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作者小傳】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古文觀止》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

〔唐〕李白

【作者小傳】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土。

唐代偉大詩人。

綿州昌隆縣(今四川一江一 油縣)人。

青少年時期在蜀中度過,約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漫遊各地。

玄宗天寶(742—756)初至長安,待詔翰林院。

不久便遭讒去京,南北漫遊。

安史之亂中,因參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飄泊一江一 南,病逝於當塗(今屬安徽)。

李白詩深切關懷國家政治,對天寶年間權奸當道、窮兵黷武等陰暗面以及安史亂軍危害國家的罪行均加以批判;強烈抒發了雄心壯志遭受壓抑的痛苦和憤怒心情,表達了對權貴的蔑視和對獨立自一由 人格的嚮往;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詩風豪放,想像奇偉,情感熾熱,語言真率自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文風亦豪邁俊爽。

今存詩約千首,文約七十篇。

【題解】本文約作於開元二十二年(734),李白在襄陽(今屬湖北)。

韓荊州,即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

李白抱負宏大,自稱「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但他不欲經由進士、明經等常規考試進入仕途,而企圖一朝蒙受帝王賞識,獲得重用。

故廣事幹謁,投贈詩文,以表現才能,培養聲名。

作此文前,已多次上書和謁見地方長官,又曾入京謀求出路,未果。

本文也是干謁之作,故極稱韓朝宗善於識拔人才,希望獲得接見和稱譽。

但並不露卑屈之態,而充滿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文句駢散並用,長短錯落,讀來頗有氣盛言宜之感。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1〕:「生不用萬戶侯〔2〕,但願一識韓荊州。」

何令人之景慕〔3〕,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4〕,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5〕,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6〕。

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7〕,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8〕。

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9〕。

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王公大人,許與氣義。

此疇曩心跡〔10〕,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君侯製作侔神明〔11〕,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12〕。

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13〕。

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14〕,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15〕。

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16〕,一經品題,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17〕,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18〕;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或為侍中、尚書〔19〕,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一習一 祖、黎昕、許瑩之徒〔20〕,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

白每觀其銜恩撫躬〔21〕,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22〕,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23〕。

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24〕。

且人非堯舜〔25〕,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26〕?至於製作,積成卷軸〔27〕,則欲塵穢視聽〔28〕。

恐彫蟲小技〔29〕,不合大人。

若賜觀芻蕘〔30〕,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閒軒〔31〕,繕寫呈上。

庶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32〕。

幸惟下流〔33〕,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34〕。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李太白全集》

我聽說天下談士聚在一起議論道:「人生不用封為萬戶侯,只願結識一下韓荊州。」

怎麼使人敬仰愛慕,竟到如此程度!豈不是因為您有周公那樣的作風,躬行吐哺握發之事,故而使海內的豪傑俊士都奔走而歸於您的門下。

士人一經您的接待延譽,便聲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賢士,都想在您這兒獲得美名,奠定聲望。

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貴而對他們傲慢,不因他們微賤而輕視他們,那麼您眾多的賓客中便會出現毛遂那樣的奇才。

假使我能有機會顯露才幹,我就是那樣的人啊。

我是隴西平民,流落於楚漢。

十五歲時愛好劍術,謁見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時文章成就,拜見了很多卿相顯貴。

雖然身長不滿七尺,但志氣雄壯,勝於萬人。

王公大人都讚許我有氣概,講道義。

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跡,怎敢不盡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與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動天地;文章與自然造化同功,學問窮極天道人事。

希望您度量寬宏,和顏悅色,不因我長揖不拜而拒絕我。

如若肯用盛宴來接待我,任憑我清談高論,那請您再以日寫萬言試我,我將手不停揮,頃刻可就。

如今天下人認為您是決定文章命運、衡量人物高下的權威,一經您的品評,便被認作美士,您何必捨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氣概凌雲呢?

從前王子師擔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徵召荀慈明,到任後又徵召孔文舉;山濤作冀州刺史,選拔三十餘人,有的成為侍中、尚書。

這都是前代人所稱美的。

而您也薦舉過一位嚴協律,進入中央為秘書郎;還有崔宗之、房一習一 祖、黎昕、許瑩等人,有的因才幹名聲被您知曉,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賞識。

我每每看到他們懷恩感慨,忠義奮發,因此我感動激勵,知道您對諸位賢士推心置腹,赤誠相見,故而我不歸向他人,而願意托身於您。

如逢緊急艱難有用我之處,我當獻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堯、舜那樣的聖人,誰能完美無缺?我的謀略策畫,豈能自我誇耀?至於我的作品,已積累成為卷軸,卻想要請您過目。

只怕這些彫蟲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賞識。

若蒙您垂青,願意看看拙作,那便請給以紙墨,還有抄寫的人手,然後我回去打掃靜室,繕寫呈上。

希望青萍寶劍、結綠美玉,能在薛燭、卞和門下增添價值。

願您顧念身居下位的人,大開獎譽之門。

請您加以考慮。

(王運熙楊明)

【註釋】

〔1〕談士:言談之士。

孔融《與曹操論盛孝章書》:「天下談士,依以揚聲。」

〔2〕萬戶侯:食邑萬戶的封侯。

唐朝封爵已無萬戶侯之稱,此處借指顯貴。

〔3〕景慕:敬仰愛慕。

〔4〕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武王弟。

因采邑在周(今陝西歧山縣北),故稱周公。

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發(頭髮)。

周公自稱「我一沐(洗頭)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見《史記·魯世家》),後世因以「吐握」形容禮賢下士。

〔5〕龍門: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黃河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

傳說一江一 海大魚能上此門者即化為龍。

東漢李膺有高名,當時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為登龍門。

〔6〕龍盤鳳逸:喻賢人在野或屈居下位。

收名定價:獲取美名,奠定聲望。

君侯:對尊貴者的敬稱。

〔7〕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食客。

秦圍邯鄲,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毛遂請求隨同前往,自薦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

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隨從至楚,果然說服了楚王,使其同意發兵。

平原君乃以為上客(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穎(yǐng影):指錐芒。

穎脫而出,喻才士若獲得機會,必能充分顯示其才能。

〔8〕隴西:古郡名,始置於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

李白自稱十六國時涼武昭王李暠之後,李暠為隴西人。

布衣:平民。

楚漢:當時李白家於安陸(今屬湖北),往來於襄陽、一江一 夏等地。

〔9〕干:干謁,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諸侯:此指地方長官。

歷:普遍。

抵:拜謁,進見。

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級官員。

〔10〕疇曩(chounǎng綢攮):往日。

〔11〕製作:指文章著述。

侔(mou謀):相等,齊同。

東漢崔瑗《張平子碑》:「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

〔12〕參,參與。

造化:自然的創造化育。

天人:天道和人道。

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文麗日月,學究天人。」

〔13〕開張:開擴,舒展。

長揖:相見時拱手高舉自上而下以為禮。

〔14〕清談:漢末魏晉以來,士人喜高談闊論,或評議人物,或探究玄理,稱為清談。

〔15〕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

東晉時袁宏隨同桓一溫一 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書之類),他倚馬前而作,手不輟筆,頃刻便成,而文極佳妙。

〔16〕司命:原為神名,掌管人之壽命。

此指判定文章優劣的權威。

權:秤錘;衡:秤桿。

此指品評人物的權威。

〔17〕惜階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見我。

〔18〕王子師:東漢王允字子師,靈帝時為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國譙縣,即今安徽亳縣),徵召荀爽(字慈明,漢末碩儒)、孔融(字文舉,孔子之後,漢末名士)等為從事。

全句原出西晉東海王司馬越《與一江一 統書》。

〔19〕山濤:字巨源,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時,搜訪賢才,甄拔隱屈。

侍中、尚書:中央zheng府官名。

〔20〕嚴協律:名不詳。

協律,協律郎,屬太常寺,掌校正律呂。

秘書郎:屬秘書省,掌管中央zheng府藏書。

崔宗之:李白好友,開元中入仕,曾為起居郎、尚書禮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職,與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

房一習一 祖:不詳。

黎昕:曾為拾遺官,與王維有交往。

許瑩:不詳。

〔21〕撫躬:猶言撫膺、撫髀,表示慨歎。

撫,拍。

〔22〕推赤心於諸賢腹中:《後漢書·光武本紀》:「蕭王(劉秀)推赤心置人腹中。」

〔23〕國士:國中傑出的人。

〔24〕儻:同「倘」。

〔25〕且:提起連詞。

〔26〕謨猷(you尤):謀畫,謀略。

〔27〕卷軸:古代帛書或紙書以軸卷束。

〔28〕塵穢視聽:請對方觀看自己作品的謙語。

〔29〕彫蟲小技:西漢揚雄稱作賦為「童子彫蟲篆刻」,「壯夫不為」(見《法言·吾子》)。

蟲書、刻符為當時學童所一習一 書體,纖巧難工。

此處乃自謙之詞。

〔30〕芻蕘(churao除饒):割草為芻,打柴為蕘,芻蕘指草野之人。

亦用以謙稱自己的作品。

〔31〕閒軒:靜室。

〔32〕青萍:寶劍名。

結綠:美玉名。

薛:薛燭,古代善相劍者,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卞:卞和,古代善識玉者,見《韓非子·和氏》。

〔33〕惟:念。

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惟,一作推。

〔34〕獎飾:獎勵稱譽。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古文觀止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晉獻文子室成·原文·譯文·翻譯苛政猛於虎·原文·譯文·翻譯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譯文·翻譯范雎說秦王·原文·譯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譯文·翻譯馮諼客孟嘗君·原文·譯文·翻譯觸龍說趙太后·原文·譯文·翻譯樂毅報燕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逍遙游·原文·譯文·翻譯庖丁解牛·原文·譯文·翻譯秋水(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勸學(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諫逐客書·原文·譯文·翻譯會稽刻石·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譯文·翻譯過秦論(上)·原文·譯文·翻譯治安策(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貴粟疏·原文·譯文·翻譯上書諫獵·原文·譯文·翻譯項羽本紀(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周亞夫軍細柳·原文·譯文·翻譯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譯文·翻譯屈原列傳·原文·譯文·翻譯滑稽列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太史公自序(節選)·原文·譯文·翻譯報任安書·原文·譯文·翻譯答蘇武書·原文·譯文·翻譯報孫會宗書·原文·譯文·翻譯蘇武傳·原文·譯文·翻譯霍光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論盛孝章書·原文·譯文·翻譯登樓賦·原文·譯文·翻譯讓縣自明本志令·原文·譯文·翻譯前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後出師表·原文·譯文·翻譯洛神賦·原文·譯文·翻譯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譯文·翻譯陳情表·原文·譯文·翻譯蘭亭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歸去來兮辭·原文·譯文·翻譯桃花源記·原文·譯文·翻譯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班超傳(節選)·原文·譯文·翻譯獄中與諸甥侄書·原文·譯文·翻譯蕪城賦·原文·譯文·翻譯登大雷岸與妹書·原文·譯文·翻譯別 賦北山移文·原文·譯文·翻譯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翻譯與陳伯之書·原文·譯文·翻譯與宋元思書·原文·譯文·翻譯三 峽哀江南賦序·原文·譯文·翻譯諫太宗十思疏·原文·譯文·翻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譯文·翻譯滕王閣序·原文·譯文·翻譯與韓荊州書·原文·譯文·翻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譯文·翻譯弔古戰場文·原文·譯文·翻譯右溪記·原文·譯文·翻譯原道·原文·譯文·翻譯原毀·原文·譯文·翻譯雜說(四)·原文·譯文·翻譯師說·原文·譯文·翻譯進學解·原文·譯文·翻譯諱辯·原文·譯文·翻譯送孟東野序·原文·譯文·翻譯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譯文·翻譯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張中丞傳後敘·原文·譯文·翻譯藍田縣丞廳壁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十二郎文·原文·譯文·翻譯祭鱷魚文·原文·譯文·翻譯柳子厚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陋室銘·原文·譯文·翻譯駁復仇議·原文·譯文·翻譯桐葉封弟辨·原文·譯文·翻譯段太尉逸事狀·原文·譯文·翻譯捕蛇者說·原文·譯文·翻譯種樹郭橐駝傳·原文·譯文·翻譯憎王孫文·原文·譯文·翻譯三戒(並序)·原文·譯文·翻譯愚溪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譯文·翻譯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譯文·翻譯小石城山記·原文·譯文·翻譯阿房宮賦·原文·譯文·翻譯書褒城驛壁·原文·譯文·翻譯英雄之言·原文·譯文·翻譯待漏院記·原文·譯文·翻譯黃岡竹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岳陽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朋黨論·原文·譯文·翻譯釋秘演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梅聖俞詩集序·原文·譯文·翻譯醉翁亭記·原文·譯文·翻譯秋聲賦·原文·譯文·翻譯與高司諫書·原文·譯文·翻譯袁州州學記·原文·譯文·翻譯辨奸論·原文·譯文·翻譯心術·原文·譯文·翻譯張益州畫像記·原文·譯文·翻譯愛蓮說·原文·譯文·翻譯寄歐陽舍人書·原文·譯文·翻譯墨池記·原文·譯文·翻譯諫院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讀孟嘗君傳·原文·譯文·翻譯同學一首別子固·原文·譯文·翻譯游褒禪山記·原文·譯文·翻譯傷仲永·原文·譯文·翻譯答司馬諫議書·原文·譯文·翻譯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原文·譯文·翻譯留侯論·原文·譯文·翻譯賈誼論·原文·譯文·翻譯喜雨亭記·原文·譯文·翻譯超然台記·原文·譯文·翻譯石鍾山記·原文·譯文·翻譯方山子傳·原文·譯文·翻譯日喻說·原文·譯文·翻譯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潮州韓文公廟碑·原文·譯文·翻譯前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後赤壁賦·原文·譯文·翻譯上樞密韓太尉書·原文·譯文·翻譯六國論·原文·譯文·翻譯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譯文·翻譯書洛陽名園記後·原文·譯文·翻譯金石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指南錄後序·原文·譯文·翻譯登西台慟哭記·原文·譯文·翻譯送秦中諸人引·原文·譯文·翻譯送何太虛北遊序·原文·譯文·翻譯大龍湫記·原文·譯文·翻譯閱江樓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東陽馬生序·原文·譯文·翻譯大言(又名尊盧沙)·原文·譯文·翻譯賣柑者言·原文·譯文·翻譯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譯文·翻譯書博雞者事·原文·譯文·翻譯越巫·原文·譯文·翻譯吳士·原文·譯文·翻譯移樹說·原文·譯文·翻譯醫戒·原文·譯文·翻譯裡婦寓言·原文·譯文·翻譯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原文·譯文·翻譯瘞旅文·原文·譯文·翻譯送宗伯喬白巖序·原文·譯文·翻譯說琴·原文·譯文·翻譯滄浪亭記·原文·譯文·翻譯項脊軒志·原文·譯文·翻譯寒花葬志·原文·譯文·翻譯答茅鹿門知縣二·原文·譯文·翻譯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朱碧潭詩序·原文·譯文·翻譯青霞先生文集序·原文·譯文·翻譯葉子肅詩序·原文·譯文·翻譯豁然堂記·原文·譯文·翻譯報劉一丈書·原文·譯文·翻譯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譯文·翻譯又與焦弱侯·原文·譯文·翻譯贊劉諧·原文·譯文·翻譯牡丹亭記題詞·原文·譯文·翻譯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徐文長傳·原文·譯文·翻譯虎丘·原文·譯文·翻譯浣花溪記·原文·譯文·翻譯游黃山日記(後)·原文·譯文·翻譯核舟記·原文·譯文·翻譯陶庵夢憶序·原文·譯文·翻譯西湖七月半·原文·譯文·翻譯柳麻子說書·原文·譯文·翻譯五人墓碑記·原文·譯文·翻譯獄中上母書·原文·譯文·翻譯張南垣傳·原文·譯文·翻譯九牛壩觀觝戲記·原文·譯文·翻譯原君·原文·譯文·翻譯廉恥·原文·譯文·翻譯與友人論門人書·原文·譯文·翻譯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原文·譯文·翻譯李姬傳·原文·譯文·翻譯吾廬記·原文·譯文·翻譯大鐵椎傳·原文·譯文·翻譯傳是樓記·原文·譯文·翻譯江天一傳·原文·譯文·翻譯口技·原文·譯文·翻譯閻典史傳·原文·譯文·翻譯書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譯文·翻譯獄中雜記·原文·譯文·翻譯游萬柳堂記·原文·譯文·翻譯梅花嶺記·原文·譯文·翻譯祭妹文·原文·譯文·翻譯書魯亮儕·原文·譯文·翻譯萬斯同先生傳·原文·譯文·翻譯登泰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袁隨園君墓誌銘·原文·譯文·翻譯哀鹽船文·原文·譯文·翻譯出關與畢侍郎箋·原文·譯文·翻譯游廬山記·原文·譯文·翻譯謝南岡小傳·原文·譯文·翻譯閒情記趣(節選)·原文·譯文·翻譯記棚民事·原文·譯文·翻譯游小盤谷記·原文·譯文·翻譯病梅館記·原文·譯文·翻譯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原文·譯文·翻譯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譯文·翻譯記超山梅花·原文·譯文·翻譯湖之魚·原文·譯文·翻譯鄒容傳·原文·譯文·翻譯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原文·譯文·翻譯少年中國說·原文·譯文·翻譯讀書筆記讀後感「精編簡版」中國古文史讀後感一封牆外青年的家書讀後感我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