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1]春,正月,己巳朔,兗州兵與魏皮豹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資治通鑒》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

資治通鑒

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

宋紀十一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己亥,公元459年)B/

[1]春,正月,己巳朔,兗州兵與魏皮豹子戰於高平,兗州兵不利。

[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劉宋兗州軍隊同北魏的征西將軍皮豹子在高平大戰,兗州軍失利。

[2]己丑,以驃騎將軍柳元景為尚書令,右僕射劉遵考為領軍將軍。

[2]己丑(二十一日),劉宋朝廷任命驃騎將軍柳元景為尚書令,右僕射劉遵考為領軍將軍。

[3]己酉,魏河南公伊卒。

[3]己酉(十一日),北魏河南公伊去世。

[4]三月,乙卯,以揚州六郡為王畿;更以東揚州為揚州,徙治會稽,猶以星變故也。

[4]三月,乙卯(初二),劉宋朝廷把揚州六郡劃為王畿,把東揚州改稱為揚州,州府遷到了會稽,這樣做,是由於天上星象變化的緣故。

[5]三月,庚寅,以義興太守垣閬為兗州刺史。

閬,遵之子也。

[5]三月,庚寅(二十三日),朝廷任命義興太守垣閬為兗州刺史。

垣閬是垣遵的兒子。

[6]夏,四月,乙巳,魏主立其弟子推為京兆王。

[6]夏季,四月,乙巳(初八),北魏國主封立他弟弟的兒子拓跋推為京兆王。

[7]竟陵王誕知上意忌之,亦潛為之備;因魏人入寇,修城浚隍,聚糧治仗。

誕記室參軍江智淵知誕有異志,請假先還建康,上以為中書侍郎。

智淵,夷之弟子也,少有一操一行,沈懷文每稱之曰:「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者,其唯江智淵乎!」

[7]劉宋竟陵王劉誕知道孝武帝猜忌他,也私下裡做好了應變的準備。

他利用北魏大軍侵入的時機,修築城牆,疏通護城河,積蓄糧食,整治武器。

劉誕手下的記室參軍江智淵知道劉誕有謀反的打算,就向劉誕請假,先回到了建康,孝武帝劉駿任命他為中書侍郎。

江智淵是江夷弟弟的兒子,從小就很有一操一行,沈懷文常常稱讚他,說:「人所應該具有的,他都有,人所應該沒有的,他都沒有,這樣的人,恐怕就只有江智淵了吧!」

是時,道路皆雲誕反。

會吳郡民劉成上書稱:「息道龍昔事誕,見誕在石頭城修乘輿法物,習唱警蹕。

道龍憂懼,私與伴侶言之,誕殺道龍。」

又豫章民陳談之上書稱:「弟詠之在誕左右,見誕書陛下年紀姓諱,往巫鄭師憐家祝詛。

詠之密以啟聞,誕誣詠之乘酒罵詈,殺之。」

上乃令有司奏誕罪惡,請收付廷尉治罪。

乙卯,詔貶誕爵為侯,遣之國。

詔書未下,先以羽林禁兵配兗州刺史垣閬,使以之鎮為名,與給事中戴明寶襲誕。

這時,人們都在傳言,說劉誕就要反叛。

偏巧,趕上吳郡平民劉成上書聲稱:「我的兒子劉道龍過去在劉誕那兒做事,看見劉誕在石頭城修治皇帝專用的馬車和儀仗器物,並練習皇帝出宮時的警衛清道。

劉道龍見後,又驚又怕,私下裡把他所見到的事跟他的夥伴們說了,劉誕知道後斬了劉道龍。」

與此同時,豫章平民陳談之也上書稱:「我弟弟陳詠之在劉誕左右任職,看見劉誕寫下陛下的年齡、姓名等避諱的東西,前往巫師鄭師憐家裡進行巫術詛咒活動。

陳詠之馬上把這一秘密呈報,但劉誕卻反誣陳詠之這是借酒辱罵他,就把陳詠之殺了。」

孝武帝立刻命令有關部門奏報劉誕的罪行,有關部門請求把劉誕抓進監獄,判刑懲治。

乙卯(十八日),孝武帝下詔,將劉誕的爵位貶為侯爵,遣返回他所在的封國。

詔書還沒有頒下,孝武帝先把羽林禁衛軍配給兗州刺史垣閬,讓垣閬以前往鎮守的名義和給事中戴明寶聯合襲擊劉誕。

閬至廣陵,誕未悟也。

明寶夜報誕典簽蔣成,使明晨開門為內應。

成以告府舍人許宗之,宗之入告誕;誕驚起,呼左右及素所畜養數百人執蔣成,勒兵自衛。

天將曉,明寶與閬帥一精一兵數百人猝至,而門不開;誕已列兵登陴,自在門上斬蔣成,赦作徒、系囚,開門擊閬,殺之,明寶從間道逃還。

詔內外纂嚴。

以始興公沈慶之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將兵討誕。

甲子,上親總禁兵頓宣武堂。

垣閬到達廣陵,劉誕還沒有醒悟過來。

戴明寶連夜通知劉誕的典簽蔣成,崑命令他第二天早晨打開城門作為內應。

蔣成馬上把這事報告給了府舍人許宗之,許宗之又趕快進去報告給了劉誕。

劉誕大吃一驚,從一床一上跳起,趕快召集左右人員和平常訓練蓄養的將士幾百人,逮捕了蔣成,下令軍隊進入臨戰狀態,進行自衛。

天色將要破曉時,戴明寶和垣閬率領一精一銳士卒幾百人突然湧來,可是,城門卻沒有打開,劉誕則已登上城樓,列好隊形,親自在城樓上斬了蔣成,赦免了那些做奴工和被關押的囚徒,打開城門,迎擊垣閬,並將垣閬殺死。

戴明寶從小路逃回。

孝武帝頒下詔令,命全國進入戒嚴狀態。

任命始興公沈慶之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率領大軍,討伐劉誕。

甲子(二十七日),孝武帝親自統領禁衛軍,駐紮宣武堂。

司州刺史劉季之,誕故將也,素與都督宗愨有隙,聞誕反,恐為愨所害,委官,間道自歸朝延,至盱眙,盱眙太守鄭瑗疑季之與誕同謀,邀殺之。

司州刺史劉季之是劉誕以前的將領,他平時就和都督宗愨有隔閡,聽說劉誕起兵反叛,害怕自己被宗愨陷害,就放棄了官職,從小路一個人奔回朝廷,起到盱眙時,盱眙太守鄭瑗懷疑劉季之和劉誕是同謀,就在中途截殺了劉季之。

沈慶之至歐陽,誕遣慶之宗人沈道愍繼書說慶之,餉以玉環刀。

慶之遣道愍反,數以罪惡。

誕焚郭邑,驅居民悉使入城,閉門自守,分遣書檄,邀結遠近。

時山陽內史梁曠,家在廣陵,誕執其妻子,遣使邀曠,曠斬使拒之;誕怒,滅其家。

沈慶之率軍趕到歐陽,劉誕派沈慶之的同族人沈道愍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前去沈慶之那裡遊說,並送給沈慶之一把玉環刀。

沈慶之將沈道愍送了回去,並向沈道愍列舉了劉誕的種種罪狀。

劉誕放火燒了附近的城邑、村落,將老百姓全部驅趕到了城裡,然後關閉城門,自行堅守。

同時,他又分別讓人送出文告,邀請結交遠近人士起來響應。

當時,山陽內史梁曠,家在廣陵,劉誕把他的妻子、孩子抓了起來,然後,派遺使者邀請梁曠出兵響應,梁曠斬了使者,拒絕劉誕的邀約。

劉誕大怒,殺了梁曠全家。

誕舉表投之城外曰:「陛下信用讒言,遂令無名小人來相掩襲;不任枉酷,即加誅翦。

雀鼠貪生,仰違詔敕。

今親勒部曲,鎮捍徐、兗。

先經何福,同生皇家?今有何愆,便成胡、越?陵鋒蹈戈,萬沒豈顧;蕩定之期,冀在旦夕。」

又曰:「陛下宮帷之丑,豈可三緘!」上大怒,凡誕左右腹心、同籍期親在建康者並誅之,死者以千數,或有家人已死,方自城內出奔者。

劉誕把呈送給孝武帝的奏章,投到了城外,說:「陛下聽信讒言,於是派無名小輩突然前來偷襲我。

我忍受不了這種殘酷的冤屈,所以就把他們誅殺了。

麻雀、老鼠尚且貪生怕死,我不得不違抗聖旨。

今天,親自率領部下,誓死保衛徐州、兗州。

以前,我有什麼樣的福份,和你一同生在了皇家?如今,我又有什麼過失,同你成了胡、越那樣的死敵?冒著刀鋒,腳踩戈矛,我萬死不辭,大局穩定的日子,希望就在早晚間實現。」

又說:「對陛下宮帷內的醜聞,我又怎能緘口不語?」

孝武帝大怒,下令凡是在建康城內劉誕的左右心腹、同一個祖系中穿孝服一年以上的親戚,全都殺頭,當時被殺的數以千計。

有些人家屬已被殺了,本人卻正從廣陵城內逃出來。

慶之至城下,誕登樓謂之曰:「沈公垂白之年,何苦來此!」慶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勞少壯故耳。」

沈慶之率軍來到廣陵城下,劉誕登上城樓,對沈慶之說:「沈公已到了滿頭白髮的年齡了,何苦還來此地呢!」沈慶之回答說:「朝廷認為你狂妄愚蠢,所以不需要煩勞那些青壯年出馬。」

上慮誕奔魏,使慶之斷其走路,慶之移營白土,去城十八里,又進軍新亭。

豫州刺史宗愨、徐州刺史劉道隆並帥眾來會;兗州刺史沈僧明,慶之兄子也,亦遣兵助慶之。

先是誕誑其眾,云「宗愨助我」;愨至,繞城躍馬呼曰:「我,宗愨也!」

孝武帝擔心劉誕會投奔到北魏,所以,就派沈慶之切斷了劉誕的逃路。

沈慶之把軍營移到了白土,該地距離廣陵城有十八里。

爾後,又進軍新亭。

豫州刺史宗愨、徐州刺史劉道隆,也一同率領大軍和沈慶之會師。

兗州刺史沈僧明,是沈慶之哥哥的兒子,他也派遣兵力前來援助沈慶之。

在這之前,劉誕誑騙他的部下們說:「宗愨可以援助我們。」

宗愨抵達這裡後,騎馬繞城一周,大聲呼喊:「我就是宗愨。

誕見諸軍大集,欲棄城北走,留中兵參軍申靈賜守廣陵;自將步騎數百人,親信並自隨,聲雲出戰,邪趨海陵道,慶之遣龍驤將軍武念追之。

誕行十餘里,眾皆不欲去,互請誕還城,誕曰:「我還易耳,卿能為我盡力乎!」眾皆許諾。

誕乃復還,築壇歃血以誓眾,凡府州文武皆加秩。

以主簿劉琨之為中兵參軍;琨之,遵考之子也,辭曰:「忠孝不得並。

琨之老父在,不敢承命。」

誕囚之十餘日,終不受,乃殺之。

劉誕眼看朝廷各路大軍聚集在廣陵城下,打算放棄城池,向北逃路,留下中兵參軍申靈賜堅守廣陵。

他自己率領幾百名步騎兵,連同跟隨他的親信隨從,聲稱要出城作戰,順著斜路奔向海陵。

沈慶之派龍驤將軍武念前去追擊。

劉誕走了十幾里,大家都不願意離開,紛紛請求再回廣陵城。

劉誕說:「我們回去是很容易的事,回去之後,你們能為我竭心盡力嗎?」

大家都許下諾言。

於是,劉誕又返回廣陵。

他建起一座高台,與眾將士歃血為盟。

將全體官員的官職都升了一級,任命主簿劉琨之為中兵參軍。

劉琨之是劉遵孝的兒子,他辭讓說:「忠與孝不能兩全,我老父還在建康,我不能接受任命。」

劉誕囚禁了劉琨之十幾天,劉琨之最終還是不接受任命,劉誕就把他殺了。

右衛將軍垣護之、虎賁中郎將殷孝祖等擊魏還,至廣陵,上並使受慶之節度。

慶之進營,一逼一十廣陵城。

誕餉慶之食,提挈者百餘人,出自北門;慶之不開視,悉焚之。

誕於城上授函表,請慶之為送,慶之曰:「我受詔討賊,不得為汝送表。

汝必欲歸死朝廷,自應開門遣使,吾為汝護送。」

右衛將軍垣護之、虎賁中郎將殷孝祖等進擊北魏後班師回朝,走到廣陵,孝武帝讓他們一併聽從沈慶之的指揮。

沈慶之率軍前進,直一逼一十廣陵城。

劉誕派人將飯菜和美酒等送給沈慶之,由一百多人抬著從北門出來,沈慶之連打開看都沒有看,就全都燒了。

劉誕從城樓上把給孝武帝的奏章拿給他看,請求沈慶之能替他呈送給孝武帝。

沈慶之說:「我是接受詔令前來討伐叛賊的,不能替你呈送奏表。

如果你一定要回到朝廷,接受死罪,你自己就應該打開城門,派遣使者,我為你護送前往。」

[8]東揚州刺史顏竣遭母憂,送喪還都,上恩待猶厚,竣時對親舊有怨言,或語及朝廷得失。

會王僧達得罪,疑竣譖之;將死,具陳竣前後怨望誹謗之語。

上乃使御史中丞庾徽之劾奏,免竣官。

竣愈懼,上啟陳謝,且請生命;上益怒,詔答曰:「卿訕訐怨憤,已孤本望;乃復過煩思慮,懼不自全,豈為下事上誠節之至邪!」及竟陵王誕反,上遂誣竣與誕通謀,五月,收竣付廷尉,先折其足,然後賜死。

妻子徙交州,至宮亭湖,復沈其男口。

[8]東揚州刺史顏竣母親去世,他把母親的靈樞送到建康,孝武帝待他還是很好。

但是,顏竣時常對親信舊友們滿腹怨言,有時還評論朝廷上的得失。

此時,恰巧王僧達犯罪被捕,他懷疑是顏竣陷害了自己,所以,在臨被斬首前,他上書孝武帝,詳細敘述了顏竣前前後後對朝廷怨恨、非議的話。

孝武帝就派御史中丞庚徽之彈劾顏竣,將顏竣免職。

顏竣越發害怕,就上書孝武帝,請求處分謝罪,並乞求饒他一命。

孝武帝更加氣憤,下詔回答他說:「你譏笑、諷刺朝廷,大發怨恨之言,早已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

如今,你又來過分煩擾思慮,害怕保不住一性一命,這哪裡是臣子侍奉君主的忠誠、守節的榜樣呢?」

等到竟陵王劉誕起兵反叛,孝武帝順勢誣陷顏竣與劉誕是同謀,五月,將顏竣抓進廷尉,先砸斷了顏竣的雙腳,然後再命他自一殺。

顏竣的妻子、孩子被放逐到交州,走到宮亭湖時,孝武帝又下令,將顏竣家中所有男子都投到宮亭湖淹死。

[9]六月,戊申,魏主如陰山。

[9]六月,戊申(十二日),北魏國主前往陰山。

[10]上命沈慶之為三烽於桑裡,若克外城,舉一烽,克內城,舉兩烽,擒劉誕,舉三烽;璽書督趣,前後相繼。

慶之焚其東門,塞塹,造攻道,立行樓、土山並諸攻具,值久雨,不得攻城,上使御史中丞庾徽之奏免慶之官,詔勿問,以激之。

自四月至於秋七月,雨止,城猶未拔。

上怒,命太史擇日,將自濟江討誕;太宰義恭固諫,乃止。

[10]孝武帝命令沈慶之在桑裡建造三座烽火台,攻克了廣陵外城,就燃起一堆烽火;如果攻克了廣陵內城,就點起兩堆烽火;如果活捉了劉誕,就點起三堆烽火。

孝武帝督促進攻的詔書一個接著一個,沈慶之燒了廣陵城東門,填平了護城河,開掘進攻道路,豎一起攻城樓車,造起土山,製造了其他攻城工具崑。

這時正趕上廣陵大雨連綿不斷,不能攻城。

孝武帝就讓御史中丞庚徽之上書要求罷免沈慶之的官職,而又假裝下詔說不要追究,想以此刺激沈慶之攻戰。

從四月直到秋季七月,大雨停止,廣陵城還沒有攻克下來。

孝武帝大怒,命令太史選擇日期,他要親自渡過長江去討伐劉誕。

太宰劉義恭竭力勸諫,才沒有去。

誕初閉城拒使者,記室參軍山陰賀弼固諫,誕怒,一抽一刀向之,乃止。

誕遣兵出戰屢敗,將佐多逾城出降。

或勸弼宜早出,弼曰:「公舉兵向朝廷,此事既不可從;荷公厚恩,又義無違背,唯當以死明心耳!」乃飲藥自一殺。

參軍何康之謀開門納官軍,不果,斬關出降。

誕為高樓,置康之母於其上,暴露之,不與食,母呼康之,數日而死。

誕以中軍長史濮陽范義為左司馬。

義母妻子皆在城內,或謂義曰:「事必不振,子其行乎!」義曰:「吾,人吏也;子不可以棄母,吏不可以叛君。

必若何康之而活,吾弗為也。」

當初,劉誕關閉城門,拒絕會見朝廷派來的使者,記室參軍、山陰人賀弼堅決勸諫,劉誕大怒,一抽一出佩刀,直指賀弼胸膛,賀弼才不再勸諫。

後來,劉誕多次派兵出戰,屢戰屢敗,手下將士也大多越出城牆投降。

有人勸賀弼應該早點兒出去歸降,賀弼說:「劉公起兵反抗朝廷,這件事我是不應該跟從的;可是,我平日承蒙劉公大恩厚遇,所以在大義上,我又是不能背叛他的。

我只有一死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罷了。」

說完,就喝毒一藥自一殺了。

參軍何康之計劃打開城門,將朝廷大軍引進城內,沒有成功。

於是,他就砍開城門的門閂,出城投降。

劉誕知道後,就在城樓上建起一座高樓,把何康之的母親縛在樓上,讓她赤身露體呆在那裡,不給她飯吃,何康之的母親呼喊著何康之的名字,幾天才死。

劉誕任命中軍長史、濮陽人范義為左司馬。

范義的母親、妻子和孩子此時都在廣陵城裡,有人對范義說:「此事一定不能成功,你怎麼不走啊?」

范義說:「我是人家的屬官。

孩子不能拋棄他的母親,官吏不能背叛他的君主。

如果一定要像何康之那樣才能活下來,那麼,我不能這樣做。」

沈慶之帥眾攻城,身先士卒,親犯矢石,乙巳,克其外城;乘勝而進,又克小城。

誕聞兵入,走趨後園,隊主沈胤之等追及之,擊傷誕,墜水,引出,斬之。

誕母、妻皆自一殺。

沈慶之率領士卒向廣陵城發起猛攻,他身先士卒,親自冒著飛箭和石頭,向前衝殺。

乙巳(疑誤),攻克廣陵外城。

沈慶之又率大軍乘勝追擊,不久,又攻克內城。

劉誕聽說朝延大軍已攻入城內,就馬上逃到後花園裡。

隊主沈胤之等人追上,把他擊傷。

劉誕掉到水裡,沈胤之等把他拉上來,斬了他。

劉誕的母親、妻子全都自一殺。

上聞廣陵平,出宣陽門,敕左右皆呼萬歲。

侍中蔡興宗陪輦,上顧曰:「卿何獨不呼!」興宗正色曰:「陛下今日正應涕泣行誅,豈得皆稱萬歲!」上不悅。

孝武帝聽說廣陵叛亂被平,親自走出宣陽門,下令左右一起高呼萬歲。

侍中蔡興宗陪坐在輦車旁,孝武帝回過頭問他說:「你為何不喊?」

蔡興宗嚴肅地說:「陛下今天正應該對施行誅殺痛哭流涕,怎麼能讓大家都喊萬歲呢?」

孝武帝很不高興。

詔貶誕姓留氏;廣陵城中士民,無大小悉命殺之。

沈慶之請自五尺以下全之,其餘男子皆死,女子以為軍賞;猶殺三千餘口。

長水校尉宗越臨決,皆先刳腸抉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創,然後斬之,越對之,欣欣若有所得。

上聚其首於石頭南岸為京觀,侍中沈懷文諫,不聽。

孝武帝頒下詔令,貶劉誕姓留。

將廣陵城內的所有居民,無論男一女老少,全部殺掉。

沈慶之請求留下一身高五尺以下的人不殺,其餘的男子全都處死,女子全都賞給將士們作妾或作婢女,最後還是殺了三千多人。

長水校尉宗越,在執行這項誅殺任務時,對被處死的人他都要首先剖開肚子,挖出腸胃,再挖出眼珠,或者用鞭子一抽一打被誅者的臉和肚子,再在這些創口上澆上苦酒鹽水,然後再殺了他們。

宗越面對自己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法,欣欣然好像從中得到了什麼。

孝武帝下令,將死人的頭顱送到石頭南岸,堆成一座大墳。

侍中沈懷文勸阻,但孝武帝沒聽。

初,誕自知將敗,使黃門呂曇濟與左右素所信者將世子景粹匿於民間,謂曰:「事若不濟,思相全脫;如其不免,可深埋之。」

各分以金寶繼送。

既出門,並散走;唯曇濟不去,攜負景粹十餘日,捕得,斬之。

當初,劉誕就知道自己最終會失敗,所以,他事先就派黃門呂曇濟及左右平時所一寵一信的人,帶著世子劉景粹躲藏到了民間,對他們說:「此事如果不成功,就請想法逃走。

如果真的沒有逃脫得了,就請把一屍一體深深埋起來。」

然後,分別送給這些人一些金銀財寶。

可是,這些人走出城門後,卻全都逃散了,只有呂曇濟一人不肯逃命,他把劉景粹背在背上,走了十幾天,被抓獲,然後同時被斬。

臨川內史羊坐與誕素善,下獄死。

臨川內史羊因平時與劉誕關係很好,孝武帝也把他逮捕,在獄中處死。

擢梁曠為後將軍,贈劉琨之給事黃門侍郎。

孝武帝提升梁曠為後將軍,追贈劉琨之為給事黃門侍郎。

蔡興宗奉旨慰勞廣陵。

興宗與范義素善,收斂其一屍一,送喪歸豫章。

上謂曰:「卿何敢故觸王憲?」

興宗抗言對曰:「陛下自一殺賊,臣自葬故交,何不可之有!」上有慚色。

蔡興宗奉旨前去廣陵慰勞將士。

蔡興宗和范義平素關係很好,所以,他把范義的一屍一體收殮起來,送回到豫章下葬。

孝武帝對他說:「你怎麼敢故意觸犯王法?」

蔡興宗頂撞說:「陛下你殺你的賊寇,我葬我的朋友,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孝武帝面有愧色。

宗越治軍嚴,善為營陳。

每數萬人止頓,越自騎馬行前,使軍人隨其後,馬止營合,未嘗參差。

宗越治理軍隊十分嚴格,他尤其擅長擺營陣。

每當數萬人安營紮寨時,宗越自己騎馬走在前面,讓浩浩大軍跟在身後,等到他騎馬停下時,營陣已經擺好,不曾有一點兒混亂和差錯。

[11]辛未,大赦。

[11]辛未(初五),劉宋宣佈大赦。

[12]丙子,以丹楊尹劉秀之為尚書右僕射。

[12]丙子(初十),劉宋朝廷任命丹楊尹劉秀之為尚書右僕射。

[13]丙戌,以南兗州刺史沈慶之為司空,刺史如故。

[13]丙戌(二十日),劉宋任命南兗州刺史沈慶之為司空,仍舊兼任刺史。

[14]八月,庚戌,魏主如雲中;壬戌,還平城。

[14]八月,庚戌(十五日),北魏國主前往雲中。

壬戌(二十七日),返回平城。

[15]九月,壬辰,築上林苑於玄武湖北。

[15]九月,壬辰(二十七日),劉宋孝武帝下令,在玄武湖北興建上林苑。

[16]初,晉人築南郊壇於巳位,尚書右丞徐爰以為非禮,詔徙於牛頭山西,直宮城之午位。

及廢帝即位,以舊地為吉,復還故處。

帝又命尚書左丞荀萬秋造五路,依金根車,加羽葆蓋。

[16]當初,東晉在都城建康南郊巳方位置上,建了一座祭天的土壇,尚書右丞徐爰認為這樣做不合古禮,所以,孝武帝詔令將其遷到牛頭山的西部,面對宮城的午位。

等到後來廢帝劉子業即位時,認為巳位是吉利的,所以,又把它遷回到了原地。

孝武帝又命尚書左丞荀萬秋,製作玉、金、象、革、木五種座車,並按照金根車的樣子,在每輛車上都加上珍貴的羽一毛一裝飾的頂蓋。

四年(庚子、460)

四年(庚子,公元460年

[1]春,正月,甲子朔,魏大赦,改元和平。

[1]春季,正月,甲子朔(初一),北魏實行大赦,改年號為和平。

[2]乙亥,上耕籍田,大赦。

[2]乙亥(十二日),劉宋孝武帝舉行扶犁耕田典禮,宣佈大赦。

[3]己卯,詔祀郊廟,初乘玉路。

[3]己卯(十六日),孝武帝下詔,親自去郊外皇家祖廟舉行祭祀活動,並第一次乘坐玉車。

[4]庚寅,立皇子子勳為晉安王,子房為尋陽王,子頊為歷陽王,子鸞為襄陽王。

[4]庚寅(二十七日),孝武帝立皇子劉子勳為晉安王,劉子房為尋陽王,劉子頊為歷陽王,劉子鸞為襄陽王。

[5]魏散騎侍郎馮闡來聘。

[5]北魏散騎常侍北闡來劉宋聘問。

[6]二月,魏衛將軍樂安王良討河西叛胡。

[6]二月,北魏衛將軍、樂安王拓跋良討伐河西反叛的胡人。

[7]三月,魏人寇北陰平,朱提太守楊歸子擊破之。

[7]三月,北魏軍侵犯北陰平,劉宋朱提太守楊歸子迎擊,並大敗敵人。

[8]甲申,皇后親桑於西郊,皇太后觀禮。

[8]甲申(二十二日),劉宋皇后王氏親自到建康西郊行摘桑典禮,皇太后路氏觀禮。

[9]夏,四月,魏太后常氏殂。

五月,癸丑,魏葬昭太后於鳴雞山。

夏季,四月,北魏太后常氏去世。

五月,癸丑(疑誤),北魏葬昭太后於鳴雞山。

[10]丙戌,尚書左僕射褚湛之卒。

[10]丙戌(二十五日),劉宋尚書左僕射褚湛之去世。

[11]吐谷渾王拾寅兩受宋、魏爵命,居止出入,擬於王者,魏人忿之。

定陽侯曹安表言:「拾寅今保白蘭,若分軍出其左右,必走保南山,不過十日,人畜乏食,可一舉而定。」

六月,甲午,魏遣征西大將軍陽平王新成等督統萬、高平諸軍出南道,南郡公中山李惠等督涼州諸軍出北道,以擊吐谷渾。

[11]吐谷渾可汗慕容拾寅,分別接受劉宋和北魏所賜封的官爵,所以,無論是他的住所,還是他使的車馬,都可以和皇帝相比擬。

北魏人對他很憤恨。

定陽侯曹安上奏表說:「慕容拾寅現在守衛白蘭,如果我們兵分兩路,從左右夾攻,他們一定會逃往南山固守,超不過十天,他們人和牲畜全都缺少吃的,那我們就可以一舉平定他們。」

六月,甲午(初四),北魏派遣征西大將軍、陽平王拓跋新成等人督統統萬、高平各路大軍從南路出發,南郡公、中山人李惠等督統涼州各路大軍,從北路出發,同時向吐谷渾起攻勢。

[12]魏崔浩之誅也,史官遂廢,至是復置。

[12]自從崔浩被誅殺,北魏的史官也就被廢除了,從這年開始才正式恢復這一官職。

[13]河西叛胡詣長安首罪,魏遣使者安慰之。

[13]河西反叛胡人的首領前往長安自首認罪,北魏派出使者安一撫、慰問。

[14]秋七月,遣使如魏。

[14]秋季,七月,劉宋朝廷派出使節前往北魏。

[15]甲戌,開府儀同三司何尚之卒。

[15]甲戌(十四日),劉宋開府儀同三司何尚之去世。

[16]壬午,魏主如河西。

[16]壬午(二十二日),北魏國主前往河西。

[17]魏軍至西平,吐谷渾王拾寅走保南山。

九月,魏軍濟河追之,會疾疫,引還,獲雜畜三十餘萬。

[17]北魏軍到達西平,吐谷渾可汗慕容拾寅逃往南山守衛。

九月,北魏大軍南渡黃河,乘勝追擊,正趕上瘟疫流行,北魏軍返回,掠獲了各種牲畜三十多萬頭。

[18]庚午,魏主還平城。

[18]庚午(十一日),北魏國主返回平城。

[19]丁亥,徙襄陽王子鸞為新安王。

[19]丁亥(二十八日),劉宋朝廷改封襄陽王劉子鸞為新安王。

[20]冬,十月,庚寅,詔沈慶之討緣江蠻。

[20]冬季,十月,庚寅(初一),孝武帝下詔,命令沈慶之率軍討伐長江沿岸的夷蠻。

[21]前廬陵內史周朗,言事切直,上銜之,使有司奏朗居母喪不如禮,傳送寧州,於道殺之。

朗之行也,侍中蔡興宗方在直,請與朗別;坐白衣領職。

[21]劉宋前廬陵內史周朗,說話直率急切,孝武帝一直對他懷恨在心,讓有關部門彈劾周朗,說他在為母親守喪期間言行不合禮法,因此用驛車將他發配到寧州,在路上把他殺了。

周朗出發前辭行時,正趕上侍中蔡興宗在值班。

蔡興宗請求和周朗道別,於是,他也被削去官職,以平民的身份代理現職。

[22]十一月,魏散騎常侍盧度世等來聘。

[22]十一月,北魏散騎常侍盧度世來劉宋通問致意。

[23]是歲,上徵青、冀二州刺史顏師伯為侍中。

師伯以諂佞被親任,群臣莫及,多納貨賄,家累千金。

上嘗與之樗蒲,上擲得雉,自謂必勝;師伯次擲,得盧,上失色。

師伯遽斂子曰:「幾作盧!」是日,師伯一輸百萬。

[23]這一年,孝武帝徵調青州、冀州二州刺史顏師伯擔任侍中。

顏師伯因為善於諂媚、阿諛奉迎,很得孝武帝的歡心和信任,其他臣屬無法相比。

顏師伯大肆接受賄賂,家產累計達千金之多。

孝武帝曾經和他一起下樗蒲棋賭一博,孝武帝擲下骰子,五個全是「雉」,認為自己一定贏了。

顏師伯第二個擲骰子,竟擲出了五個「盧」,贏了。

孝武帝大驚失色,顏師伯突然偷偷把骰子一收,然後說:「差一點全是『盧』了。」

這一天,顏師伯一次就輸了一百萬錢。

[24]柔然攻高昌,殺沮渠安周,滅沮渠氏,以闞伯周為高昌王。

高昌稱王自此始。

[24]柔然國進攻高昌,殺了沮渠安周。

滅了沮梁全族,任命闞伯周為高昌王。

高昌國稱王,從這時開始。

五年(辛丑、461)

五年(辛丑,公元461年)

[1]春,正月,戊午朔,朝賀。

雪落太宰義恭衣,有六出,義恭奏以為瑞;上悅。

義恭以上猜暴,懼不自容,每卑辭遜色,曲意祗奉;由是終上之世,得免於禍。

[1]春季,正月,戊午朔(初一),劉宋朝廷新年朝賀。

雪花飄落在了太宰劉義恭的衣服上,雪花有六個瓣,劉義恭啟奏孝武帝,說這是一種吉祥的兆頭。

孝武帝大為高興。

劉義恭因為孝武帝善於猜忌,又很殘暴,害怕自己不能被容納,所以每次他都言辭謙恭,面色恭順,曲意奉迎,因此,在孝武帝在位時期,他一直得以倖存,免於大禍。

[2]二月,辛卯,魏主如中山;丙午,至鄴,遂如信都。

[2]二月,辛卯(初四),北魏國主前往中山。

丙午(十九日),到達鄴城,爾後又前往信都。

[3]三月,遣使如魏。

[3]三月,劉宋朝廷派遣使節前去北魏。

[4]魏主發並、肆州民五千人治河西獵道;辛巳,還平城。

[4]北魏國主征發并州、肆州五千民工,修河西狩獵的專用道路。

辛巳(二十五日),返回平城。

[5]夏,四月,癸巳,更以西陽王子尚為豫章王。

[5]夏季,四月,癸巳(初七),劉宋朝廷改封西陽王劉子尚為豫章王。

[6]庚子,詔經始明堂,直作大殿於丙、己之地,制如太廟,唯十有二間為異。

[6]庚子(十四日),孝武帝頒詔,命令開始興建明堂,並且大殿必須建在丙、己方位,形制如同皇家祖廟,只有十二間和祖廟不同。

[7]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年十七,司馬新庾深之行府事。

休茂一性一急,欲自專處決,深之及主帥每禁之,常懷忿恨。

左右張伯超有一寵一,多罪惡,主帥屢責之。

伯超懼,說休茂曰:「主帥密疏官過失,欲以啟聞,如此恐無好。」

休茂曰:「為之奈何?」

伯超曰:「惟有殺行一事及主帥,舉兵自衛。

此去都數千里,縱大事不成,不失入虜中為王。」

休茂從之。

[7]雍州刺史、海陵王劉休茂,這年十七歲,當時,司馬新野人庾深之主持王府事務。

劉休茂生一性一急躁,總是想要自己專權,庾深之和主師每次都禁止他這樣做,所以劉休茂對二人一直懷恨在心。

左右侍從張伯超受劉休茂一寵一信,經常作惡,主帥因而也多次斥責他。

張伯超很害怕,就遊說劉休茂說:「主帥正偷偷把你的過失寫在奏疏上,打算奏報給皇上,如果是這樣,恐怕你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了。」

劉休茂說:「那該怎麼辦呢?」

張伯超回答說:「只有殺了庾深之和主帥,爾後起兵自衛。

這裡距離京都建康幾千里,即使是大事沒有辦成,你也可以逃到胡虜那裡,他們不會不封你為王。」

劉休茂依從了這一提議。

丙午夜,休茂與伯超帥夾轂隊,殺典簽楊慶於城中,出金城,殺深之及曲簽戴雙;徵集兵眾,建牙馳檄,使佐吏上己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黃鉞。

侍讀博士荀詵諫,休茂殺之。

伯超專任軍政,生殺在己,休茂左右曹萬期挺身斫休茂,不克而死。

丙午(二十日)深夜,劉休茂和張伯超率領左右護車衛隊,先殺了在城裡崑的典簽楊慶,然後,出金城,又殺了庾深之和典簽戴雙。

徵集兵眾,豎一起旗幟,向全國發表檄文。

劉休茂又讓自己的左右侍從們,擁立自己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黃鉞。

侍讀博士荀詵勸諫劉休茂不要這樣做,劉休茂殺了他。

張伯超把持軍政事務,掌握生殺大權,劉休茂的左右侍從曹萬期突然挺身用刀猛砍劉休茂,但未能成功,被殺死。

休茂出城行營,諮議參軍沈暢之等帥眾閉門拒之。

休茂馳還,不得入。

義成太守薛繼考為休茂盡力攻城,克之,斬暢之及同謀數十人。

其日,參軍尹玄慶復起兵攻休茂,生擒,斬之,母、妻皆自一殺,同一黨一伏誅。

城中擾亂,莫相統攝。

中兵參軍劉恭之,秀之之弟也,眾共推行府州事。

繼考以兵脅恭之,使作啟事,言「繼考立義」,自乘驛還都;上以為北中郎諮議參軍,賜爵冠軍侯;事尋洩,伏誅。

以玄慶為射聲校尉。

劉休茂走出襄陽城,巡查軍營。

諮議參軍沈暢之等率領眾人關閉了城門,拒絕劉休茂回城。

等劉休茂乘馬回來,進不了城。

義成太守薛繼考為劉休茂全力攻城,最終攻克,斬了沈暢之以及他的同謀,共計幾十人。

就在這天,參軍尹玄慶又起兵圍攻劉休茂,活捉了劉休茂,將其斬首。

劉休茂的母親、妻子全都自一殺,他的一黨一羽們也全被誅殺。

襄陽城內一片混亂,彼此之間不能管束。

中兵參軍劉恭之是劉秀之的弟弟,被大家推舉代理府州事。

可是,薛繼考卻用武力威一逼一十劉恭之,命令劉恭之給孝武帝奏報,說:「薛繼考匡扶正義」,然後,他就拿著這封奏報,乘坐驛車返回建康都城。

孝武帝見到奏報,立即任命薛繼考為北中郎諮議參軍,封賜爵位為冠軍侯。

這事不久就被洩漏出去,薛繼考被誅,孝武帝提升尹玄慶為射聲校尉。

上自即位以來,抑黜諸弟;既克廣陵,欲更峻其科。

沈懷文曰:「漢明不使其子比光武之子,前史以為美談。

陛下既明管、蔡之誅,願崇唐、衛之奇。」

及襄陽平,太宰義恭深知上指,請裁抑諸王,不使任邊州,及悉輸器甲,禁絕賓客;沈懷文固諫以為不可,乃止。

孝武帝自從即位以後,一直壓制、貶排他的所有兄弟。

攻克廣陵後,更打算加重對其兄弟們的控制。

侍中沈懷文說:「漢明帝不讓他自己的兒子超過光武帝的兒子,從前的史書上,都把它作為美談來記載。

陛下您已經誅殺了管叔、蔡叔那樣的人,但願此後會推崇周成王封步虞、康叔於唐、衛的舉動,使國家有所寄托。」

等到襄陽被平,太宰劉義恭探知孝武帝心裡想的是什麼,便先行上疏,請求進一步裁減、限制各個親王,不允許他們統領沿邊各州,並且收繳衛隊的所有鎧甲、武器,禁止各個親王結交賓客朋友。

可是,沈懷文卻堅決勸阻,認為不能這麼做,最後才停止。

[8]上畋游無度,嘗出,夜還,敕開門。

侍中謝莊居守,以信或虛,執不奉旨,須墨敕乃開。

上後因燕飲,從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

對曰:「臣聞王者祭祀、畋游,出入有節。

今陛下晨往宵歸,臣恐不逞之徒,妄生矯詐,是以伏須神筆,乃敢開門耳。」

[8]孝武帝打獵、遊山玩水沒有節制。

有一次出城,深夜才回,孝武帝下令打開城門。

侍中謝莊正在值班,他以為這一憑證也許是假的,把守城門不開,一定要看到皇帝親筆命令才開。

孝武帝后來在一次宴請上,安閒自若地對謝莊說:「你是想倣傚漢代的郅惲嗎?」

謝莊回答說:「我曾聽說過,皇帝祭祀、狩獵,出入都有一定的規定和節制。

如今,陛下清晨出去,深夜才回來,臣怕有對帝王不滿的傢伙假造聖旨欺騙我們,因此一定要看到陛下的御筆,才敢打開城門。」

[9]魏大旱,詔:「州郡境內,神無大小,悉灑掃致禱;俟豐登,各以其秩祭之。」

於是群祀之廢者皆復其舊。

[9]北魏大旱。

詔令:「各州郡境內,無論神廟大小,全都要打掃乾淨,焚香禱告。

等到莊稼豐收後,再按照神靈等級大小,分別祭祀。」

於是,各州郡廢掉的神廟,經過整修加工,又全都恢復了昔日的樣子。

[10]秋,七月,戊寅,魏主立其弟小新成為濟陽王,加征東大將軍,鎮平原;天賜為汝陰王,加征南大將軍,鎮虎牢;方壽為樂一浪一王,加征北大將軍,鎮和龍;洛侯為廣平王。

[10]秋季,七月,戊寅(二十四日),北魏國主封立他的弟弟拓跋小新成為濟陽王,加授征東大將軍,鎮守平原;拓跋天賜為汝陰王,加授征南大將軍,鎮守虎牢;拓跋萬壽為樂一浪一王,加授征北大將軍,鎮守和龍;拔跋洛侯為廣崑平王。

[11]壬午,魏主巡山北;八月,丁丑,還平城。

[11]壬午(二十八日),北魏國主巡察山北。

八月,丁丑(二十四日),返回平城。

[12]戊子,立皇子子仁為永嘉王,子真為始安王。

[12]戊子(初四),孝武帝立皇子劉子仁為永嘉王,劉子真為始安王。

[13]九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13]九月,甲寅朔(初一),出現日食。

[14]沈慶之固讓司空,柳元景固讓開府儀同三司,詔許之;仍命慶之朝會位次司空,俸祿依三司,元景在從公之上。

[14]沈慶之堅決辭讓自己的司空之職,柳元景也堅持辭讓自己的開府儀同三司職務,孝武帝下詔批准。

仍然讓沈慶之在朝會時排在司空之下,俸祿比照三司。

柳元景的地位在從公之上。

慶之目不知書,家素富,產業累萬金,童奴千計;再獻錢千萬,谷萬斛。

先有四宅,又有園捨在婁湖;慶之一夕攜子孫及中表親戚徙居婁湖,以四宅輸官。

慶之多蓄一妓一妾,優遊無事,盡意歡娛,非朝賀不出門;車馬率素,從者不過三五人,遇之者不知其為三公也。

沈慶之沒讀過書,目不識丁,家裡素來富有,家產累計有萬金,童僕、家奴數以千計。

他再次獻給朝廷一千萬錢和萬斛糧食。

他原來就有四座宅院,在婁湖又有別墅。

一天傍晚,沈慶之領著兒孫以及內表親戚,遷居到婁湖居住,而把自己的四座宅院獻給了官府。

沈慶之蓄養了許多歌舞一妓一和小妾,閒暇無事時,他就盡情地和她們娛樂,不是朝賀時,他絕不走出家門。

他的車馬都很樸素,侍從也超不過三五個人,所以,走在路上遇到他的人,都不知他位居三公高位。

[15]甲戌,移南豫州治於湖。

丁丑,以潯陽王子房為南豫州刺史。

[15]甲戌(二十一日),朝廷將南豫州的治所遷移到於湖。

丁丑(二十四日),任命潯陽王劉子房為南豫州刺史。

[16]閏月,戊子,皇太子妃何氏卒,謚曰獻妃。

[16]閏九月,戊子(初五),皇太子的妃子何令婉去世,謚號為獻妃。

[17]壬寅,更以歷陽王子頊為臨海王。

[17]壬寅(十九日),朝廷改封歷陽王劉子頊為臨海王。

[18]冬,十月,甲寅,以南徐州刺史劉延孫為尚書左僕射,右僕射劉秀之為雍州刺史。

[18]冬季,十月,甲寅(初二),朝廷任命南徐州刺史劉延孫為尚書左僕射,右僕射劉秀之為雍州刺史。

[19]乙卯,以新安王子鸞為南徐州刺史。

子鸞母殷淑儀,一寵一傾後宮,子鸞一愛一冠諸子,凡為上所眄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

及為南徐州,割吳郡以屬之。

[19]乙卯(初三),孝武帝任命新安王劉子鸞為南徐州刺史。

劉子鸞的母親殷淑儀在後宮最受皇帝的一寵一愛一,劉子鸞受到的一寵一愛一也超過了其他皇子。

凡是孝武帝看上或喜歡的東西,沒有不進入劉子鸞府內的。

劉子鸞被任命為南徐州刺史後,孝武帝把吳郡也劃歸南徐州管理。

初,巴陵王休若為北徐州刺史,以山陰張岱為諮議參軍,行府、州、國事。

後臨海王子頊為廣州,豫章王子尚為揚州,晉安王子勳為南兗州,岱歷為三府諮議、三王行一事,與典簽、主帥共事,事舉而情不相失。

或謂岱曰:「主王既幼,執事多門,而每能緝和公私,雲何致此?」

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

』我為政端平,待物以禮,悔吝之事,無由而及;明暗短長,更是才用之多少耳。」

及子鸞為南徐州,復以岱為別駕、行一事。

岱,永之弟也。

當初,巴陵王劉休若做北徐州刺史時,任命山陰人張岱為諮議參軍,代理府、州、國事。

後來,臨海王劉子頊做廣州刺史,豫章王劉子尚為揚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為南兗州刺史時,張岱歷任這三個州府的諮議參軍,做這三位王的行一事,和典簽、主帥共同處理事務,他每件事都做得很成功,而跟同屬僚們的關係並不受影響。

有人對張岱說:「主王的年紀小,能主事的部門又有很多,而你卻每次都能把公私關係協調好,你說說,你是怎麼做到的?」

張岱說:「古人說:『一心可以事奉百君。

』我為政公平端正,待人接物總是以禮相迎,所以,讓人追悔莫及的事,也就沒有機會發生。

聰明或者愚蠢,笨拙或者能幹崑,更不過是才能的高下而已。」

劉子鸞作了南徐州刺史後,他又起用張岱為別駕、行一事。

張岱是張永的弟弟。

[20]魏員外散騎常侍游明根等來聘。

明根,雅之從祖弟也。

[20]北魏派遣員外散騎常侍游明根等人,前來劉宋朝廷聘問。

游明根是游雅堂祖父的弟弟。

[21]魏廣平王洛侯卒。

[21]北魏廣平王拓跋洛侯去世。

[22]十二月,壬申,以領軍將軍劉遵考為尚書右僕射。

[22]十二月,壬申(二十日),劉宋朝廷任命領軍將軍劉遵考為尚書右僕射。

[23]甲戌,制民戶歲輸布四匹。

[23]甲戌(二十二日),劉宋朝廷規定,每戶人家每年向朝廷繳納四匹布。

[24]是歲,詔士族雜婚者皆補將吏。

士族多避役兆亡,乃嚴為之制,捕得即斬之,往往奔竄湖山為盜賊。

沈懷文諫,不聽。

[24]這一年,劉宋朝廷規定,凡是豪門士族與平民人家通婚的,都要補為武職。

與平民通婚的一些豪門士族,大都為躲避兵役逃往他處。

朝廷為此又進一步嚴格制定了法律,抓到逃亡者,立即斬首,於是,逃亡者常常是投奔江河山澤之中,當了強盜。

沈懷文勸阻,孝武帝未接受。

六年(壬寅、462)

六年(壬寅,公元462年)

[1]春,正月,癸未,魏樂一浪一王萬壽卒。

[1]春季,正月,癸未(初二),北魏樂一浪一王拓跋萬壽去世。

[2]辛卯,上初祀五帝於明堂,大赦。

[2]辛卯(初十),孝武帝在明堂第一次祭祀五帝。

宣佈大赦。

[3]丁未,策秀、孝於中堂。

揚州秀才顧法對策曰:「源清則流潔,神聖則刑全。

躬化易於上風,體訓速於草偃。」

上覽之,惡其諒也,投策於地。

[3]丁未(二十六日),孝武帝在中堂舉行秀才、孝廉甄選考核。

揚州秀才顧法回答策問道:「水源清澈,則河流清潔;一精一神振奮有力,則身一體健康。

身一體力行的效果,很容易崇尚風教,而親自奉行的影響,則比野草倒伏的速度更快。」

考武帝看後,很討厭他的大膽直言,把他的卷子扔到了地上。

[4]二月,乙卯,復百官祿。

[4]二月,乙卯(初四),劉宋恢復文武百官的俸祿。

[5]三月,庚寅,立皇子子元為邵陵王。

[5]三月,庚寅(初十),孝武帝立皇子劉子元為邵陵王。

[6]初,侍中沈懷文,數以直諫忤旨。

懷文素與顏竣、周朗善,上謂懷文曰:「竣若知我殺之,亦當不敢如此。」

懷文嘿然。

侍中王,言次稱竣、朗人才之美,懷文與相酬和,顏師伯以白上,上益不悅。

上嘗出射雉,風雨驟至,懷文與王、江智淵約相與諫。

會召入雉場,懷文曰:「風雨如此,非聖躬所宜冒。」

曰:「懷文所啟,宜從。」

智淵未及言,上注一弩一作色曰:「卿欲效顏竣邪,何以恆知人事!」又曰:「顏竣小子,恨不先鞭其面!」每上燕集,在坐者皆令沈醉,嘲謔無度。

懷文素不飲酒,又不好戲調,上謂故欲異己。

謝莊嘗戒懷文曰:「卿每與人異,亦何可久!」懷文曰:「吾少來如此,豈可一朝而變!非欲異物,一性一所得耳。」

上乃出懷文為晉安王子勳征虜長史,領廣陵太守。

[6]當初,侍中沈懷文幾次都因為直言勸諫而惹怒了孝武帝。

沈懷文平日和顏竣、周朗關係不錯,孝武帝對沈懷文說:「顏竣如果當初知道我會殺他,恐怕他也早就不致這樣放肆無禮了。」

沈懷文沉默無語。

侍中王在言談之間,稱讚顏竣、周朗才華出眾,沈懷文也同意這種讚譽,二人一唱一和。

顏師伯立即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孝武帝,孝武帝愈加不高興。

孝武帝曾經出外打野雞,突然,刮起了大風,又下起了大雨,沈懷文和王、江智淵趁機約定進言勸諫。

正巧,此時孝武帝召他們來到射獵野雞的圍場,沈懷文說:「暴風驟雨如此急迫,不是聖體所應該承受的。」

王接著說:「沈懷文的啟奏,應該聽。」

還未等江智淵接著說,孝武帝已是眼睛盯著弓箭,面帶怒色說:「你想倣傚顏竣嗎?為什麼要經常來管別人的事情?」

接著,又說:「顏竣這小子,我至今仍恨不得先把他的臉一抽一個稀爛。」

孝武帝每次在宴請時,都下令在座者必須喝崑得酩酊大醉,然後再對他們極力嘲諷、戲謔。

沈懷文一向不喝酒,而且又不喜歡戲一弄玩笑,孝武帝認為沈懷文是故意和自己作對。

謝莊曾經警告過沈懷文,說:「你每次都和別人不一樣,這樣,又怎麼能長久下去呢?」

沈懷文回答說:「我從小就這個樣子,哪裡是一個早晨就能改變過來的!我並不是要故意和別人不一樣,這不過是天一性一所致罷了。」

於是,孝武帝命令沈懷文出任晉安王劉子勳的征虜長史,兼領廣陵太守。

懷文詣建康朝正,事畢遣還,以女病求申期,至是猶未發;免官,禁錮十年。

懷又賣宅,欲還東,上聞,大怒,收付廷尉,丁未,賜懷文死。

懷文三子,澹、淵、沖,行哭為懷文請命,見者傷之。

柳元景欲救懷文,言於上曰:「沈懷文三子,塗炭不可見;願陛下速正其罪。」

上竟殺之。

沈懷文到達建康參加朝廷舉行的元旦朝拜後,孝武帝命令他返回任所。

當時,沈懷文因為女兒生病,所以請求延長回去的期限,直到這時他還沒有啟程。

於是,孝武帝免除沈懷文的官職,禁止從政十年。

沈懷文將自己在京城的房宅賣了,想要東下回到吳興老家。

孝武帝聽說後,怒不可遏,下令逮捕他收交廷尉,丁未(二十七日),命令沈懷文自一殺。

沈懷文的三個兒子,沈澹、沈淵、沈沖,一路哭著奔走,為父親沈懷文請求饒命,沿途看見的人,無不為之難過。

柳元景想要救沈懷文,就對孝武帝說:「沈懷文的三個兒子,悲痛難過,祈願陛下快點適當地為沈懷文定罪。」

最後,孝武帝還是殺了沈懷文。

[7]夏,四月,淑儀殷氏卒。

追拜貴妃,謚曰宣。

上痛悼不已,一精一神為之惘惘,頗廢政事。

[7]夏季,四月,孝武帝的一寵一姬殷淑儀孫去世,追贈為貴妃,謚號為宣。

孝武帝為殷淑儀的死傷心不已,不斷憑弔,以致於一精一神恍惚,無心處理朝廷政事。

[8]五月,壬寅,太宰義恭解領司徒。

[8]五月,壬寅(二十三日),劉宋太宰劉義恭被解除司徒兼職。

[9]六月,辛酉,東昌文穆公劉延孫卒。

[9]六月,辛酉(十二日),劉宋東昌文穆公劉延孫去世。

[10]庚午,魏主如陰山。

[10]庚午(二十一日),北魏國主前往陰山。

[11]魏石樓胡賀略孫反,長安鎮將陸真討平之。

魏主命真城長蛇鎮。

氐豪仇檀反,真討平之,卒城而還。

[11]北魏石樓胡賀略孫起兵反叛,長安鎮將陸真前去討伐,平定了這起事件。

北魏國主命令陸真興建長蛇鎮。

氐人豪族仇檀又起兵反叛,陸真前去討平,修建完長蛇鎮後返回。

[12]秋,七月,壬寅,魏主如河西。

[12]秋季,七月,壬寅(二十四日),北魏國主前往河西。

[13]乙未,立皇子子雲為晉陵王;是日卒,謚曰孝。

[13]乙未(十七日),劉宋孝武帝立皇子劉子雲為晉陵王。

當天,劉子雲去世,謚號孝。

[14]初,晉庾冰議使沙門敬王者,桓玄複述其議,並不果行。

至是,上使有司奏曰:「儒、法枝派,名、墨條分,至於崇親嚴上,厥猷一靡一爽。

唯浮圖為教,反經提傳,拘文蔽道,在末彌扇。

夫佛以謙卑自牧,忠虔為道,寧有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顙耆臘而直體萬乘者哉!臣等參議,以為沙門接見,比當盡虔;禮敬之容,依其本俗。」

九月,戊寅,制沙門致敬人主。

及廢帝即位,復舊。

[14]當初,東晉中書監庾冰建議,讓僧徒恭敬帝王,太尉桓玄以後又再次提出這項建議,最後都沒有成功。

到了這時,孝武帝命令有關部門上奏,說:「儒家和法家是不同的流派,名家和墨家有明顯的區別,但他們主張崇拜祖先、尊敬皇帝,因此他們的主旨沒有細微的差別。

只有佛教,把自己的教義當作經典,加以闡釋宣傳,用他們的教義去蒙蔽真正的道義,近來,這種行為更加猖狂。

佛是用謙卑來約束自己,是以忠誠作為自己行一事的尺度,怎麼能只對四聖跪拜,而對自己的父母卻簡慢無禮呢?怎麼能只對老僧叩頭,而卻和皇帝平起平坐呢?我們建議,要讓僧徒晉見皇帝,而且應當恭敬、虔誠。

至於禮節上的恭敬程度,可以依照原有的習俗進行。」

九月,戊寅(初一),制定了僧徒恭敬皇帝的一些實施辦法。

廢帝即位後,又恢復如初了。

[15]乙未,以尚書右僕射劉遵考為左僕射,丹楊尹王僧朗為右僕射。

僧朗,之父也。

[15]乙未(十八日),朝廷任命尚書右僕射劉遵考為左僕射,丹楊尹王僧朗為右僕射。

王僧朗是王的父親。

[16]冬,十月,壬申,葬宣貴妃於龍山。

鑿岡通道數十里,民不堪役,死亡甚眾;自江南葬埋之盛,未之有也。

又為之別立廟。

[16]冬季,十月,壬申(二十五日),孝武帝在龍山埋葬了宣貴妃,在山上開鑿山路幾十里,老百姓忍受不了這一艱苦的勞役,死亡、逃走的人很多。

自從江南有葬禮以來,這一葬禮的隆重場面,還從來沒有過。

又給宣貴妃另建了一座祭廟。

[17]魏員外散騎常侍游明根等來聘。

[17]北魏派遣員外散騎常侍游明根等前來劉宋朝廷聘問。

[18]辛巳,加尚書令柳元景司空。

[18]辛巳(初五),劉宋朝廷加授尚書令柳元景為司空。

[19]壬寅,魏主還平城。

[19]壬寅(二十六日),北魏國主返回平城。

[20]南徐州從事史范陽祖沖之上言,何承天歷疏舛猶多,更造新歷,以為:「舊法,冬至日有定處,未盈百載,輒差二度。

今令冬至日度,歲歲微差,將來久用,無煩屢改。

又,子為辰首,位在正北;虛為北方列宿之中。

今歷,上元日度,發自虛一。

又,日辰之號,甲子為先;今歷,上元歲在甲子。

又,承天法,日、月、五星各自有元。

今法,交會、遲疾,悉以上元歲首為始。」

上令善歷者難之,不能屈。

會上晏駕,不果施行。

[20]南徐州從事史、范陽人祖沖之上書孝武帝說,何承天制定的曆法錯誤,疏漏的地方還是很多,所以,他又另外制定了一部新曆法,他認為:「現在使用的曆法,將冬至的節氣固定在某一天,這樣一來,每不到一百年,就會相差二度。

如今要制定的新曆法,是把冬至放到年終,每年只有微小的差距,將來長期使用下去,那麼就不用再多次改動。

另外,現行的曆法是把『子』作為『辰』的開頭,位置在正北方。

『虛』又排列在北方各個星座之中。

將要制訂的曆法,則是把上元放在年終,從虛一開始。

另外,現行的曆法是把日月星辰的標誌,以甲子作為開頭放在最前面。

新曆法則是將上元每年放在甲子上。

另外,何承天的曆法,是日、月、五星各自都有自己的元。

而新的曆法則是將日、月、五星的交會以及運行的快慢,全都以上元的歲首作為開始。」

孝武帝命令對曆法有研究的人同祖沖之辯論,但駁不倒祖沖之。

不久,正趕上孝武帝駕崩,所以,祖沖之的新曆法也沒能實施起來。

七年(癸卯、463)

七年(癸卯,公元463年)

[1]春,正月,丁亥,以尚書右僕射王僧朗為太常,衛將軍顏師伯為尚書僕射。

[1]春季,正月,丁亥(十二日),劉宋朝廷任命尚書右僕射王僧明朗太常、衛將軍,顏師伯為尚書僕射。

上每因晏集,使群臣自相潮訐以為樂。

吏部郎江智淵素恬雅,漸不會旨。

嘗使智淵以王僧朗戲其子。

智淵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戲!」上怒曰:「江僧安癡人,癡人自相惜。」

僧安,智淵之父也。

智淵伏席流涕,由是恩一寵一大衰。

又議殷貴妃謚曰懷,上以為不盡美,甚銜之。

他日與群臣乘馬至貴妃墓,舉鞭指墓前石柱,謂智淵曰:「此上不容有『懷』字!」智洲益懼,竟以憂卒。

孝武帝每次在宴請飲酒時,都命令臣屬們彼此之間相互嘲諷、攻擊,以此取樂。

吏部郎江智淵平素安恬、文雅,他的行為慢慢不合孝武帝心意。

孝武帝曾經讓江智淵傳令,讓王僧朗嘲弄自己的兒子王。

江智淵嚴肅地說:「恐怕不應該有這樣的玩笑!」孝武帝大怒說:「江僧安真是一個大傻瓜,傻瓜同情傻瓜。」

江僧安是江智淵的父親。

江智淵立刻把臉埋在座席上,痛哭流涕。

從此,孝武帝對他的一寵一愛一大為減弱。

江智淵又提議追諡殷貴妃為懷貴妃,孝武帝認為這不是個最美的名號,所以,對江智淵更加懷恨在心。

某一天,孝武帝和大臣騎馬來到殷貴妃的墳墓,孝武帝舉起鞭子,指著墓前的石柱,對江智淵說:「這上面不能有懷字。」

江智淵更加恐懼,最後,竟因憂慮過度,去世。

[2]己丑,以尚書令柳元景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2]己丑(十四日),朝廷任命尚書令柳元景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3]二月,甲寅,上巡南豫、南兗二州;丁卯,校獵於烏江;壬戌,大赦;甲子,如瓜步山;壬申,還建康。

[3]二月,甲寅(初九),孝武帝巡視南豫州和南兗州。

丁卯(十二日),在烏江比試狩獵。

壬戌(十七日),宣佈大赦。

甲子(十九日),孝武帝前往瓜步山。

壬申(二十七日),返回建康。

[4]夏,四月,甲子,詔:「自非臨軍戰陳,並不得專殺,其罪應重辟者,皆先上須報;違犯者以殺人論。」

[4]夏季,四月,甲子(二十日),孝武帝頒下詔令:「任何官將,如果不是在戰場上與敵人作戰,一律不得隨便利用權力殺人。

罪行嚴重,應該重判斬首的罪犯,必須先向朝廷呈報,等候批准。

如有違犯這一詔令的,即以殺人罪處罰。」

[5]五月,丙子,詔曰:「自今刺史、守宰,動民興軍,皆須手詔施行;唯邊隅外警及一奸一釁內發,變起倉猝者,不從此例。」

[5]五月,丙子(初二),孝武帝再次頒下詔令:「從今以後,刺史、守宰動員百姓發起軍隊,都必須按照手詔實行。

只有邊疆偏遠地區有敵人進犯,或宮廷內突然發生一奸一佞作亂,可以不在此限。」

[6]戊辰,以左民尚書蔡興宗、左衛將軍袁粲為吏部尚書。

粲,淑之兄子也。

[6]戊辰(初四),朝廷任命左民尚書蔡興宗、左衛將軍袁粲為吏部尚書。

袁粲是袁淑哥哥的兒子。

上好狎侮群臣,自太宰義恭以下,不免穢辱。

常呼金紫光祿大夫王玄謨為老傖,僕射劉秀之為老慳,顏師伯為;其餘短、長、肥、瘦,皆有稱目。

黃門侍郎宗靈秀體肥,拜起不便,每至集會,多所賜與,欲其瞻謝傾踣,以為歡笑。

又一寵一一崑崙奴,令以杖擊群臣,尚書令柳元景以下皆不能免;唯憚蔡興宗方嚴,不敢侵。

顏師伯謂儀曹郎王耽之曰:「蔡尚書常免暱戲,去人實遠。」

耽之曰:「蔡豫章昔在相府,亦以方嚴不狎,武帝宴私之日,未嘗相召。

蔡尚書今日謂能負荷矣。」

孝武帝喜歡捉弄、侮辱手下臣屬們,從太宰劉義恭以下的大臣,沒有一個人沒被污言穢語侮辱過。

孝武帝經常把金紫光祿大夫王玄謨叫做「北方佬」,把僕射劉秀之喊做「老摳門」,把顏師伯叫做「大板牙」,其他無論是高矮、胖瘦,都給起過外號。

黃門侍郎宗靈秀身一體肥胖,叩拜後起身很不方便,每次聚會,孝武帝偏偏不斷賞賜給他東西,就是想要看他跌跌撞撞謝恩的樣子,以此取笑。

孝武帝還一寵一愛一一個崑崙奴,他經常讓崑崙奴拿著棍棒毆擊各位官員,自尚書令柳元景以下,都不免挨打。

這個崑崙奴只忌憚蔡興宗的方正嚴肅,不敢戲一弄。

顏師伯對儀曹郎王耽之說:「蔡尚書能經常免遭戲一弄,和普通人相距實在太遠。」

王耽之回答說:「以前,蔡豫章在宰相府時,也是以方正嚴肅、不苟言笑而免於嘲弄,而武帝在舉辦私人歡宴時,也從不邀請蔡豫章參加。

今天的蔡尚書可以說是能繼承他父親的優秀品德了。」

[7]壬寅,魏主如陰山。

[7]壬寅(二十八日),北魏國主前往陰山。

[8]六月,戊辰,以秦郡太守劉德願為豫州刺史。

德願,懷慎之子也。

[8]六月,戊辰(二十五日),朝廷任命秦郡太守劉德願為豫州刺史。

劉德願是劉懷慎的兒子。

上既葬殷貴妃,數與群臣至其墓,謂德願曰:「卿哭貴妃,悲者當厚賞。」

德願應聲慟哭,撫膺擗踴,涕泗交流。

上甚悅,故用豫州刺史以賞之。

上又令醫術人羊志哭貴妃,志亦嗚咽極悲。

他日有問志者曰:「卿那得此副急淚?」

志曰:「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孝武帝安葬了殷貴妃後,幾次和臣屬來到殷貴妃的墓前憑弔。

他對劉德願說:「你哭殷貴妃,如果哭得很悲傷,我就厚厚地賞賜你。」

話剛說完,劉德願已經失聲痛哭起來,捶胸頓足,眼淚、鼻涕都流到了一起。

孝武帝大為高興,就把豫州刺史的官職賞賜給了他。

孝武帝又命令醫師羊志也哭殷貴妃,羊志也鳴鳴咽咽地哭得極其悲痛。

過了些日子,有人問羊志:「你從哪裡這麼快弄來了這些眼淚?」

羊志回答說:「我那時不過是哭自己死去了的小妾罷了。」

上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省讀書奏,能七行俱下。

又善崑騎射,而奢欲無度。

自晉氏渡江以來,宮室草創,朝宴所臨,東、西二堂而已。

晉孝武末,始作清暑殿。

宋興,無所增改。

上始大修宮室,土木被錦繡,嬖妾幸臣,賞賜傾府藏。

壞高祖所居陰室,於其處起玉燭殿。

與群臣觀之,一床一頭有土障,壁上掛葛燈籠、麻蠅拂。

侍中袁因盛稱高祖儉素之德。

上不答,獨曰:「田舍公得此,已為過矣。」

,淑之兄子也。

孝武帝為人機警、勇敢、果斷、迅速,他學問淵博,文章寫得敏捷華麗,他閱讀書信或奏章能一目七行。

同時,他又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他奢侈、縱一欲沒有節制。

從東晉渡過長江南下以來,宮殿都是草草建造的,朝會或宴請也不過在東堂或西堂而已。

晉孝武帝末年才建造了清暑殿。

劉宋興起後,也沒有什麼增加或改動。

到了孝武帝,就開始大興土木,擴建宮室,牆上和柱子上都用錦繡裝飾。

對他一寵一愛一的妻妾和臣屬的賞賜,把國庫內所有的東西都拿空了。

他曾經毀掉武帝劉裕住餅的屋子,在那裡興建了玉燭殿,和手下大臣一起前去觀看,舊屋一床一頭上還有一截土牆,牆上掛著麻葛燈籠和麻線蠅拂。

侍中袁看完,盛讚武帝節儉樸素的品德。

孝武帝沒有回答什麼,只是自言自語地說:「莊稼漢得到這種享受已經是很過分的了。」

袁是袁淑哥哥的兒子。

[9]秋,八月,乙丑,立皇子子孟為淮南王,子產為臨賀王。

[9]秋季,八月,乙丑(二十三日),劉宋孝武帝立皇子劉子孟為淮南王,劉子產為臨賀王。

[10]丙寅,魏主畋於河西;九月,辛巳,還平城。

[10]丙寅(二十四日),北魏國主在河西打獵。

九月,辛巳(初九),返回平城。

[11]庚寅,以新安王子鸞兼司徒。

[11]庚寅(十八日),劉宋朝廷任命新安王劉子鸞兼任司徒。

[12]丙申,立皇子子嗣為東平王。

[12]丙申(二十四日),孝武帝立皇子劉子嗣為東平王。

[13]冬,十月,癸亥,以東海王為司空。

[13]冬季,十月,癸亥(二十二日),朝廷任命東海王劉為司空。

[14]己巳,上校獵姑孰。

[14]己巳(二十八日),孝武帝到姑孰比試打獵。

[15]魏員外散騎常侍游明根等來聘。

明根奉使三返,上以其長者,禮之有加。

[15]北魏員外散騎常侍游明根等前來劉宋聘問。

游明根擔任北魏使節,曾三次出使劉宋,孝武帝因為他年齡大,對他特別禮遇。

[16]十一月,癸巳,上習水軍於梁山。

[16]十一月,癸巳(二十二日),孝武帝在梁山訓練水軍。

十二月,丙午,如歷陽。

十二月,丙午(初六),孝武帝前往歷陽。

甲寅,大赦。

甲寅(十四日),劉宋實行大赦。

[17]己未,太宰義恭加尚書令。

[17]己未(十九日),朝廷加授太宰劉義恭為尚書令。

[18]癸亥,上還建康。

[18]癸亥(二十三日),孝武帝回到建康。

八年(甲辰、464)

八年(甲辰,公元464年)

[1]春,正月,丁亥,魏主立其弟雲為任城王。

[1]春季,正月,丁亥(十七日),北魏國主封立他的弟弟拓跋雲為任城王。

[2]戊子,以徐州刺中新安王子鸞領司徒。

[2]戊子(十八日),孝武帝任命徐州刺史,新安王劉子鸞兼任司徒。

夏,閏五月,壬寅,太宰義恭領太尉。

夏季,閏五月,壬寅(初五),朝廷任命太宰劉義恭兼任太尉。

[3]上末年尤貪財利,刺史、二千石罷還,必限使獻奉,又以蒲戲取之,要令罄盡乃止。

終日酣飲,少有醒時。

常憑幾昏睡,或外有奏事,即肅然整容,無復酒態。

由是內外畏之,莫敢馳惰。

庚申,上殂於玉燭殿。

遺詔:「太宰義崑恭解尚書令,加中書監;以驃騎將軍、南兗州刺史柳元景領尚書令,入居城內。

事無鉅細,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二 顯王元年(癸丑、前368)《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三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320)《資治通鑒》譯注·周紀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無年(辛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節三年(甲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盡屠維單閼,凡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陽朔三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綏和二年(甲寅、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壽元年(己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國元年(己巳、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王莽下天鳳二年(乙亥、15)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顯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八肅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九肅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一 孝殤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四 孝順皇帝下陽嘉三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五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壽三年(丁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興平元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七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八 孝獻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九 孝獻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十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一 世祖文皇帝上黃初元年 (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二 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龍三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七 邵陵厲公中正始七年(丙寅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八 邵陵厲公下嘉平五年(癸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九 高貴鄉公下甘露元年(丙子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八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九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興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五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七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八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九 顯宗成皇帝下鹹康八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昇平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四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五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五 起昭陽單閼,盡閼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六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七 安皇帝庚義熙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八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九 安皇帝壬義熙十一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十 安皇帝癸義熙十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七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六 蒼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六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七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八 東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九 東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十 和皇帝中興元年(辛巳、501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一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5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監四年(乙酉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監七年(戊子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監十四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監十八年 (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七 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九 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一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五 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九 太宗簡文皇帝上大寶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 太宗簡文皇帝下大寶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聖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二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5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三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七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八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十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一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四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604《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五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608《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六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613)《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七 煬皇帝下大業十二年(丙子、61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八 恭皇帝下義寧元年(丁丑、617)《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一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八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九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下貞觀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中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四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五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瘀十月,盡玄勣yan茂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七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八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下鹹亨《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九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一 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二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三則天順聖皇后下久視元年(庚子、《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四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神龍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五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景龍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六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景雲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七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八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九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上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五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六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七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八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歷九《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二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歷十四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三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二建中二年(辛《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四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五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六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五興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七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六興元元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七貞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九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貞元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九貞元八年(壬申《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一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貞元十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二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十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三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四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五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六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七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八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中長慶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九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一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太和八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二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下開成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中會昌三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