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世說新語》二十則·原文和譯文:1、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世說新語》二十則·原文和譯文

課外文言文

《世說新語》二十則·原文和譯文

《世說新語》二十則

1、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

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註釋】1咨:詢問。

2「元方」兩句:指兩人論排行有長幼之別,論功德就難分高下。

按:這兩句不會是陳寔的原話,因為父親不會稱呼兒子的字。

【譯文】陳元方的兒子陳長文,有傑出的才能,他和陳季方的兒子陳孝先各自論述自己父親的事業和品德,兩人爭執不下,便去問祖父太丘長陳寔。

陳寔說:「元方很難當哥哥,季方也很難當弟弟。」

2、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9

【註釋】1捉:握;拿。

擲:扔;拋。

2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

軒冕:大夫以上的貴族坐的車和戴的禮帽。

這裡是指有達官貴人過門。

寧、歆:上文稱管,這裡稱寧,同指管寧;上文稱華,這裡稱歆,同指華歆。

古文慣例,人名已見子上文時,就可以單稱姓或名。

廢:放棄;放下。

【譯文】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裡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

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

管寧就割開蓆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3、魏甄後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一寵一 。

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

」公曰:「今年破賊,正為一奴一。

【註釋】1魏甄後: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姓甄。

2「曹公」句:東漢未,袁紹割據河北、山西等地,與曹操爭雄。

袁紹死,其小兒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把妻子留在鄴城。

公元204 年,曹操大破袁尚,取鄴城。

3五官中郎:指曹丕。

曹丕登位前曾任五官中郎將,主管宮廷保衛。

4「今年」句:曹操想得到甄氏,只因曹丕搶先一步,只好改口這樣說。

【譯文】魏甄後既一溫一 柔又漂亮,原先是袁熙的妻子,很受一寵一 愛。

曹操攻陷鄴城,屠一殺 百姓時,下令立即傳見甄氏,侍從稟告說:「五官中郎已經把她帶走了。」

曹操說:「今年打敗賊寇,正是為了他。」

4、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一陽一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足叔)□(足昔)。

【註釋】1孔文舉:孔融,字文舉,是漢代末年的名士、文學家,歷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職。

曾多次反對曹操,被曹燥藉故殺害。

2李元禮:見《德行》第4 則注1。

司隸校尉:官名,掌管監察京師和所矚各郡百官的職權。

3詣(yi):到。

清稱:有清高的稱譽的人。

中表親戚:參《德行》第18 則注2。

4府君:大守稱府君,太守是俸祿二千石的官,而司隸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捨,所以也通稱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5僕:謙稱。

6先君:祖先,與下文「先人」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一陽一:老子,姓李,名耳,字伯一陽一。

著有(老子)一書。

師資:師。

這裡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禮制的事。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7奇:認為他特殊、不尋常。

8太中大夫:掌管議論的官。

陳韙(wěi):《後漢書‧孔融傳)作陳煒。

9了了:聰明;明白通曉。

十踧?b>e(cuji):侷促不安的樣子。

【譯文】孔文舉十歲時,隨他父親到洛一陽一。

當時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隸校尉;登讓拜訪的都必須是才子、名流和內外親屬,才讓通報。

孔文舉來到他家,對掌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經通報後,入門就坐。

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文舉回答道:「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一陽一為師,這佯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一交一 了。」

李元禮和賓客們無下讚賞他的聰明過人。

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別人就把孔文舉的應對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眾。」

文舉應聲說:「您小時候,想必是很聰明的了。」

陳韙聽了,感到很難為情。

5、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櫞,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在適意,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註釋】1張季鷹: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

他在洛一陽一當官,看到當時戰亂不斷,就借想吃家鄉名菜為由,棄官歸家。

齊王:司馬冏(jiǒng),封為齊王。

晉惠帝時任大司馬,輔政,日益驕奢。

公元302 年,在諸王的討伐中被殺。

東曹:官名。

主管二千石長史的調動等事。

2苑菜羹:《晉書‧張翰傳》作「苑菜、薄羹」,與鱸魚膾並為吳中名菜。

薄羹,參看《言語》第26 則注2的「苑羹」。

3羈宦:寄居在外地做官。

4見機:洞察事情的苗頭。

機,通「幾」。

【譯文】張季鷹調任齊王的東曹屬官,在首都洛一陽一,他看見秋風起了,便想吃老家吳中的菰菜羹和鱸魚膾,說道:「人生可貴的是能夠順心罷了,怎麼能遠離家鄉到幾千里外做官,來追求名聲和爵位呢!」於是坐上車就南歸了。

不久齊王敗死,當時人們都認為他能見微知著。

6、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

嘗算渾天不合,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轉便決,眾鹹駭服。

及玄業成辭歸,既而融有「禮樂皆東」之歎,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屐。

融果轉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此必死矣。

」遂罷追。

玄竟以得免。

【註釋】1鄭玄:字康成,東漢未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著名經學家,遍注群經,精通歷算。

馬融:字季長,東漢大經學家。

2渾天:古代的一種天體學說和大體算法。

古代的天體論中有渾天說,以為天像鳥蛋,地像蛋黃,日月星辰繞南、北兩極旋轉。

人們就用這種觀點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

3禮樂皆東:禮和樂是儒家的重要課程。

這裡是贊鄭玄已掌握了禮樂的一精一髓,隨著他東歸,東方就成了講授禮樂的中心。

4轉式:旋轉式盤推演吉凶,是一種占卜的方法。

式,通「栻」,占卜之具,類似星盤。

按:這一則記載馬融想追殺鄭玄,不一定實有其事。

所用方法,亦屬迷信。

【譯文】鄭玄在馬融門下求學,過了三年也沒見著馬融,只是由高才弟子為他講授罷了。

馬融曾用渾天算法演算,結果不相符,弟子們也沒有誰能理解。

有人說鄭玄能演算,馬融便叫他來,要他演算,鄭玄一算就解決了,大家都很驚奇,佩服。

等到鄭玄學業完成,辭別回家,馬融隨即慨歎禮和樂的中心都將要轉移到東方去了,擔心鄭玄會獨亨盛名,心裡很忌恨他。

鄭玄也猜測馬融會來追趕,便走到橋底下,在水裡墊著木板鞋坐著。

馬融果然旋轉式盤占卜鄭玄蹤跡,然後告訴身邊的人說:「鄭玄在土下、水上,靠著木頭,這表明一定是死了。」

便決定不去追趕。

鄭玄終於因此得免一死。

7、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註釋】1義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兒子,逼迫漢獻帝讓位,自立為帝。

東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資聰敏。

是當時傑出的詩人,曹操幾乎要立他為太子。

曹丕登帝位後,他很受壓迫。

一再貶爵徙封,後封為東阿王。

大法:大刑,重刑,這裡指死刑。

2「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濾去豆渣做成豆汁。

羹,有濃汁的食品。

漉(lu),過濾,菽(shū),豆類的總稱。

3」其(qi)在」句:大意是,豆桔在鍋下燒。

豆子在鍋中哭。

然,通「燃」,燒。

4「本自」句:大意是,我們(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麼這樣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訴,諷喻胞兄曹丕對自己的無理迫害。

【譯文】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

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8、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註釋】1枕石漱流:比喻隱居山林。

枕石,用石做枕。

漱流,用流水來漱口。

2洗耳:比喻不願意過問世事。

傳說堯想召隱士許由為九州長,許由認為這聽髒了自己的耳朵,就到河裡洗耳。

【譯文】孫子荊年輕時想要隱居,告訴王武子說:「就要枕石漱流」,口誤說成「漱石枕流。」

王武子說:「流水可以枕,石頭可以漱口嗎?」

孫子荊說:「枕流水是想要洗乾淨自己的耳朵,漱石頭是想要磨練自己的牙齒。」

9、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

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

」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 上坦腹臥,如不聞。

」郗公云:「正此好9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註釋】1郗(xī)太傅:郗鑒,曾兼徐州刺史,鎮守京口。

2矜持:拘謹。

坦腹:敞開上衣,露出腹部。

按:後稱人女婿為東床 或令坦,本此。

3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導的侄兒。

【譯文】太傅郗鑒在京口的時候,派門生送信給丞相王導,想在他家挑個女婿。

王導告訴郗鑒的來人說:「您到東廂房去,隨意挑選吧。」

門生回去稟告郗鑒說:「王家的那些公子還都值得誇獎,聽說來挑女婿,就都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公子在東邊床 上袒胸露腹地躺著,好像沒有聽見一樣。」

郗鑒說:「正是這個好!」一查訪,原來是王逸少,便把女兒嫁給他。

10、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驢鳴。

【註釋】1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國人,建安七子之一。

【譯文】王仲宣生前喜歡聽驢叫。

到安葬時,魏文帝曹丕去參加他的葬禮,回頭對往日同游的人說:「王仲宣喜歡聽驢叫,各人應該學一聲驢叫來送他。」

於是去弔喪的客人都一一學了一聲驢叫。

11、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註釋】1契:契會;約會。

按:竹林七賢都是意氣相投、縱酒清談的著名人物。

【譯文】陳留郡阮籍、譙國嵇康、河內郡山濤,這三個人年紀都相仿,嵇康的年紀比他們稍為小些。

參與他們聚會的人還有:沛國劉伶、陳留郡阮鹹、河內郡向秀、琅邪郡王戎。

七個人經常在竹林之下聚會,毫無顧忌地開懷暢飲,所以世人叫他們做竹林七賢。

12、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一衣 裸形在屋中。

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軍)衣,諸君何為入我(軍)中9

【註釋】1褌(kūn):褲子。

【譯文】劉伶經常不加節制地喝酒,任性放縱,有時在家裡赤身露體,有人看見了就責備他。

劉伶說:「我把天地當做我的房子,把屋子當做我的衣褲,諸位為什麼跑進我褲子裡來!」

13、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

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註釋】1宗人:同一家族的人。

斟酌:斟酒。

【譯文】姓阮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來到族人中聚會,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甕裝酒,大家坐成個圓圈,面對面大喝一番。

當時有一群豬也來喝酒,他們徑直把浮面一層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來。

14、羅友作荊州從事,桓宣武為王車騎集別,友進,坐良久,辭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無事可咨。

今已飽,不復須駐。

」了無慚色。

【註釋】1王車騎:指王洽。

但《晉書‧王洽傳》沒有說到王洽曾任此職。

其子王殉死後曾追贈車騎將軍。

【譯文】羅友任荊州刺史桓一溫一 的從事,有一次桓一溫一 聚集大家給車騎將軍王洽送別,羅友前來坐了很久,才告辭退出。

桓一溫一 問他:「你剛才像是要商量什麼事,為什麼就走呢?」

羅友回答說:「我聽說白羊肉味道很美,一輩子還沒有機會吃過,所以冒昧地請求前來罷了,其實沒有什麼事要商量的。

現在已經吃飽了,就沒有必要再留下了。」

說時,沒有一點羞愧的樣子。

15、王子猷居山一陰一,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註釋】1山一陰一:縣名,今浙一江一 省紹興縣。

按:王子猷棄官東歸,住在山一陰一縣。

2四望:眺望四方。

彷徨:同「徘徊」。

左思(招隱》詩:左思是西晉時著名詩人,對當時門閥士族專權感到不滿。

《招隱》詩寫尋訪隱士和對隱居生活的羨慕。

3剡:剡縣,今浙一江一 省嵊縣。

有剡溪可通山一陰一縣。

【譯文】王子猷住在山一陰一縣。

有一夜 下大雪,他一覺醒來,打開一房門,叫家人拿酒來喝。

眺望四方,一片皎潔,於是起身徘徊,朗誦左思的《招隱》詩。

忽然想起戴家道,當時戴安道住在剡縣,他立即連夜坐小船到戴家去。

船行了一夜 才到,到了戴家門口,沒有進去,就原路返回。

別人問他什麼原因,王子猷說:「我本是趁著一時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就回來,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16、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

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註釋】1佳境:美妙的境界。

按:甘蔗的頭部最甜,從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譯文】顧長康吃甘蔗,先從蔗梢吃起。

有人問他什麼原因,他說:「逐漸進入美妙的境界。」

17、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註釋】1汲(jī):取水。

2饒子:果實很多。

【譯文】魏武帝曹操率部遠行軍,找不到取水的路,全軍都很口渴。

於是便傳令說:「前面有大片的梅樹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這番話,口水都流出來了。

利用這個辦法得以趕到前面的水源。

18、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

破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註釋】1桓公入蜀:晉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桓一溫一 西伐蜀漢李勢,次年攻佔成都。

【譯文】桓一溫一 進軍蜀地,到達三峽時,部隊裡有個人捕到一隻小猿,母猿沿著一江一 岸悲哀地號叫,一直跟著船走了百多里也不肯離開,終於跳上了船,一跳上就馬上氣絕。

剖開母猿的肚子看,腸子都一寸一寸地斷開了。

桓一溫一 聽說這事大怒,下令革除了那個人。

19、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與不過數十。

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將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詣園,飽共啖畢,伐之,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註釋】1王武子:王濟,字武子,是和嶠的妻舅,勇力過人,很有名望。

2上直:當值;值班。

率將:帶領。

【譯文】和嶠本性極為吝嗇,自己家有良種李樹,王武子求他給些李子,只給了不過幾十個。

王武子趁他去值班,帶著一班喜歡吃李子的小伙子,拿著斧子到果園裡去,大家一起盡情地吃飽以後,把李樹砍掉了,給和嶠送去一車樹枝。

並且問道:「比你家的李樹好不好?」

和嶠收下了樹枝,只是笑一笑罷了。

20、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

【譯文】王戎家有良種李子,賣李子時,怕別人得到他家的良種,總是先把李核鑽破再賣。

(本篇為配合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二則》而出)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