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
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
《禮記》
【題解】孔子提出「德治」,「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論語·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也」(《孟子·梁惠王下》)。
表達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張。
這則小故事,形象地說明了「苛政猛於虎」的道理,發人深省。
【原文】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1),使子路問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3)。」
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於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
曰:「無苛政(6)。」
夫了曰:「小子識之(7),苛政猛於虎也!」
選自《十三經註疏》本《禮記·檀弓下》
孔子路過泰山邊,有個婦人在墳墓旁哭得很悲傷。
孔子扶著車前的伏手板聽著,派子路問她說:「你這樣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說:「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這虎上,現在我兒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說:「為什麼不離開這兒呢?」
回答說:「這兒沒苛政。」
孔子說:「弟子們記著,苛政比老虎還厲害!」
(王維堤)
【註釋】
(1)式:同軾,車前的伏手板,這裡用作動詞。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實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
古以舅姑稱公婆。
(6)苛政:包括苛煩的政令,繁重的賦役等。
(7)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識(zhi志):記住。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