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1]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資治通鑒》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

資治通鑒

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

陳紀四陳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公元567年)

[1]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癸酉朔(初一),出現日食。

[2]尚書左僕射袁樞卒。

[2]陳朝尚書左僕射袁樞去世。

[3]乙亥,大赦,改元。

[3]乙亥(初三),陳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光大。

[4]辛卯,帝祀南郊。

[4]辛卯(十九日),陳廢帝到南郊祭祀。

[5]壬辰,齊上皇還鄴。

[5]壬辰(二十日),北齊太上皇回鄴城。

[6]己亥,周主耕藉田。

[6]己亥(二十七日),北周國主在藉田舉行耕種儀式。

[7]二月,壬寅朔,齊主加元服,大赦。

[7]二月,壬寅朔(初一),北齊國主舉行加冠的儀式,大赦全國。

[8]初,高祖為梁相,用劉師知為中書舍人。

師知涉學工文,練習儀禮,歷世祖朝,雖位宦不遷,而委任甚重,與揚州刺史安成王頊、尚書僕射一到仲舉同受遺詔輔政。

師知、仲舉恆居禁中,參決眾事,頊與左右三百人入居尚書省。

師知見頊地望權勢為朝野所屬,心忌之,與尚書左丞王暹等謀出頊於外。

眾猶豫,未敢先發。

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素以名節自任,又受委東宮,乃馳詣相府,矯敕謂頊曰:「今四方無事,王可還東府經理州務。」

[8]當初,陳武帝是梁敬帝的丞相,任用劉師知為中書舍人。

劉師知學識廣博擅長文學,熟悉朝儀禮制,在梁世祖時,雖然為官得不到陞遷,但委任他的事情很重要,他和揚州刺史安成王陳頊、尚書僕射一到仲舉一起受先皇的遺詔輔政。

劉師知、到仲舉常常住在宮裡,參預決定許多事情。

陳頊和三百名身邊親信進駐尚書省,劉師知看到陳頊的門第和權勢為朝廷和民間所注目,心中妒嫉,和尚書左丞王暹等策劃擬把陳頊排擠出尚書省。

大家猶豫不定,不敢率先發難。

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一貫以維護名望氣節為己任,加上在東宮任職,是皇帝親自任命的,於是趕到尚書省假傳聖旨對陳頊說:「現在天下無事,安成王可以回自己的東府管理州務。」

頊將出,中記室一毛一喜,馳入見頊曰:「陳有天下日淺,國禍繼臻,中外危懼。

太后深惟至計,令王入省輩康庶績,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

宗壯之重,願王三思,須更聞奏,無使一奸一人得肆其謀。

今出外即受制於人,譬如曹爽,願作富家翁,其可得邪!」瑣遣喜與領軍將軍吳明徹籌之,明徹曰:「嗣君諒暗,萬機多闕。

殿下親實周、邵,當輔安社稷,願留中勿疑。」

陳頊正準備離開尚書省,中記室一毛一喜趕來見他,說:「陳朝據有天下為時還很短,國家接連遇到大喪事,上一上一下一下都感到擔憂害怕。

太后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叫您安成王進尚書省輩同興舉各種事功,殷不佞所說的,一定不是太后的意思。

社稷的重任在身,希望您能三思,必須另行向朝廷奏報,不要使邪惡之徒的陰謀得逞。

現在離開尚書省就會受到別人的牽制束縛,比如像曹爽那樣,只願當個富家翁,這怎能如願!」陳頊派一毛一喜和領軍將軍吳明徹商議,吳明徹說:「繼位的國君正在居喪,日常紛繁的政務很多還沒有著手。

殿下親如周公、召公,應當輔助皇上安定國家,希望殿下留在尚書省,不必疑慮。」

頊乃稱疾,召劉師知,留之與語,使一毛一喜先入言於太后,太后曰:「今伯宗幼弱,政事並委二郎。

此非我意。」

喜又言於帝。

帝曰:「此自師知等所為,朕不知也。」

喜出,以報頊。

頊因囚師知,自入見太后及帝,極陳師知之罪,仍自草敕請畫,以師知付廷尉,其夜,於獄中賜死。

以到仲舉為金紫光祿大夫。

王暹、殷不佞並付治。

不佞,不害之弟也,少有孝行,頊雅重之,故獨得不死,免官而已。

王暹伏誅。

自是國政盡遍於頊。

陳頊於是假裝生病,請劉師知來,留住他進行談話,同時派一毛一喜先向太后稟告。

太后說:「現在伯宗皇帝年幼,政事都委託給二郎陳頊。

殷不佞所說的不是我的意思。」

一毛一喜又去向陳廢帝說這件事。

陳廢帝說:「這是劉師知他們自己的所作所為,朕並不知道。」

一毛一喜回來報告給陳頊。

陳頊把劉師知囚禁起崑來,親自進宮見太后和皇帝,極力陳述劉師知的罪行,自己起草了詔命請皇帝御批,把劉師知交給廷尉,這天夜裡,在牢獄中把他賜死。

任命到仲舉為金紫光祿大夫。

王暹、殷不佞一同交送有關部門治罪。

殷不佞是殷不害的弟弟,少年時對父母很孝順,陳頊平素很看重他,所以唯獨他沒有被處死,只是被罷官而已。

王暹被處死。

從此以後國家大政都歸於陳頊。

右衛將軍會稽韓子高,鎮領軍府,在建康諸將中士馬最盛,與仲舉通謀。

事未發。

一毛一喜請簡士馬配子高,並賜鐵炭,使修器甲。

頊驚曰:「子高謀反,方欲收執,何為更如是邪?」

喜曰:「山陵始畢,邊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為杖順。

若收之,恐不即授首,或能為人患。

宜推心安誘,使不自疑,伺間圖之,一壯士之力耳。」

頊深然之。

右衛將軍會稽人韓子高,鎮守幕府,在建康的諸多將帥中,部下的兵馬最為強盛,曾經和到仲舉聯繫共謀。

這件事沒有揭露。

一毛一喜請陳頊選派士兵馬匹給韓子高,並賜給他鐵和木炭,供他修治兵器盔甲。

陳頊感到驚訝說:「韓子高參預謀反,正要把他抓起來,為什麼反倒這樣?」

一毛一喜說:「先帝的山陵剛修建完畢,邊境的盜寇還很多,韓子高受前朝的委用,號稱憑倚之材。

如果抓他,恐怕不能斬殺,或許變成禍患。

應當對他推心置腹安一撫誘導,使他不產生懷疑,等到有機會再對付他,只要一個壯士的力量就夠了。」

陳頊非常同意。

仲舉既廢歸私第,心不自安。

子郁,尚世祖妹信義長公主,除南康內史,未之官。

子高亦自危,求出為衡、廣諸鎮;郁每乘小輿,蒙婦人衣,與子高謀。

會前上虞令陸及子高軍主告其謀反。

頊在尚書省,因召文武在位議立皇太子。

平旦,仲舉、子高入省,皆執之,並郁送廷尉,下詔,於獄賜死,余一黨一一無所問。

到仲舉被免職後回到住所,心裡很不平靜。

他的兒子到郁,娶文帝的妹妹信義長公主為妻,授南康內史的官職,他沒有赴任。

韓子高自己也感到有危險,請求離京鎮守衡、廣等州;到郁往往坐小轎,蒙上婦女的衣服,到韓子高那裡去策劃。

恰巧前上虞令陸和韓子高軍隊的主將檢舉到郁謀反。

陳頊在尚書省,召集在位的文武大臣們商議立皇太子的事。

清晨,到仲舉、韓子高到尚書省,都被抓起來,連同到郁一併押送廷尉,詔令在獄中賜死,他們的余一黨一一個也不追問。

[9]辛亥,南豫州刺史余孝頃坐謀反誅。

[9]辛亥(初十),陳朝南豫州刺史余孝頃以謀反罪被殺。

[10]癸丑,以東揚州刺史始興王伯茂為中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伯茂,帝之母弟也,劉師知、韓子高之謀,伯茂皆預之;司徒頊恐扇動內外,故以為中衛,專使之居禁中,與帝游處。

[10]癸丑(十二日),陳朝任命東揚州刺史始興王陳伯茂為中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陳伯茂是廢帝的同母兄弟,劉師知、韓子高的陰謀,陳伯茂都曾參預;司徒陳頊恐怕陳伯茂在朝內外煽惑,所以叫他任中衛,專門住在宮裡,陪伴廢帝出遊居住。

[11]三月,甲午,以尚書右僕射沈欽為侍中、左僕射。

[11]三月,甲午(二十三日),陳朝任命尚書右僕射沈欽為侍中、左僕射。

[12]夏,四月,癸丑,齊遣散騎常侍司馬幼之來聘。

[12]夏季,四月,癸丑(十三日),北齊派散騎常侍司馬幼之到陳朝聘問。

[13]湘州刺史華皎聞韓子高死,內不自安,繕甲聚徒,撫循所部,啟求廣州,以卜朝廷之意。

司徒頊偽許之,而詔書未出。

皎遣使潛引周兵,又自歸於梁,以其子玄響為質。

[13]陳朝的湘州刺史華皎聽說韓子高被處死,內心忐忑不安,便修造盔甲聚集徒眾,安一撫部下,上奏要求擔任廣州刺史,以窺測朝廷的意思。

司徒陳頊假意答允,而沒有下詔書。

華皎派使者暗中引來北周軍隊,自己又投奔後梁,以自己的兒子華玄響作為人質。

五月,癸巳,頊以丹楊尹吳明徹為湘州刺史。

五月,癸巳(二十三日),陳頊任命丹楊尹吳明徹為湘州刺史。

[14]甲午,齊以東平王儼為尚書令。

[14]甲午(二十四日),北齊任命東平王高儼為尚書令。

[15]司徒頊遣吳明徹帥舟師三萬趣郢州,丙申,遣征南大將軍淳於量帥舟師五萬繼之,又遣冠武將軍楊文通從安成步道出茶陵,巴山太守黃法慧從宜陽崑出澧陵,共襲華皎,並與江州刺史章昭達、郢州刺史程靈洗合謀進討。

六月,壬寅,以司空徐度為車騎將軍,總督建康諸軍,步道趣湘州。

[15]司徒陳頊派吳明徹率領三萬水軍進取郢州,丙申(二十五日),派征南大將軍淳於量率領五萬水軍相繼跟進,又派冠武將軍楊文通從安成陸路向茶陵進兵,巴山太守黃法慧從宜陽進兵澧陵,共同攻襲華皎,並和江州刺史章昭達、郢州刺史程靈洗合謀進討。

六月,壬寅(初三),任命司空徐度為車騎將軍,總督建康的軍隊,從陸路進兵湘州。

[16]辛亥,周主尊其母叱奴氏為皇太后。

[16]辛亥(十二日),北周國主向母親叱奴氏上皇太后尊號。

[17]己未,齊封皇弟仁機為西河王,仁約為樂一浪一王,仁儉為穎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直為丹楊王,仁謙為樂海王。

[17]己未(二十日),北齊封皇弟高仁機為西河王,高仁約為樂一浪一王,高仁儉為穎川王,高仁雅為安樂王,高仁直為丹楊王,高仁謙為東海王。

[18]華皎使者至長安;梁王亦上書言狀,且乞師;周人議出師應之。

司會崔猷曰:「前歲東征,死傷過半。

比雖循撫,瘡痍未復。

今陳氏保境息民,共敦鄰好,豈可利其土地,納其叛臣,違盟約之信,興無名之師乎!」晉公護不從。

閏六月,戊寅,遣襄州總管衛公直督柱國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將兵助之。

[18]華皎的使者到長安;梁王也上書說明情況,請求北周派軍隊支援;周朝人商議準備派軍隊答允對方請求。

司會崔猷說:「前年東征洛陽,軍隊死傷過半。

近來雖然加以安一撫,但遭受的創傷還沒有平復。

現在陳朝保境安民,和我們睦鄰友好,怎麼能貪圖它的土地,接納他們的叛臣,違背和對方盟約的信義,出動無名之師?」

晉公宇文護不接受意見。

閏六月,戊寅(二十一日),派襄州總管衛公直督領柱國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率領軍隊去幫助華皎。

[19]辛巳,齊左丞相咸陽武王斛律金卒,年八十。

長子光為大將軍,次子羨及孫武都並開府儀同三司,出鎮方岳,其餘子孫封侯顯貴者甚眾。

門中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事齊貴一寵一,三世無比。

自肅宗以來,禮敬尤重,每朝見,常聽乘步挽車至階,或以羊車迎之。

然金不以為喜,嘗謂光曰:「我雖不讀書,聞古來外戚鮮有能保其族者。

女若有一寵一,為諸貴所嫉;無一寵一,為天子所憎。

我家直以勳勞致富貴,何必藉女一寵一也!」

[19]辛巳(二十四日),北齊左丞相咸陽武王斛律金死去,終年八十歲。

他的長子斛律光為大將軍,次子斛律羨和孫子斛律武都封開府儀同三司,出任州的地方長官,其他子孫被封侯而顯貴的很多。

斛律氏的門第中出了一個皇后,兩個太子妃,娶了三個公主,服事北齊受到恩一寵一,三代無比。

自孝昭帝以來,特別禮待尊敬,每當上朝拜見天子,常常准許乘用人推的車輛到宮殿的台階前,或用羊拉的車去迎接他上朝。

然而斛律金並不為這種待遇而感到高興,曾經對斛律光說:「我雖然不讀書,但聽到從古以來帝王的母族、妻族很少有能夠保護自己親族的。

女的如果得到皇帝的一寵一愛一,就會受到公侯權貴們的妒嫉;如果不得一寵一愛一,就會被天子憎恨。

我家一直以功勳勞績而得到富貴,何必依靠女兒受到皇帝的恩一寵一!」

[20]壬午,齊以東平王儼錄尚書事,以左僕射趙彥深為尚書令,並省尚書左僕射婁定遠為左僕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僕射。

定遠,昭之子也。

[20]壬午(二十五日),北齊任命東平王高儼為錄尚書事,左僕射趙彥深為尚書令,並省尚書左僕射婁定遠為左僕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僕射。

婁定遠是婁昭的兒子。

[21]秋,七月,戊申,立皇子至澤為太子。

[21]秋季,七月,戊申(二十二日),陳朝立皇子陳至澤為太子。

[22]八月,齊以任城王為太師,馮翊王潤為大司馬,段韶為左丞相,賀拔仁為右丞相,侯莫陳相為太宰,婁睿為太傅,斛律光為太保,韓祖念為大將軍,趙郡王睿為太尉,東平王儼為司徒。

[22]八月,北齊任命任城王高為太師,馮翊王高潤為大司馬,段韶為左丞相,賀拔仁為右丞相,侯莫陳相為太宰,婁睿為太傅,斛律光為太保,韓祖念為大將軍,趙郡王高睿為太尉,東平王高儼為司徒。

儼有一寵一於上皇及胡後,時兼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

魏朝崑故事:中丞出,與皇太子分路,王公皆遙駐車,去牛,頓軛於地,以待其過;其或遲違,則前驅以赤棒一棒之。

自遷鄴以後,此儀廢絕,上皇欲尊一寵一儼,命一遵舊制。

儼初從北宮出,將上中丞,凡京畿步騎、領軍官屬、中丞威儀、司徒鹵簿,莫不畢從。

上皇與胡後張幕於華林園東門外而觀之,遣中使驟馬趣仗。

不得入,自言奉敕,赤棒卒應聲碎其鞍,馬驚,人墜。

上皇大笑,以為善,更敕駐車,勞問良久。

觀者傾鄴城。

高儼受到太上皇和胡後的恩一寵一,當時兼任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

魏朝舊時的制度是:中丞外出時,和皇太子分路而行,王公們離他們很遠時就要停車,把駕車的牛牽走,把車軛放在地上,等待他們通過;如果行動稍有遲緩就是違法,開道的前驅就用紅色的棍棒打驅逐。

自從遷都到鄴城以後,這種儀式已經廢除,太上皇為了表示對高儼的尊重一寵一愛一,下令恢復這種制度。

高儼剛離開北宮,就職中丞,凡是京畿的步騎、領軍的屬官、中丞和司徒的儀仗隨從,都全部出動,太上皇帝和胡後在華林園東門外設置帷幕觀看,派遣使者騎馬疾馳到高儼的儀仗隊那裡。

使者不得進入,自稱是奉皇帝的命令而來的,手持紅色棍棒的兵士應聲打碎使者的馬鞍,馬受到驚嚇,把使者顛下來。

太上皇大笑,以為很好,還下令高儼停車。

對他慰問了很久。

全鄴城的人都出來觀看。

儼恆在宮中,坐含光殿視事,諸父皆拜之。

上皇或時如并州,儼恆居守。

每送行,或半路,或至晉陽乃還。

器玩服飾,皆與齊主同,所須悉官給。

嘗於南宮見新冰早李,還,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無!」自是齊主或先得新奇,屬官及工人必獲罪。

儼一性一剛決,嘗言於上皇曰:「尊兄懦,何能帥左右!」上皇每稱其才,有廢立意,胡後亦勸之,既而中止。

高儼常在宮裡,坐在含光殿辦理政事,同宗族長輩都向他下拜表示尊敬。

太上皇有時去并州,高儼便常常在宮中留守。

給太上皇送行時,或送到半路,或送到晉陽才回宮。

他的用具服飾,都和北齊國主的一般,需用的東西都由官府供給。

曾經在北齊國主所住的南宮見到剛送來的冰鎮的李子,回去後,勃然大怒說:「我的哥哥有這個,我為什麼卻沒有!」從此以後北齊國主比他先得到新奇的東西,屬官和工匠一定會獲罪。

高儼一性一情剛愎果斷,曾對太上皇說:「哥哥懦弱,怎麼能統率左右!」太上皇往往稱讚他的才能,有廢高緯立高儼的意思,胡後也勸他這樣做,但不久就中止了這個想法。

[23]華皎遣使誘章昭達,昭達執送建康。

又誘程靈洗,靈洗斬之。

皎以武州居其心腹,遣使誘都督陸子隆,子隆不從;遣兵攻之,不克。

巴州刺史戴僧朔等並隸於皎,長沙太守曹慶等,本隸皎下,遂為之用。

司徒頊恐上流守宰皆附之,乃曲赦湘、巴二州。

九月,乙巳,悉誅皎家屬。

[23]華皎派使者去勸誘章昭達,被章昭達捉住送到建康。

又派使者去勸誘程靈洗,被程靈洗殺死。

華皎因為武州是他的心腹要地,派使者去勸誘武州都督陸子隆,陸子隆不肯聽從;華皎派軍隊去進攻,也沒有攻克。

巴州刺史戴僧朔等都隸屬華皎,長沙太守曹慶等人,原先也隸屬華皎,因此都為華皎效命。

司徒陳頊擔心上游一帶的郡守地方官都歸附華皎,便特別赦免了湘、巴二州。

九月,乙巳(初七),把華皎的家屬全部處死。

梁以皎為司空,遣其柱國王一操一將兵二萬助之。

周權景宣將水軍,元定將陸軍,衛公直總之,與皎俱下。

淳於量軍夏口,直軍魯山,使元定以步騎數千圍郢州。

皎軍於白螺,與吳明徹等相持。

徐度、楊文通由嶺路襲湘州,盡獲其所留軍士家屬。

後梁任命華皎為司空,派柱國王一操一領兵二萬去援助他。

北周權景宣率領水軍,元定率領陸軍,由衛公宇文直總轄,和華皎的軍隊一起順流而下,淳於量駐軍夏口,宇文直駐軍魯山,元定以幾千名步、騎兵包一皮圍郢州。

華皎在白螺駐軍,和吳明徹的陳朝軍隊互相鉗制。

陳朝的徐度、楊文通從陸路奔襲湘州,把華皎留在湘州的軍士家屬全部俘虜。

皎自巴陵與周、梁水軍順流乘風而下,軍勢甚盛,戰於沌口。

量、明徹募軍中小艦,多賞金銀,令先出當西軍大艦受其拍;西軍諸艦發拍皆盡,然後量等以大艦拍之,西軍艦皆碎,沒於中流。

西軍又以艦載薪,因風縱火,俄而風轉,自一焚,西軍大敗。

皎與戴僧朔單舸走,過巴陵,不敢發岸,逕奔江陵;衛公直亦奔江陵。

華皎從巴陵與北周、後梁的水軍順流乘風西下,軍勢很強盛,在沌口和陳崑朝軍隊發生戰鬥。

淳於量、吳明徹募集了軍隊中的小船,賞給許多金銀,命令先行出發承受北周、後梁水軍大船上「拍竿」的攻擊;等對方船上「拍竿」發射的石塊,淳於量等便用大船上的「拍竿」向對方進攻,北周、後梁的大船都被「拍竿」擊破,沉沒在沌口中游。

北周、後梁的軍隊又用船裝載了乾柴,借風力縱火引向對方,不久風向轉變,火燒到自己,北周、後梁的軍隊大敗。

華皎和戴僧朔乘一隻船逃走,路過巴陵,不敢靠岸,直奔江陵,衛公宇文直也奔向江陵。

元定孤軍,進退無路,斫竹開徑,且戰且引,欲趣巴陵。

巴陵已為徐度等所據,度等遣使偽與結盟,許縱之還國;定信之,解仗就度,度執之,盡俘其眾,並擒梁大將軍李廣。

定憤恚而卒。

元定的孤軍,進退無路,砍斷竹子開出道路,且戰且退,想退到巴陵。

這時巴陵已經被徐度等所佔領,徐度等派使者假裝願意和他結盟,答允放他回北周;元定相信了,解除了武裝歸順徐度,徐度捉住他,並俘虜了元定的全部軍隊,還擒獲了後梁的大將軍李廣。

元定憤怒而死。

皎一黨一曹慶等四十餘人並伏誅。

唯以岳陽太守章昭裕,昭達之弟,桂陽太守曹宣,高祖舊臣,衡陽內史汝陰任忠,嘗有密啟;旨宥之。

華皎的余一黨一曹慶等四十多人都被殺。

只有岳陽太守章昭裕因為是章昭達的弟弟,桂陽太守曹宣是陳朝高祖時的老臣,衡陽內史汝陰任忠曾經向朝廷上過密啟,這三人被寬恕免罪。

吳明徹乘勝攻梁河東,拔之。

吳明徹乘勝攻克後梁的河東郡。

周衛公直歸罪於樑柱國殷亮;梁主知非其罪,然不敢違,遂誅之。

北周衛公宇文直把失敗歸罪於後梁的柱國殷亮;後梁明帝雖然明白不是殷亮的罪過,因為不敢違抗宇文直的意志,便把他殺死。

周與陳既交惡,周沔州刺史裴寬白襄州總管,請益戍兵,並遷城於羊蹄山以避水。

總管兵未至,程靈洗舟師奄至城下。

會大雨,水暴一漲,靈洗引大艦臨城發拍,擊樓堞皆碎,矢石盡夜攻之三十餘日;陳人登城,寬猶帥眾執短兵拒戰;又二日,乃擒之。

北周和陳朝既關係破裂,互相仇視,北周的沔州刺史裴寬向襄州總管報告,請求增加衛戍的軍隊,並把城池遷到羊蹄山以遠離水邊。

襄州總管的援軍還沒到,程靈洗的水軍船隊已經來到城下。

正遇天降大雨,河水猛漲,程靈洗把大船駛到城邊用「拍竿」發起攻擊,把城上的矮牆都打碎了,又用箭和石塊攻打了三十多天;陳朝軍隊登上城牆,裴寬還率領軍隊用短兵器抵抗;過了兩天,裴寬被擒。

[24]丁巳,齊上皇如晉陽。

山東水,饑,僵一屍一滿道。

[24]丁巳(十九日),北齊太上皇帝去晉陽。

山東發生水災、饑荒,道路上都是一屍一體。

[25]冬,十月,甲申,帝享太廟。

[25]冬季,十月,甲申(十七日),陳廢帝到太廟祭祀祖宗。

[26]十一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26]十一月,戊戌朔(初一),出現日食。

[27]丙午,齊大赦。

[27]丙午(初九),北齊大赦全國。

[28]癸丑,周許穆公宇文貴自突厥還,卒於張掖。

[28]癸丑(十六日),北周許穆公宇文貴從突厥回朝,中途死在張掖。

[29]齊上皇還鄴。

[29]北齊太上皇回鄴城。

[30]十二月,周晉公護母卒,詔起,令視事。

[30]十二月,北周晉公宇文護的母親死去,周武帝下詔讓他不必守喪,叫他就職治事。

[31]齊秘書監祖,與黃門侍郎劉逖友善。

欲求宰相,乃疏趙彥深、元文遙、和士開罪狀,令逖奏之,逖不敢通;彥深等聞之,先詣上皇自陳。

上皇大怒,執,詰之,因陳士開、文遙、彥深等朋一黨一、弄權、賣官、鬻獄事。

上皇曰:「爾乃誹謗我!」曰:「臣不敢誹謗,陛下取人女。」

上皇曰:「我以其饑饉,收養之耳。」

曰:「何不開倉振給,乃買入後宮乎?」

上皇益怒崑,以刀環築其口,鞭杖亂下,將撲殺之。

呼曰:「陛下勿殺臣,臣為陛下合金丹。」

遂得少寬。

曰:「陛下有一范增不能用。」

上皇又怒曰:「爾自比范增,以我為項羽邪?」

曰:「項羽布衣,帥烏合之眾,五年而成霸業。

陛下藉父兄之資,才得至此,臣以為項羽未易可輕。」

上皇愈怒,令以土塞其口。

且吐且言,乃鞭二百,配甲坊,尋徙光州,敕令牢掌。

別駕張奉福曰:「牢者,地牢也。」

乃置地牢中,桎梏不離身;夜,以蕪菁子為燭,眼為所熏,由是失明。

[31]北齊秘書監祖,和黃門侍郎劉逖關係很好。

祖想做宰相,便上疏陳述趙彥深、元文遙、和士開的罪狀,叫劉逖向太上皇奏報,劉逖不敢啟奏;趙彥深等人聽到後,自己先到太上皇那裡申述情況。

太上皇勃然大怒,把祖抓來,親自審問,祖說出和士開、元文遙、趙彥深等人拉幫結一黨一、玩一弄權術、出賣官職、辦獄受賄的事實。

太上皇說:「你是在誹謗我!」祖說:「臣不敢誹謗,因為陛下娶了人家的女兒。」

太上皇說:「我因為她們遭受災荒饑饉,所以才收養她們。」

祖說:「那為什麼不開糧倉賑濟糧食,反把她們買到後宮?」

太上皇更加惱怒,用刀把的鐵環鑿他的嘴,用鞭子棍子亂打,要把他打死。

祖大叫說:「陛下不要殺臣,臣能給陛下煉金丹。」

這才稍為緩和。

祖說:「陛下有一個象范增那樣的人卻不能用他。」

太上皇又大怒說:「你把自己比作范增,把我比作項羽嗎?」

祖說:「項羽出身布衣,率領烏合之眾,用五年時間而成就霸業。

陛下靠了父兄的地位、聲望,才有今天,臣以為不能輕視項羽。」

太上皇愈加震怒,叫人用土塞在他嘴裡。

祖邊吐邊說,被鞭打二百,發配甲坊做工,不久又把他遷到光州,命令他做「牢掌」。

別駕張奉福說:「牢,就是地牢。」

便把他囚在地牢裡,戴上手一銬腳鐐;晚上點燃蔓菁子油代替蠟燭,眼睛被煙火所熏,從此失明。

[32]齊七兵尚書畢義雲,為治酷忍,非人理所及,於家尤甚。

夜,為盜所殺,遺其刀,驗之,其子善昭所佩刀也。

有司執善昭,誅之。

[32]北齊七兵尚書畢義雲,治下非常殘酷,超乎人理,對家人更是如此。

夜晚,被人殺死,現場留下刀子,經過查證,是他兒子畢善昭的佩刀。

官府逮捕了畢善昭,將他處死。

二年(戊子、568)

二年(戊子,公元568年)

[1]春,正月,己亥,安成王頊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

[1]春季,正月,己亥(初三),安成王陳頊進位太傅,領司徒,加特殊的禮遇。

[2]辛丑,周主祀南郊。

[2]辛丑(初五),北周國主到南郊祭祀。

[3]癸亥,齊主使兼散騎常侍鄭大護來聘。

[3]癸亥(二十七日),北齊國主派兼散騎常侍鄭大護來陳朝聘問。

[4]湘東忠肅公徐度卒。

[4]陳朝的湘東忠肅公徐度死。

[5]二月,丁卯,周主如武功。

[5]二月,丁卯(初二),北周國主去武功。

[6]突厥木桿可汗貳於周,更許齊人以婚,留陳公純等數年不返。

會大雷風,壞其穹廬,旬日不止。

木桿懼,以為天譴,即備禮送其女於周,純等奉之以歸。

三月,癸卯,至長安,周主行親迎之禮。

甲辰,周大赦。

[6]突厥木桿可汗對北周產生二心,答允和北齊聯姻,把北周派去迎親的使者陳公純等人扣留了好幾年不放回去。

恰逢天上打雷颳風,木桿可汗所住的氈帳受到破壞,大雷風十天都沒有停止。

木桿可汗感到懼怕,以為這是上天對他的譴責,於是準備了禮物送女兒去北周,陳公純等侍奉她歸來。

三月,癸卯(初三),抵達長安,北周君主行親迎之禮。

甲辰(初九),北周大赦全國。

[7]己巳,齊以東平王儼為大將軍,南陽王綽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徐顯秀為司空,廣寧王孝珩為尚書令。

[7]乙巳(初十),北齊任命東平王高儼為大將軍,南陽王高綽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徐顯秀為司空,廣寧王高孝珩為尚書令。

[8]戊午,周燕文公於謹卒。

謹勳高位重,而事上益恭,每朝參,所從不過二三騎。

朝廷有大事,多與謹謀之。

謹盡忠補益,於功臣中特被親信,禮遇隆崑重,始終無間;教訓諸子,務存靜退,而子孫蕃衍,率皆顯達。

[8]戊午(二十三日),北周燕文公於謹去世。

於謹雖然功勳很高,地位重要,而侍奉皇帝非常恭敬,每逢上朝參拜皇帝,騎馬的隨從不過二三人。

朝廷遇到大事,皇帝都和於謹商量。

於謹竭盡忠誠增益幫助,在所有功臣中特別被親信,賜給他很高的禮遇,君臣間始終沒有隔閡;他還教育兒子們一定要恬靜謙虛,後來子孫蕃衍,都很顯貴。

[9]吳明徹乘勝進攻江陵,引水灌之。

梁主出頓紀南以避之。

周總管田弘從梁主,副總管高琳與梁僕射王一操一守江陵三城,晝夜拒戰十旬。

梁將馬武、吉徹擊明徹,敗之。

明徹退保公安,梁主乃得還。

[9]吳明徹乘勝進攻江陵,引水淹城。

後梁國主出走駐屯在紀南躲避大水。

北周總管田弘跟從後梁國主,副總管高琳和後梁僕射王一操一守衛江陵三城,日夜拒戰達一百天,後梁將領馬武、吉徹攻擊吳明徹,將他打敗。

吳明徹退保公安,後梁國主才得以回朝。

[10]夏,四月,辛巳,周以達奚武為太傅,尉遲迥為太保,齊公憲為大司馬。

[10]夏季,四月,辛巳(十七日),北周任命達奚武為太傅,尉遲迥為太保,齊公宇文憲為大司馬。

[11]齊上皇如晉陽。

[11]北齊太上皇去晉陽。

[12]齊尚書左僕射徐之才善醫,上皇有疾,之才療之,既愈;中書監和士開欲得次遷,乃出之才為兗州刺史。

五月,癸卯,以尚書右僕射胡長仁為左僕射,士開為右僕射。

長仁,太上皇后之兄也。

[12]北齊尚書左僕射徐之才一精一通醫術,太上皇生病,徐之才為他治療,很快就痊癒了;中書監和士開想按次序得到陞遷,便將徐之才外放為兗州刺史。

五月,癸卯(初九),任命尚書右僕射胡長仁為左僕射,和士開為右僕射。

胡長仁是太上皇后的哥哥。

[13]庚戌,周主享太廟;庚申,如醴泉宮。

[13]庚戌(十六日),北周國主到太廟祭祀行禮;庚申(二十六日),去醴泉宮。

[14]壬戌,齊上皇還鄴。

[14]壬戌(二十八日),北齊太上皇回鄴城。

[15]秋,七月,壬寅,周隨桓公楊忠卒,子堅襲爵。

堅為開府儀同三司、小爆伯,晉公護欲引以為腹心。

堅以白忠,忠曰:「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堅乃辭之。

[15]秋季,七月,壬寅(初九),北周隨桓公楊忠去世,兒子楊堅繼承爵位。

楊堅是開府儀同三司、小爆伯,晉公宇文護想用他作為自己的心腹。

楊堅曾把這件事告訴父親楊忠,楊忠說:「兩個婆婆之間的媳婦最難當,你不能去!」楊堅便推辭了。

[16]丙午,帝享太廟。

[16]丙午(十三日),陳廢帝到太廟祭祀行禮。

[17]戊午,周主還長安。

[17]戊午(二十五日),北周國主回長安。

[18]壬戌,封皇弟伯智為永陽王,伯謀為桂陽王。

[18]壬戌(二十九日),陳廢帝封弟弟陳伯智為永陽王,陳伯謀為桂陽王。

[19]八月,齊請和於周,周遣軍司馬陸程聘於齊;九月,丙申,齊使侍中斛斯文略報之。

[19]八月,北齊向北周求和,北周派軍司馬陸程到北齊聘問;九月,丙申(初四),北齊派侍中斛斯文略回聘。

[20]冬,十月,癸亥,周主享太廟。

[20]冬季,十月,癸亥(初二),北周國主到太廟祭祀行禮。

[21]庚午,帝享太廟。

[21]庚午(初九),陳廢帝到太廟祭祀行禮。

[22]辛巳,齊以廣寧王孝珩錄尚書事,左僕射胡長仁為尚書令,右僕射和士開為左僕射,中書監唐邕為右僕射。

[22]辛巳(二十日),北齊任命廣寧王高孝珩為錄尚書事,左僕射胡長仁為尚書令,右僕射和士開為左僕射,中書監唐邕為右僕射。

[23]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

[23]十一月,壬辰朔(初一),發生日食。

[24]齊遣兼散騎常侍李諧來聘。

[24]北齊派兼散騎常侍李諧來陳朝聘問。

[25]甲辰,周主如岐陽。

[25]甲辰(十三日),北周國主去岐陽。

[26]周遣開府儀同三司崔彥等聘於齊。

[26]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崔彥等人到北齊聘問。

[27]始興王伯茂以安成王頊專一政,意甚不平,屢肆惡言。

甲寅,以太皇太后令誣帝,雲與劉師知、華皎等通謀。

且曰:「文皇知子之鑒,事等帝堯;傳弟之懷,又符太伯。

今可還申曩志,崇立賢君。」

遂廢帝為臨海王,以安成王入纂。

又下令,黜伯茂為溫麻侯,置諸別館,安成王使盜邀之於道,殺之車中。

[27]陳朝的始興王陳伯茂因為安成王陳頊專一政,心中不平,經常口出惡言。

甲寅(二十三日),陳頊借太皇太后的令誣告廢帝,說他和劉師知、華皎等人互通共謀。

還說:「文皇帝對兒子的審察,不想傳位給他,這事相當於唐堯那樣;傳位給弟弟的胸懷,又像泰伯那樣。

現在應當重申文皇帝以前的意向,另立一個賢明的君主。」

於是把在位的皇帝廢為臨海王,以安成王陳頊入繼皇帝位。

又下命令把陳伯茂貶為溫麻侯,安置在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別館裡,安成王陳頊嗾使強盜在路上將他截住,把他殺死在車裡。

[28]齊上皇疾作,驛追徐之才,未至。

辛未,疾亟,以後事屬和士開,握其手曰:「勿負我也!」遂殂於士開之手。

明日,之才至,復遣還州。

[28]北齊太上皇生病,派驛使追召徐之才回來,徐之才沒能及時趕到。

辛未(初十),太上皇病得很重,把後事委託給和士開,握著他的手說:「你不要辜負我的委託!」還沒放開手就死了。

第二天,徐之才趕到,又叫他回兗州。

士開秘喪三日不發。

黃門侍郎馮子琮問其故,士開曰:「神武、文襄之喪,皆秘不發。

今至尊年少,恐王公有貳心者,意欲盡追集於涼風堂,然後與公議之。」

士開素忌太尉錄尚書事趙郡王睿及領軍婁定遠,子琮恐其矯遺詔出睿於外,奪定遠禁兵,乃說之曰:「大行先已傳位於今上,群臣富貴者,皆至尊父子之恩,但令在內貴臣一無改易,王公必無異志。

世異事殊,豈得與霸朝相比!且公不出宮門已數日,升遐之事,行路皆傳,久而不一舉,恐有他變。」

士開乃發喪。

和士開三天秘不發喪。

黃門侍郎馮子琮問他是什麼原因,和士開說:「神武、文襄帝的喪事,都秘而不發。

現在皇上年幼,恐怕王公中有對朝廷懷二心的,我想把他們都召集到涼風堂,然後和他們一起商量。」

和士開一貫忌恨太尉錄尚書事趙郡王高睿和領軍婁定遠,馮子琮怕和士開假傳遺詔把高睿排擠在外,而去奪取婁定遠禁兵的軍權,於是對他說:「太上皇帝以前已經把皇位傳給當今皇帝,群臣所以能夠富貴,都是太上皇和皇帝父子的恩德,只要使在朝的貴臣能保持他們的地位,王公們一定不會有二心,時代變化而事情也各不相同,怎能和神武、文襄帝的時代相提並論!而且您已經幾天沒出宮門,太上皇駕崩的事,外面都已經傳開了,時間過了很久還不一舉喪,只怕發生別的變化。」

和士開於是發喪。

丙子,大赦。

戊寅,尊太上皇后為皇太后。

丙子(十五日),大赦全國。

戊寅(十七日),給太上皇后上皇太后的尊號。

侍中尚書左僕射元文遙,以馮子琮,胡太后之妹夫,恐其贊太后干預朝政,與趙郡王睿、和士開謀,出子琮為鄭州刺史。

侍中尚書左僕射元文遙,因為馮子琮是胡太后的妹夫,怕他幫助胡太后干預朝政,和趙郡王高睿、和士開合謀,把馮子琮貶為鄭州刺史。

世祖驕奢一婬一,役繁賦重,吏民苦之。

甲申,詔:「所在百工細作,悉罷之。

鄴下、晉陽、中山宮人、官口之老病者,悉簡放。

諸家緣坐在流所者,聽還。」

北齊武成帝在世時驕奢一婬一佚,徭役繁多賦稅苛重,官吏和百姓都感到困苦。

甲申(二十三日),下詔書:「所有從事營建製造等事的工匠和官員都撤銷。

鄴下、晉陽、中山等宮的宮人和年老有病的官中奴婢,一律放歸民間。

凡是崑由於親屬犯罪而遭株連流放在外的,可以回原籍。」

[29]周梁州恆稜獠叛,總管長史南鄭趙文表討之。

諸將欲四面進攻,文表曰:「四面攻之,獠無生路,必盡死以拒我,未易可克。

今吾示以威恩,為惡者誅之,從善者撫之。

善惡既分,破之易矣。」

遂以此意遍令軍中。

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恆稜親識,即以實報之。

恆稜猶豫未決,文表軍已至其境。

獠中先有二路,一平一險,有獠帥數人來見,請為鄉導。

文表曰:「此路寬平,不須為導。

卿但先行慰諭子弟,使來降也。」

乃遣之。

文表謂諸將曰:「獠帥謂吾從寬路而進,必設伏以邀我,當更出其不意。」

乃引兵自險路入。

乘高而望,果有伏兵。

獠既失計,爭帥眾來降。

文表皆慰撫之,仍征其租稅,無敢違者。

周人以文表為蓬州長史。

[29]北周梁州恆稜的獠人反叛,派總管長史南鄭人趙文表討伐。

將領們準備從四面進攻,趙文表說:「四面圍攻,他們便沒有生路,一定會拚死跟我們對抗,這就不容易攻克。

現在我們向他們分別予以嚴厲懲治和恩惠籠絡,對一意作惡的處死,對改惡從善的安一撫,這樣可以區分善惡,攻破他們就容易了。」

便把這個意思傳達到軍隊裡。

當時有歸附北周並參加了軍隊的獠人,不少和恆稜的獠人沾親帶故,相互認識,便據實告訴他們。

恆稜的獠人猶豫不決,趙文表的軍隊已經到了那裡。

通向恆稜的道路有兩條,一條平坦一條險要,有幾個獠人頭目來見趙文表,願意充當嚮導。

趙文表說:「這條路寬敞平坦,不用為我們當嚮導,你們可以先回去勸慰子弟,希望他們來投降。」

便讓他們回去。

趙文表對將領們說:「獠人的頭目以為我們會從寬路前進,一定設下埋伏阻擊我們,應當出其不意地行動。」

於是率領軍隊從險路開進。

登上高處瞭望,果然發現伏兵。

恆稜的獠人計謀未能得逞,爭相帶領部眾來投降。

趙文表對他們勸慰安一撫,仍舊向當地徵收租稅,沒有人敢違抗。

北周任命趙文表為蓬州長史。

高宗宣皇帝上之上太建元年(己丑、56一9)

陳宣帝太建元年(己丑,公元56一9年)

[1]春,正月,辛卯朔,周主以齊世祖之喪罷朝會,遣司會李綸吊賻,且會葬。

[1]春季,正月,辛卯朔(初一),北周國主因為武成帝的喪事停止朝會,派遣司會李綸前往弔唁贈送奠儀,參加喪葬儀式。

[2]甲午,安成王即皇帝位,改元,大赦。

復太皇太后為皇太后,皇太后為文皇后;立妃柳氏為皇后,世子叔寶為太子;封皇子叔陵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

乙未,上謁太廟。

丁酉,以尚書僕射沈欽為左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

勱,份之孫也。

[2]甲午(初四),安成王陳頊即皇帝位,改年號,大赦全國。

恢復太皇太后的皇太后稱號,皇太后稱文皇后;立妃子柳氏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太子;封皇子陳叔陵為始興王,作為昭烈王的後嗣。

乙未(初五),陳宣帝謁太廟。

丁酉(初七),任命尚書僕射沈欽為右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

王勱是王份的孫子。

[3]辛丑,上祀南郊。

[3]辛丑(十一日),陳宣帝到南郊祭天。

[4]壬寅,封皇子叔英為豫章王,叔堅為長沙王。

[4]壬寅(十二日),陳朝封皇子陳叔英為豫章王,陳叔堅為長沙王。

[5]戊午,上享太廟。

[5]戊午(二十八日),陳宣帝到太廟祭祀。

[6]齊博陵文簡王濟,世祖之母弟也,為定州刺史,語人曰:「次敘當至我矣。」

齊主聞之,陰使人就州殺之,葬贈如禮。

[6]北齊博陵文簡王高濟,是武成帝的同母兄弟,任定州刺史,對別人說:「按次序規定應當輪到我做皇帝了。」

北齊後主高緯聽說後,暗中派人去定州將他殺死,按規定儀式將他埋葬,追贈官爵。

[7]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7]二月,乙亥(十五日),陳宣帝到藉田舉行耕種儀式。

[8]甲申,齊葬武成帝於永平陵,廟號世祖。

[8]甲申(二十四日),北齊把武成帝葬在永平陵,廟號世祖。

[9]乙丑,齊徙東平王儼為琅邪王。

[9]己丑(二十九日),北齊把東平王高儼遷移到琅邪郡為琅邪王。

[10]齊遣侍中叱列長叉聘於周。

[10]北齊派侍中叱列長叉到北周聘問。

[11]齊以司空徐顯秀為太尉,並省尚書令婁定遠為司空。

[11]北齊任命司空徐顯秀為太尉,並省尚書令婁定遠為司空。

初,侍中、尚書右僕射和士開,為世祖所親狎,出入臥內,無復期度,遂得幸於胡後。

及世祖殂,齊主以士開受顧托,深委任之,威權益盛;與婁定遠及錄尚書事趙彥深、侍中·尚書左僕射元文遙、開府儀同三司唐邕、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度支尚書胡長粲俱用事,時號「八貴」。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於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云:「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

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睿等辭色愈厲。

儀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

太后曰:「異日論之,王等且散!」睿等或投冠於地,或拂衣而起。

明日,睿等復詣雲龍門,令文遙入奏之,三返,太后不聽。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匆匆,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

長粲覆命,太后曰:「成妹母子家者,兄之力也。」

厚賜睿等,罷之。

起初,侍中、尚書右僕射和士開,受武成帝的一寵一愛一親一暱,在皇帝臥室出入,不受限制,因此就和胡太后私通。

武成帝死後,北齊後主高緯因為和士開曾經受武成帝的顧托之命,所以對他信任重用,威勢和權力更大;他的婁定遠、錄尚書事趙彥深、侍中及尚書左僕射元文遙、開府儀同三司唐邕、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度支尚書胡長粲都在朝廷當權,當時號稱「八貴」。

太尉趙郡王高睿、大司馬馮翊王高潤、安德王高延宗和婁定遠、元文遙都對後主說,請後主把和士開調離朝廷去外地任職。

適逢胡太后在前殿請朝廷中的親貴們飲酒,高睿當面陳述和士開的罪過說:「和士開是先帝時的親近狎一玩之臣,仗勢作惡,接受賄賂,一婬一亂宮廷。

臣等出於正義不能閉口不說,所以冒死陳述。」

胡太后說:「先帝在世時,你們為什麼不說?今天是不是想欺侮我們孤兒寡母?姑且飲酒,不要多說!」高睿等人的言語和面色更加嚴厲。

儀同三司安吐根說:「臣家本來是經商胡人,得以位於諸多親貴的末尾,既然受到朝廷的厚恩,怎敢怕死!不把和士開從朝廷調走,朝野上下就不安定。」

胡太后說:「改日再談,你們都走吧!」高睿等有的把帽子扔在地上,有的甩衣袖離開座位,感到生氣。

第二天,高睿等再次到雲龍門,派元文遙進宮啟奏,進出三次,胡太后不聽。

左丞相段韶派胡長粲傳太后的話說:「先皇的靈柩還沒有殯葬,這件事太匆忙了,望你們再考慮!」高睿等都表示拜謝。

胡長粲回宮覆命,胡太后說:「成就妹妹我母子全家的,是哥哥你的力量。」

又給高睿等人優厚的賞賜,事情暫時作罷。

太后及齊主召問士開,對曰:「先帝於群臣之中,待臣最厚。

陛下諒暗始爾,大臣皆有覬覦。

今若出臣,正是翦陛下羽翼。

宜謂睿云:『文遙與臣,俱受先帝任用,豈可一去一留!並可用為州,且出納如舊。

待過山陵,然後遣之。

』睿等謂臣真出,心必喜之。」

帝及太后然之,告睿等如其言。

乃以士開為兗州刺史,文遙為西兗州刺史。

葬畢,睿等促士開就路。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

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謂睿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宜苦違!」睿曰:「吾受委不輕。

今嗣主幼沖,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遂更見太后,苦言之。

太后令酌酒賜睿,睿正色曰:「今論國家大事,非為卮酒!」言訖,遽出。

胡太后和後主把和士開召來詢問,和士開回答說:「先帝在群臣中,待臣最優厚。

陛下剛居喪不久,大臣們都懷有非份的企圖。

現在如果把臣調走,正好比剪掉陛下的羽翼。

應該對高睿說:『元文遙與和士開,都是受先帝信任重用的,怎麼能去一個留一個!都可以出任州刺史,現在暫時還是擔任原有的官職,等太上皇的陵寢完工,然後派出去。

』高睿等以為臣真的被調走,心裡一定高興。」

後主和太后認為很對,就按和士開所說的那樣告訴高睿。

便任命和士開為兗州刺史,元文遙為西兗州刺史。

喪葬結束,高睿等就催促和士開出發就任。

胡太后打算留和士開過先皇百日祭再走,高睿不許;幾天之內,胡太后說了好幾次。

有知道胡太后隱私的太監,對高睿說:「太后的意思既然這樣,崑殿下何必苦苦反對!」高睿說:「我受朝廷的委託責任不輕。

現在繼位的君主年齡還小,怎麼能使一奸一臣在君主旁邊!如果不是以生命來守護,有何面目和這種人在一個天底下生活!」便再次去見胡太后,苦苦陳說。

胡太后叫人酌酒賜給他,高睿正顏厲色說:「我今天來是談國家大事,並不是為了一杯酒!」說完,立即離去。

士開載美一女珠簾詣婁定遠,謝曰:「諸貴欲殺士開,蒙王力,特全其命,用為方伯。

今當奉別,謹上二女子,一珠簾。」

定遠喜,謂士開曰:「欲還入不?」

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

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

定遠信之。

送至門,士開曰:「今當遠出,願得一辭覲二宮。」

定遠許之。

士開由是得見太后及帝,進說曰:「先帝一旦登遐,臣愧不能自死。

觀朝貴意勢,欲以陛下為乾明。

臣出之後,必有大變,臣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因慟哭。

帝、太后皆泣,問:「計安出?」

士開曰:「臣已得入,復何所慮,正須數行詔書耳。」

於是詔出定遠為青州刺史,責趙郡王睿以不臣之罪。

和士開送美一女和珍珠簾子給婁定遠,表示感謝說:「那些親貴們想殺我,蒙您大王的大力,特地保住了我的一性一命,任命為一州之長。

現在將要和你分別,特意送上兩個女子,一張珠簾。」

婁定遠大喜,對和士開說:「你還想回朝嗎?」

和士開答道:「我在朝內心裡不安已經很久了,現在得以離開,使本來的志願能夠實現,不願意再到朝內做官了。

但請求您對我加以保護,使我長久做大州的刺史就足夠了。」

婁定遠相信了。

把他送到門口,和士開說:「現在我要遠出了,很想見見太后和皇上向他們告辭。」

婁定遠答允他的要求。

和士開因此見到胡太后和後主,向他們進說道:「先帝去世時,臣慚愧自己沒能跟著去死。

臣觀察朝廷權貴們的意圖和架勢,想把陛下當作乾明年間的濟南王那樣對待。

我離開朝廷以後,一定有大的變化,我有什麼臉面見先帝在九泉之下!」於是哀痛地大哭起來,後主、胡太后也哭,問他:「你有什麼計策?」

和士開說:「臣已經進來見到你們,還有什麼顧慮,只須得到幾行字的詔書就行。」

於是後主下詔把婁定遠調出任青州刺史,斥責趙郡王高睿有僭越的罪過。

旦日,睿將復入諫,妻子鹹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寧死事先皇,不忍見朝廷顛沛。」

至殿門,又有人謂曰:「殿下勿入,恐有變。」

睿曰:「吾上不負天,死亦無恨。」

入,見太后,太后復以為言,睿執之彌固。

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

睿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

復以士開為侍中、尚書左僕射。

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余珍賂之。

第二天,高睿要再次進宮直言規勸胡太后,妻兒們都勸他不要去,高睿說:「國事重大,我寧可死去追隨先皇,不忍活著見到朝廷動盪變亂。」

他到了殿門,又有人告訴他:「殿下不要進去,恐怕有變。」

高睿說:「我上不負天,死也無恨。」

進入宮殿,見了胡太后,太后重申了自己的旨意,高睿更加固執己見。

出宮後,走到深巷,遇到士兵,把他捉住送到華林園的雀離佛院,命令劉桃枝將他毆打致死。

高睿主管朝廷政事的時間很久,清廉正直注意一操一守,朝野上下都感到冤枉痛惜。

重又任命和士開為侍中、尚書左僕射。

婁定遠把和士開送給他的東西又還給他,還添了一些別的珍寶對他賄賂。

[12]三月,齊主如晉陽。

夏,四月,甲子,以并州尚書省為大基聖寺,晉祠為大崇皇寺。

乙丑,齊主還鄴。

[12]三月,北齊後主去晉陽。

夏季。

四月,甲子(初五),以并州尚書省原址改為大基聖寺,晉祠為大崇皇寺。

乙丑(初六),北齊後主回鄴城。

[13]齊主年少,多嬖一寵一。

武衛將軍高阿那肱,素以諂佞為世祖及和士開所厚,世祖多令在東宮侍齊主,由是有一寵一;累遷並省尚書令,封淮陰王。

[13]北齊後主年紀很輕,有不少一寵一幸的佞臣。

武衛將軍高阿那肱,一向以善於花言巧語諂媚受到武成帝與和士開的厚待,武成帝常常叫他在東宮侍奉太子,因而深得一寵一愛一;累次陞遷到並省尚書令,封淮陰王。

世祖簡都督二十人,使侍衛東宮,昌黎韓長鸞預焉,齊主獨親一愛一長鸞。

長鸞,名鳳,以字行,累遷侍中、領軍,總知內省機密。

武成帝曾經挑選二十個都督,派去做太子的侍衛,昌黎人韓長鸞是其中之一,太子唯獨喜歡韓長鸞。

長鸞名鳳,通常用表字,累次陞遷到侍中、領軍、總知內省機密。

宮婢陸令萱者,其夫漢陽駱超,坐謀叛誅,令萱配掖庭,子提婆,亦沒為奴。

齊主之在襁褓,令萱保養之。

令萱巧黠,善取媚,有一寵一於胡太后,宮掖之中,獨擅威福,封為郡君,和士開、高阿那肱皆為之養子。

齊主以令萱為女侍中。

令萱引提婆入侍齊主,朝夕戲狎,累遷至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大將軍。

宮人穆舍利者,斛律後之從婢也,有一寵一於齊主;令萱欲附之,乃為之養母,薦為弘德夫人,因令提婆冒姓穆氏。

然和士開用事最久,諸幸臣皆依附之以固其一寵一。

有個名叫陸令萱的宮女,丈夫是漢陽人駱超,因為犯謀叛罪被處死,陸令萱被發配到皇宮中當宮女,兒子駱提婆,也沒入官府為奴。

後主還是嬰兒時,由陸令萱當保姆。

陸令萱乖一巧狡猾,善於討好諂媚,所以得到了胡太后的一寵一愛一,宮婢之中,唯獨她作威作福,被封為郡君,和士開、高阿那肱都是她的乾兒子。

後主封她為女侍中。

陸令萱引薦駱提婆進宮奉侍國主,從早到晚在一起嬉戲親近,幾經陞遷到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大將軍。

宮人穆舍利,是斛律後的隨從奴婢,也得到後主的一寵一愛一;陸令萱為了依附她,就當了她的養母,並引薦她為弘德夫人,因此叫兒子駱提婆冒姓穆。

然而和士開在朝廷當權的時間最久,那些受君主一寵一信的大臣們都依附他,為了可以保住自己受到恩一寵一的地位。

齊主思祖,就流囚中除海州刺史。

乃遺陸媼弟儀同三司悉達書曰:「趙彥深心腹深沈,欲行伊、霍事,儀同姊一弟豈得平安,何不早用智士邪!」和士開亦以有膽略,欲引為謀主,乃棄舊怨,虛心待之,與陸媼言於帝曰:「襄、宣、昭三帝之子,皆不得立。

今至尊獨在帝位者,祖孝徵之力也。

人有功,不可不報。

孝徵心行雖薄,奇略出人,緩急可使。

且其人已盲,必無反心,請呼取,問以籌策。」

齊主從之,召入,為秘書監,加開府儀同三司。

北齊後主想念祖,把他從流放的囚徒中授職為海州刺史。

祖給陸令萱的弟弟儀同三司陸悉達去信說:「趙彥深城府很深,想倣傚伊尹、霍光那樣行一事,你們姊一弟怎麼能夠平安,為什麼不及早起用有才智的人!」和士開也因為祖有膽略,想拉攏他當主要謀士,於是拋棄了以前的怨恨,虛心對待,和陸令萱一起對後主說:「文襄、文宣、孝昭三位皇帝的兒子,都沒能繼承皇位。

現在唯獨陛下在帝位,是祖出的力。

人如果有功勞,不能不予以報答。

祖的心胸雖然狹窄,但有超出常人的奇謀策略,遇到事情緊急時能夠發揮作用。

而且他已經是個瞎子,一定不會有反心,請把他叫回來,聽取他的計謀策略。」

北齊後主採納了和士開的意見,召回祖,任命他為秘書監,加開府儀同三司。

士開譖尚書令隴東王胡長仁驕恣,出為齊州刺史。

長仁怨憤,謀遣刺客殺士開。

事覺,士開與謀,引漢文帝誅薄昭故事,遂遣使就州賜死。

和士開向後主進讒言,說尚書令隴東王胡長仁驕橫放肆,貶出為齊州刺史。

胡長仁對和士開怨恨憤慨,打算派刺客殺死他。

事情洩露,和士開和祖商量,祖以漢文帝誅殺薄昭的事情為例,於是派使者去齊州把胡長仁賜死。

[14]五月,庚戌,周主如醴泉宮。

[14]五月,庚戌(二十二日),北周國主去醴泉宮。

[15]丁巳,以吏部尚書徐陵為左僕射。

[15]丁巳(二十九日),陳朝任命吏部尚書徐陵為左僕射。

[16]秋,七月,辛卯,皇太子納妃沈氏,吏部尚書君理之女也。

[16]秋季,七月,辛卯(初四),陳朝皇太子納沈氏為妃,她是吏部尚書沈君理的女兒。

[17]辛亥,周主還長安。

[17]辛亥(二十四日),北周國主回長安。

[18]八月,庚辰,盜殺周孔城防主,以其地入齊。

[18]八月,庚辰(二十三日),盜賊殺死北周的孔城地方長官,把孔城併入北齊。

九月,辛卯,周遣齊公憲與柱國李穆將兵趣宜陽,築崇德等五城。

九月,辛卯(初五),北周派齊公宇文憲和柱國李穆領兵去宜陽,築起崇德等五座城池。

[19]歐陽紇在廣州十餘年,威惠著於百越。

自華皎之叛,帝心疑之,徵為左衛將軍。

紇恐懼,其下多勸之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

[19]歐陽紇在廣州十幾年,恩威聞名於百越。

自從華皎叛亂以後,陳宣帝對他心存疑慮,徵召他為左衛將軍。

歐陽紇感到恐懼,部下都勸他反叛朝廷,崑於是發兵攻打衡州刺史錢道戢。

帝遣中書侍郎徐儉持節諭旨。

紇初見儉,盛仗衛,言辭不恭。

儉曰:「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將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轉禍為福,未為晚也。」

紇默然不應,置儉於孤園寺,累旬不得還。

紇嘗出見儉,儉謂之曰:「將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

儉之一性一命,雖在將軍,將軍成敗,不在於儉,幸不見留。」

紇乃遣儉還。

儉,陵之子也。

宣帝派中書侍郎徐儉持皇帝的符節和諭旨去見他。

歐陽紇初見徐儉時,佈置了很多兵器和衛士,說話很不恭敬。

徐儉對他說:「漢武帝時呂嘉的故事,雖然離現在已經很遠了,您將軍唯獨看不到周迪、陳寶應不久前因為反叛而被殺的事情!轉禍為福,時間還不晚。」

歐陽紇聽後沉默不回答,把徐儉安置在孤園寺,過了幾十天還不放他回朝。

歐陽紇曾經到孤園寺去看他,徐儉對他說:「將軍已經行動了,我還要回去向天子報告。

我的一性一命,雖然在將軍手裡,但是將軍的成敗,不在於我徐儉,希望你不要扣留我。」

於是歐陽紇放徐儉回去。

徐儉是徐陵的兒子。

冬,十月,辛未,詔車騎將軍章昭達討紇。

冬季,十月,辛未(十五日),陳宣帝下詔派車騎將軍章昭達討伐歐陽紇。

[20]壬午,上享太廟。

[20]壬午(二十六日),陳宣帝到太廟祭祀。

[21]十一月,辛亥,周鄶文公長孫儉卒。

[21]十一月,辛亥(二十六日),北周文公長孫儉去世。

[22]辛丑,齊以斛律光為太傅,馮翊王潤為太保,琅邪王儼為大司馬。

十二月,庚午,以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庚辰,以中書監魏收為左僕射。

[22]辛丑(十六日),北齊任命斛律光為太傅,馮翊王高潤為太保,琅邪王高儼為大司馬。

十二月,庚午(初三),任命蘭陵王高長恭為尚書令。

庚辰(十三日),任命中書監魏收為左僕射。

[23]周齊公憲等圍齊宜陽,絕其糧道。

[23]北周齊公宇文憲圍困北齊的宜陽,斷絕宜陽的糧道。

[24]自華皎之亂,與周人絕,至是周遣御正大夫杜杲來聘,請復修舊好。

上許之,遣使如周。

[24]自從華皎之亂起,陳朝和北周絕交,到現在北周才派御正大夫杜杲來聘問,請求和陳朝恢復友好關係。

陳宣帝同意,派使者去北周。

二年(庚寅、570)

二年(庚寅,公元570年)

[1]春,正月,乙酉朔,齊改元武平。

[1]春季,正月,乙酉朔(初一),北齊改年號為武平。

[2]齊東安王婁睿卒。

[2]北齊東安王婁睿去世。

[3]丙午,上享太廟。

[3]丙午(二十二日),陳宣帝到太廟祭祀。

[4]戊申,齊使兼散騎常侍裴讞之來聘。

[4]戊申(二十四日),北齊派兼散騎常侍裴讞之到陳朝聘問。

[5]齊太傅斛律光,將步騎三萬救宜陽,屢破周軍,築統關、豐化二城而還。

周軍追之,光縱擊,又破之,獲其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梁景興。

二月,己巳,齊以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又以任城王為太師,賀拔仁錄尚書事。

[5]北齊太傅斛律光,率領三萬名步騎兵來救宜陽,屢次打敗北周軍隊,修築統關、豐化兩座城池後就回去了。

北周軍隊在後面追趕,斛律光發起反擊,又將他們打敗,俘虜北周的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梁景興。

二月,己巳(十五日),北齊任命斛律光為右丞相、并州刺史,任城王高為太師,賀拔仁為錄尚書事。

[6]歐陽紇召陽春太守馮僕至南海,誘與同反。

僕遣使告其母洗夫人。

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世,不能惜汝負國。」

遂發兵拒境,帥諸酋長迎章昭達。

[6]歐陽紇召陽春太守馮僕到南海,勸說他一同謀反。

馮僕派人告訴母親洗夫人。

洗夫人說:「我們忠貞報國,已經兩代,不能因為憐惜你而辜負國家。」

於是發兵在境內拒守,並率領部落的酋長迎接章昭達。

昭達倍道兼行,至始興。

紇聞昭達奄至,擾不知所為,出頓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籠,置於水柵之外,用遏舟艦。

昭達居上流,裝艦造拍,令軍人銜刀潛行水中,以斫籠,篾皆解,因縱大艦隨流突之。

紇眾大敗,生擒紇,送之;癸未,斬於建康市。

章昭達兼程而行,到達始興。

歐陽紇聽說章昭達的軍隊突然來到,驚恐混亂得不知所措,領兵出屯在口,用竹籠裝滿了沙子石塊,放在水柵的外面,用來阻止對方船隻的進路。

章昭達在河的上游,裝配船隻,製造「拍竿」,命士兵口裡銜刀潛入水中,用刀砍斷編竹籠的篾片,隨後駕大船順流而下突破敵軍的防守。

歐陽紇的部眾大敗,歐陽紇被活捉,押送回朝;癸未(二十九日),被斬於建康市中。

紇之反也,士人流寓在嶺南者皆惶駭。

前著作佐郎蕭引獨恬然,曰:「管幼安、袁曜卿,亦但安坐耳。

君子直己以行義,何憂懼乎!」紇平,上征為金部侍郎。

引,允之弟也。

歐陽紇的反叛,使僑居在嶺南的士大夫都感到驚恐害怕。

前著作佐郎蕭引卻很坦然,說:「以往歷史上的管寧、袁渙遇到變故時,也都是靜坐待變。

君子自己行為正直行施正義,何必憂慮恐懼!」歐陽紇被平定以後,陳宣帝徵召蕭引為金部侍郎。

蕭引是蕭允的弟弟。

馮僕以其母功,封信都侯,遷石龍太守,遣使持節冊命洗氏為石龍太夫人,賜繡油絡駟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並麾幢旌節,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

馮僕由於母親洗夫人的功勞,被封為信都侯,陞遷為石龍太守,朝廷派使者持符節冊封洗夫人為石龍太夫人,賜給有彩色帷幔絲質繩網用四匹馬拉的坐車一輛,樂隊一套,以及旌旗等物,洗夫人駕車出行時的儀仗和州刺史一樣。

[7]三月,丙申,皇太后章氏殂。

[7]三月,丙申(十三日),陳朝皇太后章氏去世。

[8]戊戌,齊安定武王賀拔仁卒。

[8]戊戌(十五日),北齊安定武王賀拔仁去世。

[9]丁未,大赦。

[9]丁未(二十四日),陳朝大赦全國。

[10]夏,四月,甲寅,周以柱國宇文盛為大宗伯。

[10]夏季,四月,甲寅(初一),北周任命柱國宇文盛為大宗伯。

[11]周主如醴泉宮。

[11]北周國主去醴泉宮。

[12]辛酉,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僕射。

[12]辛酉(初八),北齊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僕射。

[13]戊寅,葬武宣皇后於萬安陵。

[13]戊寅(二十五日),陳朝將武宣皇后葬在萬安陵。

[14]閏月,戊申,上謁太廟。

[14]閏月,戊申(二十五日),陳宣帝到太廟謁告行禮。

[15]五月,壬午,齊遣使來吊。

[15]五月,壬午(三十日),北齊派使者來陳朝弔唁武宣皇后。

[16]六月,乙酉,齊以廣寧王孝珩為司空。

[16]六月,乙酉(初三),北齊任命廣寧王高孝珩為司空。

[17]甲辰,齊穆夫人生子恆。

齊主時未有男,為之大赦。

陸令萱欲以恆為太子,恐斛律後恨怒,乃白齊主,使斛律後母養之。

[17]甲辰(二十二日),北齊穆夫人生下兒子高恆。

當時北齊後主沒有男孩,因此大赦全國。

陸令萱想以高恆為太子,但恐怕遭到斛律後的忌恨惱怒,於是稟告後主,讓斛律後當母親撫養高恆。

[18]己丑,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僕射。

[18]己丑(初七),北齊任命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僕射。

[19]秋,七月,齊立肅宗子彥基為城陽王,彥忠為梁郡王。

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二 顯王元年(癸丑、前368)《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三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320)《資治通鑒》譯注·周紀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無年(辛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節三年(甲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盡屠維單閼,凡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陽朔三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綏和二年(甲寅、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壽元年(己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國元年(己巳、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王莽下天鳳二年(乙亥、15)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顯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八肅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九肅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一 孝殤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四 孝順皇帝下陽嘉三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五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壽三年(丁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興平元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七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八 孝獻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九 孝獻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十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一 世祖文皇帝上黃初元年 (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二 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龍三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七 邵陵厲公中正始七年(丙寅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八 邵陵厲公下嘉平五年(癸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九 高貴鄉公下甘露元年(丙子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八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九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興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五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七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八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九 顯宗成皇帝下鹹康八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昇平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四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五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五 起昭陽單閼,盡閼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六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七 安皇帝庚義熙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八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九 安皇帝壬義熙十一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十 安皇帝癸義熙十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七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六 蒼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六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七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八 東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九 東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十 和皇帝中興元年(辛巳、501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一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5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監四年(乙酉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監七年(戊子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監十四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監十八年 (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七 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九 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一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五 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九 太宗簡文皇帝上大寶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 太宗簡文皇帝下大寶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聖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二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5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三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七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八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十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一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四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604《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五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608《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六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613)《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七 煬皇帝下大業十二年(丙子、61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八 恭皇帝下義寧元年(丁丑、617)《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一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八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九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下貞觀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中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四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五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瘀十月,盡玄勣yan茂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七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八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下鹹亨《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九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一 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二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三則天順聖皇后下久視元年(庚子、《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四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神龍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五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景龍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六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景雲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七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八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九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上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五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六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七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八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歷九《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二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歷十四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三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二建中二年(辛《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四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五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六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五興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七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六興元元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七貞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九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貞元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九貞元八年(壬申《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一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貞元十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二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十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三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四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五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六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七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八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中長慶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九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一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太和八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二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下開成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中會昌三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