃海歐陽建、蘭陵繆征、京兆杜斌、摯虞、琅邪諸葛詮、弘農王粹、襄城杜育、南陽鄒捷、齊國左思、沛國劉、周恢、安平牽秀、穎川陳、高陽許猛、彭城劉訥、中山劉輿、輿弟琨皆附於謐,號曰二十四友。

郁,嶠之弟也。

崇輿岳尤諂事謐,每候謐及廣城君郭槐出,皆降車路左,望塵而拜。

從這時開始,賈謐、郭彰的權勢日益興盛起來,賓客擠破了門。

賈謐雖然驕橫奢侈,但卻一愛一好學問,喜歡接納士大夫。

郭彰、石崇、陸機、陸機的弟弟陸雲、和郁以及滎陽人潘岳、清河人崔基、勃海人歐陽建、蘭陵人繆征、京兆人杜斌、摯虞,琅邪人諸葛詮、弘農人王粹、襄城人杜育、南陽人鄒捷、齊國人左思、沛國人劉、周恢、安平人牽秀、穎川人陳、高陽人許猛、彭城人劉訥、中山人劉輿、劉輿的弟弟劉琨,都歸附於賈謐的門下,號答二十四友。

和郁是和嶠的弟弟。

石崇和潘岳,格外諂媚地侍奉賈謐,每當等候到賈謐以及廣城君郭槐出來了,就趕緊從車子上下來,站在道路的左邊,望著賈謐、郭槐車後揚起的塵土行跪拜禮。

[3]太宰亮、太保以楚王瑋剛愎好殺,惡之,欲奪其兵權,以監海侯裴楷代瑋為北軍中侯,瑋怒;楷聞之,不敢拜。

亮復與謀,遣瑋與諸王之國,瑋益忿怨。

瑋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皆有一寵一於瑋,勸瑋自暱於賈後;後留瑋領太子少傅。

盛素善於楊駿,衛惡其反覆,將收之。

盛乃與宏謀,因積一弩一將軍李肇矯稱瑋命,譖亮、於賈後,雲將謀廢立。

後素怨,且患二公執政,己不得專恣,夏,六月,後使帝作手詔賜瑋曰:「太宰、太保欲為伊、霍之事,王宜宣詔,令淮南、長沙、成都王屯諸宮門,免亮及官。」

夜,使黃門繼以授瑋。

瑋欲覆奏,黃門曰:「事恐漏洩,非密詔本意也。」

瑋亦欲因此復私怨,遂勒本軍,復矯詔召三十六軍,告以「二公潛圖不軌,吾今受詔都督中外諸軍,諸在直衛者,皆嚴加警備;其在外營,便相帥徑詣行府,助順討逆。」

又矯詔「亮、官屬,一無所問,皆罷遣之;若不奉詔,便軍法從事。」

遣公孫宏、李肇以兵圍亮府,侍中清河王遐收。

[3]太宰司馬亮、太保衛,由於楚王司馬瑋傲慢固執又喜好殺人,因而憎恨他,想奪了他的兵權,讓臨海侯裴楷代替司馬瑋擔任北軍中候的職務。

司馬瑋大怒,裴楷聽說以後,不敢接受北軍中候的官職。

司馬亮又和衛在一起密謀,派司馬瑋和各諸侯王去自己的封國,司馬瑋越發憤恨不滿。

司馬瑋的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都受到司馬瑋的一寵一愛一,他們勸說司馬瑋主動去親近賈皇后,賈皇后就留下司馬瑋兼任太子少傅。

岐盛從前與楊駿友好,衛厭惡他變化無常,將要拘捕他。

岐盛就和公孫宏謀劃,依靠積一弩一將軍李肇,詐稱是司馬瑋的命令,在賈皇后面前誣陷司馬亮和衛,說他們將要謀劃廢立君王的事情。

賈皇后平時就怨恨衛,而且擔心司馬亮與衛執掌朝政,她就不能專斷放縱了。

夏季,六月,賈皇后指使晉惠帝親筆撰寫詔書賜予司馬緯,詔書說:「太宰、太保想作伊尹、霍光作過的事情,你應當宣佈詔命,命令淮南王、長沙王、成都王駐守各宮門,免去司馬亮及衛的官職。」

夜裡,派宦官黃門送詔書授予司馬瑋。

司馬瑋想重新上奏,黃門說:「事情害怕洩露出去,這可不是密詔的本意。」

司馬瑋也想借這個機會報復私人的怨恨,於是統率自己的部隊,又詐稱皇帝的詔命召集三十六軍,向他們宣告說:「司馬亮與衛,暗中圖謀不軌之事,我今天接受了皇帝的命令統領朝廷內外各軍,各位正在值勤、擔任衛護、防守之職的人,都要嚴加警備。

在外的部隊,就互相跟從直接去朝廷委派的機構,協助天道,討伐叛逆。」

還偽稱皇帝命令說:「司馬亮、衛的下屬官吏,一概不問,全部罷免遣散。

如果有不服從命令的,按照軍法處置。」

司馬瑋派遣公孫宏、李肇領兵包一皮圍了司馬亮的住宏,讓侍中、清河王司馬遐去逮捕衛。

亮帳下督李龍,白「外有變,請拒之」;亮不聽。

俄而兵登牆大呼,亮驚曰:「吾無貳心,何故至此!詔書其可見乎?」

宏等不許,趣兵攻之。

長史劉准謂亮曰:「觀此必是一奸一謀。

府中俊如林,猶可力戰。」

又不聽,遂為肇所執,歎曰:「我之赤心,可破示天下也。」

與世子矩俱死。

司馬亮的帳下督李龍,稟告司馬亮說:「外面發生了變亂,請求抵抗。」

司馬亮沒有同意。

過了一會兒,士兵爬上牆頭大聲喊叫,司馬亮吃驚地說:「我沒有二心,為什麼到了如此地步!我可以看一看詔書嗎?」

公孫宏等人不答應,催促士兵加緊進攻。

長史劉准告訴司馬亮說:「我觀察這肯定是邪惡的陰謀。

府裡有才能的人很多,還可以盡力作戰。」

司馬亮還是不同意,於是被李肇抓住,他感歎說:「我的真誠的心,可以剖開讓天下的人看一看。」

司馬亮和他的長子司矩一起被處死。

衛左右亦疑遐矯詔,請拒之,須自表得報,就戮未晚;不聽。

初,為司空,帳下督榮晦有罪,斥遣之。

至是,晦從遐收,輒殺及子孫共九人,遐不能禁。

衛的手下人也懷疑司馬遐是假冒皇帝詔命,請求衛抵抗,等候上表有了答覆,再聽任懲罰也不遲,但是衛不聽從勸告。

當初,衛任司空的時候,帳下督榮晦犯了罪,衛斥責並且趕走了他。

到了此時,榮晦跟隨司馬遐拘捕了衛,自作主張殺了衛及其子孫一共九人,司馬遐都制止不住。

岐盛說瑋:「宜因兵勢,遂誅賈、郭以正王室,安天下。」

瑋猶豫未決。

會天明,太子少傅張華使董猛說賈後曰:「楚王既誅二公,則天下威權盡遍之矣,人主何以自安!宜以瑋專殺之罪誅之。」

賈後亦欲因此除瑋,深然之。

是時內外擾亂,朝廷懼,不知所出。

張華白帝,遣殿中將軍王宮繼騶虞幡出麾眾曰:「楚王矯詔,勿聽也!」眾皆釋仗而走。

瑋左右無復一人,窘迫不知所為,遂執之,下廷尉;乙丑,斬之。

瑋出懷中青紙詔,流涕以示監刑尚書劉頌曰:「幸托體先帝,而受枉乃如此乎!」公孫宏、岐盛並夷三族。

岐盛勸說司馬瑋:「應當藉著軍隊的氣勢,順便除掉賈、郭,以扶正王室,安定天下。」

司馬瑋猶豫不決。

這時天亮了,太子少傅張華派董猛勸說賈後道:「楚王已經殺了司馬亮和衛,天子的威勢權力全都歸屬於他了,君王還能依賴什麼得到安穩呢?應當憑著司馬瑋專擅殺人的罪行懲處他。」

賈皇后也想乘此機會除掉司馬瑋,所以深深地贊同這一主張。

這時內外混亂,朝廷紛亂恐懼,不知如何是好。

張華稟告晉惠帝,派遣殿中將軍王宮拿著標有義獸騶虞的旗幟指揮眾人說:「楚王詐稱皇帝命令,不要聽他的話。」

眾人都放下兵器逃走了,司馬瑋的身邊一個人也沒有了,他窘迫地不知所措,於是就逮捕了他,押到廷尉,乙丑(疑誤),殺了他。

司馬瑋監死以前掏出藏在懷裡的青紙詔書,流著淚拿給監刑尚書劉頌看,說:「我幸運地托先帝之體而出生,但是卻蒙受了如此的冤屈啊!」公孫宏、岐盛都被夷滅三族。

瑋之起兵也,隴西王泰嚴兵將助瑋,祭酒丁綏諫曰:「公為宰相,不可輕動。

且夜中倉猝,宜遣人參審定問。」

泰乃止。

司馬瑋起兵的時候,隴西王司馬泰整肅部隊準備協助司馬瑋。

祭酒丁綏進諫說:「您身為宰相,不可以輕舉妄動。

而且夜裡很倉促,應當派人去驗證核實確切的消息。」

司馬泰於是沒有行動。

衛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每怪一國蔑然無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

於是太保主簿劉繇等執黃幡,撾登聞鼓,上言曰:「初,矯詔者至,公即奉送章綬,單車從命。

如矯詔之文唯免公官,而故給使榮晦,輒收公父子及孫,一時斬戮。

乞驗盡情偽,加以明刑。」

乃詔族誅榮晦,迫復亮爵位,謚曰文成。

封為蘭陵郡公,謚曰成。

衛的女兒寫信給國中的大臣說:「我死去的父親沒有顯揚的謚號,我常常奇怪,一國之內都輕視這件事情而沒有人說話,這種作法不合於《春秋》,其罪過在何處呢?」

於是,太保主簿劉繇等人手執黃旗,敲響了登聞鼓,向惠帝陳訴說:「當初,詐稱皇帝命令的人到了,衛立即奉送了印音綬帶、單人獨車地聽命於人。

依照假造詔書的條文,只是免去衛的官職,但是,從前的隨從榮晦,擅自拘捕了衛父子及孫子,一起都給殺了。

請求考察全部事情的真偽,給榮晦施以公開示眾的刑罰。」

於是皇帝下詔書,誅滅榮晦的家族,恢復、追認司馬亮的爵位,謚號為文成。

封衛為蘭陵群公,定謚號為成。

於是賈後專朝,委任親一黨一,以賈模為散騎常侍,加侍中。

賈謐與後謀,以張華庶姓,無一逼一十上之嫌,而儒雅有籌略,為眾望所依,欲委以朝政。

疑未決,以問裴,贊成之。

乃以華為侍中、中書監,為侍中,又以安南將軍裴楷為中書令,加侍中,與右僕射王戎並管機要。

華盡忠帝室,彌縫遺闕,賈後雖凶驗,猶知敬重華;賈模與華、同心輔政,故數年之間,雖暗主在上而朝野安靜,華等之功也。

從此以後,賈皇后獨攬朝政,信任親族,任命賈模為散騎常侍,兼領侍中。

賈謐和賈皇后謀劃,認為張華不是同姓,沒有脅迫皇帝的嫌疑,而且張華儒雅有謀略,又是眾望所歸之人,就想把朝政托付給張華,但是還猶豫不定,就去詢問裴的意見,裴贊成這個決定。

於是就任命張華為侍中、中書監,裴任侍中。

又任命安南將軍裴楷為中書令,兼領侍中,和右僕射王戎一起掌管機密要事。

張華對皇帝的家族竭盡了忠誠,彌祉縫合朝政中的過失、遺漏,賈皇后雖然凶暴陰險,卻還知道敬重張華。

賈模與張華、裴同心合力輔佐國政,所以幾年之內,雖然是昏庸的君王居於皇帝之位,但是朝野上下安穩平靜,這全都是張華等人的功勞。

[4]秋,七月,分荊、揚十郡為江州。

[4]秋季,七月,分出荊州、揚州的十個郡設置了江州。

[5]八月,辛未,立隴西王泰世子越為東海王。

[5]八月,辛未(二十日),立隴西王司馬泰的長子司馬越為東海王。

[6]九月,甲午,秦獻王柬薨。

[6]九月,甲午(十四日),秦獻王司馬柬去世。

[7]辛丑,征征西大將軍梁王肜為衛將軍、錄尚書事。

[7]辛丑(二十一日),徵召征西大將軍、梁王司馬肜為衛將軍、錄尚書事。

二年(壬子、292)

二年(壬子,公元292年)

[1]春,二月,己酉,故楊太后卒於金墉城。

是時,太后尚有侍御十餘人,賈後悉奪之,絕膳八日而卒。

賈後恐太后有靈,或訴冤於先帝。

乃覆而殯之,仍施諸厭劾符書、藥物等。

[1]春季,二月,己酉(初一),從前的楊太后在金墉去世。

當時,太后還有十幾名侍從,賈皇后把他們全都弄走,太后八天不進飲食而死。

賈皇后恐怕太后有靈魂,或許會向晉武帝訴說冤情,就把太后翻過身來埋葬,還在上面壓上了鎮邪驅鬼的文書、藥物等。

[2]秋,八月,壬子,赦天下。

[2]秋季,八月,壬子(初七),大赦天下。

三年(癸丑、293)

三年(癸丑,公元293年)

[1]夏,六月,弘農雨雹,深三尺。

[1]夏季,六月,弘農下雹子,三尺深。

[2]鮮卑宇文莫槐為其下所殺,弟普撥立。

[2]鮮卑人宇文莫槐被他的部下所殺,他的弟弟宇文普撥即位。

[3]拓拔綽卒,子弗立。

[3]拓跋綽去世,他的弟弟的兒子拓跋弗即位。

四年(甲寅、294)

四年(甲寅,公元294年)

[1]春,正月,丁酉,安昌元公石鑒薨。

[1]春季,正月,丁酉(初一),安昌元公石鑒去世。

[2]夏,五月。

匈奴郝散反,攻上一黨一,殺長吏。

秋,八月,郝散帥眾降,馮翊都尉殺之。

[2]夏季,五月,匈奴郝散叛亂,攻打上一黨一,殺了長官。

秋季,八月,郝散率領部眾投降,馮翊都尉把他殺了。

[3]是歲,大饑。

[3]這一年,嚴重饑荒。

[4]司隸校尉傅鹹卒。

鹹一性一剛簡,風格峻整,初為司隸校尉,上言:「貨賂流行,所宜深絕。」

時朝政寬弛,權豪放恣,鹹奏免河南尹澹等官,京師肅然。

[4]司隸校尉傅鹹去世。

傅鹹一性一情堅強樸直,風格嚴正莊重。

他剛擔任司隸校尉時,上言說:「現在盛行用財貨來賄賂人,這是應當嚴厲斷絕的。」

當時朝政松一弛,豪門權貴恣意放任,沒有約束,傅鹹上奏罷免了河南尹司馬澹等人的官職,京都的人都對他十分恭敬。

[5]慕容徒居大棘城。

[5]慕容遷移到大棘城居住。

[6]拓跋弗卒,叔父祿官立。

[6]拓跋弗去世,他的叔父拓跋祿官即位。

五年(乙卯、295)

五年(乙卯,公元295年)

[1]夏,六月,東海雨雹,深五寸。

[1]夏季,六月,東海下雹子,深五寸。

[2]荊、揚、兗、豫、青、徐六州大水。

[2]荊、揚、兗、豫、青、徐六州洪水氾濫。

[3]冬,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及二百萬人器械。

十二月,丙戌,新作武庫,大調兵器。

[3]冬季,十月,武器庫發生了火災。

焚燬了歷代的珍貴之物以及供二百萬人使用的器一具、兵器等。

十二月,丙戌(初一),建造新的武器庫,大量地調運兵器。

[4]拓跋祿官分其國為三部:一居上谷之北,濡源之西,自統之;一居代郡參合陂之北,使兄沙漠汗之子猗統之;一居定襄之盛樂故城,使猗弟猗盧統之。

猗盧善用兵,西擊匈奴、烏桓諸部,皆破之。

代人衛一操一與從子雄及同郡箕澹往依拓跋氏,說猗、猗盧招納晉人。

猗悅之,任以國事,晉人附者稍眾。

[4]拓跋祿官把他的國家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上谷以北,濡源以西,他親自統領。

一部分位於代郡參合陂的北面,派他的哥哥沙漠汗的兒子拓跋猗統領。

還有一部分在定襄的盛樂故城,派猗的弟弟拓跋猗盧統領。

拓跋猗盧善於用兵,向西攻打匈奴、烏桓各部落,都打敗了對方。

代人衛一操一和他的侄子衛雄以及同郡人箕澹去投奔拓跋氏,勸說猗、猗盧招納晉人。

猗很喜歡他們,把國家大事托付他們,晉人來歸附的逐漸多起來了。

六年(丙辰、296)

六年(丙辰,公元296年)

[1]春,正月,赦天下。

[1]春季,正月,大赦天下。

[2]下邳獻王晃薨。

以中書監張華為司空。

太尉隴西王泰行尚書令,徒封高密王。

[2]下邳獻王司馬晃去世。

任命中書臨張華為司空。

太尉、隴西王司馬泰掌管尚書令職務,被遷封為高密王。

[3]夏,郝散弟度元與馮翊、北地馬蘭羌、盧水胡俱反,殺北地太守張損,敗馮翊太守歐陽建。

[3]夏季,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與馮翊、北地的馬蘭羌人、盧水胡人一起造反,殺了北地太守張損,打敗了馮翊太守歐陽建。

征西大將軍趙王倫信用嬖人琅邪孫秀,與雍州刺史濟南解係爭軍事,更相表奏,歐陽建亦表倫罪惡。

朝廷以倫撓亂關右,征倫為車騎將軍,以梁王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

系與其弟御史中丞結,皆表請誅秀以謝氏、羌;張華以告梁王肜,使誅之,肜許諾。

秀友人辛冉為之說肜曰:「氏、羌自反,非秀之罪。」

秀由是得免。

倫至洛陽,用秀計,深交賈、郭,賈後大一愛一信之,倫因求錄尚書事,又求尚書令;張華、裴固執以為不可,倫、秀由是怨之。

征西大將軍、趙王司馬倫信任使用他所一寵一愛一的琅邪人孫秀。

司馬倫和雍州刺史、濟南人解系為軍事方面的事情爭鬥起來,他們爭相上表稟奏,歐陽建也上表陳述司馬倫的罪惡。

朝廷因為司馬倫擾亂關右地區,徵召司馬倫任車騎將軍,任命梁王司馬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

解系他的弟弟、御史中丞解結,都上表請求殺孫秀以向氐、羌人謝罪,張華把這件事告訴了梁王司馬肜,讓司馬肜殺孫秀,司馬肜應允了。

孫秀的朋友辛冉替孫秀向司馬肜說情道:「氐、羌自己起來造反,並不是孫秀的罪過。」

孫秀因此免去一死。

司馬倫到了洛陽,採用孫秀的計謀,下功夫去結交賈、郭,賈皇后對他十分一寵一愛一信任,司馬倫趁機索求錄尚書事的職務,還請求擔任尚書令,張華、裴很堅決地不同意,司馬倫、孫秀從此就憎恨張華和裴了。

秋,八月,解系為郝度元所敗,秦、雍氐、羌悉反,立氐帥齊萬年為帝,圍涇陽。

御史中丞周處,彈劾不避權戚,梁王肜嘗違法,處按劾之。

冬,十月,詔以處為建威將軍,與振威將軍盧播俱隸安西將軍夏侯駿,以討齊萬年。

中書令陳准言於朝曰:「駿及梁王皆貴戚,非將帥之才,進不求名,退不畏罪。

周處吳人,忠直勇果,有仇無援。

宜詔積一弩一將軍孟觀,以一精一兵萬人為外前鋒,必能殄寇;不然,梁王當使處先驅,以不救而陷之,其敗必也。」

朝廷不從。

齊萬年聞處來,曰:「周府君嘗為新平太守,有文武才,若專斷而來,不可當也;或受制於人,此成禽耳!」

秋季,八月,解系被郝度元打敗了,秦、雍地區的氐、羌全都叛變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二 顯王元年(癸丑、前368)《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三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320)《資治通鑒》譯注·周紀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無年(辛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節三年(甲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盡屠維單閼,凡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陽朔三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綏和二年(甲寅、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壽元年(己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國元年(己巳、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王莽下天鳳二年(乙亥、15)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顯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八肅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九肅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一 孝殤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四 孝順皇帝下陽嘉三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五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壽三年(丁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興平元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七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八 孝獻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九 孝獻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十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一 世祖文皇帝上黃初元年 (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二 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龍三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七 邵陵厲公中正始七年(丙寅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八 邵陵厲公下嘉平五年(癸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九 高貴鄉公下甘露元年(丙子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八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九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興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五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七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八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九 顯宗成皇帝下鹹康八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昇平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四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五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五 起昭陽單閼,盡閼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六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七 安皇帝庚義熙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八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九 安皇帝壬義熙十一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十 安皇帝癸義熙十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七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六 蒼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六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七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八 東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九 東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十 和皇帝中興元年(辛巳、501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一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5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監四年(乙酉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監七年(戊子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監十四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監十八年 (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七 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九 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一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五 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九 太宗簡文皇帝上大寶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 太宗簡文皇帝下大寶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聖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二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5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三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七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八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十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一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四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604《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五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608《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六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613)《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七 煬皇帝下大業十二年(丙子、61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八 恭皇帝下義寧元年(丁丑、617)《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一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八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九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下貞觀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中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四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五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瘀十月,盡玄勣yan茂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七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八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下鹹亨《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九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一 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二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三則天順聖皇后下久視元年(庚子、《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四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神龍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五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景龍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六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景雲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七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八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九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上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五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六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七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八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歷九《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二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歷十四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三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二建中二年(辛《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四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五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六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五興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七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六興元元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七貞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九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貞元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九貞元八年(壬申《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一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貞元十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二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十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三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四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五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六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七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八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中長慶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九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一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太和八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二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下開成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中會昌三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