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三戒》原文和翻譯:題名「三戒」,可能是榷論語》「君子有三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三戒》原文和翻譯

課外文言文

《三戒》原文和翻譯

【題解】這一組三篇寓言,是作者貶謫永州時所寫。

題名「三戒」,可能是榷論語》「君子有三戒」之意。

文前的小序,已經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

作者借麋、驢、鼠三種動物的可悲結局,對社會上那些倚仗人勢、色厲內荏、擅威作福的人進行辛辣的諷刺,在當時很有現實的針對性和普遍意義。

三篇寓言主題統一而又各自獨立,形象生動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語言簡煉而又刻劃細緻、傳神,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原文】吾恆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1〕,而乘物以逞〔2〕,或依勢以干非其類〔3〕,出技以怒強〔4〕,竊時以肆暴〔5〕,然卒迨於禍〔6〕。

有客談麋、驢、鼠三物〔7〕,似其事,作《三戒》。

【原文】

臨一江一 之麋

臨一江一 之人畋〔8〕,得麋麑〔9〕,畜之。

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其人怒,怛之〔10〕。

自是日抱就犬〔11〕,一習一 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

積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12〕,牴觸偃仆〔13〕,益狎。

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14〕,然時啖其舌〔15〕。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

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驢

黔無驢〔17〕,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18〕。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益一習一 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

稍近益狎,蕩倚沖冒〔19〕,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20〕,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21〕,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22〕,畏日〔23〕,拘忌異甚。

以為己生歲直子〔24〕;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25〕。

倉廩庖廚〔26〕,悉以恣鼠〔27〕,不問。

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

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28〕,飲食大率鼠之餘也。

晝纍纍與人兼行〔29〕,夜則竊嚙斗暴〔30〕,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後人來居,鼠為態如故。

其人曰:「是一陰一類〔31〕,惡物也,盜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32〕,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

——選自中華書局校點本《柳宗元集》

【譯文】我常常厭惡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而只是憑借外力來逞強;或者依仗勢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一交一 道,使出伎倆來激怒比他強的對象,趁機一胡一 作非為,但最後卻招致了災禍。

有位客人同我談起麋、驢、鼠三種動物的結局,我覺得與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於是就作了這篇《三戒》。

臨一江一 之麋

臨一江一 有個人出去打獵,得到一隻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飼養起來。

剛踏進家門,群狗一見,嘴邊都流出了口水,搖著尾巴,紛紛聚攏過來。

獵人一大怒,把群狗嚇退。

從此獵人每天抱了幼麋與狗接近,讓狗看了習慣,不去傷害幼麋,並逐漸使狗和幼麋一起遊戲。

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狗都能聽從人的意旨了。

幼麋稍為長大後,卻忘記了自己是麋類,以為狗是它真正的夥伴,開始和狗嬉戲,顯得十分親暱。

狗因為害怕主人,也就很馴順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時舔著自己的舌頭,露出饞相。

這樣過了三年,一次麋獨自出門,見路上有許多不相識的狗,就跑過去與它們一起嬉戲。

這些狗一見麋,又高興又惱怒,共同把它吃了,骨頭撒了一路。

但麋至死都沒有覺悟到這是怎麼回事。

黔之驢

黔中道沒有驢子,喜歡攬事的人就用船把它運了進去。

運到以後,發現驢子沒有什麼用處,就把它放到山下。

老虎看到驢子那巨大的身軀,以為是神怪出現。

就躲到樹林間暗中偷看,一會兒又稍稍走近觀察,戰戰兢兢,但最終還是識不透驢子是什麼東西。

一天,驢子大叫一聲,把老虎嚇得逃得遠遠的,以為驢子將要咬自己,極為恐懼。

然而來回觀察驢子的樣子,覺得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

後來老虎更聽慣了驢子的叫聲,再走近驢子,在它周圍徘徊,但最終還是不敢上前拚搏。

又稍稍走近驢子,越發輕侮地開始衝撞冒犯,驢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來踢。

老虎見了大喜,心中計算道:「本領不過如此罷了。」

於是老虎騰躍怒吼起來,上去咬斷了驢子的喉管,吃盡了驢子的肉,然後離去。

唉!驢子形體龐大,好像很有法道,聲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領,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點,那麼老虎雖然兇猛,也因為疑慮畏懼而終究不敢進攻;而現在卻落得這個樣子,真是可悲啊!

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執禁忌特別過分。

認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當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愛護老鼠,家中不養貓狗,也不准僕人傷害它們。

他家的糧倉和廚房,都任憑老鼠橫行,從不過問。

因此老鼠就相互轉告,都跑到某人家裡,既能吃飽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沒有一件完好無損的器物,籠筐箱架中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東西。

白天老鼠成群結隊地與人同行,夜裡則偷咬東西,爭鬥打鬧,各種各樣的叫聲,吵得人無法睡覺。

但某人始終不覺得老鼠討厭。

過了幾年,某人搬到了別的地方。

後面的人住進來後,老鼠的猖獗仍和過去一樣。

那人就說:「老鼠是在一陰一暗角落活動的可惡動物,這裡的老鼠偷咬吵鬧又特別厲害,為什麼會達到這樣嚴重的程度呢?」

於是借來了五六隻貓,關上屋門,翻開瓦片,用水灌洞,獎勵僕人四面圍捕。

捕殺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

都丟棄在隱蔽無人的地方,臭氣散發了數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為吃得飽飽的而又沒有災禍,那是可以長久的嗎?(一胡一 士明)

【註釋】

〔1〕推己之本,審察自己的實際能力。

推,推求。

〔2〕乘物以逞:依靠別的東西來逞強。

〔3〕干:觸犯。

〔4〕怒:激怒。

〔5〕竊時:趁機。

肆暴:放肆地做壞事。

〔6〕迨〔dai代)及,遭到。

〔7〕麋(mi迷):形體較大的一種鹿類動物。

〔8〕臨一江一 :唐縣名,在今一江一 西省清一江一 縣。

畋(tian田):打獵。

〔9〕麑(ni泥):鹿仔。

〔10〕怛(da達):恐嚇。

〔11〕就:接近。

〔12〕良:真,確。

〔13〕牴觸:用頭角相抵相觸。

偃:仰面臥倒。

僕:俯面臥倒。

〔14〕俯仰:低頭和抬頭。

〔15〕啖(dan但):吃,這裡是舔的意思。

〔16〕狼藉:散亂。

〔17〕黔(qian鉗):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縣,轄地相當於今四川彭水、酉一陽一、秀山一帶和貴州北部部分地區。

現以「黔」為貴州的別稱。

〔18〕憖(yin銀)憖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19〕蕩:碰撞。

倚:挨近。

〔20〕跳踉:騰躍的樣子。

(hǎn喊):吼叫。

〔21〕類:似乎,好像。

德:道行。

〔22〕永: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縣。

〔23〕畏日:怕犯日忌。

舊時迷信,認為年月日辰都有凶吉,凶日要禁忌做某種事情,犯了就不祥。

〔24〕生歲直子:出生的年分正當農曆子年。

生在子年的人,生肖屬鼠。

直,通「值」。

〔25〕僮:童僕,這裡泛指僕人。

〔26〕倉廩(lin鄰):糧倉,庖廚:廚房。

〔27〕恣:放縱。

〔28〕椸(yi移):衣架。

〔29〕纍纍:一個接一個。

兼行:並走。

〔30〕竊嚙(nie):偷咬東西。

〔31〕一陰一類:在一陰一暗地方活動的東西。

〔32〕闔(he合):關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