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君錢塘袁氏,諱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績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

〔清〕姚鼐

君錢塘袁氏,諱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績矣。

解官後,作園一江一 寧西城居之,曰隨園。

世稱隨園先生,乃尤著雲。

祖諱硃錡,考諱濱,叔父鴻,皆以貧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為學自成。

年二十一,自錢塘至廣西,省叔父於巡撫幕中。

巡撫金公鉷一見異之,試以銅鼓賦,立就,甚瑰麗。

會開博學鴻詞科,即舉君。

時舉二百餘人,惟君最少。

及試報罷,中乾隆戊午科順天鄉試,次年成進士,改庶吉士。

散館,又改發一江一 南為知縣,最後調一江一 寧知縣。

一江一 寧故巨邑,難治。

時尹文端公為總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盡其能,無所迴避,事無不舉矣。

既而去職家居。

再起,發陝西,甫及陝,遭父喪歸,終居一江一 寧。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聲,而忽擯外;及為知縣,著才矣,而仕卒不進。

自陝歸,年甫四十,遂絕意仕宦,盡其才以為文辭歌詩。

足跡造東南山水佳處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發於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一江一 南,必造隨園投詩文,幾無虛日。

君園館花竹水石,幽深靜麗,至櫺檻器具,皆一精一好,所以待賓客者甚盛。

與人留連不倦,見人善,稱之不容口。

後進少年詩文一言之美,君必能舉其詞,為人誦焉。

君古文、四六體,皆能自發其思,通乎古法。

於為詩,尤縱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達者,悉為達之,士多仿其體。

故《隨園詩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知貴重之。

海外琉球,有來求其書者。

君仕雖不顯,而世謂百餘年來,極山林之樂,獲文章之名,蓋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試為溧水令。

其考自遠來縣治,疑子年少,無吏能,試匿名訪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縣,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一江一 寧嘗朝治事,夜召士飲酒賦詩,而尤多名蹟。

一江一 寧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君以為不足道,後絕不欲人述其吏治雲。

君卒於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夫人王氏無子,撫從父弟樹子通為子。

既而側室鍾氏又生子遲。

孫二:曰初,曰禧。

始君葬父母於所居小倉山北,遺命以己祔。

嘉慶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倉山墓左。

桐城姚鼐以君與先世有一交一 ,而鼐居一江一 寧,從君游最久。

君歿,遂為之銘曰:「粵有耆龐,才博以豐。

出不可窮,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

藹如其沖,其產越中。

載官倚一江一 ,以老以終。

兩世阡同,銘是幽宮。」

——選自《四部叢刊》本《惜抱軒文集》

袁君是錢塘人,名枚,字子才。

他任職期間,在官一場中有名望政績。

辭官之後,在一江一 寧西城修建了一個園林居住,稱隨園。

當時人叫他隨園先生,這是他最著名的一個字號。

祖父名錡,父親名濱,叔父名鴻,都因為貧困而到各地去當幕僚。

袁君年少時,讀書自學,有所成就。

二十一歲,從錢塘抵達廣西,到巡撫衙門中探望擔任幕僚的叔父。

巡撫金鉷大人一見面就覺得他與眾不同,叫他寫一篇《銅鼓賦》試試才學,袁君很快就完篇了,文詞很瑰麗。

恰逢博學鴻詞科開考,金鉷就舉薦了袁君。

當時共舉薦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齡最小。

結果應試落榜。

乾隆三年順天府鄉試,考中了舉人。

第二年成為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學習 期滿,改派到一江一 南做縣官,最後調任一江一 寧知縣。

一江一 寧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

當時尹文端任總督,最瞭解袁君的才能。

袁君也盡自己的能力辦事,沒有什麼避忌,因此辦事沒有不成功的。

不久辭官回家,後再次起用,被派往陝西。

剛到陝西,因父親去世而返回,此後一直居住在一江一 寧。

袁君本來因文章出色入選翰林院,也有聲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擠外放;等到做知縣,顯示了才能,卻又始終得不到陞遷。

從陝西回來的時候,剛四十歲,就斷絕了做官的念頭,把他的全部才華都用到了文辭詩歌上。

東南地區的山水勝跡,都有他的遊蹤,那瑰麗奇異、幽邃曠遠,全都表現在詩文之中,自我怡悅,隨興抒意。

各地的讀書人來到一江一 南,都要前往隨園投贈詩文,幾乎每天都有人去。

袁君的園林館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寧靜,景色秀麗。

至於建築、器具,也都很一精一美,用來款待客人的東西很豐盛。

袁君慇勤好客,樂意和人交往,看到別人好的地方,總要把它說出來。

後輩人的詩文,即使只有片言隻語是美的,袁君也定能列舉出這些字句,誦讀給他人聽。

袁君的古文、駢文,都能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曉古人的作文之法,至於寫作詩歌,更能充分發揮他的才氣工力。

一般人心裡想說而難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許多讀書人倣傚他的詩體。

所以《隨園詩文集》,從朝廷達官到市井小民,都懂得貴重它。

海外琉球國,也有人來尋取這部書。

袁君仕宦雖不顯赫,然而時論認為,一百多年的,充分享受山林的樂趣,獲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沒有及得上袁君的。

袁君剛入仕途的時候,曾任溧水縣令。

他的父親從遠方來到溧水縣衙所在地,懷疑兒子年輕,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隱滿自己的姓名到民間察訪,大家都說:「我們縣年輕的袁知縣,真正是個好官啊!」袁君的父親這才高興地進了縣衙。

在擔任一江一 寧知縣的時候,曾經早晨治理政務,晚上邀集讀書人一起飲酒賦詩,著名的軼事更多。

一江一 寧的貿易場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審理的案件,編為歌曲,刊刻流播四方。

袁君認為這些不值得一談,後來決意不要別人記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績。

袁君於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謝世,享年八十二歲。

夫人姓王,沒有生子,撫養堂弟袁樹的兒子袁通作為自己的兒子。

不久,偏房鍾氏又生了兒子名叫袁遲。

有兩個孫子,一個叫袁初,一個叫袁禧。

原先,袁君把他的父母安葬在住地小倉山的北面,留下遺囑將自己與父母合葬。

嘉慶三年十二月乙卯這一天,袁君安葬在小倉山父母墓地的左側。

因為袁君與桐城人姚鼐的先輩有一交一 誼,而姚鼐又住在一江一 寧,與袁君來往時間最長。

袁君去世,於是為他寫了一篇銘文:「年高德劭,學識廣博。

著作豐碩,才思無窮。

不事雕琢,自然而工。

文士宗法,名播海外。

和藹可親,清虛淡泊。

生於越地,為官濱一江一 。

優淋終老,兩代同墓。

是為銘文,刻此幽宮。」

(高建中)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