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與餘存吾太史書》譯文
《與餘存吾太史書》參考譯文
紀昀又一次拜啟(您的來信),餘存吾太史閣下:承蒙您給我看《戴東原事略》,(讓我)詳細地看到表章所體現出來的深厚古學,(您)所推薦的著作其大義,也全部表現出了作者的本意。
只是書中有一條,略微還需要商榷。
東原與紀昀有二十多年的一交一 情,住在紀昀家前後十幾年(做了十幾年的鄰居),他所寫著作,不認為紀昀淺薄,拿來讓我質疑,我沒有不瞭然於心的。
唯獨《聲韻考》一書,東原估計紀昀跟他會有不同的看法,竟然沒有與我一起商量而去刻印了。
(書)刻印成了紀昀才看到,紀昀認為這是平生的一大遺憾。
戴東原研求探究古人的學問思想,一定要追求一精一確真實,對於多種學派不存任何偏見。
他所堅持自己的成見的事,則在於不讓外國的學說勝過中國的學說,不讓後人的學說勝過古人的學說。
因此在等韻學(古代研究漢語發音原理、發音方法和音韻結構的學科)上,把孫炎的反切說當做鼻祖,而排斥神珙的反切說是元和以後的學說。
神珙是元和中期的人,本來就沒有什麼疑義,然而《隋書·經籍志》明確記載了梵書是以十四個字貫一切音,梵書是漢明帝時與佛經一起傳入中國的,這比孫炎要早一百多年。
況且《隋書·經籍志》是唐代人所寫撰寫的,淵源來歷,不是宋代以後那些臆揣的作品可以相比的,怎麼能把等韻這種學說歸功於神珙,反過來又說是孫炎學說的末派旁支呢!東原博覽群書,這一條不應該不明見;我曾經列舉這一條詰問東原,東原也不回應也不記載。
而刻印這本書的時候仍然隱諱而不說,(只是)致力於陳述自己的主張,於是就像西河先生毛奇齡的行為一樣,這也是他作為通才之人的一個缺點啊!
如果僅僅置這本書不說,而歸結他與一江一 慎修論古音這一條,那麼東原平生的著作是純粹無瑕的,這好像是憑借道德的某一方面來愛人一樣。
紀昀與東原的一交一 情不薄,我很遺憾當時沒有與他據理力爭,錯失了給朋友指出過錯的道義。
因此今日特意(寫信給您)闡述我的心意,希望能夠刊改這一條,不要彰顯他的短處,以盡到平生深厚的情義。
(這是我)淺陋的看法,是否可以採納,希望您能有高明詳細的裁決。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