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游廬山日記》譯文
越過山嶺向東走二里路,到達仰天坪,因而計劃遊覽盡漢一陽一峰的所有風景名勝。
漢一陽一峰是廬山的最高頂,這仰天坪則是僧人廬舍的最高之處。
仰天坪的北面,溪水都向北流,從屬於九一江一 府;仰天坪的南面,溪水都向南方下淌,歸屬於南康府。
我懷疑仰天坪離漢一陽一峰應當不會很遠,僧人說中間隔著桃花峰,尚有十里路之遙。
走出寺門,霧漸漸散開。
從山塢的西南面走,順著桃花峰向東轉,經過曬穀石,越過山嶺向南下去,再往上走就是漢一陽一峰了。
先是遇到一位僧人,說是漢一陽一峰頂沒有可以托宿之處,最宜投慧燈和尚的僧捨,於是就指點我道路。
未到峰頂二里路時,落日光輝映照滿山,於是照僧人所說的,向東越過山嶺,轉而向西南,就是漢一陽一峰的南面了。
一條小徑順山延伸,層巒疊嶂,幽深寂靜,彷彿不再是人世間。
走一里多路,在茂盛的竹叢中找到一間供有佛像的小屋,有位和尚短頭髮覆蓋前額,穿著破爛僧衣,打赤腳,這就是慧燈和尚,正在挑水磨豆腐。
竹叢中還有三四個和尚,身著整潔的衣鞋揖讓待客,他們都是慕名慧燈從遠處來的。
又有赤腳、短髮和尚從山崖間走下來,問他,原來是雲南雞足山的和尚。
慧燈有徒弟,構築茅屋在山裡,那位和尚走過懸崖去拜訪他,方才返回來。
我就拉著一位和尚做嚮導,攀援半里路,到慧燈徒弟的住所。
石壁陡峭筆削,架懸梯度過去,一間茅屋就像慧燈和尚的那間小屋。
這和尚本來是山下的百姓人家,也是因為仰慕慧燈而居住這裡的。
到了這裡,向上仰望漢一陽一峰,往下俯瞰懸崖絕壁,真是與人世遠遠隔離了。
夜色已經合攏,返歸慧燈的小屋歇宿。
慧燈和尚煮好豆腐相款待,先前指點道路的和尚也到了。
慧燈和尚半個月磨一次豆腐,必定由自己親自做出來,必定款待遍他所有的徒弟。
他的徒弟也自己來吃,來的和尚即其中的一位。
告別慧燈和尚,從小屋後的小路直接攀登漢一陽一峰。
攀援茅草、手拉荊棘地向上攀登二里路,到達漢一陽一峰頂。
從南鳥瞰鄱一陽一湖,浩蕩的湖水彷彿與天相連。
東面遠望湖口縣,西面遙看建昌,各座山歷歷在目,沒有哪一座不像失去了倚仗一樣低頭服輸。
只有北面的桃花峰,是諸山中錚錚可與漢一陽一峰並肩者,然而它昂首聳立逼近霄漢,這是它最美的地方了。
下山走了二里路,沿著舊路,向五老峰前進。
漢一陽一峰、五老峰,都是廬山南面的山,猶如兩支角相對,而犁頭尖則介於兩者中間,退到後面,所以兩座山峰相望很近。
路都必須仍舊到金竹坪,繞過犁頭尖後面,從它的左側出來,向北轉,才能到達五老峰,從漢一陽一開始計算路程,已有三十里。
我剛到嶺角,遙望峰頂很平坦,不詳悉五老峰的面目。
等到到達峰頂,只見風很猛烈,沒有流水,空寂而無人居祝因遊歷遍五老峰,才知道這山的北面,一岡相互連屬;山的南面,則是從山絕頂平剖,分成五支,從空中下墜萬仞,非常高險,其外沒有重岡疊嶂的遮蔽,視野非常寬廣;然而五座山峰排列一線,自己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兼收五峰,只能登上一峰,而峰兩旁似乎無底。
座座山峰各有奇險景觀,相互不稍遜色,真是雄偉寬廣的極致景觀!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