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我國封建時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也是著名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

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

【題解】本文原載《徐霞客遊記》,作者徐宏祖(1586—1641) 號霞客,一江一 蘇省一江一 一陰一縣南暘(yang)岐人。

我國封建時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也是著名的旅行家。

徐宏祖自幼努力學習 ,尤愛歷史、地誌、山海圖經和一些旅遊探險的書籍,對祖國壯麗山河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

他不務功名利祿,不參加科考,終身不肯為官,志在山水之間。

他嘗謂山川面目多為圖經志籍所蒙,從22歲(1607年)起就開始有計劃地考察旅行,探奇測幽,至廢寢食,窮上下,高而為鳥,險而為猿,下而為魚,不憚虎狼,不避風雨,不計程期。

在外遊歷,三十餘載,足跡所至,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

東到普陀,西至騰沖,北達盤山,南止崇左,蹤及一江一 蘇、湖北、浙一江一 、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一江一 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十五六個省份,行十餘萬里。

在三十餘年的野外生活中,每天不論旅途怎樣勞累,總要把當日的經歷和觀察記述下來。

有時跋涉百餘里,晚居荒村野寺中,或露宿在殘垣老樹下,也要點起油燈,燃燒篝火,堅持寫野外記錄,對某些地區和問題還作出綜合分析和專題論述,後來多收集在《徐霞客遊記》一書中。

《徐霞客遊記》,用優美的散文和日記體裁寫成。

全書共39篇,分別記述徐宏祖游天台山、雁蕩山、白岳、黃山、武彝山、廬山、九鯉湖、嵩山、太華山、五台山、恆山、浙一江一 、福建、一江一 右、粵西、雲貴等的情景,約40萬言。

這部從實踐中來的作品,文字清新流暢,絢麗多彩,記載翔實一精一確,有深刻的科學內容。

它不僅豐富了我國的遊記文學,而且充實和發展了地理科學。

特別在巖溶(石灰岩地貌)和河道地理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游雁宕山日記》為《徐霞客遊記》的第二篇,記述六日(初十至十五)的遊歷活動。

寫的是游浙一江一 省一溫一 州地區的雁宕(今作「蕩」)山的情景。

原文據1936年國學整理出版社編輯,山海世界書局印刷豎排版,標點為評注者所加。

【原文與評注】自初九日別台山,初十日抵黃巖。

日已西,出南門三十里,宿於八岙。

【初九日:公元1609年三月初九日(月日為一陰一歷)。

台山:浙一江一 省的天台山。

下文的黃巖、八岙(ao)都在浙一江一 境內。

八岙:慈、松、慢、車、朱、沙等岙,自定海迤邐西南至東樂清,凡以岙名者十餘處。

此記游雁蕩山之前的趕路情形。

日已西,尚行三十里,足見游雁蕩山之心切。

】十一日,二十里,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

(芙蓉:花名,秋天開花大而美艷。

有紅、白、黃等色。

這裡是雁蕩山諸山峰之一,望時像芙蓉花。

撲人眉宇:映入眼簾,極言望得真切。

)又二十里,飯大荊驛。

【飯:名詞用作動詞,用飯。

驛(yi),古代傳遞文書的一交一 通站。

】南涉一溪,見西峰上綴圓石。

一奴一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巖,但不甚肖。

五里,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

側有一小童,傴僂於後,向為老僧所掩耳。

【綴(zhui):用線把破處縫起來,這裡為「補掛」意。

一奴一輩:徐宏祖的傭人們。

輩,表多數,類「們」。

指為,用手指著說像。

兩頭陀(tuo):兩個四方雲遊乞食的僧人。

肖(xiao讀四聲),像。

袈(jiā)衣,和尚穿的衣服。

宛然,依然。

兀(wu)立,直立。

傴僂(yǔlǒu),彎腰曲背的樣子。

向:一向,向來。

向為老僧所掩耳:這是一個「…為……所……」式被動句,意為「(小童巖)一向被老僧巖擋住了」。

以上描寫老僧巖的形狀。

】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樑洞。

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於地,如飛虹下垂。

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

【隙(xi),空穴。

而,連接狀語「層級」和動詞謂語「上」。

高敞空豁(huo),高達明亮。

】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

【頃之,一會兒。

麓(lu),山腳。

謝公,東晉詩人謝靈運。

】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亙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如筍,如挺芝,如筆之卓,如帕之欹。

【山腋:山的中上部。

腋,人一體 肩與臂相接的下處。

亙(gen)天,頂天。

危峰亂疊,高峰重疊。

攢,這裡為「積聚」貌。

駢(pian),二馬並行。

挺芝,挺拔的靈芝草。

卓,直。

帕(fu)之欹(qī):像頭巾傾側。

帕,頭巾。

之,用於賓語的主謂之間,不譯。

欹,傾斜。

】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

【卷幕,幕布因風捲起。

碧:這裡是名詞,青美的石頭。

澄靛(dian):青藍色,以藍葉之汁和水與石灰沉澱而成。

…如……者:…像……似的。

】雙鸞五老,接翼連肩。

如此里許,抵靈峰寺。

循寺側登靈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後。

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側窅然如平台圓敞,中有羅漢諸像。

坐玩至暝色,返寺。

【雙鸞(luan鳥名,鳳屬)、五老:均為山峰名。

接翼連肩:翅膀挨著翅膀,肩連著肩。

這裡形容山峰一個連著一個。

特立,突出站立。

歷磴數十級:經過幾十級石磴。

歷,經歷。

磴(deng),石階。

窩頂:洞頂。

窩,巢穴。

窅(yǎo深)然如平台圓敞:(至洞頂又出現了一個)深平圓大的境地。

窅然:深遠的樣子。

然,形容詞尾,……的樣子。

羅漢:佛家對聖者的尊稱,地位次於菩薩。

暝(ming),天晚。

】此則日記敘述游老僧巖、石樑洞、靈峰的情況。

重在記游靈峰,寫了靈峰路上看到的奇峰良景,次寫游靈峰寺,再至靈峰洞,後返寺。

寫得井井有條,記得惟妙惟肖。

十二日,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霞洞。

返舊路,抵謝公嶺下。

南過響巖,五里,至淨名寺路口。

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

出谷,五里,至靈巖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劈一寰界。

寺居其中,南向,背為屏霞嶂。

嶂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也稱之。

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

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

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潤澤,頗有鱗爪之狀。

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內自滴,下一注石盆。

此嶂右第一奇也。

【乃,(原來)是。

絕壁四合:四面是陡峭的山石。

摩天劈地:頂天立地,極言高峻。

曲折而入:沿曲折的山路進入。

而,連接狀語與中心詞。

寰界:境界,天地。

嶂,形如屏障的山峰。

嶂頂齊而色紫:嶂的頂部平整,是紫色的。

而,連接「頂齊」和「色紫」兩個主謂詞組,組成聯合詞組作句子的謂語。

闊也稱(chen)之:寬度(和高度也)相稱。

也,附於主語後的語氣詞。

之,音節助詞。

脅,腋至肋骨盡處為脅。

介於天柱者:在嶂右和天柱峰之間的。

者,代「龍鼻水」。

石罅(xia),石縫。

紺(gān):微紅之黑色,即天青,也稱紅青。

】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上下。

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

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

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

頂有春花,宛然插髻。

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

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高半獨秀,相當獨秀峰的一半。

湫(qiū),水池。

宛然插髻(ji):好像(是)插在頭上的髮結。

即極於天柱,就到天柱峰頂。

止,同「只」。

肖(xiao)矣,極像埃】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為屏霞之下巖。

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

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

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此嶂左第一奇也。

【玉龜,形似烏龜的白石。

褶(zhe):原為衣裙的皺褶,此指山石屈曲凸凹狀。

閾(yu):門限,這裡指矮石牆。

無地,此指澗水。

崆峒(kōng tong),山名。

】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

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

橋外含珠巖,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

此又靈巖之外觀也。

(而,而且。

)此則日記,重在記述靈巖寺四周的奇妙景色。

先記靈巖寺的大概位置,點明為別開天地。

接著寫寺北的屏霞嶂形狀,次寫嶂右脅(西面、西南面)奇景,再寫嶂左脅(東面、東南面)奇景,最後寫靈巖寺的外觀(重在寫南面景色)。

這樣有條不紊的描寫,把靈巖寺周圍上下的山水、洞穴記述得錯落有致,聲色誘人,令人神往。

十三日,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采。

高而展者為板嶂巖,巖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

更前,重巖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巖,巖側則馬鞍嶺橫亙於前,鳥道盤折。

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

沿澗深入,約去靈巖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

剪刀之北,重巖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巖窮矣。

【山門,寺門。

參差(cěn cī),不整齊。

更前:再向前。

更,再。

前,方位名詞用如動詞,向前。

亭亭,聳立貌。

橫亙(gen),東西向延長。

湯湯(shāng shāng),流水的樣子。

砥(dǐ),質地較細的磨刀石。

陡(dǒu)起,陡峭矗立。

是名:這裡名叫。

是,指示代詞,這裡。

名,名叫。

介立,獨立。

窮:盡,無,沒有。

以上簡要記述經過的幾個巖峰。

】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

巖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蕩,頗令心目眩怖。

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那觀泉之所。

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

【龍湫(qiū)之瀑:龍湫瀑布,在浙一江一 。

之,音節助詞,有舒緩語氣的作用。

峭削,陡而光滑。

所著:所字結構,附著的地方。

心目眩怖,耀眼驚心。

諾詎(ju)那,羅漢名。

翼然:象鳥翅膀那樣。

翼,名詞用如形容詞。

然,形容詞尾。

這幾句記述龍湫瀑布的雄壯。

】踞坐久之,下飯庵中。

雨廉纖不止,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

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絕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

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望去。

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

道人清隱,臥床 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

余見四山雲雨淒淒,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踞坐,蹲坐。

久之:時間長。

之,附在時間詞之後,只起一個音節作用。

下飯庵中:下到庵中用飯。

飯,用飯。

廉纖,微雨貌。

圮(pǐ),毀。

望望去:看一看離開了。

去,離開。

乃投宿焉:才投宿在那裡(雲靜庵)。

乃,才。

焉,兼詞,於是。

淒淒,雲雨興起的樣子。

】此則日記較為簡括,粗線條描述登雁湖山前在路上的見聞。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

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

余意至頂,湖可坐得。

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

【乃,就。

強,強力請他人做事。

清隱徒,雲靜庵道人清隱的徒弟。

為導,做嚮導。

謂,這裡為「說」意。

復有他行,還要到別處去。

坐得,不費多大氣力就可得到。

躋(jī):登,上升。

始,才。

高巔:高山頂。

巔(diān),山頂。

以上寫游雁湖登山情況。

】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

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不辨海陸。

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

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巖。

但谷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

望四面峰巒,纍纍下伏如邱垤。

惟東崤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冰壺瑤界:美玉構成的境界,這裡形容潔白的境地。

冰壺,源自唐詩「一片冰心在玉壺」,喻人品行冰清玉潔。

瑤(yao),美玉。

不辨海陸,這裡指分不清大海和陸地。

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大海中的玉環山露出一抹,好像可以彎腰拾起。

山坳(ao),山地窪下處。

石筍森森:石筍林立。

石筍,石灰洞頂之水,滴下地面,自下而上,結成筍狀,森森,繁多的樣子。

邱垤(die),小土丘。

猶堪比肩:還可相比。

猶,還。

堪,可以。

比肩,肩並肩,比喻居同等地位。

這一層寫登峰俯視雲上景致,描繪出一個潔白光明的世界,令人耳目一新。

】導者告退,指湖在一腋一峰,尚須越三尖。

余從之。

及越一尖,路已絕。

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

自念志雲,宕在山頂,龍湫之水,即自宕來。

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

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轍而東,望東峰之高者趨之。

【尖,這裡指高銳的山峰。

自念志云:自己想著有志登高(不怕艱險,達到目的)。

志雲,志在雲端。

宕在山頂:雁湖水澤在山頂。

宕,水澤。

去此,離這裡。

趨之,奔向它。

此寫游者決意尋湖。

】蓮舟疲不能從,由舊路下。

余與二一奴一東越二嶺,人跡絕矣。

已而山愈高,脊愈狹,兩邊夾立如行刀背。

又石刀稜稜怒起,每過一脊,即一峭峰,皆從刀劍隙中攀援而上。

如是者三。

但見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盡處,一石如劈,向懼石鋒撩人,至是且無鋒置足矣。

【蓮舟,此為人名。

二一奴一,作者的兩個僕人。

已而,不一會兒。

脊,這裡指山之中間高兩旁低的部分。

如是者三:像這樣(攀援)多次。

者,語助詞。

用在主語部分之後,起舒緩語氣的作用;數詞附著其後,作謂語,得到了強調。

三,多次,非確指數。

但見:只見。

但,只,非轉折連詞。

既而,過了一會兒。

向懼石鋒撩人:走近恐怕石刃刺傷人。

向,近。

鋒,刃。

撩(liao):挑逗,這裡是「刺」的意思。

至是:至此,到這裡。

且,將。

置,放。

此寫山峰尖刻,前進路上,無落腳之地。

】躊躇崖上,不敢復向故道。

俯瞰南面石壁上有一級,遂脫一奴一足布四條,懸崖垂空,先下一一奴一,餘次從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及下,僅容足,無餘地。

望巖下斗深百丈,欲謀復上,而上巖亦嵌空三丈餘,不能飛陟。

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復續懸之,竭力騰挽,得復登上巖,出險,還雲靜庵。

【斗深,即「陡深」。

嵌(qian)空:伸向天空中。

嵌,把東西鑲進較大東西的凹陷處,這裡取其比喻義。

飛陟(zhi):快登。

陟,登上。

布為突石所勒:布條被突出的石頭刺破。

這是一個「…為……所…」式被動句。

勒,雕刻,這裡引申為「刺破」。

此寫墜巖探路,雖未成功,其進取精神可嘉。

】日已漸西,主僕衣履俱敝,尋湖之興衰矣。

遂別而下,復至龍湫。

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於昨。

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敝,破爛。

變幻極勢:變化極其有力。

勢,此為「奮發的力量」。

轟雷噴雪:怒濤聲如雷鳴,濺起的水花像雪噴。

大倍於昨:大大超過昨天。

於,介出比較的對象,暝(ming),天色將晚。

】此則日記記述尋雁湖的情景,寫出了峰頂的銀白世界和山路的陡峭艱險。

十五日,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

林中新條,大可徑寸,柔不中杖,老柯斬伐殆盡矣。

【方竹:竹的一種,實多虛少,外形微方。

數握,幾把。

細如枝:像手指那樣細。

枝,這裡同「指」。

林中新條,指方竹之外一般竹林中的新枝條。

大可徑寸:大的(新竹條)可以達到一寸粗。

徑,直徑。

柔不中杖:軟得不能當枴杖。

不中杖,不合乎作枴杖的條件。

中(zhong),合乎。

老柯,這裡指經年的竹條。

殆盡:將盡,快沒有了。

此層說,寺後方竹雖細,但堅韌可拄,而林中新條,柔不中杖。

】遂從岐度四十九盤,一路遵海而南,逾窯岙嶺往樂清。

【岐,山名。

四十九盤,有四十九道彎曲的山路。

遵海:循海,沿海。

樂(yue)清,地名,今浙一江一 省樂清縣。

此層表明作者新的旅程又開始了。

他這種不怕勞累、不計里程、不畏艱險的探求精神感人至深。

】此則日記是游北雁蕩山的尾聲,並點明新的旅程,給讀者留下一個勇往直前的旅行家的高大形象。

全文共寫了六天(三月初十至三月十五日)的遊記,寫十一日、十二日、十四日三天的情況較詳,分別記述靈峰、靈巖寺、雁湖山一帶的瑰麗景色和登臨的艱難,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川的深厚情感和勇於進取的精神。

作者採用純客觀描述的筆法,如實地記下了親歷的所見所聞,按時間先後記敘,以遊蹤為線索,寫景狀物各具特色(詳見各段分析),語言清新流暢,結構自然,詳略得體,境界開闊,峰巒、洞天、潭水、溪流、人物、花卉、雲雨、風聲、日光霞影,將個雁蕩山寫得五光十色,絢麗多姿,美妙動人,使讀者雖未身臨其境,卻似神遊歷覽,較為歐一陽一、韓柳更為落落大方,不愧為我國遊記中之珍品。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