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
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韻譯】
巴郡巴東巴西,離家多麼遙遠;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
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客人。
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只有身邊僮僕,跟我越來越親。
漂泊生涯之苦,怎麼經受得了?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避亂流離巴蜀,在他鄉過除夕的慘淡心情。
詩一開篇,便感歎三巴道路的迢遠,感歎與故鄉的萬里相隔。
作者隻身流離萬里之外,舉目無可親之人,生活的艱辛,生命的危險,如影隨形地糾纏著他。
在這樣的處境中過除夕,其心情可想而知。
首聯雖未涉及「除夜」,卻為抒情提一供了背景。
頷聯切入題面,寫除夕的境況。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住所外面,是覆蓋著殘雪的亂山;屋裡,孤零零的一支蠟燭陪伴著作者。
「亂山」「殘雪」既是寫旅居的環境,也是在烘托作者除夕之夜的紛亂、淒涼的心情。
寫山用一「亂」字,展現其雜亂的形態,藉以寫作者諸事紛雜的心態;寫雪用一「殘」字,既扣住了時令,又寫出殘冬余寒未消,藉以表現心境的淒冷。
此二字皆作者匠心運籌、刻意錘煉的筆墨。
「孤燭」二字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往年過除夕,閤家一團一 聚,雖說生逢亂世,節日清貧,總還是快慰的;如今過除夕,卻是獨自一人處在異鄉,論相伴者,只有無言的蠟燭,而蠟燭又是孤獨一支,「孤燭」照孤客,孤客對「孤燭」,物態人情,相互映襯,有力地揭示出作者孤苦的心境。
頸聯「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文字雖直樸,道情卻非常細膩曲折。
在家時,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覺不到僮僕的可親之處;如今飄泊在外,與骨肉遠隔,衣食住行,論事談心,都和僮僕在一塊兒,這才發現僮僕的重要,感情上和他親密起來。
對僮僕感情的轉變,固然是好事,但這也暗中告訴我們,作者當時的處境是何等寂寞孤獨,生活是何等拮据困窘。
作者用筆巧妙,明寫「情親」之樂,暗道羈旅之苦,於無字之處發出一片浩歎。
尾聯歸結本詩意旨,言不堪在這飄泊的生涯裡過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歲不禁愁苦萬分。
這種結尾統攝了全篇的情感,把歎羈旅、思故鄉、念骨肉、感孤獨諸多紛雜的心緒歸為「那堪」二字,以強化之,又用「明日歲華新」把這些思緒框定在「除夜」,意境鮮明,結構嚴謹。
全詩語言樸素,鉛華皆無,於平實之處湧動真情,可謂詩家妙法。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