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1]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資治通鑒》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

資治通鑒

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

漢紀五十四漢獻帝建安元年(丙子,公元196年)

[1]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癸酉(初七),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安元年。

[2]董承、張楊欲以天子還雒陽,楊奉、李樂不欲,由是諸將更相貳。

二月,韓暹攻董承,承奔野王。

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之塢鄉。

胡才欲攻韓暹,上使人喻止之。

[2]董承、張楊打算護送獻帝回洛陽,楊奉、李樂不同意,於是將領們進一步相互猜疑。

二月,韓暹進攻董承,董承敗走,投奔駐在野王的張楊。

韓暹駐軍聞喜,胡才、楊奉率軍前往塢鄉。

胡才準備進攻韓暹,獻帝派人傳旨,阻止他進軍。

[3]汝南、穎川黃巾何儀等擁眾附袁術,曹一操一擊破之。

[3]汝南、穎川的黃巾軍首領何儀等率眾投靠袁術,曹一操一出軍擊潰何儀等。

[4]張楊使董承先繕修雒陽宮。

太僕趙岐為承說劉表,使遣兵詣雒陽,助修宮室;軍資委輸,前後不絕。

夏,五月,丙寅,帝遣使至楊奉、李樂、韓暹營,求送至雒陽,奉等從詔。

六月乙未,車駕幸聞喜。

[4]張楊派董承先去修繕被董卓燒燬的洛陽宮殿。

太僕趙岐為董承去說服劉表,使劉表派兵到洛陽,協助修繕宮殿,並源源不斷地輸送軍用物資和糧草。

夏季,五月,丙寅(初二),獻帝派使者到楊奉、李樂、韓暹等人營中,要求他們護送自己返回洛陽,楊奉等聽從詔命。

六月,乙未(初一),獻帝抵達聞喜。

[5]袁術攻劉備以爭徐州,備使司馬張飛守下邳,自將拒術於盱眙、淮陰,相持經月,更有勝負。

下邳相曹豹,陶謙故將也,與張飛相失,飛殺之,城中乖亂。

袁術與呂布書,勸令襲下邳,許助以軍糧。

布大喜,引軍水陸東下。

備中郎將丹陽許耽開門迎之。

張飛敗走,布虜備妻子及將吏家口。

備聞之,引還,比至下邳,兵潰。

備收余兵東取便陵,與袁術戰,又敗,屯於海西,飢餓困吏士相食,從事東海糜竺以家財助軍。

備請降於布,布亦忿袁術運糧不繼,乃召備,復以為豫州刺史,與並勢擊術,使屯小沛。

布自稱徐州牧。

[5]袁術進攻劉備,以爭奪徐州。

劉備派司馬張飛守下邳,自己率軍到盱眙、淮陰一帶抵抗袁術。

兩軍相持一下多月,各有勝負。

下邳國相曹豹,是已故徐州牧陶謙的舊部,與張飛關係不好,被張飛殺死,下邳城中大亂。

袁術寫信給呂布,勸他襲擊下邳,應許援助軍糧。

呂布大袁,率軍水陸並進,向東襲擊下邳。

劉備部下的中郎將、丹陽人許耽打開城門,迎接呂布。

張飛兵敗退走,呂布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兒女以及官員、將領們的家屬。

劉備聽到消息後,率軍回救,到達下邳後,全軍潰散。

劉備收拾殘部,向東攻取便陵,與袁術交戰,又被打敗,退守海西。

軍中將士飢餓不堪,只好自相殘殺,以人肉充飢。

從事、東海人糜竺命出家中財產,資助軍費。

劉備向呂布請求投降。

呂布也正忿恨袁術運糧中斷,於是召劉備前來,又委任他為豫州刺史。

呂布要與劉備一起進攻袁術,讓劉備駐軍小沛。

呂布自稱徐州牧。

布將河內郝萌夜攻布,布科頭袒衣,走詣都督高順營。

順即嚴兵入府討之,萌敗走;比明,萌將曹一性一擊斬萌。

呂布的部將河內人郝萌叛變,乘夜進攻呂布,呂布未戴冠帽,袒露衣衫,逃到都督高順營中,高順立即率軍入府討伐郝萌,郝萌戰敗逃走。

到天明時,郝萌部將曹一性一斬殺郝萌。

[6]庚子,楊奉、韓暹奉帝東還,張楊以糧迎道路。

秋,七月,甲子,車駕至雒陽,幸故中常侍趙忠宅。

丁丑,大赦。

八月,辛丑,幸南宮楊安殿。

張楊以為己攻,故名其殿曰楊安。

楊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楊當出捍外難。」

遂還野王,楊奉亦屯梁,韓暹、董承並留宿衛。

癸卯,以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皆假節鉞。

[6]庚子(初六),楊奉、韓暹護送獻帝東還洛陽,張楊運輸糧食,在路上迎接。

秋季,七月,甲子(初一),獻帝到達洛陽,住在前中常侍趙忠的家中。

丁丑(十四日),大赦天下。

八月,辛丑(初八),獻帝到達洛陽南宮楊安殿。

張楊認為獻帝返回舊都是自己的功勞,所以把那座宮殿命名為楊安殿。

張楊對諸將領說:「天子,是全國百姓的天子,朝廷自有公卿大臣來輔佐,我應該離開京城,做抵禦外敵的屏障。」

於是他返回野王,楊奉也出京駐軍梁縣。

韓暹、董承二人留在洛陽,負責保衛洛陽與皇宮的安全。

癸卯(初十),任命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兼任司隸校尉,都被賜予代表天子權威的符節和黃鉞。

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州郡各擁強兵,委輸不至;郡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饑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

當時,宮殿都被燒燬,百官劈開荊棘,靠在牆壁間居住。

州、郡長官自擁有強兵,不肯進貢。

官員們又餓又乏,尚書郎以下的官員自己出去採摘野菜。

有人餓死於斷牆殘壁之間,有人被士兵殺死。

[7]袁術以讖言「代漢者當塗高」,自雲名字應之。

又以袁氏出陳,為舜後,以黃代赤,德運之次,遂有僭逆之謀。

聞孫堅得傳國璽,拘堅妻而奪之。

及聞天子敗於曹陽,乃會群下議稱尊號;眾莫敢對。

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後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參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

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術默然。

[7]袁術認為,民間流行的一句預言「代漢者當途高」中的「途」與自己的名字「術」和表字「公路」相應,並認為袁氏的祖先出於春秋時代的陳國,是舜的後裔,舜是土德,黃色;漢是火德,赤色;以黃代赤,是五行運轉順序。

於是他就有了篡位的打算。

聽說孫堅得到傳國御璽,袁術就拘留了孫堅的妻子,強行奪下。

及至他聽到獻帝敗於曹陽的消息,就召集部下,商議稱帝事宜。

部下無人膽敢應對。

主薄閻象進言道:「從前,周朝自始祖後稷傳到文王,累積恩德,功勳卓著。

三分天下,已經佔有二分,但仍然臣服於殷朝。

雖然您家世代為官顯赫,但沒有周朝當初的興盛,漢朝王室雖然衰微,卻沒有殷紂王那樣的暴行!」袁術聽後默然不語。

術聘處士張范;范不往,使其弟承謝之。

術謂承曰:「孤以土地之廣,士民之眾。

欲徼福齊桓,擬跡高祖,何如?」

承曰:「在德不在強。

夫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

若荀欲僭似,干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術不悅。

袁術徵聘隱士張范,張范不肯前往,派自己弟弟張承去向袁術表示歉意。

袁術對張承說:「我以土地的廣闊,百姓和軍隊的眾多,想要與齊桓公比美,以漢高祖為榜樣,你覺得怎麼樣?」

張承說:「此事在於德,而不在於強。

用恩德來順應天下百姓的希望,即使是由一個人的資本去建立霸王的事業,也不困難。

如果是想篡位,違背天時而動,會為眾人所拋棄,誰也不能使他興盛起來!」袁術聽後很不高興。

孫策聞之,與術書曰:「成湯討桀稱『有夏多罪』,武王伐紂曰『殷有重罰』,此二主者,雖有聖德,假使時無失道之過,無由一逼一十而取也。

今主上非有惡於天下,徒以幼小,脅於強臣,異於湯、武之時也。

且董卓貪一婬一驕陵,志無紀極,至於廢主自興,亦猶未也,而天下同心疾之,況傚尤而甚焉者乎!又聞幼主明智聰敏,有夙成之德,天下雖未被其恩,鹹歸心焉。

使君五世相承,為漢宰輔榮一寵一之盛,莫與為比,宜效忠守節,以報王室,則旦、之美,率土所望也。

時人多惑圖緯之言,妄牽非類之文,苟以悅主為美,不顧成敗之計,古今所慎,可不孰慮!忠言逆耳,駁議致憎,苟有益於尊明,無所敢辭。」

術始自以為有淮南之眾,料策必與已合,及得其書,愁沮發疾。

既不納其言,策遂與之絕。

孫策聽到消息後,寫信給袁術說:「商湯討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周武王討伐殷紂王時說:『殷有重罰』,商湯與周武王,雖然有聖德,但假如當時夏桀、殷紂沒有失道的過失,也沒有理由一逼一十迫他們而奪取天下。

如今天子並未對天下百姓犯有過失,只是因為年齡幼小,被強臣所脅迫,與商湯和周武王的時代不同。

即使像董卓那樣貪一婬一凶暴,欺上凌下,野心極大的人,也還未也廢黜天子,自立為帝。

而天下還是一致痛恨他,何況倣傚他而做得更過分呢!又聽說年幼的天子明智聰敏,有早成之德,天下雖然還未承受到他的恩澤,但全都歸心於他。

您家中五代連續出任漢朝的三分或輔佐大臣,榮一寵一的深厚,任何家族都不能相比,應該忠心耿耿,嚴守臣節,以報答王室。

這便是周公姬旦、召公姬的美業,天下人的願望。

現在人們多被圖緯之類的預言書所迷惑,望文生義,牽強附會,只求討主人的歡心,並不考慮成敗。

稱帝的事,從古至今都十分慎重,豈能不深思熟慮!忠言逆耳,異議招致憎惡,但只要對您有益,我一切都不敢推辭。」

袁術開始時自以為擁有淮南的兵眾,預料孫策一定會擁護自己。

及至接到孫策的信後,因憂慮沮喪而生病。

他既然沒有聽從孫策的意見,孫策便與他斷絕了關係。

[8]曹一操一在許,謀迎天子。

眾以為「山東未定,韓暹、楊奉,負功恣睢,未可卒制。」

荀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

自天子蒙塵,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遑遠赴。

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懷感舊之哀。

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乘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韓暹、楊奉,安足恤哉!若不時定,使豪傑生心,後雖為慮,亦無及矣。」

一操一乃遣揚武中郎將曹洪將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據險拒,洪不得進。

[8]曹一操一在許縣,計劃迎接獻帝。

部下眾人都認為:「崤山以東尚未平定,而且韓暹、楊奉等人自認為護駕有功,驕橫凶暴,不能迅速制一服。」

荀說:「以前,晉文公重耳迎納周襄王,各國一致推舉他為霸主;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誠心歸附。

自從天子流離在外,將軍首先倡導興起義軍,只因崤山以東局勢混亂,來不及遠行迎駕。

如今獻帝返回舊京,但洛陽荒廢,忠義之士希望能保全一根本,黎民百姓也懷念舊的王室,為之悲傷。

借此時機,奉迎天子以順從民心,是最合乎時勢的行動;用大公無私的態度使天下心悅誠服,是最正確的策略;堅守君臣大義,輔佐朝廷,召攬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

這樣,盡避四方還有不遵從朝廷的叛逆,但他們能有什麼作為?韓暹、楊奉之輩,有什麼值得顧慮!如果不及時決定,使別的豪傑生出奉迎的念頭,以後盡避再費心機,也來不及了。」

於是曹一操一派遣揚武中郎將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陽迎接獻帝。

董承等扼守險要阻攔,曹洪不能前進。

議郎董昭,以楊奉兵馬最強而少一黨一援,作一操一書與奉曰:「吾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

今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翼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必須眾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能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

將軍當為內主,吾為外援,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能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

奉得書喜悅,語諸將軍曰:「兗州諸軍近在許耳,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

遂共表一操一為鎮東將軍,襲父爵費亭侯。

議郎董昭認為楊奉的兵馬最強,但缺少外援,就用曹一操一的名義給楊奉寫信說:「我與將軍相互傾慕,只聽到名聲,便已推心置腹。

如今,將軍在艱難之中救出天子,護送他回到舊都洛陽,衛護輔佐的功勳,蓋世無雙,是何等的美業!現在,各地不法之徒擾亂中原,天下不寧,君主的平安至關重要,事情主要靠輔佐大臣。

所有的賢明之士必須一齊努力,才能肅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礙,這決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辦得到的。

心臟、胸腹與四肢,實際是互相依存的,缺少了任何一件,都不完整。

將軍應當在朝廷主持事務,我則作為外援,如今我有糧草,將軍有兵馬,互通有無,足以相輔相成,我們生死與共,禍福同當。」

楊奉接到信後十分高興,對其他將領說:「兗州的軍隊,近在許縣,有兵有糧,朝廷正可以倚靠他們。」

於是諸將聯名上表推薦曹一操一擔任鎮東將軍,並承襲他父親曹嵩的爵位費亭侯。

韓暹矜功專恣,董承患之,因潛召一操一;一操一乃將兵詣雒陽。

既至,奏韓暹、張楊之罪。

暹懼誅,單騎奔楊奉。

帝以暹、楊有翼車駕之功,詔一切勿問。

辛亥,以曹一操一領司隸校尉、隸尚書事。

一操一於是誅尚書馮碩等三人,討有罪也;封衛將軍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賞有功也;贈射聲校尉沮俊為弘農太守,矜死節也。

韓暹倚仗護駕有功,專橫霸道,董承對他十分厭恨,就私下派人召請曹一操一。

於是曹一操一親率大軍到達洛陽。

到達後,向獻帝奏報韓暹、張楊的不法行為。

韓暹害怕被殺,單人匹馬投奔楊奉。

獻帝認為韓暹、張楊護駕有功,下詔一切不予追究。

辛亥(十八日),命曹一操一兼任司隸校尉,主持尚書事務。

於是曹一操一誅殺尚書馮碩等三人,處罰他們犯下的罪過;封衛將軍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獎賞他們護駕有功;追贈射聲校尉沮俊為弘農太守,哀憐他為國盡節而死。

一操一引董昭並坐,問曰:「今孤來此,當施何計?」

昭曰:「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入朝天子,輔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

此下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

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

然朝廷播越,新還舊京,遠近望,冀一朝獲安,今復徒駕,不厭眾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算其多者。」

一操一曰:「此孤本志也。

楊奉近在梁耳,聞其兵一精一,得無為孤累乎?」

昭曰:「奉少一黨一援,心相憑結,鎮東、費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時遣使厚遺答謝,以安其意。

說『京都無糧,欲車駕暫幸魯陽,魯陽近許,轉運稍易,可無縣乏之憂。

』奉為人勇而寡慮,必不見疑,比使往來,足以定計,奉何能為累!」一操一曰:「善!」即遣使詣奉。

庚申,車駕出轅而東,遂遷都許。

己巳,幸曹一操一營,以一操一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始立宗廟社稷於許。

曹一操一請董昭與自己並坐在一起,問他:「現在我已到洛陽,應當採取什麼策略?」

董昭說:「將軍興起義兵,討伐暴亂,入京朝見天子,輔佐王室,這是春秋時期五霸的功業。

現在洛陽的各位將領,都有自己的打算,未必聽從將軍的指揮。

如今留在洛陽控制朝政,有許多不利因素,只有請天子移駕到許縣這個辦法最好。

但是天子在外一流離多時,剛回到舊都城,遠近都盼望迅速獲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駕,是不符合民心的。

不過,只有做不同尋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尋常的功業,希望將軍作出利多弊少的選擇。」

曹一操一說:「我本來的計劃就是這樣的。

只是楊奉近在梁縣,聽說他兵強馬壯,該不會阻撓我嗎?」

董昭說:「楊奉缺少外援一黨一羽,所以他願與將軍結交。

任命您為鎮東將軍、封費亭侯的事情,都是楊奉的主意,應該及時派遺使者帶去重禮表示感謝,使他安心。

並告訴他說:『洛陽無糧,想讓獻帝暫時移駕魯陽,魯陽靠近許縣,運輸較為便利,可以免去糧食匱乏的憂慮』楊奉這個人有勇無謀,一定不會疑心,在使者往來期間,足以定下大計,楊奉怎能進行阻撓!」曹一操一說:「很好!」立即派使者去晉見楊奉。

庚申(二十七日),獻帝車駕出轅關,向東行進,於是遷都於許縣,改稱許縣為許都。

己巳(疑誤),獻帝抵達曹一操一軍營,任命曹一操一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平始在許都建立祭祀皇家祖先的宗廟與作為國家象徵的祭祀土、谷之神的社稷。

[9]孫策將取會稽。

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諸將欲先擊白虎等。

策曰:「白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

遂引兵渡浙江。

會稽功曹虞翻說太守王朗曰:「策善用兵,不如避之。」

朗不從。

發兵拒策於固陵。

[9]孫策打算攻取會稽郡。

這時,吳郡人嚴白虎等,各有部眾萬餘人,在各處建有許多堡寨。

諸將領想先攻擊嚴白虎等,孫策說:「嚴白虎等人不過是一群強盜,沒有大志,他們容易對付。」

於是率軍渡過浙江。

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郎說:「孫策善於用兵,不如先躲避一下他的銳氣。」

王朗不聽,發兵據守固陵,抵抗孫策。

策數渡水戰,不能克。

策叔父靜說策曰:「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

查瀆南去此數十里,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者也。」

策從之,夜,多然火為疑兵,分軍投查瀆道,襲高遷屯。

朗大驚,遣故丹陽太守周昕等帥兵逆戰,策破昕等,斬之。

朗遁走,虞翻迫隨營護朗,浮海至東冶,策追擊,大破之,朗乃詣策降。

孫策幾次渡水作戰,都未能取勝。

他的叔父孫靜對他說:「王朗據守堅城,很難一下攻破。

從這裡向南數十里是查瀆,應從那裡進入王朗的後方,這正是兵法上講的: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孫策採納這個建議。

夜裡,點燃許多火把,作為疑兵。

然後,派出一支部隊從查瀆道進襲高遷屯。

王朗大驚,派前丹陽郡太守周昕等率軍迎戰,孫策打敗周昕等人,斬周昕。

王朗逃走,虞翻追隨,掩護王朗,乘船渡海逃到東冶。

孫策追擊他們,大破王朗軍,王朗只好向孫策投降。

策自領會稽太守,覆命虞翻為功曹,待以交友之禮。

策好遊獵,翻諫曰:「明府喜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

願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然不能改。

孫策自己兼任會稽郡太守,仍委任虞翻為功曹,用朋友的禮節對待他。

孫策喜歡外出打獵,虞翻勸阻他說:「您喜歡輕裝便服出行,隨從官員來不及警戒,兵士們常常感到辛苦,身為長官,如不夠穩重,就不容易樹立權威。

所以傳說中的白龍,一旦變為魚,普通的漁夫豫且就可射它;而白蛇自己放縱,被漢高祖劉邦殺死。

請您稍加留心。」

孫策說:「你說得對。」

但他仍不能改這個習慣。

[10]九月,司徒淳於嘉、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皆罷。

[10]九月,司徒淳於嘉、太尉楊彪、司空張喜被免職。

[11]車駕之東遷也,楊奉自梁欲邀之,不及。

冬,十月,曹一操一征奉,奉南奔袁太,遂攻其梁屯,拔之。

[11]曹一操一護送獻帝從洛陽向東遷到許縣時,楊奉從梁地出兵想要阻攔,但未來得及。

冬季,十月,曹一操一出兵征討楊奉,楊奉向南投奔袁術,曹一操一攻陷了楊奉在梁地的營寨。

[12]詔書下袁紹,責以「地廣兵多,而專自樹一黨一,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討伐。」

紹上書深自陳訴。

戊辰,以紹為太尉,封鄴侯。

紹恥班在曹一操一下,怒曰:「曹一操一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挾天子以令我乎!」表辭不受。

一操一懼,請以大將軍讓紹。

丙戌,以一操一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

[12]獻帝下詔給袁紹,責備他:「地廣兵多,但專門結一黨一營私,沒聽說有勤王救駕的軍隊出動,只是擅自互相討伐。」

袁紹上書,深自譴責和辯解。

戊辰(疑誤),任命袁紹為太尉,封鄴侯。

袁紹恥於自己的官位在曹一操一之下,大發雷霆,說:「曹一操一幾次要死了,都是我救了他。

現在他竟挾持天子,對我來發號施令!」上書辭讓,拒絕接受。

曹一操一感到害怕,請求把自己擔任的大將軍一職授予袁紹。

丙戌(疑誤),任命曹一操一為司空,代行車騎將軍職務。

一操一以荀為侍中,守尚書令。

一操一問以策謀之士,薦其從子蜀郡太守攸及穎川郭嘉。

一操一微攸為尚書,與語,大悅,曰:「公達,非常人也。

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以為軍師。

曹一操一委任荀為侍中,代理尚書令。

曹一操一請荀推薦出謀劃策之士,荀推薦自己的侄子、蜀郡太守荀攸和穎川人郭嘉。

曹一操一徵召荀攸為尚書,和他談話後,大為高興,說:「荀攸不是尋常之人,我能與他商議大事,天下會有什麼可憂慮的呢!」任用荀攸為軍師。

初,郭嘉往見袁紹,紹甚敬禮之,居數十日,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全而功名可立。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吾將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於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復言,遂去之。

一操一召見,與論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一操一表嘉為司空祭酒。

起初,郭嘉去見袁紹,袁紹對他十分禮敬。

郭嘉住了幾十天,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有智之士要審慎地選擇主人,才能保全自己,建立功業。

袁紹只想倣傚周公姬旦禮賢下士,卻不懂得用人的方法。

事務繁雜,卻缺少重點;喜歡謀略,但又優柔寡斷。

要與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難,建立霸王之業,太困難了。

我將另投明主,你們為何不離去呢?」

辛評、郭圖說:「袁氏家族對天下有恩德,人們多來歸附,而且現在他的勢力最強,還要去投奔誰?」

郭嘉知道他們執迷不悟,便不再說,於是離去。

曹一操一召見郭嘉,與他談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使我成就大業的,一定就是此人!」郭嘉出來後,也高興地說:「這真是我的主人!」曹一操一上表推薦郭嘉為司空祭酒。

一操一以山陽滿一寵一為許令,一操一從弟洪,有賓客在許界數犯法,一寵一收治之,洪書報一寵一,一寵一不聽。

洪以白一操一,一操一召許主者,一寵一知將欲原客,乃速殺之。

一操一喜曰:「當事不當爾邪!」

曹一操一委任山陽人滿一寵一為許都行政長官。

曹一操一堂弟曹洪門下的賓客在許都境內屢次犯法,滿一寵一逮捕賓客進行審訊。

曹洪寫信向滿一寵一求情,滿一寵一不理。

曹洪報告了曹一操一,於是曹一操一召見許都的主要官員。

滿一寵一知道將要教他釋放賓客,便迅速將賓客處死。

曹一操一高興地說:「負責的官員,難道不該這樣做嗎!」

[13]北海太守孔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訖無成功。

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

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

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

至於尊事名儒鄭玄,執子孫禮,易其鄉名曰鄭公鄉,及清俊之士左承祖、劉義遜等,皆備在座席而已,不與論政事,曰:「此民望,不可失也!」

[13]北海郡太守孔融,以才氣出眾自負,立志平定禍亂。

但他志大才疏,一直沒有成效。

他高談闊論,盈溢官府,談吐優雅,可使人玩味傳誦,但把他的議論具體實施,卻很難全行得通。

他只會口出大言,而漏洞很多。

他一時可得人心,但久而久之,人們便不願再依附。

他所任用的官員,好標新立異,多數是耍小聰明的輕浮之人。

孔融尊奉大儒鄭玄,以子孫之禮對待鄭玄,把鄭玄所居住的鄉改名為鄭公鄉。

對其他有名望的清俊之士左承祖、劉義遜等,全都只當作賓客奉陪在座而已,不與他們討論國家政事,他說:「這是人民尊敬的人物,不能失去他們。」

黃巾來寇,融戰敗,走保都昌。

時袁、曹、公孫首尾相連,融兵弱糧寡,孤立一隅,不與相通。

左承祖勸融宜自托強國,融不聽而殺之,劉義遜棄去。

青州刺史袁譚攻融,自春至夏,戰士所餘才數百人,流矢交集,而融猶隱幾讀書,談笑自若。

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所譚所虜。

曹一操一與融有舊,征為將作大匠。

黃巾軍來進攻北海郡,孔融戰敗,退守都昌。

當時,袁紹、曹一操一、公孫瓚等的勢力範圍相互連接,孔融兵力薄弱,糧草不足,孤立在一個角落,與他們不相來往。

左承祖勸孔融,應自己選擇一個較大的勢力作為依靠。

孔融沒有聽從,反而將他殺死。

劉義遜因此背棄孔融,離開北海郡。

青州刺史袁譚進攻孔融,從春到夏,孔融部下只剩數百名戰士,亂箭四飛,孔融卻還靠在案幾上讀書,談笑自若。

都昌城在夜裡被攻破,孔融這才逃往東山,他的妻子兒女都被袁譚俘虜。

曹一操一與孔融是老友,就徵召他到朝廷擔任將作大匠。

袁譚初至青州,其土自河而西,不過平原。

譚北排田楷,東破孔融,威惠甚著;其後信任群小,肆志奢一婬一,聲望遂衰。

袁譚剛到青州時,在黃河以西的疆界,不超過平原縣。

他向北攻擊公孫瓚委任的青州刺史田楷,向東又攻破北海郡太守孔融,威望和惠政十分突出。

但他後來信任一些一奸一佞小人,縱一欲肆志,驕奢一婬一逸,聲望便衰落了。

[14]中平以來,天下亂離,民棄農業,諸軍並起,率乏糧谷,無終歲之計,饑則寇掠,飽則棄余,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傍蒲贏,民多相食,州里蕭條。

羽林監棗祗請建置屯田,曹一操一從之,以祗為屯田都尉,以騎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

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

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倉廩皆滿。

故一操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能兼併群雄。

軍國之饒,起於祗而成於峻。

[14]漢靈帝中平年以來,天下混亂分裂,百姓無法從事農業生產。

各地紛紛組織軍隊,但都缺乏糧草,沒有一年的儲備。

飢餓時就搶掠,吃飽後就扔掉剩下的糧食。

軍隊分崩離析,未受攻擊就自行瓦解的,數不勝數。

袁紹在河北,軍士靠吃桑椹度日;袁術在長江、淮河之間,以蛤蚌為食。

很多百姓互相殘殺,用人肉充飢,各地都是一片蕭條景象。

羽林監棗祗請求建立屯田制度,曹一操一採納了他的建議。

曹一操一委任棗祗為屯田都尉,委任騎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

召募百姓在許都周圍屯田,收穫穀物一百萬斛。

於是州、郡依照規定設置主管屯田的官員,各地存糧都裝滿了倉庫。

所以曹一操一出兵征戰四方,無須運糧的勞苦,便能兼併各地方割據勢力。

軍隊與國家的富裕,是由棗祗創業,而由任峻完成的。

[15]袁術畏呂布為已害,乃為子求婚,布復許之。

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劉備,備求救於布。

諸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劉備,今可假手於術。」

布曰:「不然。

術若破備,則北連泰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

便率步騎千餘馳往赴之。

靈等聞布至,皆斂兵而止。

布屯沛城西南,遣鈴下請靈等,靈等亦請布,布往就之,與備共飲食。

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

布一性一不喜合鬥,喜解斗耳。」

乃令軍候植戟於營門,布彎弓顧曰:「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

布即一發,正中戟支。

靈等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15]袁術害怕呂布危害自己,就為兒子向呂布女兒求婚,呂布答應了。

袁術派遣部將紀靈等率領步、騎兵三萬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

呂布屬下的將領們對呂布說:「將軍一直想殺劉備,這次可以借袁術的手來實現。」

呂布說:「不然。

袁術如果擊潰劉備,就可以向北聯絡泰山的諸將領,我就將陷入袁術的包一皮圍之中,因此不能不救劉備。」

呂布便率領步、騎兵一千餘人急速趕赴劉備處。

紀靈等聽說呂布前來,都收兵回營,停止攻戰。

呂布駐軍沛城西南,派遣侍衛去請紀靈等人,紀靈等也派人來請呂布,呂布就前往紀靈營中,邀請劉備一起赴宴。

呂布對紀靈等人說:「劉玄德是我的弟弟,被你們圍困,所以我來救他。

我生一性一不喜歡聚合別人爭鬥,只喜歡化解別人的爭鬥。」

於是命令軍官把鐵戟豎一立在營門,呂布拉滿了弓,對旁觀的人說:「你們看我射戟頭旁邊的戟支,如果射中,你們就各自罷兵,如果不中,你們可以留下廝殺。」

呂布隨即射一了一箭,正中戟支。

紀靈等全都大吃一驚,說:「將軍真是天賦神威!」第三天,又設酒歡宴,然後各自班師。

備合兵得萬餘人,布惡之,自出兵攻備;備敗走,歸曹一操一,一操一厚遇之,以為豫州牧。

或謂一操一曰:「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

一操一以問郭嘉,嘉曰:「有是。

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

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已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

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

一操一笑曰:「君得之矣!」遂益其兵,給糧食,使東至沛,收散兵以圖呂布。

劉備集合起一萬餘人的部隊,呂布認為受到了威脅,就親自出兵攻打劉備。

劉備敗走,投奔曹一操一。

曹一操一對他的待遇十分優厚,又讓朝廷任命他為豫州牧。

有人對曹一操一說:「劉備有英雄大志,如今不趁早除掉他,必然會有後患。」

曹一操一為此徵詢郭嘉的意見,郭嘉說:「這種說法是對的。

但是,您興起義兵,為百姓除暴,誠心誠意地招募天下英雄豪傑,還惟恐他們不來。

如今劉備有英雄之名,因走投無路前來投靠,而您卻殺掉他,這將會使您得到謀害賢才的惡名。

果真如此,有才智的人士將各自疑慮,改變心意,另選主人,您還去和誰一起平定天下!因除去一個人的禍患,而失去天下人的期望,這是關係今後安危的關鍵,您不可不仔細考慮。」

曹一操一笑著說:「你分析得很對。」

於是撥給劉備一些軍隊,供一應糧草,讓他往東到小沛一帶,集合被擊潰的殘部,與呂布對抗。

初,備在豫州,舉陳郡袁渙為茂才。

渙為呂布所留,布欲使渙作書罵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

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

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

布慚而止。

當初,劉備在豫州,曾推舉陳郡人袁渙為茂才。

袁渙被呂布扣留,呂布想要袁渙寫一封信辱罵劉備,袁渙不答應,呂布再三強迫,仍被袁渙拒絕。

呂布大怒,用劍威脅袁渙說:「你寫了這封信,就可以活;不寫,就得死!」袁渙面不改色,笑著回答說:「我聽說只有道德可以使人感到羞恥,沒聽說用詬罵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假如劉備是個君子,他不會以將軍的詬罵為恥;假如他真是小人,就將回罵將軍,則受到羞辱的是將軍,而不是他。

而且,我當初跟隨劉備,猶如今天跟隨將軍,如果有一天我離開這裡,再為別人寫信罵將軍,難道可以嗎?」

呂布感到慚愧,於是作罷。

[16]張濟自關中引兵入荊州界,攻穰城,為流矢所中死。

荊州官屬皆賀,劉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

使人納其眾;眾聞之喜,皆歸心焉。

濟族子建忠將軍繡代領其眾,屯宛。

[16]張濟從關中率軍進入荊州地界,攻穰城,被流箭射中而死。

荊州官員都向荊州牧劉表祝賀。

劉表說:「張濟因窮途潦倒而來,我作為主人,未盡到禮節,竟導致雙方交鋒,這並非我的本意。

我只接受哀悼,不接受祝賀。」

他派人去收容張濟的部隊,張濟部下知道後大喜,全都誠心歸附。

張濟的族侄、建忠將軍張繡接管部隊,駐守宛城。

初,帝既出長安,宣威將軍賈詡上還印綬,往依段煨於華陰。

詡素知名,為煨軍所望,煨禮奉甚備。

詡潛謀歸張繡,或曰:「煨待君厚矣,君去安之!」詡曰:「煨一性一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

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穎。」

詡遂往,繡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詡說繡附於劉表,鄉從之。

詡往見表,表以客禮待之。

詡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當初,獻帝離開長安後,宣威將軍機詡就交回印綬,到華陰去投靠段煨。

賈詡素有名望,段煨軍中將士很仰慕他,段煨對他禮遇十分周到。

賈詡暗中笄投奔張繡,有人對他說:「段煨待您這麼優厚,您還要到哪裡去?」

賈詡說:「段煨一性一情多疑,有嫉妒我在軍中的威望的意思,雖然現在禮遇周到。

但不能長久依賴,將來會有殺身之禍。

我離開後,他一定很高興,又希望我在外給他爭取強援,必然會優待我的妻子兒女。

張繡軍中沒有謀士,也願意得到我,這樣,我與家眷就必定都可以保全了。」

賈詡就前往張繡軍中,張繡對他十分敬重,以晚輩自居。

段煨也果然對賈詡的家眷十分優待。

賈詡勸說張繡依附劉表,張繡同意。

賈詡去見劉表,劉表用賓客的禮節招待他。

賈詡與劉表接觸後,說:「劉表在天下太平時,是擔任三分的人才。

但他看不清亂世的變化,又為人多疑,缺乏決斷,不會有所作為!」

劉表一愛一民養士,從容自保,境內無事,關西、兗、豫學士歸之者以千數。

表乃起立學校,講明經術,命故雅樂郎河南杜作雅樂。

樂備,表欲庭觀之。

曰:「今將軍號不為天子,合樂而庭作之,無乃不可乎!」表乃止。

劉表在荊州一愛一護百姓,優待士大夫,和平自保,荊州境內安寧無事,百姓生活安定。

函谷關以西、兗州、豫州的學者,來投奔劉表的數以千計。

於是劉表建立學府,用以講授儒家經典。

他命令前宮廷雅樂郎、河南人杜製作雅樂。

製作完畢後,劉表想在庭中觀看演奏。

杜說:「如今將軍在名義上不是天子,卻設置雅樂當庭雅樂,恐怕不可以吧!」劉表於是打消此意。

平原禰衡,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孔融薦之於曹一操一。

衡罵辱一操一,一操一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彼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

乃送與劉表,表廷禮以為上賓。

衡稱表之美盈口,而好譏貶其左右,於是左右因形而譖之曰:「衡稱將軍之仁,西伯不過也,唯以為不能斷,終不濟者,必由此也。」

其言實指表短,而非衡所言也。

表由是怒,以江夏太守黃祖一性一急,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

後衡眾辱祖,祖殺之。

平原人禰衡自幼有才華,能言善辯,但氣盛、剛直而又驕傲,孔融把他推薦給曹一操一。

禰衡辱罵曹一操一,曹一操一大怒,對孔融說:「禰衡這個小子,我要殺他,不過像宰一隻麻雀或老鼠一樣罷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虛名,殺了他,遠近之人將說我沒有容人之量。」

於是把禰衡送給劉表。

劉表對禰衡禮節周到,把他當作上賓。

禰衡很讚美劉表的所作所為,但卻一愛一譏諷劉表左右的親信。

於是,劉表的親信就勢誣陷禰衡,對劉表說:「禰衡稱頌將軍仁義一愛一人,可以與周文王相比。

但又認為將軍臨事不能決斷,而最終的失敗,必定是由於這個原因。」

這話實際上指出了劉表的缺點,但卻不是禰衡說的。

劉表因此大怒,知道江夏郡太守黃祖一性一情暴躁,就把禰衡送到江夏。

黃祖對禰衡也很優待,但後來禰衡當眾辱罵黃祖,黃祖將他殺死。

二年(丁丑、197)

二年(丁丑,公元197年)

[1]春,正月,曹一操一討張繡,軍於水,繡舉眾降。

一操一納張濟之妻,繡恨之;又以金與繡驍將胡車兒,繡聞而疑懼,襲擊一操一軍,殺一操一長子昂。

一操一中流矢,敗走,校尉典韋與繡力戰,左右死傷略盡,韋被數十創。

繡兵前搏之,韋雙挾兩人擊殺之,目大罵而死。

一操一收散兵,還住舞陰。

繡率騎來追,一操一擊破之,繡走還穰,復與劉表合。

[1]春季,正月,曹一操一率軍討伐張繡,駐在水,張繡率部眾投降曹一操一。

曹一操一收納張繡族叔張濟的妻子為姬妾,張繡感到惱恨。

曹一操一又送金銀給張繡部下的繞將胡車兒,張繡得知後,疑慮不安,便襲擊曹軍,殺死曹一操一的長子曹昂。

曹一操一被流箭射中,狼狽敗逃。

校尉內典同張繡奮力交戰,左右的衛士死傷將盡,他身上受傷數十處,張繡部下衝上前來,他雙後抓住兩個敵人奮力擊殺,最後,瞪起眼睛大罵張繡而死。

曹一操一收集殘部,退回舞陰駐守。

張繡率領騎兵前來追擊,被曹一操一擊敗,張繡退回穰城,再度與劉表聯合。

是時,諸軍大亂,平虜校尉泰山於禁獨整眾而還,道逢青州兵劫掠人,禁數其罪而擊之;青州兵走,詣一操一。

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謁一操一。

或謂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

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聰明,譖訴何緣得行!」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

一操一悅,謂禁曰:「水之難,吾猶狼狽,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

一操一引軍還許。

這時,曹一操一部下諸軍一片混亂,只有平虜校尉、泰山人於禁整頓部隊,有秩序地撤回。

路上,於禁見到曹一操一屬下的青州軍搶掠百姓,便數說他們的罪狀,並派兵進行攻擊。

青州兵逃走,去向曹一操一告狀。

於禁到達以後,先安營紮寨,沒有立即去拜見曹一操一。

有人對於禁說:「青州兵已經先去告您的狀了,您應該快去向曹公解釋。」

於禁說:「如今敵人就在後面,隨時都會趕到,不先作好準備,怎麼迎敵!而且曹公英明,隨意誣告怎麼能行得通呢!」於是從容地挖好壕溝,安好營寨後,才進入拜見曹一操一,報告全部情況。

曹一操一很高興,對於禁說:「水之敗,連我也狼狽不堪,將軍在混亂中能整頓好自己的隊伍,討平暴亂,鞏固營壘,有不可動搖的氣節,即使是古代名將,也不會比你更好!」於是累計於禁的前後戰功,封為益壽亭侯。

曹一操一率軍返回許都。

[2]袁紹與一操一書,辭語驕慢。

一操一謂荀、郭嘉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

對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

漢祖惟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

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

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上下知制,此治勝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

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一潤不行,此明勝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

一操一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嘉又曰:「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

曰:「不先取呂布,河北未易圖也。」

一操一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紹侵擾關中,西亂羌、胡,南誘蜀、漢,是我獨以兗、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為將奈何?」

曰:「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彼見山東方爭,必各擁眾自保,今若撫以恩德,遣使連和,雖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東,足以不動。

侍中、尚書僕射鍾繇有智謀,若屬以西事,公無憂矣。」

一操一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長安,移書騰、遂等。

為陳禍福,騰、遂各遣子入侍。

[2]袁紹在給曹一操一的信中,措辭十分傲慢。

曹一操一對荀、郭嘉說:「現在,我準備討伐背逆君臣大義的袁紹,但勢力沒有他強大,應該怎麼辦?」

他們回答說:「劉邦的勢力比不上項羽,是您所知道的。

劉邦只靠謀略戰勝項羽,所以項羽雖強,最終仍被擊敗。

如今,袁紹有十項失敗因素,而您有十項勝利因素,袁紹雖然強大,卻不會有什麼作為。

袁紹講究排場,禮儀繁多;而您待人接物出於自然,這是在處世之道上勝過他。

袁紹身為臣子,如果起兵進攻,便是叛逆;而您尊奉天子以統率天下,這是在道義上勝過他。

自從桓帝、靈帝以來,政令失於鬆弛,袁紹卻用鬆弛來補救鬆弛,因此缺乏法紀,令出不行;而您用嚴厲來糾正松一弛,使得大小辟員都知道遵守法紀,這是在治理上勝過他。

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猜忌,用人好起疑心,只信任親戚子弟;而您外表平易近人,內心機敏善察,用人不疑,只看才幹,不問遠近親疏,這是在器度上勝過他。

袁紹計謀多而決斷少,往往錯過時機;而您制定了策略就立即施行,可應付無窮的變化,這是在謀略上勝過他。

袁紹喜歡高談闊論,謙恭揖讓,以沽名釣譽,因此,那些華而不實的士大夫多去投奔他;而您以至誠待人,不虛情假義,忠誠正直、有遠見和真才實學之士都願為您效力,這是在品德上勝過他。

袁紹看到他人飢寒交迫,憐憫之情便在面色上顯露出來,但對沒有看到的,就有時考慮不周;而您對於眼前的小事,經常忽略不管,但對於大事,以及與全國各地的交往,您所施的恩惠卻往往出人意外,對於看不到的事情,也考慮得無不十分周全,這是在仁義上勝過他。

袁紹後下的大臣爭權奪利,互進讒言,混淆視聽;而您管理屬下有方,讒言誣陷行不通,這是在明智上勝過他。

袁紹做事沒有標準,所是所非不可知;而您對正直、有功的人禮敬,對邪惡、犯罪的人以法律制裁、這是在文治上勝過他。

袁紹喜歡虛張聲勢,而不知兵家要訣;而您善於以弱勝強,用兵如神,部下信賴,敵人畏懼,這是在武功上勝過他。」

曹一操一笑道:「照你們的分析,我有什麼德能擔當得起!」郭嘉又說:「袁紹正在北方攻擊公孫瓚,可乘他遠征之機,先向東收拾呂布。

如果袁紹攻我,呂布在旁支援,就會成為大害。」

荀說:「不先擊敗呂布,我們就不容易攻擊佔據河北的袁紹。」

曹一操一說:「你們分析得對。

我感到為難的是,又怕袁紹擾亂關中,向西聯合羌人、胡人,向南勾結蜀、漢地方勢力,那樣的話,則我將僅以兗州、豫州來對抗全國其餘六分之五的地區,該怎麼辦呢?」

荀說:「關中將領數以十計,各自為政,不能統一,其中韓遂、馬騰勢力最強,他們看到崤山以東地區發生爭鬥,必然各自擁兵自保,如今,要是用恩德去安一撫他們,派使者去與他們聯和,雖然不會長久安定,但足以維持到您克定崤山以東。

侍中、尚書僕射鍾繇有智謀,如果讓他處理關中事務,您就不必憂慮了。」

曹一操一於是上表推薦,並由朝廷批准,在命鍾繇以侍中兼任司隸校尉持符節,監督關中地區諸軍,還授予他不受法令制度約束的特權。

鍾繇到達長安後,發送文書給馬騰、韓遂等,為他們陳述利害,馬騰、韓遂等都表示服從朝廷,各自派遣兒子到朝廷任職,充當人質。

[3]袁術稱帝於壽春,自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沛相陳,球弟子也,少與術游;術以書召,又動質其子,期必致。

答書曰:「曹將軍興復典型,將撥平凶慝,以為足下當戮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欲吾營私阿附,有死不能也。」

術欲以故兗州刺史金尚為太尉,尚不許而逃去,術殺之。

[3]袁術在壽春登極做皇帝,自稱「仲家」,改九江郡太守為淮南尹,作為京都最高行政長官。

設置公卿百官,到郊外祭祀天地。

沛國相陳是陳球弟弟的兒子,從小與袁術是朋友。

袁術用文書徵召陳,又劫持陳的兒子做人質,以求一定能召來陳。

陳回信說:「曹將軍重振朝廷權威,將掃平叛逆,我以為您也會同心協力,輔佐漢家王室。

然而您卻陰謀不軌,以身試禍,還想要我因私廢公,阿附於您,我寧死不從。」

袁術打算委任前任兗州刺史金尚為太尉,金尚拒絕後逃走,袁術將他殺死。

[4]三月,詔將作大匠孔融持節拜袁紹大將軍,兼督冀、青、幽、並四州。

[4]三月,獻帝下詔,派將作大匠孔融持符節到鄴城,任命袁紹為大將軍,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的軍務。

[5]夏,五月,蝗。

[5]夏季,五月,發生蝗災。

[6]袁術遣使者韓胤以稱帝事告呂布,因求迎婦,布遣女隨之。

陳恐徐、揚合從,為難未巳,往說布曰:曹公奉迎公子,輔贊國政,將軍宜與協同策謀,共存大計。

今與袁術結昏,必受不義之名,將有累一卵一之危矣!」布亦怨術初不已受也,女已在途,乃追還絕昏,械送韓胤,梟首許市。

[6]袁術派遣使者韓胤把自己稱帝的事告訴呂布,並乘此機會要求為袁術的兒子迎娶呂布的女兒,呂布讓女兒隨韓胤回壽春。

陳擔心徐州與揚州聯合在一起,禍難更難平定,就去勸說呂布:「曹一操一奉迎天子,輔佐朝政,將軍應該與他同心協力,共商大計。

如今要是與袁術締結婚姻,必然招來不義的名聲,將會有危如累一卵一的處境。」

呂布也怨恨袁術當初不肯接納自己。

呂布的女兒已隨韓胤上路,呂布便將她追回來,拒絕了婚事,並給韓胤戴上型具送走。

韓胤在許都街市上處斬,他的人頭被掛起來示眾。

陳欲使子登詣曹一操一,布固不具。

會詔以布為左將軍,一操一復遺布手書,深加尉納。

布大喜,即遣登奉章謝恩,並答一操一書。

登見一操一,因陳布勇而無謀,輕地去就,宜早圖之。

一操一曰:「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究其情偽。」

即增秩中二千石,拜登廣陵太守。

臨別,一操一執登手曰:「東方之事,便以相付。」

令陰合部眾內應。

陳想讓兒子陳登去晉見曹一操一,呂布堅決不同意。

正在這時,獻帝下詔任命呂布為左將軍,曹一操一又親自寫信給呂布,對他大加慰勉和拉攏。

呂布大喜,立即派陳登帶上謝恩的奏章和答覆曹一操一的信,前往京師。

陳登見到曹一操一,指出呂布有勇無謀,反覆無常,應該盡早對他下手。

曹一操一說:「呂布狼子野心,確實難以長期蓄養,除了你,沒有人能夠洞察他的虛偽。」

隨即將陳的官秩升至中二千石,並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

臨別之時,曹一操一握著陳登的手說:「東方的事情,就委託給你了。」

命令他暗中聯絡部眾,作為內應。

始,布因登求徐州牧不得,登還,布怒,拔戟斫幾曰:「卿父勸吾協同曹一操一,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獲,而卿父子並顯重,但為卿所賣耳!」登不為動容,徐對之曰:「登見曹公言:『養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

』公曰:『不如卿言。

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揚去。

』其言如此。」

布意乃解。

當初,呂布曾要陳登請求朝廷任命自己為徐州牧,這一請求遭到拒絕。

陳登返回後,呂布大怒,拔一出戟來,猛擊桌案,喊道:「你父親勸我與曹一操一聯合,拒絕袁術家的婚事,如今,我的要求被拒絕,而你們父子卻加官晉爵,只是我被你出賣罷了!」陳登不動聲色,慢慢地回答:「我見到曹一操一,對他說:『養將軍就好像是養虎,必須讓他吃飽,否則就會吃人。

』曹一操一卻說:『你說得不對,實際是與養鷹一樣,只有讓他餓著,才服從命令,如果讓他吃飽,就會展翅高飛,無處尋覓。

』曹一操一就是這樣講的。」

呂布的怒氣才平息下來。

袁術遣其大將張勳、橋蕤等與韓暹、楊奉連勢,步騎數萬下邳,七道攻布。

布時有兵三千,馬四百匹,懼其不故,謂陳曰:「今致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

曰:「暹、奉與術,卒合之師耳,謀無素定,不能相維,子登策之,比於連雞,勢不俱棲,立可離也。」

布用策,與暹、奉書曰:「二將軍親拔大駕,而布手殺董卓,俱立功名,今奈何與袁術同為賊乎!不如相與併力破術,為國除害。」

且許悉以術軍資與之。

暹、奉大喜,即回計從布。

布進軍,去勳營百步,暹、奉兵同時叫呼,並到勳營,勳等散步,佈兵追擊,斬其將十人首,所殺傷墮水死者殆盡。

布因與暹、奉合軍向壽春,水陸並進,到鍾離,所過虜掠,還渡淮北,留書辱術。

術自將步騎五千揚兵淮上,布騎皆於水北大笑之而還。

袁術派遣大將線勳、橋蕤等與韓暹、楊奉聯合,共有步、騎兵數萬人,直一逼一十下邳,分七路進攻呂布。

呂布當時有步兵三千,戰馬四百匹,恐怕抵擋不住,就對陳說:「今天把袁術的大軍給招惹來,是由於你的緣故,現在應該怎麼辦?」

陳說:「韓暹、楊奉與袁術只是暫時結合,沒有永久的利害,也不能維持長期的一團一結。

我兒子陳登預料,他們就好像幾隻公雞,決不能同時住在一個雞窩裡,很快就會離散。」

呂布採用陳的計策,寫信給韓暹、楊奉說:「二位將軍親自護送天子從關中出來,而我親自一殺死董卓,都為國家立下大功。

如今你們怎麼能和袁術一起做賊!不如大家合力擊破袁術,為國除害。」

並且答應將袁術的軍用物資以及糧草全部給他們兩個。

韓暹、楊奉收信後大喜,就改變主意,與呂布聯合。

呂布大軍一逼一十到距張勳營寨百步時,韓暹、楊奉部下同時倒戈,呼喊著一同衝向張勳營中,張勳等四散逃命,呂布軍隊追擊斬殺袁術十名將領。

其餘的或被殺死,或落水淹死,袁術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呂布乘勢與韓暹、楊奉合兵一處,前往壽春,水陸並進到達鍾離,一路上燒殺搶掠,又渡過淮河,回到北岸,留下一封辱罵袁術的信。

袁術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在淮河南岸炫耀武力。

呂布的騎兵都在北岸大聲嘲笑,然後撤回。

泰山賊帥臧霸襲琅邪相蕭建於莒,破之。

霸得建資實,許以賂布而未送,布自往求之。

其督將高順諫曰:「將軍威名宣播,遠近所畏,何求不得,而自行求賂!萬一不克,豈不損邪!」布不從。

既至莒,霸等不測往意,固守拒之,無獲而還。

泰山盜賊首領臧霸到莒縣去襲擊琅邪國相蕭建,攻陷莒縣,得到蕭建的輜重。

臧霸曾答應送給呂布一部分,但沒有送到,呂布就親自前去索取。

呂布的部將高順勸阻呂布說:「將軍威名遠揚,遠近畏懼,想要什麼會要不到,何必自己去索取財物!萬一不成,豈不損害威名嗎!」呂布不聽。

呂布到莒縣後,臧霸等不知呂布的來意,堅守城池,抵禦呂布,呂布空手而歸。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所將七百餘兵,號令整齊,每戰必克,名「陷陳營」。

布後疏順,以魏續有內外之親,奪其兵以與續,及當攻戰,則復令順將,順亦終無恨意。

布一性一決易,所為無常,順每諫曰:「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豈可數乎!」布知其忠而不能從。

高順為人廉潔,有威望,很少說話。

部下有七百餘兵,號令整齊,每戰必勝,號稱「陷陣營」。

呂布後來疏遠高順,因為魏續是自己的親威,就把高順的部下撥給魏續指揮。

等到需要衝鋒陷陣時,才又交給高順率領,但高順始終沒有怨恨。

呂布一性一情不穩定,反覆無常,高順每每勸他說:「將軍行動,不肯多加思考,忽然失利後,總說有錯誤,但錯誤怎麼可一再發生呢?」

呂布知道他忠於自己,但不能採納他的意見。

[7]曹一操一遣議郎王,以紹書拜孫策為騎都尉,襲爵烏程侯,領會稽太守,使與呂布及吳郡太守陳共討袁術。

策欲得將軍號以自重,便承製策明漢將軍。

[7]曹一操一派議郎王攜帶獻帝詔書,去任命孫策為騎都尉,承襲父親孫堅的爵位烏程侯,兼任會稽郡太守。

命令孫策與呂布及吳郡太守陳共同討伐袁術。

孫策想得到將軍的名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王就以獻帝代表的名義,任命他為明漢將軍。

策治嚴,行到錢唐。

陰圖襲策,潛結祖郎、嚴白虎等,使為內應。

策覺之,遣其將呂范、徐逸攻於海西;敗,單騎奔袁紹。

孫策準備行裝上路,走到錢唐時,吳郡太守陳陰謀襲擊孫策,暗中勾結祖郎、嚴白虎等,讓他們做內應。

孫策察覺,派遣部將呂范、徐逸到海西去進攻陳,陳戰敗,單人匹馬投奔袁紹。

[8]初,陳王一寵一有勇,善一弩一射。

黃巾賊起,一寵一治兵自守,國人畏之,不敢離叛。

國相會稽駱俊素有威恩,是時王侯無復租祿,而數見虜奪,或并日而食,轉死溝壑,而陳獨富強,鄰郡人多歸之,有眾十餘萬。

及州郡兵起,一寵一率眾屯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

袁術求糧於陳,駱俊拒絕之,術忿患,遣客詐殺俊及一寵一,陳由是破敗。

[8]當初,陳王劉一寵一勇一猛過人,善用弓一弩一。

黃巾軍起兵後,劉一寵一徵召境內兵士,固大守城池,陳國人懼怕他,不敢叛變。

陳國的國相、會稽人駱俊一向很有威望,當時,諸封國的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賦收入,反而不斷遭到搶掠,有的兩天才能吃上一頓飯,流離在外,死於荒野。

只有陳國仍很富強,鄰郡的百姓紛紛前去投靠,擁有部眾十餘萬人。

到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時,劉一寵一率軍駐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

袁術向陳國要糧草,被駱俊拒絕,袁術大為生氣,派刺客詐降,乘機殺死駱俊和劉一寵一,陳國從此衰敗。

[9]秋,九月,司空曹一操一東征袁術。

術聞一操一來,棄軍走,留其將橋蕤等於蘄陽以拒一操一;一操一擊破蕤等,皆斬之。

術走渡淮,時天旱歲荒,士民凍餒,術由是遂衰。

[9]冬季,九月,司空曹一操一東征袁術,袁術聽說曹一操一前來,拋下軍隊逃跑,留大將橋蕤等據守蘄陽抵抗曹一操一。

曹一操一大破橋蕤等,將橋蕤等將領全部斬殺。

袁術渡過淮河,逃到淮北。

當時旱災很重,土地荒蕪,百姓飢寒交迫,袁術從此便沒落下。

一操一辟陳國何為掾,問以袁術何如,對曰:「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

術無信順之實而望天人之助,其可得乎!」一操一曰:「為國失賢則亡,君不為術所用,亡,不亦宜乎!」一操一性一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常蓄毒一藥,誓死於辱,是以終不見及。

曹一操一延聘陳國人何為自己的僚屬,問他對袁術的看法。

何說:「只有順應嘲流,才能得到上天幫助;只有信譽卓著,才能得到百姓幫助。

袁術既不順應潮流,又缺乏信譽,卻盼望上天與百姓幫助他,怎麼可以得到呢!曹一操一說:「任何一個政權,失去賢能的人才,都會滅亡,袁術不能重視你這樣的人才,滅亡的命運不是注定了嗎?」

曹一操一性一情嚴厲,部下僚屬往往因公事而受到棍棒的責打,何常常隨身攜帶毒一藥,誓死不受責打的侮辱,因此,他到底也未受過責打。

沛國許褚,勇力絕人,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堅壁以御外寇,淮、汝、陳、梁間皆畏憚之,一操一徇淮、汝,褚以眾歸一操一,一操一曰:「此吾樊噲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焉。

沛國人許褚勇力過人,聚集少年勇士及宗族數千家,堅守寨壘,以抵禦外侵。

淮河、汝水、陳國、梁國一帶都很畏懼他的勢力。

曹一操一進軍到淮河、汝水一帶時,許褚率領部眾歸附曹一操一,曹一操一高興地說:「這就是我的樊噲!」當天就委任許褚為都尉,讓他作自己的侍衛首領,跟隨許褚的少年俠客們,都被任命為侍衛武士。

[10]故太尉楊彪與袁主昏姻,曹一操一惡之,誣雲欲圖廢立,奏收下獄,劾以大逆。

將作大匠孔融聞之,不及朝服,往見一操一曰:「楊公四世清德,海內所瞻。

《周書》,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袁氏歸罪楊公乎!」一操一曰:「此國家之意。」

融曰:「假使成王殺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一操一使許令滿一寵一按彪獄,融與書令荀皆屬一寵一曰:「但當受辭,勿加考掠。」

一寵一一無所報,考訊如法。

數日,求見一操一,言之曰:「楊彪考訊,無他辭語。

此人有名海內,若罪不明白,必大失民望;頃為明公惜之。」

一操一即日赦出彪。

初,、融聞一寵一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出,乃更善一寵一。

彪見漢室衰微,政在曹氏,遂稱腳攣,積十餘年不行,由是得免於禍。

[10]前任太尉楊彪與袁術家有姻親關係,曹一操一對此感到厭惡,便誣告楊彪圖謀罷黜皇帝,另立新君。

奏報獻帝后,將楊彪逮捕下獄,指控他有大逆不道之罪。

將作大匠孔融聽到消息後,來不及換上朝服,就趕去見曹一操一,對他說:「楊公四代都有清高的品德,受到天下人的仰慕。

根據《周書》,父子兄弟,有罪都互不牽連,何況將袁術之罪加到楊彪頭上!」曹一操一說:「這是天子的意思。」

孔融說:「假如周成五要殺死召公,周公能說不知道嗎?」

曹一操一命令許都令滿一寵一來審理楊彪案件,孔融與尚書令荀都囑咐滿一寵一說:「只應接受楊彪的口供,不要用刑加以拷問。」

滿一寵一根本未加理睬,照樣嚴型拷問,過了幾天,滿一寵一求見曹一操一,匯報說:「楊彪受刑後,沒有供出什麼罪行,這個人全國聞名,如果沒有確實證據就定罪,必定會大失民心,我為您惋惜。」

曹一操一當天就下令赦免楊彪。

起初,荀、孔融聽到滿一寵一拷打楊彪的消息,都感到憤慨,等到楊彪因此而被赦免,才明白滿一寵一的用意,於是對待滿一寵一更加親近。

楊彪看到東漢王室已經衰敗,政權控制在曹一操一手中,就自稱腿腳痙一攣,十幾年不走路,因此得以免禍。

[11]馬日喪至京師,朝廷議欲加禮,孔融曰:「日以上公之尊,秉髦節之使,而曲媚一奸一臣,為所牽率,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脅為辭!聖上哀矜舊臣,未忍追按,不宜加禮。」

朝廷從之。

金尚喪至京師,詔百官弔祭,拜其子瑋為郎中。

[11]太傅馬日的靈柩運回京師,朝廷商議要為他大辦喪事,提高儀式規格。

孔融說:「馬日以上公的尊貴地位,代表天子出使,而他曲意諂媚一奸一臣,受一奸一臣的牽制。

朝廷的大臣,怎麼能以被人脅迫作為借口!天子憐憫舊臣,不忍加以追究,但不應該再提高規格。」

朝廷接受了孔融的意見。

已故兗州刺史金尚的靈柩運到京師,獻帝下詔,命令文武百官進行祭弔,任命他的兒子金瑋為郎中。

[12]冬,十一月,曹一操一復攻張繡,拔湖陽,禽劉表將鄧濟;又攻舞陰,下之。

[12]冬季,十一月,曹一操一再次進攻張繡,攻佔湖陽,生拎擒劉表部將鄧濟。

曹軍又進攻舞陰,攻克。

[13]韓暹、楊奉在下邳,寇掠徐、揚間,軍飢餓,辭呂布,欲詣荊州;布不聽。

奉知劉備與布有宿憾,私與備相聞,欲共擊布;備陽許之。

奉引軍詣沛,備請奉入城,飲食未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二 顯王元年(癸丑、前368)《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三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320)《資治通鑒》譯注·周紀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無年(辛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節三年(甲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盡屠維單閼,凡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陽朔三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綏和二年(甲寅、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壽元年(己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國元年(己巳、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王莽下天鳳二年(乙亥、15)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顯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八肅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九肅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一 孝殤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四 孝順皇帝下陽嘉三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五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壽三年(丁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興平元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七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八 孝獻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九 孝獻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十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一 世祖文皇帝上黃初元年 (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二 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龍三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七 邵陵厲公中正始七年(丙寅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八 邵陵厲公下嘉平五年(癸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九 高貴鄉公下甘露元年(丙子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八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九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興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五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七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八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九 顯宗成皇帝下鹹康八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昇平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四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五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五 起昭陽單閼,盡閼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六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七 安皇帝庚義熙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八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九 安皇帝壬義熙十一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十 安皇帝癸義熙十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七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六 蒼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六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七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八 東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九 東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十 和皇帝中興元年(辛巳、501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一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5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監四年(乙酉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監七年(戊子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監十四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監十八年 (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七 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九 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一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五 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九 太宗簡文皇帝上大寶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 太宗簡文皇帝下大寶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聖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二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5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三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七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八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十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一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四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604《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五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608《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六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613)《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七 煬皇帝下大業十二年(丙子、61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八 恭皇帝下義寧元年(丁丑、617)《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一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八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九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下貞觀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中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四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五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瘀十月,盡玄勣yan茂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七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八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下鹹亨《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九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一 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二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三則天順聖皇后下久視元年(庚子、《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四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神龍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五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景龍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六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景雲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七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八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九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上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五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六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七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八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歷九《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二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歷十四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三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二建中二年(辛《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四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五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六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五興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七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六興元元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七貞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九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貞元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九貞元八年(壬申《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一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貞元十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二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十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三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四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五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六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七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八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中長慶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九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一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太和八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二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下開成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中會昌三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