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曾國藩《歐陽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譯:【原文】乾隆之末,桐城姚姬傳先生鼐,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曾國藩《歐陽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

曾國藩《歐陽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譯

曾國藩

【原文】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傳先生鼐,善為古文辭,慕效其鄉先輩方望溪侍郎之所為,而受法於劉君大櫆及其世父編修君范[1]。

三子既通碩望[2],姚先生治其術益一精一。

歷城周永年書昌為之語曰:[3]「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學者多歸向桐城,號「桐城派」,猶前世所稱一江一 西詩派者也[4]。

姚先生晚而主鍾山書院講席[5],門下著藉者[6],上元有管同異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東樹植之、姚瑩石甫。

四人者,稱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傳授徒友,往往不絕。

在桐城者,有戴鈞衡存莊,事植之久,尤一精一力過絕人,自以為守其邑先正之法[7],襢之後進[8],義無所讓也。

其不列弟子籍,同時服膺[9],有新城魯仕驥絜非[10],吳興吳德旋仲倫。

絜非之甥為陳用光碩士[11],碩士既師其舅,又親受業姚先生之門,鄉人化之[12],多好文章。

碩士之群從,有陳學受藝叔[13],陳溥廣敷[14],而南豐又有吳嘉定子序,皆承絜非之風,私淑於姚先生[15]。

由是一江一 西建昌有桐城之學[16]。

仲倫與永福呂璜月滄一交一 友[17],月滄之鄉人有臨桂朱琦伯韓、龍啟瑞翰臣、馬平王錫振定甫[18],皆步趨附於吳氏、呂氏,而益求廣其術於梅伯言。

由是桐城宗派流衍於廣西矣。

昔者,國藩嘗怪姚先生典試湖南[19],而吾鄉出其門者,未聞相從以學文為事。

既而得巴陵吳敏樹南屏,稱述其術,篤好而不厭,而武陵楊彝珍性農[20]、善化孫鼎臣芝房[21]、湘一陰一郭嵩燾伯琛[22]、漵浦舒燾伯魯,亦以姚氏文家正軌,違此則又何求?最後得湘潭歐一陽一生。

生,吾友歐一陽一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於巴陵吳君、湘一陰一郭君,亦量事新城二陳。

其漸染者多,其志趣嗜好,舉天下之美,無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當乾隆中葉,海內魁儒畸士[23],崇尚鴻博,繁稱旁證,考核一字,累數千言不能休,別立幟志,名曰「漢學」[24],深擯有宋諸子義理之說[26],以為不足復存。

其為文蕪雜寡要。

姚先生獨排眾議,以為義理、考據、辭章[27],三者不可偏廢。

必義理為質,而後文有所附,考據有所歸,一編之內,唯此尤兢兢。

當時孤立無助,傳之五六十年,近世學子,稍稍誦其文,承用其說。

道之廢興,亦各有時,其命也歟哉?

自洪、楊倡亂[28],東南荼毒,鍾山石城昔時姚先生撰杖都講之所[29],今為犬羊窟宅,深固而不可拔,桐城淪為異域[30],既克而復失,戴鈞衡全家殉難,身亦歐血死矣。

余來建昌,問新城、南豐兵燹之餘[31],百物蕩盡,田荒不治,蓬蒿沒人,一二文士,轉徙無所。

而廣西用兵九載,群盜猶洶洶,驟不可爬梳[32],龍君翰昌又物故[33]。

獨吾鄉少安,二三君子尚得優遊文學,曲折以求合桐城之轍。

而舒燾前卒,歐一陽一先生變以瘵死[34]。

才緒牽於人事,或遭亂不得竟其學,少者或中道夭殂[35]。

四方多故,求如姚先生之聰明早達[36],太平壽考[37],從容從躋於古之作者,卒不可得。

然則業之成否,又得謂之非命也耶?

歐一陽一生名勳,字子和,歿於咸豐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幾。

其文若詩,清縝喜往復[38],亦時有亂離之慨。

莊周云:「逃空虛者[39]……聞人足跫然而喜[40],而況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乎[41]!」余之不聞桐城諸老之謦欬也久矣,觀生之為,則豈直足音而已!故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見文章與世變相因,俾後人得以考覽焉。

【譯文】

乾隆末年,桐城姚姬傳先生姚鼐,善於寫古文,仰慕、效仿他的同鄉先輩方苞所作的文章,還向劉大櫆和他的伯父姚范學習 寫作道法。

這三位先生已是學識淵博名望極高的儒者,而姚鼐先生研究文章道法更加一精一湛。

歷城的周永年為此說道:「天下的文章的一精一華,大概就在桐城吧!」因此學習 的人一大多歸依桐城,號稱「桐城派」,好比前代所稱的一江一 西詩派一樣。

姚鼐先生晚年主講鍾山書院,列名弟子的,上元有管同、梅曾亮,桐城有方東樹、姚瑩。

這四個人稱做優秀弟子,各自把學習 所得傳授給學生朋友,所到之處衣缽相傳,沒有斷絕。

在桐城的,有戴鈞衡,跟從方東樹學習 很久,更是刻苦用功超過眾人,他自己覺得堅持本鄉先輩賢人的學說,傳授給後輩,在道義上不應該謙讓。

那些沒有列入弟子名冊而同時衷心敬服自許弟子的,有新城魯仕驥,吳興吳德旋。

從前,我曾經奇怪姚鼐先生在湖南主持科舉考試,而出自他門下的我那些同鄉士人,沒聽說跟從他把學習 文章作為事業的。

不久得知巴蜀的吳敏樹,稱揚述說姚鼐的學術,深深喜愛而不滿足,而武陵的楊彝珍、善化的孫鼎臣、湘一陰一的郭嵩燾、漵浦的舒燾,也都認為姚氏是文人寫作的正道,違背了這個還追求什麼呢?最後得知還有湘潭的歐一陽一生。

歐一陽一生,是我朋友歐一陽一兆熊的兒子,他跟從巴陵的吳君、湘一陰一的郭君學習 為文之道,也師從新城的二陳。

那些接觸了同派學說而深受影響的人很多,他們志趣愛好所向,就是集中天下全部一精一美事物,也無法替代他們對桐城姚氏的仰慕。

在乾隆中期,海內的大儒奇士,崇尚宏大博雜,旁徵博引,文風浮華;考證一個字,堆積幾千字不能停止。

另樹旗號標誌,叫做「漢學」,十分排斥宋代諸子的義理之說,認為不值得再保留。

他們寫的文章更加雜亂無章,不得要領。

姚鼐先生獨自排除各種議論,認為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不可偏廢。

一定要以義理為實質,然後文辭才有所附麗,考據有所歸依,一篇文章裡面,只有這個特別要小心謹慎。

當時孤立沒人支持,傳授了五六十年,近來的學士,逐漸誦讀他的文章,接受他的學說。

思想主張的廢棄和興旺,也各有時機,這大概就是命吧!

歐一陽一生名叫勳,字子和,在咸豐五年三月去世,年齡二十幾歲。

他的文章和詩篇,清新細密,喜歡酬答唱和,也不時有亂離的感慨。

莊子說:「聽到人的腳步聲就高興,何況是兄弟親戚就在自己身邊談笑呢!」我沒有聽到桐城各位老先生的談笑很久了,那麼,看了歐一陽一生寫的詩文,難道只像是聽到腳步聲而已?因此替他作了序,來彌補他父親歐一陽一小岑的悲痛,也可以看出文章和世道的變化相關聯,使後來的人能夠查考審視。

【註釋】

[1]編修君范:指姚鼐伯父姚范。

姚范,字南青,學者稱姜塢先生乾隆進士,授編修。

姚鼐早年曾受教於他。

[2]通儒碩望:博通儒學,聲望極高之人。

[3]周永年:字書昌,山東歷城人,乾隆進士,授編修。

為之語:對他(姚鼐)講。

[4]一江一 西詩派:北宋歷以黃庭堅為首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黃庭堅、陳師道、潘大臨、謝逸等二十餘人。

因其成品多是一江一 西人,故稱一江一 西詩派。

[5]鍾山書院:在南京,書院是唐代以後各地州、府設立的縣有教學、研計性質的學校。

[6]門下:指弟子。

著籍:列名。

[7]先正:先輩賢人。

[8]襢:同禪,傳,傳授。

[9]服膺:衷心佩服。

[10]魯仕驥:名九皋,又名仕驥,字絜非,一江一 西新城人,乾隆進士,曾向姚鼐學習 古文法,著有《山木集》四卷。

[11]陳用光:見《太乙舟山房文集序》注。

[12]化之:受到影響。

[13]陳學受:字藝叔,一江一 西人,曾向梅曾亮學古文。

[14]陳溥:字廣敷,陳學受族弟。

[15]私淑:向自己崇敬的某人學習 而又未得直接傳授的,常自稱為某人的「私淑弟子」。

[16]建昌:陳用光是一江一 西新城人,新城舊屬建昌府。

[17]呂璜:(1778—1838):字禮北,號月滄,嘉慶進士,廣西永福人,與吳德旋相友善,所錄吳氏《初月樓古文敘論》為桐城派重要文論之一。

是桐城派在廣西的重要代表。

[18]王錫振:即王拯。

[19]典試:主管科舉考試。

典:主和,掌握。

[20]楊彝珍:字湘涵:一字性農,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進士。

[21]孫鼎臣:字子余,號芝房,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公元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進士。

[22]郭嵩燾:字伯琛,湖南湘一陰一人,道光進士。

曾任兵部侍郎,出使英法。

[23]畸士:即畸人,不合世人的異人。

[24]漢學:指漢朝人對經典古籍的考證訓詁之學,與宋朝人以解釋經典義理的理學對稱。

清代漢學對整理古籍有重要貢獻,他們的文章也多以考證為主,有時確有繁瑣之玻

[25]「宋諸子」句:指宋朝程頤、程顥、朱熹等人的理學。

[26]「以為」二句: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互為結合,不自姚鼐始,但他的提倡,產生了很大影響。

[27]洪、楊: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楊秀清。

[28]撰杖都講:手持枴杖主講。

撰:拿、持。

都:主管。

[29]淪為異域:指被太平軍佔領。

[30]問:訪問。

兵燹(xiǎn):兵火。

[31]爬梳:梳理,整頓。

[32]物故:亡故。

[33]瘵(zhai)死:病死。

[34]夭殂:夭折,未成年而死。

殂(cu):死亡。

[35]早達:早年顯達,指姚鼐早年得到功名。

(姚氏二十歲中舉人,三十三歲中進士)

[36]太平壽考:平安高壽。

[37]清縝(zhěn):清淡細密。

縝:一精一密。

[38]「莊周」四句:引語出自《莊子徐無鬼》。

「逃空虛者」,原為「逃虛空者」,指外逃在荒無人跡之人。

[39]跫(qiong)然:腳步聲。

[40]謦欬(qingke):咳嗽聲,「欬」同「咳」,引申為談笑。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