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國語》
【作者小傳】《國語》的作者,舊說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其根據是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過:「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後人據此認為《國語》和《左傳》同出左丘明之手。
然而《國語》所記內容又多與《左傳》重複、牴觸,因此「兩書同出一人之手」的說法難以令人信服。
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把各國的史料彙編而成。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二十一卷,全書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分國編次,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公元前990年公元前453年)前後五百餘年的史事,反映了這一漫長歷史時期諸侯各國的交往、爭戰等情況。
全書以記言為主,與《左傳》重記事不同。
語言藝術雖不及《左傳》,但說理嚴密,刻劃人物也比較形象生動,對後代散文有很大影響,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題解】本文選自《國語·越語》。
吳、越兩國,是春秋後期我國東南部(長一江一 下游)的兩個大國。
吳在一江一 蘇南部,越在浙一江一 北部。
兩國土地相鄰,但世代結怨,互相攻伐。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helǘ合驢)攻越,兵敗,負傷而死,死前叮囑他兒子夫差復仇。
吳王夫差練兵三年,在公元前494年,大敗越兵,越幾乎到了亡國的境地。
越王勾踐率領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山後,一面派大夫文種向吳國求和,一面採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略,富國強兵,終於滅掉了吳國。
本篇人物形象鮮明。
勾踐為了報仇復國,勵一精一圖治,發奮圖強,氣概悲壯。
所記事件雖然繁複,而語言卻簡樸明潔。
文中諷諫應對文辭,能顯示人物身份、處境和政治謀略,極富個性化,體現了《國語》記言的特色。
【原文】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1),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2),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3)。」
大夫種進對曰(4):「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5),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6),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7)。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8)?」
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9)?」
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於吳(10),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11),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大王(12),私於下執事(13)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14);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15)。
請勾踐女女於王(16),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17)!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
唯君左右之(18),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19),沈金玉於一江一 ;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20),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21)?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
子胥諫曰(22):「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一江一 環之(23),民無所移。
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
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一黨一 之國(24),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一女 八人,納之太宰嚭(25),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
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26);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27),此則寡人之罪也。
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28)。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29),北至於御兒(30),東至於鄞(31),西至於姑蔑(32),廣運百里(33),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歸下也。
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34)。
令壯者無取老婦(35),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將免者以告(36),公令醫守之。
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37);生三人,公與之母(38);生二子,公與之餼(39)。
當室者死(40),三年釋其政(41);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一婦 、疾疹、貧病者,納官其子(42);其達士,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43)。
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44)。
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
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45),必問其名。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
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46),親吾君也,猶父母也。
子而思報父母一之 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47),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
今寡人將助天滅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48)。
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49)。
進不用命,退則無一恥;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50)。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是故敗吳於囿(51),又敗之沒(52),又郊敗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勾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53),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54)。
君若不忘周室而為弊邑寰宇(55),亦寡人之願也。
君若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寡人請死!余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56)?越君其次也(57)!」遂滅吳。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國語》
【譯文】
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後,就向全軍發佈號令說:「凡是我的父輩兄弟及全國百姓,哪個能夠協助我擊退吳國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
大夫文種向越王進諫說:「我聽說過,商人在夏天就預先積蓄皮貨,冬天就預先積蓄夏布,行旱路就預先準備好船隻,行水路就預先準備好車輛,以備需要時用。
一個國家即使沒有外患,然而有謀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將士不能不事先培養和選擇。
就如蓑衣斗笠這種雨具,到下雨時,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現在您大王退守到會稽山之後,才來尋求有謀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
勾踐回答說:「能聽到大夫您的這番話,怎麼能算晚呢?」
說罷,就握著大夫文種的手,同他一起商量滅吳之事。
隨後,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
文種對吳王說:「我們越國派不出有本領的人,就派了我這樣無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對您大王說,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說:我們越王的軍隊,不值得屈辱大王再來討伐了,越王願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獻給大王,以酬謝大王的辱臨。
並請允許把越王的女兒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兒作吳國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兒作吳國士的婢妾,越國的珍寶也全部帶來;越王將率領全國的人,編入大王的軍隊,一切聽從大王的指揮。
如果您大王認為越王的過錯不能寬容,那末我們將燒燬宗廟,把妻子兒女捆一綁起來,連同金玉一起投到一江一 裡,然後再帶領現在僅有的五千人同吳國決一死戰,那時一人就必定能抵兩人用,這就等於是拿一萬人的軍隊來對付您大王了,結果不免會使越國百姓和財物都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大王加愛於越國的仁慈惻隱之心了嗎?是情願殺了越國所有的人,還是不化力氣得到越國,請大王衡量一下,哪種有利呢?」
吳王夫差準備接受文種的意見,同越國訂立和約。
吳王的大夫伍子胥勸阻說:「不行!吳國同越國,是世代互相仇視,互相攻伐的國家,三條一江一 河環繞著兩國的國土,兩國的人民都不願遷移到別的地方去,因此有吳國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國的存在,有越國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吳國的存在。
這種勢不兩立的局面是無法改變的。
我還聽說,旱地的人習慣於旱地的生活,水鄉的人習慣於水鄉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國家,即使戰勝了它們,我國百姓也不習慣在那裡居住,不習慣使用他們的車輛;那越國,如若戰勝了它,我國百姓既習慣在那裡居住,也習慣使用它們的船隻,這種有利條件不能錯過啊!希望君王一定要滅掉越國;如果放棄了這些有利條件,一定會後悔莫及的。」
越國打扮了八個美一女 ,送給吳國的太宰嚭,並對他說:「您如果能寬恕越國的罪過,同意求和,還有比這更漂亮的美一女 送給您。」
於是太宰嚭向吳王進諫說:「我聽說古時攻打別國的,對方屈服了就算了;現在越國已向我們屈服了,還有什麼要求呢?」
吳王夫差採納了太宰嚭的意見,同越國訂立了和約,讓文種回越國去了。
越王勾踐向百姓解釋說:「我沒有估計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強大的吳國結仇,以致使得我國廣大百姓戰死在原野上,這是我的過錯,請允許我改正!」然後埋葬好戰死的士兵的一屍一體,慰問負傷的士兵;對有喪事的人家,越王就親自前去弔唁,有喜事的人家,又親自前去慶賀;百姓有遠出的,就親自歡送,有還家的,就親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惡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時辦好它。
然後越王勾踐又自居於卑位,去侍奉夫差,並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吳國做臣僕。
勾踐還親自給吳王充當馬前卒。
越國的地盤,南面到句無,北面到御兒,東面到鄞,西面到姑蔑,面積總共百里見方。
越王勾踐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說:「我聽說古代的賢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似的。
如今我無能,只能帶領男女百姓繁殖人口。」
然後就下令年輕力壯的男子不許娶老年婦女,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輕的妻子;姑娘到了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就要判罪,男子到了二十歲不娶妻子,他的父母也要判刑。
孕婦到了臨產時,向官府報告,官府就派醫生去看護。
如果生男孩就賞兩壺酒,一條狗;生女孩,就賞兩壺酒,一頭豬;一胎生了三個孩子,由官家派給乳母,一胎生了兩個孩子,由官家供給口糧。
嫡子為國事死了,免去他家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去他家三個月的徭役,並且也一定象埋葬嫡子一樣哭泣著埋葬他。
那些孤老、寡一婦 、患疾病的、貧困無依無靠的人家,官府就收養他們的孩子。
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供給他整潔的住捨,分給他漂亮的衣服和充足的糧食,激勵他們為國盡力。
對於到越國來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廟堂上接見,以示尊重。
勾踐還親自用船裝滿了糧食肉類到各地巡視,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年輕人,就供給他們飲食,還要詢問他們的姓名。
勾踐本人也親自參加勞動,不是自己種出來的東西就決不吃,不是自己妻子織的布就不穿。
十年不向百姓徵收賦稅,百姓中每家都儲存了三年的口糧。
這時,全國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踐請求說:「從前,吳王夫差讓我們的國君在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們越國也已經上了軌道,請允許讓我們報這個仇吧!」勾踐辭謝說:「過去我們被吳國打敗,不是百姓的過錯,是我的過錯,像我這樣的人,哪裡懂得什麼叫受恥辱呢?請大家還是暫且不要同吳國作戰吧!」(過了幾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踐請求說:「越國四境之內的人,都親近我們越王,就像親近父母一樣。
兒子想為父母報仇,大臣想為君王報仇,哪有敢不竭盡全力的呢?請允許同吳國再打一仗吧!」越王勾踐答應了大家的請求,於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聽說古代賢能的國君,不擔心軍隊人數的不足,卻擔心軍隊士兵不懂什麼叫羞恥,現在吳王夫差有穿著用水犀皮做成的鎧甲的士兵十萬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擔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麼叫羞恥,只擔心軍隊人數的不足。
現在我要協助上天滅掉吳國。
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氣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進就共同前進,命令後退就共同後退。
前進時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時想到會受到懲罰,這樣,就有合乎常規的賞賜。
進攻時不服從命令,後退時不顧羞恥,這樣就有了合乎常規的刑罰了。」
於是越國就果斷地行動起來,全國上下都互相勉勵。
父親勉勵他的兒子,兄長勉勵他的弟弟,妻子勉勵她的丈夫。
他們說:「哪有像我們這樣的國君,我們哪能不願戰死在疆場上呢?」
所以首戰就使吳國在囿地吃了敗仗,接著又使他們在沒地受挫,在吳國國都的郊野又把吳軍打得大敗。
吳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說:「我的軍隊不值得越王來討伐,請允許我用財寶子女慰勞越王的辱臨!」勾踐回答說:「先前上天把越國送給吳國,吳國卻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吳國送給越國,越國怎能不聽從天命而聽從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一江一 、勾章以東地方去,我同您像兩個國君一樣,您以為如何?」
夫差回答說:「從禮節上講,我對越王已有過小小的恩惠了,如果越王看在吳與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給吳一點庇護,那就是我的願望啊!越王如果說:『我要摧毀吳國的國土,滅掉吳國的宗廟』,那就請求讓我死吧!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天下百姓呢?越軍可以進駐吳國了!」於是越國就滅掉了吳國。
(陳必祥)
【註釋】
(1)勾踐:越王允常之子。
允常初曾與吳王闔閭互相攻伐,允常死,吳乃乘越之喪伐越,竟為勾踐所敗,闔閭傷指而死。
棲:本指居住,此指退守。
會稽:山名,在今浙一江一 紹興市東南。
(2)昆弟:即兄弟。
國子姓:國君的同姓,即百姓。
(3)知:主持、過問、參與。
(4)種:即文種,字子禽,楚國郢人,入越後,與范蠡同助勾踐,終滅吳。
功成,種為勾踐所忌,賜劍自一殺。
(5)絺(chī吃):細葛布。
(6)四方之憂:指外患。
(7)爪牙之士:指武士,勇猛的將士。
(8)無乃:恐怕。
後:遲。
(9)子大夫:對大夫(文種)的尊稱。
(10)行成:求和並達成協議。
(11)乏:此指缺乏人才。
(12)徹:通,達。
大王:指吳王,特別尊重的稱呼。
(13)下執事:下級辦事官員。
(14)師徒:指軍隊士兵。
辱君:屈尊您(親自來討伐)。
辱:表示謙卑的說法。
(15)賂君之辱:慰勞您的辱臨。
(16)請勾踐女女於王:第一個「女」作名詞,指勾踐的女兒,第二個「女」作動詞,指作婢妾。
下兩句同。
(17)從:帶來。
(18)左右:作動詞,處置、調遣的意思。
(19)孥(nu一奴一):子女。
(20)偶:一個抵兩個。
(21)傷君王之所愛:謂吳王推恩於越,越民與越器皆為吳王所鍾愛。
如越人拚死決戰,則越民與越器都不免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吳王加愛於越的仁慈惻隱之心了麼?(22)子胥(xū需):即伍子胥,名員,吳大臣。
(23)三一江一 :指錢塘一江一 、吳一江一 、浦陽一江一 (浙一江一 省中部)。
(24)上一黨一 之國:此指中原各國。
(25)太宰嚭(pǐ痞):太宰,官名。
嚭,人名,夫差的親信。
(26)服之:使之降服,屈服。
(27)中原:此指原野。
(28)前馬:儀仗隊中乘馬開道的人。
(29)句無:地名,在今浙一江一 省諸暨縣南。
(30)御兒:地名,在今浙一江一 省嘉興縣境。
(31)鄞(yin銀):地名,在今浙一江一 省寧波市。
(32)姑蔑:地名,在今浙一江一 省衢縣東北。
(33)廣運百里:方圓百里。
東西為廣,南北為運。
(34)二三子:你們,指百姓。
蕃:繁殖人口。
(35)取:同「娶」。
(36)免:同「娩」,指生育。
(37)豚(tun屯);小豬,也泛指豬。
(38)母:乳母。
(39)餼(xi細):口糧。
(40)當室者:負擔家務的長子。
(41)政:征,賦役。
(42)疹:疾病。
納:收容。
(43)絜(jie潔):同「潔」。
摩厲:同「磨礪」,這裡有激勵的意思。
(44)廟禮之:在宗廟裡接見,以示尊重。
(45)(chuo輟):給水飲。
(46)封:疆界。
(47)衣:動詞,穿。
水犀之甲:用水犀皮做的鎧甲。
億有三千:言吳兵有十萬三千人。
億:這裡指十萬。
(48)旅:俱。
指軍隊有紀律地同進退。
(49)常賞:合於常規的賞賜,下文「常刑」指合於常規的刑罰。
(50)勸:勉勵。
(51)囿(you右):即笠澤,吳地名,今太湖一帶。
(52)沒:吳地名。
(53)達:遺送。
甬、句東:甬一江一 和勾章以東。
指今浙一江一 省舟山縣。
句,同勾。
(54)壹飯:小小的恩惠。
指曾有恩於越(指曾同意與越議和)。
(55)不忘周室:吳是周的同姓,故曰。
寰宇:指屋簷下,也泛指房屋住處。
(56)視:視息,猶言生存。
(57)次:駐紮。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