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名漣,南垣其字,華亭人,徙秀州,又為秀州人。少學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

〔清〕吳偉業

張南垣名漣,南垣其字,華亭人,徙秀州,又為秀州人。

少學畫,好寫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壘石,故他藝不甚著,其壘石最工,在他人為之莫能及也。

百餘年來,為此技者類學嶄巖嵌特,好事之家羅取一二異石,標之曰峰,皆從他邑輦致,決城闉,壞道路,人牛喘汗,僅得而至。

絡以巨緪,錮以鐵汁,刑牲下拜,劖顏刻字,鉤填空青,穹窿巖巖,若在喬岳,其難也如此。

而其旁又架危梁,梯鳥道,游之者鉤巾棘履,拾級數折,傴僂入深洞,捫壁投罅,瞪盻駭栗。

南垣過而笑曰:「是豈知為山者耶!今夫群峰造天,深巖蔽日,此夫造物神靈之所為,非人力所得而致也。

況其地輒跨數百里,而吾以盈丈之址,五尺之溝,尤而效之,何異市人搏土以欺兒童哉!唯夫平岡小阪,陵阜陂阤,版築之功,可計日以就,然後錯之以石,棋置其間,繚以短垣,翳以密篠,若似乎奇峰絕嶂,纍纍乎牆外,而人或見之也。

其石脈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為獅蹲,為獸攫,口鼻含呀,牙錯距躍,決林莽,犯軒楹而不去,若似乎處大山之麓,截溪斷谷,私此數石者為吾有也。

方壙石洫,易以曲岸回沙;邃闥雕楹,改為青扉白屋。

樹取其不雕者,松杉檜栝,雜植成林;石取其易致者,太湖堯峰,隨意佈置。

有林泉之美,無登頓之勞,不亦可乎!」華亭董宗伯玄宰、陳征君仲醇亟稱之曰:「一江一 南諸山,土中戴石,黃一峰、吳仲圭常言之,此知夫畫脈者也。」

群公一交一 書走幣,歲無慮數十家。

有不能應者,用為大恨,顧一見君,驚喜歡笑如初。

君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舉里巷諧媟以為撫掌之資。

或陳語舊聞,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顧也。

與人一交一 ,好談人之善,不擇高下,能安異同,以此游於一江一 南諸郡者五十餘年。

自華亭、秀州外,於白門、於金沙、於海虞、於婁東、於鹿城,所過必數月。

其所為園,則李工部之橫雲、虞觀察之予園、王奉常之樂郊、錢宗伯之拂水、吳吏部之竹亭為最著。

經營粉本,高下濃淡,早有成法。

初立土山,樹石未添,巖壑已具,隨皴隨改,煙雲渲染,補入無痕。

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

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設,窗櫺几榻,不事雕飾,雅合自然。

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結構,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後有過者,輒歎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為此技既久,土石草樹,鹹能識其性情。

每創手之日,亂石林立,或臥或倚,君躊躇四顧,正勢側峰,橫支豎理,皆默識在心,借成眾手。

常高坐一室,與客談笑,呼役夫曰:「某樹下某石可置某處。」

目不轉視,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鑿。

甚至施竿結頂,懸而下縋,尺寸勿爽,觀者以此服其能矣。

人有學其術者,以為曲折變化,此君生平之所長,盡其心力以求彷彿,初見或似,久觀輒非。

而君獨規模大勢,使人於數日之內,尋丈之間,落落難合,及其既就,則天墮地出,得未曾有。

曾於友人齋前作荊、關老筆,對峙平戚,已過五尋,不作一折,忽於其顛,將數石盤互得勢,則全體飛動,蒼然不群。

所謂他人為之莫能及者,蓋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傳父術。

晚歲辭涿鹿相國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於鴛湖之側,結廬三楹。

余過之謂余曰:「自吾以此術游一江一 以南也,數十年來,名園別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

蕩於兵火,沒於荊榛,奇花異石,他人輦取以去,吾仍為之營置者,輒數見焉。

吾懼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傳之也。」

余曰:「柳宗元為《梓人傳》,謂有得於經國治民之旨。

今觀張君之術,雖庖丁解牛,公輸刻鵠,無以復過,其藝而合於道者歟!君子不作無益,穿池築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貴人,歌舞般樂,侈欲傷財,獨此為耳目之觀,稍有合於清淨。

且張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學愚公之術而變焉者也,其可傳也已。」

作《張南垣傳》。

——選自《四部叢刊》本《梅村家藏稿》

張南垣名叫漣,南垣是他的字,本是華亭人,後來移居秀州,所以又算是秀州人。

他從小學畫,喜歡畫人像,又善於畫山水,就以山水畫的意境壘石砌造假山,所以他別的技藝都不著稱,只有壘石造山最為擅長,別人幹這一行的沒有誰能趕得上他。

一百多年來,從事壘石造山技藝的人一大都把假山造得高突險峻,修建園林的人家往往搜羅一二塊奇異的石頭,稱它為峰,都從別的地方用車運來,為此而挖大城門,掘壞道路,車伕和駕車的牛都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才得以運到。

他們用長而粗的繩索把巨石綁紮,用熔化的鐵汁灌到它的空

隙中去,安放以後像祭祀那樣宰牲下拜以示敬意,再開始在它的正上方鑿刻題字,又在鑿好的字上填上青色,使巨石像高聳險峻的山峰,壘造這種假山竟是如此的艱難。

假山旁險要之處又架上小木橋,鋪設狹窄的山路,讓頭戴方巾、足蹬爬山鞋的遊客順著曲折盤旋的山路攀登,彎著腰鑽進深深的山洞,在懸崖峭壁之處扶著山壁顫顫抖抖、驚愕瞪視。

張南垣經過時笑著說:「這難道是懂得造山的技藝嗎!那群峰高聳入雲,深山隱天蔽日,這都是天地自然造成的,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何況天然的山嶺往往跨越幾百里,而我用方圓一丈多的地方,五尺長的溝渠來倣傚它,這與集市上的人拾取土塊來哄騙兒童又有什麼區別呢!只有那平緩的山岡小坡,土山高地,營造修建,可以計日而成,然後在中間縱橫一交一 錯安放山石,用短牆將它圍繞,用茂密的竹子把它遮蔽,有人從牆外望見,就好像奇峰峻嶺重重迭迭的樣子。

這種壘石而成的假山的脈絡走向,忽伏忽起,又突又翹,像獅子蹲伏,像野獸撲食,張牙舞爪,奔騰跳躍,穿越草叢林間,直奔廳堂前柱,使人感到似乎身歷山麓溪谷之間,而這幾塊山石乃是我個人所有的。

方形的池塘和石砌的溝渠,改建為曲折迂迴的沙岸;深邃的內門和雕花的柱子,改造成黑漆的裡門和石灰抹牆的屋子。

選取不凋謝的樹木,如松、杉、檜、栝之類,混雜種植成林;再用容易得到的石頭,如太湖石、堯峰石之類,按自己的意思加以佈置。

這樣既有山水的美景,又無登攀的勞苦,不也是可以的嗎?」

華亭的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征君陳繼儒都非常稱讚張南垣的構思,說:「一江一 南各山,土上有石,黃公望、吳鎮經常說到,這是深知繪畫的構圖和佈局的。」

豪富官宦們書信相邀?上門禮聘的,每年都有幾十家,有些張南垣實在來不及應聘的人家,因此十分遺憾,等一見張南垣到來,驚喜歡笑就和當初一樣。

張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歡拿街頭巷尾荒唐不經的傳說作為談笑的資料。

有時因為見聞陳舊,反而受到別人調笑耍弄,也不掛在心裡。

他和別人交往,喜歡講別人的好處,不管別人地位的高低,能夠與不同愛好的人相處,因此在一江一 南各府縣來往活動了五十多年。

除華亭、秀州外,在南京、金沙、常熟、太倉、昆山,每次經過必定要逗留好幾個月。

他所建造的園林,以工部主事李逢申的橫雲山莊、參政虞大復的豫園、太常少卿王時敏的樂郊園、禮部尚書錢謙益的拂水山莊、吏部文選郎吳昌時的竹亭別墅為最著名。

他在繪製營造草圖時,對高低濃淡,早已作了規劃。

剛剛堆造土山,樹木和山石還未安置,山巖峽谷已安排妥貼,隨機應變地選用各種山石來壘出假山的脈絡,烘托它的氣勢,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跡。

即使一花一竹的佈置,它的疏密傾斜,從各個角度看也都是非常巧妙的。

假山尚未壘成,就預先考慮房屋的建造;房屋還沒有造好,又思索其中的佈置,窗欄傢俱,都不加以雕鑿裝飾,十分自然。

主人通達事理的,張南垣可以不受催促勉強,逐一建造;遇到要憑自己意圖建造的主人,不得已而委曲順從,後來過路人見到,就會歎息說:「這一定不是張南垣的構思。」

張南垣從事這技藝的時間一長,土石草樹的性質特徵便都能掌握。

每當開始動手造作的時候,亂石成堆,有的平放,有的斜擱,張南垣徘徊不前,四下觀察,山石的正側橫豎、形狀紋理,都默默地記在心中,借助眾人的力量來修築成功。

他經常高坐在一間屋子裡,一邊與客人說說笑笑,一邊呼喚工匠說:「某一棵樹下的某塊石頭可以放在某某地方。」

眼睛不往那兒看,手也不向那兒指,好像金屬已在爐內冶煉,就不必再借助於斧鑿來錘擊了。

甚至安放樑柱和封頂後,用懸縋來檢驗,也一寸都不差,觀看的人因此十分佩服他的技能。

有學他技藝的人,認為他平生所長全在於建造的曲折變化,所以就盡心盡力地加以模仿,初看還有點相似,細看就覺得不像了。

而張南垣獨自規劃總體佈局,使人們在開始建造的幾天之內,方圓幾丈之間,很難理解他的設計建造意圖,等到造好以後,就像天生地出,妙合自然,使人覺得從未見過。

他曾在朋友的書房前模仿荊浩、關同的山水畫筆意壘造假山,兩山對峙,左曲右平,向上直壘已過四丈,不作一點曲折,忽然在它的頂端,將幾塊山石相互一交一 錯造成氣勢,則整座假山具有靈動之感,一片青綠,與眾不同。

所謂別人建造的沒有能及得上他的原因,就在於此。

張南垣有四個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技藝。

他晚年謝絕涿鹿相國馮銓的聘請,派他第二個兒子前往,自己在鴛湖邊造了三幢小屋,隱退養老。

我去訪問他,

他對我說:「自從我用建造園林的技藝來往於一江一 南,幾十年來,看到名園別墅變換主人的事到處都有。

在戰火中蕩平毀壞,堙沒荒廢在荊榛叢中,奇花異石被別人車載取走,但我仍然再次為他們營建的園林,也已多次見到。

我擔心壘山之石不能使我的名字流傳,所以想得到您的文章來流傳我的名字。」

我說:「柳宗元作《梓人傳》,說從其中可以得到治理國家和人民的大義。

現在觀察張南垣君的技藝,雖然庖丁解牛,魯班製作木鵲,也不能超過他,他的技藝是符合園林建造規律的呵!君子不作無益的事,挖池築台,是《春秋》勸戒的,但是那些王公顯貴,歌舞遊樂,侈奢放縱,耗費錢財,只有園林作為耳目的觀賞,稍微符合清淨之道。

而且張君因地制宜地挖池壘山,依照自然,愛惜人力,這是學愚公移山而改變了一下方式,可以為他寫傳文。」

於是就寫了《張南垣傳》。

(陳稼禾)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