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十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之上廣明元:[1]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榮作亂,剽掠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十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之上廣明元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十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之上廣明元

唐紀七十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

[1]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榮作亂,剽掠坊市俱空。

[1]十一月,唐河中都虞侯王重榮興兵作亂,四亂搶劫,河中坊市被搶奪一空。

[2]宿州刺史劉漢宏怨朝廷賞薄,甲寅,以漢宏為浙東觀察使。

[2]唐宿州刺史劉漢宏抱怨朝廷給他的賞賜太輕薄,甲寅(初四),朝廷任命劉漢宏為浙東觀察使。

[3]河東節度使鄭從讜以本道兵授諸葛爽及代州刺史朱玫,使南討黃巢。

乙卯,以代北都統李琢為河陽節度使。

[3]唐僖宗下詔。

令河東節度使鄭從讜將所率本道軍隊授予諸葛爽及代州刺史朱玫,讓他們率領南下攻討黃巢。

乙卯(初五),任命代北都統李琢為河陽節度使。

[4]初,黃巢將渡淮,豆盧請以天平節授巢,俟其到鎮討之。

盧攜曰:「盜賊無厭,雖與之節,不能止其剽掠,不若急發諸道兵扼泗州,汴州節度使為都統,賊既前不能入關,必還掠淮、浙,偷生海渚耳!」從之。

戲而淮北相繼告刀,攜稱疾不出,京師大恐。

庚申,東都奏黃巢入汝州境。

[4]起初,黃巢將軍要率領軍隊北渡淮河,唐宰相豆盧請求唐僖宗將天平節度使的節授予黃巢,待黃巢到鎮上任時,再行攻討。

宰相盧攜說:「盜賊們都是貪得無厭,雖然給黃巢節,也未必能制止他四處剽掠,不如趕快調發諸道軍隊扼守泗州,任命汴州節度使為都統,率大軍陰擊黃巢賊眾。

黃巢既往前不能進入關中,必定轉而攻掠淮、浙一帶,逃至大海中去偷生!」唐僖宗聽後表示同意。

誰知不久淮北諸州相繼來使告急,盧攜知道情勢不妙,於是宣稱有疾病,而不再上朝議政,京師長安上下一片恐慌。

庚申(十日),東都送來奏狀,聲稱黃巢已攻入汝州境內。

[5]辛酉,以王重榮權知河中留後,以河中節度使同平章事李都為太子少傅。

[5]辛酉(十一日),朝廷命王重榮暫時充任河中鎮留後,而以河中節度使、同平章事李都為太子少傅,召回京師。

[6]汝鄭把截制置都指揮使齊克讓奏黃巢自稱天補大將軍,轉牒諸軍雲,「各宜守壘,勿犯吾鋒!吾將入東都,即至京邑,自欲問罪,無預眾人。」

上召宰相議之。

豆盧、崔沆請發關內諸鎮及兩神策軍守潼關。

壬戍,日南至。

上開延英,對宰相泣下。

觀軍容使田令孜奏:「請選左右神策軍弓一弩一手守潼關,臣自為都指揮制置把截使。」

上曰:「侍衛將士,不習征戰,恐未足用。」

令孜曰:「昔安祿山構逆,玄宗幸蜀以避之。」

崔流曰:「祿山眾才五萬,比之黃巢,不足言矣。」

豆盧曰:「哥舒翰以十五萬眾不守潼關,今黃巢眾六十萬,而潼關又無哥舒之兵。

若令孜為社稷計,三川帥臣皆令孜腹心,比於玄宗則有備矣。」

上不懌,謂令孜曰:「卿且為朕發兵守潼關。」

是日,上幸左神策軍,親閱將士。

令孜薦左軍馬軍將軍張承范、右軍步軍將軍王師會、左軍兵馬使趙珂。

上召見三人,以承范為兵馬先鋒使兼把截潼關制置使,師會為制置關塞糧料使,珂為句當寨使,令孜為左右神策軍內外八鎮及諸道兵馬都指揮制置招討等使,飛龍使楊復恭為副使。

[6]汝鄭把截制置都指揮使齊克讓向朝廷奏稱:黃巢已自稱天補大將軍,並寫牒文轉送給唐諸鎮軍,宣稱:「你們應各自據守自己的城壘,不要阻犯我軍的兵鋒!我將親率大軍攻入東都,接著攻入京師,向朝廷問罪,與你們沒有關係。」

唐僖宗將宰相們召到內殿商議對策。

豆盧、崔沆建議調發在關內的諸藩鎮軍及左、右神策軍去拒守潼關。

壬戍(十二日),冬至,唐僖宗開延英殿最高決策會議,由於找不到禦敵良策,竟對著宰相們流淚。

觀軍容使宦官田令孜奏稱:「請皇上選左、右神策軍中的弓一弩一手去守潼關,我親自任都指揮制置把截使,前去拒敵。」

唐僖宗回答說:「禁軍侍衛將士,久不習征戰,恐怕未必能派上用場。」

田令孜說:「過去安祿山判亂時,玄宗去四川避難。」

崔沆說:「過去安祿山部眾只有五萬人,無法和黃巢相比。」

豆盧說:「先前哥舒翰率領十五萬大軍尚不能把守潼關,今天黃巢賊眾有六十萬,而潼關又沒有象哥舒翰當年那樣強大的軍隊。

如果說田令孜真為大唐社稷考慮的話,蜀中三川帥臣陳敬、楊師立、牛勖倒都是田令孜的心腹,可以往西川躲避,這比起唐玄宗時的情況來,當然可以說是有備無患了。」

唐僖宗聽後很不高興,對田令孜說:「請你且為朕調發軍隊,去潼關拒守。」

這一天,唐僖宗來到左神策軍軍營,親自視察將士。

田令孜又向唐僖宗推薦左神策軍馬軍將軍張承范、右神策軍步軍將軍王師會、左神策軍兵馬使趙珂。

唐僖宗於是召見三人,任命張承范為兵馬先鋒使兼把截潼關制置使,王師會為制置關塞糧料使,趙珂為勾當寨柵使,並任命田令孜為左、右神策軍內外八鎮及諸道馬都指揮制置招討等使,飛龍使楊復恭被任命為副使。

癸亥,齊克讓奏:「黃巢已入東都境,臣收軍退保潼關,於關外置寨。

將士屢經戰鬥,久乏資儲,州縣殘破,人煙殆絕,東西南北不見王人,凍餒交一逼一十,兵械弊,各思鄉閭,恐一旦潰去,乞早遣資糧及援軍。」

上命選兩神策一弩一手得二千八百人,令張承范等將以赴之。

癸亥(十三日),齊克讓向朝廷上奏:「黃巢賊眾已進入東都,我收集散兵退到潼關繼續進行抵抗,駐紮在潼關之外設置營寨。

我部戰士經過多次戰鬥,缺乏戰備物質已經很久,關東州縣殘破不堪,人煙幾乎繼絕,東西南北四方不見大唐朝廷管轄下的人。

官軍飢寒交迫,兵械軍器又鈍又劣,士兵們各自思念故鄉閭裡,恐怕很容易潰散,乞請朝廷盡早運送資糧和援軍。」

唐僖宗命令選拔左、右神策軍弓一弩一手共得二千八百人,令張承范等將率領以赴潼關。

丁卯,黃巢陷東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迎竭;巢入城,勞問而已,閭裡晏然。

允章,之曾孫也。

田令孜奏募坊市人數千以補兩軍。

丁卯(十七日),黃巢軍攻陷東都,唐東都留守劉允章率領百官迎拜;黃巢大軍入城,對城中百姓勞問而已,坊裡和平常一樣,人民生活正常。

劉允章是劉的曾孫。

田令孜上奏請召募長安坊市居民數千人以補充左、右神策軍。

辛未,陝州奏東都已陷。

壬申,以田令孜為汝、洛、晉、絳、同、華都統,將左、右軍東討。

是日,賊陷虢州。

辛未(二十一日),陝州地方官向朝廷上奏,告東都已陷落。

壬申(二十二日),唐僖宗任命田令孜為汝、洛、晉、絳、同、華等州都統,率領左、右神策軍出發東討黃巢。

這一天,黃巢軍攻陷虢州。

[7]以神策將羅元杲為河陽節度使。

[7]朝廷任命神策軍將領羅元杲為河陽節度使。

[8]以周岌為忠武節度使。

初,薛能遣牙將上蔡秦宗權調發至蔡州,聞許州亂,托雲赴難,選募蔡兵,遂逐刺史,據其城。

及周岌為節度使,即以宗權為蔡州刺史。

[8]又任命周岌為忠武軍節度使。

起初,薛能派遣其牙將上蔡人秦宗權調發軍隊到蔡州,聞知許州發生軍亂,託言赴難,選募蔡州人為兵,於是驅逐蔡州刺史,佔據蔡州城。

這時周岌為忠武軍節度使,當即任命秦宗權為蔡州刺史。

[9]乙亥,張承范等將神策一弩一手發京師。

神策軍士皆長安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稟賜,但華衣怒馬,憑勢使氣,未嘗更戰陳;聞當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貧人代行,往往不能一操一兵。

是日,上御章信門樓臨遣之。

承范進言:「聞黃巢擁數十萬之眾,鼓行而西,齊克讓以饑卒萬人依托關外,復遣臣以二千餘人屯於關上,又未聞為饋餉之計,以此拒賊,臣竊寒心。

願陛下趣諸道一精一兵甲為繼援。」

上曰:「卿輩第行,兵尋至矣!」丁丑,承范等至華州。

會刺史裴虔餘徙宣歙觀察使,軍民皆逃入華山,城中索然,州庫唯塵埃鼠跡,賴倉中猶有米千餘斛,軍士裹三日糧而行。

[9]乙亥(二十五日),張承范等率領神策軍弓一弩一手自京師出發,神策軍士兵都是長安富家子弟,賄賂宦官而掛名於軍籍,以獲得優厚的賜給,但這些人平時穿著華麗的衣服,騎著快馬疾馳,憑借宦官的勢力氣焰囂張,卻從未參加過戰陣;聽說要上前線,父子相聚抱頭大哭,許多人用金帛僱傭居住在病坊的貧苦人代行,這些人往往不能一操一持兵器。

這一天,唐僖宗登上章信門樓遣送徵人出發,張承范向唐僖宗進言:「聽說黃巢擁兵數十萬,戰鼓咚咚向西湧來,齊克讓僅率領飢餓不堪的士卒萬人在潼關外拒敵,今天又派遣我率二千餘軍隊駐屯於潼關上,也沒有聽到為我們調撥糧餉的議論,就這樣讓我們去抗拒強敵,實在令我寒心。

希望陛下調集諸道一精一兵盡早我們的後援。」

唐僖宗回答說:「你們先行一步,隨後援兵將至!」丁丑(二十七日),將承范等率軍趕到華州。

正值華州刺史裴虔餘遷任宣歙觀察使,軍民全都逃入華山,城中空蕩蕩的,州庫只剩下塵埃鼠跡,幸運的是糧倉中仍有米千餘斛,軍士們帶上三天的糧食再上征程。

十二月,庚辰朔,承范等至潼天,搜菁中,得村民百許,使運石汲水,為守禦之備;與齊克讓軍皆絕糧,士卒莫有鬥志。

是日,黃巢前鋒軍抵關下,白旗滿野,不見其際,克讓與戰,賊小卻,俄而巢至,舉軍大呼,聲振河、華。

克讓力戰,自午至酉始解,士卒饑甚,遂喧噪,燒營而潰,克讓走入關。

關左有谷,平日禁人往來,以榷徵稅,謂之「禁坑」。

賊至倉猝,官軍忘守之,潰兵自谷而入,谷中灌水壽籐茂密如織,一夕踐為坦途。

承范盡散其輜囊以給士卒,遣使上表告急,稱:「臣離京六日,甲卒未增一人,饋餉未聞影響。

到關之日,巨寇已來,以二千餘人拒六十萬眾,外軍饑潰,蹋開禁坑。

臣之失守,鼎鑊甘心;朝廷謀臣,愧顏何寄!或聞陛下已議西巡,苟鑾輿一動,由上下土崩。

臣敢以猶生之軀奮冒死之語,願與近密及宰臣熟議,急徵兵以救關防,則高祖、太宗之業庶幾猶可扶持,使黃巢繼安祿山之亡,微臣勝哥舒翰之死!」

十二有,庚辰朔(初一),張承范等率軍趕到潼關,在青草茂密一處搜得村民一百來人,即讓他們為役運石汲水,作守城的準備。

這時張承范軍與齊克讓軍都已絕糧,士卒個個都沒有鬥志。

這一天,黃巢軍的前鋒進抵潼關城下,白旗遍佈山野,一望無際,齊克讓率軍出戰,黃巢軍小敗,接著黃巢率大軍趕到,全軍大聲吶喊,聲音震撼黃河、華山。

齊克讓備力拼戰,自午時至酉時才停戰,這時士卒已餓極了,於是呼喊喧鬧著把營寨燒燬,潰散而去,齊克讓也走入潼關。

潼關邊有山谷,平時禁止人在谷中往來,以便榷征商稅,人們稱此谷為「禁坑」。

黃巢大軍來得倉促,官軍猝不及防,潰兵自山谷而入禁坑,裡面灌木長籐茂密猶如蜘蛛網,一夕之間踏成一條平坦的大道。

張承范將輜重和私囊全部散發給士卒,派人上表朝廷告急,表稱:「我率軍離京六天,士卒沒有增加一人,軍餉更連影也未見到。

到潼關之日,黃巢巨寇已來關下,我以二千餘人抗拒六十萬敵眾,在關外的齊克讓軍因飢餓而潰散,踏開禁坑。

我如果將潼關失守,就是處以投身油鍋的極刑也心甘情願;但是朝廷宰相謀臣,羞愧之顏又寄托於何處!聽人說陛下已經議論要西巡至蜀中,而如果陛下的金鑾轎子一動,恐怕朝廷上下將士崩瓦解。

我敢在戰死之前,以尚存一刻的身軀,大膽說幾冒死話,希望陛下與親近宦官及宰相大臣深思熟慮,緊急徵兵來救援潼關的關防,如果潼關能守,我大唐高祖、太宗創立的基業或許還可以扶持,使黃巢步安祿山的後塵遭到滅亡,而微臣我戰死了也比哥舒翰要強!」

辛巳,賊急攻潼關,承范悉力拒之,自寅及申,關上矢盡,投石以擊之。

關外有天塹,賊驅民千餘人入其中,掘土填之,須臾,即平,引兵而度。

夜,縱火焚關樓俱盡。

承范分兵八百人,使王師會守禁坑,比至,賊已入矣。

壬午旦,賊夾攻潼關,關上兵皆潰,師會自一殺,承范變服帥餘眾脫走。

至野狐泉,遇奉天援兵二千繼至,承范曰:「汝來晚矣!」博野、鳳翔軍還至渭橋,見所募新軍衣裘溫鮮,怒曰:「此輩何功而然,我曹反凍餒!」遂掠之,更為賊鄉導,以趣長安。

辛巳(初二),黃巢軍猛攻潼關,張承范竭盡全力進行抵抗,自寅時到申時,關上官軍弓箭已無矢可射,於是用石頭投向黃巢軍,潼關外有壕溝,黃巢軍驅趕平民千餘人來壕中,掘土將壕溝填上,不一會兒,即將壕溝填平。

於是,黃巢軍渡過壕溝。

入夜,縱火將關樓全部焚燒乾淨。

張承范於是分八百士兵,交王師會,令他拒守禁坑,當王師會率軍趕到禁坑時,黃巢軍已經通過。

壬午(初三)早晨,黃巢軍夾攻潼關,關上唐守軍全部潰散,王師會自一殺,張承范身穿便服率領殘餘士兵逃脫回到長安,行至野狐泉,遇到相繼到來的奉天援兵二千人,張承范對他們說:「你們來晚了!」於是退還。

博野鎮和鳳翔鎮的軍隊退至渭橋,見田令孜所召募的新軍穿著新衣皮裘,十分憤怒,說:「這些傢伙有什麼功勞能穿上這樣好的衣,我們殊死拼戰反倒受凍挨餓!」於是搶劫新軍,並為黃巢軍作嚮導,往長安進發。

賊之攻潼關也,朝廷以前京兆尹蕭廩為東道轉運糧料使;廩稱疾,請休官,貶賀州司戶。

黃巢軍進攻潼關時,朝廷任命前京兆尹蕭廩為東道轉運糧料使。

蕭廩不敢當,稱病請求退休,結果被貶為賀州司戶。

黃巢入華州,留其將喬鈐守之。

河中留後王重榮請降於賊。

癸未,制以巢為天平節度使。

黃巢率軍攻入華州,留部將喬鈐據守。

唐河中留後王重榮向黃巢請降。

癸未(初四),唐僖宗頒下詔制,給予黃巢天平節度使的官職。

甲申,以翰林學士承旨、尚收左丞王徽為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戶部侍郎裴澈為工部侍郎,並同平章事。

以盧攜為太子賓客、分司。

田令孜聞黃巢已入關,恐天子責己,乃歸罪於攜而貶之,薦徽、澈為相。

是夕,攜飲藥死。

澈,休之從子也。

甲申(初五),唐僖宗任命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王徽為戶部侍郎,任翰林學士、戶部侍郎裴澈為工部侍郎,二人都為同平章事。

貶宰相盧攜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田令孜聽說黃巢率大軍已進入關中,恐怕天下人追究自己的責任,於是歸罪於盧攜,而將他貶官,薦舉王徽、裴澈為宰相。

這天傍晚,盧攜喝毒一藥自一殺身亡。

裴澈是裴休的侄子。

百官退朝,聞亂兵入城,布路竄匿。

令孜帥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門出,惟福、穆、澤、壽四王及妃嬪數人從行,百官皆莫知之。

上奔馳晝夜不息,從官多不能及。

車駕既去,軍士及坊市民競入府庫盜金帛。

百官退出朝堂,聽說亂兵已入長安城,分路躲藏。

田令孜率領神策軍士兵五百人護衛著唐僖宗自金光門出城,只有福王、穆王、澤王、壽王等四王及幾個妃嬪隨鑾駕而去,百官竟無人知曉,不知皇帝去向。

唐僖宗晝夜不停地奔馳,隨從安員大多跟不上。

唐僖宗的車駕既已遠去,長安城中的軍士及坊市百姓爭先恐後地闖入皇家府庫****金帛。

晡時,黃巢前鋒將柴存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帥文武數十人迎巢於霸上。

巢乘金裝肩輿,其徒皆被發,約以紅繒,衣錦繡,執兵以從,甲騎如流,輜重塞途,千里絡繹不絕。

民夾道聚觀,尚讓歷諭之曰:「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一愛一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

巢館於田令孜第,其徒為盜久,不勝富,見貧者,往往施與之。

居數日,各出大掠,夢市肆,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殺之。

臨近傍晚時,黃巢部下前鋒將柴存進入長安城,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數十人往霸上迎接黃巢。

黃巢坐著用黃金裝飾的轎子,其部下全都披著頭髮,穿著紅絲錦繡衣裳,手持兵器跟從著,鐵甲騎兵行如流水,輜重車輛塞滿道路,大軍延綿千里絡繹不絕。

長安居民夾道聚觀,尚讓挨個向士民們宣諭說:「我黃王起兵,本為了百姓!不像唐朝李氏皇帝不一愛一你們,你們只管安居樂業,不要恐慌。」

黃巢住宿於田令孜的家,其部下將士為盜賊既久,極為富有,看到貧窮的人,往往施捨財物。

但居住幾天以後,又各自出來大肆搶動劫,夢燒坊市,到處殺人,使死一屍一滿街,黃巢無法禁上。

黃巢部下尤其憎恨唐朝官吏,凡抓獲到的全部殺死。

[10]上趣駱谷,鳳翔節度史鄭畋謁上於道次,請車駕留鳳翔。

上曰:「朕不欲密遜巨寇,且幸興元,徵兵以圖收復。

卿東捍賊鋒,西撫諸蕃,糾合鄰道,勉建大勳。」

畋曰:「道路梗澀,奏報難通,請得便宜從事。」

許之。

戊子,上至婿水,詔未勖、楊師立、陳敬,諭以京城不守,且幸興元,若賊勢猶盛,將幸成都,宜豫為備擬。

[10]唐僖宗向駱谷奔逃,鳳翔節度使鄭畋於道旁拜謁,請求唐僖宗的車駕留在鳳翔。

唐僖宗對鄭畋說:「朕不願距強大的賊寇太近,暫且到興元,征發天下兵以圖收復京師。

你留在這裡東拒賊軍的兵鋒,西向招撫諸蕃族,糾合鄰道的軍隊,盡最大努力建立豐功偉業。」

鄭畋回奏說:「這一帶道路堵塞,有事向陛下上奏報告難以通達,請求給我便宜從事的權力。」

唐僖宗當即表示同意。

戊子(初九),唐僖宗奔至婿水,頒下詔書給牛勖、楊師立、陳敬,告諭京城已為黃巢賊寇攻陷,皇帝車駕暫時留居興元,如果黃巢賊軍勢力仍然強盛,車駕將行幸成都,請他們預先作好迎駕的準備。

庚寅,黃巢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類。

辛卯,巢始入宮。

壬辰,巢即皇帝位於含元殿,畫皂繒為袞衣,擊戰鼓數百以代金石之樂。

登丹鳳樓,下赦書;國號大齊,改元金統。

謂廣明之號,去唐下一體而著黃家日月,以為己符瑞。

唐官三品以上悉停任,四品以下位如故。

以妻曹氏為皇后。

以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兼侍中,崔、楊希古並同平章事,孟楷、蓋洪為左右僕射、知左右軍事,費傳古為樞密使。

以太常博士皮日休為翰林學士。

,之子也,時罷浙東觀察使,在長安,巢得而相之。

庚寅(十一日),黃巢將留在長安的唐朝宗室全部殺光,一個不剩。

在黑色絲織物上作畫,辛卯(十二日),黃巢始入居禁宮。

壬辰(十三日),黃巢稱帝,在含元殿即皇帝位,作天子禮服,敲響數百隻戰鼓替代金石音樂,作為登基之禮。

黃巢登上丹鳳樓,頒下赦書:定國號為大齊,改年號為金統。

宣稱當朝年號明是「唐」字去「」而留「廣」,「廣」字加「黃」字為「」,再將日、月合併為「明」字,指的是黃家日月,認為這正是自己將當皇帝的符瑞。

黃巢又發佈命令,凡唐朝三品以上官員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員保留官位如故。

又冊立其妻子曹氏為皇后。

任命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為兼侍中,崔、楊希古並為同平章事,孟楷、蓋洪為左右僕射、知左右軍事,費傳古為樞密使。

又任命太常博士皮日休為翰林學士。

崔即崔的兒子,當時正罷去浙東觀察使的官職,居住在長安,被黃巢俘獲而任為宰相。

諸葛爽以代北行營兵屯櫟陽,黃巢將碭山朱溫屯東渭橋,巢使溫誘說之,爽遂降於巢。

溫少孤貧,與兄昱、存隨母王氏依蕭縣劉崇家,崇數笞辱之,崇母獨憐之,戒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曹善遇之。」

巢以諸葛爽為河陽節度使,爽赴鎮,羅元杲發兵拒之,士卒皆棄甲迎爽,元杲逃奔行在。

唐將諸葛爽率領代北行營的軍隊屯駐於櫟陽,黃巢部下大將碭山人朱溫率軍駐紮在東渭橋,黃巢讓朱溫遊說誘降諸葛爽,於是諸葛爽向黃巢投降。

朱溫年少時失去父親且貧困,與哥哥朱昱、朱存隨母親王氏依靠蕭縣劉崇家為生,劉崇多次鞭笞污辱朱溫,只有劉崇的母親可憐朱溫,並告誡自家人說:「朱三不是平常人,你們要好好對待他。」

諸葛爽既降於黃巢,被黃巢任命為河陽節度使,當諸葛爽回到河陽之時,將軍羅元杲調軍隊抗拒,但羅元杲部下士卒都拋棄兵器迎接諸葛爽,羅元杲無奈,只好逃奔唐僖宗的所在行營。

[11]鄭畋還鳳翔,召將佐議拒賊,皆曰:「賊勢方熾,宜且從容以俟兵集,乃圖收復。」

畋曰:「諸君勸畋臣賊乎!」因悶絕仆地,傷其面,自午至明旦,尚未能言。

會巢使者以赦書至,監軍袁敬柔與將佐序立宣示,代畋草表署名以謝巢。

監軍與巢使者宴,樂奏,將佐以下皆哭;使者怪之,幕客孫儲曰:以相公風痺不能來,故悲耳。」

民間聞者無不泣。

畋聞之曰:「吾固知人心尚未厭唐,賊授首無日矣!」乃刺指血為表,遣所親間道詣行在,召將佐諭以逆順,皆聽命,復刺血與盟,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密約鄰道合兵討賊,鄰道皆許諾發兵,會於鳳翔。

時禁兵分鎮關中尚數萬,聞天子幸蜀,無所歸,畋使人招之,皆往從畋,畋分財以結其心,軍勢大振。

[11]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回到鳳翔,召集部下將佐議論抗拒黃巢軍,部將們都聲稱:「黃巢賊眾的勢力正強盛,應該緩慢地做好準備,等待各路軍隊聚集後,再圖收復京師。」

鄭畋失望地說:「你們是否要勸我投降賊寇呢!」並因氣憤而昏倒在地,被磚瓦碰傷臉部,從中午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都不能言語。

恰巧黃巢派使者帶著赦免諸軍的赦書趕到,監軍袁敬柔與眾將佐對黃巢使者畢恭畢敬,並草寫降書宣示於眾,代鄭畋署名,對黃巢的赦免表示感謝。

監軍袁敬柔為黃巢所派使者舉行宴會,音樂奏起,將佐以下兵卒都失聲痛哭;使者感到奇怪,節度使府幕客孫儲解釋說:「由於軍府相公鄭畋因病不能來參加宴會,所以大家感到悲痛。」

民間百姓聞知後無不流淚。

鄭畋得知這些情況後說:「我為此知道天下人心尚未對大唐王朝感到厭惡,黃巢賊身首異地指日可待了!」於是刺破手指,用血書寫表文,派遣自己親信的人走小路趕到唐僖宗的行營,以表忠心。

又召集部下將佐都諭以逆順忠義的道理,部下官兵都表示願意聽命,再刺血與大家盟誓,然後將鳳翔的城牆壕塹修復完好,將兵器軍械修復完善,訓練士卒,並秘密地約請鄰道合兵攻討黃巢,鄰道也都許諾願意發兵,一齊到鳳翔會合。

當時神策軍八鎮兵分別坐鎮於關中的還有數萬人,聽說唐僖宗逃往西蜀,一時無所歸從,鄭畋派人往各軍招撫,諸軍都赴鳳翔聽從鄭畋的調遣,鄭畋於是將財產分給諸軍,以連結諸軍的心,於是軍勢大振。

[12]丁酉,車駕至興元,詔諸道各出全軍收復京師。

[12]丁酉(十八日),唐僖宗的車駕來到興元,即向天下諸道頒發詔書,命令各道調發全軍收復京師。

[13]己亥,黃巢下令,百官詣趙璋第投名銜者,復其官。

豆盧、崔沆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御史中丞趙、刑部侍郎李、京兆尹李湯扈從不及,匿民間,巢搜獲,皆殺之。

廣德公主曰:「我唐室之女,誓與於僕射俱死!」執賊刃不置,賊並殺之。

發盧攜一屍一,戮之於市。

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系義不臣賊,舉家自一殺。

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雖臣於巢,多納亡命,匿公卿於復壁;巢殺之。

[13]己亥(二十日),黃巢頒布命令:唐朝百官到大齊宰相趙璋的宅第投報官位姓名者,可以恢復其官位。

唐宰相豆盧、崔沆以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御史中丞趙、刑部侍郎李、京兆尹李湯由於來不及跟從唐僖宗出逃,留在長安,躲藏在民間,被黃巢軍搜獲,全部被殺死。

廣德公主說:「我是唐帝室之女,誓與於僕射同死!」抓住行刑隊的刀不放手,被黃巢軍一併殺死。

黃巢軍又發掘盧攜的墳墓,將他的一屍一體放於街市砍殺。

唐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系堅守臣節,不肯向黃巢軍投誠,全家自一殺。

唐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雖然投降於黃巢,但收容許多亡命之徒,將唐公卿大臣藏於私宅復壁中,被黃巢處死。

[14]初,樞密使楊復恭薦處士河間張浚,拜太常博士,遷度支員外郎。

黃巢一逼一十潼關,浚避亂商山。

上幸興元,道中無供頓,漢陰令李康以騾負糗糧數百馱獻之,從行軍士始得食。

上問康:「卿為縣令,何能如是?」

對曰:「臣不及此,乃張浚員外教臣。」

上召浚詣行在,拜兵部郎中。

[14]起初,唐樞密使楊復恭向唐捨宗薦舉處士河間人張浚,唐僖宗拜張浚為太常博士,不久遷官為度支員外郎。

黃巢率大軍進一逼一十潼關,張浚避亂於商山。

唐僖宗逃往興元,一路上沒有人供給糧食,漢陰縣令李康用騾子運糧數百馱獻給行營,隨從逃亡的軍士才有飯吃。

唐僖宗問李康:「你官僅至縣令,怎麼能想到這些?」

李康回答說:「我實在想不到,是張浚員外教我這樣幹的。」

唐僖宗於是召張浚到行營,拜為兵部郎中。

[15]義武節度使王處存聞長安失守,號哭累日,不俟詔命,舉軍入援,遣二千人間道詣興元衛車駕。

[15]唐義武節度使王處存聽說長安失守,痛哭了好幾天,不等收到詔令,就派軍隊入援,調遣軍隊二千人走小道到達興元,以護衛唐僖宗的車駕。

[16]黃巢遣使調發河中,前後數百人,吏民不勝其苦。

王重榮謂眾曰:「始吾屈節以紓軍府之患,今調財不已,又將徵兵,吾亡無日矣!不如發兵拒之。」

眾皆以為然,乃悉驅巢使者殺之。

巢遣其將朱溫自同州,弟黃鄴自華州,合兵擊河中,重榮與戰,大破之,獲糧仗四十餘船,遣使與王處存結盟,引兵營於渭北。

[16]黃巢派遣使者到河中調發兵糧,使者前後達數百人,河中吏民無法負擔,苦不堪言。

王重榮於是對部眾說:「起初我屈節事賊,是想緩解軍府的急患,如今黃巢來調財不已,又要徵調士兵,我們早晚要死於他手,不如發兵抗拒黃巢。」

部眾都認為應加以抗拒,於是將黃巢派來的使節全部處死。

黃巢派遣部將朱溫從同州發兵,弟黃鄴從華州發兵,兩軍會合進攻河中,王重榮出兵拒戰,大破黃巢軍,繳獲糧食兵仗四十多船,又派遣使者與唐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結盟,率領軍隊到渭北紮營。

[17]陳敬車駕出幸,遣步騎三千奉迎,表請幸成都。

時從兵浸多,興元儲不豐,田令孜亦勸上;上從之。

[17]唐西川節度使陳敬聞知僖宗的車駕出幸興元,派遣步兵和騎兵三千人來奉迎,上表請唐僖宗往成都暫住。

當時隨從車駕的軍隊漸漸增多,興元的儲糧不多,田令孜也勸唐僖宗出幸成都。

唐僖宗表示同意。

中和元年(辛丑、881)

中和元年(辛丑,公元881年)

[1]春,正月,車駕發興元。

加牛勖同平章事。

陳敬以扈從之人驕縱難制,有內園小兒先至成都,游於行宮,笑曰:「人言西川是蠻,今日觀之,亦不惡!」敬執而杖殺之,由是眾皆肅然。

敬迎謁於鹿頭關。

辛未,上至綿州,東川節度使楊師立謁見。

壬申,以兵部侍郎、判度支蕭遘同平章事。

[1]春季,正月,唐僖宗的車駕自興元出發。

頒布命令加牛勖為同平章事。

陳敬感到唐僖宗的扈從人員驕橫而難以控制,有一長安禁宮內園中的小兒先期到達成都,在行宮遊蕩,笑著說:「人們說西川人是蠻人,今天看來,也不算惡!」陳敬將他逮捕並亂棒打死,於是扈從人員都肅然遵紀。

陳敬趕到鹿頭關迎接唐僖宗。

辛未(二十二日),唐僖宗到達綿州,東川節度使楊師立來拜謁。

壬申(二十三日),唐僖宗任命兵部侍郎、判度支蕭遘為同平章事。

[2]鄭畋約前期方節度使唐弘夫、涇原節度使程宗楚同討黃巢。

巢遣其將王暉繼詔召畋,畋斬之,遣其子凝績詣行在,凝績追及上於漢州。

[2]唐鳳翔節度使鄭畋約請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涇原節度使程宗楚共討黃巢。

黃巢派遣部將王暉捧著詔書來招降鄭畋,被鄭畋斬首。

鄭畋又派遣其兒子鄭凝績到行營,鄭凝績趕到漢州追上唐僖宗的車駕。

[3]丁丑,車駕至成都,館於府捨。

[3]丁丑(二十八日),唐僖宗的車駕到達成都,在節度使府捨安歇。

[4]上遣使趣高駢討黃巢,道路相望,駢終不出兵。

上至蜀,猶冀駢立功,詔駢巡內刺史及諸將有功者,自監察至常侍,聽以墨敕除訖奏聞。

[4]唐僖宗派遣使者往淮南節度使高駢處催促他出兵討伐黃巢,使者往來於道路,前後相望,但高駢始終不肯奉命出兵。

唐僖宗來到成都,仍然寄希望於高駢能討賊立功,頒下詔書給高駢,凡其巡轄境內的刺史及諸將領討賊有功者,可用墨敕給予自監察御史到散騎常侍的官爵,先任命然後再向朝廷奏報。

[5]裴澈自賊中奔詣行在。

時百官未集,乏人草制,右拾遺樂朋龜謁田令孜而拜之,由是擢為翰林學士。

張浚先亦拜令孜。

令孜嘗召宰相及朝貴飲酒,浚恥於眾中拜令孜,乃先謁令孜謝酒。

及賓客畢集,令孜言曰:「令孜與張郎中清濁異流,嘗蒙中外,既慮玷辱,何憚改更,今日於隱處謝酒則又不可。」

浚慚懼無所容。

[5]裴澈從黃巢賊眾中逃奔到成都朝廷。

當時朝廷百官未能會集,缺乏草寫詔制的人才,右拾遺樂朋龜面見田令孜並下拜,於是被提拔為翰林學士。

張浚起先也曾向田令孜下拜。

田令孜曾經召集宰相及宦官權貴們一起飲酒,張浚感到在大庭廣眾面前向宦官田令孜下拜是件恥辱的事,於是在宴會前先拜見田令孜謝酒,及賓客全部來齊之時,田令孜說:「我田令孜與張郎中分屬內外朝,清濁異流,今天共同敬酒,的確是愉快的事,朝官如果顧慮和宦官一起飲酒玷辱了身份,又何必要改時間於宴會前來謝酒呢?今天張郎中於隱蔽之處向我謝酒,這怎麼可能以呢?」

一番話說得張浚又慚愧又恐懼,滿臉通紅,無地自容。

[6]二月,乙卯朔,以太子少師王鐸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6]二月,乙卯朔(初一),唐僖宗任命太子少師王鐸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7]丙申,加鄭畋同平章事。

[7]丙申(十八日),加給鄭畋同平章事的官銜。

[8]加淮南節度使高駢東面都統,加河東節度使鄭從讜兼侍中,依前行營招討使。

代北監軍陳景思帥沙陀酋長李友金及薩葛、安慶、吐谷渾諸部入援京師。

至絳州,將濟河;絳州刺史瞿稹,亦沙陀也,謂景思曰:「賊勢方盛,未可輕進,不若且還代北募兵。」

遂與景思俱還雁門。

[8]加淮南節度使高駢東面都統官銜,加河東節度使鄭從讜兼侍中,先前所任行營招討使依舊充任。

唐代北監軍陳景思率領沙陀族酋長李友金以及由薩葛、安慶、吐谷渾等部族人組成的軍隊向關中進發,入援京師。

行至絳州,將要渡過黃河;絳州刺史翟稹也是沙陀族人,對陳景思說:「黃巢賊眾勢頭正盛,你我所率軍隊兵員太少,不可輕易前進,不如暫且回到代北去召募兵員。」

於是瞿稹會同陳景思一同回到雁門。

[9]以樞密使楊復為光京西南面行營都監。

[9]唐僖宗任命樞密使楊復光為京西南面行營都監。

[10]黃巢以朱溫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將兵攻鄧州;三月,辛亥,陷之,執刺史趙戒,因戍鄧州以扼荊、襄。

[10]黃巢任命朱溫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率領軍隊進攻鄧州;三月,辛亥(初三),朱溫攻陷鄧州,活捉鄧州刺史趙戒,於是率軍戍守鄧州,以控扼荊州、襄州地區。

[11]壬子,加陳敬同平章事。

甲寅,敬奏遣左黃頭軍使李鋌將兵擊黃巢。

[11]壬子(初四),唐僖宗加給陳敬同平章事的官銜。

甲寅(初六),陳敬奏告唐僖宗,派遣左黃頭軍使李鋌率領西川黃頭軍襲擊黃巢軍。

[12]辛酉,以鄭畋為京城四面諸軍行營都統。

賜畋詔:「凡蕃、漢將士赴難有功者,並聽以墨敕除官。」

畋奏以涇原節度使程宗楚為副都統,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為行軍司馬。

黃巢遣其將尚讓、王播帥眾五萬寇鳳翔,畋使弘夫伏兵要害,自以兵數千,多張旗幟,疏陳於高岡。

賊以畋書生,輕之,鼓行而前,無復行伍,伏發,賊大敗於龍尾陂,斬首二萬餘級,伏一屍一數十里。

[12]辛酉(十三日),唐僖宗任命鄭畋為京城四面諸軍行營都統。

又賜給鄭畋詔書:「凡是我軍隊不管是蕃族,還是漢族的將士赴難討賊有功者,都可以用墨敕先賞給他們官職。」

鄭畋上奏,請以涇原節度使程宗楚為副都統,並請任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為行軍司馬。

這時,黃巢派遣其部將尚讓、王播率領兵眾五萬餘人進攻鳳翔,鄭畋佈置唐弘夫在長安至鳳翔路上的要害之處設下伏兵,自己率數千軍隊,舉著許多旗幟,疏疏拉拉地於山崗高處佈陣。

黃巢軍認為鄭畋是一介書生,對他相當輕視,敲著戰鼓蜂湧而進,軍隊沒有隊形,向前亂衝亂殺,一時唐伏兵四起,黃巢軍大敗於龍尾陂,被斬首者達二萬餘級,伏臥於地的一屍一體長達數十里。

[13]有書尚書省門為詩以嘲賊者,尚讓怒,應在省辟級門卒,悉抉目倒懸之;大索城中能為詩者,盡殺之,識字者給賤役,凡殺三千餘人。

[13]有人在長安尚書省都堂官府大門上塗寫詩句,嘲弄黃巢軍,尚讓見後勃然大怒,將當時在尚書省的官員和守門的士兵,全部挖去眼睛,頭足倒懸掛於門前;又於長安城中大肆搜索能寫詩的人,抓到的全部殺死,凡認識字的人均罰作賤役,所殺總計有三千餘人。

[14]瞿稹、李友金至代州,募兵逾旬,得三萬人,皆北方雜胡,屯於崞西,獷悍暴橫,稹與友金不能制。

友金乃說陳景思曰:「今雖有眾數萬,苟無威信之將以統之,終無成功。

吾兄司徒父子,勇略過人,為眾所服;驃騎誠奏天子赦其罪,召以為帥,則代北之人一麾響應,狂賊不足平也!」景思以為然,遣使詣行在言之;詔如所請。

友金以五百騎繼詔詣達靼迎之,李克用帥達靼諸部萬人赴之。

[14]唐將瞿稹、李友金來到代州,十多天後,募得士兵三萬人,都是北方的雜胡,駐紮在崞縣之西,這些胡族士兵粗獷驃悍,暴虐凶橫,瞿稹和李友金都無法控制。

李友金於是遊說陳景恩:「今天雖然有兵眾好幾萬人,如果沒有威信卓著的將領統帥他們,最終是不能成功的。

我的兄長司徒李國昌與他的兒子李克用,均有過人的勇力和智略,為兵眾所推服;陳驃騎如果能上奏大唐天子赦免他們的罪,召回他們任為統帥,就可以使代北諸胡士兵群起響應,賊寇再猖狂也不足以平定了!」陳景恩聽後感到有道理,於是派遣使者到成都行宮向唐僖宗奏請;唐僖宗頒下詔書批准了陳景恩的請求。

李友金於是懷著詔書帶五百騎兵到韃靼往迎李國昌、李克用父子,李克用奉詔後立即率領韃靼諸部兵萬餘人開進塞內赴援。

[15]群臣追從車駕者稍集成都,南北司朝者近二百人,諸道及四夷貢獻不絕,蜀中府庫充實,與京師無異,賞賜不乏,士卒欣悅。

[15]唐朝諸大臣追從唐僖宗車駕者逐漸聚集於成都,南衙和北司朝見皇上者有近二百人,諸道地方官和四姨酋領貢獻給成都行宮的物資連綿不起,蜀中府庫很充實,與往年在京師時沒有兩樣,於是唐僖宗給予將士的賞賜並不缺乏,士卒歡欣鼓舞。

[16]黃巢得王徽,一逼一十以官,徽陽喑,不從;月餘,逃奔河中,遣人間奉絹表詣行在。

詔以徽為兵部尚書。

[16]黃巢捕獲王徽,一逼一十他出任大齊的官職,王徽裝聾不說話,不肯從命。

一個月後,王徽逃奔於河中,派人走小路將寫於絹上的表文送到成都行宮。

唐僖宗頒下詔書任命王徽為兵部尚書。

[17]前夏綏節度使諸葛爽復自河陽奉表自歸,即以為河陽節度使。

[17]唐前綏節度使諸葛爽自河陽奉表朝廷,表示要棄暗投明,復歸大唐,唐僖宗立即任諸葛爽為河陽節度使。

[18]宥州刺史拓跋思恭,本一黨一項羌也,糾合夷、夏兵會延節度使李孝昌於州,同盟討賊。

[18]唐宥州刺史拓跋思恭本為一黨一項羌族人,這時糾合夷族、漢族士兵,在州會合延節度使李者昌,結成同盟以討伐黃巢軍。

奏天鎮使齊克儉遣使詣鄭畋求自效。

甲子,畋傳檄天下藩鎮,合兵討賊。

時天子在蜀,詔令不通,天下謂朝廷不能復振,及得畋檄,爭發兵應之。

賊懼,不敢復窺京西。

唐奉天鎮使齊克儉派遣使者到鄭畋處要求投軍自效,以雪洗潼關外戰敗的恥辱。

甲子(十六日),鄭畋向全國各藩鎮發佈檄文,號召天下藩鎮合兵攻討黃巢賊寇。

當時大唐天子居留於蜀地,詔令不通暢,天下藩鎮由於消息不通,都傳言大唐王朝不能再復興振作,這時得到鄭畋的檄文,都爭著調發軍隊響應。

黃巢對於這種形勢感到恐懼,不敢再派兵窺伺長安以西的地方。

[19]夏,四月,戊寅朔,加王鐸兼侍中。

[19]夏季。

四月,戊寅朔(初一),唐僖宗加王鐸官兼侍中。

[20]以拓跋思恭權知夏綏節度使。

[20]任命拓跋思恭為權知夏綏節度使。

[21]黃巢以其將王玫為寧節度使,州通塞鎮將朱玫起兵誅之,讓別將李重古為節度使,自將兵討巢。

[21]黃巢任命其部將王玫為寧節度使。

唐州通塞鎮將朱玫起兵將王玫誅殺,讓別將李重古為州節度使,自己率領軍隊攻討黃巢軍。

是時,唐弘夫屯渭北,王重榮屯沙苑,王處存屯渭橋,拓跋思恭屯武功,鄭畋屯。

弘夫乘龍尾之捷,進薄長安。

這時,唐弘夫率軍駐紮於渭北,王重榮率軍屯駐沙苑,王處存駐軍渭橋,拓跋思恭屯軍武功,鄭畋統率大軍進駐,形成四面合圍長安的形勢。

唐弘夫乘龍尾大捷的餘威率軍猛進,一逼一十近長安。

壬午,黃巢帥眾東走,程宗楚先自延秋門入,弘夫繼至,處存帥銳卒五千夜入城。

坊市民喜,爭歡呼出迎官軍,或以瓦礫擊賊,或拾箭以供官軍。

宗楚等恐諸將分其功,不報鳳翔、夏,軍士釋兵入第捨,掠金帛、一妓一妾。

處存令軍士系白為號,坊市少年或竊其號以驚人。

賊露宿霸上,知官軍不整,且諸軍不相繼,引兵還襲之,自諸門分入,大戰長安中,宗楚、弘夫死,軍士重負不能走,是以甚敗,死者什八九。

處存收餘眾還營。

丁亥,巢復入長安,怒民之助官軍,縱兵屠一殺,流血成川,謂之洗城。

於是諸軍皆退,賊勢愈熾。

壬午(初五),黃巢率軍出長安城向東方撤退,唐將程宗楚率軍首先自延秋門進入長安城,唐弘夫緊接著率軍趕到,王處存率領一精一銳士兵五千人於夜晚也進入長安。

長安坊市居民十分歡喜,爭先恐後地出來歡迎官軍,歡呼聲響成一片,有的人還用瓦礫投擊黃巢軍,也有人收拾箭頭供給官軍。

入城的程宗楚等人恐怕其他將領入城分去他們的戰功,竟不通報鳳翔節度使鄭畋和夏節度使拓跋思恭,入城的官軍士兵們放下軍器進入居民私宅,搶奪金帛,掠取一妓一妾。

王處存下令軍士繫上白色絲綢頭作為記號,但坊市無賴少年不少人也載上白絲頭,照樣掠人劫貨,使長安城內一片混亂。

黃巢率軍露宿於霸上,偵察到城內官軍號令不整,而且圍長安的諸路官軍互不聯繫,於是率軍還襲長安,黃巢軍自諸城門分別進入,大戰於城中,唐將程宗楚、唐弘夫都被殺死,官軍士兵由於搶劫物太多,負重而走不動路,被黃巢軍殺得大敗,死者有十分之八九。

王處存收拾殘兵餘眾歸還到渭橋紮營地。

丁亥,(十月)黃巢再進入長安,對長安居民幫助官軍感到極為憤怒,於是縱兵進行屠一殺,長安城血流成河,稱之為洗城。

於是唐諸路軍全部撤退,黃巢軍的聲勢更盛。

賊所署同州刺史王溥、華州刺史喬謙、商州刺史宋巖聞巢棄長安,皆率眾奔鄧州,朱溫斬溥、謙,釋巖,使還商州。

黃巢所任命的同州刺史王溥、華州刺史喬謙、商州刺史宋巖聽黃巢已放棄長安,均率領部眾投奔鄧州,朱溫將王溥、喬謙問斬,而將宋巖釋放,讓他率軍還商州。

[22]庚寅,拓跋思恭、李孝昌與賊戰於土橋,不利。

[22]庚寅(十三日),唐將拓跋思恭、李孝昌率官軍與黃巢軍在土橋激戰,官軍失利。

[23]詔以河中留後王重榮為節度使。

[23]唐僖宗頒發詔書任命河中留後王重榮為河中節度使。

[24]賊眾上黃巢尊號曰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

[24]大齊百官給黃巢上尊號,稱為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

[25]有雙雉集廣陵府捨,占者以為野鳥來集,城邑將空之兆。

高駢惡之,乃移檄四方,雲將入討黃巢,悉發巡內兵八萬,舟二千艘,旌旗甲兵甚盛。

五月,乙未,出屯東塘。

諸將數請行期,駢托風濤為阻,或雲時日不利,竟不發。

[25]有一對野雞飛集於廣陵淮南節度使府捨,占卜者認為野鳥飛來集合,是廣陵城邑將要淘空的徵兆。

高駢對此感到厭惡和恐懼,於是向四方傳佈檄文,聲言將要入關中討伐黃巢,調發所巡轄地境所有軍隊八萬人、船二千艘,旌旗揮舞,軍勢旺盛。

五月,己未(十二日),大軍出屯於東塘。

淮南諸將領多次向高駢問出征的行期,高駢託言江河風濤太大阻擋大軍行軍,又託言時日不吉利,結果最終沒有出發。

[26]李克用牒河東,稱奉詔將兵五萬討黃巢,令具頓遞,鄭從讜閉城以備之。

克用屯於汾東,從讜犒勞,給其資糧,累日不發。

克用自至城下大呼,求與從讜相見,從讜登城謝之。

癸亥,復求發軍賞給,從讜以錢千緡、米千斛遺之。

甲子,克用縱沙陀剽掠居民,城中大駭。

從讜求救於振武節度使契璋,璋引突闕、吐谷渾救之,破沙陀兩寨,克用追戰至晉陽城南,璋引兵入城,沙陀掠陽曲、榆次而歸。

[26]李克用給河東節度使府發送牒文,聲稱奉唐僖宗詔命率兵五萬征討黃巢,要求節度使府沿道準備酒食以供軍,並設置郵驛。

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緊閉城門對李克用嚴設戒備。

李克用率軍於汾東駐屯,鄭從讜派人去犒勞,並送給李克用軍資糧草,全李克用駐留多日而不開拔。

李克用親自來到晉陽城下呼喊,要求與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相見,鄭從讜登上城樓向李克用致謝。

癸亥(十六日),又要求發給糧餉賞錢,鄭從讜送給錢干,米千斛。

甲子(十七日),李克用放縱沙陀軍搶掠居民,城中大為驚恐。

鄭從讜派人向振武節度使契璋求救,契璋率領突厥、吐谷渾兵趕來援救,攻破沙陀軍兩個寨,李克用率大軍出戰,追契璋軍至於晉陽城南,契璋率軍進入晉陽城,於是李克用所率沙陀軍隊搶掠陽曲、榆次後北歸。

[27]黃巢之克長安也,忠武節度使周岌降之。

岌嘗夜宴,急召監軍楊復光,左右曰:「周公臣賊,將不利於內侍,不可往。」

復光曰:「事已如此,義不圖全。」

即詣之。

酒酣,岌言及本朝,復光泣下,良久,曰:「丈夫所感者恩義耳!鮑自匹夫為公侯,奈何捨十八葉天子而臣賊乎!」岌亦流涕曰:「吾不能獨拒賊,故貌奉而心圖之。

今日召公,正為此耳。」

因瀝酒為盟。

是夕,復光遣其養子守亮殺賊使者於驛。

[27]黃巢攻克長安之時,唐忠武軍節度使周發投降於黃巢。

周岌有一次舉行夜宴,急召忠武監軍楊復光赴宴,楊復光左右部屬勸道:「周公已投降於黃巢賊,恐怕將不利於內侍監,不可輕易前往。」

楊復光回答說:「事情已到這般境地,為赴義就不能希圖自己身家一性一命。」

於是前往赴宴。

往酒一通至興頭上時,周岌談到大唐王朝,楊復光一邊聽一邊流淚,過了一會兒,楊復光對周岌說:「大丈夫最為感戴的東西,當是恩義!你自一介匹夫而位列公侯,為何要捨棄立國已十八世的唐朝,而向黃巢賊稱臣呢?」

周岌聽後也淚流滿面,說:「我不能孤軍抗賊寇,所以表面上向賊稱臣,而內心卻在楊辦法拒賊呀!今天召你來,正是為商議此事的。」

因此將酒滴灑於地而起盟,誓言忠於唐朝而掃平寇難。

這天晚上,楊復光派遣其養子在驛館將黃巢派來的使者殺死。

時秦宗權據蔡州,不從岌命,復光將忠武兵三千詣蔡州,說宗權同舉兵討巢。

宗權遣其將王淑將兵三千從復光擊鄧州,逗留不進,復光斬之,並其軍,分忠武八千人為八都,遣牙將鹿晏弘、晉暉、王建、韓建、張造、李師泰、龐從等八人將之。

王建,舞陽人;韓建,長社人;晏弘、暉、造、師泰,皆許州人也。

復光帥八都與朱溫戰,敗之,遂克鄧州,逐北至藍橋而還。

當時秦宗權佔據蔡州,不聽從周岌的命令,楊復光率領忠武軍三千人來到蔡州,勸說秦宗權一同舉兵討伐黃巢。

秦宗權於是派遣其部將王淑率領三千人的軍隊隨從楊復光進擊鄧州,王淑逗留不進,楊復光將他斬首,兼併他的軍隊,又將忠武軍八千人分為八都,派遣牙將鹿宴弘、晉暉、王建、韓建、張造、李師泰、龐從等八人分別統率。

王建是舞陽人,韓建是長社人;鹿晏弘、張造、李師泰都是許州人。

楊復光率領八都軍隊與黃巢部將朱溫作戰,將朱溫擊敗,於是攻克鄧州,向北追逐朱溫殘軍,至藍橋才還師。

[28]昭義節度使高潯會王重榮攻華州,克之。

[28]唐昭義軍節度使高潯會合河中王重榮軍進攻華州,將城攻克。

[29]六月,戊戌,以鄭畋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都統如故。

[29]六月,戊戌(二十二日),唐僖宗任命鄭畋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並依舊任都統。

[30]李克用遇大雨,引兵北還,陷忻、代二州,因留居代州。

鄭從讜遣教練使論安等軍百井以備之。

[30]李克用沙陀軍遇以大雨,於是引軍北還,攻陷忻州、代州,因而留居於代州。

鄭從讜派遣教練使論安等率軍駐紮於百井,以防備沙陀軍。

[31]寧節度副使朱攻屯興平,黃巢將王播圍興平,攻退屯奉天及龍尾陂。

[31]唐寧節度副使朱攻率領軍隊駐紮在興平,黃巢派部將王播圍攻興平,朱攻率軍撤退,駐紮在奉天及龍尾陂。

[32]西川黃頭軍使李鋌將萬人,鞏鹹將五千人屯興平,為二寨,與黃巢戰,屢捷;陳敬遣神機營使高仁厚將二千人益之。

[32]西川黃頭軍使李鋌率領萬餘人,鞏鹹率領五千人,進屯興平,紮下兩個營寨,出兵與黃巢軍作戰,屢有捷獲;西川節度使陳敬派遣神機營使高仁厚率領二千人增援李鋌、鞏鹹二軍。

[33]秋,七月,丁巳,改元,赦天下。

[33]秋季,七月,丁巳(十一日),改年號為中和,大赦天下。

[34]庚申,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韋昭度同平章事。

[34]庚申(十四日),唐僖宗任命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韋昭度為同平章事。

[35]論安自百井擅還。

鄭從讜不解靴衫斬之,滅其族。

更遣都頭溫漢臣將兵屯百井。

樊璋引兵還振武。

[35]論安擅自一由百井率軍回晉陽,河東節度使鄭從讜極為憤怒,將論安不脫靴,不解一衣衫即行問斬,並誅滅其家族。

另外派遣都頭溫漢臣率領軍隊進屯百井,契璋也率本部軍隊回到振武。

[36]初,車駕至成都,蜀軍賞錢人三緡。

田令孜為行在都指揮處置使,每四方貢金帛,輒頒賜從駕諸軍無虛日,不復及蜀軍,蜀軍頗有怨言。

丙寅,令孜宴土客都頭,以金盃行酒,因賜之,諸都頭皆拜而受。

西川黃頭軍使郭琪獨不受,起言曰:「諸將月受俸料,豐贍有餘,常思難報,豈敢無厭!彼蜀軍與諸軍同宿衛,而賞賚懸殊,頗有觖望,恐萬一致變。

願軍容減諸將之賜以均蜀軍,使土客如一,則上下幸甚!」令孜默默有間,曰:「汝嘗有何功?」

對曰:「琪生長山東,征戌邊鄙,嘗與一黨一項十七戰,契丹十餘戰,金創滿身;又嘗征吐谷渾,傷脅腸出,線縫復戰。」

令孜乃自酌酒於別樽以賜琪。

琪知其毒,不得已,再拜飲之;歸,殺一婢,一吮一其血以解毒,吐黑汁數升,遂帥所部作亂,丁卯,焚掠坊市。

令孜奉天子保東城,閉門登樓,命諸軍擊之。

琪引兵還營,陳敬命都押牙安金山將兵攻之,琪夜突圍出,奔廣都,從兵皆漬,獨廳吏一人從,息於江岸。

琪謂廳吏曰:「陳公知吾無罪;然軍府驚擾,不可以莫之安也。

汝事吾能始終,今有以報汝。

汝責吾印劍詣陳公曰:『郭琪走渡江,我以劍擊之,墜水,一屍一隨湍流下矣;得其印劍以獻。

』陳公必據汝所言,榜懸印劍於市以安眾。

汝當獲厚賞,吾家亦保無恙。

吾自此適廣陵,歸高公,後數日,汝可密以語吾家也。」

遂解印劍授之而逸。

廳吏以獻敬,果免琪家。

[36]起初,唐僖宗的車駕來到成都時,蜀中軍隊每人賞錢三緡。

田令孜任行在都指揮處置使後,每有四方貢輸而來的金帛,就自作主張頒發和賜予隨從車駕來到成都的外鎮諸軍,而且幾乎每日都有賞賜,而蜀中軍隊卻不再得到什麼獎賞,於是蜀軍有很多怨言。

丙寅(二十日),田令孜為本土蜀軍和外來客軍都頭設宴,用金盃行酒,並因此將金盃賜給諸都頭,都頭們都拜而接受,獨有西川黃頭軍使郭琪不受賜,並站起來說:「諸都將每月領有俸料錢,所得豐厚,贍養一家而有餘,經常想到難以報答所蒙受的厚恩,豈敢貪得無厭,再受金盃。

我看到蜀中軍隊與外鎮諸軍同作宿衛,而所給賞賜卻大有懸殊,故蜀軍多有怨氣,恐怕萬一激致變亂,難以收拾。

願田軍容減免給予諸將的特別賞賜,用以平均地賜給蜀軍,使土軍與客軍獎賞如一,這樣上下都會感到慶幸和歡天喜地的!」田令孜聽罷默然無言,好一會兒才問郭琪說:「你曾立過什麼軍功?」

郭琪回答說:「我生長在崤山以東地區,並不是蜀地人,曾在邊遠地區征討屯戌,率軍與一黨一項作戰十七次,與契丹作戰十餘次,滿身都有金創傷疤,又曾經出征吐谷渾,被擊傷肚皮,腸子都流一出來了,用線縫上後馬上又投入戰鬥。」

田令孜於是用另外一個酒杯親自斟滿酒賜給郭琪,郭琪知道酒中已下毒,不得已,再拜將酒飲下。

回到家中後,殺死一個婢女,一吮一吸她的血來解毒,結果吐出黑色的毒汁好幾升,於是率領所部造反作亂,丁卯(二十一日),焚燒和搶劫成都坊市,成都城一片混亂。

田令孜奉擁著唐僖宗保居東城,緊閉城門並登上城樓,命令諸軍攻擊郭琪所率領的亂軍。

郭琪率領軍隊回到營地,陳敬命令都押牙安金山率領軍隊來圍攻,郭琪於夜晚突圍而出,逃奔廣都,隨從他的士兵他部潰散,只有其軍府廳吏一人跟從,於江岸休息。

郭琪對廳吏說:「陳公敬知道我無罪,但軍府已被驚擾,不可能不清除我而使軍府安定下來。

你追隨我能始終如一,今天有一個辦法可以報答你。

你可奉我的官印和利劍去向陳公報告,就說:『郭琪渡江逃走,我用劍將他擊落於水中,一屍一體隨急流而下,繳得他的官印和劍,獻給陳公。

』陳公必定會根據你所說的,將我的印和劍懸於成都坊市,張榜以安定眾心。

你也必定能為此獲得豐厚的獎賞,我的一家人也可因此得保而無恙。

我由此前往廣陵,投奔淮南節度使高駢,幾天過後,你可以私下將我的情況告訴我家。」

於是將印和劍解下授予廳吏,順流東逃。

廳吏將官印和劍獻給陳敬,果然,郭琪一家得到赦免。

上日夕專與宦者同處,議天下事,侍外臣殊疏薄。

庚午,左拾遺孟昭圖上疏,以為:「治安之代,遐邇猶應同心;多難之時,中外尤當一體。

去冬車駕西幸,不告南司,遂使宰相、僕射以下悉為賊所屠,獨北司平善。

今朝臣至者,皆冒死崎嶇,遠奉君親,所宣自茲同休等戚。

伏見前夕黃頭軍作亂,陛下獨與令孜、敬及諸內臣閉城登樓,並不召王鐸已下及收朝臣入城;翌日,又不對宰相,又不宣慰朝臣。

臣備位諫官,至今未知聖躬安否,況疏冗乎!儻群臣不顧君上,罪固當誅;若陛下不恤群臣,於義安在!夫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北司之天下;天子者,四海九州之天子,非北司之天子。

北司未必盡可信,南司未必盡無用。

豈天子與宰相了無關涉,朝臣皆若路人!如此,恐收復之期,尚勞聖慮,一屍一祿之士,得以宴安。

臣躬被一寵一榮,職在裨益,雖遂事不奏。

辛未,矯詔貶昭圖嘉州司戶,遣人沉於頤津,聞者氣塞而莫敢言。

唐僖宗日夜專門與宦官同處,共議天下之事,而待禁外朝臣越來越疏遠,禮遇也越來越薄。

庚午(二十四日),左拾遺孟昭圖上疏諫諍,認為:」太平治安時期,遠近猶應同心協力;國家多難時期,中朝外朝更應該同為一體。

去年冬季,皇上車駕西行,不告訴南司宰相朝臣,以致使宰相、僕射以下百官都被黃巢賊寇所屠一殺,只有北司宦官得平安無事。

況且如今朝臣能到達這裡,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經過崎嶇之道,才得以遠道來侍奉君上,所以應當從此休戚與共。

而我看到前天傍晚西川黃頭軍作亂,陛下只是與田令孜,陳敬及諸宦官內臣緊閉城門登上城樓躲避,並不召宰相王鐸並讓朝世入城;第二天,又不召對宰相,也不宣慰朝臣。

我位至諫臣,卻至今不知道陛下聖體是否安泰。

倘若群臣不顧君上,其罪固然應當遭誅,若陛下不撫恤群臣,於理義上也說不過去。

大唐天下是高祖、太宗開創的天下,並不是北司宦官的天下;大唐天子是四海九州百姓的天子,也不是北司宦官的天子。

北司宦官未必人人盡可信任,南司朝官也未必人人都夫用。

豈有天子與宰相毫無關係,朝臣都視如路人!這樣下去,恐怕收復京師之期,還要有勞於陛下思慮,而一屍一位素餐之士,卻得以安享酒宴。

我受到陛下的一寵一任有幸被任為諫臣,職責就是上言諫諍,以有裨益於國家,雖然我不一定盡到了隨事諫諍的職責,但有後來者可以繼續諫諍。」

疏狀送入行宮禁內,被田令令孜扣留,而不上奏於唐僖宗。

辛未(二十五日),田令孜假借唐僖宗的名義矯詔貶孟昭圖為嘉州司戶,又派人於頤津將孟昭圖投入江中淹死。

朝臣聞知此事都義憤填膺,敢怒而不敢言。

[37]延節度使李孝昌、權夏州節度使拓跋思恭屯東渭橋,黃巢遣朱溫拒之。

[37]唐延節度使李孝昌、權夏州節度使拓跋思恭率軍駐紮在東渭橋,黃巢派朱溫率軍抵抗。

以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為東南面行營招討使,以寧節度副使朱玫為節度使。

唐僖宗任命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為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又任命寧節度副使朱玫為寧節度使。

[38]八月,己丑夜,星交流如織,或大如杯碗,至丁酉乃止。

[38]八月,己丑(十三日)夜晚,天空流星交織如梭,有的大如杯,有的大如碗,到丁酉(二十一日)才止。

[39]武寧節度使支詳遣牙將時溥、陳將兵五千入關討黃巢,二人皆詳所獎拔也。

溥至東都,矯稱詳命,召師還與合兵,屠河陰,掠鄭州而東。

及彭城,詳迎勞,犒賞甚厚。

溥遣所親說詳曰:「眾心見迫,請公解印以相授。」

詳不能制,出居大彭館,溥自知留務。

謂溥曰:「支僕射有惠於徐人,不殺,必成後悔。」

溥不許,送詳歸朝。

伏甲於七里亭,並其家屬殺之。

詔以溥為武寧留後。

溥表為宿州刺史,到官貪虐,溥以都將張友代還,殺之。

[39]唐武寧節度使支詳派遣牙將時溥、陳率領軍隊五千人進入關中討伐黃巢,二人均為支詳所獎勵提拔的將領。

時溥來到東都,假稱支詳的命令,將軍隊召還與陳合兵一處,在河陰大肆屠一殺,劫掠鄭州後向東走。

回到彭城,支詳出來迎接慰勞,犒賞豐厚。

時溥派親信對支詳說:「受兵眾的擁載被迫充當軍府總統領,請你解下節度使的大印授予時溥。」

支詳不能制止,只好搬出軍府居在大彭館。

時溥於是自掌武寧軍留後事務。

陳對時溥說:「支僕射對徐州人有恩惠,不殺他,一定會後悔的。」

時溥沒有同意,將支詳送歸朝廷。

陳在七里亭埋伏甲兵,殺支詳及其家屬。

唐僖宗頒下詔書,任命時溥為武寧軍留後。

時溥上表請任陳為宿州刺史,陳到官後貪鄙暴虐,於是時溥另派都將張友替代陳,陳回到徐州後被時溥殺死。

[40]楊復光奏升蔡州為奉國軍,以秦宗權為防禦使。

壽州屠者王緒與妹夫劉行全聚眾五百,盜據本州,月餘,復陷光州,自稱將軍,有眾萬餘人;秦宗權表為光州刺史。

固始縣佐王潮及弟審、審知皆以材氣知名,緒以潮為軍正,使典資糧,閱士卒,信用之。

[40]楊復光向唐僖宗奏請將蔡州升為奉國軍,任秦宗權為防禦史。

壽州的屠戶王緒與妹夫劉行全聚集五百餘眾,佔據壽州,一個月後,又攻陷徐州,自稱為將軍,都眾發展到一萬餘人。

秦宗權上表請朝廷任命王緒為光州刺史。

固始縣佐丞王潮及其弟王審、王審知都以有才氣而知名,王緒於是任命王潮為軍正,讓他典掌物資和糧草,巡閱士卒,並對他十分信任。

[41]高潯與黃巢將李詳戰於石橋,潯敗,奔河中,詳乘勝復取華州。

巢以詳為華州刺史。

[41]唐昭義節度使高潯率官軍與黃巢部將李詳戰於石橋,高潯被打敗,逃奔河中,李詳率軍乘勝收復華州。

黃巢任命李詳為華州刺史。

[42]以權知夏綏節度使拓跋思恭為節度使。

[42]唐僖過任命權夏綏節度使拓跋思恭為王式的夏綏節度使。

[43]宗正少卿嗣曹王龜年自南詔還,驃信上表款附,請悉遵詔旨。

[43]唐宗正少卿嗣曹王李龜年由南詔歸還,南詔驃信上表表示願意通款歸附,請求以後一切處置都遵從唐朝皇帝的旨意行一事。

[44]李孝昌、拓跋思恭與尚讓、朱溫戰於東渭橋,不利,引去。

[44]唐將李孝昌、拓跋思恭與大齊將尚讓、朱溫各率軍隊戰於東渭橋,唐軍大利,引兵退去。

[45]初,高駢與鎮海節度使周寶俱出神策軍,駢以史事寶。

及駢先貴有功,浸輕之;即而封壤相鄰,數爭細故,遂有隙。

駢檄寶入援京師,寶治舟師以俟之,怪其久不行;諸幕客,或曰:「高公幸朝廷多故,有併吞江東之志,聲雲入援,其實未必非圖我也!宜為備。」

寶未之信,使人覘駢,殊無北上意。

會駢使人約寶面會瓜洲議軍事,寶遂以言者為然,辭疾不往,且謂使者曰:「吾非李康,高公復欲作家門功勳以欺朝廷邪!」駢怒,復遣使責寶,「何敢輕侮大臣?」

寶詬之曰:「彼此夾江為節度使,汝為大臣,我豈坊門卒邪!」由是遂為深仇。

[45]起初,淮南節度使高駢與鎮海節度使周寶都出身於神策禁軍,高駢稱周寶為兄,對周寶很恭敬。

後來高駢先富貴,立有戰功,漸漸對周寶輕視而不恭。

隨後各任節度使,所轄地境相鄰,常常因為小事發生爭執,於是兩人有隔閡。

高駢傳檄周寶請率軍入援京師,周寶整治水師船艦等待高駢,卻奇怪高駢很久都不成行,於是訪諸幕客,有人說:「高公對朝廷多故深表慶幸,有志要吞併江東,獨霸一方,聲言入援討黃巢賊,其實未必不是虛張聲勢,而趁機圖謀於我!應對他加強戒備。」

周寶開始不相信,派人往高駢軍中偵察,發覺高駢始終沒有北上赴援的意思。

恰值高駢派人來約請周寶到瓜洲會面商議軍事,周寶於是相信了幕客的推測,刮以有病而不前往,並對高駢的使者說:「我不是李康,高公又想在家門口尋找借口,假稱謀反而收捕大將,作為自己的功勳來欺騙朝廷嗎?」

高駢得知後勃然大怒大,再派使者去譴責周寶,稱:「你怎麼膽敢輕侮當朝大臣?」

周寶也不示弱,對罵說:「你我彼此夾一著長江為節度使,你為大臣,難道我是坊門的小卒嗎?」

於是兩人結為深仇。

駢留東塘百餘日,詔屢趣之,駢上表,托以寶及浙東觀察使劉漢宏將為後患。

辛亥,復罷兵還府,其實無赴難心,但欲禳雉集之異耳。

高駢屯兵留居東塘一百餘日,唐僖宗屢下詔書催促他率兵赴援,高駢向唐僖宗上表,託言周寶和浙東觀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二 顯王元年(癸丑、前368)《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三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320)《資治通鑒》譯注·周紀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資治通鑒》譯注·周紀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資治通鑒》翻譯·秦紀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無年(辛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節三年(甲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 起昭陽作噩,盡屠維單閼,凡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陽朔三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綏和二年(甲寅、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元壽元年(己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國元年(己巳、9)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王莽下天鳳二年(乙亥、15)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2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三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 顯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八肅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九肅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一 孝殤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四 孝順皇帝下陽嘉三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五 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壽三年(丁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四十九 孝靈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 孝靈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三 孝獻皇帝丙興平元年(甲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四 孝獻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五 孝獻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六 孝獻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七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八 孝獻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五十九 孝獻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六十孝獻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一 世祖文皇帝上黃初元年 (庚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二 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龍三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六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七 邵陵厲公中正始七年(丙寅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八 邵陵厲公下嘉平五年(癸酉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九 高貴鄉公下甘露元年(丙子柏楊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魏紀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五 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八 孝惠皇帝下永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九孝懷皇帝中永嘉三年(己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 孝懷皇帝下永嘉六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興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興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五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六 顯宗成皇帝上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七 顯宗成皇帝中之上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八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十九 顯宗成皇帝下鹹康八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一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昇平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四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五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五 起昭陽單閼,盡閼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六 安皇帝己義熙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七 安皇帝庚義熙五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八 安皇帝辛義熙七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三十九 安皇帝壬義熙十一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晉紀四十 安皇帝癸義熙十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七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四 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古文版《資治通鑒》在線閱讀·宋紀十六 蒼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一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六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七 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八 東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九 東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txt·齊紀十 和皇帝中興元年(辛巳、501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一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5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監四年(乙酉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監七年(戊子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監十四年(乙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監十八年 (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七 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九 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一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四 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五 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七 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十九 太宗簡文皇帝上大寶元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 太宗簡文皇帝下大寶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聖二年白話版《資治通鑒》電子書·梁紀二十二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5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一 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二 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三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四 臨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七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八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陳紀十 長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一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九年(己酉《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三 高祖文皇帝中開皇二十年(庚申、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四 高祖文皇帝下仁壽四年(甲子、604《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五 煬皇帝上之下大業四年(戊辰、608《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六 煬皇帝中大業九年(癸酉、613)《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七 煬皇帝下大業十二年(丙子、616)《資治通鑒》在線閱讀·隋紀八 恭皇帝下義寧元年(丁丑、617)《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一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七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八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九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下貞觀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中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四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五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下貞觀《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瘀十月,盡玄勣yan茂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七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龍朔《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八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下鹹亨《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十九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則天順聖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一 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長壽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二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三則天順聖皇后下久視元年(庚子、《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四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神龍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五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景龍二《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六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下景雲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七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中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八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上之下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二十九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上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五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六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中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七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三十八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歷九《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二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歷十四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三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二建中二年(辛《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四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五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六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五興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七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六興元元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七貞元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四十九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八貞元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德宗神武聖文皇帝九貞元八年(壬申《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一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貞元十年(甲《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二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十七《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三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四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五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六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中《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七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八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中長慶元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五十九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一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太和八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二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下開成三年(《資治通鑒》白話版·唐紀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中會昌三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