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宋史·呂公著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呂公著,字晦叔,幼嗜學,至忘寢食。
父夷簡器異之,曰:「他日必為公輔。」
恩補奉禮郎,登進士第,召試館職,不就。
神宗立,召為翰林學士、知通進銀台司。
司馬光以論事罷中丞,還經幄。
公著封還其命曰:「光以舉職賜罷,是為有言責者不得盡其言也。」
詔以告直竹閤門。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門下,則封駁之職,因臣而度。
願理臣之罪,以正紀綱。」
帝諭之曰:「所以徙光者,賴其勸學耳,非以言事故也。」
公著請不已,竟解銀台司。
起知河一陽一,召還。
帝從容與論治道,遂及釋、老,公著問曰:「堯、舜如此道乎?」帝曰:「堯、舜豈不知?」公著曰:「堯、舜雖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為難,所以為堯、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權智御臣下。
對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從諫爾。」
帝善其言。
未幾,同知樞密院事。
有欲復肉刑者,議取死因試劓、刖,公著曰:「試之不死,則肉刑遂行矣。」
乃止。
夏人幽其主,將大舉討之.公著曰:「問罪之師,當先擇帥,苟未得人,不如勿舉。」
及兵興,秦、晉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數白其害。
元豐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資政殿學士、定州安撫使。
俄永樂城陷,帝臨朝歎曰:「邊民疲弊如此,獨呂公著為朕言之耳。」
哲宗即位,以侍讀還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問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寬省民力為先。
而建議者以變法侵民為務,與己異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
法行而民愈困。
誠得中正之士,講求天下利病,協力而為之,宜不難矣。」
又乞備置諫員,以開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與司馬光同心輔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與革而未定者,一一舉行之。
民歡呼鼓舞,成以為便。
光薨,獨當國,除吏皆一時之眩右司諫賈易以言事訐直詆大臣,將峻責,公著以為言,止罷知懷州。
退謂同列曰:「誅官所論,得失未足言。
顧主上春秋方盛,慮後有進諛說惑亂者,正賴左右爭臣耳,不可使人主輕厭言者也。」
眾莫不歎服。
元祐三年四月,懇辭位,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
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節選自《宋史·列傳》)
【譯文】
呂公著字晦叔。
從小嗜好學習 ,以至廢寢忘食。
父親呂夷簡對他很器重,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今後必定為王公輔臣。」
憑恩蔭補奉禮郎,登進士第,召試館職,沒有赴任。
神宗即皇帝位,召呂公著為翰林學士、知通進銀台司。
司馬光因論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職務,回到經幄。
呂公著原封不動地退回詔令說:「司馬光因為履行職責而被罷免,這是讓有言事職責的人不能暢所欲言。」
神宗把詔書直接一交一 給閤門使,呂公著又說:「制命不由門下省,那麼封駁的職責,因我而廢棄。
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紀綱。」
神宗告訴他說:「調動司馬光官職的原因,是依賴他勸勉人們學習 ,不是因為言事的緣故。」
呂公著不停地請求,(但)最終被解除掌管通進銀台司的職務。
起用他執掌河一陽一,又召回朝廷。
神宗悠閒時同呂公著談論為治之道,於是涉及佛教、道教,呂公著問道:「堯、舜知道這些學說嗎?」
神宗說:「堯、舜難道不知?」
呂公著說:「堯、舜雖然知道這些學說,但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為難事,所以成為堯、舜。」
神宗又說唐太宗能用權術智謀駕馭臣下。
呂公著回答說:「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聽從勸諫而已。」
神宗對他的話表示讚許。
不久,(與人)共同執掌樞密院事。
有人打算恢復肉刑,建議取死囚試驗割掉鼻子、砍掉腳的酷刑,呂公著說:「如果試了不死,那麼肉刑就會實行了。」
於是停止。
西夏囚禁了他們的國王,(宋朝趁機)將要大舉征討西夏。
呂公著說:「問罪的軍隊,應當首先選擇主帥,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不如不出兵。」
等到出兵後,秦、晉民力大困,大臣們不敢說,呂公著多次陳述興兵的害處。
元豐五年(1082),呂公著因病乞求離開職位,被授予資政殿學士、定州安撫使。
不久永樂城陷落,神宗臨朝歎息說:「邊地百姓疲敝如此,只有呂公著向朕說過而已。」
哲宗即皇帝位,呂公著以侍讀的身份返回朝廷。
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詢問他所想要說的,呂公著說:「先帝本意,把寬省民力作為第一要務。
但建議的人以變法侵奪百姓為務,與自己意見不同的統統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頒行而百姓更加困苦。
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談論尋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協力來做,應該不難。」
又請求備置諫員,以廣開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與司馬光同心輔政,依據先帝的意願,凡是打算變革卻沒來得及予以變革以及已經變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實行。
百姓歡呼鼓舞,都認為便利。
司馬光去世,呂公著獨自當權,所任命的官吏都是當時挑選出的佼佼者。
右司諫賈易因言事攻擊別人短處直接詆毀朝廷大臣,將要被嚴厲責罰,呂公著替他說話,僅降為懷州知州。
呂公著退朝對同事說:「諫官對問題的議論,對與不對不值得說。
但皇上還年輕,擔心今後有人進諛說惑亂,正要依賴左右諍臣,不能讓國君輕易厭惡敢說話的人。」
眾人沒有不歎服的。
元祐三年四月,懇請辭去職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
第二年二月去世,終年七十二歲。
分類:未分類項