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原文及翻譯
史記
【原文】
晁錯,穎川人也。
以文學為太常掌故。
錯為人峻直刻深。
孝文帝時,詔以為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
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數上書,孝文時,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
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為中大夫。
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
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
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一寵一 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郤。
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嘩疾晁錯。
錯父聞之,從穎川來,謂錯曰:「汝用事,即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汝何為也?」
晁錯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
死十餘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為名。
及竇嬰、袁盎進說斬錯。
上默然良久,後乃使中尉招錯。
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晁錯已死。
謁者僕射一鄧一 公為校尉,擊吳楚軍為將。
還,謁見上。
上問曰:「聞晁錯死,吳楚罷不?」
一鄧一 公曰:「吳王為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非在錯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上曰:「何哉?」
一鄧一 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
計劃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
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於是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選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有刪改)
註:郡:指諸侯國支系親屬擁有的封地。
【譯文】
晁錯,是穎川人。
他憑著文學才能擔任太常掌故。
他為人嚴峻剛直苛刻。
孝文帝的時候,下詔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
因他善於論辯,得到太子一寵一 幸,太子家號稱他是「智囊」。
多次向皇帝上書,在孝文帝時,又論述要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確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
孝文帝沒有聽取他的建議,但覺得他是個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
在這個時候,太子認為晁錯的計策好,而袁盎等各個大功臣多不喜歡晁錯。
漢景帝即位,讓晁錯擔任內史。
晁錯經常請求皇帝在秘密處聽取他說的事情,皇帝總是聽從,一寵一 幸晁錯勝過九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
晁錯升任御史大夫(以後),呈請(查究)諸侯的罪過,削減他們的封地,收歸他們支系親屬擁有的封地。
奏疏呈上之後,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議論,沒有人敢反對,只有竇嬰爭議,因此同晁錯有了矛盾。
晁錯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都大聲叫嚷,疾恨晁錯。
晁錯的父親聽到這件事,從穎川趕來,對晁錯說:「你一掌權,就侵犯諸侯利益、分割諸侯土地,使別人的親人疏遠。
很多人都責備怨恨你,你為的是什麼呢?」
晁錯說:「本來就應該這樣做的。
不這樣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寧。」
晁錯的父親說:「劉家安寧了,可是晁家就危險了。
我要離開你回家了。」
於是喝毒一藥自一殺了,說:「我不忍看到災禍殃及到我」。
死了十幾天,吳、楚七國果然造反,以誅殺(亂臣)晁錯為名義。
等到竇嬰和袁盎進宮勸說皇帝斬晁錯時,皇帝很久都不說話。
後來,皇帝就下令中尉去叫晁錯。
晁錯當時穿著朝服,在東市被處斬。
晁錯死後,謁者僕射一鄧一 公是校尉,攻打吳、楚叛軍擔任將領。
回到京城見皇上。
皇上問他:「聽到晁錯已死的消息,吳、楚兩地的叛亂停止了沒有?」
一鄧一 公說:「吳王幾十年來都想謀反,(這次是)發怒於削奪他們的封地,(只是)借誅殺晁錯為名,他們的本意並不在於晁錯(而在於朝廷)。
我擔心天下的士人將要封住嘴巴不敢再進言了。」
皇上問:「為什麼呢?」
一鄧一 公說:「晁錯憂慮諸侯強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請求削減他們的土地來維護朝廷的尊嚴,這是千秋萬代的利益埃計劃才剛剛實施,晁錯突然遭受殺身之禍,(這樣就)堵住了忠臣的嘴。
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這樣做。」
於是景帝長長歎息,說:「你說得對。
我也感到遺憾了!」
太史公說:晁錯在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屢次進言奏事不被採用;後來掌握大權,進行不少變革。
諸侯發動叛亂的時候,不趕緊挽救國家的危局,卻企圖報個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
俗話說:「改變古法,擾亂常理,不是斷命也要垮台。」
也許是說的晁錯這種人吧!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