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
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
《戰國策》
【作者小傳】《戰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秘室所藏有關戰國史事的幾種本子彙集編纂校訂而成的,原來的幾種本子分別叫《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這些本子的作者,劉向沒有留下名來。
內容雜記上繼春秋、下至秦漢之間計二百四十五年間的史事,因為主要記述了戰國游士的策謀說辭,所以劉向把書名定為《戰國策》,分列十二國,三十三篇。
到宋朝殘佚了十一篇,曾鞏訪書補缺,重加考校,復定為三十三篇,分成四百八十六章。
今傳《戰國策》各種校注本,都出自曾鞏校定本,與古本稍有出入。
劉向編《戰國策》,所採底本既有六種之多,可見其各篇章不是一時一人所作。
一般認為有些是戰國時人所作,有些是楚漢之際人所作,也有些是西漢時人所作,作者大抵是縱橫家之流。
清人及近代學者也有考證作者是楚漢之際曾遊說韓信取齊、叛漢的策士蒯通的,但證據並不充分。
只能說,《戰國策》部分篇章可能來源於蒯通所作《雋永》八十一篇;大多數的篇章,作者已無可考了。
劉向認為,《戰國策》所記,「皆高才秀士」,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的故事,雖然反映的是「兵革不休,詐偽並起」,不足以「臨國教化」,但其史其文還是「皆可觀」的。
其中不少章節,原作者有相當高的寫作水平,文筆酣暢,辭句辯給,氣勢磅礡,長於體情狀物,善用修辭手段,堪稱先秦散文中的優秀之作,對漢以後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題解】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縱橫馳騁,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獲取功名。
本文記載了蘇秦始以連橫之策說秦,而其說不行,於是發憤讀書、終於相趙的故事。
其中刻劃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策士形象。
正如南宋鮑彪所說:「(蘇)秦之自刺,可謂有志矣。
而志在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適足以誇嫂婦。」
(《戰國策注》)為使人物個性鮮明突出,作者移花接木,將蘇秦遊說路過洛陽,周顯王「除道效勞」(元吳師道注)的史實,移植到其親屬身上,以親屬的前倨而後卑,映襯蘇秦的前窘困、後通顯,並以前抑後揚的對比表現,造成諷刺當時世態人情、社會風氣的強烈效果。
此外,文中寫蘇秦的說辭,鋪陳誇飾,氣勢充盈,可視為漢賦鋪張揚厲文風的濫觴。
蘇秦始將連橫(1),說秦惠王曰(2):「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3),北有一胡一 貉、代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東有餚、函之固(6)。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7),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8),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9),願以異日(10)。」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農伐補遂(11),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堯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伐共工(15),湯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紂(18),齊桓任戰而伯天下(19)。
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20)?古者使車轂擊馳(21),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文士並飾(22),諸侯亂惑,萬端俱起(23),不可勝理。
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24),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無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
辯言偉服(27),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
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
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28),效勝於戰場。
夫徒處而致利(29),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
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31),然後可建大功。
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
今欲並天下,凌萬乘(32),詘敵國(33),制海內,子元元(34),臣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35),忽於至道(36),皆惛於教(37),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
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38),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39),負書擔橐(4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狀有歸色(42)。
歸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為炊。
父母不與言。
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44),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45)。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47),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48),抵掌而談(49),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50)。
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51),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52)。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
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
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53);式於廊廟之內(54),不式於四境之外。
當秦之隆(55),黃金萬溢為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56),使趙大重(57)。
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58),伏軾撙銜(59),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60)。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61),郊迎三十里。
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62)?」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63)。」
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64)?」
選自士禮居覆宋本《戰國策》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面有一胡一 貉和代馬的物產,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殽山、函谷關的堅固。
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種出產,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
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一習一 ,可以兼併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
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這件事。」
秦王回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
現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願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接受我的意見。
過去神農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擒獲蚩尤,堯討伐驩兜,舜討伐三苗,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
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戰爭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來回奔馳,用言語互相一交一 結,天下成為一體,有的約從有的連橫,不再儲備武器甲冑。
文士個個巧舌如簧,諸侯聽得稀里一胡一 塗,群議紛起,難以清理。
規章制度雖已完備,人們卻到處虛情假意,條文記錄又多又亂,百姓還是衣食不足。
君臣愁容相對,人民無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戰亂反而愈益四起。
穿著講穿服飾的文士雖然善辯,攻戰卻難以止息。
愈是廣泛地玩弄文辭,天下就愈難以治理。
說的人說得舌頭破,聽的人聽得耳朵聾,卻不見成功,嘴上大講仁義禮信,卻不能使天下人相親。
於是就廢卻文治、信用武力,以優厚待遇蓄養勇士,備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戰場上決一勝負。
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擴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賢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實現,勢必不可能。
所以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相距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相距近的持著刀戟相互衝刺,然後方能建立大功。
因此對外軍隊取得了勝利,對內因行仁義而強大,上面的國君有了權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馴服。
現在,要想併吞天下,超越大國,使敵國屈服,制一服 海內,君臨天下百姓,以諸侯為臣,非發動戰爭不可。
現在在位的國君,忽略了這個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亂,又被一些人的奇談怪論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詭辯之中。
像這樣看來,大王您是不會採納我的建議的。」
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財一點不剩,只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
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
回到家裡,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
蘇秦長歎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於是半夜找書,擺開幾十隻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書,埋頭誦讀,反覆選擇、熟一習一 、研究、體會。
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並自言自語說:「哪有去遊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
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遊說當代國君了!」於是就登上名為燕烏集的宮闕,在宮殿之下謁見並遊說趙王,拍著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
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跟在他的後面,用來聯合六國,瓦解連橫,抑制強秦,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而函谷關一交一 通斷絕。
在這個時候,那麼大的天下,那麼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謀臣的權力,都要被蘇秦的策略所決定。
不化費一斗糧,不煩勞一個兵,一個戰士也不作戰,一根弓弦也不斷絕,一枝箭也不彎折,諸侯相親,勝過兄弟。
賢人在位而天下馴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順從,所以說:應運用德政,不應憑借勇力;應用於朝廷之內,不應用於國土之外。
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黃金萬鎰被他化用,隨從車騎絡繹不絕,一路炫耀,華山以東各國隨風折服,從而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
況且那個蘇秦,只不過是出於窮巷、窯門、桑戶、棬樞之中的貧士罷了,但他伏在車軾之上,牽著馬的勒頭,橫行於天下,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匹敵。
蘇秦將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置音樂,準備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
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著耳朵聽他說話。
嫂子象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
蘇秦問:「嫂子為什麼過去那麼趾高氣揚,而現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呀。」
蘇秦歎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方智范)
【註釋】
(1)蘇秦:戰國時洛陽人,著名策士。
連橫:戰國時代,合六國抗秦,稱為約從(或「合從」);秦與六國中任何一國聯合以打擊別的國家,稱為連橫。
(2)說(shui稅):勸說,遊說。
秦惠王: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11年在位。
(3)巴:今四川省東部。
蜀:今四川省西部。
漢中:今陝西省秦嶺以南一帶。
(4)一胡一 :指匈一奴一族所居地區。
貉(he赫):一種形似狐狸的動物,毛皮可作裘。
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
以產良馬聞世。
(5)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東。
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西。
限:屏障。
(6)餚:同「殽」,殽山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
函: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南。
(7)奮擊:奮勇進擊的武士。
(8)天府:自然界的寶庫。
(9)儼然:莊重矜持。
(10)願以異日:願改在其它時間。
(11)神農:傳說中發明農業和醫藥的遠古帝王。
補遂:古國名。
(12)黃帝:姬姓,號軒轅氏,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
禽:通「擒」。
蚩尤:神話中東方九黎族的首領。
(13)驩(huān歡)兜(dōu都):堯的大臣,傳說曾與共工一起作惡。
(14)三苗:古代少數民族。
(15)共工傳為堯的大臣,與驩兜、三苗、鯀並稱四凶。
(16)有夏:即夏桀。
「有:字無義。
(17)崇:古國名,在今陝西省戶縣東。
(18)紂:商朝末代君主,傳說中的大暴君。
(19)伯:同「霸」,稱霸。
(20)惡:同「烏」,何。
(21)轂(gǔ谷):車輪中央圓眼,以容車軸。
這裡代指車乘。
(22)飾:修飾文詞,即巧為遊說。
(23)萬端俱起:群議紛起。
(24)稠濁:多而亂。
(25)聊:依靠。
(26)章:同「彰」,明顯。
(27)偉服:華麗的服飾。
(28)厲:通「礪」,磨礪。
(29)徒處:白白地等待。
(30)五伯:伯同「霸」,「五伯」即春秋五霸。
指春秋時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1)杖:持著。
橦(chōng沖):衝刺。
(32)凌:凌駕於上。
萬乘:兵車萬輛,指大國。
(33)詘:同「屈」,屈服。
(34)元元:人民。
(35)嗣主:繼位的君王。
(36)至道:指用兵之道。
(37)惛:不明。
(38)說不行:指連橫的主張未得實行。
(39)羸(lei縲):纏繞。
縢(teng謄):綁腿布。
蹻(jue決)草鞋。
(40)橐(tuo駝):囊。
(41)犁:通「黧」(li梨):黑色。
(42)歸:應作「愧」。
(43)紝(ren任):紡織機。
(44)太公:姜太公呂尚。
陰符:兵書。
(45)簡:選擇。
練:熟一習一 。
(46)足:應作「踵」,足跟。
(47)摩:靠近。
燕烏集:宮闕名。
(48)華屋:指宮殿。
(49)抵:通「抵」(zhǐ紙),拍擊。
(50)武安:今屬河北省。
(51)溢:通「鎰」。
一鎰二十四兩。
(52)關:函谷關,為六國通秦要道。
(53)式:用。
(54)廊廟:謂朝廷。
(55)隆:顯赫。
(56)山東:指華山以東。
(57)使趙大重:謂使趙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58)掘門:同窟門,窯門。
桑戶:桑木為板的門。
棬(quān圈)樞:樹枝做成的門樞。
(59)軾:車前橫木。
撙(zǔn尊上聲):節制。
(60)伉:通「抗」。
(61)張:設置。
(62)倨:傲慢。
(63)季子:蘇秦的字。
(64)蓋:同「盍」,何。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