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題解】這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師說·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師說·原文·譯文·翻譯

〔唐〕韓愈

【題解】這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

當時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

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

反映作者寫此文是具有相當勇氣的,而文章也寫得偉岸不凡。

它首先完整地揭示了「師」之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同時深刻指出「人非生而知者」,因而必須從師學習 。

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覆論證,最後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結論,與首段「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相呼應。

全文篇幅雖不長,而涵義深廣,閃耀著真知灼見;結構謹嚴,脈絡清楚,又有錯綜變化之妙。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2〕?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3〕。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故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一習一 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5〕。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6〕。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7〕。」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8〕。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9〕!

聖人無常師〔10〕。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11〕。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1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一習一 之,不拘於時,學於余〔13〕。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選自東雅堂校刊本《昌黎先生集》

古時候求學問的人一定有老師。

所謂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授與專業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

人不是生下來就懂道理、有知識的,誰能夠沒有疑難問題呢?有疑難問題卻不跟老師請教,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便終究不會解決了。

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他學習 ;出生在我後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學習 。

我學習 的是道理,哪裡用得著管他出生在我之前還是在我之後呢?因此,不論地位高貴還是低賤,不論年齡長大還是少小,道理在那裡,老師也就在那裡。

唉!從師學習 的道德失傳已經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難問題是很困難的了!古時候的聖人,超出一般人夠遠了,尚且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不如聖人也夠遠了,卻不好意思去從師學習 。

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聖人的所以成為聖人,愚人的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吧?人們愛自己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們;對於自己呢,卻不好意思去從師學習 ,這真糊塗了。

那些兒童們的老師,是教給兒童們讀書和學習 書中怎樣加句號和逗號的,不是我所說的那種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

一種情況是讀書不懂得加句逗號的,一種情況是疑難問題不得解釋,有的不懂句逗號就從師學習 ,有的疑難問題不得解釋卻不向老師請教,小事學習 ,大事反而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明白道理的地方。

巫醫、音樂師、各種手工業者,不把相互從師學習 當作難為情。

讀書做官這類人,一提到叫「老師」、叫「學生」等稱呼,就許多人聚集在一起譏笑人家。

問他們為什麼這樣,他們就說:「他和他年紀差不多,學問也差不多。」

稱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足以可恥,稱官位高的人為老師,就近於拍馬。

唉!從師學習 的道德不能恢復,從這裡可以知道了。

巫醫、音樂師和各種手工業者,是所謂上層人士所不與為伍的,現在他們的明智程度反而不及這些人,豈不是可以奇怪的麼!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請教過。

郯子這些人,他們的品德才能並不如孔子。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那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

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及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後,技能業務各有鑽研與擅長,不過這樣罷了。

李家的兒子名叫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注全都學了,不受時俗的拘束,來向我學習 。

我讚許他能實行古代的道理,寫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顧易生)

【註釋】

道:指儒家孔子、孟軻的哲學、政治等原理、原則。

可以參看本書上面所選韓愈《原道》。

受:通「授」。

業:泛指古代經、史、諸子之學及古文寫作,可以參看本書下面所選韓愈《進學解》中所述作者治學內容。

〔2〕人非生而知之者:語本《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論語。

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認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認為自己並非這樣。

韓愈則進一步明確沒有生而知之的人。

〔3〕聞道:語本《論語·裡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聞,聽見,引伸為懂得。

師:這裡作動詞用,學習 、從師的意思。

〔4〕庸:豈,表示反問的語氣。

〔5〕句讀(dou逗):也叫句逗。

古代稱文辭意盡處為句,語意未盡而須停頓處為讀(逗),句號為圈,逗號為點。

古代書籍上沒有標點,老師教學童讀書時要進行句逗的教學。

〔6〕巫醫:古代用祝禱、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藥物醫治疾病為業的人,連稱為巫醫。

《逸周書·大聚》有關於「巫醫」的記載。

《論語·季氏》:「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視為一種低下的職業。

百工:泛指手工業者。

〔7〕相若、相似:相像,差不多的意思。

〔8〕諛(yu於):奉承、諂媚。

〔9〕君子:古代「君子」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

這裡用前一種意思,相當於士大夫。

不齒:不屑與之同列,表示鄙視。

齒,原指年齡,也引伸為排列。

幼馬每年生一齒,故以齒計馬歲數,也以指人的年齡。

古人常依年齡長少相互排列次序。

本句反映封建階級的傳統偏見。

〔10〕聖人無常師:《論語·子張》:「子貢曰『……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夫子,老師,指孔子。

子貢說他何處不學,又為什麼要有一定的老師呢!〔11〕郯(tan談)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的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少皞(hao浩)氏(傳說中古代帝王)時代的官職名稱。

萇(chang長)弘: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

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學習 彈琴。

師,樂師。

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時楚國人,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向他請教禮儀。

〔12〕三人行句: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李氏子蟠:李蟠(pan盤),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進士。

六藝: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經:六經本文。

傳:註解經典的著作。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