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一江一 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

〔清〕汪琬

一江一 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

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

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

家貧屋敗,躬畚土築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

家人且怨且歎,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

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一團一 結鄉人子弟,為守禦計。

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於途,所過焚掠。

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襪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十里,與狼兵鏖戰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一江一 南已破,州縣望風內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於福州,聞天一名,授監紀推官。

先是,天一言於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谿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迆,是宜築關於此,多用兵據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遂築叢山關。

已而清師功績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間出逆戰,所殺傷略相當。

於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於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囑其母於天表,出門大呼:「我一江一 天一也!」遂被執。

有知天一者,欲釋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

遇僉事公於營門,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

至一江一 寧,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

觀者無不歎息泣下。

越數日,天表往收其一屍一,瘞之。

而僉事公亦於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於死。

天一為繼辨疏,詣闕上之;復作《籲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興以來,先後治鄉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

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外機事悉取決焉。

其後竟與公同死。

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於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

予聞天一遊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於朝,不果。

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

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嫁樵夫,翁君漢津雲。

——選自《四庫全書》本《堯峰文鈔》

一江一 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小時候就死了父親,侍奉他的母親,和扶養弟弟天表,有著純厚的本性。

他曾經對別人說:「一個讀書人,不樹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沒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禎年間,歙縣縣令傅巖認為他才學奇異,每次縣裡童生的歲試,總是選拔他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歲,才補上一名生員。

他家裡很窮,房屋殘破不堪,就自己動手用畚箕挑土築牆而住。

屋上蓋的瓦片不齊全,大熱天就暴曬在酷熱的太陽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樣蜷伏著,或是張起破傘來遮擋一下。

家裡的人一面埋怨,一面歎息,然而天一卻捧著書本朗讀,和平常一樣。

天一雖因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卻深刻沉著,足智多謀,特別受到同郡僉事金聲的賞識。

在那個時候,徽州一帶盜匪很多,一江一 天一便輔助僉事金聲,用軍隊的辦法一團一 結組織鄉里的年輕人,作好防守的打算。

適逢張獻忠攻破了武昌,總兵官左良玉向東逃跑,他部下那些廣西土司的軍隊在半路上發生叛亂,所經過的地方放火搶劫。

將要到達徽州時,徽州人非常震驚恐懼。

僉事金聲計議派兵去抵抗,把這件事委託給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頭巾,黑夜裡騎著馬,率領一批勇士奔跑了幾十里,與叛亂的廣西土司軍隊在祁門進行激戰,殺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奪取了他們所有的牛馬和兵器,徽州城依賴這次戰役而得以平安。

清順治二年夏五月,一江一 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縣見勢紛紛歸附清朝,但徽州人民還是為明王朝堅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聽說一江一 天一的名聲,便委任他為監紀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對僉事金聲說:「徽州是個地勢優越的地方,各縣都有險要之處可以依賴,只是績溪那一面正當一交一 通要道,那裡地勢特別平坦,因此應該在那裡建築關口,多派兵駐守,以和別的縣相互配合,夾制敵人。」

於是在績溪築起了叢山關。

不久,清兵攻打績溪,一江一 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點也不鬆懈。

有時出城迎戰,雙方死傷大致不相上下。

於是清兵用少數騎兵在績溪牽制住一江一 天一,而另外從新嶺進攻。

守嶺的人先敗逃了,績溪城終於淪陷了。

清軍的主將懸賞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一江一 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沒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親托付給弟弟天表,出門大叫:「我就是一江一 天一!」於是被逮捕。

清軍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釋放他。

天一說:「你以為我怕死嗎?我不死,災禍將是全家被殺!」在營門口遇見了僉事金聲,金聲看著他說:「文石,你還有老母親在,你不能死。」

一江一 天一笑著辭謝道:「哪裡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難時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為我的母親擔憂。」

到了南京,總督洪承疇想不問罪,一江一 天一昂起頭來說:「我為你考慮,還是把我殺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於是把他拖到通濟門刑場。

到了那裡,一江一 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來受刑。

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不感歎流淚的。

過了幾天,天表去收殮天一的一屍一體,把他安葬了。

而僉事金聲也是在這一天被殺害的。

當廣西土司的叛兵被一江一 天一殺傷之後,鳳陽總督馬士英非常惱怒,向皇帝上奏章揭發徽州人攔殺官軍的罪狀,想致僉事金聲於死地。

一江一 天一為此帶著申辨金聲無罪的奏章,赴朝廷遞呈上;又寫了《籲天說》,流著眼淚向掌權大臣申訴,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

自從清兵與明王朝開戰以來,前後訓練鄉兵三年,都在僉事金聲的幕府中。

當時,幕府中眾多俠義之士號稱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聲只是推重天一,凡對內對外的機密大事,都取決於天一。

後來天一竟然與金聲同時犧牲。

象天一這樣的人,即便是古代義烈之士,也沒有能超過他的。

我是在翁漢津那裡得知一江一 天一的生平事跡的,於是替他寫了這篇傳記。

汪琬說:正當前朝的末期,新安的士大夫盡忠而死的有汪偉、凌駉與金聲三人,而只有一江一 天一是以生員的身份為國殉難的。

我聽說一江一 天一遊經淮安,淮安有個姓馮的民婦,割下自己的肝臟救活了她的婆婆,一江一 天一得知後便請了許多有名的人寫詩作文來表彰她,還想上奏章給朝廷,最後沒有成功。

這個人喜歡奇特、崇尚氣節大致就像這樣。

天一本來名景,另外還自號「石嫁樵夫」,這也是翁漢津說的。

(孫菊園)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