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1]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三月,辛卯,以揚州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

隋紀三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庚申,公元600年)

[1]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

三月,辛卯,以揚州總管司馬河內張衡為行軍總管,帥步騎五萬討平之。

[1]春季,二月,熙州人李英林率眾造反。

三月,辛卯(初二),隋文帝任命揚州總管司馬河內人張衡為行軍總管,統帥步兵、騎兵共計五萬人討伐李英林,予以平定。

[2]賀若弼復坐事下獄,上數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無上心太猛。」

既而釋之。

他日,上謂侍臣曰:「弼將伐陳,謂高曰:『陳叔寶可平也。

不作高鳥盡、良弓藏邪?』云:『必不然。

』及平陳,遽索內史,又索僕射。

我語曰:『功臣正宜授勳官,不可預朝政。

』弼後語:『皇太子於己,出口入耳,無所不盡。

公終久何必不得弼力,何脈脈邪!』意圖廣陵,又圖荊州,皆作亂之地,意終不改也。」

[2]賀若弼又獲罪而被捕入獄。

隋文帝列舉他的罪狀說:「你有三個太過份:嫉妒心太過份;自以為是、貶抑別人太過份;目無尊上太過份。」

但不久文帝就釋放了他。

一天,文帝對侍臣說:「賀若弼在即將討伐陳國的時候,對高說:『陳叔寶一定要被平滅了,皇帝不就會做飛鳥滅絕、良弓收藏起來的事嗎?』高說:『絕不會這樣的。

』在平定陳國之後,賀若弼就急忙索要內史令,又索要僕射等官職。

我對高說:『功臣是應當授以勳官的,但是不能干預朝政。

』賀若弼後來對高說:『皇太子和我之間,無論什麼機密,都無所不言,言無不盡。

您為什麼不來依靠我的勢力,何必不吐實呢?』賀若弼早就想謀取便陵,還想謀取荊州,這兩地都是適於作亂的地方。

這個意圖他一直沒有改變。」

[3]夏,四月,壬戌,突厥達頭可汗犯塞,詔命晉王廣、楊素出靈武道,漢王諒、史萬歲出馬邑道以擊之。

[3]夏季,四月,壬戌(初四),突厥達頭可汗率軍侵犯隋帝國的邊境。

隋文帝頒下詔書,命令晉王楊廣、大將楊素率兵出靈武道,漢王楊諒、大將史萬歲率兵出馬邑道,阻擊突厥軍隊的入侵。

長孫晟帥降人為秦州行軍總管,受晉王節度。

晟以突厥飲泉,易可行毒,因取諸藥毒水上流,突厥人畜飲之多死,於是大驚曰:「天雨惡水,其亡我乎!」因夜遁。

晟追之,斬首千餘級。

長孫晟統帥著歸降的軍隊,被任命為秦州行軍總管,受晉王楊廣節制。

長孫晟認為突厥人飲用泉水,可以在水中投毒,於是就在泉水上游投毒。

突厥人與牲畜飲水後很多被毒死,他們大驚失措地說:「天降惡水,天要亡我們了!」於是連夜逃走。

長孫晟率軍追殺,斬敵首級一千餘。

史萬歲出塞,至大斤山,與虜相遇。

達頭遣使問:「隋將為誰?」

候騎報:「史萬歲也。」

突厥復問:「得非敦煌戍卒乎?」

候騎曰:「是也。」

達頭懼而引去。

萬歲馳追百餘里,縱擊,大破之,斬數千級;逐北,入磧數百里,虜遠遁而還。

詔遣長孫晟復還大利城,安一撫新附。

史萬歲率軍出邊塞,行至大斤山,與突厥軍相遇。

達頭可汗派遣使者詢問:「隋朝大將是哪位?」

隋軍候騎報道:「史萬歲!」使者又問:「莫不是當年威震敦煌的那個配軍?」

候騎回答:「是的。」

達頭可汗懼怕史萬歲的威名引軍退去。

史萬歲率軍縱馬飛馳追殺了一百多里,大破突厥軍,斬敵首級幾千餘,並追擊敗兵,進入沙漠幾百里,直到突厥軍逃遠了才還師。

文帝下詔書派遣長孫晟再返回大利城任職,安一撫新歸附的百姓。

達頭復遣其弟子俟利伐從磧東攻啟民,上又發兵助啟民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磧。

啟民上表陳謝曰:「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

染干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隋典羊馬也。」

帝又遣趙仲卿為啟民築金河、定襄二城。

不久,達頭可汗又派他的侄子俟利伐從沙漠東面攻打啟民可汗。

隋文帝再次發兵協助啟民可汗防守軍事要道。

俟利伐只得退入沙漠。

啟民可汗向隋文帝上表陳謝說:「大隋聖人可汗憐惜百姓,您的恩德猶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一樣。

染幹得到您的恩惠,如枯樹長出新葉,枯骨長出新肉一樣,願意千世萬代崑,永遠為大隋牧養牛馬。」

文帝又派遣趙仲卿為啟民可汗修築金河、定襄兩座城池。

[4]秦孝王俊久疾未能起,遣使奉表陳謝。

上謂其使者曰:「我戮力創茲大業,作訓垂范,庶臣下守之;汝為吾子而欲敗之,不知何以責汝!」俊慚怖,疾遂篤,乃復拜俊上柱國;六月丁丑,俊薨。

上哭之,數聲而止;俊所為侈麗之物,悉命焚之。

王府僚佐請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

俊子浩,崔妃所生也;庶子曰湛。

群臣希旨,奏:「漢之栗姬子榮、郭後子強皆隨母廢,今秦王二子,母皆有罪,不合承嗣。」

上從之,以秦國官為喪主。

[4]秦孝王楊俊久病而不能起,他派遣使者向隋文帝上表陳謝。

文帝對他派來的使者說:「我竭盡全力創下此大業,制定了典章制度頒布下來作為人們遵守的準則,期望臣下都要遵守。

你作為我的兒子反而要敗壞它,我不知如何責罰你!」楊俊既羞愧又恐懼,病勢愈加沉重。

於是文帝再次授楊俊為上柱國。

六月,丁丑(二十日),秦孝王楊俊去世。

文帝得訊哭了幾聲也就罷了。

楊俊生前所制做的奢侈華麗的物品,文帝命令全部燒燬。

王府內的官吏們請求為楊俊立碑,文帝說:「要是追求名節,一卷史書就足夠了,何必用碑呢?若子孫們不能保持家業,碑豈不白白地給人家作鎮石了嗎!」楊俊的兒子楊浩是崔王妃所生,另一個兒子楊湛是妾所生。

群臣為了迎一合文帝的旨意,便奏請說:「漢代栗姬的兒子劉榮,郭皇后的兒子劉疆都因其母獲罪而被廢黜。

如今楊俊兩個兒子的母親也都犯了罪,所以他們也不應該作為繼承人。」

文帝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以秦孝王封國內的官員為喪主主持祭祀。

[5]初,上使太子勇參決軍國政事,時有損益;上皆納之。

勇一性一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

上一性一節儉,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戒之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

汝為儲後,當以儉約為先,乃能奉承宗廟。

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時復觀之以自警戒。

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時之事,故賜汝以我舊所帶刀一枚,並菹醬一合,汝昔作上士時常所食也。

若存記前事,應知我心。」

[5]當初,隋文帝讓太子楊勇參與決策軍國政事,他經常提出批評建議,文帝都採納了。

楊勇一性一情寬厚,直率熱情,平易近人,無弄虛作假的品行。

文帝本一性一崇尚節儉,楊勇曾經在已經很一精一美華麗的蜀地出的鎧甲上再加裝飾,文帝看到後很不高興,他告誡楊勇說:「自古以來帝王無一喜好奢侈而能長久的,你作為皇位繼承人,應當以節儉為先,這樣才能承繼宗廟。

我過去的衣服,都各留一件,時常取出它們觀看以告誡自己。

恐怕你已經以當今皇太子自居而忘卻了過去的事情,因此我賜給你一把我舊時所佩帶的刀,一盒你舊日為上士時常常吃的醃菜。

要是你還能記得以前的事,你就應該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後遇冬至,百官皆詣勇,勇張樂受賀。

上知之,問朝臣曰:「近聞至日內外百官相帥朝東官,此何禮也?」

太常少卿辛對曰:「於東宮,乃賀也,不得言朝。」

上曰:「賀者正可三數十人,隨情各去,何乃有司徵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可乎?」

因下詔曰:「禮有等差,君臣不雜。

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岳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

自是恩一寵一始衰,漸生猜阻。

後來到了冬至,百官都去見楊勇,楊勇排列樂隊接受百官的祝賀。

文帝知道了這件事,就問朝臣:「最近聽說冬至那天朝廷內外百官都去朝見太子,這是什麼禮法?」

太常少卿辛回答:「百官到東宮,是祝賀,不能說是朝見。」

文帝說:「祝賀的人應該三五十人,隨意各自去,為什麼由有關部門召集,一時間百官都集中起來同去?太子身穿禮服奏樂來接待百官,能這樣嗎?」

於是文帝下詔說:「禮法有等級差別,君臣之間不能混雜。

皇太子雖然是皇帝的繼承人,但從禮義上講也是臣子,各地方長官在冬至節來朝賀,進獻自己轄地的特產,但另外給皇太子上貢,這就不符合典章制度了,應該全部停止。」

從此,文帝對楊勇的恩一寵一開始衰落,漸漸有了猜疑和戒心。

勇多內一寵一,昭訓雲氏尤幸。

其妃元氏無一寵一,遇心疾,二日而薨,獨孤後意有他故,甚責望勇。

自是雲昭訓專內政,生長寧王儼,平原王裕,安成王筠;高良娣生安平王嶷,襄城王恪;王良媛生高陽王該,建安王韶;成姬生穎川王;後宮生孝實,孝范。

後彌不平,頗遣人伺察,求勇過惡。

楊勇有很多姬妾,他對昭訓雲氏尤其一寵一愛一。

楊勇的妃子元氏不得一寵一,突然崑得了心疾,兩天就死了。

獨孤皇后認為這裡還有別的緣故,對楊勇很是責備。

此後,雲昭訓總攬東宮內的事務,她生了長寧王楊儼、平原王楊裕、安成王楊筠;高良娣生了安平王楊嶷、襄城王楊恪;王良媛生了高陽王楊該、建安王楊韶;成姬生了穎川王楊;其他的宮人生了楊孝實、楊孝范。

獨孤皇后更加不高興,經常派人來窺伺探查,找楊勇的過失和罪過。

晉王廣彌自矯飾,唯與蕭妃居處,後一庭有子皆不一育,後由是數稱廣賢。

大臣用事者,廣皆傾心與交。

上及後每遣左右至廣所,無貴賤,廣必與蕭妃迎門接引,為設美饌,申以厚禮;婢僕往來者,無不稱其仁孝。

上與後嘗幸其第,廣悉屏匿美姬於別室,唯留老醜者,衣以縵彩,給事左右;屏帳改用縑素;故絕樂器之弦,不令拂去塵埃。

上見之,以為不好聲色,還宮,以語侍臣,意甚喜,侍臣皆稱慶,由是一愛一之特異諸子。

晉王楊廣瞭解這件事後就更加偽裝自己,他只和蕭妃住在一起,對後宮所生子女都不去撫育,獨孤皇后因此多次稱讚楊廣有德行。

朝廷中執掌朝政的重臣,楊廣都盡心竭力地與他們結交。

文帝和獨孤皇后每次派身邊的人到楊廣的住處,無論來人的地位高低,楊廣必定和蕭妃一起在門口迎接,為來人擺設盛宴,並厚贈禮品。

於是來往的奴婢僕人沒有不稱頌楊廣為人仁一愛一賢孝的。

文帝與獨孤皇后曾經駕臨楊廣的府第,楊廣將他的美姬都藏到別的房間裡,只留下年老貌醜之人身著沒有文飾的衣服來服侍伺侯。

房間裡的屏帳都改用樸素的幔帳,斷絕琴瑟絲絃,不讓拂去上面的灰塵。

文帝看到這種情況,以為楊廣不一愛一好聲色,返回皇宮後,告訴侍臣這一情況。

他感到非常高興,侍臣們也都向文帝祝賀。

從此,文帝喜一愛一楊廣超出別的兒子。

上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對曰:「晉王眉上雙骨隆一起,貴不可言。」

上又問上儀同三司韋鼎:「我諸兒誰得嗣位?」

對曰:「至尊、皇后所最一愛一者當與之,非臣敢預知也。」

上笑曰:「卿不肯顯言邪!」

文帝命令善於看相的來和暗中把他的兒子們都看了一遍,來和回答:「晉王楊廣眉上有雙骨隆一起,貴不可言。」

文帝又問上儀同三司韋鼎:「我這些兒子,哪個可以繼承皇位?」

韋鼎回答:「陛下和皇后最喜一愛一的兒子應當繼承皇位,這不是我敢預知的。」

文帝笑道:「你不肯明說呀!」

晉王廣美姿儀,一性一敏慧,沈深嚴重;好學,善屬文;敬接朝士,禮極卑屈;由是聲名籍甚,冠於諸王。

晉王楊廣容貌俊美,舉止優雅,一性一情聰穎機敏,一性一格深沉持重,喜好學習,擅長作文章,對朝中之士恭敬結交,待人非常禮貌謙卑,因此他的聲譽很盛,高於文帝其他的兒子。

廣為揚州總管,入朝,將還鎮,入宮辭後,伏地流涕,後亦泫然泣下。

廣曰:「臣一性一識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一愛一東宮,恆蓄盛怒,欲加屠陷。

每恐讒譖生於投杼,鴆毒遇於杯勺,是以勤憂積念,懼履危亡。」

後忿然曰:「地伐漸不可耐,我為之娶元氏女,竟不以夫婦禮待之,專一寵一阿雲,使有如許豚犬。

前新婦遇毒而夭,我亦不能窮治,何故復於汝發如此意!我在尚爾,我死後,當魚肉汝乎!每思東宮竟無正嫡,至尊千秋萬歲之後,遣汝等兄弟向阿雲兒前再拜問訊,此是幾許苦痛邪!」廣又拜,嗚咽不能止,後亦悲不自勝。

自是後決意欲廢勇立廣矣。

楊廣被任命為揚州總管,去朝見文帝,將要返回揚州,他進皇宮向獨孤皇后辭行,跪在地上流淚,獨孤皇后也潸然淚下。

楊廣說:「我一性一情見識愚笨低下,常常顧念平時兄弟之間的感情,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皇太子,他常常滿懷怒氣,想對我誣陷殺害。

我常常恐懼讒言出於親人之口、酒具食器中被投入毒一藥的事情發生,因此我非常憂慮,唸唸在心,憂懼遭到危亡的命運。」

獨孤皇后氣忿地說:「地伐越發讓人無法忍受了。

我給他娶了元氏的女兒,他竟然不以夫婦之禮對待元氏,卻特別一寵一愛一阿雲,使元氏生下了這麼多豬狗一般的兒子。

先前,兒媳婦元氏被毒害而死,我也不能特別地追究此事。

為什麼他對你又生出如此念頭!我還活著,他就如此!我死後,他就該殘害你們了!我每每想到東宮皇太子竟然沒有正室,在你們皇父百年之後,讓你們兄弟幾個跪拜問候阿雲兒,這是多麼痛苦的事啊!」楊廣又跪在地上,嗚咽不止,獨孤皇后也悲傷得不能自抑。

從此獨孤皇后下決心要廢掉楊勇而立楊廣為太子。

廣與安州總管宇文述素善,欲述近已,奏為壽州刺史。

廣尤親任總管司馬張衡,衡為廣畫奪宗之策。

廣問計於述,述曰:「皇太子失一愛一已久,令德不聞崑於天下。

大王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經將領,頻有大功;主上之與內宮,鹹所鍾一愛一,四海之望,實歸大王。

然廢立者國家大事,處人父子骨肉之間,誠未易謀也。

然能移主上意者,唯楊素耳,素所與謀者唯其弟約。

述雅知約,請朝京師,與約相見,共圖之。」

廣大悅,多繼金寶,資述入關。

楊廣與安州總管宇文述素來要好,他想拉攏宇文述,於是奏請任命宇文述為壽州刺史。

楊廣尤其親近信任總管司馬張衡,張衡為楊廣籌劃謀取皇太子地位。

楊廣向宇文述請教計策,宇文述說:「皇太子失去皇帝的喜一愛一已經很久了,楊勇的德行不為天下人所瞭解。

大王以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您幾次被任命為統帥軍隊的將領,屢建大功;皇帝與皇后都對您非常鍾一愛一,四海之內的聲望,實際上已為大王所有。

但是太子的廢立是國家大事,而我處在你們父子骨肉之間,實在不好謀劃。

然而能使皇帝改變主意的人只有楊素,能與楊素商量籌劃的人只有他弟弟楊約。

我很瞭解楊約,請您派我去京師,與楊約相見,一起籌劃這件事。」

楊廣非常高興,送給宇文述許多金寶,資助他入關進京。

約時為大理少卿,素凡有所為,皆先籌於約而後行之。

述請約,盛陳器玩,與之酣暢,因而共博,每陽不勝,所繼金寶盡輸之約。

約所得既多,稍以謝述,述因曰:「此晉王之賜,令述與公為歡樂耳。」

約大驚曰:「何為爾?」

述因通廣意,說之曰:「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經合義,亦達者之令圖。

自古賢人君子,莫不與時消息以避禍患。

公之兄弟,功名蓋世,當途用事有年矣,朝臣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勝數哉!又,儲後以所欲不行,每切齒於執政;公雖自結於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棄群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一愛一於皇后,主上素有廢黜之心,此公所知也。

今若請立晉王,在賢兄之口耳。

誠能因此時建大功,王必永銘骨髓,斯則去累一卵一之危,成太山之安也。」

約然之,因以白素。

素聞之,大喜,撫掌曰:「吾之智思殊不及此,賴汝啟予。」

約知其計行,復謂素曰:「今皇后之言,上無不用,宜因機會早自結托,則長保榮祿,傳祚子孫。

兄若遲疑,一旦有變,令太子用事,恐禍至無日矣!」素從之。

楊約當時是大理少卿,楊素凡是要做什麼事,都先和楊約商量後再做。

宇文述邀請楊約,陳設了許多玩物器皿,和他一起暢飲,一起賭一博。

每次宇文述都裝作下輸了,把楊廣所送的金寶都輸給了楊約。

楊約得到很多金寶,就向宇文述略表謝意。

宇文述就說:「這些金寶是晉王楊廣的賞賜,讓我與你一起玩樂的。」

楊約大吃一驚,說:「為什麼?」

宇文述就轉達了楊廣的意思,勸說楊約:「恪守常規固然是人臣的本份,但是違反常規以符合道義,也是明智之人的期望。

自古的賢人君子,沒有不關注世情以避免禍患的。

你們兄弟功名蓋世,執掌大權有多年了,朝臣中被您家侮辱的人數得清嗎?還有,皇太子往往想做的事而不能做到,常常切齒痛恨當政的大臣;您雖然主動地結好於皇上,但是要危害您的人本來就很多啊!皇上一旦棄群臣而去,您又靠誰來庇護呢?現在皇太子不為皇后所喜一愛一,皇上平素就有廢黜皇太子的意思,這您是知道的。

現在要是請皇上立晉王楊廣為太子,那就全憑您哥哥的嘴了。

要是真能在這時建立大功,晉王必定永遠將這事銘記心中,這樣您就可以去掉累一卵一之危,而地位象泰山一樣的安全穩固了。」

楊約深以為然,就將此話告訴了楊素。

楊素聽了,非常高興,拍著手說:「我的智慧思慮遠遠達不到這兒,全仗你啟發了我。」

楊約知道他的計策成功了,又對楊素說:「現在皇后的建議,皇帝無不採納。

應當趁機會早早自動結交依靠皇后,就會長久地保住榮華富貴,並傳給子孫後代。

兄長若是遲疑,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太子執掌朝政,恐怕災禍很快就要臨頭了!」楊素聽從了楊約的話。

後數日,素入侍宴,微稱「晉王孝悌恭儉,有類至尊。」

用此揣後意。

後泣曰:「公言是也!吾兒大孝一愛一,每聞至尊及我遣內使到,必迎於境首;言及違離,未嘗不泣。

又其新婦亦大可憐,我使婢去,常與之同寢共食。

豈若地伐與阿雲對坐,終日酣宴,暱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者,常恐其潛殺之。」

素既知後意,因盛言太子不才。

後遂遺素金,使贊上廢立。

過了幾天,楊素進入皇宮侍奉宴會,他婉轉地說:「晉王楊廣孝悌恭儉,像他父親一樣。」

用此話來揣摩獨孤皇后的意思。

獨孤皇后流著淚說:「您的話說得對!我兒子阿非常孝敬友一愛一,每次聽到皇上和我派宮內的使者去,必定親自遠迎;說到遠離雙親,沒有一次不落淚的。

還有他的妻子也很令人憐一愛一,我派婢女去她那裡,她常與婢女同寢共食,哪像地伐和阿雲面對面地對坐崑,整天沉溺於酒宴,親近小人,猜疑防備骨肉至親!所以我愈加一愛一憐阿,常常怕地伐將他暗害。」

楊素已經瞭解了皇后的意思,因此就竭力地說太子楊勇不成器,於是皇后就給楊素財物,讓他輔佐文帝進行廢立太子之事。

勇頗知其謀,憂懼,計無所出,使新豐人王輔賢造諸厭勝;又於後園作庶人村,室屋卑陋,勇時於中寢息,布衣草褥,冀以當之。

上知勇不自安,在仁壽宮,使楊素觀勇所為。

素至東宮,偃息未入,勇束帶待之,素故久不進以激怒勇;勇街之,形於言色。

素還言:「勇怨望,恐有他變,願深防察!」上聞素譖毀,甚疑之。

後又遣人伺覘東宮,纖介事皆聞奏,因加誣飾以成其罪。

楊勇非常清楚這個陰謀,感到憂慮恐懼,但是想不出辦法來。

他讓新豐人王輔賢制做了巫術詛咒之物,又在其府邸後園建造了一個平民村,村裡的房屋低矮簡陋,楊勇時常在其中睡覺休息,他身穿布衣,鋪著草褥子,希望以此來避災。

文帝知道楊勇為此不安,在仁壽宮派楊素去觀察楊勇的行為。

楊素到了東宮,停住不進,楊勇換好衣服等待楊素進來,楊素故意很久不進門,以此激怒楊勇;楊勇懷恨楊素,並在言行上表現出來。

楊素回去報告:「楊勇怨恨,恐怕會發生變故。

希望陛下多多防備觀察。」

文帝聽了楊素的讒言和詆毀之詞,對楊勇更加猜疑了。

獨孤皇后又派人暗中探察東宮,細碎瑣事都上報給文帝,依據誣陷之詞而構成楊勇的罪狀。

上遂疏忌勇,乃於玄武門達至德門量置候人,以伺動靜,皆隨事奏聞。

又,東宮宿衛之人,侍官以上,名籍悉令屬諸衛府,有勇健者鹹屏去之。

出左衛率蘇孝慈為淅州刺史,勇愈不悅。

太史令袁充言於上曰:「臣觀天文,皇太子當廢。」

上曰:「玄象久見,群臣不敢言耳。」

充,君正之子也。

於是文帝就對楊勇疏遠、猜忌,竟然在玄武門到至德門之間的路上,派人觀察楊勇的動靜,事無鉅細都要隨時上報。

另外,東宮值宿警衛侍官以上的,名冊都令歸屬各個衛府管轄,勇一猛矯健的人都要調走。

左衛率蘇孝慈被調出任命為淅州刺史,楊勇愈加不高興。

太史令袁充對文帝說:「我觀察天象,皇太子應當廢黜。」

文帝說:「玄象出現很久了,群臣不敢說啊。」

袁充是袁君正的兒子。

晉王廣又令督王府軍事姑臧段達私賂東宮幸臣姬威,令伺太子動靜,密告楊素;於是內外喧謗,過失日聞。

段達因脅姬威曰:「東宮過失,主上皆知之矣。

已奉密詔,定當廢立;君能告之,則大富貴!」威許諾,即上書告之。

晉王楊廣又命令姑臧人督王府軍事段達私下賄賂東宮受一寵一信的官吏姬威,讓他暗中觀察太子的動靜,密報給楊素。

於是朝廷內外到處是對楊勇的議論誹謗,天天可以聽到楊勇的罪過。

段達趁機威脅姬威說:「東宮的過失,皇上都知道了。

我已得到密詔,一定要廢黜太子。

你要是能告發楊勇的過失,就會大富大貴!」姬威答應了,隨即就上書告發楊勇。

秋,九月,壬子,上至自仁壽官。

翌日,御大興殿,謂侍臣曰:「我新還京師,應開懷歡樂;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吏部尚書牛弘對曰:「臣等不稱職,故至尊憂勞。」

上既數聞譖毀,疑朝臣悉知之,故於眾中發問,冀聞太子之過。

弘對既失旨,上因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此去不遠,而令我每還京師,嚴備仗衛,如入敵國。

我為下利,不解一衣臥。

昨夜欲近廁,故在後房恐有警急,還移就前殿,豈非爾輩欲壞我家國邪!」於是執太子左庶子唐令則等數人付所司訊鞠;命楊素陳東宮事狀以告近臣。

秋季,九月,壬子(二十六日),文帝從仁壽宮歸來,第二天到大興殿,他對侍臣說:「我剛返回京師,應該是開懷暢飲尋求一歡樂,不知為什麼變得抑鬱愁悶?」

吏部尚書牛弘回答:「是臣等不稱職,使陛下憂愁勞累。」

文帝已經多次聽到對楊勇的誣陷詆毀,懷疑朝臣們都知道了,因此向朝臣們發問,希望聽到太子的過失。

牛弘的回答不合文帝的意思,於是文帝臉色一變,對東宮的官吏僚屬說:「仁壽宮離這裡不遠,但是我每次返回京師都得嚴格準備儀仗保衛,就像進入敵國一樣。

我因為拉肚子,不敢脫一衣服睡覺,昨天夜裡要上廁所,因為在後邊的房間恐怕有緊急之事,就返回前殿居住。

難道不是你們這些人要危害我的家國嗎!」於是把太子左庶子唐令則等幾個人抓起來交付有關部門進行審訊,命令楊素把東宮的情況告訴近臣。

素乃顯言之曰:「臣奉敕向京,令皇太子檢校劉居士余一黨一盡。

太子奉詔,作色奮厲,骨肉飛騰,語臣云:『居士一黨一盡伏法,遣我何處窮討!爾作右僕射,委寄不輕,自檢校之,何關我事!』又云:『昔大事不遂,我先被誅,今崑作天子,竟乃令我不如諸弟,一事以上,不得自遂!』因長歎回視云:『我大覺身妨。

』」上曰:「此兒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恆勸我廢之。

我以布衣時所生,地復居長,望其漸改,隱忍至今。

勇嘗指皇后侍兒謂人曰:『是皆我物。

』此言幾許異事!其婦初亡,我深疑其遇毒,嘗責之,勇即懟曰:『會殺元孝矩。

』此欲害我而遷怒耳。

長寧初生,朕與皇后共抱養之,自懷彼此,連遣來索。

且雲定興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來,何必是其體胤!昔晉太子取屠家女,其兒即好屠割。

今儻非類,便亂宗。

我雖德慚堯、舜,終不以萬姓付不肖子!我恆畏其加害,如防大敵;今欲廢之以安天下!」

於是楊素就公開地說:「我奉旨到京師,命令皇太子查核劉居士的余一黨一。

太子接到詔書,臉色大變,表情非常憤怒,他對我說:『劉居士的余一黨一都已伏法,讓我到哪裡去追究呢?你作為右僕射,責任不輕,你自己去查核此事吧,關我什麼事!』又說:『過去的禪讓大事要是不順利,我先得被殺,如今父親作了天子,居然讓我還不如幾個弟弟,凡事都不能自作主張!』他就長歎說:『我覺得太不自一由了。

』」文帝說:「這個兒子我很早就覺得不能夠繼承皇位了,皇后老勸我廢黜他,我認為他是我作平民時生的,又是長子,希望他能夠逐漸改正錯誤,我已克制忍耐到現在了。

楊勇曾經指著皇后的侍女對人說:『都是我的』。

這話說的是多麼地奇怪。

他的妻子元妃剛死時,我很懷疑她是被毒死的,曾經責問過楊勇,他就怨恨地說:『應當殺掉元孝矩。

』這是想要害我而遷怒他人。

長寧王剛出生時,我和皇后一起抱來撫養他,楊勇卻心中另有想法,連連派人索要。

況且雲定興的女兒,是雲定興在外面私合而生,想到她的出身來歷,由何能說必定是他的子女呢?以前晉太子娶了屠戶的女兒,他的兒子就喜歡屠宰之事。

如今他們不是咱們這一類人,會亂了宗祠。

我雖然德行不及堯舜,但終歸不能把天下百姓交付給品行不端的兒子!我總擔憂他會謀害我,對他就像防備大敵一樣,現在我打算廢掉他以安定天下。」

左衛大將軍五原公元諫曰:「廢立大事,詔旨若行,後悔無及。

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

左衛大將軍五原公元勸說文帝:「廢立太子是大事,詔書若頒布實行了,後悔就來不及了。

讒言說起來是無定准的,希望陛下再仔細調查這些事。」

上不應,命姬威悉陳太子罪惡。

威對曰:「太子由來與臣語,唯意在驕奢,且云:『若有諫者,正當斬之,不殺百許人,自然永息。

』營起台殿,四時不輟。

前蘇孝慈解左衛率,太子奮髯揚肘曰:『大太夫會當有一日,終不忘之,決當快意。

』又宮內所須,尚書多執法不與,輒怒曰:『僕射以下,吾會戮一二人,使知慢我之禍。

』每云:『至尊惡我多側庶,高緯、陳叔寶豈孽子乎!』嘗令師姥卜吉凶,語臣云:『至尊忌在十八年,此期促矣。

』」上泫然曰:「誰非父母生,乃至於此!朕近覽《齊書》,見高歡縱其兒子,不勝忿憤,安可傚尤邪!」於是禁勇及諸子,部分收其一黨一與。

楊素舞文巧詆,鍛煉以成其獄。

文帝不聽元的話,他命令姬威把太子的罪惡都講出來。

姬威回答:「太子向來對我講話,意氣極為驕橫,還說:『要是有勸我的人,就該殺掉他。

殺百把人,自然就永遠清靜了。

』太子又營建樓台宮殿,一年四季都不停止。

先前蘇孝慈被解除左衛率官職的時候,太子憤怒得鬍子都翹一起來了,他揮著胳膊說:『大丈夫終會有一天,不會忘記此事,一定要殺伐決斷以求痛快!』另外,東宮內所索取的東西,尚書經常恪守制度不給,太子往往立即發怒,說:『僕射以下的人,我可以殺一、兩個,讓你們知道怠慢我的災禍。

』太子常說:『皇父厭惡我有許多姬妾,北齊後主高緯、陳後主陳叔寶是庶子嗎?』太子曾令女巫占卜吉凶,他對我說:『皇帝的忌期在開皇十八年,這個期限快到了。

』」文帝流著淚說:「誰不是父母所生,他竟然這樣!我近來翻閱《齊書》,看到高歡縱容他的兒子,就非常氣忿。

怎麼能倣傚這種人呢?」

於是把楊勇和他的幾個兒子都拘禁起來,並逮捕了他的部分一黨一羽。

楊素舞文弄墨,巧言詆毀,羅織罪名以構成下獄之罪。

居數日,有司承素意,奏元常曲事於勇,情存附托,在仁壽宮,勇使所親裴弘以書與,題云「勿令人見」。

上曰:「朕在仁壽宮,有纖介事,東宮必知,疾於驛馬,怪之甚久,豈非此徒邪!」遣武士執於仗。

右衛大將軍元胃時當下直,不去,因奏曰:「臣向不下直者,為防元耳。」

上以及裴弘付獄。

過了幾天,有關部門的官員秉承楊素的意思,奏報文帝說元常常曲意迎逢楊勇,有阿諛結交之事。

在仁壽宮,楊勇派他的親信裴弘給元送信,信上寫著「勿令人見」。

文帝說:「朕在仁壽宮,無論什麼細微之事東宮必定知道,比驛馬傳信還快,我對此事感到奇怪已經很久了,難道不是這惡徒的緣故嗎!」於是派武士從左衛仗將元抓了起來。

右衛大將軍元胃當時不應該值班了,但他沒有離開,對文帝說:「我先前不下班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元。」

文帝把元和裴弘都投入監獄。

先是,勇見老枯槐,問:「此堪何用?」

或對曰:「古槐尤宜取火。」

時衛士皆佩火燧,勇命工造數千枚,欲以分賜左右;至是,獲於庫。

又藥藏局貯艾數斛,索得之,大以為怪,以問姬威,威曰:「太子此意別有所在,至尊在仁壽宮,太子常飼馬千匹,云:『徑往守城門,自然餓死。

』」素以威言詰勇,勇不服,曰:「竊聞公家馬數萬匹,勇忝備太子,馬千匹,乃是反乎!」素又發東宮服玩,似加飾者,悉陳之於庭,以示文武群臣,為太子之罪。

上及皇后迭遣使責問勇,勇不服。

當初,楊勇看見枯老的槐樹,問道:「這樹能做什麼用?」

有人回答:「古槐尤其適於作柴來取火。」

當時楊勇的衛士都帶著火燧,楊勇命令工匠制做了幾千枚火燧,打算分賜給身邊的人;現在,庫中的火燧都被收繳。

另外,藥藏局貯存著好幾斛的艾絨,楊素收繳上來,感到很奇怪,就問姬威,姬威說:「太子此意另有用處。

皇帝在仁壽宮,太子經常飼養著一千匹馬,說:『要是直接守住城門,自然就會餓死。

』」楊素以姬威的話來盤問楊勇,楊勇不服氣,說:「我聽說公家飼養的馬有好幾萬匹,我作為太子,養一千匹馬就是造反嗎?」

楊素又找出東宮的服飾玩器,凡是有雕刻縷畫裝飾的器物都陳列在宮庭裡,展示給文武群臣,作為太子的罪證。

文帝和獨孤皇后屢次派人去責問楊勇,楊勇都不服氣。

冬,十月,乙丑,上使人召勇,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邪?」

上戎服陳兵,御武德殿,集百官立於東面,諸親立於西面,引勇及諸子列於殿庭,命內史侍郎薛道衡宣詔,廢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

勇再拜言曰:「臣當伏一屍一都市,為將來鑒戒;幸蒙哀憐,得全一性一命!」言畢,泣下流襟,既而舞蹈而去,左右莫文閔默。

長寧王儼上表乞宿衛,辭情哀切;上覽之閔然。

楊素進曰:「伏望聖心同於螫手,不宜復留意。」

冬季,十月,乙丑(初九),文帝派人召來楊勇。

楊勇見到使者,吃驚地說:「不是要殺我吧?」

文帝身著戎裝,陳列軍隊,來到武德殿。

召集來的百官立在殿東面,皇室宗親立在殿西面,引著楊勇和他的幾個兒子排列在武德殿的庭院裡,文帝命令內史侍郎薛道衡宣讀詔書,將楊勇和他封王封公主的子女都廢為庶人。

楊勇再三跪伏一在地,說:「我應該被斬首於鬧市以為後人的借鑒,幸而得到陛下的哀憐,我才得以保全一性一命!」說完,眼淚流滿了衣襟,隨即跪拜行禮後離去。

文帝身邊的人沒有不憐憫沉默的。

長寧王楊儼給文帝上表乞求允許他擔當文帝的宿衛。

奏表中的文辭非常哀婉淒切,文帝看後感到很難過。

楊素向文帝進言:「希望聖上對這件事應像蝮蛇螫手一樣,不應再留此意。」

己巳,詔:「元、唐令則及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元淹、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前主璽下士何竦並處斬,妻妾子孫皆沒官。

車騎將軍榆林閻毗、東郡公崔君綽、游騎尉沈福寶、瀛州術士章仇太翼,特免死,各杖一百,身及妻子、資財、田宅皆沒官。

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皆處盡。」

於是集群官於廣陽門外,宣詔戮之。

乃移勇於內史省,給五品料食。

賜楊素物三千段,元胃、楊約並千段,上賞鞫勇之功也。

己巳(十三日),文帝下詔書說:「元、唐令則和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元淹、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前主璽下士何竦一併斬首處死,他們的妻妾子孫都沒入官府。

車騎將軍榆林人閻毗、東郡公崔君綽、游騎尉沈福寶、瀛州術士章仇太翼,特赦免死,各受杖刑一百,本人及其妻子兒女,家產田宅都沒入官府。

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都被判罪令其自盡。」

於是在廣陽門外召集百官宣讀詔書,將上述判死刑的人處死。

把楊勇遷到內史省,給他五品官員的俸祿。

賜給楊素財物三千段,賜給元胃、楊約財物共一千段,作為審訊楊勇的功勞的獎賞。

文林郎楊孝政上書諫曰:「皇太子為小人所誤,宜加訓誨,不宜廢黜。」

崑上怒,撻其胸。

文林郎楊孝政上書給文帝進諫:「皇太子是被小人教壞了,應該加強訓誡教誨,不宜廢黜。」

文帝發怒,用鞭子一抽一打楊孝政的胸部。

初,雲昭訓父定興,出入東宮無節,數進奇服異器以求悅媚;左庶子裴政屢諫,勇不聽。

政謂定興曰:「公所為不合法度。

又,元妃暴薨,道路籍籍,此於太子,非令名也。

公宜自引退,不然,將及禍。」

定興以告勇,勇益疏政,由是出為襄州總管。

唐令則為勇所暱狎,每令以絃歌教內人,右庶子劉行本責之曰:「庶子當輔太子以正道,何有取媚於房帷之間哉!」令則甚慚而不能改。

時沛國劉臻、平原明克讓、魏郡陸爽,並以文學為勇所親;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卿等正解讀書耳!」夏侯福嘗於內與勇戲,福大笑,聲聞於外。

行本聞之,待其出,數之曰:「殿下寬容,賜汝顏色。

汝何物小人,敢為褻慢!」因付執法者治之。

數日,勇為福致請,乃釋之。

勇嘗得良馬,欲令行本乘而觀之,行本正色曰:「至尊置臣於庶子,欲令輔導殿下,非為殿下作弄臣也。」

勇慚而止。

及勇敗,二人已卒,上歎曰:「向使裴政、劉行本在,勇不至此。」

當初雲昭訓的父親雲定興出入東宮沒有節制,他多次給楊勇進獻奇異的服飾器物以求得楊勇的高興和青瞇;左庶子裴政屢次勸說,楊勇不聽。

裴政對雲定興說:「您的行為不符合法度。

還有,元妃突然暴死,外面議論紛紛,這對於太子,不是好名聲。

您最好自行引退,否則將會遭到災禍。」

雲定興將此話告訴了楊勇,楊勇越發疏遠裴政,並因此把裴政調任為襄州總管。

唐令則被楊勇所親近,楊勇常常命令唐令則教東宮的宮人絲絃歌舞,右庶子劉行本責備唐令則說:「庶子應當輔佐太子走正路。

為什麼要用聲色歌舞來取媚於太子呢?」

唐令則感到很慚愧卻改不了。

當時沛國人劉臻、平原人明克讓、魏郡人陸爽都因為辭章修養而被楊勇所親近。

劉行本對這三個人對太子不能加以調一教保護非常憤怒,他常對這三人講:「你們只會讀書!」夏侯福曾在房間裡與楊勇開玩笑,夏侯福哈哈大笑,聲音傳到門外。

劉行本聽見,等夏侯福出來,責備他說:「太子殿下一性一情寬容,給你面子。

你是什麼小人物,敢做這樣輕慢之事!」於是把夏侯福交執法人員治罪。

過了幾天,楊勇替夏侯福講情,才將他釋放。

楊勇曾得到良馬,他想命令劉行本騎上馬讓他觀看,劉行本正色道:「皇上任命我為右庶子,是要我輔佐教導殿下,而不是作殿下的戲一弄之臣。」

楊勇聽後感到慚愧,才作罷。

到楊勇被廢黜時,裴政、劉行本二人均已去世。

文帝歎息道:「要是裴政、劉行本二人還在,楊勇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勇嘗宴宮臣,唐令則自彈琵琶,歌《媚一娘一》。

洗馬李綱起白勇曰:「令則身為宮卿,職當調護;乃於廣坐自比倡優,進一婬一聲,穢視聽。

事若上聞,令則罪在不測,豈不為殿下之累邪!臣請速治其罪!」勇曰:「我欲為樂耳,君勿多事。」

綱遂趨出。

及勇廢,上召東宮官屬切責之,皆惶懼無敢對者。

綱獨曰:「廢立大事,今文武大臣皆知其不可而莫肯發言,臣何敢畏死,不一為陛下別白言之乎!太子一性一本中人,可與為善,可與為惡。

向使陛下擇正人輔之,足以嗣守鴻基。

今乃以唐令則為左庶子,鄒文騰為家令,二人唯知以絃歌鷹犬娛悅太子,安得不至於是邪!此乃陛下之過,非太子之罪也。」

因伏地流涕嗚咽。

上慘然良久曰:「李綱責我,非為無理,然徒知其一,未知其二;我擇汝為宮臣,而勇不親任,雖更得正人,何益哉!」對曰:「臣所以不被親任者,良由一奸一人在側故也。

陛下但斬令則、文騰,更選賢才以輔太子,安知臣之終見疏棄也。

自古廢立塚嫡,鮮不傾危,願陛下深留聖思,無貽後悔。」

上不悅,罷朝,左右皆為之股慄。

會尚書右丞缺,有司請人,上指綱曰:「此佳右丞也!」即用之。

楊勇曾宴請東宮的臣僚,唐令則親自彈奏琵琶,唱《媚一娘一》。

洗馬李綱起身對楊勇說:「唐令則身為宮卿,職責應是調一教保護太子,他卻在大庭廣眾之下自比娼一妓一優伶,進獻一靡一靡一之音,污濁視聽。

這種事要是皇上知道了,唐令則的罪責就大了。

這豈不是要連累殿下嗎?我請您趕快將他治罪!」楊勇說:「我想要快樂快樂,你不要多管閒事。」

於是李綱就趕快退出。

等到楊勇被廢黜,文帝召集東宮的臣僚嚴厲責備他們,大家都惶恐而無人敢於答話,只有李綱說:「太子的廢立大事,如今文武大臣都知道這事不可更改了而不肯說話。

我怎能因為怕死就不對陛下把對此事的不同看法講清楚呢?太子的一性一格本來就是個常人的一性一格,可以使之變好,也可以使之變壞。

從前要是陛下挑選正直的人輔佐太子,他足以繼承皇統鴻業。

如今卻用唐令則為左庶子,鄒文騰為家崑令,這兩個人只知道用聲色犬馬娛悅太子,哪能不到這個地步啊!這是陛下的過失,並不是太子的罪過。」

於是跪在地上嗚咽流淚。

文帝神色慘然,過了半天才說:「李綱責備我,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挑選你為東宮臣僚,但楊勇不親近信任你,就是換上正直的人又有什麼用處呢?」

李綱回答:「我所以不為楊勇親近信任,確實是有佞人在太子身邊的緣故,陛下只要將唐令則、鄒文騰斬首,更換賢能才學之士輔佐太子,怎麼會知道我最後會被疏遠拋棄呢?自古廢立嫡長子,國家很少有不發生傾覆危險的。

希望陛下好好考慮,不要後悔啊。」

文帝不高興。

退朝後,文帝身邊的人都替李綱心驚膽戰。

正好尚書右丞空缺,有關部門請求派人,文帝指著李綱說:「此人是很好的尚書右丞。」

李綱馬上就被任命。

太平公史萬歲還自大斤山,楊素害其功,言於上曰:「突厥本降,初不為寇,來塞上畜牧耳。」

遂寢之。

萬歲數抗表陳狀,上未之悟。

上廢太子,方窮東宮一黨一與。

上問萬歲所在,萬歲實在朝堂,楊素曰:「萬歲謁東宮矣!」以激怒上。

上謂為信然,令召萬歲。

時所將將士在朝堂稱冤者數百人,萬歲謂之曰:「吾今日為汝極言於上,事當決矣。」

既見上,言「將士有功,為朝廷所抑!」詞氣憤厲。

上大怒,令左右殺之。

既而追之,不及,因下詔陳其罪狀,天下共冤惜之。

太平公史萬歲從大斤山回來。

楊素嫉妒史萬歲的功勞,對文帝說:「突厥人本來已經投降了,開始並不是來侵犯,只是來塞上放牧牲畜。」

這件事就放下了。

史萬歲幾次上表陳述自己的功勞,文帝還是不醒悟。

文帝廢黜太子楊勇,正追究太子的一黨一羽。

文帝問史萬歲在哪裡,當時史萬歲實際就在朝堂之上,楊素卻說:「史萬歲拜謁東宮去了!」以此來激怒文帝。

文帝聽信了這話,命令將史萬歲召來,當時史萬歲部下的將士在朝堂聲稱冤屈的有好幾百人,史萬歲對他們說:「我今天為你們對皇帝把事情完全講清楚,問題就會解決的。」

他見到文帝說:「將士有功卻被朝廷壓抑!」詞措嚴厲,語氣憤怒,文帝勃然大怒,命令身邊的人把史萬歲打死,隨即就後悔了,但已經來不及了。

於是文帝頒詔陳述史萬歲的罪狀,天下的人都為史萬歲感到冤枉可惜。

十一月,戊子,立晉王廣為皇太子。

天下地震,太子請降章服,宮官不稱臣。

十二月,戊午,詔從之。

以宇文述為左衛率。

始,太子之謀奪宗也,洪州總管郭衍預焉,由是征衍為左監門率。

十一月,戊子(初三),文帝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國內地震,太子楊廣請求免穿禮服,東宮的臣僚對太子不自稱臣。

十二月,戊午(初三),文帝下詔採納楊廣的建議。

楊廣任命宇文述為左衛率。

當初楊廣策劃奪取繼承權時,洪州總管郭衍參與了這個陰謀,因此就把郭衍召來任命他為左監門率。

帝囚故太子勇於東宮,付太子廣掌之。

勇自以廢非其罪,頻請見上申冤,而廣遏之不得聞。

勇於是升樹大叫,聲聞帝所,冀得引見。

楊素因言勇情志昏亂,為癲鬼所著,不可復收。

帝以為然,卒不得見。

文帝把前太子楊勇囚禁在東宮,交給太子楊廣管束。

楊勇認為自己沒有犯下該被廢黜的罪過,多次請求見文帝申明冤情,但楊廣阻攔他,不讓文帝知道。

於是楊勇就爬到樹上大聲喊叫,聲音傳到文帝的住所,他希望能得到文帝的接見。

楊素就說楊勇情志昏亂,有瘋鬼附身,無法復原。

文帝聽了很相信,楊勇最終還是沒有見到文帝。

初,帝之克陳也,天下皆以為將太平,監察御史房彥謙私謂所親曰:「主上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諸王擅權,天下雖按,方憂危亂。」

其子玄齡亦密言於彥謙曰:「主上本無功德,以詐取天下,諸子皆驕奢不仁,必自相誅夷,今雖承平,其亡可翹足待。」

彥謙,法壽之玄孫也。

當初文帝平滅陳國時,天下人都以為將要太平了。

監察御史房彥謙私下對他親近的人說:「皇帝一性一情猜忌嚴厲而又苛刻殘忍,太子一性一情謙恭軟弱,幾個王據有大權,天下雖然安定了,又要憂慮危亡動亂之事。」

他的兒子房玄齡也暗地對房彥謙說:「皇帝本來沒什麼功勞德行,以一奸一詐計謀取得天下,他的幾個兒子都驕橫奢侈不行仁義,必定會自相殘殺。

現在雖然太平了,但楊家天下的覆亡很快就會到來。」

房彥謙是房法壽的玄孫。

玄齡與杜杲之兄孫如晦皆預選,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見玄齡,歎曰:「僕閱人多矣,未見如此郎者,異日必為偉器,恨不見其大成耳。」

見如晦,謂曰:「君有應變之才,必任棟樑之重。」

俱以子孫托之。

房玄齡和杜杲哥哥的孫子杜如晦都被吏部預選為候補官員。

吏部侍郎高孝基有知人的名聲。

他見到房玄齡,歎息道:「我見的人也很多了,還沒有見過這樣的年輕人,以後必成大器,只可惜我不能見到他成大材了。」

他見到杜如晦說:「您有隨機應變的才能,一定會被委以棟樑重任的。」

高孝基把子孫都托付給了他們。

[6]帝晚年深信佛道鬼神,辛巳,始詔「有毀佛及天尊、岳、鎮、海、瀆神像者,以不道論;沙門毀佛像,道士毀天尊像者,以惡逆論。」

[6]文帝晚年篤信佛、道、鬼神。

辛巳(二十六日),開始頒詔「有毀壞佛以及天尊、山嶽、鎮、海,瀆神像的人,以不道罪懲處;僧尼毀壞佛像,道士毀壞天尊像的,以惡逆罪論處。」

[7]是歲,征同州刺史蔡王智積入朝。

智積,帝之弟子也,一性一修謹,門無私謁,自奉簡素,帝甚憐之。

智積有五男,止教讀《論語》,不令交通賓客。

或問其故,智積曰:「卿非知我者!」其意蓋恐諸子有才能以致禍也。

[7]這一年,文帝徵召同州刺史蔡王楊智積入朝。

楊智積是文帝的侄子,他一性一情和善謹慎,門下沒有私自進見的人;他自奉儉樸,文帝很憐一愛一他。

楊智積有五個兒子,只教他們讀《論語》。

他不讓兒子們與賓客結交往來。

有人問其原因,楊智積說:「你不理解我!」楊智積的用意是怕他的兒子有才能而招來災禍。

[8]齊州行參軍章武王伽送流囚李參等七十餘人詣京師,行至滎陽,哀其辛苦,悉呼謂曰:「卿輩自犯國刑,身嬰縲紲,固其職也;重勞援卒,豈不愧心哉!」參等辭謝。

伽乃悉脫其枷鎖,停援卒,與約曰:「某日當至京師,如致前卻,吾當為汝受死。」

遂捨之而去。

流人感悅,如期而至,一無離叛。

上聞而驚異,召見與語,稱善久之。

於是悉召流人,令攜負妻子俱入,賜宴於殿庭而赦之。

因下詔曰:「凡在有生,含靈稟一性一,咸知善惡,並識是非。

若臨以至誠,明加勸導,則俗必從化,人皆遷善。

往以海內亂離,德教廢絕,吏無慈一愛一之心,民懷一奸一詐之意。

朕思遵聖法,以德化民,而伽深識朕意,誠心宣導,參等感寤,自赴憲司:明是率土之人,非為難教。

若使官盡王伽之儔,民皆李參之輩,刑厝不用,其何遠哉!」乃擢伽為雍令。

齊州行參軍章武人王伽,押送判流刑的犯人李參等七十餘人到京師,走到滎陽,王伽可憐犯人們辛苦,把他們都叫來說:「你們這些人犯了國法,身受枷鎖之苦,固然是你們應得的懲處,但是使押送你們的人辛苦,你們心裡不慚愧嗎?」

李參等人都謝罪。

於是王伽把他們身上的枷鎖都解下,遣散押送犯人的兵卒,與李參等人約好:「某日應當到達京師,如果不能如期到達,我只好代你們受死。」

說完就離開犯人們走了。

犯人們感動欣悅,如期到達京師,沒有一個人背約逃走。

文帝聽到此事感到驚奇,就召見王伽談話,不斷地稱讚他。

於是犯人們都被召見,並命令他們帶著妻子兒女一起進宮,在殿堂賜宴並赦免了他們。

文帝因此下詔說:「凡世上之人,都有靈悟的稟一性一,都懂得善惡,明曉是非。

如果以至誠之心關懷他們,明加勸導,那麼惡俗必定改變,人都會變得善良。

以前因為海內動亂流離,德教廢馳湮沒,官吏沒有慈一愛一之心,百姓存有一奸一詐之意。

朕想遵循先聖的辦法,用德來感化子民。

王伽非常理解朕的用意,誠心誠意地加以宣傳教化;李參等人感化醒悟,自己赴往司法機關。

這說明四海之內的百姓並不難以教化。

要是讓官吏都成為王伽一類的人物。

庶民都向李參等人學習,不用刑律的日子就不會遠了!」於是提拔王伽為雍縣令。

[9]太史令袁充表稱:「隋興已後,晝日漸長,開皇元年,冬至之景長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爾漸短,至十七年,短於舊三寸七分。

日去極近則景短而日長,去極遠則景長而日短;行內道則去極近,行外道則去極遠。

謹按《元命包一皮》曰:『日月出內道,璇璣得其常。

』《京房別》對曰:『太平,日行上道;昇平,行次道;霸代,行下道。

』伏惟大隋啟運,上感乾元,景短日長,振古希有。」

上臨朝,謂百官曰:「景長之慶,天之也。

今太子新立,當須改元,宜取日長之意以為年號。」

是後百工作役,並加程課,以日長故也。

丁匠苦之。

[9]太史令袁充上表稱:「隋朝興起之後,白晝漸漸變長,開皇元年冬至那天的影長是一丈二尺七寸二分。

從那以後漸漸縮短。

到開皇十七年,比過去短了三寸七分。

太陽離北極近則日影就短,白晝就長;離北極遠則日影就長,白晝就短。

太陽在黃道之北運行時就離北極星近,在黃道之南運行時就離北極崑星遠。

據緯書《春秋元命包一皮》記載:『明在黃道之北運行,季節則正常。

』《京房別對》記載:『太平之時,太陽在黃道之北運行;盛世之時,在黃道運行;亂世之時,在黃道之南運行。

』因為大隋啟動了天運,感應了上天,所以日影縮短,白晝變長,這是自古少有的。」

文帝上朝對百官說:「影短日長的福慶是上天的護。

現在剛立太子,應當改年號,最好取日長之意作為年號。」

此後工匠們服役,都增加了工作量,是因為白晝延長的緣故。

壯丁堡匠們都苦於白晝延長。

仁壽元年(辛酉、601)

仁壽元年(辛酉,公元601年)

[1]春,正月,乙酉朔,赦天下,改元。

[1]春季,正月,乙酉朔(初一),大赦天下,改年號。

[2]以尚書右僕射楊素為左僕射,納言蘇威為右僕射。

[2]任命尚書右僕射楊素為左僕射,納言蘇威為右僕射。

[3]丁酉,徙河南王昭為晉王。

[3]丁酉(十三日),改封河南王楊昭為晉王。

[4]突厥步迦可汗犯塞,敗代州總管韓弘於恆安。

[4]突厥的步迦可汗率兵侵犯邊塞,在恆安擊敗代州總管韓弘。

[5]以晉王昭為內史令。

[5]任命晉王楊昭為內史令。

[6]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6]二月,乙卯朔(初一),出現日食。

[7]夏,五月,己丑,突厥男一女九萬口來降。

[7]夏季,五月,己丑(初七),有突厥男一女九萬人來歸附。

[8]六月,乙卯,遣十六使巡省風俗。

[8]六月,乙卯(初三),文帝派遣十六名使者到各地巡視風俗。

[9]乙丑,詔以天下學校生徒多而不一精一,唯簡留國子學生七十人,太學、四門及州縣學並廢。

殿內將軍河間劉炫上表切諫;不聽。

秋,七月,改國子學為太學。

[9]乙丑(十三日),文帝頒詔,認為天下學校的學生多而不一精一,經過選拔,只留國子監的學生七十人,太學、四門及各州、縣的學校一併停辦。

殿內將軍河間人劉炫呈上奏表懇切勸說,文帝不聽。

秋季,七月,改國子學為太學。

[10]初,帝受周禪,恐民心未服,故多稱符瑞以耀之,其偽造而獻者,不可勝計。

冬,十一月,己丑,有事於南郊。

如封禪禮,版文備述前後符瑞以報謝雲。

[10]當初,文帝受北周的禪讓,他怕民心不服,因此就用很多符瑞現象來表明自己受禪是符合天意的。

偽造符瑞進獻的人多得數不過來。

冬季,十一月,己丑(初九),到京師南郊舉行祭天典禮,所上版文詳細敘述符瑞現象出現的前後情況以報謝上天。

[11]山獠作亂,以衛尉少卿洛陽衛文為資州刺史鎮撫之。

文名玄,以字行。

初到官,獠方攻大牢鎮,文單騎造其營,謂曰:「我是刺史,銜天子詔,安養汝等,勿驚懼也!」群獠莫敢動。

於是說以利害,渠帥感悅,解兵而去,前後歸附者十餘萬口。

帝大悅,賜縑二千匹。

壬辰,以文為遂州總管。

[11]山中的獠人造反,任命衛尉少卿洛陽人衛文為資州刺史,去鎮壓剿撫獠人。

衛文名玄,通常以字來稱呼他。

衛文剛到任,獠人正在進攻大牢鎮,衛文一個人騎馬來到獠人的營帳,說「我是刺史,奉天子詔命,安一撫保護你們,不要驚慌恐懼。」

獠人們都不敢動了。

於是衛文向獠人陳說利害,獠人的首領被感化,撤兵離去。

前後歸附朝廷的獠人有十餘萬人。

文帝非常高興,賞賜衛文細絹兩千匹。

壬辰(十二日),任命衛文為遂州總管。

[12]潮、成等五州獠反,高州酋長馮盎馳詣京師,請討之。

帝敕楊素與盎論賊形勢,素歎曰:「不意蠻夷中有如是人!」即遣盎發江、嶺兵擊之。

事平,除盎漢陽太守。

[12]潮州、成州等五個州的獠人造反,高州的酋長馮盎馳馬到京師,請出兵去討伐獠人。

文帝命令楊素和馮盎討論獠人的情況。

楊素感歎道:「沒想到蠻夷中意有這樣的人!」隨即派馮盎率領江南、嶺南等地的官軍去進攻獠人。

崑叛亂平息後,任命馮盎為漢陽太守。

[13]詔以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挾啟民可汗北擊步迦。

[13]文帝下詔任命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帶領啟民可汗向北進攻步迦可汗。

二年(壬戌、602)

二年(壬戌,公元602年)

[1]春,三月,己亥,上幸仁壽宮。

[1]春季,三月,己亥(二十一日),文帝駕臨仁壽宮。

[2]突厥思力俟斤等南渡河,掠啟民男一女六千口、雜畜二十餘萬而去。

楊素帥諸軍追擊,轉戰六十餘里,大破之,突厥北走。

素復進追,夜,及之,恐其越逸,令其騎稍後,親引兩騎並降突厥二人與虜並行,虜不之覺;候其頓捨未定,趣後騎掩擊,大破之,悉得人畜以歸啟民。

自是突厥遠遁,磧南無復寇抄。

素以功進子玄感爵柱國,賜玄縱爵淮南公。

[2]突厥思力俟斤可汗等率眾向南渡河掠走啟民可汗部落的男一女六千人,各種牲畜二十餘萬頭。

楊素統帥各路軍隊追擊思力俟斤,轉戰六十餘里,大破思力俟斤。

突厥人向北逃走,楊素又繼續追擊,在夜裡追上了突厥人。

楊素恐怕突厥人逃跑,命令騎兵稍稍後退,親自帶領兩名騎兵和兩名投降的突厥人與突厥軍隊一起行進,突厥軍沒有察覺。

楊素趁突厥人沒有安置停當的時候,催促後面的隋軍騎兵追擊掩殺,大破突厥軍隊,將俘獲的人、畜都給了啟民可汗。

自此,突厥人遠遠地逃走,沙漠以南的地方不再有侵犯掠奪之事。

楊素因為有功,文帝封他兒子楊玄感為柱國,賜給楊素另一個兒子楊玄縱淮南公的爵位。

[3]兵部尚書柳述,慶之孫也,尚蘭陵公主,怙一寵一使氣,自楊素之屬皆下之。

帝問符璽直長萬年韋雲起:「外間有不便事,可言之。」

述時侍側,雲起奏曰:「柳述驕豪,未嘗經事,兵機要重,非其所堪,徒以主婿,遂居要職。

臣恐物議以為陛下『官不擇賢,專私所一愛一,』斯亦不便之大者。」

帝甚然其言,顧謂述曰:「雲起之言,汝藥石也,可師友之。」

秋,七月,丙戌,詔內外官各舉所知。

柳述舉雲起,除通事舍人。

[3]兵部尚書柳述是柳慶的孫子。

他娶了蘭陵公主。

柳述依仗著文帝的一寵一信,飛揚跋扈,連楊素之輩都趨附他。

文帝對符璽直長萬年人韋雲起說:「在外面有不便直說的事,在這裡可以說。」

柳述當時正侍立在文帝身旁。

韋雲起奏文帝:「柳述為人驕傲強橫,他沒有經過什麼大事,兵權機要的重任不是他所能擔當得起來的。

只是因為他是主上的女婿,才身居要職。

我恐怕有人議論陛下『官不選擇賢能之人,專選自己所一寵一信的人』,這也是不利朝政的事。」

文帝認為韋雲起的話很對,回頭對柳述說:「雲起的話是你的治病良藥。

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師和朋友。」

秋季,七月,丙戌(初十),文帝下詔讓朝廷內外的官員各自舉薦自己瞭解的人。

柳述就舉薦韋雲起,文帝任命他為通事舍人。

[4]益州總管蜀王秀,容貌偉,有膽氣,好武藝。

帝每謂獨孤後曰:「秀必以惡終,我在當無慮,至兄弟,必反矣。」

大將軍劉噲之討西也,帝令上開府儀同三司楊武通將兵繼進。

秀以嬖人萬智光為武通行軍司馬。

帝以秀任非其人,譴責之,因謂群臣曰:「壞我法者,子孫也。

譬如猛虎,物不能害,反為一毛一間蟲所損食耳。」

遂分秀所統。

[4]益州總管蜀王楊秀,容貌奇特雄偉,有膽量氣魄,喜好武藝。

文帝常對獨孤皇后說:「楊秀肯定會不得好死,我活著他還不會出什麼問題,要是他兄弟當政,他一定會造反。」

大將軍劉噲去討伐西的時候,文帝命令上開府儀同三司楊武通率兵隨後出發。

楊秀任命一個受他一寵一信的叫萬智光的人作楊武通的行軍司馬。

文帝認為楊秀任命的人不稱職,就責備他,並對群臣說:「破壞我的法度的是我的子孫。

就好比猛虎,別的動物不能傷害它,它反而被一毛一間蟲損害、蠶食一樣。」

於是削減了楊秀統領的轄區。

自長史元巖卒後,秀漸奢僭,造渾天儀,多捕山獠充宦者,車馬被服,擬於乘輿。

自從長史元巖死後,楊秀漸漸變得奢侈僭越,他制做渾天儀,又多抓山中的獠人充作宦官,他的車馬被服都以皇帝的標準制做。

及太子勇以讒廢,晉王廣為太子,秀意甚不平。

太子恐秀終為後患,陰崑令楊素求其罪而譖之。

上遂征秀,秀猶豫,欲謝病不行。

總管司馬源師諫,秀作色曰:「此自我家事,何預卿也!」師垂涕對曰:「師忝參府幕,敢不盡忠!聖上有敕追王,以淹時月,今乃遷延未去。

百姓不識王心,儻生異議,內外疑駭,發雷霆之詔,降一介之使,王何以自明?願王熟計之!」朝廷恐秀生變,戊子,以原州總管獨孤楷為益州總管,馳傳代之。

楷至,秀猶未肯行;楷諷諭久之,乃就路。

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為備;秀行四十餘里,將還襲楷,覘知有備,乃止。

太子楊勇因讒言被廢黜後,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楊秀為此忿忿不平。

太子楊廣怕楊秀終歸是個禍患,就暗地命令楊素搜羅楊秀的罪狀以誣陷詆毀他。

於是文帝就徵召楊秀進京,楊秀猶豫,想以病為由推辭不動身。

總管司馬源師勸他,楊秀變了臉色說:「這是我家的事,跟你有什麼相干!」源師流著淚說:「我被任命為大王府中的幕僚,怎敢不盡心竭力?皇上有敕命追究您,已經有很長時間了。

如今您仍然拖延不去,庶民百姓不瞭解大王的心意,如果產生了非議,朝廷內外猜疑駭懼,聖上頒下震怒的詔書,派來一名使者,大王又怎麼自我申辯呢?希望大王仔細考慮這件事!」朝廷怕楊秀生變,戊子(十二日),任命原州總管獨孤楷為益州總管,驛馬馳至益州來替代楊秀。

獨孤楷到了益州,楊秀還是不肯動身。

獨孤楷勸說開導他許久,楊秀才上路。

獨孤楷覺察到楊秀有反悔之意,就率領軍隊作了準備。

楊秀上路才四十餘里,打算返回襲擊獨孤楷,他派人探知獨孤楷已有準備才作罷。

[5]八月,甲子,皇后獨孤氏崩。

太子對上及宮人哀慟絕氣,若不勝喪者;其處私室,飲食言笑如平常。

又,每朝令進二溢米,而私令取肥肉脯,置竹桶中,以蠟閉口,衣袱裹而納之。

[5]八月,甲子(十九日),皇后獨孤氏去世。

太子楊廣當著文帝和宮人的面悲痛欲絕,好像是不勝哀痛,而在自己府內飲食談笑如同平常。

另外,楊廣每天早上命令進米二溢,私下卻命令取來肥肉、乾肉、釀魚肉,裝在竹筒裡以蠟封口,用衣帕包一皮起來偷偷運入府內。

著作郎王劭上言:「佛說:『人應生天上及生無量壽國之時,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一妓一樂來迎。

』伏惟大行皇后福善禎符,備諸秘記,皆雲是妙善菩薩。

臣謹按八月二十二日,仁壽宮內再雨金銀花;二十三日,大寶殿後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時,永安宮北有自然種種音樂,震滿虛空;至夜五更,奄然如寐,遂即升遐,與經文所說,事皆符驗。」

上覽之悲喜。

著作郎王劭上書文帝說:「佛祖說:「『人應運生在天上和生在無量壽國的時候,天佛會大放光明,以香花一妓一樂來迎接。

』大行皇后的福善徵兆,在諸秘記中都有記載,都說皇后是妙善菩薩。

我考察到八月二十二日,仁壽宮內再降下金銀花;二十三日,大寶殿後夜裡出現神光;二十四日卯時,永安宮北面出現自然種種音樂,聲振虛空,到夜裡五更時,皇后沉寂得如睡著一樣,隨即死去,這些與經文上所講的,事事都應驗了。」

文帝看後又悲又喜。

[6]九月,丙戌,上至自仁壽宮。

[6]九月,丙戌(十一日),文帝從仁壽宮回來。

[7]冬,十月,癸丑,以工部尚書楊達為納言。

達,雄之弟也。

[7]冬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二 顯王元年(癸丑、前368)《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三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320)《資治通鑒》譯注·周紀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無年(辛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節三年(甲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盡屠維單閼,凡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陽朔三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綏和二年(甲寅、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壽元年(己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國元年(己巳、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王莽下天鳳二年(乙亥、15)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顯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八肅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九肅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一 孝殤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四 孝順皇帝下陽嘉三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五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壽三年(丁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興平元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七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八 孝獻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九 孝獻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十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一 世祖文皇帝上黃初元年 (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二 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龍三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七 邵陵厲公中正始七年(丙寅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八 邵陵厲公下嘉平五年(癸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九 高貴鄉公下甘露元年(丙子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八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九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興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五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七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八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九 顯宗成皇帝下鹹康八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昇平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四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五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五 起昭陽單閼,盡閼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六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七 安皇帝庚義熙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八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九 安皇帝壬義熙十一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十 安皇帝癸義熙十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七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六 蒼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六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七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八 東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九 東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十 和皇帝中興元年(辛巳、501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一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5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監四年(乙酉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監七年(戊子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監十四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監十八年 (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七 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九 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一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五 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九 太宗簡文皇帝上大寶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 太宗簡文皇帝下大寶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聖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二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5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三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七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八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十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一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四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604《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五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608《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六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613)《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七 煬皇帝下大業十二年(丙子、61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八 恭皇帝下義寧元年(丁丑、617)《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一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八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九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下貞觀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中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四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五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瘀十月,盡玄勣yan茂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七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八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下鹹亨《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九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一 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二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三則天順聖皇后下久視元年(庚子、《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四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神龍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五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景龍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六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景雲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七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八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九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上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五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六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七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八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歷九《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二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歷十四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三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二建中二年(辛《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四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五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六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五興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七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六興元元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七貞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九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貞元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九貞元八年(壬申《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一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貞元十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二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十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三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四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五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六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七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八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中長慶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九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一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太和八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二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下開成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中會昌三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