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邊軍夜呼,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

〔宋〕蘇洵

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邊軍夜呼,野無居人。

妖言流聞,京師震驚。

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眾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

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

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親辭。

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

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於淨眾寺,公不能禁。

眉陽蘇洵言於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

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

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未墜於地。

惟爾張公,安坐於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

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

爾繄以生,惟爾父母。

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變。

於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於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於盜賊,故每每大亂。

夫約之以禮,驅之以法,惟蜀人為易。

至於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

吾以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齊、魯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於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

』嗚呼!愛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見也。」

皆再拜稽首,曰:「然。」

蘇洵又曰:「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

皆曰:「公則何事於斯,雖然,於我心有不釋焉。

今夫平居聞一善,必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鄰里之所在,以至於其長短大小美惡之狀。

甚者,或詰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見其為人,而史官亦書之於其傳。

意使天下之人,思之於心,則存之於目。

存之於目,故其思之於心也固。

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

蘇洵無以詰,遂為之記。

公南京人,慷慨有大節,以度量雄天下。

天下有大事,公可屬。

系之以詩曰:

天子在祚,歲在甲午。

西人傳言,有寇在垣。

庭有武臣,謀夫如雲。

天子曰嘻,命我張公。

公來自東,旗動纛舒舒。

西人聚觀,於巷於塗。

謂公暨暨,公來于于。

公謂西人,安爾室家,無敢或訛。

訛言不祥,往即爾常。

春爾條桑,秋爾滌場。

西人稽首,公我父兄。

公在西囿,草木駢駢。

公宴其僚,伐鼓淵淵。

西人來觀,祝公萬年。

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昔公未來,其汝棄捐。

禾麻芃芃,倉庾崇崇。

嗟我婦子,樂此歲豐。

公在朝廷,天子股肱。

天子曰歸,公敢不承。

作堂嚴嚴,有廡有庭。

公像在中,朝服冠纓。

西人相告,無敢逸荒。

公歸京師,公像在堂。

——選自《四部叢刊》本《嘉祐集》

宗仁宗至和元年秋天,四川一帶人傳說,敵冠將要侵犯邊界,駐邊軍士夜裡驚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

謠言流步,京城上下大為震驚。

正準備命令選派將帥,天子說:「不要釀成禍亂,不要助成事變。

雖然眾人傳說紛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會釀成,事變卻會從內部興起。

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決。

只需要我的一二個大臣去妥善處理。

誰能夠處理好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撫我的軍隊。」

於是眾人推薦說:「張方平就是這樣的人。」

天子說:「對!」張公以侍奉雙親為由推辭,未獲批准,於是就動身出發。

冬季十一月到達蜀地。

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駐軍回去,撤除守備,派人對郡縣長官說:「敵寇來了由我負責,不必勞苦你們。」

到明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樣慶賀新春,於是一直相安無事。

再到了明年的正月裡,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張公的像安放在淨眾寺裡,張公沒能禁止得住。

眉陽人蘇洵向眾人說道:「禍亂沒有發生,這是容易治理的;禍亂已成,這也容易治理;有禍亂的苗子,沒有禍亂的表現,這叫做將要發生禍亂,禍亂將發未發之際最難治理。

既不能因為有禍亂苗子而操之過急,又不能因為還沒有形成禍亂而放鬆警惕。

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勢,就像器物雖已傾斜,但還沒有倒地。

只有你們的張公,卻能在它旁邊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

扶正之後,從容退坐,沒有一點驕矜自得之色。

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孜孜不倦,這就是你們的張公。

你們是因了這張公而得生,他就是你們的再生父母。

再者張公曾對我說道:『老百姓沒有不變的性情,只看上司如何對待他們。

人們都說,蜀地人經常發生變亂。

所以上司就用對待盜賊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用管束盜賊的刑法去管束他們。

對於本來已經戰戰兢兢、連大氣也不敢出的百姓,卻用殘酷的刑法去號令他們,這樣百姓才忍心不顧自己這父母妻兒所依靠的身軀,而淪為與盜賊為伍,所以常常發生大亂。

倘若以禮義來約束他們,用法律來差使他們,那麼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至於逼十急他們而發生變亂,那麼即使是齊魯的百姓也會如此的。

我用對待齊魯百姓的方法對待蜀人,那麼蜀人也會把自己當成齊魯之人。

假如任意一胡一 來不按法律,用一婬一威脅迫平民,我是不願幹的。

』啊,愛惜蜀人如此深切,對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張公之前,我還未曾見過。」

大家聽了,一齊再重新行禮,並說:「是這樣的。」

蘇洵又說:「張公的恩情,記在你們心中;你們死了,記在你們子孫心裡。

他的功勞業績,載在史官的史冊上,不用畫像了。

而且張公自己又不願意,如何是好?」

眾人都說:「張公怎麼會關心這事?雖然如此,我們心裡總覺不安。

如今平時聽得有人做件好事,一定要問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處,一直問到那人的身材長短、年齡大小、面容美醜等情況;更有甚者,還有人訊問他平生的愛好,以便推測他的為人。

而史官也把這些寫入他的傳記裡,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僅銘記在心裡,而且要顯現在眼前。

音容顯現在人們目中,所以心裡的銘記也就更加真切久遠。

由此看來,畫像也不是沒有意義。」

蘇洵聽了,無法答對,就為他們寫了這篇畫像記。

張公是南京人,為人意氣昂揚,有高尚節操,雅量高致,聞名天下。

國家有重大事情,張公是可以托付的。

末了以詩作結,寫道:

大宋天子坐龍庭,甲午之年日月新。

忽然蜀人謠言起,邊關敵寇將興兵。

朝廷良將紛如雨,文臣謀士多如雲。

天子讚歎說聲嘻,命我張公遠出征。

張公方平來東方,西風獵獵大旗揚。

蜀人圍觀睹風采,人山人海滿街巷。

齊道張公真堅毅,神色鎮靜又安詳。

張公開口諭蜀人:「各自還家且安頓,謠言莫傳自安寧。

謠言不祥且勿聽,回去照常作營生。

春日動手修桑枝,秋天谷場要掃清。」

蜀人磕頭拜張公,稱他就像父與兄。

公在蜀國園林居,草木繁茂郁蔥蔥。

宴請文官與武將,擊鼓作樂咚咚響。

蜀人慶賀來觀望,共祝公壽萬年長。

姑娘佳麗美嬋娟,幽嫻貞靜閨房間。

幼兒哇哇向人啼,牙牙學語已能言。

當初張公不來蜀,你輩早已填溝壑。

如今莊稼多茂盛,糧倉高聳堆滿谷。

可感我們婦與子,歡歡喜喜慶豐足。

張公本是朝中臣,天子左右得力人。

天子下詔命返駕,張公豈敢不允承。

修起殿堂好莊嚴,又有廊房又有庭。

公像掛在正當中,朝服冠帶宛如真。

蜀人紛紛來稟告,不敢放蕩作懶人。

張公放心回京城,像掛殿堂傳美名。

(丁如明)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