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作者小傳】楊惲(?—前54),字子幼,華陰(今屬陝西)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

〔西漢〕楊惲

【作者小傳】楊惲(?—前54),字子幼,華陰(今屬陝西)人。

司馬遷的外孫。

父楊敞,漢昭帝時為丞相。

漢宣帝時,惲以父蔭補常侍郎。

以才能見稱,名顯朝廷,復擢為左曹。

後因告發霍氏謀反有功,封平通侯,遷中郎將。

居官清正,有治績,擢為諸吏光祿勳,親近用事。

為人輕財好義,廉潔無私,但自矜其能,不能容物,每有忤己者必欲害之,因此得罪不少朝廷顯貴。

太僕戴長樂懷疑楊惲在背後暗算他,就上書告發楊惲平日言論誹謗朝廷,無人臣之禮,惲被免為庶人。

後逢日食,有人上書歸咎於惲驕奢不悔過所致,他被捕入獄。

廷尉按驗時,在家中搜出他寫給孫會宗的信,宣帝看後大怒,判以大逆不道罪,腰斬處死。

其妻兒被流放到酒泉郡。

孫會宗也因此而罷官。

【題解】關於這封信的本事背景,《漢書·楊惲傳》記載惲失爵位家居,以財自娛。

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與惲書諫戒。

惲內懷不服,寫了這封回書。

在信中,他以嬉笑怒罵的口吻,逐點批駁孫的規勸,為自己狂放不羈的行為辯解。

還賦詩譏刺朝政,明確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與「卿大夫之制」決裂的意向。

全信寫得情懷勃郁,鋒芒畢露,與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桀驁不馴的風格如出一轍。

清人余誠評道:「行文之法,字字翻騰,段段收束,平直處皆曲折,疏散處皆緊煉,則酷肖其外祖。」

(《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六)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1〕,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2〕,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慇勤甚厚。

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3〕,而猥俗之毀譽也〔4〕。

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息乎,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5〕。

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

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6〕,位在列卿〔7〕,爵為通侯〔8〕,總領從官,與聞政事。

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併力,陪輔朝庭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9〕。

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遭遇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10〕,妻子滿獄。

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

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11〕。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12〕。

田家作苦。

歲時伏臘〔13〕,烹羊炰羔〔14〕,鬥酒自勞。

家本秦也〔15〕,能為秦聲。

婦趙女也,雅善鼓瑟。

一奴一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烏烏〔16〕。

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17〕。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

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18〕,逐什一之利。

此賈豎之事〔19〕,汙辱之處,惲親行之。

下流之人〔20〕,眾毀所歸,不寒而慄。

雖雅知惲者〔21〕,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雲乎〔22〕:「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明明求財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23〕。」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24〕,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僕哉!

夫西河魏土〔25〕,文侯所興〔26〕,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遺風〔27〕,漂然皆有節概〔28〕,知去就之分。

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29〕,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30〕,子弟貪鄙,豈一習一 俗之移人哉?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31〕,毋多談。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漢書·楊惲傳》

我才能低下,行為卑污,外部表現和內在品質都未修養到家,幸而靠著先輩留下的功績,才得以充任宮中侍從官。

又遭遇到非常事變,因而被封為侯爵,但始終未能稱職,結果遭了災禍。

你哀憐我的愚昧,特地來信教導我不夠檢點的地方,懇切的情意甚為深厚。

但我私下卻怪你沒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輕率地表達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見。

直說我淺陋的看法吧,那好像與你來信的宗旨唱反調,在掩飾自己的過錯;沉默而不說吧,又恐怕違背了孔子提倡每人應當直說自己志向的原則。

因此我才敢簡略地談談我的愚見,希望你能細看一下。

我家正當興盛的時候,做大官乘坐朱輪車的有十人,我也備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總管宮內的侍從官,參與國家大政。

我竟不能在這樣的時候有所建樹,來宣揚皇帝的德政,又不能與同僚齊心協力,輔佐朝庭,補救缺失,已經受到竊踞高位白食俸祿的指責很久了。

我貪戀祿位和權勢,不能自動退職,終於遭到意外的變故,平白地被人告發,本人被囚禁在宮殿北面的樓觀內,妻子兒女全關押在監獄裡。

在這個時候,自己覺得合族抄斬也不足以抵償罪責,哪裡想得到竟能保住腦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墳墓呢?我俯伏在地想著聖主的恩德真是無法計量。

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義之中,快樂得忘記憂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過。

因此親自率領妻子兒女,竭盡全力耕田種糧,植桑養蠶,灌溉果園,經營產業,用來向官府一交一 納賦稅,想不到又因為這樣做而被人指責和非議。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聖人也不加以禁止。

所以即使是最尊貴的君王和最親近的父親,為他們送終服喪,至多三年也有結束的時候。

我得罪以來,已經三年了。

種田人家勞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臘日的祭祀,就燒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壺酒自我慰勞一番。

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於唱秦地的民歌。

妻子是趙地的女子,平素擅長彈瑟。

一奴一婢中也有幾個會唱歌的。

喝酒以後耳根發熱,昂首面對蒼天,信手敲擊瓦缶,按著節拍嗚嗚呼唱。

歌詞是:「在南山上種田辛勤,荊棘野草多得沒法除清。

種下了一頃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無用的豆莖。

人生還是及時行樂吧,等享富貴誰知要到什麼時辰!」碰上這樣的日子,我興奮得兩袖甩得高高低低,兩腳使勁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確是縱一情 玩樂而不加節制,但我不懂這有什麼過錯。

我幸而還有積余的俸祿,正經營著賤買貴賣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

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幹的事情,備受輕視恥辱,我卻親自去做了。

地位卑賤的人,是眾人誹謗的對象,我常因此不寒而粟。

即使是素來瞭解我的人,尚且隨風而倒譏刺我,哪裡還會有人來稱頌我呢?董仲舒不是說過嗎:「急急忙忙地求仁求義,常擔心不能用仁義感化百姓,這是卿大夫的心意。

急急忙忙地求財求利,常擔心貧困匱乏,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

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間沒有什麼好商量的。

現在你還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來責備我呢!

你的家鄉西河郡原是魏國的所在地,魏文侯在那裡興起大業,還存在段干木、田子方留下的好風尚,他們兩位都有高遠的志向和氣節,懂得去留和仕隱的抉擇。

近來你離開了故鄉,去到安定郡任太守。

安定郡地處山谷中間,是昆夷族人的家鄉,那裡的人貪婪卑鄙,難道是當地的風俗習慣改變了你的品性嗎?直到現在我才看清了你的志向!如今正當大漢朝的鼎盛時期,祝你飛黃騰達,不要再來同我多嚕?。

(曹光甫)

【註釋】

〔1〕底(zhǐ止):引致,到達。

〔2〕時變:指漢宣帝地節四年(前66),霍光子孫霍禹等欲謀反事。

〔3〕惟:思。

〔4〕猥(wěi)委):輕率,隨便。

〔5〕孔氏:孔子。

各言爾志:語出《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6〕朱輪:車輪漆成紅色。

漢制,公卿列侯以及俸祿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員方能乘坐朱輪車。

〔7〕列卿:中央的高級官員。

此指任光祿勳,位在九卿之列。

〔8〕通侯:即「徹侯」。

秦爵二十級中的最高一級。

漢制,劉姓功臣封侯者為諸侯,異姓功臣封侯者為列侯,亦稱徹侯。

後因避漢武帝諱,改稱通侯。

〔9〕素餐:不勞而食,無功受祿。

語出《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10〕北闕:宮殿北面的樓觀,漢代為上章奏事和被皇帝召對之處。

楊惲被拘於此,是臨時性關押處置。

〔11〕說:通「悅」。

〔12〕三年:楊惲於漢宣帝五鳳二年(前56)秋被免為庶人,五鳳四年(前54)夏四月朔日食,被人告發而獲罪,前後雖跨三個年頭,實際上不到二年。

〔13〕伏臘:古代進行祭祀活動的兩個節日。

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叫初伏,天極熱時。

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天極冷時。

後世也以陰曆十二月初八為臘日。

〔14〕炰(pao袍)羔:烤小羊。

〔15〕家本秦也:楊惲原籍華陰,古屬秦地。

〔16〕缶(fǒu否):瓦制的打擊樂器,最初流行於秦地。

烏烏:唱歌聲。

可能是歌曲中的一種和聲。

〔17〕「田彼南山」四句:《漢書·楊惲傳》張晏註:「山高而在陽,人君之象也。

蕪穢不治,言朝廷之荒亂也。

一頃百畝,以喻百官也。

言豆者,貞實之物,當在囷倉,零落在野,喻己見放棄也。

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諂諛也。」

可供參考。

萁(jī基),豆莖。

〔18〕糴(di笛):買進穀物。

〔19〕賈(gǔ古)豎:舊時對商人的賤稱。

〔20〕下流:喻眾惡所歸之處。

《論語·子張》:「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此指品行卑污。

〔21〕雅:平素。

〔22〕董生:指董仲舒,西漢時大儒。

〔23〕「明明求仁義」六句:引自董仲舒《對賢良策》三。

《漢書·董仲舒傳》原文作:「夫皇皇求財利,常恐乏匱者,庶人之意也。

皇皇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皇皇,即「遑遑」,急急忙忙的樣子。

此作「明明」,疑有誤。

〔24〕道不同,不相為謀:語出《論語·衛靈公》。

〔25〕西河:戰國時魏地的西河,轄境在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與漢代的西河郡並非一地。

〔26〕文侯:魏文侯,名斯,魏國的建立者,著名賢君。

〔27〕段干木:戰國初魏人,隱居不仕。

魏文侯曾請他作相,他跳牆而避走。

文侯深為敬重,每次乘車經過他的住所門口,必伏軾致敬。

田子方:戰國時人,為魏文侯所優禮。

〔28〕漂然:高遠的樣子。

〔29〕安定:郡名。

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

〔30〕昆戎:古代西夷的一支,即殷周時的西戎。

〔31〕旃(zhān沾):文言助詞,相當於「之」或「之焉」。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